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13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高中-预科]之一:H爸看IBDP课程和A-LEVEL课程(新话题:有关文章转帖)

回复 1#H爸 的帖子

你那头上的十多花,是偶献地。。。

继续~~~.

TOP

回复 155#H爸 的帖子

我赞哦!!!!!!!!!!~~~~~~~~~~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国外大学低年级就很累,理工科的话上来就微积分、概率、线性代数、复变,这还就数学,再上点物理化学基础课,没准备的话很容易被砸晕。如果偏理工的话,我的建议是把AP中的微积分、概率先学了,又可以增加入学砝码,又加厚了基础。

如果是小H的话,把什么英文与写作,汉语与中国文化、艺术史之类的给学了。.

TOP

回复 158#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嘿嘿,我早就定好了。有能力去国外读大学,没能力国内混混。高中毕业之前别想离开。青春期正是跟她PK思想的最佳时机,不肯放她走的。.

TOP

回复 161#不二周助 的帖子

我不是认为孩子高中出去读不好,而是我在高中对孩子有安排。

国外的那些选修课,我都可以拜托师兄弟去调研一番,我订好书目让他们买。有书就好办。国外的那种授课方式,俺会。不就是做项目,外加查资料写论文研讨嘛?我最恨的就是手把手教,写文章PK我很喜欢的,这对于我也是一个很好的切磋过程。另外我是要孩子学完本科就回国的。高中阶段对于孩子对于本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初步的运用是蛮重要的阶段,我得让孩子先过我这一关,先把本国的文化学扎实了,再出去学习。这样一方面我放心,另一方面她在我这里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出去有能力学到更多的东西。一方面不辜负她的青春年华,另一方面不浪费我的钱。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2 10:24 编辑 ].

TOP

不过我赞同国外的高中值得读。

国外高中读好了,本科读好了,研究生就没有太多必要读了。那一套做研究的科学思维其实在这两个阶段都得到了训练。把那一套思维体系学到手,就该工作生孩子了。在生活和工作中提升自己。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5 10:58 编辑 ].

TOP

回复 164#水之形 的帖子

但是,如果想把老本学回来,国内读书期间语数外基础必须非常扎实。到国外就是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去做项目、做研究、做演讲、写论文,跟各色人等切磋技艺。

因此,在国内的小学阶段,语数外的基础必须非常扎实,尤其是语文和外语的基本知识,应当在小学阶段过关。初中就是练习写作。数学在三年级之后,重要性也要提上来。这个主要考虑到孩子的逻辑和抽象有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数学好,早早地把数学学好也是受益无穷地。不过俺反对过早地用数学占用语言的学习时间。因为青春期开始的时候还有一次学数学的黄金期,而语言的黄金期,一般是不会延续到高中的。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高中,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太累。其实这是小学没有学过硬。小学学过硬了,一类科目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了,比如:语文、外语、政治这类吃时间又一时不见效果的东西。中国古代私塾里要求孩子在过童子关(13岁)之前过语言关,这是有道理的。因为青春期之前要把工具掌握好,青春期才有大发展,不会辜负青春年华。俺们以前的教育节奏是有问题地。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2 11:19 编辑 ].

TOP

回复 166#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哪里人种多、文化种类多就去哪里。所以,米国,当然是米国。

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日益重要的地位都需要下一代有全球的视野,因此他们在青春期应当接触多元的文化。

至于我自己的孩子,还要看她是不是那块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直保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欲是一件艰巨的工作。我不能肯定我能做好。前面写的都不过是一种思路,不代表我的孩子肯定能做到。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2 11:21 编辑 ].

TOP

回复 178#H爸 的帖子

你打算让小H学经济学专业?.

TOP

回复 186#H爸 的帖子

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做法。.

TOP

回复 216#H爸 的帖子

AP课程必须是上海开了课才可以考嘛?香港的考点难道不是各门课都可以考嘛?

