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13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高中-预科]之一:H爸看IBDP课程和A-LEVEL课程(新话题:有关文章转帖)

回复 326#H爸 的帖子

为女儿已经报好了暑期新东方托福强化住宿班,希望她多接触社会上那些申请去国外读书孩子的想法.上星期,接到学校通知,全体进入新高一IB的同学,7月底全部去美国协作高中,学习二个月,进行IB前期语言培训计划,看来学校非常重视IB文凭在上海的品牌,想再上一层楼.几年跟踪下来,女儿学校IB高中,其实就欠缺学生优秀的语言类申请考试,和招生办老师聊天,高中部也有意结合SAT考试项目,在完成IB课程基础上,注重考试类申请的培训.尽可能在校内,完成.看来,学校高中部办学思路,在结合非英语母语学生不足,做足申请准备工作.想想也是的,那么多本校学生,在校外读新托福和SAT,还不如自己学校抽晚上时间,同样额外收费,也方便高中部同学申请过程..

TOP

回复 330#H爸 的帖子

其实想想也是啊,肥水为何要给外人哪?同样收费,同样花费时间,自己学校不去做这一份工作,放给外人.看看那些培训机构VIP收费,天文数字啊..

TOP

至于说效果,语言类申请考试,其实就是花费时间,分配在四个项目上的精力.其实也是时间累积过程,思维转换过程.没有多少花样的.到是SAT考试,要获取高分,有许多制约因素.有逻辑思维培养过程,有智力超越过程.最近在研究新东方那些获取高分同学心得,整理材料,到时候给女儿看看,也理清孩子思路,灌输一个理念,获取高分的道路,其实是一样的..

TOP

回复 333#H爸 的帖子

有道理,还是老H站的高,看的远.看此贴的BBMM,应该仔细体会老H的话中话..

TOP

分清难易程度,按照梯度逐级下降,其实老H已经搞的很清楚了..

TOP

回复 368#麻辣大龙虾 的帖子

对IB国际高中文凭理解比较透彻,经过IB文凭学习的学生,其最大受益是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探索者,它改变的是学习者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进入大学学习的无缝衔接.

我再用几点来归纳:
1.能完成IB文凭并且获得文凭,即使在美国本土及世界各地,也只是同一年龄层的TOP30%,在上海,一般参考中考成绩分数,高于一般市重点,并且英语成绩优异.当然学费每年接近8万,不是一般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高中教育.这是从经济和智力方面限制了IB学生生源.

2.因为国内学习IB的高中生,其身份相对申请学校,是外国人,有语言类申请要求,必需提供如新托福和雅思之类的语言类考试.

3.如果想申请各国,特别是英语语系世界名校,例如美国,即使美国本土优秀高中毕业生,也需要提供诸如优秀的SAT等逻辑思维类考试,以区分申请者.当然,IB文凭获得者,也需要提供类似辅助成绩.同时,类似成绩,也是学校判断和提供申请奖学金依据之一.

4.当然,获得名校录取,并且申请到奖学金,还需要其它辅助申请材料,证明学生符合申请学校录取要求,并且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例如领袖意识,优秀GPA,一定时间累积量的社会公益活动,艺术天份,体育爱好者等等,并且不能造假.

5.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能以优秀成绩获得IB文凭,被世界名校录取,并且有奖学金的学生,其难度可想而知了.一般以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为申请区分度,75---25之间,属于中级别,25以上,属于最难级.75以后,属于普通级别,因为美国本科大学是货真价实的大学,其申请难度,因为生源关系,相对国内申请者,比申请同一学校的研究生更难.

6.IB选修课程组合,一定程度上,也决定未来选择大学专业方向.当然比较粗线条.

7.希望上述归纳能对IB国际文凭感兴趣的家长和孩子有所帮助.其实一旦选择去国外读大学,整个高中三年,就进入另外一种状态,特别是有志于申请美国名校的申请者,要提前做好准备,尽量准备接近申请学校的申请材料..

TOP

回复 374#麻辣大龙虾 的帖子

看来龙虾兄,暂且称为老兄吧,不要拘泥于名校录取比例,我在跟贴里已经说出了国内IB生源限制性选择.既要经济条件好,又要智力好,那么上帝看见了,也非常嫉妒了.这个世界相对来说还是公平的,如果深刻体会我的跟贴,其实已经知道,平和IB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相当不错了.

