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3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亲子阅读:谈自由阅读的乐趣,斥应试训练(939#献给男子汉之《调皮鬼恐怖心》)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转载〕写作文的最大技巧(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写作文的最大技巧(3)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18:29 新浪读书

文以载道,文章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情操,中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也确实应该肩负起孩子们思想品德建设的责任。正因为如此,中小学生的作文训练首先应该教会孩子真实表达、自由表达,然后才谈得上“文字水平”与“思想水平”的问题。把孩子引向虚饰的表达,既不能让他们写出好的作文,也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当孩子把真实表达改变为矫情表达,他就开始去说言不由衷的话;当孩子把自由表达拘束在大人提出的框框里,他的内心就开始生长奴性思想;当他为作文成绩而曲意逢迎时,他就在磨灭个性,滑入功利和平庸……这些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建设又何尝不是破坏性的呢!

鲁迅说过,流氓就是没有自己固定的见解,今天可以这样,明天可以那样,毫无操持可言。从小的流氓语言训练,是会养育出流氓的。

正常的写作其实是个自我思考的过程,所以也是在思想上自我成长的过程。一个孩子面对一个命题能进行独立的思考,他的思考是自由而诚实的,他就会找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他心里就会有很多想说的话,不用为了凑字数而写些空洞无物的话,动笔时就不会发愁。如果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并没有使他堕落的因素,他绝不会因为在作文中可以自由表达而变得思想不健康;而思想的成熟自然可以带来写作上的得体。

我在对圆圆的作文辅导中,一直向她灌输诚实写作这一点,所以她在作文中一直能流露真性情。

记得她上初中时,有一次学校搞一个母亲节感恩活动,要求每个孩子在周末回家时,给妈妈洗一次脚,然后回来写一篇文章,谈自己给妈妈洗脚的感受。

这个“命题”的用意一目了然,它要求学生们写什么其实已摆明了。在这之前我就听说别的学校搞过这样的活动,这之后也听说过某些学校在搞。

大家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洗脚”呢?联想到前几年每到“学雷锋”的日子,就有人上大街给人免费擦皮鞋,享受服务的人多半是来占小便宜,靠擦皮鞋维持生计的人则可怜巴巴地看着生意被抢——这简直是对雷锋精神的亵渎!

我觉得“洗脚”和“擦皮鞋”这两种“创意”背后,总有什么相同的东西,这个东西让我感到不舒服。

圆圆回家对我说了这事后,我能看出她也有些为难。

平时我们很愿意配合学校做一些事情,这次这个事比较别扭,我们心照不宣地都有些不想做。我对圆圆说:妈妈还这么年青,也很健康,为什么用你来给洗脚呢?哪怕我老了,只要自己能干,洗脚这个事也不愿别人代劳。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但只有一个人需要帮助时,我们才有必要去提供帮助。关爱的方式得体,才能给被关爱者带来快乐,否则的话不如不做。

圆圆小小的心可能还是有些困惑和为难。我就跟她分析说:如果妈妈在工作或生活中需要经常翻山越岭地去走路,双脚的劳动具有特殊的意义,而且回家累得不想动,你给妈妈洗洗脚是有意义的;现在妈妈每天乘车去办公室,大部分时间坐在椅子上,双脚并不比我的双手更辛苦,也不比我的脸经受更多风吹雨淋。这样看来,给妈妈洗脚还不如给妈妈洗手、洗脸呢——可是,这有意义吗?

圆圆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但她还是顾虑作文该怎么写。我于是问她:你认为学校搞这样一个活动的用意是什么?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8-5 15:15 编辑 ].

TOP

〔转载〕写作文的最大技巧(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写作文的最大技巧(4)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18:29 新浪读书

她说是让孩子理解妈妈、体贴妈妈,通过给妈妈做事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我又问她,那么你想做一件事向妈妈表达爱吗?她点点头。

我笑了,像平日里经常做的那样,双手把她的脸蛋掬住,用力往中间挤,她的鼻子就陷在了两个凸起的脸蛋中,嘴像猪鼻子一样拱起来。我亲亲她的小猪嘴说,今天晚上妈妈和爸爸都不加班了,现在我最想咱们三个人一起到外面散步,你好长时间没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了吧。圆圆愉快地说好,我们就一起出去了。那段时间我们三个人都很忙,这样的悠闲还真是难得,正好可以一边散步一边把这段时间积攒的话聊一聊。

回来后,我对圆圆说,如果人人都写自己给妈妈洗脚,由此感悟出应该孝顺妈妈,那就太没有新意了。你今天晚上其实也孝顺了妈妈,因为你放下作业,不害怕浪费时间,陪爸爸妈妈散步,这是让妈妈感觉最享受的,也是我眼下最想要的,这真的比洗脚好多了。

圆圆由此感悟出孝顺妈妈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重要的是有真情实意。

我平时总告诉圆圆,写作文时,尤其面对一个命题作文时,要调动自己的诚意。因为题目来自老师,乍一看题目,可能自己一下找不到感觉,不知该写什么,那么在动笔之前一定要问自己:就这个题目或这方面内容,我是如何理解的,我最想说什么,我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吗,我最真实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出于思维习惯,她很快找到了写作的内容和想法。我后来看她这篇作文,她如实地写出了自己面对这个题目的感受,写了妈妈和她的交谈,写了我们以散步代替洗脚以及她自己感悟到的东西,文中也表达了对妈妈的尊敬和爱。她写得很诚实也很流畅。

后来学校召集家长开会,教导主任谈到这一次活动,很动情地谈到两个调皮的孩子通过活动出现了转变,以说明这次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两个孩子都是写他们给妈妈洗脚,发现妈妈的脚那么粗糙,长满了厚厚的茧子,他们因此很心疼妈妈,决心以后好好爱妈妈,用好好学习来报答妈妈。

因为教导主任念的只是这两个孩子作文中的片段,我没了解到孩子们作文的全貌。我想,如果两个孩子的妈妈都是由于特别的原因,为了工作或家庭让她们的脚受了很大的苦,长出了那样一双脚,那是应该感动孩子的,孩子写出的也是真情;可如果他们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没什么两样,只是因为她们喜欢穿高跟鞋、喜欢运动或不注意脚部护理,那么妈妈的脚凭什么能激起孩子那样的感情呢?脚上的老茧和母爱有什么关系,脚保养得好的妈妈就不是吃苦耐劳的妈妈吗?真担心孩子们在无病呻吟,说虚情假意的话。

当代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认为,说与写能力的训练,首先还是要培育一个态度,即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思想与情感。他批评当下教育中“老八股”、“党八股”依然猖獗,并且合流,渗透到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从儿童时期毒害青少年,这会后患无穷。他认为这不只是文风问题,更是一个人的素质和国民的精神、道德状态问题。他忧心忡忡地指出,学生在写作中胡编乱造,说违心话,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心灵就被扭曲了。

写作中的虚构与虚假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实质上是有想象力与缺乏想象力的区别。基于真情实感的虚构,是具有想象力的美的东西;虚假的文字是缺少真情实感和想象力的勉强之作,不会有美在其中。

“当你要求儿童说出自己的思想的时候,要保持审慎而细心的态度……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

在写作中“说真话”开始是意识问题,到最后就变成了习惯和能力问题。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一些虚假训练包围,那么他就可能丧失了说真话的习惯和能力,不是他不想说,是他已经不会说了。要恢复这种能力,也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说,写作“首先是勇气方面,然后才是技术问题”。写作中说真话的勇气,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容易培养,耽搁了,也许一辈子也找不回来。

当我们苦苦寻找“写作技巧”时,其实技巧多么简单——写作时请首先记住“说真话”。给孩子灌输这一点,它的意义超越了写作本身。就像钱理群先生说的,“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8-5 15:15 编辑 ].

TOP

推荐 曹文轩 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qtXvDkRrrU/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G_i9YBGn6g/

Alex 对曹老师比较崇拜,也喜欢曹老师的书,下面是 Alex 摘录的语录:

读书要读有文脉的书。
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
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8 17:48 编辑 ].

附件

作文纸.rar (4.58 KB)

2009-10-8 17:48, 下载次数: 160

TOP

“不要照本宣科”尤其重要

1、故事或者绘本的语言通常是书面语言,未必适合孩子当时的理解能力。要引起孩子的兴趣,BBMM在阅读时一定要进行加工,甚至把主人公换成孩子熟悉的人,甚至就换成孩子的名字。物品也可以换成当下可见的物品,场景也可以换。总之,想象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曹文轩老师如是说。
2、有时还可以扔掉书本,由BBMM根据读本自由发挥。特别是睡觉前的这段时间,我经常是随意的躺在床上,孩子或坐,或躺,我先翻翻书,然后就这么随意地讲。
3、注意阅读时音量、语调、语速的变化,切不可千篇一律,机械地、干巴巴去读。阅读时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可以重复孩子感兴趣的段落。当孩子困了想睡觉时,就添加一段主人公累了,上床睡觉的段落,声音越来越轻,孩子就这么慢慢地进入呼呼的状态。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0-26 12:1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yj 于 2009-12-23 13:24 发表
不禁又想起小薇的偶像李开复,反反复复表达一种理念: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斯金纳说:“ 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李开复自己说:“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 ...
突然发现我好像是清醒的,因为无论是我原来做数学习题还是现在教儿子,我都要求要忘记那些数学习题,而剩下的便是数学思想和素养,是数学中真正有用的东西。

原来语文也是这样啊。

我要把这几段话记下来,以后可以扯大旗做虎皮。

顺便找了一段更加“法相庄严”的话:

摘自:
http://blog.gmw.cn/u/4070/archives/2008/26585.html

教育的本质

人活着,在活出自己,实现生命价值,享受生命快乐。

教育为人服务,人的终极追求决定了,教育的本质就在通过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方式加强人的自我存在,推动和促进人不断地活出自己,实现生命价值,享受生命快乐,达到优游的生命。

  一句话,只有使人成为人时,教育才成为教育。教育是一种成就人的事业!而只有使人成为人时,美才产生,因此,教育也是一种成就美的事业!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2-23 13:5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yj 于 2009-12-23 13:49 发表


看得出您一定是清醒的。

那就更上层楼,不要“小乘”独善其身,最好“大乘”普度众生吧!与007一道!
“普度众生”不敢说。倒是有一遍学习数学的经验之谈--“无用的数学”似乎可以作为上面几段话注脚。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1#pid6360613

论文笔,咱肯定不能跟hxy007比,所以只写那些真实故事和想法。也许大家会看在“真实”的面子上容忍我那没有文笔的文章。

不过,我LP一直说我5-羟色胺(5-HT)分泌过多,文章即“以我手写我心”,别人怎么看,管他呢?再没人给我的文章打分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2-23 14:0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12-24 13:57 发表

讲得好,讲得妙!举双手加双足赞同!
也许应该去寻找一些简单的方法,使我们可以区分哪些是形式的无用的东西,哪些才是教育的精华。

例如,曹文轩老师提倡同学们要读有文脉的书,可是同学们无法区分哪些是有文脉的,哪些没有,于是曹老师告诉大家,读书的时候准备一支笔和本子,把看到的好句子、好词记录下来,当同学们发现这本书上没有什么值得记下来的东西,那就是没有文脉的书。

我不清楚这种鉴别方法是否真正公平,不过它确实容易实践。

007能不能研究一下这个课题啊,把那些法相庄严的深奥理论,简化成我们非专业人员可理解且易于执行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普度众生呢。.

