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3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亲子阅读:谈自由阅读的乐趣,斥应试训练(939#献给男子汉之《调皮鬼恐怖心》)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感谢LZ又开了这么好的帖子,令我受益良多。只是我拙于表达,因此上潜水的时候多,冒泡的时候少。但是总获取而没有付出,难免心下汗颜,LS有妈妈提到幼儿园孩子认字,恰巧我曾收录过一个非常钦佩的老师有关于此的文章,她在广西非常艰苦的地方支教多年,同时在做着关于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她的很多见解令我着迷。
《汉字与精神发展》是她探索的一个课题,其中关于认字的内容,贴上来大家分享(原来的文章太长了),用实际行动支持LZ。。。。。。

[ 本帖最后由 merry77 于 2009-5-14 14:21 编辑 ].

TOP

[转]汉字与精神发展

——6岁半左右-13岁左右文字的萌芽阶段

6岁半左右-13岁左右,是语言意识化的萌芽发展阶段,从人类的角度来说也是历史长河中文字的萌芽阶段。也可以说汉字是语言意识化的表征。

比如:“阳”这个字,我们让发展情感的小孩通过情感的方式来进入到人类发展“阳”这个字的灵心历史中去:先让她自由的画一幅关于太阳的画。然后给她讲一个故事:一个老人见到夕阳在绿色的山岗间下山,他想太阳下山了,一日已逝。我远方的儿子还好吗?他想给儿子写一封信,可是却不知如何写,因为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字呢。他画了一棵树,又在树的旁边画一日太阳,太阳快要下山,于是他在太阳下山的地方画了一道山脉。他唤来他的朋友,是一只白色的大鸟,他托付这只大鸟把他写的信带给他远方的儿子。白鸟飞了7天,终于把信带到了儿子的手里。儿子看着父亲的信,眼泪流下来了,他想父亲已经老了,就像这下山的太阳。他也画了一棵树,在树的旁边画了一日太阳,想着父亲将如同这轮太阳一样滑下山头,就忧伤的在太阳下山的地方画一道山脉。他叫来他的朋友,是一匹大马,他请它把这封信交给他的儿子,也就是他父亲的孙子。马儿带着信过了7道河,把信交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看了信后,也画了一棵树,在树的旁边画了一个太阳,不过他微笑地在太阳升起的地方画了一道山脉。新的一日又开始了。

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看到父亲到儿子再到孙子文字的演变。更重要的是灵心中的情感及对精神的认识。这样这个“阳”字对孩子来说就非常有活力。
。。。。。。

*注:阳的繁体是陽,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我注的).

TOP

[转]汉字与精神发展

——第一个阶段:6岁半左右-9岁半左右

在6岁半左右-13岁左右的小孩,我们还要分为两个阶段。6岁半左右-9岁半左右的小孩,由于刚刚从大自然中醒过来,我们可以把大自然中最基础元素抽象出来,让小孩学习、感受和认识。而最重要的是抽象出来的过程要让小孩经历到。

例如,“水、火、金、木、土”这类认识宇宙的基础文字。我在这里以“水”为例子。我们先和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水”(不要搞错了,我说的是在大自然中的“水”,不是H2O)。接着,马上用毛笔沾上有“水”的特点的不同层次的颜色去表达感受到的范围。孩子在表达的时候,我们要更多地把小孩交给精神范围中的力量指引(参阅《灵心的感觉》)。

根据他对大自然的感受自由的画画这个过程,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城市的小孩没有这样的环境机会。他们就需要安排“节目”来故意感受,可是汉字的诞生和发展是一种溶入到生活中的意识的出现。不是“节目”能做到的。但是有了感受后才能表达(画画)。所以,应该是有从环境中感受这个阶段,不过要意识到的是这个“感受”不能替代生活。或者说,生活是最重要的,这时的感受只是一个剪影。

而在感受灵心中的汉字时,故事、戏剧(文化)就是手段。而故事不应是影响小孩创造汉字最重要和必然的要素。只能是帮助感受。而孩子如果在听完故事后,马上进入画画,她就会根据老师的情感来表现,受老师的故事的直接的影响。这样就不是根据自然的发展得来的。故事不应是影响小孩创造汉字最重要和必然的要素。只能是帮助感受。那么什么是最重要和必然的要素呢?那就是符合他成长阶段的全面的体验。

