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25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给高中生一点人文知识的介绍】(......国外雕塑经典......更新中..)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引用:
原帖由 哈里老妈 于 2009-10-20 08:16 发表
教堂偶也喜欢的,可惜特远,OUT不肯陪我去的, 先送花咯
教堂不用爬山的,可以一路走过,一路看,貌似不太累的,就是要赚足钱才可逍遥自在,也难。.

TOP

回复 313#哈里老妈 的帖子

就偶个人而言比较喜欢教堂。不是偶崇洋媚外,实在是咱们的佛教参悟力太深,偶悟心差,没法参透其中奥妙,还有去了一次庙里,要有很多规矩,下次还要还原,貌似去了一次,少了下次,命运就有不顺,偶还是敬而远之,远远的仰望吧。
偶喜欢教堂的高高的屋顶,喜欢那管风琴的音乐,喜欢一排排整齐的祈祷长椅和桌子。喜欢它的神秘。.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09-10-20 08:29 发表
云雀啊,老实人哦

五岳虽是自然所造,但山上的诸多摩崖石刻,是人文~~~
,偶真的没去过,也就没研究过,数米说不是人文,偶觉得他学问比偶厉害,没想到他也不知道究竟啥叫人文。.

TOP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属联合国专门机构,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46年11月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和安全作出
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各国政府间讨论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主要机构有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大会为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开会一次,决定该组织的政策、计划和预算。执行局为大会闭幕期间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秘书处负责执行日常工作,由执行局建议,经大会任命总干事领导秘书处的工作。
   截至2001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成员国188个。
   主要出版物有《教科文组织信使》(月刊),中、英、法、西、阿、俄等27种文本;《教育展望》(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科学与社会的影响》(季刊),英、法、西、俄、阿文;《自然与资源》(季刊),英、法、西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版权公报》(季刊),中、英、法、西、俄文;《博物馆》(季刊),中、英、法、西文。
教科文组织宗旨是:
   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
的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宗教均享有人权与自由的普遍尊重,对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
   教科文组织五大职能:
   01、前瞻性研究:明天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学、文化和传播?
   02、知识的发展、传播与交流:主要依靠研究、培训和教学。
   03、制订准则:起草和通过国际文件和法律建议。
   04、知识和技术:以“技术合作”的形式提供给会员国制订发展政策和发展计划。
   05、专门化信息的交流。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于世界遗产的任务:
     .鼓励各国签约<<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并确定各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
     .鼓励各签约国提交遗产地名单以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
     .鼓励各签约国展开行动计划并实施相关世界遗产保护现状的报告制度;
     .帮助各签约国拯救世界遗产的风景名胜并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
     .当世界遗产遭到突发危险时提供紧急援助;
     .支持各签约国为唤起民众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而进行的活动;
     .鼓励民众参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
     .鼓励国际间在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方面的协作..

TOP

TOP

TOP

TOP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TOP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TOP

中国文化遗产名录

(中  国) CHINA
  ■长城The Great Wall 1987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Imperial Palace 1987
  ■泰山Mount Taishan 1987
  ■莫高窟Mogao Caves 1987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1987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1987
  ■黄山 Mount Huangshan 1990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 1994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1994
  ■武当山古建筑群 Anci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 1994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Historic Ensemble of the Potala Palace, Lhasa 1994
  ■庐山国家公园 Lushan National Park 1996
  ■峨嵋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乐山大佛) Mount 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 1996
  ■平遥古城 Ancient City of Ping Yao 1997
  ■苏州古典园林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1997
  ■丽江古城 Old Town of Lijiang 1997
  ■颐和园 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1998
  ■北京天坛 Temple of Heaven: an Imperial Sacrificial Altar in Beijing 1998
  ■武夷山 Mount Wuyi 1999
  ■大足石刻 Dazu Rock Carvings 1999
  ■青城山—都江堰 Mount Qingcheng and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2000
  ■皖南古城:西递和宏村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2000
  ■龙门石窟 Longmen Grottoes 2000
  ■明清皇家陵寝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2000
  ■云冈石窟 Yungang Grottoes 2001
  ■云南保护区的「三江并流」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2003
  ■古代高句丽王国的王城及王陵 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 2004
  ■澳门历史城区 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2005
  ■中国安阳殷墟 Yin Xu 2006
  ■开平碉楼与村落 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 2007

  ■福建土楼Fujian Tulou2008

  ■五台山 Mount Wutai 2009.