TOP

守住当下,守住历史,守住未来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2-14 03:56 发表
  可是,下一代还会相信守岁、坚持守岁么?007非常怀疑。 ...
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哪里,我将来去何方?
当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忽然之间,这些问题涌入我们的脑海,那么自然,那么强烈。
我问父亲,那个素来刚强的男人眼中竟然噙满了泪。
从此,我拥有了传说中被称之为“过去”的东西。
原来,我们都在时间的长河中,如兄弟一般。
2010年,那个守岁的我并不孤独。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2-14 18:06 编辑 ].

TOP

期末考试中,儿子的作文考的不是很好,30分被扣了6分。对比他们班上作文好的同学,儿子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不够生动。
可是如何能是文章写的生动呢?这个问题难倒我了。

各位文学BBMM给出点招吧?
随便贡献两张作文纸。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2-28 17:34 编辑 ].

附件

作文纸(12x14).rar (5.21 KB)

2010-2-28 17:34, 下载次数: 131

作文纸(横排).rar (5.44 KB)

2010-2-28 17:34, 下载次数: 97

TOP

我来扶楼

引用:
原帖由 grant 于 2010-3-10 14:18 发表
谢谢提醒。
我们两个把007的楼给弄歪了...
最近,我发现,几个小三小四突然对历史和地理有了浓厚的兴趣。上周日在hxy007家里,我们一起研究了11的一个问题:“好像世界上的大城市都在大陆的东部?”
我们从原始社会、群落、分工,一直讲到交易、商人、公路、河流、城镇,而后又讲到战争、资源、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英国、美国和澳州大陆的渊源和区别,风帆战舰与煤动力的铁甲舰,把几个小三、小四听得笑逐颜开。回家以后,我翻出了去年在旧书摊上论斤买来的2本《中华上下五千年》,Alex拿过去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个人以为,要回答“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可以从历史上去寻找根源,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在农村里边,每到了傍晚,在晒场坝的一角总会有一群孩子在听老人讲故事一样。中国正处在从发展中国家像发达国家的过程中,看看发达国家的历史,我以为,将来更加需要那种有更广阔的眼光、有历史眼光的人才。

今天,我让Alex妈妈买了一张简单的世界地图拼图。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3-11 11:36 编辑 ].

TOP

小一、小二的朗读

儿子在小一、小二的时候对朗读不太理解,他常常错误地以读得快作为衡量朗读好坏的标准。对老师布置的朗读作业,也常常是叽叽咕咕、含混不清的读一遍,便把书扔在一边,好像这就算是读过了、完成任务了。
后来我把语文磁带翻录在MP3,让他跟着MP3一遍又一遍地读,每次都要他慢一点再慢一点,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停顿和声音起伏的变化,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二年级。儿子的朗读慢慢好了起来,对语文课文的理解也比原来更加深入一些。
三年级开始有英语课文了,我们跟儿子又把这种朗读的方法用到英语上。儿子参加学校的校庆节目就是讲英语故事,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都表扬了他。

个人的一些经验,不知道是否对大家有用,瞎写写,在语文上我跟儿子一样,都在学习中。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3-17 17:10 编辑 ].

TOP

你见过柳树开花吗

你见过柳树开花吗
摘自:
http://tbl7996.blog.sohu.com/81547942.html

    开始一直担心经过冰冻的这些断树残枝枯草还能否活过来,眼下看来担心是多余的,这些树儿草儿的生命力可真强,一天一个样儿,每天都给人惊喜。楼门口那丛长长的迎春花开始的惨状还真让人惋惜,现在残败的枯枝上已冒出了些芽孢。路两边的那些松树、桂树和樟树,虽断枝折顶稀稀落落的,但老叶上开始添新绿了。湖边给压成了歪脖子的柳树也抽青发芽了,前几天还是一树树的褐灰色,转眼间就是丝丝嫩绿轻拂了。春天就这样无法阻挡地到来了,冰冻肆虐的痕迹正在日益盎然的春意中渐渐隐去。
    看修长飘逸的柳条在春风里婀娜地起舞,真是一种享受,人的身心都会感觉轻盈了很多,咦,柳条的嫩绿中怎么泛着点点黄色呢?走近了细瞧,才发现原来是柳树开的花,柳枝上的嫩芽还只探出了些身影,从嫩芽里抽出来的花儿却一条条的有一寸多长,黄白色的,毛茸茸的,有点像狗尾巴草,也有点像毛毛虫。
    柳树会开花啊,以前还真不知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柳絮?回家后,赶紧上网搜索,发现柳树每年2—3月开花,一般先开花,后出叶,也有时是花叶齐发,属于柔荑花序(毛毛虫样的花序),这种花序有雌雄之分,雄花序长2—4厘米,雌花序长2厘米,是虫媒花。而柳絮是柳的种子和种子上附生的茸毛。花老熟时整个脱落,雌花序中的果实裂成两瓣,具有白色茸毛的种子就随风飘散出来。随风飘飞的柳絮,似花非花,纷纷扬扬,满天飞舞。难怪女才子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来形容北风吹起的漫天飞雪。
  
ccpaging的胡言乱语:
为了儿子写春天的消息,带儿子去了体育公园好几次。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柳树开花的模样--羞羞答答、甚是可爱,想写,却写不出什么来。跟儿子郑重推荐了,别人似乎对河堤上几只黑乎乎的水鸟更有兴趣,好不令人叹息。
今日无事,改了旺网上的心情后,一时兴起,在google上搜来这篇配图心情小文,终于遂了心愿。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1-10-27 14:58 编辑 ].

TOP

无欲观其妙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4-2 10:27 发表
我当初没留一个心眼,只想多多开发她的听力皮层、提升她的理解能力,没有一开始把指读加入到阅读中去。 ...
汝有欲,故以真人朗读为“非”,未以之为“妙”。.

TOP

无欲,水则无形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4-2 11:16 发表
真的“观真人朗读之妙”,就该不指读,而是按照文章的起伏来安排读书的节奏和 ...
对啊,对啊!以形观水,谓水有形。以水观形,谓水无形。无欲,水则无形。无欲,教亦无形,学亦无形。

既已“观真人朗读之妙”,又何必管什么劳什子的hxy007指读法呢?既无欲,又何必担心她不认字呢。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2 11:26 编辑 ].

TOP

妈妈也是真人啊

算下来,妈妈也快出头了。我也过了这么两年,与你同也不同。

在那段时间里边,我喜欢跟儿子讲我喜欢的东西,主要是科学,喜欢看书自编故事,喜欢跟儿子看我喜欢的纪录片、电影。因为我喜欢,所以,这两年对我来说很愉快,从来没觉得非人。只是在“混”时间,只不过原来跟LP一起“混”,后来跟儿子“混”的多了,疏远了LP。

我也不以为这不是正事,倒是LP认为我这是不干正事,她认为本不需要这么多时间的。

还说回“真人朗读”这件事,如果你觉得累了,你坚持,你就有欲,你有欲,你便不能观其妙,你不能观其妙,女儿亦难观其妙。何不直接跟女儿说:“妈妈今天很累了,想休息休息,要不我们一起去散步?”或者“妈妈今天晚上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你能自己看看图画书吗?”这样,女儿理解了,原来妈妈也是真人啊!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2 11:4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ask 于 2010-4-8 13:57 发表
谈到生死,我的兴致就来了。我最近常想,孩子需不需要宗教教育?