然后,我们和小孩用身体去反射“水”的性格,也是用身、心、灵去感受水与自然及生命的相互律动。这些生命的律动在水的本质中,也在小孩的生命中。我们在地上画一个包涵着平衡、和谐、循环、川流不息、“你在我中,我在你中”的“水”的图形,然后,让小孩模仿和感受老师的灵心中节奏,在这个形态上,走动。那么,平衡、和谐、循环、川流不息、“你在我中,我在你中”的“水”的特质就会留在小孩的身、心、灵中。而中国的“水”字就表现了水的特质。可能没有任何国家的文字,可以如此生动地展现语言、文字与生命、自然、意志、意识、感情及精神中的关系。

第二天,经过睡眠后,也就是把白天经历过后的印象、感受通过睡眠(无意识地精神“消化”)过后,我们把小孩的画中的信息抽象出来,形成象形文字。抽象出来的象形文字没有标准,有翻腾的“水”,有静止的“水”,有流动的“水”,有死去的“水”……这也是分析的部分。然后才是用色彩来装饰她的版面。

虽然是用水彩及毛笔来写字,不过如果是第一次从绘画中提炼出象形字的话,就有了分析的成分。所以,最后要用色彩来装饰她的版面。得到部分的断开,才能结束、休息和安宁下来的时间。
这样做,就是让小孩所有的范围体验了反射(创造)“水”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智力的参与。

也可以加入关于水的知识的部分。如何把不同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教学,是另一些篇幅要谈的问题。

最后,才是让小孩用毛笔去练习和感受、表达“水”这个字。这样学习“水”这个字,小孩对于这个字要在表达作文或是在语言中去运用它时,自然地就能发挥出文字的魅力。因为,我们让小孩感受到了文字、语言中精神的范围。如果没有中国文字就没有中国书法这样美的艺术。在练习中国书法时意志、情感、思考就能得到协调和平衡。

接下来,相关的环节是用同样的节奏和手段让小孩感受并学习与“水”有关的文字,例如“波”。这样过后,给小孩机会表达与之相关的一切。(诗、故事、歌唱......)

欣赏并阅读与之相关的文章-“红掌拨清波……”是和孩子们的创作放在一起共同欣赏的。由于小孩感受到灵性中的范围,小孩的声音才会优美,才会打动别人和自己。我们不要把这些精神中的联系分开。与其要求孩子背下来,不如保留(现在要寻找)这些文化的背景。

这时,要注意的是6岁后的小孩不再是通过自然的来模仿音,因此,这时才通过语法的因素去发展语言。这时候要让学生在语言的形成上稳定起来。之所以说是“形成上”,指的是,只能是灵心上的稳定。因为语言的形成上的稳定只能是感受而不是逻辑。这就是通过上面举的例子加上蕴涵在里面的语法的因素达到的。

会写一个字是这一过程中最次要,也是最容易的部分。而大多数人把这一部分看得那么重要,而且费不愉快的力气。虽然我能理解,可是我真是觉得可笑。请原谅我善意的嘲笑。这种不愉快是肯定的,就象一个不理解你的人与你的交流一样。因为他没有真正的与语言和文字交流起来。.

TOP

[转]汉字与精神发展

——实践过程

第一章  认识大自然及物质环境的汉字


适合7-8岁的小孩



现在,我已经开始以更加具体的做法,实现汉字在教学活动中。我想以以下的教学方案作为每天跟心智已经可以学习汉字的学生上课,在这本书《汉字与精神发展》的最前边的基础理论的文章中,我把小学阶段的学生分为7-8岁学习认识大自然的汉字及汉语开始,9-10岁学习灵心范围、表达情感及部分发展意识所需的汉字及汉语。11-13岁学习思考及发展意识的汉字及汉语。     
所以以下的研究先是征对7-9岁的学生的。
关于“水”这个字:


节奏:第一天,去室外感受(注:非观察,9岁后才是观察。)

回室内用水彩表达(让孩子自由表达,请参看:《灵性教育研究》中关于“水彩的灵动”这些文章。并且,在孩子还没有无意识的从生活中的感受来画水彩之前,我不会先讲故事,以免孩子受故事的影响,而大于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可见,被“水泥”和“铁”代替的城市,在教育上有多难?!)

