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125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闲逛巴黎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东南亚学生馆(Maison des Étudiants de l’Asie du Sud-est)

  此馆建于1930年,落成典礼时称作“印度支那馆(Maison de l’Indochine)”,1972年更名为“东南亚学生馆”。西方人所谓的“印度支那”(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印度中国”)是指东南亚半岛,包括今天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的大陆部分。历史上这片地区曾受印度教文化和中国儒家的影响。这个地域曾经是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此馆就是由活跃在东南亚的法国商人捐资修建。

.

TOP

东南亚学生馆(续一)

  东南亚学生馆由建筑师Pierre Martin和Maurice Vieu设计。从外观上看,这座学生公寓带有东南亚传统建筑的风格。玻璃门窗上镶嵌着木制方格,屋檐向外延伸,屋顶的犄角向上翘起……流露出东方人独有的建筑与生活情趣。



巴黎国际大学城·东南亚学生馆(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

TOP

东南亚学生馆(续二)

  从照片上看,馆内的装饰也洋溢着东方风情。据说,回旋式的木制楼梯仿照的是越南顺化皇宫的式样。


  大堂四周有越南画家Le Pho绘制的巨幅壁画,富丽堂皇。


东南亚学生馆(引自巴黎国际大学城官方网站)


  大堂的楼顶雕刻了一条龙,这种设计据说是受到了中国黄龙塔的启发。法国电影《印度支那》里出现过这个大堂和这条龙的镜头。.

TOP

我在巴黎国际大学城的日子

作者:HU. Ying
引自http://yinghuyingchine.spaces.li ... 9F504A77C!275.entry

  偶然浏览网页无意中看到一篇介绍巴黎国际大学城的文章,突然勾起了我对大学城的怀念。在那里我度过在巴黎最艰辛的4年,留下了多少笑声和泪水还有那抹不去的奋斗足迹。
  99年离开瑞士刚到巴黎,机缘巧合下搬到了大学城附近住。那时每天下了课都去大学城图书馆去看书,从下午3点一直到晚上10闭馆的铃声响了才离开。有时一坐就是一天。还记得靠窗的地方总是坐着一个衣着不整的老伯,拿笔的手微微颤动。一年四季在图书馆里都能看到他,可以算是馆里的一座活雕像了。每次看书看到倦了,再也看不进去了,我都会向他瞟几眼,心想人家头发都白了还能坚持不懈,为何我年纪轻轻没坐几分钟就嫌累了(PS:其实心理也暗怕,现在要不用心学,到我也白发沧沧的时候,没准儿这些东西还得重学过)。后来在图书馆认识了CX,我在法国的第一个朋友。还记得总是很羡慕她能住在大学城里,绿色的草坪,清新的空气,还有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同学。那时的大学城对我来说像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的梦想终于在跨世纪的那年实现了。流浪了好几个月的我提着两个箱子在2000年10月2号搬进了大学城。虽然只是16平方的一间小房间,可我已经很满足了。这是20年来我第一次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一片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天地,也是我留学生涯中的第一个家。
  不记得是谁说过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梦想成真的时刻,就是美梦破灭的开始……
  搬进了大学城成了我的恶梦……
  东南亚学生楼看门的阿拉伯老太太是个极端种族份子,痛恨亚洲人。而不幸的我正好住在这栋楼。
  由于老太太的为难,我的日子可谓奇遇连连。记得有一次,保险丝烧了,她死活不给开门换。于是,我在黑暗中过了一个星期,学会了“用黑暗的眼睛去寻找光明”。还记得有一次房子漏水正好流衣柜里,老太故意不找人来修(怎么倒霉事都让我给遇上了),全部衣服都给污水流脏了,怎么洗也洗不干净。于是我知道了“原来乞丐装不用刻意去加工,自然的最像”。虽然那段时期无衣可穿了,只能穿着大学城为我特制的乞丐装出入学校,但无论如何我都能算一个比较有气质的乞丐,要是还有丐帮,估计怎么也能做个8袋长老。
  恶梦总有结束的一天,阳光总在风雨后,而我在大学城阳光明媚的日子是从收留了 “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猫”开始的……
  2001年10月的一个早上,“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猫” 从戴高乐机场提着皮箱来到了大学城,走进了我的生活。原本没打算收留小猫,因为大学城是不能留宿外人的,一旦被老太太发现我就要被驱逐出境露宿街头了。可是看着“小猫” 通红的双眼,当她对我说:“我没有地方住,能在你这暂时借住几天吗?”我嘴里冲口而出 :“可以。”似乎如果拒绝了她,我就是天下最坏的大恶人没有一点同情心。自那以后开始了长达1个半月的和看门老太太捉迷藏的日子。.

