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25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闲逛巴黎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好贴!学习啦!.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1-16 17:31 发表
  昨天下午儿子和他的同学在一块做作业。互相帮助,搞默写。他们俩把默写设计成了闯关游戏。他们给我解释说:默写对10个四字词组,算闯一关。闯过几关,就怎么怎么地……我听不大懂,但很高兴他们把枯燥的默写弄成 ...
你家公子的作文真有新意,准备一定要欣赏这篇美文!

[ 本帖最后由 杨小兔的妈妈 于 2010-1-18 14:12 编辑 ].

TOP

回复 152#杨小兔的妈妈 的帖子

可惜写偏了题。儿子的题目是《大自然给我的爱》,实际却写成了《大自然给我们的爱》。007仔细想了想,《大自然给我们的爱》好写一些,《大自然给我的爱》却很难写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啸行 于 2010-1-17 21:48 发表
好贴!学习啦!
谢谢表扬!
007是个“人来疯”。大家上来捧捧场,即使简单地议论几句,对007也是一个积极的鼓励。鼓励之下,007才可能把这个巴黎游记写下去。如果有更具体的议论评论,甚至会引导007写巴黎的见闻。.

TOP

自由照耀世界(La 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

引用:
原帖由 千与千寻 于 2009-12-4 09:31 发表
话也不能这么说,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不同,欧洲文化有宗教艺术的底蕴,而美国文化是一种解放,在白宫,林肯纪念馆,好莱钨,百老汇,自由女神像,第五大街,从解放黑奴到奥巴马当上总统,其间透露的是欧洲文化的升华.如果没有这 ...
  你讲的这个自由女神像,许多人都非常熟悉。它的正式的名称叫“自由照耀世界”。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中国,在北京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到了这尊体量巨大的雕像。他说:我的国家最伟大的象征就是自由女神像。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看过她,她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她手里拿的是两件东西,而不是一件。其中一件拿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火炬,是自由之光,另一个手里拿的是法典。我们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一个法律都是独立的。我是总统也无法告诉你是怎样判案的,根据我们的法律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布什以及千百万美国人都有意无意地用暧昧的语言把自由女神说成是美国人的杰作,忽悠了世界上不计其数不明真相的人。
  其实,这尊雕像虽在纽约,被公认为美国的象征,却不是美国人创作的,而是法国人民赠送给美国的建国100周年纪念礼物。其作者是法国艺术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据说,巴托尔迪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雕塑艺术,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自由女神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于他的心目中了,酝酿了很多的时间。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则催生了这个孕育已久的作品。
  有一则故事——
  1851年,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重建帝制,遭到共和党人的抵制。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在巴黎街头筑起堡垒,与政府军对抗。暮色苍茫时,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波拿巴分子的枪声响起,姑娘倒在血泊中……
  故事听到这里。007就在想:那位英勇无畏的姑娘倒下时,一定又有一个法国艺术家在现场了,一定会据此创作一件名作了!果不其然,这一回是亲临现场的是巴托尔迪。故事里说,正直的巴托尔迪亲眼目睹了热血姑娘高举火炬带领共和党人冲锋并死在波拿巴分子枪下的壮烈场面,从此这位高举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
  嘿嘿,呵呵,哈哈哈,法国艺术家编故事,不但水平低下,而且是缺乏创意。不管故事的真假,事实是,1869巴托尔迪设计出自由女神雕像草图,进而以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为模特儿,制作了一尊比真人稍高一些的自由女神青铜像。巴托尔迪将其命名为“自由照耀世界”。


卢森堡公园•自由女神像•引自维基百科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有象征世界七大洲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一本代表自由法典的书板,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
  这尊自由女神像安放在卢森堡公园,其基座上有一块标牌。


卢森堡公园•自由女神像基座标牌•引自维基百科


  标牌大意是说:这是一尊青铜模型,是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为制作美国自由女神像所用的一个预备性作品。巴托尔迪于1900年将其捐献给了卢森堡博物馆。这尊铜像在1906年被移至卢森堡公园。女神手中的书板写着“1889年11月15日(15 DE NOVEMBRE 1889)”,这正是天鹅岛自由女神落成的日子。
  比起后来送给美国人民的自由女神像,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要小得多。女神高举的火炬也很小,看起来像一大杯冰淇淋。幽默俏皮的法国人,戏称其为“冰淇淋女神”。
  2009年11月13日下午,007在卢森堡公园漫步,光顾跟美女交谈,竟然没有发现和欣赏到公园里这个纽约自由女神像的原型,甚是遗憾!.

