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78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请教热心的过来人,中考有用的比赛有哪些?

回复 92#家有考王 的帖子

百分之百赞成考王爸的看法。偶地表弟,中考数理化三门全部满分。高考,数学也是满分,综合接近满分。他是一个很有理科天赋的孩子,这些成绩是在没有任何课外辅导的情况下自己学成的,也不见得他怎么吃苦。尽管他很有天赋,他也有清华的推荐表,但是由于他自恃自己理科好,从不用心学文科。由于文科的天赋并不高,他的英文和语文都是挣扎在及格线上,尽管他达到了清华的投档线,但是还是因为总分不够高,想选通讯工程,未能如愿。去了哈工大通讯工程专业。

我姨妈认为这种选拔不公,认为哈工大配不上她儿子。我不这么认为。如果我表弟这种孩子去了清华,去念原版的物理、化学书,也是吃力的。偏科不仅导致应试上的差距,偏科还导致他以后的事业也会受影响。

即使是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初中生重视全面发展也是必要的。.

TOP

回复 93#水之形 的帖子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拔尖孩子的竞争同样是在全面发展上。

我读中学的时候,我的校长说过一段我认为比较有道理的话:
1、想进顶尖的理工科院校,比的是文科。因为能冲刺这种学校的学生,理工科都很棒,就看谁文科好,谁就总分高。
2、想进顶尖的文科院校的,比的是理工科,道理同上。.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10-8 18:08 发表
全面发展、长期发展需要提前布局。
考爸不愧是考爸。考爸一直说家长要对孩子把握方向、把握走势。我认为这句话既是非常好的一句实话,也是一句非常空的套话。因为这句话要起到作用,必须家长有高瞻远瞩的才能,而不是只停留在满足于分数和竞赛的水平上。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这句话就成为了一句空话。而“全面发展、长期发展需要提前布局”这句话体现了考爸的大局观,他是有资格说“把握方向”这句话的,洒花了!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开始的框架没有搭好,是走不远的。“提前布局”才是家长真正要重视的地方。
前面说过要想高考考得好,拼的是不偏科。但是高考真的只是很低的一根横杆,进了大学,拔尖的都不偏科,拼的是什么?是体力!看谁耐的住。到工作岗位上,顶尖人才出来之后,体力都不错,知识结构也匀称,拼的是什么?是做人,是品德!

所以,如果对孩子有高的期许,家长就要有宽的眼界。不仅不偏科,还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TOP

回复 100#TOM_LISA妈妈 的帖子

如果一个孩子在已经分了文理班的时候,才想起来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个有点晚。这时候采取的策略,就不能是那种治本的方法,那种方法需要花大力气,但未必一两年内容易见成效的。这时候可以使用一些权宜之计。

一般地而言,只要孩子理科方面不是太没天赋,理科成绩的提高比文科成绩的提高容易。

对于理科不太好的孩子而言,要做到的是理科不能拖后腿。最好的办法是夯实基础,把课本的例题、习题做到滚瓜烂熟。到这个地步,基础不会差。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也不是难事了,也容易对理科的科目逐渐去掉厌恶,产生兴趣。

对于文科不太好的孩子,我只能说很不幸,文科不是一下子能赶上来的。如果下决心干,还是先抓英语吧。把英语课文背得滚瓜烂熟,课后习题也做到烂熟于心,英语可以不拖后腿了。至于语文,跟着老师吧,这个时候多花力气去课外阅读,对于高考,未必能派上用场。所幸的是现在高考作文大多是议论文。理科好的孩子钻研一下议论文的结构,写个中规中矩的思路清晰、逻辑顺畅的文章还是能做到的。

过了高考,时间充裕了,在去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再想点治本的办法来提高自己较差的那些学科吧。只是很多孩子糊弄过高考之后,家长也感觉运气不错,这个时候很少有人再次检讨自身的不足,努力去补课的。如果有孩子能在高考之后看到自己的不足去改变,这种孩子最终会胜出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报喜妈 于 2009-10-8 22:28 发表
可惜过了高考大多数孩子都放松了,家长也松了口气,谁还会拾遗补缺?
这才是中国教育非常遗憾的一面。家长不是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学习成效的手段,而是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说句实话,这类家长并不是发自内心地爱学习,他们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这种情况下去要求孩子去跟那些发自内心爱学习的孩子一较高下,是过分的要求。


我有一个老同事,是高校里教了几十年的老师。这位老师教育的理念很清楚,但是面对自己儿子就稀里糊涂。她儿子是那种比较有主见、也有点儿小聪明的一个人,但基础很不扎实。按说,作为妈妈,应当指出儿子的不足。这位老师,她却也沾沾自喜儿子的小聪明。快中考了,这位妈妈急了,在教研室里念叨得鸡飞狗跳,担心儿子考不上名校。结果儿子超常发挥,上了名校。这位老师有段时间跟其他同事一提及中考,就是特高兴地说:“伊考试前头搏了一记,碰着额角头了。”立马把中考前所有的焦虑和看到的不足扔到九霄云外,准备了一堆旅游计划,带孩子一起潇洒去了。

我恭喜她之余,在孩子的高中阶段一再提醒这位母亲注意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基础的夯实。这位母亲没有吸取教训,拿运气当福气啦。她儿子在高三的时候终于跟我说数学课听不懂了。“这位妈妈还是指望儿子“碰额角头”,希望能以教工子女的优惠混进我们学校。额角头”哪能老是碰着呢?结果成绩跟我们学校的分数线相差十万八千里。去了一所一般的大学。

所幸的是,这次“倒霉运”倒是给孩子一记警钟,他没想到自己从小在里面随便游玩的学校将自己拒之门外。他选择的是工程方面的外型设计,这是他非常喜欢的专业。着手补足必要的基础,利用高中毕业这个暑假自学设计。到了大学里,因为人还是聪明的,倒是慢慢地冒尖。.