TOP

美国馆(Fondation des États-Unis)

  美国馆建于1930年。这是一座室内外装饰无处不体现法美两国传统友谊的建筑,由Homer Gage发起的法美委员会资助建造。


  美国馆由建筑大师Pierre Leprince-Ringuet设计建造。据介绍,馆内保持了原始的Art Deco风格。宽敞的大堂用Robert La Montagne Saint-Hubert的五幅壁画装饰,展现了法国艺术不同历史时期。
  007参观到美国馆所在区域时,天色已暗,漏看了美国馆。引用几种照片,聊以自慰。





美国馆(引自巴黎国际大学城官方网站)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4 17:00 编辑 ].

TOP

亚美尼亚学生馆(Maison des Étudiants Arméniens)

  亚美尼亚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1915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大屠杀。幸存的亚美尼亚人离乡背井,四处流浪。1918年亚美尼亚获得独立,重新建国,可是两年以后又被苏联吞并。亚美尼亚外交官、慈善家保罗•努巴尔(Boghos Nubar)深谋远虑,极力想为自己的民族和祖国重新培养精英。1927年,他向巴黎国际大学城捐资三百万法郎给巴黎国际大学城,为在巴黎留学的亚美尼亚大学生建造一座公寓。保罗•努巴尔以妻子的名义给亚美尼亚学生馆命名,所以此馆又叫“玛丽亚•努巴尔馆(Foundation Marie Nubar)”。亚美尼亚学生馆于1930年开放,6个月后其创办者与世长辞。


  在建造巴黎国际大学城亚美尼亚学生馆的同时,亚美尼亚人也在建设自己的首府——“母亲之城”埃里温。在1991年亚美尼亚重获独立之前,亚美尼亚学生馆一直是散居于世界各地的亚美尼亚人聚集的重要场所。


  亚美尼亚学生馆由Léon Nafilyan设计建造。这位法国建筑师出生于亚美尼亚,他设计的这座学生公寓深受亚美尼亚宗教遗产和建筑传统的影响。据行家介绍,此馆的表现手法受到埃特须米亚金(Etchmiadzine)“隐修院”的启发,而其雕刻主题则受到Aghtamar教堂的启发。建筑外墙上的雕刻和装饰让人联想到宗教建筑的风格。六个层面都被装饰得华丽无比,典雅庄重得让人感到凝重压抑,透着亚美尼亚人被苦难修炼出来的那种沉重的忧郁感。


巴黎国际大学城·亚美尼亚学生馆(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

TOP

科米塔斯雕像(Statue de Komitas à Paris)

  2009年11月10日傍晚,007漫步于塞纳河旁。走到亚历山大三世桥,在桥头看见一座面容愁苦的雕像,夕阳把他清瘦高大的身影投在地上,显得更加孤单。不知是谁在塑像下敬献了一束简朴的白花,白花在清凉的风中微微抖动,好像在提醒人们注意什么。


  007以为那是一战纪念雕像,就没有太在意,转身去看那华丽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了。回来之后,仔细查看铭文,才发现这尊雕像大有来头。
  这是Remi Jouan的作品。铭文写着: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科米塔斯
以及
1915年奥斯曼帝国实施的亚美尼亚种族屠杀中的1500000名受害者
致敬