TOP

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纽约的自由女神

  巴托尔迪构思和塑造自由女神雕像时,正值埃及开凿苏伊士运河之际。巴托尔迪极想让自己的作品成为伊士运河入海口的灯塔。他曾于1867年和1869年两度到埃及游说,试图说服埃及国王接受他的这个设想,却始终不能如愿。据法国人解释说,巴托尔迪这尊雕像是个女的,遭到保守的埃及王公贵族的反对。
  真实的情况却未必如法国人所言。埃及虽然在18世纪末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但由于法国的海上力量被英国几乎消灭殆尽,到19世纪初埃及转而成了英国的殖民势力范围。苏伊士运河是英国人主持开凿的,当然不愿意让法国人的作品成为运河的标志!
  法国人如意算盘落空,便另谋出路。有人建议巴托尔迪代表法国把他的自由女神像作为礼物送给美国,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这个建议使巴托尔迪深鼓舞,从1874年开始为美国建造一尊巨大无比的自由女神像。巴托尔迪曾经为自由女神像的建造费用到美国游说。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的美国土包子明明是拣个个大便宜,却并不领情,也没有意识到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的政治意义,因此对法国人的赠馈反应冷淡。由于缺乏经费,以及其它原因,大自由女神雕像的建造进展缓慢,到1876年美国建国100周年庆典时并没有如期完成。那一年,世博会在美国费城举办。巴托尔迪带着自由女神高举火炬的巨手参展,引起轰动。在一些报纸的宣传和推动之下,美国政府终于决定接受这件礼物,并为艺术家完成这件伟大的作品筹集到了足够的经费。
  据说,在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刚刚完成的“自由女神”头部在特洛卡蒂诺宫展出,游人纷纷爬进她高大的华冠,从25个窗户中纵览展区。“自由女神”两度现身世博会,引起世界更多关注和期待。1883年,自由女神在巴黎进行了“试安装”,艾菲尔铁塔的设计者主持了女神像内部结构的设计。1884年,大自由女神像完工,历时10年。它的选址、基座建设以及运送、安装等,又经历了两年时间,直到1886年才在纽约港哈德逊河口的贝德洛岛上安家落户,这岛因此也更名为“自由岛”。1886年10月28日,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主持自由女神像落成的揭幕仪式。


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引自维基百科


  这尊自由女神像原型就是巴黎卢森堡公园那尊自由女神青铜塑像。两者的神态完成一样——身穿古装,双唇紧闭,凝视远方。她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右手高擎长达12米长的火炬。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稍不同的是,纽约自由女神像的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年7月4日(JULY IV MDCCLXXVI)”。
  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要比巴黎卢森堡公园里的自由女神像高大得多,高达46米,加上基座为93米。制作工艺也不是一样。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
  自由女神高大的身躯屹立于哈德逊河口,总是能够让那些乘船进入纽约的人为之一震。尤其是那些初到美国的移民,见到这尊仪态万方的铜像时都会有无限的感慨。007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片名忘记了,但对其中的一个情节印象至深——那些试图摆脱暴政和迫害的犹太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美国。当他们乘坐的轮船自哈德逊河口即将进入纽约港时,他们远远地就看到自由女神像,他们振臂高呼,泪流满面……呵呵,美国人就是这样,经常以这种方式向全世界的人暗示,美国才是自由的国度。这种几乎不着痕迹的宣传和洗脑-灌输真是高明!
  自由女神像立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上面刻有美国女诗人埃玛•拉扎露丝(Emma Lazarus)的一首的十四行诗《新巨人(The New Colossus)》,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与自由女神像相得益彰。诗曰: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诗中明里是在赞美自由女神是“流放者之母(Mother of Exiles)”,暗地里是在说美国。最后五句以自由女神的口吻深情而仁爱地道出:

  都给我吧,你们的疲惫,你们的贫穷,
  你们这些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你们这些熙攘于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儿。
  都一齐送给我吧,你们这些无家可归饱经风波的人儿,
  我高举灯火站在金门旁!

  纽约人说,自由女神是纽约的标志。美国人说,自由女神是美国的象征。007说,自由女神是全世界平民百姓渴望自由并捍卫自由的意志表达。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24 23:41 编辑 ].

TOP

回复 125#hxy007 的帖子

怀着虔诚膜拜的心情,观看了此幅画,无奈来去匆匆,还真没有体会到其充满战斗激情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LZ一语惊醒我梦中人,试问:能够来卢浮宫参观的人当中有几个是革命群众呢?最近,闲暇时翻阅了下法国历史,突然觉得画活了。.

TOP

回复 156#hxy007 的帖子

穿越BMW大桥,远远遥望自由女神,我内心渴望的自由极度迸发,心中呐喊:自由女神,我来了。奇怪的是,为何只有爱利斯岛的自由女神能引发我内心的震动?.

TOP

回复 157#双黄连 的帖子

  是的,能够去卢浮宫参观的人,尤其是外国人,差不多都是现行体制中的既得利益者,现行制度的拥护者,不要说缺乏革命的愿望,连改良的愿望甚至都没有。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1-21 17:1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双黄连 于 2010-1-21 14:06 发表
穿越BMW大桥,远远遥望自由女神,我内心渴望的自由极度迸发,心中呐喊:自由女神,我来了。奇怪的是,为何只有爱利斯岛的自由女神能引发我内心的震动?
  但愿有一天,乘船进纽约,像你那过经过布鲁克伦桥、曼哈顿大桥、威尼斯堡大桥,由远及近,欣赏自由女神的芳容英姿。再从爱丽斯岛进入美国。也许我也会受到震撼。
  严格地说,自由和民主是有重大区别的。个人之见,美国并不是一个信奉自由主义的国家,而是一个奉行民主主义的国家。.