TOP

世界文化遗产

截止2008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78处,其中文化遗产679处,自然遗产174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25处,分布在145个国家。自2007年11月起,已经有18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世界遗产公约。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
    1992年,世界遗产总部在巴黎成立,以便于负责世界遗产相关活动的协调,保证《遗产公约》的实施,举行世界遗产年会,建议签约国提交申报名单,组织世界遗产基金会的国际参与、负责遗产地状况的相关报告,当遗产受到威胁时采取紧急行动…….

TOP

世界新八大自然奇观进入名录

8个新的自然奇观最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墨西哥的美洲王蝶生态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有“印度洋的加拉帕戈斯”之美誉。此外中国江西的三清山国家公园也被收录。
  世界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址被认为“对人类有重大价值”,应该得到保护和保存。这8处自然奇观加入后,世界遗产名录上共有145个国家的878处遗址(679处文化遗址、174处自然遗址和 25处混合遗址)。这8大自然奇观分别是:.

TOP

1.瑟尔塞岛(冰岛)

  瑟尔塞岛是远离冰岛南海岸线的一座火山岛,位于冰岛的最南端。瑟尔塞岛是位于海平面以下130米的火山爆发形成的,1963年11月14日它露出海面。这次爆发可能开始于几天前,并一直持续到1967年6月5日,此时该岛达到它的最大面积——2.7平方公里。从那以后,风和海浪侵蚀导致它的面积不断下降,到2002年该岛的表面积是1.4平方公里。
  这座新岛是以挪威神话中火神的名字命名,在这座小岛形成过程中和爆发结束后,火山学家一直在对它进行大量研究。现在由于生命在这座最初荒芜的小岛上逐渐繁盛起来,它开始慢慢引起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的极大兴趣。产生瑟尔塞岛的海下火山口是韦斯文尼查(Vestmannaeyjar)水下火山系统(被称作大西洋中脊的海床裂缝的组成部分)的一部分。1973年,韦斯文尼查火山系统还引起黑迈(Heimaey)岛上发生著名的艾尔菲火山爆发。产生瑟尔塞岛的火山爆发还导致该火山链上形成其他几座小岛,例如Jólnir和其他没命名的小山头。不过它们大部分很快就会被侵蚀掉。.

附件

瑟尔塞岛(冰岛).jpg (65.25 KB)

2009-10-20 12:20

瑟尔塞岛(冰岛).jpg

TOP

2、索科特拉群岛(也门)

索科特拉群岛位于印度洋附近的亚丁湾,长250公里,由4座小岛和2座岩石小岛(显然被看成是“非洲之角”一个延长部分)组成。这里非常重要,因为它上面生活着多种生物,这座群岛上有大量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索科特拉岛上825种植物中有37%的植物、90%的爬虫动物和95%的蜗牛品种都是世界其他地方见所未见的。该地还是全球大量陆地鸟和海鸟的重要栖息地,其中包括很多受到威胁的鸟类。索科特拉群岛上生活着192种鸟类,其中有44种在该岛上繁殖后代,有85种定期迁徙。索科特拉岛的海洋生物也非常丰富,有253种造礁珊瑚、730种沿岸鱼和300种螃蟹、龙虾和小虾。.