TOP

过分地强调分数和名校不仅给喜欢依仗自己小聪明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也会给一些勤奋学习的孩子带来坏的影响。

在我教授的学生中,每一届都有上中和华二毕业的孩子。公平地说,这些孩子平均的专业水平是高的,不乏优秀的孩子。但是有一部分孩子,他们本应当也很优秀,但是他们过于重视分数以及和同学竞争的心理害了他们。他们心里已经没有学习本身激起的快乐和满足,没有了为自身未来负责的眼光,而是局限于和同学之间一时一地、一分一厘的计较。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有个孩子,毕业于上中,在大学里学习中等偏上,还是不错的。他看不起同寝室的向明、南模毕业的孩子,外地的更看不上。他有个毛病,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都要坚持到最晚睡觉。这个习惯已经体现了他备受焦虑的折磨,他不能容忍自己比其他人少学一分钟,哪怕是毫无效率、毫无意义的一分钟,他也要坚持。因为他的傲慢激怒了室友,他们联合起来整他。怎么整呢?寝室里其他的同学联合起来,每天出一个人熬夜到下半夜看小说或打游戏。那个可怜的孩子就看书看到下半夜。半个月后,这孩子病倒了。病好了之后,再来新一轮熬夜比拼,结果可想而知,身体跨了,学习也变差了。其他的男孩子把这件事当作笑话讲给我听,我听了之后很同情这个孩子,告诉他们不要继续这种恶作剧。

这个孩子是智商差嘛?是不能吃苦嘛?是学习底子差嘛?都不是,而是他在长年的过度竞争中忘记了学习的本来目的。他会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嘛?他会有幸福的生活嘛?都很渺茫。一路出身名校又如何?

另外一个孩子,也是上中毕业。初始在班上表现并不十分突出。但是我发现他在解题的过程中,常有异于他人的思路。有一次我跟他聊天,夸奖了他。我想当然地认为他应当是高分考近来的。他跟我说当初进学校也是摇摇晃晃的,并不是很拔尖。他跟我继续谈及中学的情况。他是以前几名的成绩进入上中的。但是上中的竞争很激烈,他父母对他要求又非常高,只许进、不许退。他已经是第一梯队了,还要往哪儿进?后来他厌倦了这种过度的竞争,成绩一落千丈,只有中下等水平。后来他父母看他这么消极怠工,拿他没办法,就放松了对他的管理。这个时候离高考已经不远。父母放松了管制,他反倒恢复了生机,大半学年的认真学习,摇摇晃晃进了我们学校。

我告诉他我眼中的他什么样子的。我认为他是个很有天赋的孩子,而且文理平衡。他在高中以消极怠工作出的反抗,我能理解,因为父母那样的管制把学习变成了苦行。他表现在作业本上的不落俗套的思路告诉我他仍然保留着思维的主动性,他还能品尝到主动学习的乐趣。有了这个,什么都不怕。他很高兴听到老师对他学习的主动性的评价,越发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自己这个方面来,很少跟其他人比。倒是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起他的分数,跟他比。这个孩子在大学毕业后得了全奖,顺利地去了密西根州立大学。我祝福他,他本来就是一个有天赋、有激情的孩子,全奖不过是他重新找回自己的一个证明、一个副产品。.

TOP

回复 108#雪儿157 的帖子

我是顺着报喜妈的话茬往下讲的。当然你可以说我外楼了。.

TOP

当然我也可以说我没有歪楼,因为我谈的仍然是全面发展,谈的是学习的目的和态度的“提前布局”的重要性。

偏科的孩子,比如我表弟,他理科太突出了,所以无论他还是我姨妈,都没有在考试之后检讨自己不足的地方。因为每次总分还是不错的,高中老师特赞他数理化的优异,很少有人指责他文科的弱项。把考试当作了目的,所以才会忽视自己的弱项,所以才不会检讨自己的问题,所以也就不会有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偏科的问题才会在高考上总爆发。

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治疗偏科的良药。.

TOP

回复 114#雪儿157 的帖子

还是以我表弟为例子吧。他的理科学得特别好,是因为他有天赋。一本数学书发下来,他会自己去翻,一个礼拜就自己看完了,自己解决书后习题不成问题。从未参加过竞赛的辅导,初二的时候做做初三的省级竞赛题,花一半时间就可以答对百分之八十。大学里打了一学期游戏,《信号与系统》轻松拿高分。他学得好凭的是天赋,他的兴趣也来自天赋。但他的英文真的学不好嘛?大学里不过四级就拿不到毕业证,他逼急了,恶拼了一个学期,还是考到了八十分。他就是学习态度问题。他觉得凭自己的天赋,能蒙混大多数考试,他不在乎真正地完善自己。我姨妈也认为儿子聪明,老师也认为这个学生聪明,最好的大学就该为他开,结果呢?

另外一个例子,我一个同学,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一等奖。在大学里如果考95分,对他而言那是低分。但他也有天赋的局限。他学工程制图吃力,开始挣扎在及格线上。但他态度端正,他花大力气补自己的短板。经过极大的努力,他的工程制图能稳定在80分左右,这就可以了。且不说工程制图未必对他日后的生活有用,但是他克服困难,完善自己态度保证他一路优秀下去。

我表弟,是态度问题;我同学,是天赋的问题。家长可以针对自己的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天赋而局限了前程,没遗憾;因为态度,那是有大遗憾。那是对自己强项学科的天赋的极大浪费。.

TOP

引用:
原帖由 雪儿157 于 2009-10-9 11:49 发表
那就说明人无完人,牛人都有自己欠缺的一项,更何况我们凡人和凡人的孩子呢?
反正偶们不是完人,也不是牛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和一个普通的家长,我觉得更切合我家孩子实际情况的是:精一门,其他学科不能 ...
嗯?有人逼着孩子非得各项科目都拿奖才算全面发展嘛?偶木有看到啊~~~~

你给你家孩子订的计划挺好,执行下去就ok。不过说实话,目标也不算低。英文学到能为日后读文献打下坚实基础,对付高考不成问题。很多人过了六级,看文献还是面临一个攻坚战。因为很多科技方面的专业文献的作者,本身有着良好的人文素养。碰到喜欢炫技的作者就更头痛了,往往一个段落就是一句话。语文亦然。所以说高考的要求其实挺基本的。.