我目前在加拿大,基督教是主流,教会成员也很热心,新移民想尽早投入主流社会,参加教会活动,是很好的管道。

我也想认识多一些本地人,可是鉴 ...
我感觉到缺2样东西,一是信仰,二是历史,大概是教育问题引起的。如果有一天去国外定居,我会是非常脆弱的一个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4-13 16:31 发表
教还是不教?当亲妈还是当后妈?这两个问题一看就是抄袭老莎的,不过平凡如我也可以有一点哲学意义上的疑问。

        我女儿快两周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这可让我父母慌了阵脚。小区里比她小两个月的孩子都会背十几首唐诗 ...
水师太,我必须得喊你一声师太了。你所述的与我和Alex当时状况一模一样,同样的爷爷奶奶的督促与期待,同样的手足无措(不能怪我,他们要我教不会讲话的Alex数学),同样如获宝玉一般地欣喜与快乐,同样的被评为绩效最差老师。只是Alex的启蒙不是唐诗,而是数学中的数数,1、2、3,我同样会把最后一个读一个很长的音。
Alex的爷爷奶奶教Alex的小妹妹(我弟弟的女儿)数数,妹妹总把123的顺序搞混淆,后来他们假期来玩,我用同样的方法教小妹妹的。那时小妹妹还不会说话,当她听到我读2的时候,就会咯咯地笑,因为她心里已经在期待3了。
后来我教Alex折纸,先是我折,Alex看着,然后他找出喜欢的图形哭着喊着让我折,再然后他自己买书自己折,现在是他自己想出来东西来自己折,最近他的兴趣是飞机。前天散步的时候,他的飞机表现异常的好,飞进了幼儿园的围墙,我们想象着第二天小朋友会不会把它当成天外来机。当我表示惋惜的时候,Alex安慰道:“不要紧,这是我的Plan A,我还有Plan B。”

是不是必须忘掉自己所有的专业知识,然后才能做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选择?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否有教育学上的答案。忘掉“具象”和“抽象”的差别,忘掉九九表,忘掉加减法。当你忘掉了这一切的一切,似乎才算是蹲下了身形,跟儿子/女儿站在同一般的高度。大家玩在一起,虚度这共同的光阴,实践卢老师所谓“浪费时间的教育”。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13 20:2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4-14 20:16 发表
我女儿的数学,我就没有启过蒙。她的智力发育让我感到有点困惑。她的智力发育非常不均衡,或者说她表现出来的东西很不均衡。她的逻辑能力是比较强的,差不多是她智力因素中最强的一项,但是对于抽象的数的概念则不是 ...
这个观察好像与杜威的理论是一致的。

数学之前即数学的萌芽有很多分支的,例如算术、几何、逻辑、运筹优化、概率预测、天文、物理等。这些萌芽还有地域上的差别,算术是中国人厉害,几何就要算埃及人厉害了。其后的发展过程如云变雨,雨变溪流,溪流变河,河可能又分叉,可能又合成小河,小河变大河,江河入海。所以,你女儿在萌芽阶段表现出某种特质,也不算奇怪了。但是,你看,我们并不知道大数学家需要哪些特质,特别发展某一种先天特质都是危险的,对于别的数学萌芽也不能忽视。将来到学校里边接受到均衡的数学教育,方方面面都有所发展,才能终成大器。

你先生教授交换律的失败也印证了杜威理论。从数学上来说,3+4和4+3交换后值不变,与a+b和b+a交换后值不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前者只是一个特例,后者则具有广泛意义。前者的道理很简单,朝三暮四就可以解释,后者则要回答是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交换?其它还有哪些情况下可以交换?,以及相对应的种种为什么。所以,交换律要比算术复杂得多。在历史上,中国人一直停留在算术上,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计算利器--算盘,终究没有进入到更加复杂的由交换律所代表的“代数”层次,最后还是被“代数”、“数学分析”打败了。

我们原来受到的教育里边,交换律好像是跟算术一起学的。那是符合当时的条件和要求的,一是,我们学得比较晚,大脑发育得已经比较完整了,二是当时教育的目的是多快好省,能早点学会计算已经很不错了。现在不同了,一是学的比较早,二是浪费得起这个时间,三是要求也高了。所以,在新时期新要求下面,抛开多快好省的目标,我们可以一步步扎扎实实地按照数学发展的历程慢慢儿学习数学。这一点,也是我和Alex一起学数学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到的。你先生所遇到的问题跟我和Alex一起学数学时是一样的,交换律学不了,那咱们就学更古老的,一直朔回到原始社会的数数再刹住脚。那时我不知道有个美国人叫杜威,但是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也只能是这样。

爸爸虽然不能教交换律,但是爸爸毕竟是学理工的吧,有时间就多带女儿走走玩玩,花瓣几何,路灯几何,无可不数;花鸟鱼虫,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无可不谈。原始社会的数学其实也很丰富,说不定更加丰富。我认为,无形中这就是最好的启蒙。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15 00:1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4-15 17:04 发表
中国作家好高骛远,就想着得个诺贝尔文学奖,不屑于也无能于为幼童创作。 ...
非也非也,我们这一代出不了真正的文学家,因为只会一种体裁的作文--议论文,还只限于三段式的。
啥时候考试不出阅读题,不出作文题方有可能出文学家。.

TOP

除了清楚明白的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0-4-15 18:53 发表
专家在此啊。。。那请教个问题, 希望007别介意我歪一下楼。。。

如今那些婴儿奶粉都标榜加入了各种帮助脑部发育的物质, 其实, 真的起作用吗?还是从食物里摄入均衡营养更有效呢?
你相信人以及别的动物和植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吗?这个世界上最精巧无比的人造建筑在白蚁的巢穴面前都是那么的不值一提。
试图用药或者那些化学提取物等某种外力去改变人身体内已有的平衡,我认为,都是一种无知的自大。如果不是真的有过不去的毛病,就不要去医院。更不要去吃所为的补药和林林总总的添加剂,他们永远不会比一个细胞液里的物质更加平衡。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我认为这是作为其中一份子应有的本分。

说到批判能力,令我想起公司写产品说明书的事。我们公司做的是软件产品,客户有中国人也有老外。原来的英文说明书是照中文翻译的,给客户中那些港澳和老外经理看,他们都不感兴趣,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个香港朋友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中国人写的东西喜欢推销自己的思想、概念或者理念,总是在说明书的开头说上一大段的概括性或者思想性的话,很多中国经理特别能接受这个,他们会像一个学生一样认真的听你讲的每一句话,甚至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而老外特别反感这个,如果你的东西是好的,你只要把这个东西是什么罗列出来就可以了,客户自己会选择这个东西是否是他想要的,你写这么多思想性的东西,他们会认为你在刻意误导他们,试图干扰他们的思想,反而会怀疑你的产品。

另有一次被推销的经历也很有意思。一个朋友的朋友跟我朋友一起专程向我推销一个美国网络上类似传销的项目,朋友的朋友一上来就拿出纸和笔,刷刷几笔写下一个数学公式,然后准备开始解释这个公式。当时我就笑了,然后告诉他我是数学系毕业。我心想:“我要是一开始就听你解释公式,实际上就忽略了公式的来源问题,等于承认了你的公式,坠入你的瓮中。数学系的人要是转不过这个弯,岂不是白学了!”

所以,我一直要Alex忘记诸如“面积=长X宽”“速度=路程÷时间”,忘记公式,忘记习题,忘记教科书,忘记别人先告诉你的一切,而是把自己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体验聚集起来,像水师太那样“生想”,想通了,那才算是学习。

笛卡尔说:“除了清楚明白的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

TOP

接受不完美意味着接受幸福

水老师的“不完美理论”真是至理。007解读说不完美意味着希望,嗲虫妈解读说不完美意味着幸福,我的解读是接受不完美意味着接受幸福。

Alex有一天素描下来,他对我说:“我不喜欢今天的素描?”
我很诧异:“为什么啊?你不是一直很喜欢素描吗?”
Alex说:“我喜欢素描啊,我说的是不喜欢今天临摹的这张素描画。”
我说:“那把今天的画给我看看吧。”Alex把他的素描递给了我。我看了看,画中是很常见三个石膏物体:“好像没什么不同啊。”
Alex说:“哪里啊,你仔细看看,里边好多断续的线条,还有好多缺。”
我说:“哦,真是这样的。可是这有什么不同吗?”
Alex说:“我画这幅画的时候感觉不好,就像生病的感觉,没精神。以前我们画的线条都很刚强的。”
我说:“原来是这样啊。可是,现实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你看远处日光下的墙,灯杆,还有很多别的东西,他们本来就不是完整的,每件物体身上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伤痕,缺失,他们的影子也从来都是模糊不清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吧。”
Alex“哦”了一声,仔细地观察起来。

读书,读画,读自然界,读我们和他们的人生,理都是一样的吧!.

TOP

等待是一种智慧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4-16 18:30 发表
我写我女儿的种种现象,是想说明人跟人是不同的,人的发育有个过程。后来ccpaging的回复让我感到他也没有完全明白的我意思。我的意思是:幼童在数学方面的发育非常有个体差异。而数学方面的发育,某些时候并不是父母启蒙的好坏决定的。孩子个体的发育节奏非常重要。我跟ccpaging讨论的一个分歧是,他侧重于引导,我则侧重于依赖时间、依赖孩子自身的发育。ccpaging后来回复中提到不接受交换率就回头在生活中积累数的概念。我后来没有再回复,我本想写一篇很长的文章再仔细谈人脑的发育,后来又觉得累就没写。大脑还没有发育得好的时候,怎么积累也是白搭。 ...
摘自《基督山伯爵》第一一七章
莫雷尔拆开信念道:——

    “我亲爱的马西米兰,——岛边为你们停着一只小帆船。贾可布会带你们到里窝去,那里诺瓦蒂埃先生正在等着他的孙女儿,他希望在他领他的孙女到圣坛前去以前,能先为你们祝福,我的朋友,这个洞里的一切,我在香榭丽舍大道的房子,以及我在黎港的别墅,都是爱德蒙·唐太斯送给莫雷尔船主的儿子的结婚礼物。也请维尔福小姐接受其中的一半,因为,她的父亲现在已成了一个疯子,她的弟弟已在九月间和他的母亲一同去世,我想请她把她从她父亲和她弟弟那儿继承来的那笔财产捐赠给穷人。莫雷尔,告诉那位你将终生眷顾的天使,请她时时为一个人祈祷,那个人,象撒旦一样,一度曾自以为可与上帝匹敌;但现在,他已带着基督徒的自卑承认只有上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穷的智慧。或许那些祈祷可以减轻他心里所感到的内疚。至于你,莫雷尔,我对你说一句知心话。世界上既无所谓快乐或也无所谓痛苦;只有一种状况与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不幸的人才能体会最大的快乐。莫雷尔,我们必须体验过死的痛苦,才能体会到生的快乐。

    所以,我心爱的孩子们,享受生命的快乐吧!永远不要忘记,直至上帝揭露人的未来图景的那一天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你的朋友基督山伯爵爱德蒙·唐太斯。”

=========================================
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刚刚高中毕业,在假期里边等大学录取通知呢。那段时间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是空白,辛辛苦苦、在巨大的压力下面过完了2年的高中生活,高考以后,整个人如虚脱了一般,脑子里边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好。心里又是忐忑不安,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将来等着我。我报考的大学全部是“外地”的,遍布祖国东南西北,我都不知道即将来临的那一年冬天会是暖还是寒。在我无所事事的时候,妈妈从厂里借来了《基督山伯爵》。读完以后,我一直不能明白,为什么“等待”是智慧?这跟我们被要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是背道而驰吗?