如果是可以考,就不必局限于上海开了哪些辅导课。按照小H的专长,确定科目。找来教材,让小H自学。因为是她擅长的东西,自学起来不会太吃力。所有的事情让她自己去弄。您老放开手,小H的成长能力会让你大吃一惊。迟早都是要放手的,不如早点放手,还有可以犯错的资本。晚放手,就没有犯错的资本。

我说你的做法不够好,并不是指学习经济学不合适,而是您老想教授她的想法是不合适的。不发展自学AP而获得高分的能力,进了学校会吃苦头的。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6 15:00 编辑 ].

TOP

回复 221#H爸 的帖子

您老要是不放心,还可以让小H自学了,给你上课。她讲,你提问。既满足你学而不厌的精神,又让你明白小H的水平,同时也会大大提高小H的水平。她有本事能给你讲清楚,她自己就会学得很扎实。

我们在大学里干活的时候,同事之间有个大家都认同的思路:如果你想把某门课程内容彻底弄清楚,那就去教授那门课。有的时候,班车上或者办公室里,有些问题大家争吵,吵不出个所以然来的时候,那个挑头讨论的人就会说:“下学期找个机会去教教这门课。”.

TOP

我的一点看法

对于国际课程的一些东西,我了解并不多。这在我的高中阶段是闻所未闻。通过对于自己大学以后的学习历程的反省,我对学习有点自己的看法。几年前,尚未养育孩子,我偶然看到AP课程的设置。感觉这个非常好。其实AP的要求还是跟大学课程的要求不能相比,尚属较为浅显的,可以作为预科来学。

对于IB和A-level我了解得不多,近期看一点资料。由于我并不希望孩子完全地在高中阶段接受西方教育,所以我对A-level看得不仔细。初步看下来,感觉它的课程设置就是国外比较好的中学的课程设置,覆盖面广,适合各类有特色的人去发展自我。

IB的课程设置我看了一下,感觉它作为初等教育是非常好。一个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非常重要,它体现了这个体系设计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渠道。IB的课程设置给我的感觉是它要培养一个孩子具备文理均衡的基础同时具备深入探索的科学思维方式。此外,它的论文拓展教育非常好,给了孩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和他人沟通的机会。

看完IB的资料之后,我跟我爱人说了一句大颜不惭的话:“这个就是我的培养模式嘛!”
说笑归说笑,但是IB的培养模式我是非常欣赏的。在我以前写的“教育的关键在于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文中,有数条思路和IB的思路是吻合的。这个课程的科学性我非常认可。这个体系的课程学好了,孩子具备了接受多元文化和探索科学知识的条件。

不过我个人认为IB的教育优势在于素质教育、基础教育。不应当在高中去关注它。它的教育思路应当在孩子童年甚至幼年时贯彻下去。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有充沛时间去长成一个开放的具备科学思维的人。

在高中阶段,应当在具备IB教育的基础之上去学习AP课程。AP课程更侧重于大学知识的积累。有了IB教育给的雄厚基础,自学AP不是难事。AP要学就要学好,刚刚及格是不行的。要学到可以抵算任何大学的同样科目的学分。在一流大学,AP要获得很高的分数才能抵算学分,否则一样要再修一遍。.

TOP

回复 237#不二周助 的帖子

多谢提供正确信息。我没有去对比过两边的课本和试题,所以有一定的误解。我只是知道AP相对于大学课程的深度是浅显的。.

TOP

回复 239#H爸 的帖子

我不会去让我家小孩从小到学校里去学习IB课程。家长能做的是把IB的教育理念贯穿到孩子的幼年至青春期的学习生活中去。为什么不送到学校里去学习?是因为我对目前这个大环境下老师的素质心存疑虑。教育是系统的工程,一环扣一环的。老师的流动性导致孩子学习的延续性不够好。思来想去,唯有我和她爸是她最可靠的切磋对象。为了为她的人生做准备,同时也为了丰富我们自身的人生,我和她爸现在就在pk.到这个年龄,还能有成长的感觉真是非常好。