TOP

回复 120#雪儿157 的帖子

对于高端的科研,文献都是独家的,上哪儿去找别家?又不是教科书。
科研界是很复杂的。欧美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写作能力极佳。他们这个群体,大多数是不开放的。大多数作者为了保密起见,往往把实验的关键部分写在最不起眼的注释里、用晦涩的长句子来写,或者一笔带过。更有甚者,还会误导读者。没有极强的分析阅读功夫,就等着在实践中走大弯路吧。
当然,你可以说我不要求我家孩子搞啥子科研。我在这里写,不是针对某一个孩子写的,而是写给所有能听得进去的人。

再拿我表弟做例子。他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军工企业,做的是尖端武器的导航仪。业务上,那是一点就通,一拨就灵。但是一看文献,就露短板了。大学四级的80分,根本不能支持他做分析阅读。不能见多识广,如何独当一面。他的专业才能又如何得到合理的体现?于己于国都是浪费。

再拿我的一个学生做例子。他是南模毕业的,非常有灵气的一个孩子。他上课,经常能捉到老师的不足。他的一个短板就是英文,水平跟我表弟差不多。因为他专业特强,看看软件的help还是能猜带蒙的过关。他因为英文的短板没能保研。他一次跟我说这不公平的待遇,我劝他别太看重保研。他说就是,反正我也不想读研,英语无所谓。我问他日后想做啥。他很兴奋地跟我描述他日后的工作打算。偶告诉他,那还得补英文。学不学英文跟保研没关系。不能没保研,就更加讨厌英文。我用社会上很多例子跟他谈了很多次,最后他想通了。按我的建议去从新二补起。直到我辞职之后,他一次碰见我,很高兴地告诉我他补习英文很见成效。我也很高兴,因为他在自己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9 12:57 编辑 ].

TOP

回复 124#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嗯,考王的成长就是很好的提前布局的例子。

我会整理一下思路,写出我的看法。今天先写这么多。.

TOP

回复 126#雪儿157 的帖子

我保留?我有啥可保留的?我小孩还在上幼儿园,有点幼教经验,对你们这些新高一的家长有用嘛?无泡网,是为了向你们学习,顺便希望也能为你们做一点有用的事情。 我以前看过你儿子的成长历程,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很不错的,很值得借鉴。学习习惯、学习的责任心的培养就是一种提前布局。继续下去,各门功课不偏废的情况下,再找一两门做强项,就很好了。

外出回来看到这么多父母很热心地等我的经验,我感到很惭愧。我其实一直在网上跟大家学习。我没有幼教、小教和中教的经验。我只是教过高校里的成年人,可以说是检阅一下父母老师的培养成果,分析他们的得失。但是具体的教育小孩子的经验是没有的。

提前布局这个题目好大,我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写半天,恐怕要大家等点时间。希望能对各位父母有帮助。.

TOP

谈谈提前布局(1)

(写一点贴一点)
考爸出了个题目,众父母要我写命题作文,我只好赶鸭子上架写一把。既然是把教育的布局当作一个严肃的问题来讨论,那么免去一切客套,有一说一。如有得罪之处,还望见谅。

        什么是提前布局?提前布局就是在孩子还没有切实地面临问题时,已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始准备应对方案。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一个过程。当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引起家长重视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发展了一个阶段了。孩子要有应对问题的能力,这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然而,时不我待,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引路人,要预见到孩子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及早培养他应对的能力,而不是问题临头苛责孩子。古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在教育上也是金科玉律

        提前布局在各个年龄段的内涵是不同的。幼儿园、小学时的提前布局是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语数外三门打下坚实基础。初中阶段的提前布局是指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知识面的飞速拓宽、探索能力的培养以及兴趣点的初步确定。高中阶段的提前布局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社交能力的培养(包括和异性的交往)、对社会结构的初步了解、职业的初步确定。当然,除了这些有关学习的提前布局,品德、身体的提前布局贯穿着整个成长期。这一点决不能和学习的布局割裂开来。一旦割裂,会有“播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的危险。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0 09:24 编辑 ].

TOP

谈谈提前布局(2)

以上是比较理想化的布局,要做全了,工作量很大。但是只要做到百分之七八十,孩子会少走很多弯路。在大家比较熟悉的案例中,考王和小H都有不错的提前布局。

考王的成长历程我不用赘述,相信读下来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孩子太顺了!考王本人是有着很好的天赋,但是正确的把握成长节奏是发挥天赋的前提保证。考王在保送北大之后,有半年空余时间。他用来猛攻英文,因为他以前主要学的是德语。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布局,没有这次布局,他到北大之后的生活乃至出国不会如此顺利。考王大学里学业的成功来自于他已经会为自己布局了。什么叫做“胜不骄”,什么叫做“谦虚谨慎”,什么叫做自我教育,什么叫做“从胜利走向胜利”,考王在保送后的行动为这些词语做了最好的注解。

H爹在小H啥也不懂的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新概念情结”,抓小H在学业还不紧张的时候系统学习了新概念,为小H积累了可观的资本,并为她在高中的学习腾出更多的空间。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布局。不过,小小地提一句,个人感觉H爸在语文上的布局稍逊于外语,此乃美中不足。如果两者同时布局,小H在高中阶段将拥有更多的腾挪空间。而且,语文和外语的学习是不矛盾的,两者学好了,有协同作用。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0 09:27 编辑 ].

TOP

谈谈提前布局(3)

一个孩子如果在幼儿期或儿童期,布局可以参照本文第三自然段,进行全面而从容的规划。

        如果一个孩子在初中阶段开始布局,家长应当着眼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兴趣点的发现以及语文、外语的分析阅读功夫的培养。为什么要把语文、外语的提前布局看得格外重要呢?是因为这两门课无论是从应试的角度还是素质教育的角度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学好需要大量时间,并且花下去的功夫不过上一到两年看不出来(数理化的提高相对容易见效果)。所以,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花时间去重视拓展这两门科目的基础,那么初中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阶段。相信大家都研究过小H的英文学习历程。我看下来的感触是小H的英文学习节奏把握得很好。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功课还不太紧的时候,做到了持之以恒地学习某一门课,让这门课成为自己的王牌。小H每天的学习量并不大,可贵的是坚持,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一门经典教材的学习。如果家长在孩子初中毕业之前能够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孩子按照合理的难度梯度循序渐进地、持之以恒地为某一两门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数外任选两门),这个孩子将在他的青春期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和自由度。
        由于这篇文章是应高一家长的要求,写在高中版块的,所以还是着重说一下在高中阶段如何布局。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0 09:31 编辑 ].

