发新话题
打印【有146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质疑是否在的择校上有点过了,小学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

就是一个概率问题,没有必要把特例当普遍规律推广,仅适合参考。
鞋子合脚与否其实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
当年在大学混的时候,有一“老同志”好友。43岁了,在大学做哲学博士,年龄比其导师还大一岁。此老兄是我至今接触过逻辑性最强的,连说话都滴水不漏,可以经得起录音的推敲。他导师是这个专业最顶尖的学者,对他是赞赏有佳。但此兄的履历说起来,才更让人咂舌。对那时的我是一大激励。
23岁前,此兄是甘肃天水一个半专业秦腔演员,初中未毕业,以搭草班戏台为生。 23岁时家里安排了个亲事也就结婚了,婚后托关系进了一个工厂做工。孩子出生后,觉得人生如此实在无法接受,恰逢国家开始了自学考试,就参加了中文专业的考试。3年的时间考出大专文凭后,又花2年时间自学背出许国璋英语的教材,一次性考上了甘肃师范大学(好像)的哲学专业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就留在大学任教。40岁快满了,觉得人生还可以折腾下,为了自己和儿子再次考上了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期间,恰逢儿子高考,他综合几方面因素选择去厦门大学任教。如今做教授都7、8年了,有时还能在专业刊物和网络上看到他的文章,想起来就很亲切。
当年,我对他的经历是好奇加崇拜,有次朋友们一起聊天到半夜2点时就问他一个问题——如果人生可以选择你依旧会走这样的道路?如果有另外的选择你会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
他很沉重的说,这是一条无奈的道路,他不会希望自己的儿子来重复他的经历。面对我,他是无限嫉妒我的年轻,希望年轻人可以珍惜宝贵的光阴。他当年的朋友多数在20出头就做好了终身与无奈做伴的准备。。。。

[ 本帖最后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5-31 10:0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天天长大 于 2010-5-31 16:06 发表
想当年,厂里要是分配到一个大学生,那一定是要重用的
现在,本科生毕业=失业
为什么?
1是大学生太多了,供远大于需
2是大学教育不实用,单位发现本科生不产生生产力
于是,追求考上大学,变成了追求考上名校, ...

有道理,看来择校和大学的数量无关,和是否建造SB和磁悬浮无关.

TOP

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号召大家要学工学农,可是人们就是听不进去,偏要往臭老九的堆里挤。如今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傻眼了吧。
强烈建议像当年的上山上乡运动一样,让成绩好或者向往成绩好的学生都读技校、职校、农校去,广阔天地让他们大展身手。 让成绩不行、有思想的同学读大学搞科研、冲击诺贝尔奖。

(以上戏论,懂者一笑 ).

TOP

为了证书而证书其实没有啥大意思,证书只是学习的副产品不是吗?
有兴趣再加上有明眼人的指点才能把兴趣维持下去,甚至达到另外一个高度。一个人盲修瞎练多数只是娱乐自己,当然如果娱乐自己是追求那也未尝不可。
择校,多数人应该是择一个好的环境。名校之所以有名必然有他的道理,无论生源、师资、管理等多方面的平均水平自然在多数学校之上。至于所谓的宗教意义上的平等,这里没有必要多讨论。再说了,宗教讲的平等也仅是人格的平等,并不代表其他。以偏概全否认名校的价值没有啥意义吧?
林子大了鸟才多,有了各种鸟这个世界才丰富多彩。反之,论坛里面也不可能达成绝对的共识。否则大家都去做农民,为了土地分配还要闹场革命。
还是抱着众人皆醒唯我独醉的姿态继续看贴吧.

TOP

看来叫爱因斯坦的人有许多.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