IB与其说是课程,不如说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和时代需求相吻合的教育理念。理解了它的理念,在孩子各科学习中从头至尾的贯穿。我家已经分工分好了,所有理论课的PK和刁难,都归我管。搭电路、编程、做做嵌入式系统之类的东西分给她爸管,他是专家。外加他自吹化学学得不错,化学实验之类的也交由他管,试验报告之类归我审核。

由于我和我爱人都是本科学电子工程的,我们有个共识,那就是做一个具体的项目对于孩子建立工程的概念非常重要,对于培养孩子对事情的可行性的探究以及综合的思考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达成共识:无论孩子学文学理,都应该在中学时代做过一些具体的设计、完成一些具体的工程,把所学的知识在做项目的时候有机地构建起来。目前,我担心的只是我爱人喜欢主动教小孩,我认为这样是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过程。主动教孩子,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强的话,看似进步快,但对于孩子本身思考能力的形成没有好处。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8 14:06 编辑 ].

TOP

回复 243#H爸 的帖子

我们做的是“PK和刁难”,侬老花眼镜带了伐?

我最恨的就是手把手教授。所以目前除了我给孩子找点读物,外加给这个文盲读点书,她爸基本被我闲置。.

TOP

回复 243#H爸 的帖子

跟您老汇报一下,我女儿最近能说出一点正确的英文句子了,虽然还有一大堆错误的句子。
昨天她说:I like rice and noodles. 我很高兴。因为I like 这个句型是她自学的。rice / noodles是跟老师学到的词汇。她自己组装的。
俺要是手把手教,凭她的记忆力,早就该会一大把正确句子。不过我很怀疑那样的话她会不会有现在这样执着的自学劲头,会不会正确地发挥幼童良好记忆力的优势?.

TOP

回复 245#H爸 的帖子

作为一个被动的教育者是我的信念。我始终认为受教育者应当占主动,而教育者的工作应当被受教育者的成长节奏或者可预见的成长节奏所推动。

被动的教育者参与到教育中去的时机不是课表或者大纲安排的,是天赐的,是一种机缘的巧合。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孩子需要我的引导、反诘以及对攻。但我知道她一定需要。我要做的是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在她需要的时候拿我做一个工具来使用。

我一无教案,二无课本,怎么共享这个资源涅?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8 14:46 编辑 ].

TOP

回复 253#rabbithong 的帖子

我从来不打算超越我孩子的脚步。自有她以来,我都是被她推着走。不但不超前她的脚步,相反,我还滞后一小步来满足她的需求。当然,不能滞后太多,滞后太多会让孩子感觉妈妈太冷淡。为什么滞后一小步?这个学问可就大了。我已经尝到滞后一小步的甜头。

滞后一小步的结果:
1、我可以有空间仔细思考她的现状,精确地把握她的需求;
2、她珍视我的帮助;
3、她有一点空间可以自我尝试解决问题。

滞后的结果就是她特别珍惜我的帮助、她极其渴望我的帮助。我的努力可以恰如其分地在正确的地点发挥最大的作用。此外,我还可以用各种学习机会、图书之类的东西来要挟她,轻松地帮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8 15:37 编辑 ].

TOP

回复 257#rabbithong 的帖子

任何老师,都不如孩子的自我展现更能精确地告诉你他们的需求。

所以让孩子展现自我,当他们遇到难关、或者有欲求的时候,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他目前的状态。然后给予有限的帮助,期望他们在有限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不行,下一次展现的时候再给一点有限的帮助。当外界的帮助不多不少的时候,他们就会凭借自身的能力突破那个成长节点。这时,孩子不仅仅是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增长了。在对人的教育中,我们无法确定孩子需要什么程度的帮助,不如滞后一点、有限一点分块给予。到了那个节点,啪地一下就突破了。这时我们才知道这样的帮助对于孩子是最适合的。

不过我这个方法经常被人误解。家里人经常说我不是个负责任的妈妈。我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目前看上去并不突出。但是,只有我能听到她拔节的声音,我知道她是作为一个主动的人在成长,而不是被异化成一个被动的指令接收终端。

至于拓展这件事情,我经常在孩子跟我讲得兴高采烈的时候,或者她很满足于她明白了一个道理的时候,冷不丁地反问她两句。回不回答不重要,什么时候回答也不重要。我知道她会经常去考虑那些突袭的问题,她自己沿着问题所给出的方向去拓展。.

