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

引用:
原帖由 shayunmama 于 2009-10-11 10:21 发表
这周的考卷上,有道数学找规律:
A,B,A,B,B,A,(),(),()
我认为的规律是:AB,ABB,
宝宝认为的规律是:AB,AB,BA,BA
都是对的。.

TOP

这种题从来都是多解的。

1,2,3,4,( ),你可以填5,99%的人可能都会填5。可是可能还有1%的人会填任何一个数,因为,这样也同样符合规律,例如:
1,2,3,4, n + 1, n + 2, n + 3, n+4、、、
1,2,3,4, n * 1, n * 2, n * 3, n * 4、、、

有人会欣赏 5 这个答案,因为它中规中矩;也一定会有人欣赏其它的答案,因为它们卓尔不群。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1 22:13 编辑 ].

TOP

相对于保护孩子的创造性而言,个人更倾向于不去猜测老师的喜好。.

TOP

自然归纳法

我们也可以把这类题目看成是归纳法的示例,而归纳法被成为自然科学的根底,它使科学有别于更早的神学、哲学等。

每个人能感知到科学现象,但是每个的感知都是有限的,例如,有很多人都见过N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于是有人由此推断第N+1个苹果也会从树上掉下来,这时我们就已经完成一个从有限可知到对无限未来进行预测的过程。这不是一个简单地问题,因为它使我们在全能的主之外,找到一种知悉未来的方法。而且,即使我们还不明白是什么促使苹果掉下来,也可以对苹果掉下来的方式进行探索,这就是牛顿干的事。

这种方法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因为实验人人会做,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实验,通过对这些实验的归纳,使一个不是先哲的人,也可以探究自然界的规律,掌握那么一点点未来。所以,科学的发现已不再世少数先哲的专利。

所以,这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而数学上的这些数列就是对自然归纳法的简单示例,或者说启蒙。等小孩子明白那些简单的数列以后,他们最喜欢干的是什么,绝对让人大跌眼镜,他们可以造出各种各样变态的数列,使你百思不得其解。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3 09:51 编辑 ].

TOP

符号与具象

引用:
原帖由 Johnba 于 2009-10-14 09:21 发表
题目中的A和B应该只是个代号。可以是A代表苹果,B代表香蕉,也可以A代表狗,B代表凳子。如果ABA  BBA  CBA那么C就只能是英文字母了,而不是一个代号了。
击中要害了,这是精髓。

我出个变态数列吧。

2、1、14、1、14、( )

答案见: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564875

里边还有我儿子出的超变态数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4 10:1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天天DAVID 于 2009-10-14 13:15 发表
超级好文章,但是太长了,实在没有毅力找到答案验证。

自己想了一下,觉得做不出来。尝试着填1,或者2,都觉得不好,没有把现有规律重复并验证,第一个2放在那里太突兀了。请指教。
b a n a n a
2 1 14 1 14 1

有规律吧

2也可以
2 1 14 1 14 1 2 1 14 1 14.

TOP

非也非也,结果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就是楼上显示的这个思考过程,如分析要求或者提出问题,选择的标准或者寻找规律规律、验证、评价等等。

这些题目的结果都是几百几千年就玩过的东西,得不出什么重要或者说有价值的东西。可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学这些东西?为什么还要做这些题目呢?因为这些题目都是示例(Sample),同学们通过多这些小Sample的研究,一步步走入数学的殿堂,学习到数学的思维方式,积累出那种根本的东西-素养。
如果我们从一种更大的视角去看待学习数学的过程,1到3年级的数学就一个大数列,数数、20以内加减法、大数加减法、1位数乘法乘除法、2位数乘除法、( )、(  ),下面会填什么呢?所以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又是一个更大Sample,同学们通过对这个大Sample的研究,掌握其中的规律,以后可以用之于任何其它的自然科学,甚至是全新的研究领域。

你看,考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里边也许算得上重要,但绝对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5 10:03 编辑 ].

TOP

再来个变态的数列

665 32 1
3 2 1 65 5
56 56 12 35
?? ?? 1 2
?? ?? 1 1

6 1 2 3  6 1 2 3  6 1 2 3

请哪位妈妈填出中间的问号?

答案见附件。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4 21:42 编辑 ].

附件

sample.zip (25.06 KB)

2009-10-14 21:42, 下载次数: 28

TOP

引用:
原帖由 天天DAVID 于 2009-10-14 20:33 发表
我觉得这个有点象hxy007说的,“你填的合一种逻辑,我会认账。我填的合另一种逻辑,你也不能不认账。”恕我直言,我觉得这对孩子来说不能说最优。因为填出来的数字最好是符合前面已经验证过的规律。
比如这道题() ...
b a n a n a
2 1 14 1 14 1

b 是第二个英语字母,a 是第一个,n 是第14个,所以
2 1 14 1 14 1的规律就是b a n a n a.

TOP

引用:
原帖由 天天DAVID 于 2009-10-15 08:49 发表
哈,你这样玩就有点暗算的味道了,编密电码呢。
嗯,算是暗算。

短短的几个帖子,咱们已经从一个数字组成数列,突破到英文字母组成的数列,再到汉字组成的数列,甚至到儿歌和音乐组成的数列,这些数列在数学有一个专门的名堂来概括,它叫集合。集合是一个更加基础和宽泛的概念,有了它,数学研究就不仅仅是数字和计算了,只要是这个世界上有的东西都可以被纳入一个集合,然后用数学的方法研究集合中元素的规律。

说到编密电码,咱们给协和双语的同学们编一个。

尊开中重发外个潜融性能合提鼓多供励元选超发择常展.

TOP

楼主,我能把这个帖子整理到“从来不相信刻苦学习(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畅谈亲子数学,兼谈数学的乐趣”里边去吗?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564875

数列可算是数学的经典话题了,可讲、可思考的东西很多。想象的自由真的是无边无际啊,一道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数列,引出了诗歌、音乐,甚至还有校训,数学太奇妙了。

哦,好像缺了绘画,绘画里边也有数学的。让我们来看看埃舍尔的版画《越来越小》: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7 22:1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天天DAVID 于 2009-10-19 12:48 发表
关于你这幅画,你是想表达图案由大到小的一个渐变递减过程吗?

除此以外,我觉得这和中国的传统对称剪纸图案有相同的结构。体现在对称(不仅是左右、中心对称关系)上。扯远了,上升到方法论了。
这个感觉太对了,画里边是不是有点数学的意味,哲学的意味?

这幅画选自《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一条永恒的金带》(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是一本赢得普立兹奖的书。它是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着作,由Basic Books出版社在1979年出版的。这本书的二十周年版本在1999年发行,而且由Hofstadter加上一个新的前言。 在一个标准上说,这本书讲述逻辑学家Kurt Gödel, 艺术家M. C. Escher,和作曲家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创造性的成就怎样交织在一起。正如作者所说,“我认识到,Gödel,Escher和Bach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一样相同的本质。我尝试重现这种本质而写出这本书。”

大学的时候,我看的是《走向未来丛书》中的译本《 GEB 一条永恒的金带》,这本书给一个刚入数学系的我以强烈的震撼,原来数学不是抄黑板做数学题啊,原来数学可以和绘画、音乐、哲学联系在一起。现在据说有更好的译本《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谈到这本书,并非推荐BBMM去读,其实楼上的BBMM已经很好地用实例诠释了数学和诗歌、音乐、绘画的广泛联系,这些联系被数学家、哲学家证明是存在的,且是合理的,甚至可能是根本的。

如曹文轩老师所说,想象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19 13:08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