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9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建议初三家长去看看这篇东西

建议初三家长去看看这篇东西

中文自修第12期上米娜,黄怡老师发了一篇《从阅卷数据看初中语文的薄弱环节》比较有道理的。可惜我网上找不到全文。家长们可以去看一下
1.要重视中学生阅读习惯的配额样,重视教学内容的精准性
2.要重视阅读中把握新的全面性,处理信息的精准性
3.要重视语文基础只是的教学,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功能
事实上,试卷的情况反引出了很多学校语文教学的不足。但是,板子不能只打在一线教师的身上.

TOP

1.我们对任何文章或者语言现象的理解首先应该是整体感知,不能只见一点不及其余,任何一个语言现象都是在和上下文的交互作用中才真正表现出它的生命力的
2,语文不是政治不是心理,再承载文化的同时,它也是工具,所谓的人文性必须是与工具性融合为一体才能表现出来的。
事实上,很多的语文课堂缺乏这些.

TOP

如果不过分细化的话,学生在语文学科当中的基本能力可以概括为阅读和表达。而这两个方面都需要整体把握。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方面最欠缺.

TOP

1.要重视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学内容的精准性
2.要重视阅读中把握信息的全面性,处理信息的精准性
3.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功能
抱歉,我打字以后自己不看的。昏倒。谢谢H爸。.

TOP

写长篇大论的人,都在玩名词,都在造概念,都在损别人。自己拿点活出来瞧瞧。
不明白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只记得韩寒被骂的时候,骂他的有些人连韩寒写的东西都没看过就骂了
一线教师——被新课标束缚了,被教辅绑架了,被PPT异化了,被网络资源弄晕了,不该挨几记板子吗?
确实该的,但是,1.如果准确的说,是很多一线教师,加入去掉限制性定语,旧变成所有一线教师都该打2.我的原话是,板子不能只打在一线教师的身上。这个只已经说明问题了3.被新课标束缚了,被教辅绑架了,被PPT异化了,被网络资源弄晕了。这几句我绝对赞同。.

TOP

回复 11#shumi1 的帖子

5555,蛮长的,我可能没时间打,不过这本杂志很多学生都订的啊.

TOP

回复 10#XIXIGU 的帖子

现在很多教师的确缺乏对学科的对教材的独立思考能力.

TOP

回复 9#xiaoxi95 的帖子

我说一句话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理解呢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整体感知的重要性。哈哈哈。正式因为对您说话的背景的了解不一,所以才会产生种种不同的理解.

TOP

回复 15#小奕的妈妈 的帖子

?这种情况我也觉得蛮奇怪的。我外面听课听得不少,按说现在的情况比前几年好些了啊.

TOP

回复 17#小奕的妈妈 的帖子

恩,哪么这种情况的确是可能发生的。新毕业的大学生要走向成熟,的确需要个过程.

TOP

回复 19#XIXIGU 的帖子

的确,有些老师是这样的。我也觉得很悲哀.

TOP

回复 22#揭幕者 的帖子

是在太感谢了。有这样热心的家长,我真的感觉很激动。
黄怡老师也是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来面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感谢所有家长.

TOP

1、要重视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学内容的精准性
具体内容我不复制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其实并不需要所谓的逐字翻译。我们在掌握基本实词虚词的额用法的同时,要关注作品本身的内容,文言文的阅读的基本原则与现代文是一致的。我们不能把文言文变成纯粹的字词积累。否则,文言文的美在哪里?
2、要重视阅读中把握信息的全面性,处理信息的精准性
事实上,还是对整体感知这个基本的阅读原则的漠视
3、由于现在提倡“淡化语法”,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几乎不教语法,造成学生对最简单的词组或句子也会产生理解误差。
这个事情我不太好说太细。呵呵。不过过分忽视语法的恶果已经呈现。而一线教师很难单纯依靠自己个人的努力来编写一个比较恰当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法教材。同时这个教材的度很难把握.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9-12-31 10:28 发表
老揭强的,一下把大幕拉开,不象LZ还@#¥%……&。
.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9-12-31 10:29 发表
这段说得极不到位,有失水准的说。 莫非LZ也是一线教师,不方便自我批评?
哪段?我确实是一线教师啊,没什么不方便自我批评的啊。每一个行业的从业者,每一个人都又应该自我批评的地方。您说是不是啊?呵呵.