当然随着整体经济水平提升,IB生源向中产延伸,向一些具有国际观念的家长延伸,特别是希望孩子整个思维能力改善的家长,能尽快融入西化文化的学生,其实国内具有资格证书的IB课程,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出国读大学途径之一,特别是申请世界名校.

当然,国内,特别是上海,有相当完善的其它辅助类申请考试培训机构,新托福,雅思,SAT等等,适合中国考生的特点.也有家长以为去美国直接读高中,好象对申请美国名校有帮助,其实这是一个申请误区,当然如果去美国读高中是为了申请中等排名以下的的学校,更是浪费.不是象国内,名排大学对国际学生有倾斜,有其它因素,美国名校对国内国际学生,申请标准是一样的.

再用一个比较直观例子来比喻,一个IB高中学生,和一个只有国内高中经历的学生,同样申请一所美国名校,如果申请类考试类似,那么如果作为学校招生办老师,希望录取哪一个学生?当然是具有IB背景的学生.如果具有IB背景的学生,申请类考试再上一层楼,那么哪些只有国内高中背景的普通申请者,是否处于劣势了.其实制约一个高中申请者,是否读名校的因素很多,有高中背景,有经济条件限制,有申请类考试限制,有申请材料准备不足,无法最大化脱颖而出.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是把所有申请条件,尽量组合成一个优秀申请者,并且经受住检验.

当然,还有家长心态,孩子去美国读名校,其孩子心理压力,和竞争压力,是大多数家长无法体会的,在一个相同文化历史背景下的国内名校,和一个几乎是异类文化背景的世界名校,其竞争度是不同的,竞争来源也不同.或许,家长和孩子在申请时,退半步,虽然熟了面子,其实也为未来更上一层楼,暂时减压.人生之路太长,变数太多.人生幸福快乐,不是全压在学历,知识和名校等情节上.

乱侃一通,谈些心得..

TOP

回复 416#麻辣大龙虾 的帖子

出国读书模式的选择,一般基于家长和孩子对未来期待,加上经济状况.就你提出的这二种模式,关键是在整个家庭教育规划中,家长和孩子是如何期待的?

在第一种模式中,有一个时间限制,一般需要经历四年高中生活,申请美国大学一般所需要的高中文凭,因为有一年交流生活,被延迟一年.因为获取高中文凭的主平台,还是在国内高中.其实国际交流生,如果语言思维获得有效进步,在一年交流期内,可以选修一些AP课程,作为辅助类申请条件,当回到国内后,既要面临国内高考,又要面临各种申请类考试,如何安排,如何平衡,需要取舍,其实这就是目的趋势和路径之间的个人选择问题.本应该很简单的按照一般名校申请条件,按照一般路径,现在非要搞的很复杂.

在同一目的趋向上,这二种申请模式,如果单纯放在国内起跑线上,无论时间跨度,孩子学习心态,语言思维能力,我一直认为IB模式,其性价比要高许多.根据女儿班级初二结束后去美国读高中的同学们交流信息,一般经过三个月时间,语言思维基本已经接近同龄本土学生,如果一些举办IB项目的学校,有意在高一阶段,安排二到三个月时间,直接去美国高中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其实已经足够完成语言思维转换.再回到国内继续IB后续课程,这一补充模式,确实比较实在.

在这二套模式中,第一模式,只有经济上有优势,但输在时间上,所谓只考虑经济因素,不考虑更远目标.同样的,读IB高中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有优势,但孩子们平均智力,处于中等以上,难有在同龄层中,有出类拔萃者.换一种表达方式,目前在上海,在读IB文凭学生,能进入四校者,一般不会选择IB,大多数是一般寄宿制高中录取水平,这样就被生源所限制.因此,单就同龄人申请美国名校比较,IB申请者,很少有进入全美综合排名前20的名单,同时,还有学生努力刻苦问题,目标大学定位问题,申请包装问题,而不是IB文凭问题,最终还是生源问题,家庭对国外读书规划重视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到达目标大学读书后,是否尽快适应,后续力,继续学习等因素,也是要考虑的.申请到目标学校只是第一步,如何完成四年大学,再继续学习,如何尽快融入本土文化,环境,生存问题,最后如何转换身份问题,其实要走的路很长很长,难有固定模式.

