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37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那是不是说要在4月的价格上有30%左右(考虑到交易的税费成本)的跌幅LZ就赢了?.

TOP

如果要跌到09年10月的一半,那就是要从10年4月的价格上跌60%左右.

TOP

回复 900#dudumm 的帖子

前一段时间疯涨的区域肯定会跌,比如北京的通州,海南岛,象通州都2万8了,比上海内环3.5-4.0万的泡沫肯定大很多。这种地方跌回2万完全可能。上海内环想跌进3万估计不容易。.

TOP

5年以上基准利率为5.94%,打7折为4.158%,选择20年等额还款,每月为6143.38 ;1.1被利率为6.534%,选择20年等额还款,每月为7475.76,20年总共多还20*12*(7475.76-6143.38)=319771.2 元。
如果贷30年那更多。.

TOP

如果是200万的房子,50%就是100万贷20年要多支出大约32万。.

TOP

中国房价有泡沫主要有两点论据:
(1)租售比。确实离谱,年收益大概只有2.5%到3%。但国人的住房消费习惯是不是一个原因?大多数人能买就不租,租房只是权宜之计。
(2)收入房价比。有专家说国人储蓄率高,这个比可以放宽到10-15年,2009上海职工人均工资4万2,两个人工作的三口之家而言合理房价是84万到126万,以90M2计,单价在9300到14000。上海最近新房成交均价20000左右。.

TOP

没看到2009年度的数据,2007年度上海年收入12万以上个税申报人数为29.2万人,人均收入38.2万人民币。即使假设这些人家庭只有一人工作,根据专家上面的说法他们可以买380万到573万的房子。.

TOP

回复 954#ghon_1 的帖子

即使卖家调低心理价位,买家也未必能得实惠。交易环节的重税在不远的前方等着大家呢。现在的政策只支持有一套蜗居就满足的人。.

TOP

契税:3%-5% (目前1.5%或3%)
营业税及附加:5.55%
个人所得税:差额的20% (目前基本是全额的1%或2%)
中介费:上下家共2%
如果全按最严格的收,大家可以算一下二手房交易的税费是多少。.

TOP

回复 962#Gemma 的帖子

轻声点,很多没房子的会和你急的.

TOP

回复 970#calie 的帖子

当然有啊,交易环节和持有环节都可以加很多很多的税。叫你卖也不是,持有也不是。.

TOP

如果上海房价大跌,地价大跌,那世博过后,那些地卖给谁啊?上海就指望着卖这些地好收回世博成本呢。
世博原来预计7千万人参观,昨天已经改口说4千万了,少了3千万,按100元一张门票算,门票收入就少了30亿。.

TOP

回复 1016#jlmm 的帖子

恒大降价只是搏眼球效应而已,5月16日就结束了..

TOP

SORRY,按错了,应该是回复1017#.

TOP

回复 1025#mingBB 的帖子

今天也看见这个了。不知道是恒大有问题还是有其他什么隐情。.

TOP

建构在谎言上的房地产话语泡沫危害更大

转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8c07f0100isf6.html?tj=1

不知从何时开始,泡沫这个词已经泛滥成灾。中国经济有泡沫、股市有泡沫、楼市也有泡沫,在许多专家眼中,泡沫到处都是。不过,有一种泡沫往往被业内专家忽视,就是本文标题中所指的房地产话语泡沫。