TOP

花老师其他帖子,偶恭敬百度
?请问您百度出什么?
最近正在百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的《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看看操着初中语文生杀大权的权威们的葫芦里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初看下来的结果,这本“经”有不到位的地方,也有给众多老和尚、大和尚和小和尚唱歪的地方。
这一点您说的对,这本东西实际上是比较仓促的情况下出台的。我不想做过多评价。就好像对索马里获救船员事件一样。作为一线教师,只能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的工作。有些事情我们无力改变,包括我包括您。
花老师是有水平的,不在“众多”之列。
我也在众多之列,只不过尽力去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而已。至于能不能做的好,是我个人能力问题了。是非功过也没办法马上评说。.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9-12-31 10:45 发表
侬这样一句句剥开来看帖子,大卸八块,偶就不发言了。
偶不是学校老师,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是跟着自家孩子的学科需要,一步步在学习和成长。
百度——拜读,打了同音字,特此更正。
呵呵,抱歉。我是现身说法,说明整体感知的重要性,所有的语言割裂开来不看整体,那么对语言的理解一定是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
其实非常钦佩H爸,拜读过H爸的一些帖子,有这样优秀的家长,孩子一定出色。
说句题外话,我也同样钦佩我现在几个学生的家长,自己再忙,每周一定要抽2,3个小时和孩子一起读书。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感谢H爸.

TOP

建议H爸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的《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贴上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东西里面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适当的时候我会尽力给相关方面提出建议的.

TOP

衷心感谢各位家长。
这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是在比较仓促的情况下出台的。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对初中学段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做出了一些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个人认为在知识点的分解方面还是比较明晰的。
但是作为基本要求,似乎本文的要求超越了基本,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同时,提醒各位注意的是,这个东西里面的很多内容只是做一个简单的阐释。比如修辞手法的作用,说明方法的作用等等。我们绝对不能让孩子只会生搬硬套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比喻:使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这只是概而论之,在具体的而语言环境中,比喻的作用是复杂很多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本体而言,为什么使用这个喻体而不使用其他喻体?语言现象的作用一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体会出其美丽的生命力的。.

TOP

理解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
标点符号除了起到停顿,表达语气等作用外。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往往起到了表情达意的作用。比如上海市某年中考的《老海棠树》中有一道考察类似作用的题目,当年考生失分严重。
老海棠树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么?
但她只是望着我吗?她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份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这话让她独自愁叹。这话让她几十年的苦熬忽然间变成屈辱。她要补偿这罪孽。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以冬天,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____(6分).

TOP

引用:
原帖由 xiaoxi95 于 2009-12-31 15:27 发表


很多东西都是见仁见智的。应该容许有不同的理解。就如卞之林的那首诗:你在桥上看风景。。。李建吾就为此与作者的想法有分歧,如果以作者的原意为标准答案的话,很多文学家要不及格呢。文学不象数学,一是一,二 ...
部分同意,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曾经的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就是没有注重这一点而只注意所谓的标准答案而误入歧途的。
但是有些基本的东西不能有过分自由化的解读的。我不想具体举例了。过分的自由化解读会贻害无穷。加入您真的走进语文课堂,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语文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家长与社会各界都应该为了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花草满天 于 2009-12-31 15:40 编辑 ].

TOP

学期工作马上要结束了,学校事情太多,我争取在寒假里对这个东西做一个稍微详尽些的解读。力争现在开始陆续慢慢写了断续发上来.

TOP

第一节 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
在全国范围内,只有上海市的考试坚持不在试卷中单独考察基础知识,而是采用随文考察的形式。理论依据就是所有的语言现象,包括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别便其真正的含义和作用,不能将语言与其生存环境割裂开来。不过,这种命题形式在实践中也在客观上导致了上海的学生在整体层面上对基础知识不重视,形成了有文化没知识,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基础薄弱的情况。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命题形式仍然将持续很长时间。.