水师太,我其实是支持你的观点的。但是我在回帖的时候忽略了一点,我始终以Alex-一个10岁男孩的立场在考虑交换律的问题,而您是以您女儿-一个三岁女孩的立场在看待这个问题。如果要我在Alex三岁的时候教他交换律,我是想都不会想的。那时候,Alex大概才刚刚开始数数吧(也许是四岁的时候)。当他在掰手指头计算6+5的时候,能够虚空一指,喊出11,完成了进位,我已然是欣喜若狂了。在跟Alex玩在一起的这段时间里,逐渐地我也学会了等待,满怀希望地。时不时的Alex的脑子里边会突然冒出一星灵感的火花,我会紧紧地抓住它,欣赏它,如上帝给予我们的礼物一般。我渐渐明白了,如果耐不住等待的寂寞,迫不及待地去教他,去要求他,便再也收不到这样的礼物。我们的生活中便不会有惊喜,剩下的不过是按部就班、了无新意地“教学”。

等待真的是一种智慧。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21 23:17 编辑 ].

TOP

转载:等待是一种智慧

等待是一种智慧
摘自:
http://blog.linziedu.net/user1/604/archives/2008/9273.shtml
绿茵清子 发表于 2008-3-19 9:21:01

    等待,是一个充满梦幻、充满期盼的词语,令人向往;是一首飘荡着神秘色彩的乐曲,令人激荡;是一首充满甜蜜和悲伤的抒情诗,令人思索。
    从我们来到这世界开始,等待便充满了我们长长的一生。一种种,一场场,自此而始,绵延不断,从呀呀学语等成豆蔻年华,从青春年少等成两鬓霜花。如那首歌中所唱“年少的轻笑终会变成世故的祈祷,倘若如此,忧郁的你是否就此苍老?”  
    我们的一生,等过多少人多少事?等自己,等恋人,等天明,等日暮,等离开,等归来。等一个久久不来的远讯,等一次殷殷期盼的约会,等一个日日思念的名字。有的时候,终于苦苦的等到了自己的等待。也有的时候,只是漫漫无期的守候,成了镜中的花,水中的月。甚至还有的时候,茫茫然的等了一生,把所有的日子都用来等待,却忘了自己究竟是在等些什么?
    等待是痛苦的,放弃却又是艰难的!
    等待,在有些人眼里被奉为至宝,如“守株待兔”者;等待,在有些人眼中被视若罪恶,如“揠苗助长”者。
    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就会发现:等待的画面千奇百怪,等待的结果悲谅却又美丽.
    正因为有了等待,才有楚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宏伟抱负;
    正因为有了耐心等待,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佳话,才有了诸葛亮与周瑜演绎的“赤壁之战”的伟大创举;
    正因为积极的等待时机,才有蒙哥马利指挥的击溃“沙漠之狐”的阿拉曼之战的辉煌战绩;
    同样是因为等待,却有“淝水之战”中前秦军队大败的结局;
    还有,因为古池元帅固执的等待命令,才有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
    历史警示我们:等待,不应是无奈的徘徊,在等待中坐失良机的懊恼。而应是火山喷发前的酝酿,目光长远的准备。要在等待中积蓄能量,汲取营养,蓄势待发。积极捕捉稍纵即逝的时机,争取实现美好的愿望。
    《第二次握手》中的女主人翁丁洁琼,等待已深入到她的骨髓,成为一种坚强的信念,漫漫二十年的等待,让人钦佩。
    《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老人的那份顽强意志的等待,令人惊叹。
    《白娘子传奇》中白娘子“千年等一回”的那份蹂肠寸断的执着,常常令人震憾。
    这种真情的等待,是心灵深处含苞待放的花朵,它散发着清新浓郁的幽香。
    过分看重或极力轻视等待,都是失败和偏颇的。
    等待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折磨,是对心灵的考验,是对耐性极限的考验。我们要正确地对待等待,学会等待,善于等待,让等待真正成为我们的内驱力

《三只毛毛虫》
摘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bcc710100gkoa.html

   三只毛毛虫爬上河堤准备过河,到一个开满鲜花的地方去。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必须先找到桥,从桥上过去。“另一条毛毛虫说:“我们还是用树叶当船,从水上漂过去。”最后那条说:“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已经疲惫不堪了,应该休息两天。”
    另外两条毛毛虫诧异地看着它:“休息?没看到对岸花从中的蜜都快被采光了吗?”话未说完,一条毛毛虫已经开始爬树,准备摘一片树叶当船。另一条毛毛虫则爬上河堤的一条小路去寻找一座过河的桥。最后的那条毛毛虫找了片叶子躺下来美美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它发现自己已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翅膀扇动几下就过了河。而另外的两个伙伴,一条累死在路上,另一条被河水冲走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21 17:59 编辑 ].

TOP

教育是生命的共享

引用:
原帖由 小小小MM妈妈 于 2010-4-26 13:17 发表
不好意思,我是在看前面的帖子时,直接回复的。发了贴才看见您和大家的帖。对不起,打扰了。有点不合时宜。
并非不合时宜。我也看了水老师的心情文章,也许因为我是一个父亲,也许因为我从来不懂得劝慰,也许对那些能勘生死的人,我以为他们不需要劝慰,我选择沉默不语。我的父亲把我看成是他生命的延续,我把儿子也看成是我生命的延续,所以,我的父亲和我都心甘情愿地不去挣那些多余的钱或者地位,愿意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活在儿子身上。
对于阅读,我以为,尽BBMM的能力选择好的书便可以了。我也希望Alex能像水老师的女儿那样拥有批判阅读的能力,但是那是不可强求的。好的书需要同学们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感悟。作文亦是如此。Alex的作文成绩起伏很大,三上的期末考试成绩也不算好,我很紧张,寒假和三下开学的这段时间,我经常跟Alex评他的作文,不断地对他的作文提出各种修改的意见,可是效果并不好。直到我看了Alex最近的作文“我的烦恼”,在文中他叙述了一次我们修改作文的经历,他最大的烦恼是“我的作文总是写不好”。那时我突然醒悟了,我的紧张给他了无形的压力,原来这作文是不可以教的,我的思考是不可以代替他的思考,我的感动不可以代替他的感动,我的经历不可以代替他的经历。于是,我不再改Alex的作文,甚至避免看他的作文。只是当他遇到作文的问题时,我们一起讨论。
上周,Alex破天荒地在语文测试中得到了班级第一的好成绩,作文只被扣了三分,回家以后,我们忙不迭地给Alex爷爷打电话,三代“沉默不语”的男人就这么在网络电话上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聊上好一阵。教育是爷爷、我、Alex联系的纽带,是我们生命的共享。

注:“沉默不语”是Alex最近在作文中常见的流行词。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26 13:5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小小MM妈妈 于 2010-4-26 15:53 发表
谢谢ccpaging.常常看到你的帖子,帖子非常精彩。绝对是个好爸爸。
我有些做法和你相似,常常去帮助女儿,为她的作文提供修改意见。有时,确实“无为”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但我内心是希望像水老师说得那样,通过不断地 ...
我们家的人都缺乏语文的细胞,说数学,我们可以说的头头是道、娓娓道来,要说语文,像007、水老师,还有上面的许多诗太、诗爸,他们都是我的偶像。
像上面我回答了你的问题,水老师也回答了问题,两种回答的差别正是我需要去理解和学习的地方,至少也要尝试一番。
前天,我还跟Alex讨论过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呢!提问、讨论,无论如何都是需要的。我原来疑惑的只是在语文上我应该跟Alex讨论什么,怎么“作”文?或者务虚,坐而论道?或者谈人生之感悟?.

TOP

冰眼看日本之全民连环画

摘自:
http://read.dangdang.com/content_998346

漫画:全民连环画(1)

  叨公司的光,老冰坐飞机也混过几次商务舱。商务舱除了座位略微宽敞一些之外,在跑大阪到上海这种短途时其实和经济舱没什么大区别。但是商务舱能进贵宾室休息一下,趁登机前的几分钟在网上找人打个招呼,胡说八道几句比经济舱候机楼方便些,所以只要能够,老冰还是捣腾商务舱坐。日本机场贵宾室常能看到一幅很有趣的图画。身穿名牌高级西服,从里到外一丝不苟,一看胸前别的徽章就知道是日本一流商社的社员,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再挑剔的礼仪专家来也很难挑出毛病来。可是这些人庄严肃穆地坐在沙发上,确是很认真地看漫画。

这种景象在其他国家人哪儿都不太看得到,只有在号称动漫王国的日本才有。据说现在不少企业有内部指示,禁止员工,尤其是高级白领在涉外场合下公开看漫画。

这种规定也很正常,一般说来在社会常识中,漫画只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借以得到信息的手段,文字阅读上没有困难的成年人不应该看漫画。

但这种普世常识在日本不通用。不但成年人几乎人人在看,作为一国政府首脑的麻生太郎首相就公开宣称他是重度漫画爱好者。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麻生宣称喜欢看漫画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公开的个人爱好,而是作为赚取人气的一个手段,就是说和更加多的选民起码有一个“共同之处”,这就能够说明热爱漫画在日本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了。

漫画别的国家也有,欧美的讽刺漫画就极其有名,但欧美人是用一种夸张的手法来提出一个问题,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而日本漫画则不同,更多的日本漫画是用一种绘画的手段将作者的思考和认识写实出来拷贝给读者。

日本怎么会搞出这么一个稀奇古怪的艺术形式?而日本人又怎么会超越一般社会常识去接受这种艺术形式?更为莫名其妙的是,看起来现在不仅仅是日本人被漫画所萦绕,全世界似乎都在逐步接受这种不可思议的漫画。

提到日本的漫画,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的连环画,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小人书。叫小人书的原因应该是这类图书的读者群都是孩子,据说是小孩子还没有能力阅读过多的文字,所以大人们就以直观的图画形式给孩子们提供信息,可是日本的漫画怎么以成人作为对象了?

