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6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中国青年报文章成高考阅读题 原作者仅得1分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这个周南有点笨得可爱。
我倒腾了一段时间,有点弄明白了写作、阅读、阅读理解和阅读理解练习(考试)之间的内在联系。
1、写作——作家兴之所至,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2、阅读——读者兴之所至,感受多少,个人喜欢。
3、阅读理解——中国特色的整齐划一式理解,培养套中人。
4、阅读理解考试——中国特色加出题“专家”的深不可测的理解思路,要无数遍琢磨出题专家的思维方向。慢慢弄吧,就怕您刚弄明白,又换人了。.

TOP

回复 7#今天天气晴朗 的帖子

我以为是不脸红的。
怎么写——是作家的事;怎么理解——是出题者(并出标准答案)的事。
周南属于少量的、在有生之年、荣幸之至地、看到自己的文章被选入高考题,有幸“被阅读”了一把;那些已故作者只能任人“大卸八块”、“任人宰割”了。
出题者也不可能每个题目都去向原作者求证一番。拔高一点也没关系,只要不拔断就行。.

TOP

回复 10#zhanggogo 的帖子

连圈中人也称现在的语文阅读是“大卸八块”和“千刀万剐”。.

TOP

回复 20#高兴 的帖子

为了应试,被逼无奈,有时不得不看些阅读理解的套路。
真正的阅读理解,应该属于读者自己——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就是好的理解和鉴赏。
我也给孩子们讲现代文阅读,更多地是跟孩子们一起来欣赏好文章,让孩子们珍视第一次读文章时的那份最新鲜的感触——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虽然孩子们边读边谈时的阅读感受,有些稚嫩,有些浅显,但却是鲜活的,质朴的。.

TOP

回复 36#shumi1 的帖子

被逼无奈,素质教育的同时,也研究起应试套路来了。 两手都要过硬。.

TOP

回复 38#高兴 的帖子

谢谢鼓励。
跟孩子们一起阅读文章,我是以大同学和大朋友的身份,一起阅读,一起欣赏,一起质疑,孩子们有时候提问题的角度,也给大人一种很好的启迪。
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前半程读文章,孩子们兴致很高;跟我一起讨论,思路也很活跃;一旦翻到后面的阅读理解题,孩子们有点吓丝丝,担心“踩不到点”,“给不了分”。所以,我一般会选一些启发性的题目,开放性的思考题,有助于归纳和提炼。.

TOP

回复 40#高兴 的帖子

以前没有电视,家庭围坐在一起,读读新民晚报和刊物;现在的家庭,一人一台电视机,从此消灭阅读。.

TOP

回复 43#jyuntoku 的帖子

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和评点,我有做过,多篇的话,需要时间选阅读文章,做好基础功课,然后聚在一起点评。.

TOP

回复 46#jyuntoku 的帖子

找现成的三四篇一组的文章也不难,比如《点击》里的扩展迁移就是同主题的三四篇文章,《精彩阅读》也是四五篇文章一组的;但看下来觉得有些文章选得不错,有些文章“组”在一起有些别扭。需要花时间沙里淘金选文章。
古诗词的组团式阅读是我一直提倡的,篇目还相对好找些。.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