TOP

谈谈提前布局(4)

到高中,说实话,不应当为学习知识而布局了,而是为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到社会中试水而布局了。但是如果前面几个阶段没有做好怎么办?怎么挽回局面,争取主动性?让我们来尝试以下方法。

        家长首先要淡化分数概念。以我自身的经验来看,分数只有在升学考试的时候有用,其他时候,不必过于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家长不要做恶性的比较,把孩子引入恶性竞争的深渊。即使是在紧张的高中阶段,花几个月乃至半年时间疏通孩子的心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划算的。冲锋陷阵毕竟要孩子本人,士气不上来,厌战,指挥官急得跳脚也是无用的。一个士气高涨的孩子主动学一年,效果可抵三年的被动学习。

        什么是恶性的比较,那就是很多父母挂在嘴边的:“你们班某某某为啥能行?你就不行?”“你看看人家孩子~~~,你再看看你自己。”等等此类话语。人的个体差异很大,遗传的因素、家庭环境的因素等等造成的差异,不可以进行简单的愚蠢对比。如果有孩子反问父母:“你看看人家父母,怎么能挣钱、怎么地位高、怎么能为他儿子创造条件?”,做父母的大概是既会觉得难堪也会觉得孩子的评价不公平。所以,我们绝对不要给孩子做这种愚蠢的毫无正面意义的对比。家长正确的态度是既要明了孩子存在种种不足,也要坚信通过自身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可以弥补种种不足。什么是优秀?没有短板,就是优秀了一半。在此基础上,有一类科目是强项,优秀了四分之三。再有一类科目是强项,就是考王了。注意,我说的是一类科目,而不是一门科目。所以,优秀从修理短板开始。

        家长要做的是拿一张纸,写下对孩子高中三年后的期望,有大致的方向,也要有具体的目标。考虑一下要达到这些目标应当做哪些努力。再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从性格到学习方法的优缺点,需要发扬哪些,需要修正哪些。这样在自己的脑海里好好地沙盘推演一下,有个全局的概念。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找孩子沟通。家长的方案只是家长的私货,是不能全搬照套给孩子的。

        找孩子沟通,要本着平等的尊重的原则。不能上来就哇哩哇哩谈自己的设想,而是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未来都是有憧憬的。如果他很信任家长,感受到家长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而不是监工的时候,他一定会坦诚地跟父母谈自己的打算和困惑。家长只有走到这一步,才谈得上引导和教育。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0 10:16 编辑 ].

TOP

回复 148#种子妈妈 的帖子

关于文科的学习,我可以写一本书,这里就不展开了。文科的学习,是一个立体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坐着听老师讲这样一个平面的过程。

我自身的天赋和我的表弟一样,文科天赋是没有的,情感发育是很迟钝的。我的第一篇作文是被老师驳回重写。重写的作文让老师感到我是朽木不可雕,让我把课本范文以及其他同学的作文抄一遍了事。我的老师对我的作文的评价是:永远写的象证明题,永远是因为所以。

是我的父亲在适当的年龄(小学三年级到初一)给了我一段时间的大强度的强制性学习,才扭转了这个局面。所以我认为有的孩子在文科上开窍晚,不是不开窍。开窍需要极大的工作量,家长要有毅力有耐心。

我父亲选择的时机是正确的,选择的培训教材也是正确的,选择的学习方式也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我接受的手段是不正确的。希望各位父母进行扬弃,尽量不要用强制手段,多用引导手段。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0 10:30 编辑 ].

TOP

谈谈提前布局(5)

只有抛开了分数和名次,只有把精力集中在知识本身,才能客观地评估自己。人只有自己跟自己比,才会真正地提高。自己跟人家比,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恰当,容易引起盲目的自满或者盲目的焦虑。家长在这一点要引导孩子客观地反省自我。引导孩子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设想和具体目标。再引导孩子分析达到三年的总目标的同时,要设定哪些具体的阶段性目标。然后让孩子自己分析自身的性格、自身的学习方法以及各门科目的优势和劣势。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掏出来跟孩子交流,供孩子参考。然后让孩子自己定一个具体的短期计划(目标、时间规划),你提点参考意见。

        思想理顺、长期目标、短期规划都有了,孩子就上路了。剩下的事情就是鼓劲。计划一开始可以定得简单一点、短期目标低一点,确保可行性。一旦制定,什么生病啦、考试啦、休闲啦,都不可以影响计划的执行,这些因素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都要考虑进去。初期的短期计划的重点是在于孩子学会用计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纸空文。计划可以小修改,但不应大改。大改的计划就是个失败的计划。到高中才想起来培养自我管理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是有点晚。但是跟目前的国情比起来不晚,我还见过名牌大学里很多学生并不会分析自我、管理自我。他们是一路由老师包办了这些工作而升学的。

        下面谈谈具体的修理短板、培养能力的方法。本来这文章写的是战略的,现在具体战术也要讲一点,写成四不象了。没办法,各种不同的要求比较多。我将侧重于讲语数外三门的学习,因为其他都是以这三门为基础的。这三门没有短板,其他功课想要修理短板是容易的。反之,其他功课的学习是不牢靠的。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0 11:07 编辑 ].

TOP

回复 151#大庆油田 的帖子

谢谢!你在139楼的留言,搞得象不见不散似的 ,哈哈.

TOP

回复 153#蓝色香水瓶 的帖子

无不开新帖,开新帖做啥,跳出来让人围观啊?

无的帖子已经透露了我父亲的做法。首先是时间跨度:5年。有这个决心和恒心,才能往下谈。.

TOP

回复 158#蓝色香水瓶 的帖子

歪楼是灌水的最高境界,哦也~~~~~~

网上的高楼,大多是比萨斜塔,呵呵。上午先写这么多。.