TOP

1、拼音:正确认读

2、汉字: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字,避免写错别字

3、词语:理解词义,领会感情色彩,同义词反义词,词的分类(词性)
由于英语的冲击,事实上目前上海的中学生对汉语拼音的认识程度已经出现了年龄越大水平越差的局面。同事由于受到吴方言区的语音习惯的影响,前后鼻音的区分是个难点。同时,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因此,真正辨别字音字形还是要关注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对于词语辨析,事实上情况比较复杂。比如:
请选择下面四个选项中不适合填入原文的一个词语
只因为折一个小小的,这场本该胜券在握的谈判(               )
A功亏一篑B败走麦城C失之交臂D功败垂成
四个词语从词义而言,B与其他三个存在差异,加入从排除法来看,似乎选B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词义,还要考虑词语的习惯用法,本题应该选C。将失之交臂填入原句将会成为病句
另外,词性等方面也会影响句子的正确与否失误.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猫宝宝 于 2010-1-4 11:35 发表


对不起啊,花老师,我能提问吗?
针对这种情况,怎样去帮助小朋友提高呢?
我的建议是1.学校里的语文课要认真2.还是最好去做一点基础知识的训练3.平时的阅读强化一些.

TOP

基本功不是单纯靠做基本联系旧能成功的,重在平时的积累,尤其是字词的积累
阅读能力培养还是就爱你个课内老师的讲解点拨获取的技能方法用在自己的课外阅读
语文学科的提高绝对不是做几本习题就能成功的,需要一定时间和一定阅读量的积累.

TOP

可以再补充一句,其实,各种版本的所谓训练题固然有质量上的差异,但是,更重要的不是做题,而是在做和思考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重要的不是做了多少,也不是答案是否和参考答案一致,而是答案得出的思维过程.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个不嫌多 于 2010-1-15 21:21 发表
花老师,你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让我佩服。想请教一下,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占试卷比例较高,字、词的知识点很多,作为家长,改如何配合学校指导孩子以提高文言文能力呢?
1.文言的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必要的,否则完全无法进行阅读
2.不能把文言文的阅读简单等同于对字词的积累
3.基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文言文与白话文是基本一致的
4.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形象,领会作者情感
可以参考另外一帖子中的部分内容http://ww123.net/baby/thread-4701664-1-3.html.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个不嫌多 于 2010-1-15 21:21 发表
花老师,你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让我佩服。想请教一下,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占试卷比例较高,字、词的知识点很多,作为家长,改如何配合学校指导孩子以提高文言文能力呢?
如果是初三家长的话,请关注点击那本书,必要的默写训练是必须的,必须保证精准度.

TOP

点击一书说白了就是主要针对中考,可以说句不该说的话,请看出版社,也许可以明白一些。
编写人员够分量,当然说实话也有一些不精确甚至错误的地方。在不求全责备的情况下,初三的家长还是紧盯这本书。
应该说,这本书90%还是比较精准的。无论就考试还是学习而言。
当然,H爸说的这些的确很有道理.

TOP

不过话说回来,也许一线家长可以写出比这更好的东西,可惜,没看到.

TOP

尽信书则无书,尽不信书则老爸输.

TOP

我这个话在这本书里编不进去的,而且每必要。如果开家长学校是可以进前言的。教育愚昧者正是教育的目的.

TOP

删除



[ 本帖最后由 花草满天 于 2010-1-15 23:1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10-1-15 23:09 发表
集体编书,就有这样的问题。
早先,我也比较看好《精彩阅读》,从小学三年级直到高中三年级,可以省事一些,一套阅读直通车。没想到好几次发现同一篇文章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年级册子里,我给责任编辑徐红瑾打了电话, ...
可见非典型性一线家长啊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螺旋式渐进的过程,同一片文章不同的年龄来读可以有不同的体会。
当然,我是就事论事,加入真的出现上述问题,出版社绝对有责任,不过还是那句话,请看清出版社明清大家自己擦亮双眼,这个责任,不能砸到教师头上,不能砸到所有教师头上。.

TOP

跑题啦,可以另外开个贴单独讨论出版社嘛。
、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同理,。。。。。。
与本贴主题无关,请另行发表.

TOP

删除

111

[ 本帖最后由 花草满天 于 2010-1-16 11:34 编辑 ].

TOP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对中考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可以从应试技巧方面进行必要的训练和准备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鼓励写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文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