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223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亲子阅读:谈自由阅读的乐趣,斥应试训练(939#献给男子汉之《调皮鬼恐怖心》)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引用:
原帖由 谷子 于 2009-1-17 22:28 发表
响应号召一:读《爱心树》有感   
     孩子6岁的上半年,我和她一起读了绘本《爱心树》。读完后,我还没来得及发言,她就冒出一句:“这棵树好爱这个小男孩哦!”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问。 “因为他愿意把自己 ...
特别喜欢《爱心树》。.

TOP

只读不写不行 - 出个作文小题目《尊重》

“尊重”这个词大家都听到过吧?尊,就是尊敬,我们在学校里边看到老师要喊“老师好!”,离开学校的时候要跟老师说“老师再见!”,同学们都非常尊敬老师。“重”是什么意思呢?我想了很久,难道是指“重量”?我们对老师的尊敬跟老师的重量有关吗?特别尊敬胖的老师?看来,这里的“重”跟重量没什么关系。

、、、(这是我给儿子开的头)

后记:
游泳归来,照例父子俩踏入了牛肉面馆。要说今天的牛肉面来自不易啊,因为离家前的0.001秒钟,我们被MM叫住了,说是MM的MM说,“牛肉馆的碗好像不是太XX”,MM准备亲自动手做一顿午餐。这类午餐原来也是做过的,做的人时间紧,吃的人时间也紧,总是有点不欢而散的感觉。毕竟,MM不会游泳,MM的MM更加不会游泳,自然难以知晓游泳下来的人到底缺什么、喜欢吃什么。当然,最后MM还是很不高兴地同意了我们去吃牛肉面,“随便你们吧!”
在吃牛肉面的时间里,我跟 Alex 就讨论到这个话题 - “尊重”。Alex 开始想到的是重量,可是“老师经常说,同学们要互相尊重,要是讲重量的话,不成了大家算体重了吗?”后来改口道:“重视!可是重视什么呢?尊重跟重视好像没什么关系哦?”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2-21 15:0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2-26 00:32 发表

  两线作战,力不从心,顾彼失此,冷落了这个帖子。得加把劲了,兜了这么大的圈子,还没有进入主题呢!
  hxy007完全同意“只读不写不行”,读不但和写相互促进,读写和说也相互促进。但是,三者的关系也相当 ...
难怪《泰坦尼克号》的经典画面会有这么多人欣赏。.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2-27 09:53 发表
  LP出差了,没人提醒。七点过了,hxy007才被外边的声音吵醒。父子俩手忙脚乱,起床,穿衣,铺床,嘴却没有闲着。
  007似无意却有意地说:春天来了,好睡呀,一觉还没睡够,怎么天就亮了?要不是窗子外边的小鸟 ...
多美妙的早晨啊。我是因为晚睡,从来都孩子他妈妈负责早餐事宜,我倒是经常被母子俩的吵声惊醒。

“快点啊,要迟到了。”
“你动作怎么这么慢啊。”
“怎么搞的,又把牛奶打翻了,告诉你要小心,要小心的。”
“你真气死我了。”
“我今天只能吃一个面包,你非要我吃2个。”
“还不是为你好吗?”

哎,心在外,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啊?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2-27 19:4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龙人妈妈 于 2009-2-27 22:57 发表
“快点啊,要迟到了。”
“你动作怎么这么慢啊。”
“怎么搞的,又把牛奶打翻了,告诉你要小心,要小心的。”
“你真气死我了。”
“我今天只能吃一个面包,你非要我吃2个。”
“还不是为你好吗?”
平平淡淡才 ...
是的是的,不过我在想,今天的早上跟昨天一样的令人沮丧。.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3-2 18:39 发表
  呵呵,MM缺位时父子行为会有异常。那天MM出差,儿子就建议:老爸你去车库开车,我去买煎饼果子。这正中hxy007下怀。Lp要是追究,007就推卸责任:是儿子说要吃这种东东滴!
  有个儿子真是好,想玩了就说去陪儿 ...
原来也是高级长官不在场啊,是不是感觉浑身骨头都轻很多啊。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3-2 21:59 编辑 ].