TOP

回复 160#hxy007 的帖子

自由女神像象征自由,据说非洲奴隶进入纽约港湾,看到自由女神像,就振臂欢呼自由了。
    在《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里没有“民主”二字。这绝不是偶然的。美国的开国者们对“民主”怀有极大的戒心。Alexis de Tocqueville《美国的民主》:我并不反对民主政体。它们或许很了不起,或许符合上帝的意愿,如果这不需要付出代价的话。让我苦恼的,不在于我们的社会搞民主,而在于我们与生俱来的和后天习得的恶行,令我们很难保有井然有序的自由。以我看来,没有什么比缺乏自由的民主更可怕的了。
  我是赞成你的见解的.

TOP

回复 161#双黄连 的帖子

  自由主义的体制甚至在法国也难以找到,也许英国可以算一个。.

TOP

跟随LZ的脚步用心品味,慢慢欣赏一路的风景,送花朵朵.

TOP

回复 163#双黄连 的帖子

  独白不好玩。阁下见多识广,一起来说,更有趣。.

TOP

法国人的小心眼

  美国独立战争主要是针对英国,得到了英国宿敌法国的支持。美国立国者们也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以致可以说美国的建国纲领都是法国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体现。所以说,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不但象征着人民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也象征法国与美国的传统友谊。
  昔日之美国并非今日之美国。当时,英国法国是老大哥,美国是小兄弟,而且是乡巴佬,南北战争结束不久,刚刚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转型。法国将一件代表大革命以来追求自由的艺术珍品送给美国小兄弟,足以显示当时法国对小兄弟的友好,也显示出大国风度。
  但是,这件友好大方的赠馈上也隐含着法国人的小心眼。007以小人之心揣君子之腹,觉得法国人把自由女神转而赠送给美国,除了表示友好之外,还有许多人家不愿意多说的阴暗想法。
  其一,哼,虽然我们在埃及的博弈中败给了英国,可我们在美国的博弈中战败了英国。在我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死对头英国在美洲的这块殖民地独立了!
  其二,美国小老弟,你们别忘了——你们的独立,我们是有大功劳滴!连你们建国思想和纲领,都来源里我们大革命时代所确立起来的“自由、平等、博爱”理念。
  总之,法国不愿意明说的是:没有我法国,哪有你美国?
  当时的美国人缺心眼,哪里揣摩得出狡猾的法国人这几层深意?!可是,他们的后辈非常聪明,弄得大家现在都以为自由女神是美国人的创造,美国是自由精神的庇护所。试问:美国有什么自由?或问:美国式的自由是什么样子?.

TOP

自由照耀世界(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天鹅岛上的自由女神像

  巴黎还有一尊自由女神像。
  2006年法国国庆节那天(7月14日),007乘船游览塞纳河。游船穿过格勒纳勒桥(pont de Grenelle),到了狭长的天鹅岛(Île des Cygnes)的西端,赫然看到熟悉的自由女神像。


塞纳河天鹅岛•自由女神•引自维基百科


  地陪导游介绍说,这是美国人民回赠给法国的自由女神像,跟法国人民赠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比,小了许多。言下之意,美国人小气巴拉的。007仔细查考,发现导游所言有误。真实的情况好像是:1889年,旅居美国的法国人捐款集资,复制了巴托尔迪的自由女神像,并将其捐献给了自己的祖国,以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
  女神立东向西,眺望大西洋,与早于她3年伫立于美国纽约哈特逊河口的大姐遥相呼应。女神手中的书板上写着两个日期——“1776年7月4日(IV JUILLET 1776)”和“1789年7月14日(XIV JUILLET 1789)”,暗示法国的“巴士底日”和美国的“独立日”具有同等的意义。
  这尊雕像因为电影《国家宝藏》获得了一个绰号——“拉伯雷女士(Laboulaye Lady)”。“女士”高20来米,跟纽约大姐大比,小了一倍还多。法国流传着一个笑话,不知是真是假。说的是:在塞纳河的豪华游轮上,一位满嘴德克萨斯口音的美国游客带着讥讽的语气,指着天鹅岛上的自由女神像说:这么小?简直是我们的女神像的缩水版。法国导游默不作声,听凭这位美国兄弟抒发他那美国式的自豪感。船略拐弯,艾菲尔铁塔进入视线,这位美国人开始感叹其宏大。在这个时候,法国导游凑近那个美国乡巴佬,轻声地说:先生,纽约的那尊自由女神像是刚才您看到的小雕像的翻版,那是我们送给你们的礼物。自此,美国人再也没有出声。.

TOP

回复 142#hxy007 的帖子

喜欢这张手握烟斗,注目于国际象棋盘的照片。他的人生的确精彩!不人云亦云,按自己的方式思考、生活....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1-16 17:31 发表
  昨天下午儿子和他的同学在一块做作业。互相帮助,搞默写。他们俩把默写设计成了闯关游戏。他们给我解释说:默写对10个四字词组,算闯一关。闯过几关,就怎么怎么地……我听不大懂,但很高兴他们把枯燥的默写弄成 ...
活脱脱一个小007也~~.