TOP

蒙台梭利曾经多次说过,一个幼儿教育者的职责不是授课,而是要具备科研工作者的素质。要有细致的观察能力,精确的推理能力,从而把握最恰当的帮助时机,在这个稍纵即逝的时机内提供恰如其分的帮助。教育者其实是一位帮助者。

她的这个观点不仅仅是在幼儿教育中是正确的,在任何教育工作中都是正确的。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所以中国文化中的老师起到的最好的作用就是“点拨”。点拨这个词真是妙不可言。看似毫不费力的动作,不过是点一下、拨一下,就能起到大作用。能做到正确地“点拨”的老师,首先是对“势”的把握,乘势而为,事半功倍。蒙台梭利所言的那些观察了,推理啦、总结啦,都是为了正确地把握教育中的“势”和“材”。.

TOP

回复 271#小小小MM妈妈 的帖子

1、凭语感做题有什么不好呢?这是正确的道路。我学中文的时候,就是凭语感做题。那些语法知识我上课都不听的,但是考试不复习,一样做得对。当初培养语感的时候,是比较慢,但是后面给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英语也是如此,只要家长不是苛求第一,凭语感做题,中上等的成绩是有保障的。随着语感的加强,上升到前列也只是时间问题。

2、孩子肯花一个多小时去钻研一样东西,去跟大人讲清楚,这说明她在数学方面有兴趣,也有钻研的能力。这一个多小时值得,不是白花的。现在花一个小时,到高中就可以节约3个小时,甚至是10个小时。

这种主动的学习最初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的时候跟学校的教育节奏有冲突。但是我的想法是,这种事情,在时间不够充沛、不能全面培养的时候,就分步进行,各个击破。打仗讲究的是:伤其十指,弗如断其一指。学习也是如此。挑孩子最强的一门功课培养她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其他的暂时还保留“灌”。一年培养一门,三年好搞定语数外三门了。即使是从初中开始培养,也是不晚,关键在于父母对于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问题。而且节日、双休日、寒暑假,都是培养主动学习能力的好时机。我的态度是:这种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重于上任何学习班。为什么不用上学习班的时间来跟孩子谈心,跟孩子探讨问题?花三年的节假日在这个能力的培养之上,效果会吓死你。

在我自己高中最后的阶段,我在两三个月中,成绩从高出第二名二十分,到高出5、60分,甚至70分。老师和家长都很吃惊,校长甚至要求对我重新测试,以为老师泄题或者是我撞大运。其实如果没有我前面一个学期的主动学习,哪里来的第二学期的战果?而主动学习的时候,就要遵从学习的规律,而不是老师的教学规律。如果我跟着老师的脚步,大概也就考个二本,哪里来的挑学校、挑专业的自由?但是我牺牲了前面一个学期的账面成绩,我从来不因为老师第二天要考那个章节而去进行针对性复习,忍受了很多老师的误解和父母的唠叨。我完全按照自己的计划走。后来老师都认为我有特殊的潜力,我有着和其他人不同的综合能力,特别能解大题。校长甚至跟我父母打听是不是我最近几个月开始三更灯火五更鸡,不睡觉突击出来的?其实哪里有什么奥秘?解大题恰恰需要充足的睡眠。我不过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自己主动学习,最后对整个知识的框架就有总体性的把握,综合能力自然就生成了。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是我的智力上资质特殊而造成的。

