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奥数教育是否是对青少年的摧残?

奥数教育是否是对青少年的摧残?

奥数教育是否是对青少年的摧残?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page_56/200904/t20090426_617415.html

4月12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称奥数教育对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 《山西晚报》 2009年04月23日

    孔同: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这一期的解放网《内容工场》,我是孔同,坐在我身边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光一老师和支玲琳小姐,今天将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看看本周发生的时事新闻,首先一条新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说奥数教育对青少年的摧残远胜于黄赌毒,支玲琳你小时候有参加过奥数的比赛吗?

    支玲琳:我觉得奥数对我来讲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我能够把数学学好已经很不错了,我的数学很长一段时间在及格线上挣扎,我都无法理解一个水龙头放水,一边出水口出水,多长时间排空,多长时间又能放满。这样的题目我都搞不懂,但是这样的题目在奥数当中是级数很低的题目了,我前两天在中央电视台的晚间谈话题目看到了这个话题,也是在讨论奥数,在节目中列了一个奥数的题目,我看了很久没有看懂。

    孔同:李老师怎么看?

    李光一:这个话题提出非常有意思,提出这个话题是杨东平先生,他和上海还是有一点渊源的,他的父亲就是文革以前主管上海文教方面的书记杨西光,(后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在改革开放过程当中《光明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他发出来的。杨东平先生对教育非常关注,而且他经常有一些惊人之语,奥数的危害和摧残超过了黄赌毒这个比喻非常厉害,在我念小学的时候是没有奥数这个东西的。我是文革前念的小学,当时鼓励我们参加各种兴趣班,我小时候也参加过装半导体、船模之类的,我们以前都玩过这样的东西,当然也有人参加数学的兴趣班,以前上海出版过趣味数学,在我小学的年代学习数理化的人更多。但是奥数为什么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教育学家一定要出来高举反对的大旗,这与我们这几十年走过的路程是有关系的。现在大家看到中小学生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但是这30年来我们对全世界数理化的贡献,没有一个跟奥数有关,我也不知道奥数跟这些东西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我看到一个华人最有名的教授之一说我们国家被全世界公认的一流科学家或者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非常缺乏,几乎是没有的,世界上讲到什么学科领军人物非常少有中国的,这主要是教育的悲哀。对中华民族来讲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对全人类的贡献我们老祖宗已经做得够多了,为什么到了奥数的年代会出现这个情况,假如说有关部门觉得杨东平的话是有道理的,教育部门应该马上出来表这个态,凡是参加奥数比赛得奖的人,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一律不录取。

    支玲琳:李老师是提出了一个非常沉重的命题,奥数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李老师在读小学的时候可能已经有了,但关键这么多年我们奥数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人才,有没有培养出人才这确实是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且现在奥数不仅仅是兴趣班的范畴了,现在已经成为上好的小学,好的中学,甚至大学必备的硬件了,我觉得这种倾向是需要避免的,奥数避免要走火入魔。

    我最近在买房子,有三个字是特别热的叫学区房。上海有一个最好的小学叫高安路一小,据说对口的小区房子已经相当老了,40多个平米卖到三万块钱一个平方,里面几乎没有什么装修,而且小孩才刚刚两岁就要买了,因为据说现在上海教育部门有一个规定孩子还有直系亲属的户口在里面必须待满三年才能上这个小学,所以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小学不仅仅学奥数,还要买学区房不惜高价。还有据说在南京一所对口重点小学的厕所里面挂了十几户人家的户口,这就是追求所谓优质教育资源出现的一些畸形现象,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一下。

    孔同: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大家也是为了读一个好的中学,就把户口挂到那里,我甚至也记得我的户口当时也被挂到某某地方。多年来说教育资源是比较缺乏的,所以会使更多的人追求这样的教育资源,大家拼力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利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才能使稀缺的教育资源获得到自己的身上。

    李光一:进入市场经济年代以后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从经济上找它的原因,奥数之所以这么盛行和教育产业的人敛财是有关系的。

    支玲琳:就像我身边的同事每周都要送孩子去老师家里面去学奥数。

    李光一:所以这里面是有一个产业链存在的,建议税务部门重点要查教奥数相关老师的税务,如果到了12万没有申报要严查,一定要造成一个社会很大的舆论场,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们国家比较有头有脸的人很多人数学是不行的,我念小学我的数学还过得去,当然没有做过所谓的奥数题目,估计到奥数题基本是以零为主了。

    在我的印象当中一些大学者钱钟书、吴晗等,我看他们材料以前考取清华大学的时候数学都是很差的,因为他们是文科。不知道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人奥数水平怎么样,现在我们国家在数学或者物理领域,工程院的院士觉得自己数学好的话,可以出来表个态,如果确实意义不大的话,教育部门应该出来干预。我现在觉得比较奇怪的,如今教育界的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性的话题,但是很少看到教育部的领导出来讲话,比如杨东平先生提出对青少年来讲学奥数比黄赌毒的毒害还要厉害,作为教育部的发言人应该出来发言,支持也好,反对也好应该表一个态。非常遗憾到现在为止根本没有人出来。我建议国务院的有关部门都应该去追究教育部这些官员,有没有不作为,当整个社会已经发生很大的舆论情况下你们还保持沉默这是不应该的,至少发言人不应该保持沉默。