附件

索科特拉群岛.jpg (70.26 KB)

2009-10-20 12:21

索科特拉群岛.jpg

TOP

3、乔金斯化石断崖(加拿大)

加拿大乔金斯化石断崖是一处世界级古生物学遗址,位于芬迪湾入口处。这个地区受到世界上最高的潮汐(超过15米或说49英尺)影响。经过潮汐作用不断侵蚀,形成23米(75英尺)高的断崖,科学家经常会在这里发现新化石。这里产生的化石,已经让人们对石炭纪时期的生命(包括种类繁多的植物群、变化多样的两栖动物群、令人兴奋的节胸属的踪迹和一些世界首批爬虫动物)有了更多了解。
  1851年乔金斯化石断崖开始出名,当时《地质学规则(The Principles of Geology)》的作者查尔斯·莱尔和《加拿大地质学》及《煤炭时代通气口(Air Breathers of the Coal Period)》的作者威廉·道森对这个地点进行了考察。当时乔金斯化石断崖已经享有一些知名度,因为科学家早已在这个原始位置发现大量化石树干。道森和莱尔检查其中一个化石树桩时,他们注意到一些非常微小的骨骼。结果这些貌似无关紧要的骨骼变成了在新斯科舍获得的最重要的化石发现。事实上这些是世界上首批爬虫动物的遗体,也是能证明陆生动物生活在“煤炭时代”的第一个证据。.

附件

加拿大乔金斯化石断崖.jpg (64.25 KB)

2009-10-20 12:22

加拿大乔金斯化石断崖.jpg

TOP

4、新喀里多尼亚环礁:暗礁多样性及相关生态系统(法国)

 新喀里多尼亚环礁(暗礁多样性及相关生态系统)由6个海洋珊瑚礁组成,象征着法国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群岛珊瑚礁和相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是世界上三个最广阔的珊瑚系统之一。泻湖内生活着多种珊瑚虫和鱼类,这里是从红杉树到海草的栖息地,是世界上珊瑚结构的密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新喀里多尼亚环礁是一个完整无损的生态系统,这里生活着健康的大型食肉动物群体和大量不同的大鱼。这里还为大量受到威胁的鱼类、海龟和海洋哺乳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其中儒艮数量位居世界第三。这些泻湖周围的自然风光异常美丽,泻湖内有不同年代的珊瑚,其中有活着的,也有远古珊瑚化石,为研究大洋洲的自然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源。.

附件

新喀里多尼亚环礁.jpg (68.56 KB)

2009-10-20 12:23

新喀里多尼亚环礁.jpg

TOP

5、美洲王蝶生态保护区(墨西哥)

这片占地56259公顷的生态圈位于墨西哥城西北大约100公里处草木丛生的山上。每年秋天都有数百万或者十亿只蝴蝶从北美洲的广阔区域来到这里,汇聚在森林保护区的狭小空间内,将丛林树木点缀成橙色,它们的总重量将树枝压弯。春天,这些蝴蝶经过8个月迁徙,往返东加拿大一次,在这个过程中,有4代蝴蝶出生和死亡。它们是如何找到返回越冬地的路线的至今仍是一个谜。(注:墨西哥曾拍摄一部美洲王蝶的纪录片:《迁徙的王蝶》).

附件

美洲王蝶生态保护区(墨西哥).jpg (69.76 KB)

2009-10-20 12:23

美洲王蝶生态保护区(墨西哥).jpg

TOP

6、三清山国家公园(中国)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玉山、德兴两县交界处。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因山有三峰,名为玉京、玉华、玉虚,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故名三清山。三清山南北狭长,约56平方公里,由于长期地貌变化,形成了三清山别具一格的奇峰怪石、急流飞瀑、峡谷幽云等雄伟景观。
  三清山为历代道家修炼场所,自晋朝葛云、葛洪来山以后,便渐为信奉道学的名家所向往。最先在三清山修建道观的为唐朝信州太守王鉴的后裔。唐僖宗时,王鉴奉旨抚民,到达三清山北麓,见到此山风光秀丽,景色清幽,卸任后即携家归隐在此。
  到宋朝时,其后裔王霖捐资兴建道观,成为道家洞天福地。延至明景泰年间,王霖后裔王祜又在三清山大兴土木,重建三清宫。从登山处步云桥直至天门三清福地,共兴建宫观、亭阁、石刻、石雕、山门、桥梁等200余处,使道教建筑遍布全山,其规模与气势,可与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媲美。因此,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三清山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规模宏大,景点众多。.

