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家有女儿,烧掉《红楼梦》

家有女儿,烧掉《红楼梦》

很久以前,有一座城市,从它的中心街区向左数,住着十二户人家,向右数也住着十二户人家。左右十二家各有十二个姑娘,中间一家住在核心位置。可是,左边的十二个姑娘过得都很悲惨,死的死、伤的伤、有病的有病、被掳走的被掳走、被遗弃的被遗弃……没有一个过得好;而右边十二家却很幸福,生活美满、妻贤子孝、夫妻和睦。中间这一家的父母会让孩子跟左边十二家多接触,还是跟右边十二家多接触呢?

    比如:把一个例假正常的女孩子,放在五个例假不正常的女孩子中间,一般而言,三个月以后,这个女孩子的例假也会变得不正常了;但是把一个不例假正常的女孩子,放在五个例假正常的女孩子中间,她的例假照样是正常的。假如让一个孩子经常和一些过得很悲惨、不成功的人在一起生活,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变得和他们一样,不被影响的概率非常小。

    《大河文摘报》曾经刊载过这样一篇文章:要想算算你的收入,就把身边最近、或者你第一反应能想到的5个人写下来,把他们的收入平均一下,你的收入就会在他们的平均值左右。“科学”有三个要素,第二是可重复性,第三是有量化标准,第一要素——就是要有普遍意义。对于不普遍的事物,它们属于“自然概率”。比如:有一个癌症病人,被判断为肺癌,同时被判断为癌症的可能有100个。其中95个去世了,有5个好了,这5个是同样的医疗条件、同样的生活环境,他们不是被医治好的,而是自愈率。因此,任何事情都有5%的例外。

    60%到70%情况下,母亲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我们最大限度地让孩子向良性方向发展,就有更大的几率让孩子生活幸福。如果家长自身或在出发点上,就让孩子与不幸结合、被不幸文化感动,会在最大程度上让孩子受害。每个有爱心、爱孩子的人,只能让孩子跟右边的十二家接触。

    曾经,有一位男士愤愤不平:“我过去真的把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作为判断标准,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你有什么资格跟我争?我在单位混得不好,就是因为我爱较真儿。有一个同事跟我说:‘老张,小李骂你。’我说不会吧,我们俩关系很好啊。他说:‘就是因为你们俩关系好,他对你了解多,才骂你。’‘骂我什么?’‘哎呀,说不出口。’‘那我得去找他!’我找到小李,非要问。小李当着众人的面不好意思说:‘哎呀,算了算了。我当时喝了点儿酒,没说什么。’‘不行,我有证人,你来给我作证。’小李结结巴巴说:‘我……当时确实骂你了,我说……你这种人就是……没良知……龟孙不如。’”全公司的人都在周围,所有人都知道了“老张龟孙不如”,本来就是一两个人知道,这下大家都知道了。他说:“我当时就觉得我一定得弄清楚这件事,这件事是真的。现在,我才知道,办任何事、花任何精力以前都要考虑:这件事情会不会给自己带来成功健康幸福,如果不会,‘真的’也与我无关。”

    如果努力会带来灾难,会伤害到你的自尊、荣耀、财产,何必要努力呢?这个人开始接受了我的观点。心理学研究强调不要以“真”与否来判断事物,一定要以你做的事情能否带来“成功、健康、幸福”为标准。

    如果人把80%的精力用到某件事情上,你可能也就是获得40%的收益;如果你把80%的精力都用在追求“真”,而“真”有80%都是伤害你的部分,你成功的几率就很低,不可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如何判断我们接触的环境和人,是否对我们有帮助?其实很简单。你接触的人,首先看成功与否、健康与否、他活得好不好。不可能你所接触的人表面很成功、很健康、活得也很好,而内心是极度恶劣的。人可能一时装成这样,但如果一个人,二三十年都很成功、很健康、很幸福,而内心很恶劣,这是不合理的。

    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他曾经有一部惊世骇俗之著《安娜》,写两个家庭之间的纠葛。这部小说写了十年,全书写完还没有开头,十年之后才想到这个开头,为了这句话,他整整思索了十年,这句话就是: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有幸福的、正常的,都是很相似的;而例外的东西,往往不是“正”和“常”的东西,它们和幸福离得比较远。我们中华民族幸福的文明在汉、唐、宋、元,那时候,中国人受《四书》、《五经》、仁义礼智信的影响。现在颂扬读经,我很赞成。倡导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发达时候的理想。后来提到“斗”,《红楼梦》里讲到的就是斗,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主人公林黛玉是个勾心斗角、小心眼的人,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鄙视、摒弃这些不幸的东西。孩子周围的人们都幸福了,孩子自然会成为幸福的人!

