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老师直言不讳:高三就是"垃圾时间"

回复 15#dongj 的帖子

赞同!

我觉得楼主转的主帖里面有点偏激的成分。“按照课本复习,高考时一题也做不出”这话夸张了。高考不能撇开课本。恰恰是要以课本为中心,打好基础。然后再提高难度。

另外高考的确是对心理、身体和基础知识的一次综合性检阅。我读书的时候身体不好,我妈把一切都包办了。她还抱怨高考设在7月,对我这种身体不好的人不公平。等我进了大学,没人压你了,你自由了。但是你身体不好,集体宿舍容易失眠。上课时间长一点你就低血糖。这些必须你自己去改变,去提高身体素质,否则你就不会有出色的大学生活。为了自己的前途,也为了自己的心境,必须坚持锻炼,健全体魄,学会自己照顾自己。高考检查的东西都是非常基本的,只能说它检查的东西是不全面的,是不够的,而不是不必要的。.

TOP

从个人经历来看,高三是我高中三年最富有激情的一年,是能力综合提升的一年。跟大部分高三学生不同的是我的高三是在自己的思路下走的。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名校高中生,在已经基础相当扎实、做题都达到条件反射式的熟练的时候,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思路来走出这一年的辉煌?

虽然是个人的经历,但是到大学里大家相互交流高三生活的时候,还是有一小部分同学是自己指导自己的高三生活,大都有美好的记忆。在高三这一年得到强化的自学能力在后续的学习以及应考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TOP

回复 73#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我的高三经历和经验已经断断续续写在我的那些帖子里了。

你要明确你高三要达到哪些目标,让我看看应该怎么做?.

TOP

回复 75#lemon多妈妈 的帖子

我的高三没有题海。课外书是一部外国短篇小说集。因为短小,随时看随时放。《儿子的否决权》、《茵梦湖》等等都是那部书里的,看得很多片段都会背。

每周两次体育课,两次课外活动,都参加的。虽然人家跑步,我帮着拿衣服;人家打球,我职业捡球,但是还是玩得很开心。

那时我有个台历,每天在日期旁记录课余自主学习时间。这个时间是实打实的高效率时间,就是类似于考试那样的强度。如果记录一个星星,就是3小时;如果记录一个三角,就是2小时;如果是一个叉,就是一小时。我学习强度最大的三、四个月里面,每个月大概有二十个星星。.

TOP

如果够胆,如果有一套清晰的自己的思路,如果对自己的计划有执行力,那么去找老师谈,拒绝题海,同时跟他保证你的水平。

我在高三第一学期的下半学期就开始逐渐拒绝无聊作业。我还拒绝了寒假补课。当时,老师和校长都挺不能理解,我父母的压力也挺大的。只是我生性倔强,这个时候,我父母也不敢勉强我。到了第二学期上半学期,我的成果显现了,就再也没人跟我罗嗦了.

TOP

回复 80#尾巴妈妈 的帖子

孩子在高一就该放手,让他们自己摸索自己的目标,自己制定自己的计划。不摸索,怎么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TOP

回复 81#尾巴妈妈 的帖子

看似冒险的道路,其实是最安全的。.

TOP

回复 84#尾巴妈妈 的帖子

信任

如果你相信你的孩子是出色的,你就该believe in .

TOP

回复 86#尾巴妈妈 的帖子

没有必要题海,孩子应当学会辨识哪些题是典型的,哪些题牵涉到哪些重要概念,哪些题是特别容易让他掉进思维漏洞。同类型的题,达到一定熟练度,没有必要再做。因为学习是个S形曲线,中间有个快速上升期,后面就是一个平台期。多花时间没有用,还不如拿来睡觉,保证头脑清醒,有助于自己分析问题。.

TOP

回复 88#尾巴妈妈 的帖子

如果自己掌握复习进度,阅读课本是根本。数理化也是如此。

如果有应试高手的老师来带领复习,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因为你只是跟在老师后面,他喂你啥,你吃啥。高三没有提升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到一流大学还是会吃力的。.