  亚美尼亚人曾经受拜火教文化影响,所以他们的圣歌也带有特殊的东方色彩。柯米塔斯(Komitas)神父被认为是亚美尼亚近代民族音乐之父。1869年出生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君士坦丁堡一个亚美尼亚家庭,十一岁成为孤儿,被教会送去学习音乐,1895年成为修士。他致力研究发掘和改编亚美尼亚民族音乐包括亚美尼亚圣歌,并将它带给世界。柯米塔斯神父的地位和影响,使他幸免于奥斯曼帝国的种族大清洗。但正因为如此,他目睹了一个个亲人以及成千上万的同胞被杀戮,以致后来精神失常,1935年死于巴黎……
  柯米塔斯记录、整理的圣歌、民歌,流传至今。读柯米塔斯神父的传奇故事,听他整理的圣歌、民歌,更能够理解亚美尼亚学生馆的建筑风格。

亚美尼亚民歌《Dle Yaman( 哀悼)》(柯米塔斯整理)
http://gx7749.blog.163.com/blog/static/1412356620084208131161/.

TOP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10-5-4 22:51 发表
先送花,再看帖
呵呵,看过之后,说不定你就会有建议你家公子到巴黎求学的念头。.

TOP

引用:
原帖由 ruixuet 于 2010-5-5 00:17 发表
很美的视角,谢谢共享
谢谢鼓励!007又找到一知音。
请问:你是不是住过日本馆?.

TOP

楼上两位,我不同意哦。穷人也可以欣赏艺术,007就在穷开心。.

TOP

瑞典学生馆(Maison des Étudiants Suédois)

  瑞典学生馆由“法国与瑞典友好协会”的促成,由建筑师Peder Clason和Germain Debré设计,瑞典政府和私人出资兴建。1931年落成时,当时的法国总统和瑞典皇储参加了开馆典礼。


  从外表上看,瑞典学生馆就像是18世纪北欧庄园里一座府邸,具有十足的斯堪的纳维亚特点。尤其是那些蓝色的门板窗板,是北欧建筑典型的装饰手法。


  瑞典学生馆在国际大学城里最小的公寓之一,仅有43个房间。但据介绍,它是大学城最可爱、最舒适的居所。馆内全是从瑞典订制的家俱。这些用桦树和枫树做的家俱,使室内充满泛红的暖色,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

TOP

丹麦馆(Fondation Danoise)

  丹麦馆建于1932年。
  丹麦馆驻巴黎大使Benny Dessau和文化参赞Helge Wamberg一道发起了私人募捐,加上丹麦政府拔出的一部分经费,共同集资兴建了丹麦馆。


  此馆由奥尔胡斯圣路加教堂的设计者Kaj Gottlob教授设计。大师让这座学生公寓建造得简单、简朴,其经典风格与旁边的瑞士馆形成鲜明对比。这座楼馆由红砖砌成,细节中流露出斯堪的纳维亚建筑的独特风格……


巴黎国际大学城·丹麦馆(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这幢跟瑞典学生馆差不多大小的建筑,内部装修据说也非常精致。会客厅里装饰有Kraesten IVERSEN的壁画,画家来不及画完就去世了。这幅画最后由Joh. Vihl ANDERSEN完成,留下一段佳话。房间以版画装饰,这些版画刻画的是捐建这座学生公寓的城镇。家俱和照明系统也来头不小,全是由丹麦一群设计大师设计而成,生怕世人不知丹麦家俱很有名。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6 13:11 编辑 ].