其实日本的漫画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日本在20世纪初的时候漫画也是儿童读物。漫画成为成人读物还是战后的事情,一般的说法是以《铁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塚治虫在1947年和酒井七马一起创作了漫画《新宝岛》,之后在50年代形成了一种“故事性漫画”的风格,所谓故事性漫画不像以前的儿童读物是将成年人的读物简略以后配上图画介绍给儿童,而是一个原创的故事,没有什么很多的文字解说,只是偶然用发言气球(Speech balloon)的形式表示人物说话,而且这种“故事性漫画”和原来的连环画最不同的是一般都是一个系列,有一个主人公,整个故事围绕着这个主人公展开。

这种形式就为成年人接受漫画创造了条件。如果仅仅是成年人读物简略而成的连环画的话,成年人起码在公开场合阅读还是很难为人接受的,但这是原创的东西,并不存在什么有文字不读来看图画是不是有点丢人的踌躇。再有一个就是这种围绕一个主人公转的故事形式能够创造出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反映社会上最吸引人的主题,从而得到读者的共鸣,所以虽然看上去是小人书的形式,其实反映的是成年人的主题,成年人自然能够接受。

漫画:全民连环画(2)

  联想到漫画在日本开始风行的年代,就更加能够理解这个艺术形式了。漫画在日本真正风行起来是在1960年代,那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使人们物质生活变得富裕的同时也剥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间和时间,繁忙的工作和紧张的节奏使得人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悠悠地去欣赏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读书成了一种奢侈,而漫画则不需要花费什么脑力,也不需要思考,就能够适应社会现实,这可能是日式漫画不但在日本受到欢迎,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流行起来的最大理由,实际上全世界都生了病。

一般说来,日本人手都比较巧,多少都有点手艺人的气质。有过和日本人交往经验的人都会发现日本人很擅长用图画来表明自己的意见,这种特长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说不清楚,但起码可以说,是日本教育中的图工课起了很大的作用。画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反正日本人知道如何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过来日本人也就更加容易接受图解了的意见,这也是漫画能够流行的原因之一。

在日本,漫画的存在形式不仅仅是故事漫画,不少很严肃的题材照样用漫画形式来表现,历史题材不用说,甚至连计算机教材都能看到漫画版的。可能是长期接受漫画熏陶以后对文字的接受能力下降所引起的,有些过激的漫画作家甚至把漫画文化作为和“活字文化”对立的表现形式,有意煽动对“活字文化”的敌视。日本电视台曾经播过一个节目,就是在日本的外国人一起讨论在日本生活学习工作中受到的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其中有一集就是日本的漫画。几乎所有出席的外国人都对日本人如此热衷于漫画,如此滥用漫画这种表现形式表示不解,认为滥用漫画这种过于直观的表现形式会阻碍想象力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可以讨论,可是当时在场的日本漫画家的反应特有意思。

那位漫画家勃然大怒,拍着桌子说:“你们这是在主张活字文化!”老冰看得目瞪口呆,从什么时候开始活字文化成了罪过了?

这种排斥活字文化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日本文部科学省已经从宽松式教育的误区中走了出来,最近为了提高中小学生学力而进行了一连串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很令人吃惊:日本儿童对文字应用题的理解和解答已经低到了使人无法接受的地步了。

比如有这么一道题目:“长度为240厘米的红色带子是绿色带子的6倍,绿色带子的长度是多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正答率居然只有30%。老师为了讲解这道题,只好在黑板上把红绿带子之间的关系用图画出来讲给学生听。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老师在苦苦思索用怎样的图画才能让学生们理解三位数的除法,因为居然没有几个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式子。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泛滥的漫画阻碍了学生的理解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又需要更多的漫画,到了最后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世界谁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例子就是那位号称超级漫画爱好者的内阁总理大臣麻生太郎在国会的演讲和答辩中再三出现错别字,成了笑柄,传媒界对这个是毫不客气的。日本的政治家喜欢在讲话时引用从中国古籍学来的文绉绉的词,弄得电视里还要打上字幕,有时甚至加上解说,这样显得他们有知识有教养,而麻生却反其道而行之,连常用的汉字都读不出来,媒体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看多了漫画的结果。

看多了漫画不但认字少了,连说话也会变少。对于小学生解答文字应用题能力下降的一种解释就是过度沉溺于漫画和电子游戏所造成的人际交往的减少,而漫画和电子游戏里面的主人公几乎都是不说话的,最多只发几个单音节声音,有人担心,将来的孩子们会不会像漫画上那样只会出声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樱桃丸丸子 于 2010-4-27 14:37 发表
楼主真是位有心的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成长,分享他的快乐。仔细读了帖子,获益非浅!
小女小一生,也有如是问题,她也爱看书,但是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老是读那些童话书,不可否认里面的图画很优美,文字也抒情,我 ...
看你的昵称怕也是动画迷吧。原来我是特别看不起漫画的,特别是日本的四格漫画书。不过,最近看了些《千与千寻》、《移动城堡》,感觉变了。读了冰眼看日本之全民漫画,我以为,看漫画书还是读书,这个问题也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很想听听各位文学BBMM的高见。
不过有一点需要关注,中国的书以文字为载体,中国的环境也是以文字为载体,如上面的许多心情文章,都是用文字作为载体的。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传统,肯定是无法离开文字的。.

TOP

只有你会欣赏我

只有你会欣赏我
"无论你是国王还是贫民,是美丽还是丑陋,总有一双微微眯着的眼睛在背后注视你.再微小的进步,也会有人为你鼓掌,再艰难的时刻,也会有人为你鼓掌.这个人就是妈妈"
                                                         _______题记.

内容: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 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6 19:54 编辑 ].

TOP

“矫诏”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0-5-6 13:17 发表
同样情况发生在我们家, 当我转述完老师的话, 小混很冷静地抛出一句:请问,这些都是老师的原话吗?
我一定会镇定地回答:“是的。老师当然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这样表扬你了。这也很公平,班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值得老师去表扬。不过老师确实是跟我这么说的。”
是的,这是我唯一的选择。

Alex在幼儿园大班是非常调皮的。有一次,他们老师要求大家练静坐守纪律,他偏不坐,站了将近一个小时。吃饭的时候,不吃。睡午觉的时候,也不睡。老师拉他到走廊里边去,准备好好谈谈。他到了走廊就耍赖皮,抱着老师的手大喊大叫,“老师打人了!我要告园长。”搞得老师们都出来看,园长也来了,老师十分尴尬。待我们去接他回家的时候,老师说起来也是苦笑不得。那时,我们做BBMM的是伤了不少脑筋。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都没用。最后还是讲故事,慢慢使他理解到集体生活是需要照顾到别人的感受,是需要某种约束来规范我们自己的,Alex才慢慢开始明白了。此后,每次我去幼儿园接他的时候,都有意跟老师说几句话,然后把老师的话加工一下或者“矫诏”一把,鼓励Alex。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6 13:38 编辑 ].

TOP

跟儿子一起看《太平洋战争》第一集

儿子开始认为里边的战争很好玩,尤其是美国兵轻易地赢得了瓜岛之战的第一场胜利。天亮以后,在沙滩上布满了日本大兵和美国大兵的尸体。一个日本兵冲出椰林,被美国兵打得遍体鳞伤,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河的对岸绝望地嚎叫,后来美国军官掏出手枪一枪击毙了这个日本兵。
我对儿子说:“不管美国兵还是日本兵,他们都是人,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姐妹。一个人从小长到大,爸爸妈妈们要养他,他也有很多玩伴,他有多少自己的梦想。而在战争中,只需要一粒小小的子弹,一切都没了,留下的只是家人的伤心。”说到这,电视里边正好演到一个美国兵搜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个英俊维护的军官和穿和服的妻子站在一起。

儿子几乎落泪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5-17 17:09 编辑 ].

TOP

“才能兼备”

儿子在试卷上写了这么一个成语“才能兼备”,老师打叉叉了。儿子不服,问我,可是我也不清楚哦,只好让儿子google了。他搜索完毕,回来对我说:“应该是‘德才兼备’。”

“哦,也对,既然有‘兼’,应该是兼而有之。如果我们把‘才’和‘能’看成是相近的,就不要用‘兼’了。”

“嗯。不过,爸爸,我发现‘兼备才能’是可以用的。”

“不会吧,这个我没听说过。你不会是看错了吧?”

“绝对没看错,不信我搜索给你看。”

google 很不错的说,搜索关键字会以醒目的红色标示出来。还真有‘兼备才能’,原话如下:中国空军必须具备攻防兼备才能强大起来!

“哦,真有啊。我给你讲个有关的故事吧,听完故事你再判断‘兼备才能’的说法对不对?”

“好啊。”

听说以前有一路边小店,小店旁边有一处屋角比较偏僻,故有过路人等常常在此小便。尿臊味经常随风飘入旁边的小店。店老板不胜烦恼,于是就在屋角处写了一则告示:“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试图阻止在此小便者。但告示贴出去后,很多人却依然如故,于是店老板经留意后现场捉住一小便者,欲施责罚,路人辩道:“此处有告示说过路人等不得了可在此小便嘛,我又何错之有?”店老板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来。

听完了故事,儿子大笑。.

TOP

推荐阅读《智人》

《智人》
http://www.verycd.com/topics/242968/
《人类进化史》(《智人》的姐妹篇)
http://www.verycd.com/topics/208388/
5555555,法语听不懂啊,哪位朋友找个英语字幕?