TOP

大年初一拜年啦!!祝苍笛一家虎年大吉大利!和和美美!
新的一年依然期盼你亦正亦邪的美文~~.

TOP

回复 166#hxy007 的帖子

我昨天看了二战大片《最长的一天》,关于诺曼底登陆,片中有一个小角色,一位法国女抵抗运动成员,非常漂亮也非常勇敢!
这个法国游记也该续续了吧 .

TOP

自由照耀世界:东京台场海滨公园的自由女神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10-3-8 15:53 发表
我昨天看了二战大片《最长的一天》,关于诺曼底登陆,片中有一个小角色,一位法国女抵抗运动成员,非常漂亮也非常勇敢!
这个法国游记也该续续了吧
  巴黎是座说不尽道不完的魅力城市,等有空了007是会细说下去的。且让我插一段东京见闻。
  007多次去东京,但是迷上自由女神之后才知道东京也有一尊小自由女神像。今年初日方邀请007到东京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作一个大会发言。会期恰逢春节,但一想到可以目睹东京自由女神的风采,犹豫再三还是赴会去了。
  007特意在东京多逗留了一天,乘JR转轻轨跨彩虹大桥到东京湾台场海滨公园,如愿以偿拜见了东京的自由女神。


东京台场海滨公园·自由女神像·2010年2月21日007摄


  这尊雕像是巴黎天鹅岛“拉伯雷女士”的复制品。
  1998-1999年日本举办“法国年”。巴黎市将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时法国旅美侨民回赠给法国的那尊自由女神像借到日本展出。展出结束后物归原主,日本人甚感惋惜。日本政府应民众呼声,于1999年3月申请复制女神像,获法方同意。2000年,神像复制品在台场海滨公园落成揭幕,成为台场的永久性标志。此自由女神跟巴黎天鹅岛上的自由女神同尺寸,她以东京湾、彩虹大桥及远处的高楼大厦为背景,据说与纽约哈德逊河上的大自由女神的身后背景神似。
  台场自由女神像旁边有两个大型商场,商场旁边设有一铜钟,前来瞻仰自由女神像的游客都喜欢在这里敲上几记,007听上去觉得像是歌颂和呼唤自由的钟声。007没有敲钟,但是恳请女神放下自由火炬,敲响自由之钟。女神非常乐意,居然满足了007的请求。


东京台场海滨公园·自由女神敲响自由的钟声·2010年2月21日007摄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3-22 19:39 编辑 ].

TOP

回复 171#hxy007 的帖子

课程表一切由LZ定吧,洗耳恭听。.

TOP

回复 172#vivianda 的帖子

  可惜那些栏杆遮挡了一下,否则自由女神敲响自由钟声的形象就更具风采。日本人要是请教了007,这个设计就会更加完美。.

TOP

回复 173#hxy007 的帖子

哈哈,那些栏杆代表了走向自由的道路是需要跨栏的
你能在东京作学术报告,是不是听到一片:要西要西呀.

TOP

回复 174#vivianda 的帖子

  草菲说得有道理。经你这么一说,007咋就觉得自由女神仿佛是在囹圄里敲钟?
  那个会议,007说的英美日韩人听不懂。中国人的思维西方人很难理解,他们的东西咱们中国人至少表面上理解。所以,每一次开国际会议都是中国人赚了!.

TOP

回复 175#hxy007 的帖子

才看见你的帖子,一边眼花缭乱地赞美你,一边鄙视小银她爸:他也算长住辆次欧洲,怎么文化底蕴差这么多呢?
同时一边痛骂公司网管:封了旺旺,我丧失了多少学习上进的机会啊!.

TOP

呵呵,我这是贪玩。做正经事的人,没心思来这里这么闲扯。.

TOP

请问楼主,巴黎的药妆是不是比上海便宜很多啊,有个朋友下个月去巴黎,想让她带点药妆回来..

TOP

香榭里舍香水浓:回复 178#作作lee 的帖子

  不好意思,没有关心过,更没有研究过,所以没法向你提供建议。
  007只听说过这种议论:法国的香水以及其它化妆品乃是天下一绝,但是法国人研制的多数香水和化妆品并不适合东方人。欧洲人体味重,所以香水的香味浓烈。而东方女子只要身体健康就会有股淡淡的体香,不用香水也能把男生迷倒 。即使用香,也是用温和香型。还有,白种人的皮肤粗糙,为之研发化妆品和保健品,用在皮肤光滑娇嫩的东方女子身上,承受不起,损害太大。不过,人家法国人并不傻,他们知道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有点钱,说不定设计和开发出了适合东方女子的东东。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所以我的议论是无的放矢的。
  但是,你的问题倒可以引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大家不妨来说说法国的国宝——香水、化妆品、服装设计业,它们的前世今生,趣闻逸事,以及法国的香水文化。.

TOP

回复 155#hxy007 的帖子

哈哈,这个像究竟在哪里啊?我都没有注意到过!.

