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123456
发新话题
打印【有233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帖:新民晚报请不要在诋毁上海人了好吗?我很愤怒!

转帖:新民晚报请不要在诋毁上海人了好吗?我很愤怒!

原文:[今日论语]东道主不能这样“精明” 2010-04-15 13:46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林 疏 共 44 条评论  半个月前,俞正声书记宣布,将向上海居民每户赠送一张世博会门票、一张交通纪念卡,自那以后,相信不少市民翘首期待着这份礼物。

  不过,有人的“热情”劲儿似乎过头了——据了解,由于门票和交通卡是按户发放,每户只能领取一份,个别市民就“剑走偏锋”,拆分户口,把原先集中在一起的户口迁入不同房产,以求多得门票和交通卡。

  不得不“赞”一句:真是精明!建立新户口的经济成本十分低廉,而世博会门票和交通卡加起来,价值300多元,两厢比较,净“赚”几十倍,实在是高收益低风险的好“投资”。

  只是,如此钻规则的空子,也不过得了300多块钱的东西,为了这点小利沾沾自喜,就没有哪怕一丝丝惭愧么?就没觉得自己的“吃相”着实难看么?

  每户一张世博会门票、一张交通卡,这份礼物,是为了答谢上海市民8年来为世博会作出的巨大贡献。每一个居住在上海的人,都是东道主,即使没有直接投入世博会的筹办工作,也都与世博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到搬迁,小到忍受噪声,各种各样的牺牲和努力,让我们在面对这份礼物时,可以欣然接受,取之无愧。

  而钻了空子的人,看似多拿了一份,甚至更多份时,心情大概是贪了小便宜后的“暗爽”,或许还有一点点心虚,连带着那份应得的,看着也不怎么坦然了。

  于是,正应了某种对上海人的刻板印象:精明,但不高明——于小利益上斤斤计较,却无视大局的得失。这或许是一种偏见,但要是外地朋友拿拆户口求门票这件事来佐证,倒真让人难以反驳。

  确实,不少规则可能会有空子可钻,但钻不钻,在乎个人的选择。拆户口,看似没有违反任何法律规定,实则有违“每户一张门票、一张交通卡”的条件限制,也间接造成了发放不公,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至于建新户口增加行政成本,乃至增加户口本的消耗,更是不言自明。只为300多块钱的小利,就无视规则,损害公共利益,增加社会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何必?难道要有关部门来个“一刀切”,规定以4月1日前的户籍记录为准?

  更何况,如果今天你破坏这条规则,明天我违反那条规定,在一个不尊重、遵守规则,私利重于公益的社会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不要等到被别人的“精明”损害了正当权益,才来反省自己当初的“精明”。

  抵挡不住“免费”、“赠品”的诱惑是正常的,但在获取时不能忘记规则和秩序,要讲究一点“腔调”。世博会上,法国馆、意大利馆、比利时馆等多处展馆,都将为参观者送上精美礼品,到时候,希望没有人为了多拿一块巧克力、多获得抽中意大利名牌皮鞋的机会,而做出循环排队等等看似精明、实则“坍台”的事。当东道主的,可不能这样“精明”。

(新民网编辑:张琦)
后面是转自宽带山的帖子:我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难道是上海最大的报纸所刊登的文章吗?用那种极其荒谬,歪曲事实的文字来诽谤诋毁上海人的形象。这算什么?这叫怎么
一会事?写文章的人别有用心暂且不说,编辑是怎么了?瞎了眼睛还是没了良心?上海人民为世--博会付出那么多,贡献那么多,竟然到头来还要被别人倒打一把
落个里外不是人?
这篇名为东道主不能这样“精明”的文章里说到个别市民为了领取免费的交通卡和门票竟然拆分户口,并且把原先集中在一起的户口迁入不同的房产。我不知道这个
写文章的记者是听谁说的?还是看谁已经做了?拆分户口就那么简单吗?而且还要把户口迁入不同的房产?如果一个上海市民有不止一处的房产难道还会为了这
300元的事情来回这样折腾吗?记者同志你不要忘记,迁出去难道就不迁回来?我不知道这个记者是什么时候办理的暂住证你觉得一切就像你写的那么简单吗?
你也说了一张门票,一张交通卡是为了感谢上海人民8年来做的贡献。既然你也知道上海人民做了贡献了,并且也说了只是个别市民剑走偏锋,那又何必这样大张旗
鼓兴师动众的在公开媒体发表你这样极其不负责的言论呢?你这不是在给我们上海人脸上抹黑吗?看看你用来形容个别上海人的词汇吧。什么“暗爽”“一点点心虚
”“沾沾自喜”“吃相”等等,这些就是你用来形容东道主的?这些就是你用来回馈广大的忍辱负重8年的上海市民?