律动和故事(见:①②③)
(以“水”的质性音的文学、诗歌作品为感受的基础。)

唱歌结束(见:④)
(需要以一种和课程内容有关(如果,无关,又会让学生感到没有方向。)但又要与课程内容作断开的方式,这样才让学生感觉到结束和放松。最好,就以一种仪式的方式,在每天课程结束的时候,以仪式感受来结束。还要给学生一种“呼”出的畅快。因为,前一个环节是“吸”,所以,以一种表达崇敬感的方式来歌唱与课程精神(不是内容)有关的歌,作为仪式来结束,是最理想的方式。)


第二天,律动
(本来,学生在昨天的感受和睡眠后,第二天,最开始做第二步的模仿汉字的发展过程,也是有了分析的成分,是最理想的。可是,在上课之前,学生却需要先发挥“动”的愿望。所以,把本来放在第二步的律动放在了第一步。
幸好,第二步的模仿汉字的发展过程,只是有了分析的成分,但还不是分析,最多的还是体验和感受,如果,是思考的分析,这样感受后,马上分析,就会让学生累,和消耗他们的生命力。并把感受后要用时间和睡眠后内化的过程变成一种浮在外在的印象,因此,不可能也不因该在画完水彩画和听完故事后,马上进行分析。)

模仿汉字的发展过程和模仿练习这个字。
(从学生头天画的水彩画中找到汉字的发展雏形,有朋友喜欢用别人的画来作这部分工作,我觉得,不如用学生自己的画,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创造汉字的过程。)

唱歌结束

第三天,律动和故事
(重复,但又要有变化。)

用毛笔及蓝色的水彩练习“水”字
(有朋友觉得毛笔字包括中国画有“线画”的特点,而最好是让学生从点开始,工具也要用帮助表达“面”和以“面”带来的塑造想象的工具才好。他们还觉得中国画的墨色,也不适合孩子的灵心感受。我觉得,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画中国画,以及毛笔字。我想,以后来详细写关于这方面的文章。)

唱歌结束

第四天,律动和故事
(重复,但又要有变化。)

用彩色铅笔练习“水”字。

唱歌结束

第五天,律动和故事
(重复,但又要有变化。)

用毛笔及蓝色的水彩练习“水”字。

唱歌结束

在这一个星期中,我们只认识了“水”这一个字,不过,在随着学生的心智和身体的发展,就可以在一个星期里加入更多的字和汉语。.

TOP

[转]汉字与精神发展

—— ①关于“水”字的律动时的诗歌
以“水”的质性音的文学、诗歌作品为感受的基础。几个重要的元素:
a.质性音的表达。就是学生可以通过感受发音的气氛来感受这个音自己的个性和气质。它是一种引来普遍感受和具有客观性的。比如,“shui(水)”音和流动的意境。又比如,“hai(海)”的音和宽广的意境。还有“轻”与“叮咚”“急”与“哗”“慢”与“摇” “滚”与“啪”这些音境的关系。
b.节奏。包括音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整个集体律动的节奏。还有属于这个字的形态里的节奏。要让学生感受两极的动作。比如,轻和重、慢和快、急和稳。宽和窄、高和低、分离与团聚等等。
c.与自然真理的结合,并发展感觉灵心的特质。比如,在水流的不同阶段的特质与学生成长的特质和个性。
d.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和情感。比如,青青、绿绿、红红、蓝蓝这些客观又引来情感的描述。
e.在语法上要稳定。这里所说的语法上的稳定,并不是说要追求语言结构的模式,而是由于小孩在7岁以后就出现与环境的分离感。这种语言上的完整和稳定就让小孩越独立于环境。这种与环境的分离带来的作为他自己个体的出现,需要通过语言来帮助他们实现。我们就不能说:宝宝饿饿奶奶。
f.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轻松、幽默和有趣。
j.精神意义和崇敬感。这当然是老师的精神要发挥的。