  四十万年以前,一个非凡的种群加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是智人,我们的祖先。他们翻山越岭,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每一处细微变化。一次又一次地他们失去了一切,然而他们总是可以超越自己的极限并最终幸存下来。他们学会了种植农作物、驯化动物,修建村庄,改善环境,人类成为动物王国中最强大的种群,他们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美术和梦幻的能力。但种群又是怎样出现的,从哪里来的呢?
  八百万年以前,这个星球突然变冷,水被冻结在地球两极,巨大的冰盖覆盖了整个欧亚大陆。在北方生命必需开始适应寒冷。热带地区,生命要和乾旱进行绝望的斗争。而在非洲大陆人类发现他们的森林正在逐渐消失。他们中的奥瑞恩和图梅逐渐适应了大草原的生活,并学会了直立行走。四百万年前,他们消失了,进化成一种更具适应性的新族群——南方古猿。他们的后代继续直立行走,并靠着食用耐寒的植物生存了下来,但最终他们还是灭绝了,他们无法抵抗强大的肉食动物。
  接下来出场的是哈比利斯人,事实上这个灵巧的人种才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代表。他们学会了使用工具,并开始了对整个地球的探索,他们发展成了一个新的人种——直立人。这些会站着的人发现了火,他们完成了一个伟大的飞跃,直立人开始了他们征服世界的旅途。他们离开非洲,来到了欧亚大陆。在不知不觉中,一小部分男人和女人已经为现代人的形成做好了准备。而此时,生存了一百多万年的直立人也逐渐地消失了。
  类现代人的时代到来了,经历了上百万年,他们的身体逐渐苗条,前额变平,大脑容量逐渐变大,结构逐渐复杂。而类现代人的探索也来到了中东地区,他们开始穿衣服,进化成新的人种。智人发现了亚洲大陆,在迁徙途中,他们的外貌有了很大变化,并与直立人融合,组成了亚洲人。一万两千年前,全球温度开始升高,各个大陆逐渐呈现现在看到的情况,类现代人开始定居生活。他们学会饲养家畜,史前文明结束了。
  精彩视点:
  《智人》是2003年法国第三电视台播出的电影《人类进化史》的第二部曲,本剧在2005年1月首播立即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超过九百万的法国人都守在电视前面观赏这部巨作,创下法国电视史上最高的收视率。随后发行的原声带和DVD更是造成轰动,单单法国一地便狂卖了数十万张。
  《智人》是导演雅克·马拉特继《人类进化史》之后,再次用镜头记录人类世界的发展过程的经典之作。影片的拍摄周期长达13个月,素材影像超过120个小时。而在这之前,导演雅克·马拉特用了几年的时间进行筹备,了解有关人类发展的专业知识。据介绍,智人是人类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影片《智人》用搬演的方法,记录了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许多艰难与危险。运用旁白的方式,片中由智人其中一员“开口”介绍他们的生活,也使观众接近智人的生活,为风雪中找不到避难所就冻死的部落成员而难过;会为失去了自己爱人的部落女孩悉心照顾他人之子的做法而动容。.

TOP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10-6-1 16:45 发表
3,4二集就别看了,血腥,心理崩溃自杀,情爱。接下来几集,最好你自己先过过目,血肉横飞,人家设立15+限制,肯定是原因的
我玩命跳来着,所以不推荐了。教科书里边有太多优美的战争故事,搞得同学们听到打仗很兴奋。.

TOP

《草房子》 by Alex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3 18:56 编辑 ].

TOP

《猫》 by Alex 临摹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3 19:02 编辑 ].

TOP

呼叫水老师

引用:
原帖由 太平洋 于 2010-6-19 17:09 发表
是的。关于潜意识,我在数学楼里贴的书Blink by Malcolm Gladwell就是讲这个的。

哈里波特里面有个情节。哈里假装给Ron喝了一种药水,结果后者在球赛中表现神勇。
“水老师,水老师,听到请回答,我是ccpaging,我是ccpaging,能否解释解释潜意识?”
最近,这无线电报话机的频率老是调不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0 16:3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6-21 14:45 发表
是心理暗示。不过我有点怀疑这个例子的真实性。如果是真实的话,本身战俘的身体条件也不够好,有可能会有心血管疾病,心理暗示不过是起了一个诱导作用。当然,这是我的猜测。引起一个系统(生命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崩 ...
如你所说,这个例子在已经经过前期大量的摧毁性工作之后,可能是真实的。

唉,楼上几位妈妈,父亲节刚过哦,你们就不能讨论点应景的、虚伪的话题。

也怪我,我应该呼叫hxy007的,现在这无线电报话机老调不准频率。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1 15:14 编辑 ].

TOP

父亲节前后做了这么几件事情

听儿子每天讲《三国演义》,一起评论。昨天上床关灯了以后还在喊我:“爸爸,许攸是XX杀的。”我嗯嗯地回答。早上起来,我问自己:昨天儿子说杀许攸的是谁来着?忘了。
给儿子放映斯皮尔伯格拍的《太平洋战争》。放映前先在(ditu.google.com)查看地图。放映中,我负责玩命跳过儿童不宜的镜头。放映后,大家讨论。
跟儿子一起观看NHK拍的《太平洋战争》纪录片,第一次看的时候,我睡着了,儿子看完了,第二次,儿子已经睡了,我自己补课。过了几天,晚饭时就着妈妈烧的好菜,好像还有葡萄酒,我们一起讨论日本战败的原因。
看了国家地理拍的《瓜岛沉船》,纯英文,连字幕都木有。讲的是在1942年的瓜岛之战中,有大约50艘军舰沉没于瓜岛附近,这个地方现在叫铁底湾,Iron bottom sound。第一次花了一小时时间看了10分钟片子。很累。还好跟妈妈说是复习英语呢,妈妈在厨房烧菜很认真、很欣慰。

星期六下午,我们冒雨去体育公园复习唐诗,成果是两首。想坐船,两个人的钱凑起来只有102块,押金就要100块。儿子提醒我,下次出门一定要带钱钱。
星期日下午,我们在办公室复习名人名言,一边背一边理解一边讨论。我们发现,文学家写的名言都很长、很不好念,科学家写的都很简单易懂,儿子最喜欢文言文的名言。差点忘了汇报,我们还查了名人,最有意思的人名是培根,儿子说,同学们都觉得这个名字好记。

还是忘了跟我老爸打个招呼了:孙子要期末考试了,不用担心。

前几天爷爷打来过电话,亲切慰问了孙子的近况,然后对我说:去什么初中你们定,如果它不能保证孙子晚上在9:30之前上床,就别去。你不也就是个农村小学+非名初中出来的,还不都是咱们自己干出来的。你不能偷懒。
我回答:是地。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6-21 19:1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6-21 15:22 发表
看了小学版的一个多月的文章,我都觉得不爽了。好几天都不上来了,今天上午上来本来想在这里写点什么,作为近期最后的一点家常。结果被你拎过来回答问题 。那点家常写了一半又抹掉了,不知何时有心情写出来。
好像“家常”掉我这了。.

TOP

关于“批判性阅读”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4-11 11:27 发表
到老7的帖子里插一脚,在这里寻找知音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我们来看看幼儿是否有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背景:老妈给宝宝买了英诺森提插图版的《木偶奇遇记》。宝宝很高兴,以一贯的戆劲说:“妈妈,你给我读,读到我能 ...
第一次从水老师这接触到了批判性阅读的概念,Alex(三升四)的暑期作业里边讲到孟母三迁,通过查网络,他了解故事的原委。想培养他的批判性阅读,可是不知道从何入手。水老师能否有针对性地给出一些具体的意见?抑或孟母三迁对小三太难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起步的批判性阅读材料呢?

找到一篇背景材料,有兴趣的BBMM不妨一看: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
http://www.edu.cn/20011229/3015809_2.shtml
(已全文转载于:http://ww123.net/baby/thread-4748537-1-1.html

不要只让孩子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美国批判性阅读教学案例的启示
http://ktjx.cersp.cn/llwz/ztyj/200606/807.html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8-25 10:54 编辑 ].

TOP

推荐《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并 回复 844#水之形 的帖子

从你的文章里边,读懂了一点,小学生的这种“批判性阅读”,严格地说是“批判性思维”,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是有关的,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学校里边缺少这种养成,BBMM在家里要做的就是这个了,而BBMM能不能做,又跟BBMM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有关了。所以,在教导孩子之前,BBMM们要多反思先,自己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

另推荐一本不错的启蒙哲学书,比较适合四年级以上的小朋友。
http://baby.sina.com.cn/nf/qimeng.shtml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 碧姬·拉贝 (作者), 米歇尔·毕奇 (作者), 雅克·阿扎姆 (插图作者), 潘林 (译者), 王川娅 (译者), 等 (译者)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9-2 13:14 编辑 ].

TOP

纹身中的错别字

http://istars.me/space.php?uid=816&do=thread&id=1732
(链接中有图)

午后阵雨 2010-08-24 20:21
以上好歹是中文,上次我在Q街看一女孩在手臂上纹了三个字。其中只是一个“爱”是个字,其余……
她当时问我认不认得这些字,我也很诚实在告诉她——只有一个字是字,她当时那个表情啊……她后来告诉我,我不是第一个这样回答她的人!!!

子义 2010-08-24 20:27
午后阵雨: 以上好歹是中文,上次我在Q街看一女孩在手臂上纹了三个字。其中只是一个“爱”是个字,其余……
她当时问我认不认得这些字,我也很诚实在告诉她——只有一个字
还见过刺着:我是神经病的。搞不懂。

信马由缰 2010-08-24 21:10
我们公司有个白人女孩,挺漂亮的。胳膊是纹了“我是流氓”四个字。我问她知道这是啥意识吗?她根本不知道。还有个白人女孩纹了“似的”两个字,问我。我说我也不知道你啥意识。

gracemeltzer 2010-08-24 22:13
一個女毒犯被抓到警局
員警看見她的手上有刺青
當著記者的面就問她
'你幹嘛把你男友的名字刺在手上 '
'他叫小良是不是...啊..'
'是不是.......快說!!......'
'說!!!..他有沒有吸毒阿!!!'
只見那個發福的女煙毒犯抬起頭
帶著憤怒的眼神對著警察說
.
.
這是恨啦!


gracemeltzer 2010-08-24 22:58
鄭經緯: 有夠搞笑
有人在刺了一朵玫瑰
後來他變胖圖案被撐大
有一天朋友問他說:
你為什麼要在身上刺一顆高麗菜?

gracemeltzer: 有人在刺了一朵玫瑰
後來他變胖圖案被撐大
有一天朋友問他說:
你為什麼要在身上刺一顆高麗菜?
太搞笑了,才女!

gracemeltzer: 有人在刺了一朵玫瑰
後來他變胖圖案被撐大
有一天朋友問他說:
你為什麼要在身上刺一顆高麗菜?
太搞笑了,才女!

lovejc 2010-08-26 23:22
我有个洋人朋友,听说她自己是虎年出生的,就在身上刺了个“虎”字,我看了半天,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原来那个“几”刺成了“儿”,我说,原来你不是TIGER哦,你是 tiggie~,没尾巴的老虎啊。。。。.