TOP

回复 90#尾巴妈妈 的帖子

阅读和高质量的习题交替进行。做题,最终是为了理解课本。需要一定量的习题保证难度梯度和熟练度,但是不需要量很大。课本看完了,基础题会做了,也不能说你完全理解了课本。自己做试卷分析的时候,看到典型的题,就能反应出考的是哪些概念,同时,还要联系出跟这些考的概念有关的其他内容。
看书的最终结果,是把各个知识点在脑子里结成一张网。网中的任何一个知识节点到另一个节点之间的去路和回路都弄清。

我高中的时候化学很差。我厌恶那个化学老师。高三换了化学老师,但是我基础很差。在我们学校中等水平,大概高考能考个四、五十分吧。后来老师发了十二套题目,是华中师大附中的总复习题,让我们自己拿回家做,以衡量自己的水平。我每做两套题,看一遍书。看了六遍书,最后几套题稳定在90分之上,我高考化学90多分。.

TOP

回复 97#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准备工作?

国内大学还是国外大学?

学习还是其他方面的?.

TOP

回复 102#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有余力,就加强一下英文和数学吧。找本微积分,自己先看看。英文嘛,看原版小说吧。

一定要自学,没有自学,大学是不行的。如果遇到负责任的老师,跟在他后面学个七七八八,也是学过就扔,不能有机地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现如今有自主招生了,招完了有段空闲,自己加强这两门的学习吧。

不过有一点你要明白,即使是在现今的国内大学,一个人如果除了学习好而无他长,在学生中不会耀眼。耀眼的学生,学习不能差之外,女生要才情、男生要体育。男女生都需要口才。.

TOP

回复 107#ruixuet 的帖子 回复 106#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you are welcome~~~~

我女儿今天教育我说:“如果别人谢谢你,你不吭声,是不礼貌的。”然后她教了我一句英文:You are welcome

睡觉啦, .

TOP

回复 97#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我的勇气来自于对学校现状的认识。我的中学,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对功课无所谓。其实老师的水平还是可以的。我们数学年级组长是北大数学系毕业的,当年福州三中数学满分考进去的。我的高一、高二英文老师是个间谍,我读高三的时候,他调走去教研究生了。我的初中的一个中文老师从小是家里请中、英文先生教出来的,是安徽大学毕业的。我的高中两个班主任分别是华师大和北师大毕业的。他们除了那个间谍是文革后大学生,其他都是文革前的老大学生。但是这些老师大概是面对一班无斗志的学生,教书的时候没有动力。我讨厌的那个化学老师也是华师大毕业的,水平是有的,但是他经常一堂课有半堂课在臭我们。后来高三的化学老师,水平一般,但是对学生很负责。我问她问题,她不厌其烦。

这是我的老师水平,但是我们学生水平就糟糕了。我们是普高,什么重点都挨不上。整个年级的学生,第一名考个一般本科(也就是现在说的二本、三本之类的),第二名考个差一点的本科或者好一点的大专,第三、四名就是大专或者高中专了。

所以我在确定自己的目标之后,不可能跟着老师的进度。跟着老师的进度,未来很明确地摆在我面前。因为我父亲在小升初那个阶段给我规定的背诵量过大,整整一个暑假要求我不下楼。这个让我后来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整个中学,我都在跟我父母和老师对抗,不做作业,逃课,离家出走也干过两回。最擅长的数学,成绩也从遥遥领先变成居然跟第二名差不多。高二暑假我还是浑浑噩噩地跟着去补课,其实就是去玩。补课结束后,老师开家长会,给我的定位就是发挥好的话上一般本科,发挥差的话上个大专。我妈妈带我去书店购置参考书,她那天突然变得很柔情。她回忆起我幼年时有强烈的求知欲,学前四个月就学完三年的数学,四则运算没有用笔和纸,口头讲讲我就懂了。那时没有参考书,她手抄,我赶着做。她都来不及抄。她叹息我为什么变成了这样。然后她带我去看了当地的一所大专,那个校园刺激了我。在我的印象里,大学至少是象“女大学生宿舍”那个电影里的校园。

回到家,我想了两天,确定下我想上的学校。然后找我父母谈。我父母以为我哪根筋搭牢了。他们很认真地告诉我:“我们没门路的啊,你的分数不过硬是不行的。”我跟他们谈判,如果给我自由,我保证以绝对高分进这个学校,不需要他们找任何招生的人。我父母一看我是认真的,就问我知道要进这个学校需要多少分嘛?我回答了。这个分数比老师评估我未来能那拿到的分数要高100分。他们很吃惊。我随后拿出了各科的目标,然后拿出了计划书,里面包括时间表和参考书。他们将信将疑,决定给我半个月的自由,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半个月下来,他们商定,与其让我上个一般本科,不如放手让我一搏。