TOP

回复 180#semain 的帖子

  据查,“冰淇淋女神”在靠近巴黎高师的卢森堡公园。电影《国家宝藏》(第二集)里,“爷爷”对“孙子”也说过:除纽约的自由女神之外,巴黎还有两个同版本的自由女神,一个在天鹅岛上,一个在卢森堡公园里。电影里,主人公从“拉伯雷女士”(天鹅岛自由女神雕像)头部发现了宝藏的线索,追踪到英国女王的办公室……
  007逛卢森堡公园时,光顾着和人聊天,见过里边有许多皇后的雕像,却没有留意那里的自由女神铜像。所以,没法说清楚她的具体位置。.

TOP

回复 181#hxy007 的帖子

谢谢,你的贴真是好帖!我感觉真是羞愧,住这里什么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一些什么时候给孩子优惠的饭店.

TOP

向巴黎市民请教

太好了!总算遇到了巴黎人。007有许多困惑,急于请教。先问一个:第128楼《波娜米娜引导高卢人(Bonemine guidant les Gaulois)》究竟想表达啥意思?波娜米娜(Bonemine)是何许人?.

TOP

回复 183#hxy007 的帖子

你说的那个是搞笑的
Bonemine 是obelix et asterix  中 Gaulois的首领Abraracourcix的老婆。

画的原出处是:
Le célèbre tableau d'Eugène Delacroix de 1830  La Liberté guidant la peuple
你说的那幅是换了人物了。

请参照
http://marianne-republicaine.ove ... LACROIX-930990.html

再看你的贴,就是你125楼里面的画。

[ 本帖最后由 semain 于 2010-4-12 00:29 编辑 ].

TOP

世界建筑博览会——献给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就要召开了。我们老百姓们还没有来得及看,长官们就在想着世博后了。新闻里说,世博会后一些场馆将移至江浙一带,形成一个所谓长三角世博后旅游圈。说得天花乱坠很,007听了顿感不妥。诚然,办世博会,耗费甚大,上海吃重,得到了江浙兄弟的支援。手里拿了人家的,嘴就会短,只好让人家把建得好好的场馆拆走了。这种浪费,有人不心痛,我心痛。但是,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场馆拆走之后,可以建高级住宅,可以卖更多的钱,可以提升鸡滴屁,如此合算,何乐不为?
  007觉得这种想法鼠目寸光,浑然不觉把世博会全部场馆保留下来,加以开发利用,不会影响上海人民的生活,不会影响领导们的政迹,相反,它们一直会发挥经济效用和社会功能,并且为世人为子孙后代保留一份完整的世博遗产。
  谓余不信,且看007在法国巴黎的一段见闻。

目录

序言 (本楼)
巴黎国际大学城 (本页第186楼)
教育部长安德烈•奥纳拉的梦想 (本页第188楼)
法国巴黎馆——德奇•德拉默尔特馆 (本页第190楼)
加拿大学生馆 (本页第193楼)
比利时与卢森堡馆 (本页第194楼)
阿根廷馆  (本页第195根)
农艺馆  (本页第196楼)
日本馆  (本页第197楼)
哈劳科特府  (本页第198楼)
东南亚学生馆  (本页第199楼)
我在巴黎国际大学城的日子 (第5页第202楼)
美国馆  (第5页第203楼)
亚美尼亚学生馆  (第5页第204楼)
科米塔斯雕像  (第5页第204楼)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5 15:14 编辑 ].

TOP

巴黎国际大学城(Cité internationale universitaire de Paris)

  007在巴黎街头逛呀逛……
  2009年11月16日半下午,在朋友的引领下,乘RER B线,前往巴黎南部的第14区。在cité univaircitaire 站下车,穿过马路,便来到巴黎国际大学城。本来是打算为将来万一来巴黎留学的儿子考察住宿条件的,没有想到一不小心免费看了一场世界建筑博览会。


巴黎国际大学城方位



巴黎国际大学城地图


  巴黎国际大学城座落在一个34公顷的公园里。从1925年到1969年陆续兴建出来的几十座学生公寓,品质上乘,各具风情。据说,其中的奥纳拉府、瑞士馆、巴西馆、荷兰馆被法国列为历史文物,而其它的馆所如伊朗馆或国际馆则是国际大学城中建筑折衷主义的杰出典范。此外,许多公寓的内部设计都是艺术家们的杰作。如此之多风格迥异的建筑济济一堂,被法式花园路串连起来,浑然一体,和谐得令人叹为观止。更让人惊叹的是,法国人奢侈得可以,居然为大学生建造如此高档的住宅!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4-26 19:43 编辑 ].

TOP

回复 186#hxy007 的帖子

里面的住宿很难有位置。我老公说他的一个同学大学的时候进去了,是通过他同学爸爸的关系。.