因此,既然选择出国读大学,选择模式不是主要因素,路径可以不同,性价比和孩子心态是家长思考方式,同样的,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程度等,规划申请类考试,合理安排完成高中课程,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趋近最高目标.

确实,在处理孩子教育规划模式上,很多家长很难抉择,有时侯被孩子左右,有时侯被各种混乱信息牵制,更多是被人性虚荣心所驱使,只看到其它路径胜利者的目标感染,而不去关注整个路径的艰难困苦,惊险连连,所花费时间和经济成本.其实,这也是一种人生游戏,就看如何玩了?.

TOP

回复 505#冬冬MM 的帖子

关键是家长心态和对孩子未来教育预期.去国外读大学,其投资和收益,确实很难预测.特别是去读一般大学,和回国后的收益,有点不成比例..

TOP

回复 505#冬冬MM 的帖子

老H的系列贴,是专门针对申请世界名校而开,相对性价比比较高,关键是孩子是否领情,及刻苦学习.老H类似于业余留学顾问角色,免费咨询服务..

TOP

回复 588#yan929929 的帖子

这是一个因素,其实赵小凡的故事,在平和已经熟透了.IB文凭,只是一个获取高中文凭的平台,赵小凡在2005年获得斯坦福录取,除了TF成绩,因为当是无法考SAT,她是用GRE成绩代替的.一个大陆IB本土高中毕业生,标准化考试和IB成绩很优秀,自然会引起美国名校的青睐.当然她家庭背景,也起着辅助作用.

在所有上海国际学校(招收本土学生)课程中,基本采取符合美国大学录取所要求的高中课程,适合大陆学生特色的偏理课程.说到师资,学校要照顾到大多数学习的兴趣,水平和语言弱势.开多高级偏文课程,浪费资源.因此,我的理解,所谓国际高中课程,是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转变语言思维,通过三年学习,快速适应国外英语系大学的学习方法,做到无缝隙衔接.

因此,国际学校课程学习过程,按照申请逻辑关系,只对GPA有关联,是五大因素之一,但不是第一关因素.第一关因素,是所有各大学要求的标准化考试.唯有符合申请大学入学要求的标准化开始,才会再观察GPA等之类的辅助性因素.

因此,在选择上海国际学校过程中,过分考虑师资因素,是不明智的选择,如果家长还是依赖老师的思维,那么,也就是误解了国际学校的学习本质.更何况,在起步阶段的上海国际学校,水平差距,没有那么悬殊.而作为家长选择国际学校,还是关注孩子未来选择申请体系,是复杂的美国申请体系,还是简单的英澳申请等体系.同时评估孩子未来在课外准备标准化考试中,能获得多少申请筹码,和全大陆的同一届申请者如何竞争.孩子学的国际课程,是否具有附加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我们的竞争者,是来自全大陆的所有本科申请池里.

同样的,对于美国申请流程,前30排名学校,最具有竞争力,后面的,其实没有那么难.而前30排名申请,拼的第一关筹码,就是各种标准化考试.这也是唯一值得各大学信赖的评估数据.学校再结合申请人提交的各种辅助性材料,增加面试验证手段,通过对申请人语言逻辑和知识表达方式的直观考察,完成大学录取流程.避免因为中介过分包装导致录取表里不一的申请人,寻找到同一年龄段,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具有未来精英特征的人才,具有稳健性格特性,潜在的各个领域的人才.因为准备标准化考试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这类思维要素的过程.

因此,在选择国际学校和准备标准化考试之间,家长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无论选择哪一类国际学校,都没有准备标准化考试来得重要.选择了国际学校,跟上学校常规学习流程,是改变学习方法和思维过程,而准备标准化考试过程,是和同一年龄段申请人,在同一申请出口平台上的真刀实枪的拼搏.一个是校内年级段小平台的竞争,一个是全大陆申请平台的竞争.所谓面对美国名校层层选择,标准化考试是申请人拿到入场门票的必要条件,至于是否被选择,那是运气和机会问题,因为接下来的录取标准,无法真正量化!.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惊 于 2011-2-20 19:18 发表
最近IB和A-level学校都在发榜大学录取情况,一年不如一年啊,美国名校越来越少,英国人缺钱倒是要了不少中国学生。
======================================
RD最后录取结果要到4月初,最近数据和最后录取OFFER,还有时间跨度..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