TOP

回复 866#hxy007 的帖子

小四积累的一些写作文经验。
1、作文初稿完成以后,让孩子自己在房间里边大声朗诵一遍,修改,再朗诵。
2、周末的时候,问问孩子这一周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情吗?如果有,那么写下来。如果学校没布置作文得话。
3、BBMM不评价不改孩子的作文,这是针对像我这种文科不好的理科生来说的。个人认为,最好的评价作文的方式是同班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只是现在没能实现。
4、BBMM要读孩子正在读的书、看孩子正在看的电影。以批判地方式一起讨论,阅读的效果更好,特别是历史方面的。
5、最近 Alex 在看《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效果非常好。在小四、小五的时候,能够找一些类似地适合他们的思想启蒙书来读,有助于建构他们思想层次的东西,这对写作文来说,对提高作文的思想性是有好处的。
6、还有一些阅读可以是感情类型的,如双桅船系列中的《苦儿流浪记》、《不老泉》,以及我们刚看过的电影《三个白痴》、《小孩不笨II》,这些都能在感情上给孩子以触动。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9-28 12:42 编辑 ].

TOP

回复 868#happyyj 的帖子

一二年级他们在学看图写话的时候,出过这事。同事的女儿跟Alex一个班,同事买了一本看图写话的书给女儿看,老师偏偏出得全是上面的题,同事的女儿总不可避免地抄、背书上了,后来同事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把书收了。
从这以后,我就刻意地不让孩子看小学生作文选了。.

TOP

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

http://jianxintang.blog.zhyww.cn/archives/2010/201092183937.html
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

孙双金 

  一、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阐述得非常周到而全面,如果概括地说,我个人认为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三点:一是传承经典文化;二是发展语言能力;三是形成独立人格。

    第一,传承经典文化。为什么说“传承经典文化”,不说“传承民族文化”?因为我们已步入21世纪,走入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理应有全球的视野,要把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纳入课程范围之内,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而不能仅仅抱着本民族的文化,排斥外来的一切优秀文化。当然在传承经典文化的过程中,本民族的经典文化显然是重点之一。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身上流淌的是中国血脉,保存的是中国文化基因。小学生走入学校,几乎是一张白纸,这白纸上首先着的底色理所当然是中国文化的底色。再则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没有本民族文化的浸染,你可能失去了文化依附感,失去了民族归属感。那什么是“经典”呢?《现代汉语词典》上说:“经典,就是历史留传下来的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权威性就是大家共认的。不仅大众共认,而且学者共认;不仅当代共认,而且历史共认,这才是权威。典范性,就是在思想上和语言上堪称榜样,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完美地艺术统一,这才是真正的典范。拿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从内容上来说,当然是儒、释、道三家文化汇成中华文明的滚滚洪流,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主脉。从时间维度上来说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四千九百年是文言文的历史,一百多年是白话文的历史。从文化品质上来说,著名作家的经典文本串成了真正的中华文明史。在学者文中津津乐道的是《论语》《老子》《孟子》《大学》《中庸》;在大众口中谈论不休的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是中华诗词的典范。如果说“传承经典文化”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的话,那我们必然就要反思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它们是否选取了最优秀的经典作品入教材呢?它们有没有兼顾照应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呢?教材中白话文和文言文乃至古诗词的比例如何确定才是合理科学的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需要反复斟酌思量的。这关系到打底色、打基础的大问题,这关系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原则性问题。

    第二,发展语言能力。发展语言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这是必须种好的自家的田地,这一点大家已形成了共识。但是对如何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都存在很大的分歧。语言能力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认为不外乎两点:一是语言环境,二是语言实践。我们学的是母语,照理说语言环境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语言环境有优美语境、典范语境和粗俗语境、垃圾语境之分。我们应该给学生创设怎样的语境呢?请看看当下的语言环境。学生和教师、家长接触的是白话语境,如果教师和家长语言修养高,学生耳濡目染,语言修养也会较好。如果反之呢?学生语言能力恐怕就令人担忧了。当下除了人际语境外,还有网络语境、电视语境等。媒体语境的品质如何呢?大家心知肚明,低俗、媚俗、垃圾语言太多了,在这样的语境中怎么能不影响学生的语言修养呢?我们提倡让学生诵读经典也正是为了给学生创设高尚优美的经典语境,让学生在典范的语言熏陶中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讲到语言实践,无非是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其实,语言环境可以表述为语言吸收,它包括耳闻和目睹两条途径。耳闻更多的是听话,目睹更多的是阅读。语言实践可以表述为语言输出,它包括口说和手写两条途径,口说是指口语交际,手写是指书面表达。语言实践和语言环境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充分地吸收和积累,并且是优质语言的吸收和积累,才能有优质语言的输出。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找到现今学生为什么语言表达不够规范、优美,原因就是他们吸收、积累优美生动的语言不够,还没有充分的积淀,怎能内化生成自己优美的语言呢?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二三百篇历代经典美文熟背在肚子里的话,那叫他的语言不规范都难呀!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熟背几百首经典诗文,这是文化的“童子功”,这是语言的“童子功”。没有这“童子功”,要想在语言上有较深的造诣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练武的人如果没有扎实的武术基本功,武术童子功,要想成为武术高手、武术大师也是没有可能一样的道理。

    第三,形成独立人格。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要体现在涵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上。《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培养人格。孔子的“己欲达则达人,己欲立而立人”是培养人格。屈原的“世人皆昏,唯吾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培养人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培养人格。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也是培养人格。中国文化史上一切优秀的作品皆对学生追求真善美、远离假丑恶的高尚人格有极大的涵育功能。读文章、诵经典、阅名著最终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形成自己高贵的气质,形成追求美好事物的品质。当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稳定的正确的美好的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独立的人格了,就达到了孔子所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境界了。

    二、小学语文该怎么教?
    《课本课程标准》上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当下的语文阅读课堂基本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于是引发了“是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还是在教师带领下与文本对话”的“文本解读”及至当下比较热的“文本细读”等话题。但我思考的是源头性问题、前提性问题,即:这些文本值得对话么?有对话的价值吗?小学生有对话的能力吗?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些非经典的浅薄文本,面对的是一些积累甚少或心智未开的儿童,我们课堂上的对话价值大吗?有效吗?高效吗?如果我们对这些前提性问题都未搞清楚,搞明白,就在那里对过来对过去,问过来问过去,不是太盲目了吗?行文至此,我们必须厘清下面几个问题:
    其一,文本的对话价值。什么样的文本才有对话价值呢?我个人认为一定是那些思想上和语言上堪称典范且适合小学生年龄心智特点的文本才有对话价值,即文质兼美、适合学生的文本。比照这一标准,我们来看当下的语文文本,显然难称文质兼美、经典。在适合学生上又过于低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心智了,过于浅白,过于缺乏内涵,不值得玩味。学生看一遍尚可,看第二遍、第三遍就没有兴致,乏了口味。为什么?缺少了内涵,缺少了味道。建议编者在修订教材时多增添一些经典美文,删减一些浅白时文,使我们的教材增加文化味,增添经典味,使我们的对话真正有思考的价值。

    其二,学生的对话能力。关于学生的对话能力,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小学生心智未开,积累甚少,还处在混沌状态,这种年龄状态的对话没有什么价值,不如多作诵读积累,等学生有了相当积累,心智渐开时再作对话。另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探索,他们身上有无限的可能,教学就是为了激活他们的潜能,解放他们的思想,放正他们的想象。因此,教学过程就是对话与碰撞。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第二种观点显然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中外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是以积累为前提,而不是以理解为核心。王丽女士主编的《名家谈语文学习》编选了杨叔子、周汝昌、黄宗江、冯其庸、舒芜、李国文、庞朴、邵燕祥等大家几十年的切身体会。我选取李国文先生《从“青年必读书”谈起》中几段话作为论据吧,他的话代表了广大名家共同的心声:“很久很久以后,我也琢磨出来这位老秀才的见解,不无道理,对于童稚气十足的孩子,给他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真是如让顽石点头,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但确如他所说,书背多了,人长得大了,知识面拓展了,还真是就‘自然明白了’”。“在多多益善的背诵中,达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对此,我深有体会的。”“我为一家出版社撰写《莎士比亚传》,在检阅大量资料时,发现这位文豪的童年,也是在背诵中开始他的文化积累的。看来,背诵不光中国有,外国也有。我记得凌叔华记的辜鸿铭的文章中说,这位民国后还拖辫子的满清遗老,留洋归来,在北平为大学教授,能够一口气背诵出上千行弥尔顿的《失乐园》。看来,背诵,启发智慧,增加修养,激发才华,加深记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限于篇幅,我不再引用大家们的观点,我建议语文教师都去看一看这本书,一定会给你极大的启迪。学生的对话能力从哪里来?我个人认为,从大量的经典诗文积累中来,从画龙点睛的问题中来。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积累经典为主并辅之于适当的讲解和启发。

    其三,学生的心智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以前的儿童记忆能力特别旺盛。少年时博闻强记,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终身难忘。而理解能力却处于薄弱期,孩童乃人生的混沌期,懵懵懂懂。俗话说“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是什么季节做什么事”,错过了童年记忆的黄金时期,我们再强调背诵,再强调积累,可就错过了人生的季节了,再怎么都没法弥补了啊!这一点,我们40岁以上的人是深有体会的。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都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要重积累,重背诵,重阅读。小学语文怎么教?我认为应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熟读背诵经典诗文,数量在二三百篇以上。这是语文的主食,这是语文课堂要做的主功课。另一条是课外的大量阅读,数量在几百万字以上,这是语文的杂粮,这是语文课外功夫。离开这两点,谈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无疑于缘木求鱼,异想天开。