TOP

教育部长安德烈•奥纳拉(André HONNORAT)的梦想

  巴黎国际大学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大学住宅区。这个美丽迷人的大学城,源于一个乌托邦式梦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心思定,渴望永久的和平。时任法国公共教育部长的安德烈•奥纳拉(André HONNORAT)是个和平主义者,他设想为在巴黎求学的国内外优秀大学生兴建一个综合馆,创建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在改善外国留学生的住宿条件的同时,也把法国改造成为理智的世界主义中心。安部长相信,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会在此学会共同生活,他们学成回国就会保持长久的联系,这将有助于国家之间的友谊。


安德烈•奥纳拉(引自巴黎国际大学城官方网站


  大战使法国的高等教育萧条,振兴高等教育也成为法国战后重建的重要议题。据说,当时巴黎第14区有一个城区改造计划,准备将一大块军事遗址改造成一个环形带公园。安部长抓住这个时机,使国际大学城成为了这项城区改造计划的第一个项目。在许多有识之士和实业家的帮助之下,安部长逐渐实现他的梦想。
  007从国际大学城的正门进入,在通行国际馆的路上,看到安德烈•奥纳拉的头部雕像,下面写着:“安德烈•奥纳拉(1868-1950年),巴黎国际大学城创办者。”


巴黎国际大学城·安德烈·奥纳拉雕像·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

TOP

梦想成真

  兴建国际大学城,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创意。要实现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却是非常艰难。安德烈•奥纳拉虽然位居政府公共教育部长,却不能动用公共资源兴建他心中的国际大学城。他必须找到愿意捐资建馆的个人、团体和国家。
  安部长首先拉上了巴黎大学副校长数学家保罗•阿普尔(Paul APPELL),和他一起冒险。阿普尔去找老乡爱弥儿•德奇•德拉默尔特(Emile DEUTSCH DE LA MEURTHE)帮忙。德拉默尔特是个富有而大气的实业家,他向阿普尔提供了1000万金法郎,用以购买土地和兴建第一幢学生公寓。1925年,德拉默尔特馆落成,国际大学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学生公寓楼群。当年就有350名学生入住。
  接下来近5年的时间里,创办者不懈努力,把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拉入他们的项目,会见国际要员,筹集资金。国际大学城第一任财务主管David DAVID-WEILL投资买地,不久之后ROTHSCHILD家族也紧随其后。
  安德烈•奥纳拉再接再厉,周游四方,到处做演讲,以寻求新的支持者。他的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热情和信念,打动了许多人。1926年,比利时赞助人Hubert BIERMANS LAPOTRE出资建造了比利时馆;Joseph MARCELLIN WILSON议员付费建造了加拿大馆……小John D. ROCKFELLER出资兴建了国际馆,此馆1935年落成之后,还逐渐为学生们配置了一个食堂、一个图书馆、一个游泳池以及其它的设施。
  大学城的建设,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告中止。大战结束之后,又掀起了一波城建设高潮。除了有私人捐资建设之外,一些国家的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项目的深远意义,出资在大学城为自己的留法学生建造公寓。1969年,伊朗馆落成,大学城成型,从此再也没有新建场馆。
  007参观时,在国际馆里得到一张巴黎国际大学城平面图,从中可以看到总共有38个楼馆错落有致地分布在38公顷大的公园里。据介绍,大学城外还有2个学生公寓。


巴黎国际大学城平面图


  1.古巴馆(Maison de Cuba)
  2.阿根廷馆(Fondation Argentine)
  3.亚美尼亚学生馆(Maison des Étudiants Arméniens)
  4.艺术与工艺馆(Maison des Elèves Ingénieurs Arts et Métiers)
  5.东南亚学生馆(Maison des Étudiants de l’Asie du Sud-est)
  6.伊朗馆(Iran House / Fondation AVICENNE)
  7.比利时馆(Fondation BIERMANS-LAPÔTRE)
  8.巴西馆(Maison du Brésil)
  9.柬埔寨馆(Maison du Cambodge)
  10.加拿大学生馆(Maison des Étudiants Canadiens)
  11.哈劳科特府(Résidence André HONNORAT)
  12.安德烈•奥纳拉府(Donation HARAUCOURT sur l’Ile de Bréhat)
  13.罗伯特•加利科府(Résidence Robert GARRIC)
  14.维克多•里昂馆(Fondation Victor LYON)
  15.丹麦馆(Fondation Danoise)
  16.德奇•德拉默尔特馆(Fondation DEUTSCH DE LA MEURTHE)
  17.西班牙学院(Collège d'Espagne)
  18.美国馆(Fondation des États-Unis)
  19.法英学院(Collège Franco-Britannique)
  20.葡萄牙馆(Résidence André DE GOUVEIA)
  21.德国馆(Maison Heinrich HEINE)
  22.希腊馆(Fondation hellénique)
  23.印度馆(Maison de l'Inde)
  24.农业与食品工业馆(Maison des Industries Agricoles et Alimentaires)
  25.农艺馆(Maison INternationale AgroParisTech, MINA)
  26.意大利馆(Maison de l'Italie)
  27.日本馆(Maison du Japon)
  28.黎巴嫩馆(Maison du Liban)
  29.莱拉府(Résidence Lila)
  30.法兰西海外馆(Résidence Lucien PAYE)
  31.摩洛哥馆(Maison du Mexique)
  32.墨西哥馆(Maison du Maroc)
  33.摩纳哥馆(Fondation de Monaco)
  34.荷兰馆(Collège néerlandais)
  35.挪威馆(Maison de Norvège)
  36.法国省馆(Maison des Provinces de France)
  37.科德拉卢瓦尔府(Résidence Quai de la Loire)
  38.瑞典馆(Maison des Étudiants Suédois)
  39.瑞士馆(Fondation suisse)
  40.突尼斯馆(Maison de la Tunisie)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3 21:08 编辑 ].