但是整个搏的过程还是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因为按照自己的进度,往往老师的小测验不能够做得很好,因为没时间复习应对。老师经常跟我父母敲小木鱼,认为我未必有另外两个男生有后劲。在高三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的总分比第二名高20分。这也就是一般的成绩。但是到当年的4月份之后,我的成绩开始坐直升飞机了。比第二名高50分,60分乃至70分。我的老师纷纷掉眼镜。我还是要感谢一些老师,他们虽然怀疑我的能力,但是不厌其烦地跟我PK。有的老师都养成习惯下课就来问我有没有问题要问。直到最后,我做省里那些省重点的联考卷也可以稳定地达到我预想的目标,很稳定地在他们这些学校的第一梯队的前列,我就成了学校里重点保护对象。 另外两个男生,因为有追赶对象,最终也考上了重点大学(也就是现在说的一本)

后来我那N年没去旅游的老妈,在我高考前两天去北戴河旅游了,直到我填完志愿才回来。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高考是很低的一道坎。但是这一年的经历,是那种心怀目标,一步一步地自己把一件事情做成。这是一种成人的感觉。相信自己,忽视身边的噪音,学会管理自己,这是高考给我带来的副产品。后来到大学里,发现高考的知识,都是非常基本的,应该掌握,否则跟不上大学的进度。所以这一年对我的人生,对自己的自我认识,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TOP

回复 123#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所以说看似最崎岖的道路,其实最开阔。看似最危险的事情,其实最安全。

自学,不仅仅是我这种语文、数学基础都不错的学生有用,差生更有用。我的一个同班同学,他是上一届的留级生,成绩差得,那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我们学校掂底,高考大概可以向2、300分看齐。他比我觉醒得早,是高二下学期就觉醒了。他开始认真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题都不会做。他经常来问我。我有点烦他,认为他基础实在是太差了。有一次,回答他的问题他听不懂。我把书翻到相关的例题,跟他说:“你书上例题都没看过,做这个当然不行啦。”他把我这句不友好的话听进去了,开始主攻课本,专门拿出本子来把例题题目抄到本子上,看完书之后,再在自己本子上做一遍。后来整个高二的暑假,他都在认真看书,做例题,做书后习题,他把初中数学书都拿出来做,下了很大的功夫。暑假过后,他跟上老师毫无问题,甚至有的解题思路我都会觉得很棒。他终于能跟我们几个一起讨论问题了。最终他考上了一般本科。其实后来他的数理化都很好,只是文科的基础一年之内拼不出来。.

TOP

回复 125#海之蓝TB 的帖子

人生需要铿锵的音节。虽然竞技不必是人生中的主旋律,但是竞技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音节。珍惜每一次重大的竞技机会,用这种机会来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TOP

回复 134#小蟹妈妈 的帖子

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途径是先让她广泛接触各类知识,然后给她自由,让她去想,去思考,去犯错,然后去自己改正。

家长对自身成长历程的反省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下一代的起点。相信小蟹会成功!.

TOP

回复 136#报喜妈 的帖子

是的。我写这么长一段“回忆录”是为了说明,对于一个有个性的孩子,父母压制学习,“盯人战术”不过是很差的效果;当一个孩子心中有目标,对未来生活有想法的时候,他前进的速度和前进的程度是会出乎意料的。所以,要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想法。有想法就有动力。

如果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历程中,开始反抗家长,家长应当感到欣喜。这种反抗恰恰体现了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作为过来人,应当给他们成长的空间。这种属于青春期的力量,是柄双刃剑。运用得好,削铁如泥;运用得不好,轻则自伤,重则自戕。.

TOP

回复 138#尾巴妈妈 的帖子

想法要从小培养。

我的想法不是临时有的,而是从小就有的,小的时候,我对自己是有高期许的。只是那一刻,我明白了,到了决战的关头了。是一辈子怀有这个想法,还是用这一年来实现它?我明白了我当时的处境和我的想法之间的距离。

有些东西不是一下子能准备出来的。比如我拿出计划书,以及对我各科的分析,这是我之前已经具备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一个是在小学培养的,一个是在中学培养的。我的小学阶段,读书还是蛮认真的。小学二年级开始,计划都自己做。一个假期开始,花一个礼拜写完假期作业之后,我立即写两份计划,一份是作息时间,一份是目标。中学因为厌学,假期作业都不肯好好完成。因为我不满我父母对我的一再“高要求”,我连低要求也不给他们达到。但是我心里还是清楚自己各科的长短。所以,觉醒了之后就是行动了,没有拖泥带水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2-11 10:29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