上海人不精明,不省吃俭用着点能每年上交那么多给国库吗?

上海人不精明点,能把那么大的盛会支撑起来吗?

上海人不精明点,能海纳百川,容纳那么多的他乡来客吗?

上海人不精明点,能买的起上百万的房子安居乐业吗?

做人要懂得感恩,世博会是在我们上海召开的。我们上海人民感谢全国人民这些年来对我们的帮助、鼓励、和支持。所以我们政府也给在上海的其他地区的朋友同样
的待遇。这难道也是你所谓的“精明”吗?希望记者同志千万不要闭门拉屎,有空多出去坐坐公交,坐坐地铁,多去大卖场看看是谁在那里循环排队做着“坍台”的
事情回来再写这样”精明“的文章!谢谢你一家门!.

TOP

这篇文章是写的蛮滑稽的,把极个别人的行为夸大到整个上海市民,更不说作者是否调研过,是否真有这样的事发生。

怎么没人写写对上海市民的不公平啊,对上海市民是一户一份,对外来人员是一张居住证一份,胳膊肘朝外拐的厉害了.

TOP

不赞成以偏概全, 可是, 对于少部分这么做的人表示BS。
我在大学里的时候, 记得经常有人到学校里来发一些促销的牙膏,是小盒装的, 发给过路的同学,我的朋友中有那么一个,很积极地要我配合她一起在那里重复地经过, 以得到更多的免费牙膏。大家都是上海人, 唯有她是这样。这个和上海人对全国的贡献没有关系。上海对全国的贡献如果用这些小事来相抵, 那才是对上海更大的污辱。.

TOP

谁让他们这么小气,一个户口发一张票,变相推销吧。。。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愿去呢。车钱,饭钱,排队。。假如真有那么多人愿意拆户口去看,政府应该高兴勒,至少大家感兴趣。如果大家连兴趣都没有,那才叫悲哀。.

TOP

真不知这作者写的是否属实,反正我是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事发生在身边,刚开始只有同事开玩笑说去拆户。现在很多周围的人都说:我们不去凑热闹,要么窝在家,要么他们进来我们出去旅游。再说了,迁个户口就为一张门票,太不值了。.

TOP

这份报纸已经N年不订了,它的文章一直带有偏向性、导向性,很少有比较“客观”的报道。.

TOP

现在的媒体真的让人无语,好多事都让它们搞坏了.......

TOP

人家有本事、有劲道为了一张门票去折腾,侬就让伊去好了,何必这样上纲上线的、阴阳怪气的骂人家?.

TOP

居住证一张领一份,户口簿一本领一份,
弄到末脚还是一本领一份的精明了,呵呵。。。

就算人人都吃饱了为这几百块钱去迁户口,
就算上海人人手一本户口簿,人手一份大礼包,又哪能呐?
发礼包的目的就是感谢上海人民,这可是市政府一把手说的,晚报上也登了的。。。

老实刚一句,身边绝大部分上海人,根本就没把这份东西当回事。。。.

TOP

这大概正是作者的想法,把它强制安在广大上海人头上。.

TOP

建立新户口的经济成本十分低廉:上海一套房子啥价格?
至于建新户口增加行政成本,乃至增加户口本的消耗:新户口本工本费10元,自行承担。
答谢上海市民8年来为世博会作出的巨大贡献:每户人家就贡献1个人。
写文章的人是外星人,新民晚报是太空报。.

TOP

抗议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

TOP

回复 12#十月爸妈 的帖子

据说昨晚新民晚报的投诉电话打爆了。.

TOP

作者有证据么?在要求上海市民讲规则、秩序和腔调的时候,也请自己讲点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腔调,不然还不如狗仔队呢,好歹人家还跟踪蹲点偷拍,你有什么?.