TOP

回复 161#种子妈妈 的帖子

请等我把这篇写完吧。其实最主要的方法很老土,你想都能想出来。很多人认为是土办法,是苦办法,但是其实是捷径。.

TOP

谈谈提前布局(6)

首先,分清主次,修补基础。方法是:集中精力,各个击破。时间:高一至高二阶段。
每个学期重点提高一门课程,其他功课跟上老师。


拿数学来说,什么临场发挥不正常啦、什么都会就是粗心啦、什么都知道就是考试的时候没想起来啦、什么难题会做容易题反而出错啦,都是表象,不是根源。这些表象的根源在于:基础不扎实。什么叫基础扎实?很简单,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任何时候拿出来,都能飞快地做正确。注意,是任何时候,不是刚考完试。

        怎样才能做到基础扎实?很简单,两条。第一条:不贰过。这一条考王爸爸已经说过,我只是以自己的成长经验以及教学经验来再次证明考王爸提及的金点子。记得考王爸说他十分钟解决了考王的学习方法问题,我是完全相信他的那段叙述。因为同样的事情,我在高中阶段也做过。无非就是不犯第二次错误嘛,不要做阿凡提的毛驴,两次掉进同一个洞里。找个本子,把课本上不会做的、做错的、容易做错的以及老师讲义上类似的题目都抄下来,重新做一遍。不会做去问老师,家长最好不要包办代替。一般而言,有责任心的老师是很喜欢学生问问题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提问敏感到他基础是哪块不足,据此给出有指导意义的建议。鼓励孩子勇敢地直面自己的不足,不要怕老师笑话,在课后多请教老师。这个办法一开始有点烦,一个学期之后,要记在本子上的越来越少,因为基础逐渐夯实了。记下来之后怎么能不忘记呢?反复在脑海中回忆、推演,直到“不贰过”。

        第二条:卡时间做题。这一点考王爸虽然没有特意强调,但考王一定是这么做的。他的时效观念已经成了他的一个习惯,无需考爸再强调了。不会做的,第一次学到的题目,不要快做,要“慢做”。把每一个逻辑点都捋顺了,整个解题过程的逻辑框架摸清了,理解了,记牢了,再次碰到的时候要快做。对于老师发下来的复习的讲义,应当向高考一样卡时间做。这样才能彻底暴露薄弱环节,便于后面自己整理,直到“不贰过”。这样把每一次作业都当作一场考试,不但养成高效率的好习惯,能够挤出时间做别的事情,对付高考也不成问题。

        做到这两条,基础自然就扎实了。基础扎实了,这块短板就修理好了,对于后续的大学学习也有很好的帮助。假设一个孩子数学不够好,那么就在某一个学期,每天抽出半小时,不论其他科目考不考试,也不论数学老师要考哪一块知识,这半小时都雷打不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复习、夯实基础。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自己对已学过的知识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培养了自学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不相信这样做就能提高综合能力嘛?基础扎实后,再找一本比较好的参考书,多见识一点题型,自然自己就会变化。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学生基础扎实之后不会综合变化。不会综合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基础不扎实。高考,就最后一道题是有难度的。一个基础扎实的孩子,就算不能完全解答,但会给出部分思路。拿个140也不算低分了吧。这孩子如果坚持一学期的数学自我复习,数学就算不冒尖也不会再是短板。到下一个学期,着重提高其他课程的时候,数学已经上路子了。

理化的学习,是扎根在数学基础上的。不过是数学的知识、数学的分析方法在这两个学科上的运用。这两门知识深刻地给我们揭示了这个世界的本质:能量守恒、物质不灭。高中物理有多少东西?所有的章节都是在讲述能量守恒。化学主要在讲解物质不灭,化学键的内容涉及到能量守恒。抓住这两条纲,去学知识,一通百通。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0 15:00 编辑 ].

TOP

回复 165#winnie妈 的帖子

种子发芽需要时间。以后效果出来了,回头看看未必是“白云飘过”.

TOP

谈谈提前布局(7)

英文的短板修理,和数学差不多。那个学期每天抽半小时至一小时,雷打不动,如法炮制,自己控制复习节奏。只是学习内容和数学有所不同,听课文和背诵课文是基础而首要的,其次是课后习题的巩固。语言的内在联系强于理科各章的联系。物理的力学没学好,不会过分妨碍你对于电磁学的理解。但是英语和语文不同。这是文科难提高的原因,也是文科一旦提高之后,不需要多花力气,做到百考不倒的原因。如果一个孩子到高中阶段觉得要夯实英文基础,除了高中的课文,最好还要背诵初中的课文,如不想背诵初中课文,可选新二背诵。熟背的含义是指,一本书拿来,你得指哪儿背哪儿。相信初中版的葫芦老师关于新概念的帖子很多家长都看过。葫芦老师的一个根本方法我欣赏:滚动复习。没有滚动复习,哪里能烂熟于心?没做到烂熟于心,好意思说我会背?“摩得熟,才派得用”。摩不熟,派不上用,楞说背诵无效,岂不是误己误人嘛?坚持一个学期的背诵,搞清老师讲的知识点,对课后习题“不贰过”,在寒暑假复习一遍,一个学期下来,英语不会再是短板。

        英文的学习,和语文的学习一样,以写一手好文章作为最高目标,也是最终目的。上面说的夯实基础,背诵只是精读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学到能用,还是要加入泛读。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帖子很多,这里不多写了。不二周助在初中版快写了一个很好的帖子:学英文离不开文化。她的帖子,如果基础差的人看了会眼花缭乱。不过也不必害怕。夯实基础之后,扩一点词汇量,选一点简易读物,比如“black beauty”、“Treasure Island”等等尝试着读读。高考的阅读理解比这些东西要浅得多了。我们小时候阅读中文小说的时候,就最初的一两本最困难,看过三本之后,后面基本就是工作量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0 14:31 编辑 ].