今天我跟一个妈妈沟通过,谈到我为什么从大学里辞职。其中一个原因是如果作为一个有着父母心的老师,教授大学生有格外痛苦的一面。因为有很多资质很好的孩子被教坏掉了,思维完全僵掉了。研究生更是如此,脑子已经完全被异化,只有定式的记忆,连个象样的问题都提不出。你知道孩子被教坏了,你知道他们的问题在哪里,但是你无能为力。你能做的就是看着他们进一步固化。要解放这些孩子的思想,除非他们做我的孩子,跟我同吃同住三年以上,因为孩子是整个地长坏掉了,不是一门课、某一个老师能改变的。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唯有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家长。旺网上有些家长给我提问,我也会觉得无从回答。因为日积月累,孩子已经长坏掉了。要改,唯有父母先改变观念,忘掉分数、忘掉高考。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对立统一。你忘掉高考,你会重新获得应付一切考试的能力。你只专注于升学考试,换个考试形式,你就考不好。在我的考试生涯中,考得最出色的,自己最满意的,都是自学的、没有做过很多模拟试题。我周围的同学、学生也是如此。

人的主动性思维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养成的,而是一般需要三年以上时间。有些个性倔强的孩子可能会快一点。人的主动性思考、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决不是你一放手它就会立即生成。我见过太多太多聪明的、成绩好的学生面临自己的内心,面临自我决择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只能说,很可惜,他们在成长的年纪,被剥夺了成长的权力,他们没有成长,他们不能算作一个成年人。父母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剥夺了他们犯错误的权力,也就最终剥夺了他们真正成人的权力。

如果家长想着我现在先灌着,到某时某刻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我只能说这时家长的一厢情愿,是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主动性学习的孩子也不是一天长成的。当一个孩子习惯于被安排,自由对他而言就是最可怕的东西。建议大家好好看看《申肖克的救赎》,那里面有着对自由的最好解释。我在旺网上写这许多废话,只是希望减少一点大学里长坏了的孩子。虽然我现在眼不见心不烦,但是孩子本人是有着成长的权力。现在大学里师德的教育抓得也不紧。有的老师师德并不好。学生来求教,思路僵化。有的老师会给出具体题目的解题方法。但那孩子刚走到教学楼下面,老师就在办公室里把孩子的思路当笑话讲给大家听,并嘲笑孩子:“戆度!这种人教了也白教。换个题型,他还会错。”一般家长是没有能力发现老师的问题,也没有能力来质问大学的老师。但是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这样被人嘲笑,是否揪心?那么又是谁的责任呢?

如果是因为无知,造成孩子成长中的缺憾,那是人生的无奈。但是在目前这种资讯发达的状况下,仍然被动地被分数赶着走,那我说父母每一份错误都会体现在孩子日后的人生道路,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记住,人生是张单程车票,没有回头路。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10 18:58 编辑 ].

TOP

回复 288#宝宝阳 的帖子

如果老师教呼吸吐纳,父母多半愤怒不已。花钱去学天生就会的东西啊!
如果老师教花拳绣腿,父母多半欣喜不已。因为好看啊,可以表演啊,以为能事啊。其实什么都不管用。

什么样的家长期望,就有什么样的老师的教育。什么样的土壤,种什么庄稼。.

TOP

回复 289#axinma 的帖子

叫我去做幼儿的教育,哪里是贬低我,简直是抬举我。只是我自身条件不具备。蒙台梭利出身名门,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却能去教授残疾儿童。在罗马大学自修了心理学、历史学和哲学之后,在罗马的贫民窟,对贫贱人家的孩子进行探索性教育,最终开创了现代儿童教育的先河。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教育思想,蒙氏是其重要的源头。这就是献身精神,这是一种大爱。博学并且大爱,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因为幼儿的教育比成年人的教育更需要耐心和精确地判断。

我认为我不具备教授很多儿童的条件。教育是一件手艺活,每个老师都不可能进行大批量生产。现在的学校里每个班都有四十个人,叫老师展开细致的因材施教,不现实的。孔子弟子三千,去读读论语,就可以发现核心弟子就那么几个。其他的都是师兄带师弟,跟我们研究生一样。在我读研的时候,即使是院士,每年只能新招一个学生,直攻博学制5年,5个学生。最多加一、两个外单位暂时代培的学生。即使是这样,导师直接指导的也就两三个左右,剩下的就要接受师兄师姐的指导。目前这样的教育环境,一个导师带个几十上百个,质量可想而知。

所以,只有父母是孩子的最可靠的导师。能碰到和我观点相近的父母,能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家长,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其他的,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外。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11 20:25 编辑 ].