TOP

德奇•德拉默尔特馆(Fondation DEUTSCH DE LA MEURTHE)

德拉默尔特馆是巴黎国际大学城兴建的第一批学生公寓,起初是专为法国学生建造的公寓,所以称之为“法国馆”或“法国巴黎馆”也未尝不可。


    法国馆是由实业家爱弥儿•德奇•德拉默尔特(Émile Deutsch de la Meurthe)出资兴建的。这位富豪热心慈善,一直希望能够给祖国贡献一个能流传后世的礼物。有一天,他遇到老乡阿普尔(Paul APPELL)。这位巴黎大学副校长说到学生住宿问题的困扰时,德拉默尔特的想法开始清晰起来——他决定为巴黎的大学生捐资兴建宿舍。这个想法在教育部长奥纳拉的支持下很快就付诸实施。工程于1923年上马,1925年落成,当年就有数百名大学生入住。.

TOP

德拉默尔特馆(续一)

  雄伟的德拉默尔特馆由7幢学生公寓楼组成。其中一幢以科学家居里夫妇命名。


巴黎国际大学城·法国巴黎馆·居里夫妇楼(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它们相互呼应,围成一个大院,自成一统。


巴黎国际大学城·法国巴黎馆(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align)]
  其中的塔楼尤其醒目。


巴黎国际大学城·法国巴黎馆(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资料上说此馆的屋顶,围绕建筑的花园、石径,以及中心建筑的大堂,已被列为法国文物。
  德拉默尔馆由建筑师Lucien Bechmann设计,据说是牛津建筑风格。但在我这样一个外行看来,此馆跟我见过的典型的法式建筑并没有多大区别。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2 16:18 编辑 ].

TOP

德拉默尔特馆(续二)

  德拉默尔特馆虽然是法国馆,但也接待外国留学生。据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委派到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大学校(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ts et Métiers)学习的一些交换生,就住在这个馆里。


(引自网络)

.

TOP

加拿大学生馆(Maison des Étudiants Canadiens)

  加拿大学生馆建于1926年,是国际大学城兴建的第一座外国留学生宿舍。


  早在20世纪初,加拿大人就有为留学巴黎的学子兴建一座会馆的计划,可惜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夭折。一战结束之后,蒙特利尔议员威尔逊(Joseph-Marcelin Wilson)慷慨解囊,提供了建所需的四分之三经费。自1926年开馆以来,此馆一直保留着一个由威尔逊后裔经管的机构。此外,为了铭记捐资者的贡献,加拿大学生馆的大厅被命为“威尔逊大厅”。
  雅致的加拿大学生馆,由法国建筑师Emile THOMAS和加拿大Georges VANIER共同设计和监造。主楼的外墙是加拿大人引以自豪的枫叶红,馆内据说还有象征加拿大的海狸和枫叶浮雕。


巴黎国际大学城·加拿大学生馆(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此馆多次扩建。2005年,加拿大政府专项拨款,支持加拿大学生馆的改造和翻修。2006年加拿大学生馆重新开馆,面目焕然一新。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2 16:39 编辑 ].

TOP

比利时与卢森堡馆(Fondation BIERMANS-LAPÔTRE)

  比利时与卢森堡馆落成于1927年,是巴黎国际大学城中第一座由外国人捐资修建的学生公寓。


  此馆的正式名称叫“BIERMANS-LAPÔTRE馆”,由Jean-Hubert Biermans和Berthe Biermans Lapôtre夫妇捐资兴建。Jean-Hubert Biermans是个造纸商,和德拉默尔特一样,热心仁慈事业,积极支持奥纳拉兴建国际大学城计划。1924年,Biermans和妻子Lapôtre向巴黎大学捐献了一大笔善款,为来自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学子建造一座公寓。在这对夫妇的支持下,学生公寓楼当年就动工修建。1927年,比利时王储和法国总统参加了此馆的落成典礼。2000年比利时和卢森堡政府联合出资,对这座雄美华丽的学生公寓进行改造和装修。



巴黎国际大学城·比利时与卢森堡馆(007摄于200911月16日)


  比利时与卢森堡馆由法国首席建筑师Armand Guéritte设计。从角楼及砖、石、石板的组合上可以看出,这座公寓明显带有佛兰德人和瓦龙人传统建筑的风格。据说,馆内大堂里伫立着比利时女王阿斯特丽德的雕像,另外还有描述布鲁塞尔、安特卫普、纳慕尔等地的壁画,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幢跟比利时有渊源关系的建筑。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2 18:49 编辑 ].