TOP

回复 14#熙熙0212 的帖子

他有想象力和意淫力!.

TOP

我看到这篇报道也很吃惊。文章写得太过分了。.

TOP

这个没有调查就写出结论的NC记者怎么不提提:又有多少外来人口为了这个“大礼包”而去办居住证了呢??这个数字肯定比上海人迁户口的要多得多吧,毕竟迁户口还要有套原先空关的房子。

再者说了,既然有规定,人家本来就有空户的房子,现在照规则做又何不可??你不高兴做是你的事;人家乐意这样做,是他的事,没有任何违规呀?法制社会,大家遵照规则来。如果说这样不好那也是制定规则的人的问题,而不是按规则做的人的问题。更何况还能帮政府解决一下人户分离的问题。.

TOP

世博召开在即,不知这位作者安得什么心,故意不让我们“和谐”嘛!.

TOP

我看后也很惊讶,新明晚报一直是我喜爱的报刊,竟然刊登这么不负责任的文章!.

TOP

回复 18#fendihuang76 的帖子

问题是这种文章居然能通过严格审核,主编更有问题.

TOP

他难道没题材写了?他为何不写,有多少上海市民默默忍受噪音,环境污染?有多少市民每天上班途中要无奈的接受安检?有多少市民因为SB赶进度,倒在土方车的轮下?

[ 本帖最后由 fendihuang76 于 2010-4-16 21:24 编辑 ].

TOP

他咋不说说市政府更加精明呢?
发的门票是进不了馆的,
发的交通卡是 没钱的,
老实说,我对这两样东西根本就没放在眼里!咋不听听市民是怎么评价这个大礼包的呢?
干脆来个民意测验?

[ 本帖最后由 小试牛刀 于 2010-4-16 11:04 编辑 ].

TOP

回复 1#fendihuang76 的帖子

WW倒是有过号召大家分户的帖子。8过,作为一个纯粹的上海人,偶们向来是对这种做法不屑一顾的。

也有些人跟帖表示要去分户,不清楚有没有真的落实到行动上。

可能这篇文章的作者把大家的调侃太当真了而大做文章。这也太缺乏幽默感了吧,要不就是缺乏对上海文化的正确理解。 建议他/她多吃点臭豆腐吧,好好体会一下这种闻闻臭,吃着香的文化。.

TOP

呵呵,不就是靠这么写来混饭吃呗,在这里借用一句某明星的话:“有的人不批评别人就没饭吃。”.

TOP

太不像话了 ,怎么能登在这样的大报上!
新民晚报,江郎才尽了?.

TOP

又一个脑残的文章,竟然被脑残的报纸刊登.

TOP

市政府都澄清了,卡里是有充值的,门票也是160元的门票。真把上海人看的这么垃圾啊?上海政府还不会做这么坍台的事。如果上海像他说的那么差,那么多外地人来上海干吗?.

TOP

决定再也不订这份脑残报纸!.

TOP

这份报纸的主编与这作者应该向全体上海人民道歉!.

TOP

引用:
原帖由 文的妈妈 于 2010-4-16 08:16 发表
这篇文章是写的蛮滑稽的,把极个别人的行为夸大到整个上海市民,更不说作者是否调研过,是否真有这样的事发生。

怎么没人写写对上海市民的不公平啊,对上海市民是一户一份,对外来人员是一张居住证一份,胳膊肘朝 ...
.

TOP

就算分户也没什么过份的呀。将户口迁到自己的别处房产里也没什么不对的,一没偷二没抢,明正言顺呀。.

TOP

当骂上海人成为一个时尚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去讲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杯茗茶 于 2010-4-16 11:51 发表
就算分户也没什么过份的呀。将户口迁到自己的别处房产里也没什么不对的,一没偷二没抢,明正言顺呀。
顶,我正准备分户来,不过是为了小宝读书,强烈要求记者道歉!!!.

TOP

回复 33#家有臭小子 的帖子

给你投诉电话:962288
                        52921234.

TOP

立马打过去了,接线小姐态度老好个~~.