TOP

希腊馆(Fondation hellénique)

  大学城里,和丹麦馆同年落成的还有希腊馆。


  早在1926年,安德烈•奥纳拉就盛邀希腊政府在国际城建造一座学生公寓。但是,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把希腊的国库掏空了。为了建造这座学生公寓,希腊搞了一个全民捐献活动。筹款人竭力使希腊人民相信,在国际大学城建造一座学生公寓,乃是在法国首都展示希腊文化的极佳途径。许多亲法人士以及世界各地的希腊人纷纷响应,向驻巴黎大使Nicolaos Politis 捐款。私人捐多少钱,希腊政府就配多少钱,大使终于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希腊馆于1931年破土动工,次年即建成开放。


巴黎国际大学城·希腊馆(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此馆由建筑师Nikolaos Zahos设计,此人极其推崇希腊的传统建筑。他参照古希腊神殿的式样,把希腊馆大门设计成了爱奥尼亚式柱廊。007看了不由得联想到雄伟的雅典的卫城,尤其是它那精美绝伦的立面。介绍里说,馆内大厅也由圆柱支撑,地面是由马赛克式的镶嵌砖砌成的拼花地板,天花板上闪烁着白灯,恰似熣灿的星空…….

TOP

古巴馆(Maison de Cuba)

  1929年,大学城争取到阿布鲁家族的捐资,大学城的基金会也予以资助,筹建古巴馆。阿布鲁兄妹(Pierre and Rosalia Sanchez Abreu)为纪念其姑母萝莎•阿布鲁(Rosa Abreu)、姑夫雅克-约瑟夫•格朗歇(Jacques-Joseph Grancher),又称此楼为“阿布鲁格朗歇馆(Foundation Abreu de Grancher)”。萝莎•阿布鲁出生于古巴,其夫是法国的名医和学者。


  1933年,古巴馆正式开放,接待在巴黎攻读的古巴学子。
  这座精致的学生公寓由著名建筑师Albert Laprade设计(此人还是法兰西海外馆的设计者,后来他又设计了巴黎非洲大洋洲博物馆)。他从哈瓦纳大教堂受到启发,构建了这样一座具有西班牙殖民地风格的公寓。


巴黎国际大学城·古巴馆(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古巴馆的外墙装饰有许多圆形浮雕,代表古巴各省。就像哈瓦纳常见的房子那样,其顶部有一个大露台。据说古巴馆内部装备相当高档,每套房间都配有红木家俱,还有带浴缸的浴室,是巴黎国际大学城里最奢华的学生公寓。可是,007参观时,觉得此馆是巴黎大学城里最没有生机的学生公寓。古巴馆就座落在装修一新的希腊馆、东南亚学生馆、亚美尼亚学生馆之间,对比之下,更显古巴馆的陈旧破败了。网站说,AP-HP (Assistance Publique-Hôpitaux de Paris)接管这幢楼之后,承诺要对其重新装修,但好像至今未见动静。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18 13:19 编辑 ].

TOP

瑞士馆(Fondation Suisse)

1924年,瑞士政府决定筹集资金,在法国巴黎大学城兴建瑞士馆。1925年至1930年,经由政府补助以及私人募集,终于筹措到基本的建设经费。与此同时,在苏黎世大学校长、数学家Rudolf Fueter领导下,成立了一个联盟,代表瑞士大学主持在巴黎大学城兴建瑞士馆的事务,最终决定邀请另类建筑师勒•科尔比西耶 (Le Corbusier)来设计建造这幢公寓。


  科尔比西耶起初颇为犹豫,不太想接受这个邀请。可是,一些人的劝说起了作用。人家使用激将法,告诉科尔比西耶,瑞士给人的印象就是乡村、牛群、农舍,建筑上没有给人什么深刻的印象。科尔比西耶受不了这样的刺激,决定接受邀请,设计建造出一座全新的公寓,以改变瑞士建筑的国际形象。他与室内设计师Charlotte Perriand合作,加上其表弟Pierre Jeanneret所带领的团队,共同建造了这座所谓的“集合住宅”。此馆从设计到建造,历时三年,于1933年落成开馆。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大学城里007感到最熟悉最亲切的建筑当属瑞士馆。
  经过几十年的风雨,瑞士馆显得有些旧,有点脏,外墙边角外可见脱落。瑞士馆看上去丝毫没有瑞士的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子,跟我在中国各大城市见到的现代建筑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是的,此馆就是现代风格的建筑,在古典风格充斥的巴黎国际大学城里显得特别另类,格外引人注目。007参观时,并没有怎么在意它。事后查阅资料才知道,这是现代建筑一个早期杰作。今天我们最常见那些建好之后过不了几年就显得脏旧丑陋的现代建筑,其设计理念和思想,相当一部分就源于这座瑞士馆。换句话说,它是破房子的祖宗。如果谁想理解现代建筑的理念和风格,参观和考察瑞士馆倒是一条捷径。.