请感受:
                       “水”

              
青青的水,轻轻的流。
              流呀、流呀、流呀。
              叮咚、叮咚、叮咚,
              流进了小川里。
              绿绿的水,急急的流。
              流呀、流呀、流呀。
              哗哗哗!哗哗哗!
              流进了大河里。
              红红的水,慢慢的流。
              摇呀、摇呀、摇呀。
              流进了大海里
              蓝蓝的水、滚滚的浪。
              啪!啪!啪!
              青青的水,轻轻的流。
              流呀、流呀、流呀。
              叮咚、叮咚、叮咚。
.

TOP

[转]汉字与精神发展

—— ②关于“水”字的集体律动的形态
平衡、循环、生命力,这也包含了属于这个字的形态里的灵心感受及发音的灵心感受。因为孩子整个人都包含了这些音的特质,所以,我们要让小孩以整个人来“学习”。   
   
当我想到用以上的这些理解来设计图形式,就自然的出现了这个图形,然后,我就笑了起来,不过,学生不会觉得好笑。看来,形态里包含的内涵,它有着真理的一致性,所以,对于真理的认识,本来就不是发明,而是发现。.

TOP

[转]汉字与精神发展

—— ③关于“水”字的故事
通过雨滴经历的从小溪到小川然后到大河,后来进入大海,最后,由于太阳的照射,又回到天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想让小孩感受生命感,那是通过孩子对水的张力的同感达到的。因为他们的成长规律与水的流动的生命力及形态是能让他们产生同感的。
在故事中,每次雨滴进入下一个旅程的阶段时,都会使小雨滴有“回家”的感受,最后,它还是又回到了天上。在故事中,我表达的是一种朝圣一般的“回家”体验。
现在,我还不想把故事在这里写下来,是因为,故事有点长,我把它分成了在一个星期里每次上课,讲一部分。而我面对的学生还不是能完全听懂我讲什么,所以,为了他们我用了最简单又不断重复的话。我觉得如果是在城市,别人可以把这个主题的故事讲得更加优美和丰富。

—— ④每天结束时的歌
         我手握一支笔
         美在我眼中发光
         笔就在纸上播下一粒粒种子
         
         我手握一支笔
         善在我心中流淌
         笔就在纸上让种子生根发芽
         
         我手握一支笔
         真在我思我行中
         笔就在纸上使种子开花结果




学生的作品(用蓝色来自由表达“水”,最左边的水字图形的“章”,是练习字后,学习“阴文”表达方式。)


学生的作品(从画里面抽象出“水”字).

TOP

[转]汉字与精神发展

——课后回顾
本来,我是用一年级的学生,可是一年级还有4-5岁的小孩,再加上,他们几乎完全听不懂我所说的话,我不得不从二年级开始。其实这里的小孩的心智要比城市的小孩慢,而上学又早,他们上二年级其实也就7岁。所以,对我们这里来说,跟二年级的学生做活动也是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只是,可惜,他们已经认识了好多汉字,如果,从来都不认识,而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开始有多好。
现在,我已经放弃了非常重要的两个步骤。如果有条件,就不要放弃。第一个是,第一天在室外感受与字相关的环境。因为,全班有38个学生,就我一个不会使用他们语言的老师来管理这些小孩,在室外做活动这个做法就太冒险了。不过,他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以,这一步,其实对于城市的小孩才更加重要。
另外,放弃了做关于“水”字的集体律动的形态②,因为,我们的教室太小了,就只能在操场上做。这样,我的音的质感就很快被外界吸走了,无法穿进他们的感受。也让学生很难感觉到我,我就无法引导他们。也让我和学生没有交流和理解。双方都很“冷”。有时,又有大人在旁边看,我就无法发挥去表达音质的力量和动作。我还做不到为了学生让“自我”消失。
后来,在教室做,音的质量就有了好的感染力。只是,都是在课桌的面前做,没有了集体的律动的变换。学生没有机会形成一个整体的感受,也没有机会一个一个的接触和面对的体验。当然也无法感觉到“水”字的整体流动、起伏和你在我中,我在你中的交溶——分离——交溶。还有韵藏在其中的美和平衡的力量,及精神体验。也失去了用整个人去学习的机会。这,让我们的活动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
如果有一个可以用来做活动的多功能室,又多一个长期的,不会与学生分离陪伴他们长大的助手老师该多好。这让我想起有人也问我说:“我在我们学校只能做付课的老师,要面对那么多现实问题,我怎样才能实现“华”(一种教育体系)教育?我觉得好无力。”其实,我都没有想过要去实现“华”教育,我也没有“华”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书。但是,我要为了我的学生去做老师。而不是为了某个教育体系的理想去做教育。这样,我就能接受所有不怎么理想的现实。也让我变得稳定和有力量。
不过,后来,学生教会了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感受。那就是,他们的热情,就好像“水”这首诗里所描述的那样,小河急急的流淌,这就是在描写他们,他们也对此发挥同感,所以,表达急急的流呀,哗哗哗的时候,他们就高兴的“流”到了他们想去的地方。结果,他们在接下来的“静”中,也非常的静。这让我想到,我们也可以在教室里在课桌之间流动和接触。虽然,没有原方案好,但,我也满意了。.