TOP

回复 170#H爸 的帖子

多谢老H关心。还有最后一部分语文学习了,就在这里写完拉到。

惭愧惭愧,一面还在教自己家小孩学习擦屁股,一面在高中版大放獗词 。你家小H最最令我羡慕的,也是你这个老爸最让我赞赏的是有恒心。.

TOP

回复 173#H爸 的帖子

还是H爸跟小H有恒心。

象我这种自己读书时是逃课大王 ,能监督我家小孩不折不扣地去上课啊?
叫我在教室外面等候,那是不可能地,我没有那个耐心。
所以我还是努力培养小孩的自学能力更可行一点。她会自学了,我就解放了 。.

TOP

谈谈提前布局(8)

最后语文的学习,是我最想写又最不想写的。写数学的学习,我很痛快。为啥?高中三年,拼数学,是有时间的。拼语文,时间不够。但语文又是那么重要的一门课,又怎敢忽视它。忽视它,等着工作或读研的时候吃亏吧。

        语文课自然要跟上老师。老师讲的,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当然要不折不扣完成。但是做到这一点,语文的基础根本不算牢靠,因为面太窄了。上面说过每学期攻一门课。语文的攻坚,一个学期是不够的。把高中三个学年填进去,大学会见效果。把初中四年填进去,高中会见效果。

        因为有父母问我学语文吃力的被动局面是怎么被我父亲扭转的。我就先讲一下语文的学习是应当怎样布局,最后讲一下高中的孩子应该采取的权宜之计。

        语文的学习,应当始于幼儿园。不是每个孩子在三到四岁都体现出音乐天赋,但是每个孩子到这个年龄都是语言的敏感期。我在旺网上逛,发现有一个误区。很多家长学龄前抓才艺特花力气,抓语文的学习不上心。语文的学习真的就该语文老师来抓嘛?如果是这样认为,你就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老师永远是按平均水平来教学的。现在流行一个观点:上学之前要开心,上学后就苦了。持这种观点的家长是未战先言败。上学就一定是苦的?开心就一定是不学习?我看到的一个怪现象是:学龄前逼孩子学琴棋书画,不根据孩子本身的发育状况确定孩子学习的优先权。到了小学,文化课吃紧,开始逐步放弃才艺的学习。最后文化课也没学扎实,才艺课也荒废。如果一个孩子,他体现了惊人的才艺天赋,可以让他着重学习这门才艺,逐步培养他走专业的路子。如果没有,还是在孩子的敏感期内好好加强语言的学习,才艺方面以培养欣赏能力为主。据蒙台梭利的实验观察,孩子在五周岁左右有个数学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数学启蒙。

        在孩子五六岁后,可以让他背诵韵文,比如历代诗词歌赋。到孩子八九岁之后,可以让他背诵一些浅显的、简短的文言散文,比如“论语”、寓言故事节选等等。到小升初的暑假或者预初,背诵经典文言散文,比如“史记”、唐宋八大家文章。在从幼儿园到预初,除了背诵,还应大量阅读。这个阶段侧重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扩展阅读面,训练阅读速度。

        预初之后,不必再集中背诵东西了,应当把侧重点放在写作和对史料的分析阅读上。到高中,训练的重点是根据一个题目做即席演讲。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0 15:39 编辑 ].

TOP

谈谈提前布局(9)

我个人的语文天赋是不到平均水平的。小学的时候,我上课还是比较认真。老师要求每篇课文都背,我背起来很快。但背完就扔,没有什么作用。什么叫背下来?背下来就是通过“滚动复习”让你一整本书指哪儿背哪儿。我那个叫完成老师的任务,不叫背下来。

        我父亲一开始也是不紧不慢地让我背一点诗歌,强度不大。从三年级开始,背了两三年,也有个四、五百首的量了,倒是都能指哪儿背哪儿。但是我仍旧不会写作文。偶尔想引用一下背过的诗句,结果不能把它放在合适的场合,成了蹩脚的炫技。到小升初,我的语文成绩跟数学成绩不能比。我父亲突然加大了语文的训练量。

        他将假期所有的时间用来要求我背文言散文,并复习上学背过的白话课文。量是非常大的。一个暑假,除了复习白话课文,还要完成两本古文背诵。什么事情做多了总是能做得好,背到后来,记忆力也强了,背起来快。我父亲尝试让我写文章,还是很糟糕。他很辣手,也很狡猾,要求我每次背完古文,逐句翻译成白话文给他听。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我父亲只是为了防止我背诵的时候有口无心,但是这让我提高了对文言文语法的了解,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他跟我一起外出的时候,比如起风了,要我回忆我背诵过的有关风的诗句和文章。溪水流过,让我回忆读过的有关溪水的诗句和文章。这样的提醒,让我慢慢地感觉到所背诵的东西都是生活中的,生活中的都是可以成诗成文的。

        初二之后就会写文章了,老师念的范文都是我写的。初三的时候还省里作文比赛得奖。再后来语文课不用听了,可以用来做别科作业或者看自己喜欢的书。我父亲只是带我做到理解阅读这一步,分析阅读以及对比阅读是后续自己去完善。语文成绩很稳定了,他也不管我了。一般做到我父亲这一步,孩子都上路子了。这里说一句,我父亲选用的读本是王力先生编的“古代汉语”,北大的教材。上面的韵文已经很熟悉了,主要是背诵散文。
       
        对于高中的孩子,如果下了决心要提高语文,一定要有耐心。假期里抽空适当地背诵一些文言散文。平时除了跟上老师,还是应当选一些适合自己深度的读物阅读。家长如果跟孩子关系默契的话,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在家里做presentation。每个月开一个家庭小会,孩子自己选topic,自己选素材,跟家长推销一个观点或者讲解一个新的现象。家长一个礼拜前要问孩子要到素材,以便自己准备一下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开家庭会的时候,让孩子谈,家长提问。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为他的批判性阅读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对他写议论文也是有好处的。有些孩子写感性的文章不差,写议论文就不行。不在于语言文字的功底,而在于逻辑思维以及批判性的眼光没有被很好地运用。先坚持两年,一定是有收获的。除此之外,跟紧老师,学好文学常识,钻研议论文的结构就可以了。

        最后,讲一个观点:如果想拓展,想学深一点,去辅导班学习是不错的。如果是夯实基础,补差,应当自己在家做。通过任课老师的帮助,完全可以完成这个任务。这是一个高中生应当具备的素质。高中的文化课学习,不仅仅是要学好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为大学学习打下基础。夯实基础就是一个学会如何学习的过程。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0 16:30 编辑 ].

