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生活] 五一去哪里?就在静安张园吧

五一去哪里?就在静安张园吧

转帖:艾秀娟摘自《新民晚报》  作者张伟上海的著名园林,若论历史之悠久,当然首推豫园;而到了近代,影响最大的则要数徐园、愚园和张园这三大名园,其中又尤以张园名声最著。晚清民初的上海,张园称得上是市民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赏花看戏,照相观影,纳凉吃茶,宴客游乐,演讲集会,展览义卖……几乎所有的社会公众活动,张园都敞开大门包容其中;而在当时文人墨客的散文游记中,“张园”二字也是出现频率奇高的一个词汇。清末名人孙宝瑄写有一部《忘山庐日记》,涉及中国近代史上众多的人、事、物,其中就写道:张园之茶和四马路之酒,是外地人到上海后一定要吃的,因为当时上海夜晚时分最有名的地方是四马路,而白天最热闹的场所则非张园莫属,“凡天下四方人过上海者,莫不游宴其间。故其地非但为上海阖邑人之聚点,实为我国全国人之聚点也”(参见其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五日和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日之日记,载《忘山庐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4月版)。

一、张园之来龙去脉

张园地处今南京西路之南、石门一路之西,旧址在今泰兴路南端。这里原先为一片农田,上海开埠后,许多外商来沪经商,1872年至1878年,一位名叫格农的英商和记洋行经理先后向曹、徐等姓农户租得土地20余亩,辟为花园住宅。后来这块园地几经转手,于1882年由寓沪富商张叔和购得。张氏取晋代张翰不恋官位,退隐山林的著名典故,将园林命名为“味莼园”,简称张园。

张叔和颇善经营,也酷爱园林,接手格农别墅后,他又在园西先后向夏、李、吴、顾等姓农户购得农田近40亩,将其和原建筑融为一体,使整个园区面积达到60余亩,一跃而列当时私家园林之首。张叔和按照西洋园林的风格,开沟挖渠,植树种花,设茶室戏台,陈各种游艺,并在园内构筑“海天胜处”等楼房。1892年,张叔和又出巨资建造了一幢高大洋房,以英文Arcadia Hall名其楼,意为世外桃源,中文名则取其谐音称“安垲第”。整幢高楼洋派大气,单大厅就可容纳上千人集会宴客,为当时吸人眼球的宏伟建筑,张园也因此成为上海最大也最有特色的私家园林和公共场所。

上海新式的公共娱乐业导源于开埠后侨居上海的外国人,后来徐园、愚园等新颖私家园林的兴起,可谓是对西洋文明的一种借鉴和模仿,是民俗风气随着时代发展的一种转型。自张园兴起,这种转型日显成熟,并相应具有中国的特色。当时,张园是最吸引公众的娱乐活动场所,园内花草怡人,景色优美,并设有专业的戏台,轮番表演各种戏曲和歌舞节目;宽敞的园林中露天陈设有各种新潮的游艺设施,供游客游玩赏奇;园中还设有电影院、照相馆。商场、茶肆和中西餐馆及各种零食小吃摊,让人边吃边玩,乐而不疲。

张园不收门票,只要你有兴趣入园,就可以从中午一直玩到深夜。这种集各式娱乐功能于一园的大众化娱乐方式,是19世纪末随着上海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发展,市民消费热情日益高涨而出现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张园则有幸成为主力军承担起了这个功能。这个领军位置,一直要到1915年和1917年更专业的大型游乐场新世界和大世界建成才换位更替。张园大约在1918年后渐趋消衰,据1932年出版的《上海风土杂记》记载:“张、愚二园,今已湮没不存。”

二、展示时尚的场所

在清末民初的私家园林中,张园不但以场地最广而驰誉沪上,而且因演说、展出频繁,娱乐样式众多而独步一时,很多时髦的玩意都是先在此亮相,然后逐渐推广,张园也因此被称为近代上海的时尚之源。

1、电影。说起电影,世人只知徐园,殊不知张国也是开风气之先的拓荒者。徐园放电影是1896年,此举被誉为是电影引入中国之始。那么张园到底是何时开始放映电影的呢?由于园主未登广告,今天已难以确晓。现在知道的是起码在1897年初夏,电影已开始在张园露面。细心的孙宝瑄在这年6月4日的日记中作了记载;“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滕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忘山庐日记》)孙宝瑄的这一记载,可以说是目前所知中国人对电影这一新鲜事物的最早观感。