TOP

一口气贴了很多,只想展现一个完整的认字过程,有些歪楼了,望LZ海涵

只是觉得,语言和文字不应仅仅只是交流的工具,更表达和承载了意识、情感和精神上的积淀,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不应像目前这样,太关注于认字了。.

TOP

我大学的时候读的闲书,都是从中学同学那里借的,他念中文系,家里老爸支持他买书,四年下来他的书从床头到床尾可以排3层,蔚为壮观。借我书的唯一条件是还书时必须帮他把书包上牛皮纸的书皮,我包书皮的手艺那可不是盖的。.

TOP

龙应台说,文学是心灵的X光

心靈的X光 --- 龍應台對學生的畢業演講 (摘自天下雜誌)

作者:龍應台  
出處:天下雜誌 375期 2007/07

在二○○七成功大學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龍應台特別以「制度性教育該教而沒有教的兩件事」為題演講,期許每個人都能給自己一種透視人生智慧的心靈X光。         

今日獨立

如果你們期待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如何作一個好醫生」,你猜錯了。我不會那麼笨,跟你們在座的醫學院的傑出教授們去比賽講這種題目,因為我一定輸,我是行外人。

事實上,你們今天坐在這裡的身分,究竟是什麼呢?難道僅只是「未來的醫生」這樣一個單一身分──不可能吧?我想,一定有很多更寬的可能來界定今天坐在這裡的你;譬如說,今天是你在經濟上依賴別人的最後一天,也是你人生獨立的第一天。

或者說,從今天起,你不再被當作某個學校的學生,某個人的兒女,而是你單獨的自己──成功也是你,失敗也是你,墮落時誰也救不了你;從今天起,不再有別人為你負責。我們甚至也可以說,今天的你,是一個人,站在制度性學習的終點,自主性學習的起點?

我不認為對醫學院的畢業生就非談「如何作一個好醫生」不可,因為,職業只是一個人的人生中的一部份,絕不是全部。在你作醫生的時候,你必定同時還有好幾重身分,這些身分,不見得比你醫生的身分來得不重要:你是一個國家的公民──你是否知道如何作一個好公民?

你一定是人家的妻子或丈夫或堅決不婚的情人伙伴──你是否知道如何作一個成熟的負責的伴侶?你一定還有幾十年的時間是人家的兒女──你是否知道如何作一個好兒女?你可能很快成為別人的父親和母親──你又是否知道如何做好父親和母親?更關鍵的,今天是你的「獨立日」──你是否知道如何做好一個獨立的、完整的人呢?