附件

三清山国家公园(中国).jpg (68.64 KB)

2009-10-20 12:25

三清山国家公园(中国).jpg

TOP

7、萨亚尔-哈萨克斯坦北部草原和湖泊(哈萨克斯坦)

萨亚尔(北哈萨克斯坦草原和湖泊)由瑙尔祖姆(Naurzum)及科尔加尔辛(Korgalzhyn)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总面积达 450344公顷。具有特色的沼泽地对迁徙水鸟非常重要。这些水鸟包括一些受到全球性威胁的物种,例如极其罕见的西伯利亚白鹤、卷羽鹈鹕、玉带海雕等等。这些沼泽地是从非洲、欧洲和南亚飞往西和东西伯利亚繁殖地的中亚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落脚点和交汇处。20万公顷的中亚大草原为该地区一半多的植物群和大量受到威胁的鸟类及濒临灭绝的赛加羚羊(以前数量很多,现在由于偷猎,导致数量急剧下降)提供了庇护所。大草原上有淡水和咸水两种湖,它们位于从北部流向极区和南部,最后汇入阿拉尔-伊特什盆地的河流的分水岭上。.

TOP

8、萨多纳环形地质结构(瑞士)

瑞士东北的萨多纳环形地质结构覆盖3.285万公顷山区,其中具有特色的7座山峰海拔高达3000米以上。这个区域展现出造山运动的异常实例,它通过大陆板块碰撞和独特的地质断面(通过逆冲型地震构成)等过程,将较老的深层岩石搬迁到较年轻的浅处的岩石上面。清晰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刻画这种现象的过程是这个地点的最大特征,自18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重要的地质学研究基地。格拉鲁斯阿尔卑斯山脉是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山脉,它屹立在狭窄的河谷上,是阿尔卑斯山中部最大的冰河期以后的山崩地点。.

附件

萨多纳环形地质结构(瑞士).jpg (65.88 KB)

2009-10-20 12:27

萨多纳环形地质结构(瑞士).jpg

TOP

回复 334#安宝妈妈 的帖子

好妈妈,我们不要求孩子都看懂,至少在某一方面,会让他看了有兴趣。谢谢。.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9-10-20 14:20 发表
小鸟,开个艺术欣赏讲座吧。
不是艺术家,怕像数米那样的来砸场子.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9-10-21 18:22 发表


余秋雨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
确实有道理,文化的力量是最大的。
为你这句话送花,文化的力量是最大的,它的价值在于它的传播久远,尤其是经过历史的沉淀所透析出的文化。

[ 本帖最后由 云雀 于 2009-10-22 08:39 编辑 ].

TOP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

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


[ 本帖最后由 云雀 于 2009-10-26 09:34 编辑 ].

TOP

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 本帖最后由 云雀 于 2009-10-26 09:35 编辑 ].

TOP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TOP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TOP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TOP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
  茶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随之产生了,其典型标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现。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见,汉时“荼”字已有特指饮料“茶”的读音了,“茶”由“荼”分离出来,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现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直到中唐以后的事,也正符合新符号的产生后于人们的社会生活这样一种文字变化的规律。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TOP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TOP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东晋、喃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于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TOP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TOP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汉族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明代中叶以前,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举亡,本趄一开国便国事艰难,于是仍怀砺节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茶文化精糖果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TOP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TOP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总之,中国茶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

TOP

回复 362#水之形 的帖子

还能东西南北的侃.

TOP

回复 364#水之形 的帖子

所以喝茶要和文化联系起来,那就讲中庸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09-10-26 09:33 发表
喝茶,讲究的是一个闲在。
一杯茶,一本书,一曲音乐,一种生活…….

TOP

茶马古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云南丽江市宣布成立的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称,将对茶马古道的文化遗迹进行系统调查,并着手开展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赵莲英表示,茶马古道是中国、云南的巨大财富,现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非常有必要。

据了解,茶马古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是目前世界上仍在部分运行的古道,也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走廊。目前,云南境内古道保存比较完好的路段仅有丽江的束河古镇和大理沙溪寺登街。古道上的许多文化遗迹还没有得到保护,正面临着逐步消失的危险。

“申遗有利于保护正在消失的茶马古道遗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顾问、中国著名民间文艺家杨亮才说,茶马古道在世界上是惟一的。“我们有义务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一一记录保存下来,留给子孙后代。”

专家介绍,茶马古道,穿行于中国西部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是中国古代西部地区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汉藏民族间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之道,一直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今天的茶马古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考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09-10-26 09:53 发表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那就如了你愿我们对茶当歌吧.