这以后,电影放映始终是张园招待游客的一张王牌。清末有人游张园,曾仿金圣叹批《西厢记》,罗列快事,演为十则,其中一则即为:“夜间看电影,正苦目光短视,而眼镜忘未携带,忽友人以千里镜相借,得以纵观,岂不快哉!”(陈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这正说明了当年在张园看电影已成为一件寻常事。

2、照相。如罗列清末最时髦的洋玩意,照相肯定可以名列前茅。在这方面,张园也是最早尝试吃螃蟹的先行者。当时上海虽然已有好几家照相馆,但都是室内摄影,布景皆为人工绘制,缺乏生气。1888年秋,一家名叫光霁轩的照相馆在张园内开张,它充分挖掘园林的优势,打出了“照相连景”的招牌:“照相之法,由来久矣,第未得胜地补景,殊难清雅。今本轩特聘名手,假寓味莼园,诸公光顾者,或登亭台,或倚假山,或小饮花间,或临流垂钓,随意选胜可也。”(1888年10月26日《申报》)这则广告,确实可以说摸准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1891年金秋时分,张园内又开设了一家叫柳风阁的照相馆,它也打出了“园景照相”的招牌,并推出了不少吸引人的新品种:“本馆精求新法照相,分外酷肖,实为近时独擅之秘。磁片亦可映印,并备有古装女身服色,更觉风雅。着色鲜艳,历久不退。现假张氏味莼园设馆开印,园中各景,任便设照。”(1891年10月11日《申报》)

这以后,在张园内设店营业的照相馆还有多家,连赫赫有名的宝记也曾在园内开过分店,与园主拆帐分成。张园地处市中心,园景又吸引人,故游客众多,川流不息,照相馆的生意也因此获益匪浅。据记载,很多名人都在张园留过影,如孙中山、黄兴、张元济、夏曾佑、伍光建、郑孝胥等。

3、游艺。各种时尚的演出游艺活动也是张园的一大特色,如髦儿戏。清末,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清一色由女孩演出的戏曲班社,俗称“髦儿戏”,一时大为流行。“髦儿戏”之名据说就寓有时髦之意。当时海上名园俱延邀名班进园演出,张园内的“海天胜处”楼是当时演出“髦儿戏”最负盛名的一处场所,现在还能看到的小校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人来车往的热闹景象,透过园栅栏,能清晰地看到园内高挂着“毛(髦)儿戏”演出的水牌。

当时引自国外的一些时髦游艺设施,如过山车等,也大都在张园内陈设过。这些新颖的游艺节目很引人瞩目,但华人多喜欢看热闹,真正敢一试身手的并不多。孙宝瑄1903年夏游张园,留下了他尝试坐“轮舟”的感想:“西人于园中筑高台临池,上下以车,轮行铁路,用机关运动,人出小银圆二枚,则许乘车登台,即坐小舟自台上推下,投入池中,舟颠荡若甚危险,其实无妨也。西人喜之,乘者颇众;华人胆怯,多不敢尝试。是月,余与芝生二人乘坐一次,始大悟此戏可以练胆。”(《忘山庐日记》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十六日)当年为推广这项游艺节目,外国人还特地印制了明信片,广为宣传。

三、公众活动的舞台

张园作为晚清民初上海面积最大的对外开放园林,不但因率先展示了众多新颖玩意而成为当时的时尚之源,而且还一度成为上海各界集会、演讲、展览最重要的公共场所。每逢遇到诸如疆土危机、女界集会、学生风潮、要人到访等重大事件发生,张园总有活动,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由于交通方便,又地处租界,清末民初举行这类社会公众活动,张园一般都是大家的首选之地。