因此,今天是什麼日子?我認為,是你們從幼稚園到大學長達二十多年「制度性」教育的畢業典禮,同時是「自主性」教育的開學典禮。

我今天的題目是,「制度性教育該教而沒有教的兩件事」: 仰觀宇宙之大 第一,它教你如何與別人相處,沒有教你如何與自己相處。

合群,曾經是我們從小到大「德育」的核心。個人在群體中如何進退貫穿整個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極其講究的個人修身、慎獨的部份,在現代化的社會裡,卻被忽視。

我們是一個習慣群聚的社會。在行為舉止上,我們喜歡熱鬧,享受呼朋喚友的歡樂。在思想判斷上,我們用「集體公審」或者「拉幫結派」的方式思考事情。在時間的分配上,我們的學習表塞滿課程和活動;在空間配置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群體「相濡以沫」。

獨思的時間,獨處的空間,不在我們的學程設計裡。 把這個問題說得最透徹的,我認為是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他在一九四一年就指出當時的大學課程設計是有問題的,因為課程以「滿」為目標,不給學生「獨思」的時間: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審其一人之生應有之地位,非有閒暇不為也。縱探歷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積,?索人我關係之複雜,社會問題之繁變,而思對此悠久與累積者宜如何承襲擷取而有所發明,對複雜繁變者宜如何應對而知所排解,非有閒暇不為也;人生莫非學問也,能自作觀察、欣賞、沉思、體會者,斯得之。」

在你們七年醫學院的學習過程中,諸位想必學到了各種技術,但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審一人之生應有之地位」,重不重要?大學是否教了你?「綜觀歷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積,橫索人我關係之複雜,社會問題之繁變」,在你的解剖學、病理學、臨床課程裡,是否有一點點入門?在整整七年的培養中,請問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讓你用在「觀察、欣賞、沈思、體會」之中?

再請問,一個不懂得「觀察、欣賞、沈思、體會」的人,可不可能是一個好的醫生?或者說,一個沒有能力「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對自己的「存在」狀態有所思索的人,會是一個第幾流的醫生?

大學課程不容許學生有時間作個人修身的「獨思」,它同時不允許學生有獨處的空間。四年或七年大學生涯,大半在喧嘩而流動的群聚中度過,自己對自己的檢討、探索、深思,難有空間。對此,梅貽琦感嘆極深: 人生不能離群,而自修不能無獨……。至情緒之制裁,意志之磨勵,則固為我一身一心之事,他人之於我,至多亦只所以相督勵,示鑑戒而已。自「慎獨」之教亡,而學子乃無復有「獨」之機會,亦無復作「獨」之企求;無復知人我之間精神上與實際上應有之充分之距離,適當之分寸……,乃至於學問見識一端,亦但知從眾而不知從己,但知附和而不敢自作主張,力排眾議。晚近學術界中,每多隨波逐浪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輩。

「慎獨」,其實就是在孤獨、沈澱的內在宇宙裡審視自己在環境中的處境,剖析人我之間的關係,判別是非對錯的細微分野,「慎獨」是修練,使人在群體的沈溺和喧鬧中,保持清醒。這,大學教了你嗎?「情緒之制裁,意志之磨勵」,在不在大學的課程裡?

「只知從眾而不知從己」的人,不知「人我之間精神與實踐上應有之充分之距離」的人,請告訴我,會是一個第幾流的醫生? 紐約市長布倫伯格是紐約市立大學今年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人。他送給畢業生的「金玉良言」是:「成功的祕訣其實很簡單,就是,你要比別人打拚。如果你比辦公室裡所有同事都早到,都晚退,而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請過一天病假──你就一定會成功!」

他舉自己的父親做為典範:「我父親就是這樣,他從早幹到晚,一週七天,一輩子從不休息,幹到最後一刻,然後跑到醫院掛號,就地死亡。」 我看了報紙對這段「金玉良言」的報導,不太敢置信,心想,會不會這位老兄意在反諷,卻被居心不良的媒體拿來作文章?於是我找出他演講的現場錄像,從頭看到尾,發現,老天,他真是這麼說的,而且極其嚴肅。 我想,如果你是以紐約市長這種哲學來培養自己的,我會很恐懼有一天落在你的手裡。醫生被稱為醫「生」而不被稱為醫「死」,是因為,他必須對「生」要有所理解。