何为房地产话语泡沫?或许很难用一句话来定义。照个人肤浅的理解,可归纳为空谈、胡言与悖论。何为空谈?把居者有其屋与人人拥有产权住宅划等号,可归为此类。何为胡言?动辄断言三年后中国房地产将崩盘,或者某年某城市房价下跌30%-50%。当属胡言之列。悖论者,诸如对住宅持有环节征税以抑制房价,住宅增值收益不应由业主享受等,应属于悖论。其他中国房地产许多的“现象级言论”,大致都可划在上述三类之中。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中国房地产会出现这许多的话语泡沫?”今天我不想讨论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人格问题,只想分析一种现象。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有一条消息在网上开始流传:“根据社科院调查,用国家电网智能软件统计发现660座城市6540万套房子空置,6个月以上无人居住。” 头一眼看到这个数据,就感觉有假。因为凭常识判断,6540万套住宅,至少可以居住超过1亿9千万人,建筑面积总量则至少在30-40亿平方米之间。这样一个天量数据如果真实存在,恐怕所有当前的房地产政策、城市化进程、城市住宅供需关系都需要重新考量了。至少在这批住宅被消化前,应该控制新增住宅建设用地了。否则,岂非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带着疑问,本人通过媒体朋友向国家电网公司了解情况,发现此信息纯属子虚乌有,是虚构出来的一个信息。而且在技术层面上,目前根本就不具备进行上述调查、形成上述数据的技术基础。这就怪了,竟然有人以国家电网的名义去捏造这样一个影响巨大的数据出来,到底想干什么?还有一怪:这条假消息已经流传经日,为何“被捏造”的两家国家级机构和公司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否认呢?这种漠视的态度或许可以理解为事不关已。但是,当看到一批主流的、有相当影响力的经济评论人士,开始在自己的文章中、采访中纷纷引用这个数据的时候,是否能够意识到,中国房地产的话语泡沫被放大了呢?是否能够想到,建构在谎言基础上的房地产话语泡沫会误导多少人?如果让“诺言重复一千遍后成为真理”在我们这个时代被证实,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更令人担心的是,不知道诸如此类的谎言是否会影响到学术界和决策层,希望不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类谎言会严重打击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这种后果,会挑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会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还会影响到每个购房者的决策。整个社会都会为此付出代价,可是此类谎言的制造者却从来都没有受到惩罚。希望全社会能够意识到,建构在谎言上的房地产话语泡沫将贻害无穷,也需要加以“调控”。.

TOP

回复 1087#晚风 的帖子

以前大学毕业单位里排队排上十年也未必能分套房子。现在的年轻人期望太高。.

TOP

想买的人肯定不少,一到周末小区里好多中介带着人来看房。估计买家想买便宜货而卖家又不肯降,所以谈不拢。.

TOP

现在的调控就象休克疗法,房价是不涨了可能还有所下调,但成交量也降到了冰点。对宏观经济来说最好是价跌量升,但几乎做不到。.

TOP

过两天看Q2的GDP和CPI吧.

TOP

楼市新政:一个国家的悲剧

转载自上海热线。

五大博弈体: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地产商-商业银行-百姓
一大乱源:媒体
最可耻的人:专家 全部成为官家或利益集团代言人
怎一个“乱”字了得,怎一个“管”字能解。
来自部委的信号相互矛盾,混乱不堪。一会儿讲房产税已成定局,一会儿又宣布“三年内免谈”。关于宏观政策不可轻易退出的说法,更是引起了诸多猜想,或许决策层担心经济二次探底,很快就会放弃地产新政?.

TOP

楼市新政到了强弩之末

许小年

    人称史上最严厉的楼市政策就要鸣金收兵了吗?即便还没有,看上去也是强弩之末。
    来自部委的信号相互矛盾,混乱不堪。一会儿讲房产税已成定局,一会儿又宣布“三年内免谈”。昨天放风还有更严厉的后续措施,今天又郑重地公开辟谣。关于宏观政策不可轻易退出的说法,更是引起了诸多猜想,或许决策层担心经济二次探底,很快就会放弃地产新政?
    地方政府也是拖拖拉拉,三心二意。几家颁布了自己的政策,除了色厉内荏,就是语焉不详。打压楼市等于打压地方财政,割自己的肉,怎么可能痛下杀手?