晚清上海,张园还举行过一次影响颇大的慈善义卖活动,时在1907年春。当时,中国江淮等地因水灾造成严重饥荒,急需救济。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各界纷纷举行活动,募集善款,救济难民。这年5月,由上海的一个外国宗教组织“圣保罗会”牵头发起,决定举办一次万国赛珍斗宝大会,会期三天,陈设各种展览并有新颖游艺活动,还举行捐赠之物义卖,全部收入充作善款救济难民。经当时的南洋大臣端方批准,这次慈善义卖活动于5月23日到25日在张园举行。据新闻画社当时发行的一份《万国赛珍斗宝大会陈列全图》记载,这次活动内容丰富,规模很大,“园中空地遍盖棚厂,周悬五色电灯,陈列万国精美玩器、顾绣、绸缎以及各种新奇美术出售,并由各国官商及贵绅夫人、清客串戏、弹琴、唱歌,演放各国新到电光影戏、焰火、日本柔术、戏法,兼设博物院埃及古物,洵为数千年来遍地球所创见,亦通商六十载未有之盛举”。

关于这次慈善义卖活动,还有一件题外事颇值得一谈。圣保罗会在活动举办期间印制了类似邮票式样的签条出售,同时刻制了两枚戳记,均为“万国振济赛珍会”七字(其中一枚四周另有英文字样)。有学者认为,这两枚戳记是中国邮政最早的纪念邮戳,但也有人不予认可。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张园中是否设有邮局,而当时的报道却无一字提及,此事因而在邮学界成为悬案。最近笔者在仔细查看了1907年出版的《万国赛珍斗宝大会陈列全图》后却有意外发现,在此图下方和“内外德律风”(电话)并用一屋的就是邮局,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邮政局寄处”五个大字,显然,此屋正是这次慈善义卖活动的“邮政通讯处”。由于此图是严格按照会场布置绘制的,故这个困扰大家时日很久的悬案应该可以宣布结案了:1907年5月使用的“万国振济赛珍会”戳就是我国邮政最早的纪念邮戳,张园也因此而得以共享这一荣誉。

张园是近代中国的一座大舞台,几十年间上演了许许多多活色生香的社会大戏,蕴涵了无比丰富的历史细节,值得后人仔细探究。.

附件

image004.jpg (17.93 KB)

2009-4-30 11:56

image004.jpg

image005.jpg (12.85 KB)

2009-4-30 11:56

image005.jpg

image001.jpg (12.75 KB)

2009-4-30 11:56

image001.jpg

TOP

让近代上海时尚之源再现光彩
——本报记者昨踏访即将整修维护的“张园”旧址
日期:2009-04-23 作者:林明杰 来源:新民晚报



“张家花园”里现有一个书场  郭新洋

门楣上的“张园”两字蕴藏着昔日繁华   

建筑气派“张家花园”                    
 
 
    上海被称为中国的时尚之都,而“张园”被称为近代上海的时尚之源。本市南京西路泰兴路口“隐藏”着中国近代著名园林张园的遗迹,这连很多上海人都不知道。据悉,静安区将对张园遗迹上的旧建筑群重新“包装”。
   
宽阔弄堂  大隐于市
   
    昨天下午,记者寻踪而至。在海港宾馆一带,有一以石库门建筑为主的区域,像是“世外桃源”,人称“张家花园”。与一般石库门建筑群的拥挤逼仄不同,那里的石库门弄堂竟然能并排开两辆轿车。不像普通的石库门是“联体”的,这里许多都是独栋的,显得有点奢华。其社区活动中心南门门楣上塑了“张园”两字。
   
近代名园  辉煌往昔
   
    近代上海园林,影响最大的要数张园。据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所著《满纸烟岚》称,张园曾是市民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赏花看戏、照相观影、纳凉吃茶、宴客游乐、演讲集会、展览义卖等几乎所有的社会公众活动都包容其中。张园还被称为近代上海的时尚之源,很多时髦的玩意都是先在此亮相,然后逐渐推广,如1886年张园在众多园林中率先试燃电灯,火树银花,大放光明,吸引了大批游客。1917年,上海美专在张园举办美术展览,因其中有若干裸体模特素描而引起不小风波,刘海粟“艺术叛徒”的称号也因而伴随他一生。各种时尚的演出游览活动也是张园的一大特色。当时引自国外的一些时髦游艺设施,如过山车等,也大都在张园内陈设过。
   