TOP

回复 296#宝宝阳 的帖子

我不知道。各人有各人的机缘。找到好老师是要看缘分的。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11 20:52 编辑 ].

TOP

回复 300#宝宝阳 的帖子

好老师要具备两个条件:对孩子恒定的爱和朝夕相处的时间。

这两个条件,父母天生就具备。所以最可靠的就是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多看,多记录,多思考,利用身边的资源多讨论,提升自己。自己做孩子的导师。.

TOP

回复 305#小小小MM妈妈 的帖子

我是从上图借的。现在太多的版本。上图有网站,你去网站上一查,就可以看到它的收藏的版本。

我记得我是看了5本。这五本,其实就是2本的内容。因为大师的思想都是一以贯之。其中有一本指导手册,可以看看。里面有一点具体的方法,相当于例题。其他四本,相互之间以有百分之八十的重合度。《童年的秘密》、《发现儿童》、《有吸收力的心灵》、《三岁决定一生》。精读一本,扫描剩下三本。

上海轰轰烈烈的蒙氏园,家长不惜重金把孩子送进去,却不见几个家长去研究一下蒙台梭利本人的思想。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难道就不怕蒙氏园的老师会念歪经书嘛?

蒙氏的书,由于成形于一百年前,其中的一些生理学知识,如今已经成了常识。一些心理学的阶段性结论目前也有所修正。另外,蒙氏有其自身的道德观,在某些地方,也有比较多的关于道德和智力关系的臆测。读的时候要注意。

她的给出的一些例题,要根据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经历进行修改,灵活运用。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4-12 12:32 编辑 ].

TOP

回复 578#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怎么学中文,怎么学英文”,用hxy007的风格来说,就是:这句话好像是我说的哦~~~~~~~~~~,你怎么抄袭我的话呢?

,呵呵,玩笑归玩笑。我很赞同你说的观点,我想是因为我表述的是学习中的一个片段,引起了你的误解。

我不教,是指不去把孩子拎过来,正经地教句式。我只是读故事,读到她忍不住会自己想说英文。不知你观察过没有,即使是孩子在学中文的时候,他们一开始说话也会自己组装句子,而且还很不符合语法。所以,当她开始组装英文句子的时候,就是她愿意用英文思维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当她组装得乱七八糟的时候,我有时会象她学说中文的时候一样,把她的话以正确的句式重复一下。这样她就学到了正确的句式。有的时候,我也不纠正,随她。孩子们在学说中文的时候,也经常说得颠三倒四的。我的孩子逻辑思维强,她三周岁开始想说话的时候,就想说很复杂的句子。但是她的语言能力经常让她表达那些复杂意思时力不从心,句子组装得乱七八糟,说得全家只有我一个人能听懂她的话。我有时会重复一下正确的,有时看她不急,就随她去。不停地读故事(当时读故事的量是比较大的),孩子会摸索着自己突破一些语言障碍,从说得乱七八糟,到说出合乎逻辑的复杂句,时间很短。英文的教育也是如此,读多了,孩子自己会突破。

不过这种方式要求家长持之以恒地读书给孩子听,在某些突破节点上还要加大读书量。我这段时间忙得要命,给她英文故事读得少了点,小家伙自己组装句子的现象明显减少。国庆后,在自责的心态中,又重新拿起英文绘本,继续读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10-23 10:45 编辑 ].

TOP

回复 579#水之形 的帖子

我想起不二周助曾经说过要三百本绘本打底,现在深以为然。三百本绘本打底后,孩子能形成英文的思维,已经算是快的了。坚持英文绘本的阅读已经一年零三个月,前面还有漫漫征程。.

TOP

回复 581#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虽不中,亦不远.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