TOP

现代建筑旗手科尔比西耶(Le Corbusier)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是勒•科尔比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的杰作之一。科尔比西耶,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根据外公的姓重取的笔名Le Corbusier反而成为世人最熟悉的名字。他是现代建筑风格的开创者之一,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他在1930年代他得通过自己设计的建筑中试验自己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概念,其中,瑞士馆就为科尔比西耶实践自己的集合住宅理论提供了用武之地。
  科尔比西耶出生于瑞士西北靠近法国的一个边界小镇的钟表世家,少时曾学习钟表技术,终因视力问题而放弃。他对美术感兴趣,1907年先后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在巴黎,拜以运用钢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筑师奥古斯特•贝瑞为师,后来又到德国贝伦斯事务所工作。彼得•贝伦斯事务所以尝试用新的建筑处理手法设计新颖的工业建筑而闻名,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在那里工作的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一起开创了现代建筑的思潮。他又到希腊和土耳其周游,参观探访古代建筑和民间建筑。
  科尔比西耶于1917年定居巴黎,同时从事绘画和雕刻,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杂志《新精神》。他在第一期就写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植根于一种新的精神,有明确目标的一种建设性和综合 性的新精神。”后来他把其中发表的一些关于建筑的文章整理汇集出版单行本书《走向新建筑》,强烈否定19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他极力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他提出“住房是宜居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
  科尔比西耶提出多米诺系统的概念,多米诺系统(Domino)是由住家(Domicle)与创新(Innovation)两字合并而成。由于新技术(钢筋混土技术)的发明,使得房屋的承重可由混凝土柱来支撑,而不再需要传统的承重墙,可将其从结构体中移除。移除传统的承重墙后,独立的钢筋混凝土柱成为房屋的结构体。结构体可由简单的柱、楼板与楼梯所组合而成的框架结构,让建筑物能够排除传统建筑的厚重感。建筑物的结构体也不再有正面、侧面的区别。顶楼的部分也以平屋顶取代传统的斜屋顶,因为若是采用传统的斜屋顶,将会破坏立方体架构的统一性,且新技术已可以于平顶屋顶上中央集水,统一处理排水的问题。由于结构体只需由简单的柱来支承,因此墙面的支撑变的多余,可以在上开连续窗户,隔间也不受影响,可以自由的依照所需要的空间进行设计、分隔,可以使空间的设计更加灵活。
   1926年科尔比西耶架构于多米诺系统之上,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分别是:
  底层架空: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自由平面: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横向开窗: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个别存在的楼层间不互相影响。
  自由立面:大面开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
  这五点在他设计的萨伏瓦别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科尔比西耶另外对自己的四栋建筑作品分为四种建筑型式:第一种的建筑外表完全依照建筑所需的空间与机能去发展,其内部的力量会扩及外部,因此容易形成不规则的造型,此种型式的代表作为罗许住宅。第二种建筑型式为在完整、简洁的外壳包含了所有的机能与空间,其代表作为嘉榭住宅。第三种型式则是外露的框架加上简单的外壳,其代表作品为司徒加特住宅。最后一种型式则是萨伏瓦别墅,他是由上述三种型式所融合组合而成,它包含了一个简单的外格、外露的框架与自由的内部。这也显示了萨伏瓦这栋建筑物在这些作品中的层级。在这些作品里面,他以令人惊讶不待情感的逻辑来追求对现代建筑所做的观察,那就是:住宅应该是提供新的流浪者─现代都市人─一种自由且富弹性的居住容器。
  按照“新建筑五点”的要求设计的住宅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勒•科尔比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二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他的有些设计当时不被人们接受,许多设计被否决,但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后被其它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后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勒•科尔比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避居乡间,后来又到印度和非洲工 作,战后他的建筑设计风格明显起了变化,从注重功能转向注重形式;从重视现代工业技术转向重视民间建筑经验;从追求平整光洁转向追求粗糙苍老的有时是原始的趣味。因此他在战后的新建筑流派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他的设计理念直到去世,都对世界各国的建筑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的设计经常引起很大的争议,他设计的朗香圣母院教堂的怪异外观,令守旧派异常愤怒,但被革新派奉为经典。他为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的方案引起评审团长时间的争论,最后由政治家裁决否定。他的马赛公寓,被法国风景保护协会提出控告,到后来,又成为当地的名胜;他为阿尔及尔市做的规划和建筑设计被市政当局否决,但后来其中的逐层后退设计方法却被许多非洲和中东的沿海国家采纳。