TOP

阿根廷馆(Fondation Argentine)

  早在1909年,法国和阿根廷就有在两国高等教育上加强合作的设想。一战结束后,这个设想开始付诸实施。布宜诺斯艾利斯建立了法兰西学院,巴黎则建立了阿根廷学院。其中,阿根廷学院就设在巴黎国际大学城的阿根廷馆内。此馆的建设经费,一部分由阿根廷政府支付,另一部分则由旅居德国的阿根廷富翁Otto Sebastián Bemberg捐助。阿根廷馆于1928年落成,当时的法国总统参加了开馆仪式。


  阿根廷馆建由两名法国建筑师(Betourné和Fagnez)与一名阿根廷建筑师(Tito Saubidet)共同设计。此馆由两幢楼组成,一条长廊将它们联接起来,两楼之间是一个大院子。


巴黎国际大学城·阿根廷馆(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阿根廷馆看似平淡无奇,却包含了阿根廷典型建筑的基本要素。从大门进去,有一条阿根廷风格的拱形长廊,实际上整个底楼都是拱形的门窗,门窗两边竖立着轻灵的圆柱,圆柱支撑起别致的遮篷,遮篷上盖着夺目的西班牙红瓦,红瓦的热烈与浅色墙面的淡雅形成强烈对比,恰似阿根廷人热情、淳朴的性格。
  007在加拿大学生馆前看有几棵高大的枫树,红红的枫叶在巴黎冬日的寒风中摇曳……
  007在阿根廷馆前看到了一片青青的草地,阿根廷馆与草地交相辉映,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潘帕大草原那些古旧的大庄园……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点缀,实际上却是匠心独运的设计。法式园艺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TOP

农艺馆(Maison INternationale AgroParisTech, MINA)

  农艺馆是1928年专为工程学院大学生建造的公寓,由法国农业部出资建造,建筑师René Patouillard设计。


  农艺馆是一幢五层楼的法式建筑,呈U字形展开,围成一个庭院。院子是一个法式小花园,里有一对农夫耕作的雕像。



农艺馆(引自巴黎国际大学城官方网站)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5-3 21:18 编辑 ].

TOP

日本馆(Maison du Japon)

  日本馆由Jirohachi Satsuma出资兴建。此人是个富家公子,他的祖父是日本有名的纺织品生产商。1927年,他与巴黎大学签订协议,出资在巴黎国际大学城建造一座大楼。同年,日本馆破土动工,日本亲王参加奠基礼。1929年,日本馆正式开放,奥纳拉主持了开馆仪式。


  日本馆的设计师是捐资者的好友、法国首席文物建筑师Pierre Sardou。尽管地皮少,日本馆不得不建成高楼,但建筑师依然把这座小巧的学生公寓设计成了一座颇有幕府遗风的建筑。日式大门用木方格装饰,细腻而精致。门檐上面刻画有旭日东升的图案,让人一看大门就是知道这是一座跟日本有关的建筑。


巴黎国际大学城·日本馆(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据说,馆内的房间也像传统的日式住房那样,安装有滑动的拉门。大厅和大休息室里陈列着日裔画家藤田嗣治所画的“群马图”和“西洋人来到日本”,试图显示日本与西方的交流。.

TOP

哈劳科特府(Maison Kervarabes)

  哈劳科特府又称Kervarabes馆,此馆并不在巴黎国际大学城里,而远在距离巴黎有500公里的布列塔尼布雷阿岛(Île de Bréhat)上。它们是诗人埃德蒙德•哈劳科特(Edmond Haraucourt)给巴黎国际大学城的遗馈。
  汉语里有个成语——生离死别。哈劳科特有句类似的诗:“Partir, c’est mourir un peu.”(意思就是:离别,就是死去一点点。)这个感性得一踏糊涂的诗人非常欣赏奥纳拉部长兴建国际大学城的计划,1929年他决意为这项计划做点贡献。他和妻子膝下无子,夫妻俩立下遗嘱,死后把他们在布雷阿岛上的住宅赠送给国际大学城。



哈劳科特府(引自巴黎国际大学城官方网站)


  诗人去世之后,他的妻子继续住在这所房子里。老夫人于1961年过世 ,从此这座住宅正式成为巴黎国际大学城的房产。它是专门给大学城住客到海边休假的住房,据说七八月份还可以免费使用。向往中…….

TOP

东南亚学生馆(Maison des Étudiants de l’Asie du Sud-est)

  此馆建于1930年,落成典礼时称作“印度支那馆(Maison de l’Indochine)”,1972年更名为“东南亚学生馆”。西方人所谓的“印度支那”(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印度中国”)是指东南亚半岛,包括今天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的大陆部分。历史上这片地区曾受印度教文化和中国儒家的影响。这个地域曾经是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此馆就是由活跃在东南亚的法国商人捐资修建。

.

TOP

东南亚学生馆(续一)

  东南亚学生馆由建筑师Pierre Martin和Maurice Vieu设计。从外观上看,这座学生公寓带有东南亚传统建筑的风格。玻璃门窗上镶嵌着木制方格,屋檐向外延伸,屋顶的犄角向上翘起……流露出东方人独有的建筑与生活情趣。



巴黎国际大学城·东南亚学生馆(007摄于2009年11月16日)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