TOP

MS 有些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TOP

回复 9#卯卯 的帖子

说的好,这篇文章昨天也看到了,写得蛮好笑的,人家有这个本事迁户口管他什么事,那也要有几套房子的前题是伐,这个分配方案本来就订的不合理,为什么上海人就不能用足政策,他们制定时就想着豁胖,想只发一张票,格么一家门才想去还要自己用钱买几张,形成托的效应,现在一看好象不合算了,又开始讲格种咸话.

TOP

回复 31#一杯茗茶 的帖子

对额,这个有什么不对的呀,我也想分户,就是没有户口迁过去,白白损失了。我郁闷了好久!

[ 本帖最后由 小美女妈 于 2010-4-16 12:44 编辑 ].

TOP

回复 35#家有臭小子 的帖子

我也打过了,那小姐态度不错。据说,早晨很难打,这篇文章引起公愤了,估计投诉的人哈多。.

TOP

太过份了,还是上海的报纸,再不看这种垃圾报纸。.

TOP

转自南方人物周刊:上海的非常时刻

上海的非常时刻
  在世博会倒计时的嘀嗒声中,上海迎来了其前所未有的时刻
  本刊记者 陈磊 发自上海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上海。世博逼近,上海,这个开埠167年的国际大都市,正迎来它的非常时刻。
  资料显示,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次,而本地人口仅2000万左右,大批外来游客光临上海,世博执委会主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说,“确保世博安全是全市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而且,“上海世博会,要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的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这样一个世界性的盛会”,“既是神圣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上海人,特别是上海的党员要向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
  于是,上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时刻:一方面是万无一失的安全;一方面是无与伦比的灿烂和辉煌。俞正声的说法是,“最高要求、最严标准、最大努力……全力以赴确保世博会安全和谐。”
  葱蒜韭菜、管制刀具、老鼠药和安保诈骗
  躺在病床上的陈良敏有点憔悴,没有生病之前,作为上海黄浦交警支队的一名交警,56岁的他,最大的希望是,“退休前进驻世博园核心区参加安保工作”。一场病,让这个愿望有些困难了。
  “好在世博为期半年,时间长,一出院,我就可以去园区执勤了。”陈良敏说。
  3年前,为了世博的到来,陈良敏开始自学英语口语,了解世界各国的交通管理和驾驶习性,终于,在众多申请者当中,他脱颖而出。
  进园区执勤的3000多名警察都要培训,主要是《世博安保基础知识》、《世博园区执勤规范及服务指南》、《警姿训练与警容风纪规范》等。
  《世博园区执勤规范及服务指南》有一条规定:“民警在上岗执法前,不能食用葱、蒜、韭菜等带有浓厚异味的食物。”
  在一篇通稿中,陈良敏是一个“从小爱吃大蒜”的人,为了大局的需要,他几十年的饮食习惯不得不做出牺牲,“在进驻世博园区前,要改掉这个饮食习惯。”
  4月9日,面对记者“你是否有从小爱吃大蒜习惯”的提问,这位卧病在床的交警,微一沉吟,否认了——“我没这个习惯。”
  位于闸北区平型关路上的日用百货店张老板,另有一番感受。
  3月底,上海市公安局、商务委等部门联合发文,实行“管制刀具和陶瓷刀具禁售”、“菜刀、大型水果刀等其他危险性刀具定点销售,凭身份证件购买”,鼓励市民积极举报非法销售、携带刀具的行为。
  很快,这个通知被传达到张老板那里。“卖刀的时候,要让买的人登记啊,我们要过来抽查的!”
  现在,有人过来问询货架上几十把菜刀时,这位遵循和气生财的老板,会告诉来客:“为了世博,登记一下身份证,配合一下啊,警察要求的……幸亏我没卖老鼠药,不然也要登记啦!”
  随着老板絮絮叨叨的表述,你会明白,原来,不仅是菜刀,连老鼠药,因为世博,也开始受到管制。
  上海规定,自2010年4月15日至11月15日,对民用爆炸物品、特定种类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等4类危险物品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具体到老鼠药,由于属于剧毒化学品,实行“实名购买和销售登记备案制度”,上海市民购买,必须实名登记。
  