TOP

回复 175#H爸 的帖子

撞南墙也是不怕地,无还有H爸的套牢方案兜底 。不过具体执行还是让孩子他爸去,我做不到 。.

TOP

回复 179#种子妈妈 的帖子

哪个对家长要求高?.

TOP

回复 164#winnie妈 的帖子

谢谢!
今朝好不容易只有花木有蛋 ,不容易啊,继续努力!.

TOP

回复 184#H爸 的帖子

你的帖子,偶在小学版考古,一个系列都拜读过了。
就算不跟帖,也是套牢派掌门呀,糨糊中盛名远扬,低调不起来地.

TOP

回复 187#fdfz 的帖子

H爸的帖子在小学版外语版快最前面的几页。
旺网上写得好的帖子多半是沉底的,因为分量重啊~~~~~~~~

你快去初中版快挖不二周助的帖子吧 ,从最上头也往下沉了好几页了。

另外,还有hxy007以及兰兰的好爸爸的帖子都是很好的,自己去搜吧.

TOP

回复 188#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客气客气。放松放松。
阅读问题,还是要手段和缓,要不你家小兔子要恨死我这个好事者了 。.

TOP

回复 201#种子妈妈 的帖子

是的,这个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不是不可企及的事情。

父母的视角和孩子的视角肯定是不同的,听孩子演说,父母也会学到东西的。父母的视角也会给孩子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我的孩子这么小,她也是有她的观点的。一本书读熟了,我会问问她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再问问她这本书里的故事跟哪本书有点象,什么地方相似。如果你觉得这本书特别,哪儿比较特别?小朋友的回答千奇百怪,有的时候让人惊讶的深刻,有的时候令人捧腹的滑稽,还有的时候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谬。不管怎么样,我很享受听小朋友的胡说八道。她还太小,我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提问。现在我女儿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听完一个故事就问我:“有什么问题要问嘛?”呵呵,十足的研讨会的风格。

任何对自己孩子有拳拳之心、抱殷切希望的父母,一个月应当抽个半天,好好地研习孩子感兴趣的视点,理顺自己的思路,跟孩子好好地交流。让孩子从小习惯他人的质疑,学会面对质疑解决问题。这样既开阔孩子的眼界,也开阔孩子的心胸。相信大多数孩子经过一两年的家庭研讨会,会有个立体的成长,而不是单单某一方面(比如只是口才)的成长。对父母也是个很好的学习模式,因为教学相长。希望每个孩子在经过一段研讨训练之后,都能自信地问:any question?.

TOP

回复 204#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呵呵,这两天泡网过度。旁人有啥我都不会眼红,但只要看到人家一手儿子、一手女儿,就会眼红得眼珠子掉出来 !感叹自己只有一个孩子,总忍不住想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 。虽然我不喜欢做体制内的老师,但是我其实还是很喜欢老师这个事业 。感谢旺网上诸父母的宽容,让我这两天过了把好为人师的瘾

现要刹住过度泡网倾向。再啰嗦两句。
先跟兔子讨论她喜欢的书,以此打开她的金口。让她慢慢习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慢慢地过度到你认为不错的但相对浅显的书本上来,再过度到比较深刻的书本上来。多研讨,你不但会拥有一个讲道理的孩子,你还可能拥有一个具有血缘关系的soul mate.祝好运!.

TOP

回复 196#H爸 的帖子

好哦,不能爽约~~~~·
大道至简,期待ing,不要让我等到头发都谢掉.

TOP

回复 209#jrmm 的帖子

你看到的是一面,还有另一面你没有看到。

我当时感觉苦恼的有几点:
1、在社会转型期,大学对自身的定位很不明确。这就导致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即使是一流的大学,到专业课阶段,它的设置是不稳定的。以前我读大学的时候,专业课的设置都是由一个系的领军人物搭框架的。现在很少有这样一位对整个专业全面把握并有跨专业视野的人,出来做这样一件事情。一方面要学国外,但是很多条件跟不上(包括师资),学不来它们那种广泛的开课。另一方面,又要为就业考虑。主干课程不敢上得太深,技能课要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这样做的话,好学生又有意见。这就是我说的技校教育和研究型的精英教育的冲突。定位的不明确导致一线的教师无所适从,不断地开新课,刚刚上路子,又让你关掉。中国目前的定位就是做粗加工,很多学生觉得学深了没必要,专业学得好未必混得好。这两年想起来要创新了,已经浪费掉一批基础扎实的好学生(要么自废武功,要么逆淘汰去了国外),搭空中楼阁嘛?一批基本素质好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到真正能带一个队伍,做一些创新性的工作,没有个八、九年的磨练,是做不到的。

2、对教师的定位有问题。我国高校的一点很大的弊病,就是对教师的考评引到了邪路,那就是比文章。谁会写文章,谁就水平高,哪怕那文章数据是编的,只要跟编辑关系好,能发表就算本事。而对教学的考核几乎没有。你教得再好,没有认可。教师为了职称,没法好好关心学生。这个情况对医生也是一样。我一个医生朋友,也是瑞金的副主任医师。她提起来直摇头,说一开会,院长净表杨会编文章的(注意,不是写文章,而是编文章),但是轮到院长家里亲戚生病了,他却不会找那些职称高的,而是那些勤勤恳恳在一线工作真正手术水平高的人。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也是一个扭曲的时代,这个时代给很多人以机会,也带来了很多混乱,让所有人最终也会付出代价。最最容易付出代价的领域就是:教育和医疗。在国外,哪怕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要获得教席,必须开课。如果开课,学生评分不及格,也会失去教席。我自己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一个老师私下里做什么都是他的自由,但是站在讲台上要有神圣的使命感。可是现在的教席的获得和维持并不难,教席远没有国外一流大学里的那样神圣。这个局面不扭转,将付出一代人的代价。