TOP

茶风民俗:世界各国饮茶习俗

茶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但各国饮茶的习俗却不尽相同,各有妙处。
泰国人喝冰茶
泰国人饮茶的习惯很奇特,他们常常在一杯热茶中加入一些小冰块,这样茶很快就冰凉了。在气候炎热的泰国,饮用此茶使人倍感凉快、舒适。

埃及人喝甜茶
埃及人喜欢饮甜茶。他们招待客人时,常端上一杯热茶,里面放入许多白糖,同时送来一杯供稀释茶水用的生冷水,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印度人喝奶茶
印度人喝茶时要在茶叶中加入牛奶、姜和小豆蔻,沏出的茶味与众不同。他们喝茶的方式也十分奇特,把茶斟在盘子里啜饮,可谓别具一格。

英国人喝什锦茶
英国人常在茶里掺入橘子、玫瑰等佐料。据说这样可减少容易伤胃的茶碱,更能发挥保健作用。

俄罗斯人喜欢饮红茶
他们先在茶壶里泡上浓浓的一壶红茶,喝时倒少许在茶杯里,然后冲上开水,随自己的习惯调成浓淡不一的味道。

南美洲人喝马黛茶
在南美洲许多国家,人们把茶叶和当地的马黛树叶混合在一起饮用。喝茶时,先把茶叶放入筒中,冲上开水,再用一根细长的吸管插入到大茶杯里吸吮。

非洲人喝薄荷茶
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里加几片新鲜的薄荷叶和一些冰糖,此茶清香醇厚,又甜又凉。有客来访,主人连敬三杯,客人须将茶喝完才算礼貌。.

TOP

谢谢,那就是传说心中茶马古道吧

[ 本帖最后由 云雀 于 2009-10-26 11:57 编辑 ].

TOP

回复 375#ANGELA12 的帖子

看看这条道那么的沧桑,就知道我们的茶的历史悠久古远。.

TOP

神秘的茶马古道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滇、藏、川的丛林草莽中,绵延盘旋着一条滇、川经西藏通往南亚西亚的神秘古道。
古道上溜索连接着湍急的河流,马蹄印嵌在高山陡岩的石板上,这是商人、探险家和马帮踏出的路。
其路线基本有两条:一是云南的普洱→大理→丽江→中甸→西藏的察隅→波密→拉萨→日喀则、江孜、亚东、柏林山口,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
另一条从四川的雅安→康定→西藏昌都→尼泊尔、印度
这是亚洲大陆以茶叶为纽带的古道网络,长在千里以上,其中以云南中甸、四川康定、西藏昌都构成的三角地带是茶马古道网络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是各路马帮交会最为频繁的地方,来自云南的滇茶和四川的雅茶与西藏的麝香、皮毛,以及来自印度的珠宝首饰香料等等在这一带互市,早在唐代便形成茶马互市,宋代于雅安设置“茶马互市司”,清代在云南永宁亦设茶马司。
当京滇公路未修筑时,这条古道就是交通大路,路上无日不有官商游客往来,人背马驮的货物也时时可见,因而每一个宿站都有充足客源,有时甚至几百人同宿一客站,堪称繁盛官道。话虽如此,就道路本身而言却是鸟道羊肠,崎岖难行,有人甚至认为不亚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TOP

回复 378#ANGELA12 的帖子

跟茶有啥关系?.

TOP

回复 383#ANGELA12 的帖子

我知道你的每张图都有它的含义,只是我愚笨,还没领悟出其中奥秘,只能想像着那里曾经有过马对托着茶经过。.

TOP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

TOP

以茶代酒——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TOP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宜”

.

TOP

竹里馆____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