比夜還黑的內心

二,制度性教育教了你如何認識「實」,但沒教你如何認識「空」。

我不知道在你們醫學的制式教育裡,有多少文學的培養?你們全都在搖頭,表示沒有。我認為,文學應該是醫學院的大一必修課程;文學,應該是所有以「人」為第一對象的學科的必修基礎學之一,因為文學的核心作用,就是教你認識「人」。

讀過卡謬的小說《瘟疫》的,請舉手一下。七十人中只有四個,比例很低。我因為○三年的非典爆發而重讀這本小說。小說從一個醫生的角度描寫一個城市由於爆發瘟疫而封城的整個過程。

瘟疫傳出時,鎖不鎖城,有太多的重大決定要做。是什麼樣的訓練,使一個衛生官員做出正確的決定?醫學技術絕不是唯一的因素。是什麼樣的人格,使一個醫生可以走卻決定留下,不惜犧牲?是什麼樣的素養,使一個醫生知道如何面對巨大的痛苦,認識人性的虛偽,卻又能夠維持自己對人的熱誠和信仰,同時保持專業的冷靜? 卡謬透過文學所能夠告訴你的,不可能寫在公共衛生學的教科書裡。醫學的教科書可以教你如何辨別鼠疫和淋巴感染,可是卡謬的文學教你辨別背叛和犧牲的意義、存在和救贖的本質。 多少人讀過卡夫卡的《蛻變》?對不起,我覺得《蛻變》,也應該是醫學院學生的大一必讀。你的醫學課本會告訴你如何對一個重度憂鬱症患者開藥,但是,卡夫卡給你看的,是這個憂鬱病患比海還要深、比夜還要黑的內心深沈之處──醫學的任何儀器都測不到的地方,他用文學的X光照給你看,心靈的創傷纖毫畢露。 是的,文學,是心靈的X光。它照得到「空」。 將來的醫生,請問你具備嗎?


分手也是緣分

今天在座,我發現,父母、祖父母的人數超過畢業生自己。我願意對為人父母的,說幾句話。恭喜你們。我幾乎就看見當年的我自己,坐在畢業生的位子上,也看見我自己的父母,坐在你們的位子上。

我那麼清楚地記得,我七歲的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牽著他的手走到學校,然後看著他,背著花花綠綠布滿恐龍的書包,消失在教室門口。他不停不停地回頭看我,我也萬分不捨地痴痴看著他。我也記得十六歲那年他到美國作交換學生,我送他到機場,看著他,背著年輕人的背包,消失在入關口,我站在後面,一直在等他回頭看我一眼,但是,他頭也不回,一次都沒有。 於是我逐漸逐漸認識到,原來父女母子一場的緣分,就是注定了你此生要不斷地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今天,是你們的孩子、孫子的「獨立日」,其實,你們自己新的一課也從今天開始:學習放手,讓他跌倒而不去伸手扶他。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那是多麼、多麼難受的一堂課。

但是很快的,這些畢業生也會發現,他們其實,從今天開始,也在看著他們的父母、祖父母的背影,漸行漸遠,離他們而去。

在這個意義上,畢業,確實是人生多麼重大的時刻。它,對不同世代的人,都是一個快樂奔向前程的時刻,也是一個跟纏綿的記憶、跟溫馨的歷史分手的時刻。所以對在場的每一個人而言,儘管不同世代,今天都是一種畢業,一種開始。每一個人都需要一種心靈的X光,給自己一種透視人生的智慧,但是心靈的X光執照,取得何其不易。只不過,一旦取得,你就是一個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醫生了。

祝福你們。


二○○七年六月九日.

TOP

回复 261#hxy007 的帖子

“悦纳”是好关键的一个词
悦纳自己,从而从容自信;悦纳别人,所以慈悲宽容。.

TOP

我们开学进入小三了,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作文里是白字成堆,基本上发音差不多或者字形差不多的,拉来一个就用。
不知前辈们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时期,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感觉是一二年级的教材一直是每天一课,识字量是大了,但掌握得不够扎实。如果回头去补呢,又不知如何着手。。。.

TOP

听007这么一说,偶不焦虑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