    三、重视诵读积累会扼杀儿童创新能力吗?
    人类进入了21世纪,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代教育理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据此,有人说现在语文教育强调背诵积累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的教育对孩童天性是摧残,是教育的复古,是倒退。持这种观点的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果真是他们想的这样吗?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先看看事实吧:

    钱学森是当代伟大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他是创造性人才的杰出代表吧。他的“钱氏之问”:“新中国解放60年为什么培养不出自己的杰出人才”像一根针一样扎在我们教育人的心头,隐隐生痛,引起举国上下的广泛关注。我查阅资料发现:“钱学森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亲钱均夫就是一位博学之士,曾东渡日本学习教育、历史、地理,回国后就职于当时北平教育部。钱均夫非常喜爱中国古典文学、诗词、绘画,文笔超凡脱俗,幼年的钱学森耳濡目染,各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钱学森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很深的艺术修养。尤其喜欢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作,过目不忘,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岳飞的《满江红》等这些充满爱国激情的诗句,更是经常脱口而出。因而,他的思维和语言活泼而深刻,清晰又丰富,常常即兴谈来,就是一篇生动的好文章。”(《钱学森讲谈录》,九州出版社)

    杨叔子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学贯中西,文理兼通,对中国教育有许多切中时弊的言论,他的《走出半个人的时代》一文对中国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在王丽女士主编的《名家谈语文学习》一书的序言中这样说道:有人问过我:“你能成为院士,有些什么个人因素?”我讲:“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文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语文起了重要的直接或间接作用。5岁不到,日寇侵入江西,我家逃难,我到9岁才进小学,小学只念了一年就进中学。小学,我数学很差;初中,我物理、化学很差,我都赶上去了;念书时,成绩一直上升,后来一直优秀。我想,这同入小学前念了四五年的古书很有关,同后来一直爱好中华诗词与古文也有关。优秀人文文化的滋养至少是:一、陶冶与提升了思想感情;二、活跃与完善了思维能力。”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作家,他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论背诵的:“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不独能领略声调的好处,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诗是精粹的语言,有它独特的表现方式。学习这些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科学教育出版社)邵燕祥是当代著名诗人,他曾说过:“朗读和背诵,不仅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理解、领会,对于音调铿锵的诗文,这更是整体审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吧?”(《中学〈国文〉琐忆》如果说他们两位还不是世界级的大文豪,莎士比亚是世界级的大文豪了吧,上文介绍到他童年背诵大量经典诗文,能够证明童年的背诵积累不但不影响创造力的培养,相反能够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如果上面从事实上证明背诵积累的重要性,那么下面我着重从科学的角度阐述少年背诵积累的意义。

    从脑科学来说。人的右脑管形象思维,左脑管抽象思维,真正的大家都是左右脑同步发展的人。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他的左脑高度发达,同时他的小提琴拉得很捧,右脑同样高度发达。钱学森认为人的思维包括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人的创造思维过程就决不是单纯的抽象(逻辑)思维,总要有点形象(直感)思维,甚至要有灵感(顿悟)思维。”钱老在给戴汝为、钱学敏同志的信中说:“我近日在想:既然文学创作中要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那我国几千年古老的文学作品不就是三种思维的结晶吗?那我们为什么不从中国的赋、诗、词、曲及杂文小品中学习思维学呢?它们是最丰富的泉源呀。”(《钱学森讲谈录》)钱老说得多好,从小背诵中华古典诗文,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多种思维,为他们的多维思维奠基。

    从信息学来说。信息首先得有储存,然后才能输出。现在是电脑时代,年轻人更懂得从网络上搜取信息。试想,如果网络上没有存入相当的信息资源,你用百度能搜到什么呢?我想起了这么个故事:有位研究生,他突发奇想,把远在山区务农的母亲的姓名输入百度,一敲搜索,电脑显示:无此人信息。他无比伤感。不是因为世上没有他母亲这个人,而是因为网络上的电脑内没有输入他母亲的信息。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让少年背诵积累历代诗文,就是在少年的大脑内存内输入这些信息,等到用时即可随时搜索,随时调出。千万不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从语言学来说。语言是在大量的积累运用的基础上习得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累的是经典美文,得到的一定是经典美文;积累的是快餐语言,获得的也一定是快餐语言。我们强调童年多背诵积累经典美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希望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达到“读诗使人灵秀”,“读诗改变气质”的美好境界。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3C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9-30 12:15 编辑 ].

TOP

写作文能不能不要考虑中心思想?

我的意思是能不能在作文上做到水到渠成。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来中心思想这样的思维方式,例如,写故事就真实、细致地写真正发生过的故事,写想法就写心中所想、、、待其慢慢通过生活阅历的积累,通过阅读、理解,或者与同学讨论、比较后,自己生发出思想,并愿意去表达思想的时候,他写得文章不就有了中心思想吗!.

TOP

找到一个朗诵技巧的课

TOP

最优秀的哲学启蒙读物之一:我与世界面对面

详细介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1997850100j0hx.html


基本信息

作者:(法)奥斯卡·伯瑞尼弗 文;(法)雅克·德普雷 图;袁筱一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2263646

内容简介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矛盾的存在。我们发现,概念往往是以“相对”的方式出现的,高的反面是低,冷的反面是热,黑暗的反面是光明。
长大以后,我们的想法更为细腻。我们能够理解更为抽象、更为复杂的概念。然而我们仍然离不开矛盾。因为正是这一组组普遍意义上的“相对存在”,我们的精神才得以构建,我们的思考才能够进行一不论我们是谁,小孩子也罢,大哲学家也罢,如果没有“肉体”的概念,我们如何能够理解“精神”呢?如果没有“有限”的概念,我们又如何能够理解“无限”?如果不是依赖于“表象”,我们如何能够理解“存在”?没有相互依存的正和反,我们就无法思考。
本书介绍了十二组彼此矛盾的哲学概念。开始,概念以彼此矛盾的方式出现,接着,由一个问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最后,再由结论揭示两个概念之间彼此需求的关系。三个阶段都配以美妙的插画,抽象的思想顿时变得鲜活而生动,因为思想得到了图像的滋养,正如抽象得到了它的对立面-——具体——的滋养一样。
一本可以欣赏、可以思考的书,一本独一无二的哲学启蒙书……

这是一本哲学启蒙绘本,图文相得益彰,适合各年龄阅读。

豆瓣链接http://www.douban.com/subject/3914792/

一——多

一/是指我们把某样事物看成不可分割的唯一。例如一个班级,无论班里有多少学生,当我们从一的角度谈论它时,就只是将它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对待。

多/是指我们将某样事物拆解为众多的构成因素。此时,作为整体的班级不再存在,班级变成了各不相同的多个学生。

事物究竟是独特各异的存在呢,还是由一系列小分子构成的整体?

我们周围的所有事物都是“一”与“多”的双面存在。我们出于不同的需要,分别将之视为整体或多样的存在。当我们需要赋予某样事物以一个名称或者将它列入某个范畴之内时,该事物就只能被当成唯一的整体事物来看待,例如“机器人”。而倘若我们想要对机器人进行描述,或者对它有所理解,它就成了多样因素的存在,成为构成并保证机器人运转的多个零件。这对概念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既是一个有别于他人、有着自己独特身份的个体,同时也是一种多样存在:脾气随时会变,想法随时会变,甚至前后自相矛盾。

有限——无限

有限/是指我们能够看到开始、结束,能够看到边界。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事物的形状,我们的目光有所着落。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的圆心,能够看到这个圆的圆周,那么,这个圆就是有限的。

无限/是指事物的某些方面不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例如大小,起于何处,终于何处等。如果我们看不到一个圆的边界,如果我们无法估量它的大小,无法想象它的存在,这个圆就是无限的。

世界究竟是广阔无垠中的一粒尘埃……还是无法为我们所理解、所想象的那样广阔无垠?

有限是无限的反面。然而,如果不借助有限的数字,并尝试着不停地数下去,我们就不能理解无限的概念。同样,每个有限的数字都可以无限地分解下去:4,2,1,1/2,1/4……每一粒尘埃也都可以无限地分解下去,直至成为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细小微粒。反过来,所有的细小微粒也都可以无限地增长。因而,世界就是由有限的事物构成的无限之无限。

我们的精神迷失在广阔的无限之中,然而,无限对我们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魅力,也许我们必须依赖“无限”才能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究竟是谁,才能直到我们自身所包含的有限和无限。.

TOP

最优秀的哲学启蒙读物之二:世界为谁存在

详细介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1997850100j0i5.html


作者:(英)汤姆·波尔文,澳大利亚)罗伯·英潘图,刘清彦译  
出版社:湖北少儿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6-1  纸张、包装:铜版纸  
平装   开本:12开   定价:10.00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


“世界为谁存在?”狮子宝宝问爸爸。“呃,看看你的四周,”爸爸回答,“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绿油油的草原,让你跑跳奔放,每一只斑马、羚羊与大象,帮助你成长茁壮,每一块耸立平滑的岩石,让你享受阳光。你应该相信,世界为你存在!”

……本书透过不同动物的亲子对话,让孩子们感动、赞叹大自然之余,也越发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对这个世界满怀感恩和敬意!
作者简介:

汤姆·波尔,1950年生于爱丁堡,任教于苏格兰的邓佛里斯学院。47岁那年波尔到非洲旅行,在旅程中他突然非常怀念远在英国的两个孩子,他想要为他们写一个故事。这位父亲站在非洲的大地上,举目所见映入眼里的景象,就是那些在草原上奔驰、在林间跃动、在水中栖息,和他同样有着生命气息的虫鱼鸟兽们。这让他不禁提出这样的感叹:“世界为谁存在?”想到与他一起共享天地的动物们,让这本书除了有着身为父亲对孩子的亲情爱恋外,同时有着更多对自然界的尊崇。他的两本诗集均获得苏格兰艺术协会的最佳图书奖,现与妻儿-同居住在苏格兰。.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11-5 18:02 发表
楼上的在学哲学了,俺们还在学文学呢。  
好像哲学和文学都是文科的,不冲突吧。介绍下哲学启蒙书,主要是想大侠们把把关,是否可读,什么时候读,怎么读。.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