殷实人家  中西合璧
   
    在张园旧址上留下的石库门建筑群“张家花园”,原来的住户都是老上海殷实的大户人家,不像上海其他地方的石库门房子以中下层居民为主,所以这里的主弄比一般里弄要宽阔得多,许多石库门房子不是联排式的,而是一幢幢独立建造的。每幢房子都有精巧的阳台和木制的百叶窗。两幢房子之间还留有宽阔的夹弄,从而形成了主弄——支弄——小支弄的复杂格局。中西文化在“张家花园”处处融合着,如欧式立柱的门框装饰、巴洛克花纹的窗楣、中式栏杆和山墙的浮雕。
   
豪宅大院  杂居现状
   
    77号大院引人注目,这栋2层楼房有着类似美国国会大厦那样的中央圆屋顶。八开间的立面,楼下是中式木栏杆的宽阔外廊,二楼每个开间都是整面的窗户。现在此楼为一家房地产公司所用。
   
    “张家花园”地区有些豪宅现在已成了大杂院。41号院的楼房是“张家花园”地区体量最大的民宅,是一幢有着四层楼和前主后副格局的庞大的独立式民居。这幢楼房精致的窗户、铸铁的阳台、红色的百叶窗,显示着它的与众不同。如今这里居住着多户人家,并在原来的房屋上进行了搭建和改造,还有一个修自行车的小棚。
   
改善环境  修旧如旧
   
    虽然张园遗址和“张家花园”尚未列入上海历史保护建筑,但静安区很重视对“张家花园”的保护。据透露,这次重新“包装”还是要保持原生态,不搞“大动作”,主要对老建筑外环境进行维护整修,改善街道照明和绿化等。据介绍,有关方面特别要对现在是社区活动中心的“张园大客堂”内部进行部分功能的调整,修旧如旧,配以家具、软装潢、老照片、老电影放映等设施,让更多人了解这里曾有过的辉煌。  本报记者  林明杰
   
【张园简介】
   
    张园旧址在今泰兴路南端,地处今南京西路之南、石门一路之西、威海路以北的区域。1872年至1878年,一位名叫格农的英商和记洋行经理租得土地20余亩,辟为花园住宅。1882年由寓沪富商张叔和购得。张氏将园林命名为“味莼园”,将园区面积扩增至60余亩,一跃而列当时私家园林之首。其中一幢高大洋房,以英文ArcadiaHall名其楼,意为世外桃源,中文名则取其谐音称“安垲第”。整幢楼洋派大气,单大厅就可容纳上千人集会宴客,为当时吸引人眼球的宏伟建筑,张园也因此成为上海最大、最有特色的私家园林和公共场所。1918年,张园停办。随后的十几年中,它的地盘逐渐被转让给“房地产开发”。虽然花园没有了,但张园旧址上保留下被称为上海现存最漂亮的石库门建筑群“张家花园”。.

附件

W020090423531806402689.jpg (20.68 KB)

2009-4-30 11:58

W020090423531806402689.jpg

W020090423531806407344.jpg (48.56 KB)

2009-4-30 11:58

W020090423531806407344.jpg

W020090423531806409393.jpg (18.67 KB)

2009-4-30 11:58

W020090423531806409393.jpg

TOP

[新民随笔]善待无“保护伞”的历史建筑
2009-04-24 13:54来源:新民晚报作者:林明杰进入论坛共 0 条评论
  “历史保护建筑”这个头衔,是许多老房子保命的“丹书铁劵”。但大多数老房子没有这把保护伞。于是,它们中的大部分被“合法”地拆除了。其余者,头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剑随时也可以毫无阻挡地砍下来。其实有的时候“丹书铁劵”依然保不住老房子的命,就像当年保不住柴进大官人。

  清末民初的海上名园“张园”,沉寂了数十年,现在静安区要将其旧址上的老建筑群“整旧如旧”,“发扬光大”,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受到如此待遇的“张园”并不在“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行列。

  上海很有一些关心老建筑的市民。他们时常早于主管部门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他们的呼吁引起媒体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使一些宝贵的老建筑得以在铲斗下逃生,并得到妥善保护。我在网上搜索到,早在2年前,就有市民专程踏勘“张园”一带的石库门群落,并在网上发表了“游记”和图片。他最后担忧地写道:“很遗憾的是这片上海最漂亮的石库门建筑群至今还没有被列入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的行列。”

  他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发展是硬道理,开发房地产自然也就成了一些地方的“硬道理”,而地皮上的历史建筑碍手碍脚,不拆不快。老房子怎么“硬”得过钢筋铁骨的新大楼。一旦有人提出异议,呼吁保护,他一句话就把你推出南天门——这没有被列入“历史保护建筑”!