3、大学没有权威。现在的大学,可以说斯文扫地。之所以还有几个大学撑着,绝大部分原因是还有一批有责任心的基础课教师,还有一批高素质的孩子。但是官本位的思想对大学的侵蚀是很严重的,严重到老师没有办法行使自身的判断力。老师一旦失去判断力,大学的名誉如何维系?大学的名誉不能很好的维系,对于在读的和已经毕业的学生,都是伤害。举个例子,有个学生,家里比较有权,早早公务员工作安排好。这个孩子本身还是很聪明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也能钻研。但是他太不重视毕业设计。他的毕业设计老师到后半学期总跟我报怨说找不到他。轮到我预审他的论文,认为他没有答辩资格,应当暂缓答辩。其实这不算是什么惩罚,不过是再给他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充分一点,好一次性通过答辩。先是教务处,后是系里要求我放过他。最后是孩子父母跳出来找我。我告诉他父母,快要毕业的一个大学生,犯了错误,竟然自己缩起来,让父母挡在前面,你们说这样的教育算合格嘛?我不和你们谈,我只和孩子本人谈。如果你们觉得这个做法不对,可以去系里申请把我剔出答辩委员会。最终还是这个孩子自己来,我是很严厉地批评他这种缩头的做法,他自己的导师严厉批评他大半个学期不见人影的做法。最后他通过了答辩。但是我对于家长到学校通路子,干涉老师的评判结果的做法是非常反感的。

4、大学老师看起来轻松,但是也有他的痛苦。我看幼儿园老师虽然最累,但是最开心,因为面对的是一块块璞玉,每一块都可以从容地设计,从容地雕琢。而大学老师,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些被雕坏了的好料子,是不是痛苦感很强?我经常能碰到这样的学生,学习习惯,专业基础都非常好,但是对自己的职业的确定是完全没有概念。有个女孩子,可以说是发散性思维、严谨的作风同时具备。我一次问她以后的打算,她说她要读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并要做某某专业的科研。我完全相信她会保研,问及她对那个专业的科研的了解,结果是零。看到这么好的坯子,在选择日后的道路上两眼一摸黑,实在是感到痛心。这种孩子很多,他们专业知识很扎实,但是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职业和家庭的协调,太天真。我要求他们自己立即行动起来,找各位师兄师姐、亲戚朋友了解各类不同的职业要求的素质,只有找到合适的位置才不辜负这么多年的勤学。我们从小就畅谈理想,畅谈我长大了干什么,结果到大学快毕业,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干这个。这个职业的社会需求量是什么,薪酬怎样,对于我自身的素质和经济条件能否适合,更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对于自身日后的生活的理解更是幼稚。对于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完全没概念。我接触过很多很多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头面人物,包括我自己的导师。他们的家庭生活都不幸福。即使是专业这么出色的人,他们对生活的概念是很浅薄的。很多报导说某某人做科研,公而忘私,节假日都不回家。其实我知道他们大多数是无家可归。也许他们在形式上有个家,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是没有家的,是流离失所的。在我读研的时候,接待过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来访者,包括诺贝尔获得者。其中家庭幸福的人也是有的。这种人大多教养良好、谈吐优雅,富有人文关怀,而不仅仅是专业出色。和这种人打交道,你会感觉对方很大气,很沉稳,也很有幽默感。我对自己学生的希望是:会生活是第一,专业强是第二。本来人之所以受教育最大的初衷不就是寻求幸福嘛?

综上所述,我决定卷而怀之,先教育好家里的再说。感谢网络给我这么个平台,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告诉各位父母,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要了解社会、了解自身,高中就要进行初步的职业探索,进行初步的定位,而不是高考完了乱填志愿,大学毕业,乱找工作。找了工作,再乱找一个人结婚,结了婚再乱离婚 。职业的选取和配偶的寻求,都是人文教育的范围。人文不是单纯的吟诗作画,而是包含了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这些内容。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5 10:22 编辑 ].

TOP

回复 219#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医疗和教育为什么那么容易让全社会付出代价?那是因为这两个领域所需要的技能是非常复杂,并且在关键时候,没法设置定量的评价标准。这两个领域中如果犯了错误,后果需要时间来显现,恶果显现的时候,再去补救,对于个体,来不及了。.

TOP

回复 231#H爸 的帖子

等我开啥贴?我那只牢骚贴,居然这么多人看好?呵呵,有趣.

TOP

半天没来,居然被抬上了“灯塔”这个位置。真是手足无措

jrmm:谢谢你对我的期望。我可能要辜负你的期望了,我已经离开高校两年。即使我现在在高校,也担不起你赋予的责任。这个责任我自己曾经给过自己,发现担不起。这跟教育的特点有关。教育一个孩子,最好跟着他三年。高校的老师,即便是教主干课程的,最多跟孩子交流一年。一年之后,你的理念还没有成为孩子的习惯,他就离开你了。

所以,我想来想去就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来系统地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比较可行。兰兰的好爸爸说等我的“厚积薄发”的帖子,让我上哪儿找去?我的教育理念来自我自身成长过程的反省、同学的参照、以及大学里教书的体验。面是有了,但是系统性的经验还不够。我没有在一个人身上长期地系统地进行教育,唯一正在开始的并将长期坚持的只有我女儿的教育。这是我比诸位高中、初中父母差的地方。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作品出来支持我的理念。不过我还不算是偷懒的妈妈,对于女儿的教育,除了平时的观察记录,系统的经验总结的文档已经写了有5、6万字。照这个速度,等她念到高中,我好像是可以薄发一把。现在,还是让我厚积着去吧。.

TOP

承蒙大家厚爱,开帖也要有个话题啊。在这个帖子里,我都是接着人家的话把儿往下讲的。没有话题,我讲甚么那?
总不能在高中板块写我打算怎么教育我家小孩自己扣扣子、怎么按时拉臭臭吧。就算我有打算,跟大家谈我日后怎么先教我家小女柴米油盐,琴棋书画放在二上,估计也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

你们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甚么资讯,提出来。我要是觉得有比较成型的看法,就单独开个帖。.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