    支玲琳:这个讲的是把矛头指向了教育部门,我看到家长现在为了孩子读一个好的学校想尽办法,比如这一家是住在闵行的,但是就读的学校在静安、长宁,家长甚至在网上发一个帖子大家换房子住,就是为了照顾小孩读书。

    李光一:这个是和教育部有关的,如果没有这么不能干的教育部,这么不敢发言的教育部,家长不会很累的。前中国科技大学的朱校长也在两会上讲过,日本怎么来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他们就用一个轮换制,把三分之一的高安路小学的老师轮到最差学校的老师,最差学校的老师轮换到高安路,这个就可以解决了,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在我们义务教育9年制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是大有可为,既然是义务教育不是市场来调节的,就是靠政府来管的,为什么不管,为什么不做,今天我们质疑教育部,同样也质疑上海市教育局,为什么不出来管这个事情?

    支玲琳:凡事成为一种风气会很可怕。

    李光一:可以明天凡是参加奥数最优秀的中学不再录取了,在我的记忆当中凡是学得比较好的都要跟自己的爱好相关。在我1960年代念小学的时候,我们比今天的小孩还多了一点童趣,至少我们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在考试的棒头把小孩的童趣都抹煞了,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世界上有哪一个优秀的民族是基于这种东西的?我觉得匪夷所思。

话题二:除了文凭,还有什么证明你是“名校生”?

    如果现在还有哪位大学生自称“天之骄子”,你一定会觉得相当“雷”人。近十年的高校扩招,“大学生”这一称呼早已完成了从“精英”向“平民”的大转身。所以,即便出身“名校”,“现在混得很落魄很窘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对此,或许有人会无可奈何,会抱怨社会不公,甚至还会郁闷落魄。但我觉得,那些自称“名牌大学毕业生”的人,首先应该扪心自问——除了那张文凭,还有什么能够证明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

《中国青年报》 2009年04月17日

    孔同:关于学生从小到大各种各样的证件,文凭等等都是必须要拿的,但是现在还会有哪一个大学生称自己为天之骄子觉得真的是很雷人,近十年的高校扩招,精英向平民进行大转身了,即便是出自名校现在也有很多人很落魄,有这样的消息就说,自称名牌大学毕业的人是不是来问自己除了有那么一张文凭之外还有哪些能够证明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呢?

    支玲琳:我听这个文章作者的意思是有点想把板子打到学生的身上,比如清华,复旦的学生。当年我高考的时候我是非常向往这样的学校,为什么现在的光环会褪色,当年能考上这些学校的学生我认为确实更加优秀一点,这个是不能否认的。但是确实毕业之后大家走上工作岗位,发现他们好象也和大家差不多,甚至有时候觉得我是不是比他更好一些。学生是一块璞玉,而能进入名校是更加优等的璞玉,关键是雕琢的人,现在看看所谓名校的老师在做什么,他们都在忙些什么,这个答案就不难得出了,像哈佛,耶鲁,剑桥出来的学生会认为不是名校生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会在国内的名校生上出现,这个板子不应该打在学生身上。

    李光一:我也非常赞成你的观点,现在进名校的比例是大大扩大了,但最优秀的人永远是在金字塔上面的这一层,我们讲的名校和过去的名校参照系又多了一层,现在我听说连理工科大学都在办传媒系了,现在全中国一年毕业的传媒系人如果都要进新闻传媒界的话,我们在职的持有记者证的人全部要下岗,这也是符合中国大国从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转化的过程。但现在很多思维还定格在精英教育上,包括所谓的名校也是定格在精英教育上,我们就从大学的校长来看,北大一路走来的校长包括复旦一路走来的校长,大家去看它的名单,你觉得对哪一个时期的校长会充满崇敬之意,会对哪些校长觉得不过如此。蔡元培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学不是房子大,也不是人多,要拥有大师,现在大家看看在全中国名牌大学中有全世界有名的大师吗?完全已经不是这么一回事了,整个社会对名校生也不要太苛求,同样名校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千万不要怪学校,你是生活在一个教育比较普及的年代,是整个中华民族大学生比例比较高的年代,所以千万不要懊丧,名不名牌丝毫不影响你以后能不能成才,整个社会对名校,对大学生,对大师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不能讲我们教育是退后了,因为衡量教育也有多种指标,整个民族当中大学生比例比较高,这本身也是一种进步的标志。

    支玲琳:而且现在的媒体我认为有一点不太好的倾向,用两个字来形容,经常有一点有奚落的成分在里面,比如大学生去拍一些很莫名其妙的求职照,他们是零工资就业,好象现在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我也采访过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说看了这样的文章很受伤,他们自认为在大学里面比较兢兢业业的,就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希望我们社会能够对大学生这种奚落,批评的声音少一点,更多的还是大学需要一场革新。

大家还会一如既往的“革命”吗?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