  法律为有价值的老建筑制定了“历史保护建筑”这把保护伞。但要知道,法律只是行为的底线。有这把保护伞的历史建筑要保护,没有这把保护伞的历史建筑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意拆毁。这好比法律规定子女要赡养父母,并没有规定子女要给父母笑脸,但有教养、有爱心的子女一定不会以“法律没有规定”为由而不给父母笑脸。对待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态度,相当程度显示了我们自身的教养。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半在《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新民网编辑:张家愉).

TOP

回复 2#哈里老妈 的帖子

哈妈:侬转到老洋房主题啦。格个我最欢喜来。反正近来西,我带SG去看看。.

TOP

回复 4#dudumm 的帖子

其实这种成片的老房子已经不多了,有些房屋的细节处理真的会看不到啦!身在静安,总要关心静安吧。.

TOP

回复 5#哈里老妈 的帖子

开始怀旧啊,帮阿拉静安妈妈上课,接滚,佩服.

TOP

回复 5#哈里老妈 的帖子

侬是迭方面专家,我又找到知音了。.

TOP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住在那里,是我们同学早年聚会的地方。很久的回忆了。.

TOP

回复 7#dudumm 的帖子

阿拉共同点越来越多咯!.

TOP

回复 6#lucy671021 的帖子

上课不敢,只是给大家找块地方练单反,咔咔!你来伐?.

TOP

回复 8#vivianda 的帖子

想起什么了,抒情散文配上小野的音乐,来一段?.

TOP

回复 10#哈里老妈 的帖子

明天我们出去呀。
侬看我苦伐,还在加班。 唉。在劳动中迎接节日。
但是我确实喜欢这个主题。有机会一定尝试。.

TOP

回复 12#dudumm 的帖子

辛苦哦,劳动光荣!给你献花 .

TOP

回复 10#哈里老妈 的帖子

单反我就看看啦,个么阿拉一道学钢琴好了,侬来伐!.

TOP

回复 12#dudumm 的帖子

昨天目睹了你的风采,原来小嘟嘟的精华来源其母,哈哈哈.

TOP

回复 11#哈里老妈 的帖子

那个年代的高中学子有别于今日,我们的业余主题活动是写散文、诗朗诵、唱外国民歌......,最最热衷的是学电影配音,叶赛尼亚、亚沙子等等。曾到过上译厂参观学艺,印象最深的是李梓用她那性感的语调、一脸严肃地说:你们这个年龄要好好读书!住在这里的男同学就是我们的手风琴手,他还能清唱三套车。回忆青涩年华,多的是寻求探索和无病呻吟...。.

TOP

回复 16#vivianda 的帖子

年轻时我们不懂感情,所谓养儿方知父母心。
时间的积淀,情感也越来越有浓郁。对生命的感受,对自然的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自己的灵魂在升华。所以说成熟的魅力,不是来自外表,而是源自内心的丰富。.

TOP

回复 17#哈里老妈 的帖子

是呀!现在活得很从容和淡定。.

TOP

回复 17#哈里老妈 的帖子

哈妈:你快磨成哲人了。.

TOP

记得有一位摄影师,专拍上海老里弄和石库门,各种角度、各种光,再后期制作,有取之不绝的灵感。就像美术分写实和抽象,近代的抽象派风格的摄影作品越来越多,但我还是喜欢写实风格的pp。.

TOP

回复 19#dudumm 的帖子

今朝有个可爱的妈妈猜我要么是只雷厉风行的大胖子,要么是温柔的可人儿,绝倒伐?看样子人的多面性在网络上得以尽情施展,我咔咔立个咔!.

TOP

回复 20#vivianda 的帖子

我也看过一本老建筑书,都是关于静安的,慢点有空我扫描上来。
摄影圈里有个猪爸,也是静安的,对老房子的视角把握是非常老道滴, 不过最近潜水,看不到作品,或者是到色影无忌里面混去啦! .