    朱镕基总理曾经说过:“天灾80%是人祸”。不要以为天灾是自然给我们的,中国发展提出来要环保。当成人认为自然灾害就是自然灾害的时候,就会充满了仇恨、充满了对立,你的孩子们受此渲染时时会感觉大自然对自己不公。当我们都让别人过得幸福的时候,灾难就会减少。因此,不要强调灾难和灾害,而要强调怎么样走到幸福里面去。我们的一个文化工程就是远离灾难,不要哪儿有地震你就往哪儿跑、哪儿有水灾你就往哪儿跑、哪儿有十二个悲惨的女子你就往哪儿跑。应该是哪里有阳光、哪里有金钱、哪里有生活幸福、哪里有爱、哪里有成功,你往哪里跑。大家都往那儿跑的时候,就不需要援助了。

    现在大家就要摒弃《红楼梦》,我所说的十二个女孩子,就是《红楼梦》里的“十二钗”,死的死、残的残、被掳走的被掳走、被强暴的被强暴、病死的病死……没一个过得好的,假如你的女儿被《红楼梦》感动、被这十二个女子感动,像她们那样去学习、去工作、去行为方式,她将来能过得好吗?

    实际上,中国真正的四大名著是《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我们应该让孩子进入辉煌灿烂的状态,不要让他们再接触悲剧的生活,即使那些很感人、即使那些千真万确。

    许多人可能第一次意识到:看《红楼梦》是和十二个不幸的女孩子在一起。中国的女孩子读《红楼梦》,记得最多的是《葬花吟》,凄凄惨惨、悲悲凉凉,林黛玉就是这样的典型。比如,宝玉去找黛玉妹妹,“哎呀,妹妹,今天咱们一起去茶社吃茶吧?”黛玉问:“宝玉啊,你今天早上是不是第一个来请我的?”宝玉说:“我刚才路过宝钗那里,跟她也说了。”黛玉的眼泪“唰”就下来了:“你看,我就知道你不会第一个来请我!”后来,宝玉学乖了,第二天不找别人,直接来黛玉这里。“春天来了,妹妹咱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吧?”黛玉也调查过,今天确实是第一个来找她的,就一起出来了。走着走着,看见柳树枝头站着一只羽毛美丽的小鸟,宝玉说:“你看那只小鸟多漂亮!”黛玉蛾眉微蹙,神色黯然:“可是怎么只有一只啊?多孤单……”林黛玉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出悲剧思维、悲剧性人格,她影响了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多愁善感的人,让他们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我们现在的四大名著,都是明清时候产生的,那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弱的国家,也是中国人最孱弱的时期。要看繁盛的人、强盛的文化,不要接触这些愚昧、凄惨、悲凉的文化,尤其是孩子,它会让人们产生一种悲剧的人格。

有位美国心理学家——A.Ellis。他创立了A-B-C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原理: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实质性的因素是内在的,往往不被人们所知。《红楼梦》宣扬、传播给孩子们的就是悲剧性的、非理性的信念,如果人们崇尚这些理念,就会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与行为反应状态中,最终导致伤害而不自知,只以为是生活事件伤了自己,其实是自己害了自己。实际上,健康生活的人们,会遇上同样的、甚至更大的麻烦,而正确的心态可以解决问题、化解麻烦。

    也有人说:“我们伟大的先哲总把弟子放在逆境之中”,这个说法受了明清文化的影响,实际上我们伟大的先哲从来没有把弟子放在逆境之中。

    比如,我们最伟大的先哲孔子。有一天,孔子到卫国,冉有驾车陪伴。孔子感叹:“这里好多人啊!”冉有问老师:“这么多的人,首先应该让他们做什么呢?”现在的人会讲,让他们学习、受教育。孔子本身也是教育家,但他没有这么说,孔子说:“让他们先富裕起来。”冉有再问:“富裕以后又该怎么办呢?”孔子答:“富裕了以后再教育他们。”这就是伟大先哲孔子的思想,中国辉煌灿烂几千年,就是在这种文化下发展的。

    新加坡的国教是我们的孔孟和王阳明,他们把我们的儒学作为国教。新加坡现在是一个花园国家,因为王阳明就讲:世界上有一朵花,不能算有花,让所有人都看到花才算有花。新加坡果然这么理解了:原来,我们在公园里,在某个人家里有点儿花、弄辆车,不算有;只有全体百姓都看到花、都有花园、都开上汽车,才算这个国家有,这才是我们辉煌灿烂的文明。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秩序最好的国家,它用的就是我们先哲这些伟大的思想——让所有的孩子都有花、有美,这才是中国民族最辉煌灿烂的东西。

    因此,不要把四大名著里曹雪芹当作先哲,也许有人说:你不去接触不幸的人,又怎么能帮助不幸的人?又怎么能让不幸的人变得幸福呢?