      负有服务、接待任务的单位与个人,因为世博,也同样忙碌。
  4月12日,本刊致电南京东路承兴居委会主任洪克敏,电话那头的这位上海阿姨正忙得团团乱转——“太忙了,我们是世博接待单位,马上市里要来检查验收,改天再约啊,抱歉!”
  黄浦某小区“世博人家”(上海本地居民自愿腾出房间作宾馆,接待各国各地游客,政府予以一定补偿)的李阿姨也忙,准备接待。
  看到上海市药监局下发的《世博人家食品安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阿姨知道更忙了。
  《指南》强调,“包括含有刺与小骨头的菜肴,以及四季豆、色拉、发芽马铃薯等7大类食品,禁止或不宜供应。”
  7大类食品包括:生食水产品和腌制的生食水产品;外购的散装改刀的熟食卤味;四季豆、色拉、发芽马铃薯、除磨菇香菇以外的蕈类等易发生食物中毒的食品;经冷加工的水分含量较高的含奶、蛋的点心……
  此外,《指南》还特别强调,“食品当天加工当天食用”,加工制作好的食品应尽快食用;尽量不要采用冷拌、生拌菜;外购的散装熟食要回烧后食用;宜采用公筷、分餐制方式,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消毒餐巾、餐巾纸等。
  随着《指南》的下发,各区县食药监管人员将上门对“世博人家”进行食品安全指导。
  不止是食物,世博园区的环保处理能力也让人叹为观止——90条主要道路、25个景观区域、世博会周边1000米范围内,共629条段道路,实施24小时保洁,冲洗率确保100%,各类废弃物污染停留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有,世博园区内的一间厕所要用到9种专业清洁产品,一个厨房更是12种专业清洁产品,保洁员每天则至少要用洗手液洗8次。
  现在,“平均每天各类生活垃圾至少会产生124吨”的世博园区内,活跃着一支由3800人组成的环保大军,对生活垃圾进行规范化处理,他们必须在“噪声不得大于83分贝”的情况下悄悄作业。
      和世博园区仅一墙之隔的中国船舶工业公司708所家属小区的谢老伯说,为了世博,有关部门将他们小区也粉刷一新,小区的地面都用沥青重新硬化了一遍,花坛也重修了。“可是呢,你看,为每家每户搭的雨棚却影响了采光,室内暗多了,还有那些花草,本来长得好好的,被他们一折腾,修剪的都不长了……”谢老伯说他心情很复杂,为了世博,美化他理解,但工作还是应该做得更好一点。
  小区的保安告诉本刊,除了“美化”,4月15日以后,他们小区和世博园区非常接近,将大大加强安保力量——每栋楼的楼道,都将配备一名保安,钱由政府部门出。
  不仅仅是在世博园区周边,为确保轨道交通等世博相关配套工程准时竣工,最高峰时,上海同时有200多个工地开工建设。在本地媒体的报道中,这些居民 “灰尘噪音不计较”,“世博工程耽误不得,生活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  
 
南方都市报还能较为客观的评价上海市民作出的牺牲与努力,上海本地报纸竟然写这样的评论,这实在伤害上海人的感情。

[ 本帖最后由 fendihuang76 于 2010-4-16 13:03 编辑 ].

TOP

我小时候最喜欢看新民晚报,现在这份报纸怎么变成这样了,办报的人吃上海用上海骂上海,素质太差了。.

TOP

转自人民网:人民观察:上海世博 先赢人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筹办世博会,上海人忍受了一段漫长的阵痛。

  大上海成了“大工地”,据韩正透露的数字,光是2009年第三季度,上海所有工地加在一起,就多达6400个。出行不便,很多市民骑车上下班,总是“尘满面,鬓如霜”……市民并非没有牢骚和怨言,包括在网上论坛时有讨论,但静下心来,理解和体谅还是占了上风。据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做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市民认知与关注度”大型舆情调查,逾九成公众认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充满信心,逾八成公众对世博会施工造成的不便表示理解。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制的《2009年上海市民民生调查》也印证了同样的结果:对于迎世博过程中政府开展的诸多整治、修缮工作及其带来的不便,85%的市民表示理解。