    商业银行搞起“压力测试”,声称最多只能忍受30%的房价下跌,超过此限,银行资产安全堪忧。先把话撂在这儿,将来出了坏账,可不能怪我失职,这是 “政策性不良资产”,补窟窿还得中央掏钱。
    地产商有观望的,有“假摔”的,有给自己放假的,也有厉兵秣马,准备捕捉商机的。嘴上喊着拥护中央决定,手上都放慢了拿地和开发的速度。
    百姓亦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没房的隐约看到点希望,有房的却只见财富缩水。这里房价还没降,那边租金又大幅攀升,苦了房客,乐了房东。有产者怎么折腾都不吃亏,蚁族怎么挣扎都是蜗居的命。居民若还算忧喜参半,股民则是清一色的愁云惨淡。新政推出以来,与房产有关的股票都低碳了,钢铁、水泥、玻璃、电器…,集体变绿,指数也从3200直下2400,而且还不知底在哪儿。
    痼疾无灵药。多少人的利益纠缠在楼市中,岂是行政打压一招儿所能解开的?利益关系不调整,仅靠发社论和打心理战,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供需的基本格局,价格当然坚挺依旧。这道理连实习医生都明白,肺炎引起的发烧,绝非洗冷水澡就能去除的。
    房价首先是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博弈,一个要保社会民生,另一个想的是财政收入。南辕北辙,你明打,我暗托。上下利益不同,怎么可能保持一致?毛泽东在 1958年发表《论十大关系》,第一条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铁板一块的计划体制下,尚且讲究激励机制,何况利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看出领袖和领导的区别了吧?不解决地方财政问题,楼市必定被绑架。
    解放楼市并不难,启动财税改革,平衡地方预算。除此之外,土地制度改革也要提上议事日程。产权落实到农民个人头上,土地进入市场自由交易,平抑地价和楼价,也好让农民得到资产性收入,分享更多的改革成果。建国60年,前30年靠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剥夺农民,完成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后30年建成制造业第一大国,靠的仍是低成本的农民工,以及名为集体实为官员所有制下的廉价土地。国家愧对农民呀!
    不仅中央和地方的利益不一致,中央政府自己也在追求多重而且往往是相互矛盾的目标。打压房价有助于社会稳定吗?难说,尽管无房者得到些精神安慰,有房阶层和股民却遭受实质性损失。打压房价显然与保增长相冲突,真下决心管住房价,哪怕牺牲几个点的GDP也在所不惜吗?别忘了,GDP还连着就业呢。房价下跌的另一后果是银行坏账的增加,到头来仍需中央埋单,谁叫银行大多是国有的呢。
    由多重利益和多重目标决定,新政不可能进行到底,一旦到底,谁也得不着便宜。理性预期之下,各方按兵不动,看这虎头后面是究竟是象臀,还是蛇尾。政府骑上老虎,陷入两难境地,放手一搏恐得不偿失,就此作罢则有失颜面。.

TOP

继续

问题在哪里?政府管的太多了,超出了应有的范围,也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市场经济中,政府不能管价格,因为价格指导着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上涨的价格就是供不应求的信号,引导厂商增加供给,同时抑制消费者的需求,由此自动实现供需的平衡。政府管住价格,价格不再反映供、需的状况,厂商和消费者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信息源,等于蒙上了他们的眼睛,堵住了他们的耳朵,结果当然是资源的错配。
    市场经济中,谁也管不住价格,再强大的政府,也驾驭不了市场。股价管住了吗?煤价管住了吗?菜价管住了吗?药价管住了吗?房价管住了吗?连政府垄断的成品油市场,价格也时常不听话。古往今来,管住价格只有一个办法——全面的和彻底的计划经济,如同改革开放前,如同眼下的北朝鲜。
    市场经济中,政府管价格,费力不讨好,因为价格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君不见汽油价格高了,消费者骂娘;低了,油公司抱怨。提了煤价,电厂抗议;降了,煤矿不干。
    价格若在市场上自然形成,双方随行就市,合同一签,无悔无怨。市场机制虽不完美,大家都能接受,利益分配由客观力量决定,公平又公正。政府一介入,博弈的性质就改变,买家、卖家都会投入资源,公关、游说、贿赂,争取政府站在自己一边。价格的决定因此带上主观任意性,哪里还有公平可言?政府夹在中间,其实也很尴尬,好比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为什么不该管、管不住、又不讨好,政府还在执着地管呢?自己的利益使然。土地财政既是政绩的保障,也是腋下的私囊。不信你去数数落马官员,光媒体报出来的,国土局、规划局的就有多少?纵有落马的风险,还是坚持要管,管点事儿就有人求着,既然你来求我,就得好好表现。
    一滴水析出七色光,一个楼价折射出利益的众生相,怎一个“乱”字了得,怎一个“管”字能解。
    别再做花拳绣腿的表面文章了,有工夫想点正经事儿吧。.

TOP

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

2009/12 : 20187
2010/01 : 19953
2010/02 : 19696
2010/03 : 19767
2010/04 : 22926
2010/05 : 22338
2010/06 : 19168
6月和4月比下跌16.4%.

TOP

德国是为数不多的(可能是唯一的)对房产收益征重税的国家,但德国也是数不多的(可能是唯一的)养老主要靠社会保险的(不是商业保险,也不是个人储蓄)。.

TOP

回复 1156#mingBB 的帖子

只是想表明我自己的判断,你大可相信牛刀的论段等着看中国房地产崩盘。.

TOP

如果不相信中国房地产会大跌的都是中介,那中介行列可真是人才济济,如金岩石,许小年等等.

TOP

今天的新闻:市政府认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已初步实现,下半年出细则。.

TOP

回复 894#BENNYMM 的帖子

等待楼主下周出年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