    所有不幸的人都不是因为被帮助得到幸福,只有他自己乐意幸福的时候、愿意靠近幸福的时候才能幸福。自助者天才助,自不助者,天永不助。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个人生活就很不幸。他们家一天只熬一锅小米饭,放一点儿韭菜,早上熬好以后,切成块儿,每天让自己的孩子和老婆吃这些,谁会愿意呢?他的媳妇肯定也不愿意。这样的人写的书,即使再感人,能让你走向成功、幸福吗?

    我们现在很多女人对丈夫不满,因为丈夫不能给她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更不能宣扬这样一种文化。曹雪芹就是这样,你就应该跟着我受穷受苦,你就应该忠心。我们应该宣扬的是: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大家以后应该对这些腐朽的、酸性的、没落的、明清以后的文化,进行彻底清理。

    家里有女儿,要想让她远离灾难、远离悲剧,过上好日子,就让你的女儿多接触一些成功的女孩子、健康的女士、幸福的女性;远离那些不良的人。不管他们多么能打动你,或者别人推荐给你的。一是《红楼梦》,首先应该把它烧掉。假如你不舍得,你恨谁家的姑娘,就送给她,让他家的姑娘变成黛玉。为什么这么恨自己的女儿呢?非要让她看《红楼梦》、看黛玉、看妙玉……最后让她变成这些人?!是亲娘就不能让孩子受到这种影响。

    现代的,要处理掉三毛的、张爱玲的。有人说三毛的书有美的地方,我压根儿不用看她的著作,三毛的第一丈夫永远地消失了;又找一个,也找不着了;最后她竟然在60多岁的时候,去找90多岁的王骆宾,王骆宾又把她遗弃,她最后自杀了。她为什么自杀呢?管她为什么自杀!就不要理这样的人。也许有些人看了她的作品,认为她是很阳光、很快乐的人,但是,我们要的是结果。再一个,张爱玲,一生也过得很不好、很悲惨,我就不多说了。

    另外一个就是钱钟书,钱钟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他认为婚姻就像围城一样,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实际上,应该倡导快乐,当你结了婚,应该好好爱你的家、对孩子们负责,营造出快乐的氛围。怎么能说“进去了就想出来”?这不是危害我们伟大的民族吗?

    我给家长们推荐既家庭幸福、本人成功、健康、家庭也很幸福的人,你应该去找这样的人。比如:撒切尔夫人,有本事,丈夫很好、自己也很长寿;其他的,像维多利亚女王、卡耐基夫人的书,大家可以多看看。很多人说:“我不了解她们。”那是因为你过多地关注了三毛之类的作者,实际上,撒切尔夫人早已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很多人认为那些悲悲惨惨、凄凄凉凉更感人,她们曲折、不幸福,很多家长不习惯这些幸福的感受,习惯于麻烦、闹事,就是所谓的“三毛的闹事哲学”,里面充满了跌宕、充满了曲折,但最后很悲惨。身边的哪个女人是事业也好、孩子也好、丈夫也好,你就多跟她接触。我们应该重树健康的、幸福的、宁静的人生理念。

    家有女儿,应该避开十二钗、《红楼梦》、张爱玲、三毛等伤痕文学……

[ 本帖最后由 zjue 于 2010-5-13 22:51 编辑 ].

TOP

书会左右人的人生观?影响力没有可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比起自己的遭遇或是父母家庭给与的或是自己周围的环境的影响力可小的多。
准确的来说是人因为自己的人生观选择了相应的书,人对书中和自己有类似境遇的事情特别感兴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共鸣”。所以会偏好某类书籍。.

TOP

不排除有些人一辈子只盯着某一类型的书,我觉得应该博览群书,尤其是鼓励孩子这么做
我看书是因应心情的, 心情好的时候什么都看, 心情不好的时候只看轻松的,很快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

TOP

受不了这样没有逻辑的作者.

TOP

于丹三岁就看《红楼梦》了.