TOP

回复 21#哈里老妈 的帖子

好笑的,我这也是逼你成为多面手哦!
这是篇很不错的题材,收藏好有机会一定带着资料去好好参观。
本来五一倒是个很好的机会,可是我为了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只好一个人在家慢慢一字一字的临时抱拂脚,任他们玩去,我则要先把大山搬掉。.

TOP

回复 23#Jacky's MM 的帖子

先去看了你交的作业,哈哈
又是那句老话,龙生龙啊!
我老感动额,让侬牺牲了休息来完成功课,我今后一定改进——秉承静安一向的作风,愉快教育哈哈!
愉快并愉快着~~~~~~~~~~.

TOP

回复 24#哈里老妈 的帖子

我,迫切并迫切着.

TOP

回复 25#vivianda 的帖子

不急不急哦,有感觉就拍拍,没感觉就写写 .

TOP

回复 26#哈里老妈 的帖子

老师语录:跟着感觉走.

TOP

儿子今天在网上申请世博志愿者(园外),在服务区选项上竟然选了静安,因为伊一天到夜听偶刚:“静安妈妈多才多艺”,所以问也不稳偶就打勾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云雀 于 2009-5-1 23:40 发表
儿子今天在网上申请世博志愿者(园外),在服务区选项上竟然选了静安,因为伊一天到夜听偶刚:“静安妈妈多才多艺”,所以问也不稳偶就打勾了。
谢谢鼓励和支持,你儿子和静安有缘,都是你的肯定啊!.

TOP

回复 21#哈里老妈 的帖子

人本来就具有多面性,这样才富有精彩和回味。让我们慢慢品悟吧。.

TOP

回复 27#vivianda 的帖子

老房子边上开咖啡馆,呵呵!
来杯咖啡,手冲或虹吸的都可以,.

TOP

回复 30#dudumm 的帖子

我已经发掘了JACKY'S MM的潜质了,你的文笔不要等你退休了再让大家欣赏。这样的等待,我们很辛苦的,哈哈!.

TOP

回复 31#哈里老妈 的帖子

把清咖喝成卡布其诺
.

TOP

回复 33#老孙的妈妈 的帖子

又来个中毒的,哈哈!
阿拉还是要teng了腰眼里.

TOP

回复 34#哈里老妈 的帖子

阿拉伲子刚伊要腾到腋窝下.

TOP

回复 2#哈里老妈 的帖子

哈妈:有关张园的最新消息向你汇报。侬眼光老好俄。
有机会给我们多一点老房子的照片。
************************************************************************************************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昨天,“迎世博·静安城市文化印记”项目——陕西北路文化休闲街、映像张园保护修缮方案向市民公布,并向市民征求修缮意见。通过对外观环境的改造、对城市文化印记的恢复性勾勒,将会再现老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形态。整个修缮将到2010年世博会之前全部完成。

  陕西北路(旧称“西摩路”)筑成于1914年,堪称老上海的城市“缩影”。有关人士介绍,在修缮方案中,作为陕西北路文化休闲街的起点,将设计成引导游人进入老上海特色历史文化休闲街的功能,今后将在喷泉水池前广场增加一个刻有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建筑布局图、并标有历史年代的地面指示雕塑。

  记者在方案中看到,西摩会堂、何东公馆、崇德女中等特别的历史老建筑都将进行一系列整旧如旧的修缮。根据设计,还将在新闸路陕西北路路口、花园住宅、西摩会堂、自在里、大同里、崇德女中、何东公馆、太平花园、犹太老宅、怀恩堂、南京西路陕西路路口等处设置景观灯光。

  在此次的修缮中,格外得到市民关注的张园位于静安区威海路590弄,毗邻繁华的南京西路商业街。张园,原名“张氏味莼园”,为1882年无锡富商张叔和在南京西路以南、石门一路以西一带兴建的私家园林。后经逐步扩建,成为上海最大的经营性私家园林、游玩场所、名人演说广场(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等曾在此演讲)、时尚生活的发源地。如今的张园,仍反映着老上海经典的弄堂文化风貌。在此次的设计中,将会突出张园丰厚的人文积淀,丰富的历史细节,再现张园当年的繁华胜景。.

TOP

回复 36#dudumm 的帖子

不是眼光好,是知道因为要造地铁有些房子要拆了,所以哇啦哇啦叫大家去看看.

TOP

快放假了,要么大家一道团看?.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