 今年4月,上海轨道交通全面实行安检。将背包放到传送带上通过监视器,最快也需要五六秒钟,高峰时间,争分夺秒的上班族们不得不放慢脚步,排队通过。安检员说,绝大多数乘客都很自觉地配合。在地铁2号线人民广场站,乘客丁先生被要求开包重检,他很理解地说:“这么大规模的世博会,安全第一。身为上海人,人人都是东道主嘛,应该配合,是对客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这群众,首先是上海的市民——从土生土长的“阿拉”,到居住在这里的新移民们。

  这是一群顾大局、识大体、为世博会筹办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百姓。

  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法治和契约观念深入人心

  复旦大学教授葛健雄教授说,上海是最早接受现代文明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国城市之一,市民阶层有较强的法治和契约观念、公民自治和公共服务意识,上海百姓对于政府工作的配合程度向来较高。而对于世博会,在普通百姓们心里,更是关乎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集体荣誉感。

  于是,上海人才会把市井底层的穿睡衣外出现象讨论成了“睡衣门”,有了“睡衣睡裤不出门,做个世博文明人”的提醒和约束;上海市文明办征集世博期间应注意的文明礼仪,一下子就收到3万多件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希望市民共同遵守、自我约束的“上海市民世博文明公约”。

  上海的城市管理者们口中很少有“严禁”“不准”“可耻”之类字眼。人们听到最多的,是“希望”和“鼓励”、征求意见:安保管理对群众工作生活有影响,市公安局长张学兵强调,要尊重市民的实时知情权,希望推出更多更有效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以真诚换理解,得到老百姓的自觉配合。世博会提倡公交优先和集约化出行,“不鼓励”游客使用出租车抵达园区,但也满足管控区居民、企业以及世博参展人员的用车需求。世博会的许多项目,都有网上征求意见建议的程序……

  难怪,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会把“上海市民”也当作筹备世博会的重要力量。“上海这座城市以及上海市民都在非常认真地筹备本次世博会,他们一定会让每一位到访者和参观者都能够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他这样告诉世界。

  有依靠百姓、信任百姓的政府,才会有自觉承担人生义务和社会责任的百姓,有“人人都是东道主”、“人人都是接待点”的当仁不让。

  世博园区只需要7万多名志愿者,但在园区外圈的上海市区,总计有近200万名城市文明志愿者,他们大多是普通的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小学学生、党政机关干部等,世博会期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的服务多达5000项,包括平安、交通文明、清洁城市、文明游园、市民巡访、世博宣传等等。

  更多的上海市民,已在忙着购买门票、准备招待来参观世博会的亲戚朋友们。上海某网站上,有关“世博会期间如何接待外地亲戚”的帖子引起热议,不少网友都在跟帖中列出长长名单,展示自己世博期间要招待几批、多少位客人,有小烦恼,更多的却是热情和自豪感。

  这是一座城市管理者与全体市民间的良性互动:承受与回馈,支持与感恩,“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与“我们大家的世博”……

  世博大幕未启,上海已赢在“人和”,凝聚起上下同心、更宽容大气的新城市精神和海派文化。未来,生活无疑会更美好。(人民网记者 姜泓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且不论上海市民对SB的支持是否发自内心,但上海市民确实在这样默默地付出了。.

TOP

回复 43#fendihuang76 的帖子

今天的鲜花全部献给你了.

TOP

初听到发门票/交通卡,我就质疑,为什么上海要以/户,外来人口却可以/人,当时就开玩笑,赶紧迁户口到另外一所房子,那里空着。终究是说说而已,我想具体行动的人终归少,而且要以有房子为前提,因此到底会有多少人真的行动了?!这篇GP文章,我还特意去看了作者,什么林疏,气的我看成了林放呢!新民晚报真的变味了,老一代的报人诸如林放等的杂文发人深思,引人回味,哪像这小子!考虑抵制中,明年不定了!.

TOP

回复 44#小美女妈 的帖子

谢谢小美女!看到你就心情好多了。.

TOP

我们同事他妈是街道的,人家明确说,卡里没钱的。空卡一张。人家都拿到了。.

TOP

真的很心痛,上海报纸还要这样说上海人
写文章,申核文章的大概都不是上海人
不满意也不需要这样诋毁上海人.

TOP

把户口迁到自己买的房子里去,光明正大,天经地义!.

TOP

66-76年的报纸,都是和这篇一样的.

TOP

 266 123456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