TOP

偏执狂逻辑.

TOP

现在的人估计想出名都快疯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所以说同样一本书,1000个读完,版本就出现1000次了!还真没有细看完!按这个逻辑教育部要烧《水浒》了,因为看完后孩子估计要上梁山了。《三国》也不能让他们看!造反的种子就此种下。《西游记》看完都快精神失常了!因为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哈哈!.

TOP

有点道理

这位同学说的略有偏激,主题还是很有道理,但是表达可以更清晰简要一点,不要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
其实lz的意思我理解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让自家女儿一生幸福,就要从小对她进行健康心态的影响。
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当然不能烧,阅读经典只要别读傻了就行了。.

TOP

一个肤浅又自以为是的庸人,实在不配看《红楼梦》,呵呵.

TOP

楼上有说到于丹三岁看红楼,让我想起听过于丹讲红楼的一个节目,其中她认为薜宝钗是真的对林黛玉好,举了送燕窝之类的一些例子。
而当我在和其他人聊到红楼,绝大多数人都在指责薜宝钗听壁角那一段里是在嫁祸林黛玉,当然他们的这种观点不免受到了某些红学家的影响。
所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罢。红楼有时真的就是一面镜子,大家理解吧。 呵呵.

TOP

我家闺女听儿童版N遍,天天跟老爸讨论,虽然理解的很肤浅,但是孩子对人物脉络还是非常清晰的,有什么不好?不要纠结你所理解的,同样的作品孩子看到的往往不一样。.

TOP

你把法官的儿子是法官,贼的儿子是贼,改成了法官的邻居是法官,贼的邻居是贼了。
况且你看到的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后面的糟粕是高鹗续的。.

TOP

那作者让自己的孩子天天看新闻联播吧,这样就能天天生活在积极向上的幸福里.

TOP

不同意转载原文作者的观点。

首先,红楼梦是小说,虽然来源于真实,但毕竟是小说。

第二,红楼是悲剧没错。但是,只看喜剧的人,他/她的生活就会也像喜剧一样吗?这是不可能的。生活本来就是悲喜剧皆有,当然,比较好的境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一些,但大多数普通人做不到。人的感情世界是复杂的。

第三,林黛玉怎么可能是勾心斗角、小心眼的人?纯属无稽之谈。可以有人不喜欢红楼梦,可以有人不喜欢林黛玉或者不想让自己像林黛玉,但如果认为林黛玉勾心斗角、小心眼,这样观点的人, 不仅是不懂红楼梦、不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而且是太肤浅了。

以上仅针对原文作者的观点,非对LZ。.

TOP

作者有些偏激。悲剧的书看了其实是可以让人知道怎样做会产生这样悲剧的结果,从而可以避免。幸福的书看了可以让人明白使人幸福的方法,所以都是有用的.

TOP

回复 15楼糖果她妈 的帖子

赞!说的好。.

TOP

如果人把80%的精力用到某件事情上,你可能也就是获得40%的收益;如果你把80%的精力都用在追求“真”,而“真”有80%都是伤害你的部分,你成功的几率就很低,不可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很有启发。.

TOP

看来原贴作者是个代入感超强的,很容易被左右的人。对一个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来说,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一样是增加阅历的一件事情,因为人的精力时间有限,不可能尝遍世间百态,阅读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一流的作品当然是阅读越多越好,无论其是何种倾向,兼容并包,海纳百川,过后在生活中慢慢梳理消化,作为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处世原则的部分原料。

当然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也是有其道理的,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幼年时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其选择更合适的书,但到了一定年龄段,应该放手。.

TOP

这个作者有病吧
他看了红楼梦是死了还是残了,是被掳走了还是被强暴了,有一点是肯定的,作者病了,病的还不轻.

TOP

我给楼主献花了,这个应该是转贴的吧。也是一种观点,了解一下.

TOP

引用:
原帖由 jianmail5 于 2012-2-28 18:17 发表
那作者让自己的孩子天天看新闻联播吧,这样就能天天生活在积极向上的幸福里
呵呵呵,这个回复很绝啊。

说不定就是央视的人写的呢,为了提高收视率啊!.

TOP

每个人眼里的红楼梦都不一样的呀,我初中到高中,几乎每年暑假都看一遍红楼梦,不过令我津津乐道,反复关注的就是这一大家子人一年四季各吃什么好吃的。特别是秋天吃螃蟹,冬天烤鹿肉,真是馋死我了。红楼梦对我的影响就是变成一吃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