         ——引自汉宝德的博克(http://www.bp.ntu.edu.tw/blog/?PID=146&Sn=47),文字上有改动。.

TOP

“宜居机器”——现代破烂房的祖宗

  瑞士馆是巴黎国际大学城里的第一幢现代建筑,科尔比西耶的建筑代表作之一。此馆当年建成时显得非常前卫,今天却显得平常。不过,它是现代建筑的老祖宗,1986年被法国当局列入历史文物清单。
  瑞士馆的底层是空的,两排支柱把建筑的主体抬离地面。它有一个向外开放延伸的接待区域。它的外墙简朴平整。它采取横向开窗的试,格外别致。屋顶是的平,有一个屋顶花园。有人说,这些特征非常完美地诠释了科尔比西耶的“建筑五点”。但是懂行的专家指出:瑞士馆的建筑型式虽然基本遵循科尔比西耶的新建筑五点,但是也有所折扣,例如,横向开窗与自由立面在瑞士馆的南侧被帷幕墙索取代,而另一面及楼梯间则砌上了粗石。
  后世的建筑师们时常津津乐道的是:瑞士馆底层的公共空间被区分成不同的区块,科尔比西耶利用曲线曲面加以造型,使之与由简单楼板所组成的学生宿舍形成鲜明的对比。主体建筑的前方、楼梯间、入口门厅均由立方体型式构成,服务空间较低矮的外墙则很谨慎地被塑造成波状墙面,这种配置手法带给建筑所谓“肖画”的效果,更在静态的主体建筑前带来了一种运动扩张的表现。在建筑物内部,入口门厅的内部空间也由于墙面的波状运动产生予人印象深刻的动态效果,其纵横行列和墙在室内蜿蜒,就如同科尔比西耶描述它们为“蓄意的变形”,给人一种处于流动的空间之中的观感。





巴黎国际大学城·瑞士馆(引自网络)


  据介绍,学生的住宿空间沿着走廊井然有序的分布着,利用玻璃提供室内所需的光线、空气与景观。在每一间房间都漆上不同的颜色,更增加这栋建筑物的趣味感与活泼性。
  瑞士馆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科尔比西耶在会馆室内的墙上绘制许许多多的图案,摆上许多科尔比西耶自行设计的家具,如条状座椅等等。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完成建筑物的整修与重建,科尔比西耶在1948年重新画图。
  本栋建筑是科尔比西耶第一次尝试曲面设计,且使用粗糙的石墙面也是他迈向粗旷风格的第一步。瑞士馆是科尔比西耶最自由且富有想象力的创作之一。这栋建筑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有别于一般科尔比西耶式建筑给人的印象。这栋建筑充满了活泼的气氛与做新尝试的企图,并且在室内空间中也充满许多科尔比西耶自己的作品,给人很热情的印象。用科尔比西耶本人的话来说,这是一栋“宜居械器”。
  不过这座学生公寓具有现代建筑的共同毛病。刚刚建成时很好看,很实用,但是因为材料的问题,旧得很快,坏得很快。据说此楼受到太阳光照的损害,1957-58年为此曾经重修外墙。现在看上去,外墙又破旧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19 13:25 编辑 ].

TOP

 117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