TOP

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来看,任何形式的英翻汉都不足取哦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3-3 11:50 发表
  可是,各位有没有想过如此一来孩子们对这四个词的意思印象深刻?
英语和汉语是2个独立发展的语言体系,在2个语系发展到相当成熟的一段时期,互相之间是没有交流的。
因此,我认为目前小学阶段的英语要学的好,就不能把英语和汉语参杂起来学习,而是各自独立发展。
也就是说,现在要做到学英语、听英语就直接进入一个纯英语的语境,想的是英语,说的是英语。

Alex老喜欢跟他MM一起看《决战伸展台》,我是不喜欢看节目的内容,但是我会注意听里边的英语单词,然后挑Alex听的懂的跟他品评一番。
Do you like this style?
Absolutely..

TOP

都是被逼的

引用:
原帖由 蓓欣妈 于 2009-3-3 16:49 发表

你真是全能。
跟MM们一样。MM们原来不都是一个个娇滴滴地小姑娘,现在也被逼成现在这样,能拳打下山猛虎、脚踢出海蛟龙的全能妈妈。

大家共同勉励、共同进步啦。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3-3 18:5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3-5 17:45 发表

  老兄,要是不用汉语理解。你给我讲讲:watch sister是什么意思?
晕倒,像这样算是恶搞英语吧,不足取啊。.

TOP

请教

最近一次儿子的周末语文考试成绩很差。检查试卷发现:
1、错别字特别多,甚至有一些是常用字。有时这个字写几次,后面发现错了,更正了,前面写错的依然在那里,不去更正。
2、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比较浅,课文里边用过的成语、句子,考试的时候都写不全,或者不完整。

向各位大侠请教:
1、如何预习、学习、复习课文?
2、学习课文和阅读课外书,方法上有何不同?.

TOP

这次给儿子准备了2支荧光笔。让他预习课文的时候,把他认为发音难的字、写起来麻烦的字、成语、自己欣赏的句子,用荧光笔标识出来。

不知道效果如何?也请教文科的BBMM,有什么好的办法?.

TOP

【转载】“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心得体会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心得体会
http://www.okfanwen.com/Article/yyw/xinde/200809/48510.html
作者:高春艳    文章来源:温馨家园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你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你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提高你的分析综合能力
徐特立爷爷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位有威望的革命老前辈,是毛主席的老师。这里讲的是他教孙女禹强读书的故事。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作文,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文章,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徐特立爷爷知道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是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就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

  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是慢是地读。要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句、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可以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是带上一支笔一本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不久,她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了。

  古今中外无数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读书法,读书时不仅要筛选摘抄其中优美的词句段,还要勤于动笔,精于总结,还要善于思考,如此,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给你介绍五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圈点笔记 阅读你自己的书籍时,可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圆圈、黑点、交叉、箭头、曲线、方框、疑问号、惊叹号等等。有些精读的书,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以示区别。比如,在重点行下面画上红线,在难点行下面画上蓝线等等。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应由你自己来掌握。

  批语笔记 阅读中,在文章的“ 天头”“ 地脚” 和其他空白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也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形式。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属于这一类读书笔记。

  摘录笔记 可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文摘卡片,文具商店里都有出售的。你也可以自制,纸质得选用硬一些的。卡片一般得有题目、类别、作者、书刊名称、第几期以及内容摘要这样一些内容,一张卡片只摘抄一类内容。等卡片积累到相当数量时,再按不同的类别(如警句格言、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分门别类,以便随时使用。摘录时应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原文的字句和标点。

  提纲笔记 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力求抓住重点,概括出基本内容,文字须简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写进去。提纲笔记对以后自己在写作中的资料运用会很有帮助的。

  心得笔记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将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合在一起写出。作心得笔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心得笔记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有感而发。比如,可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和你的心得体会等。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同学看书不少,但记住了多少呢?所以,在阅读中要善于记,用笔记下好词、好句,精彩的段要背下来。我想这些老师一定要求过,如果你没有做到,现在开始也不晚。积累多了,能拓宽你的思路,丰富你的语言,当然也就能妙笔生花。

  有的人担心边读边记会影响读书的进度,是的,边读边记当然会影响读的进度,但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进行读书速度的比赛,读书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正如清末大学者梁启超所说:“这个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既然是极必要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很多人知道做读书笔记的好处,可是往往是不能坚持始终,所以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养成积累运用的好习惯,必将受益终生。

==================================================================
另,看蓓欣妈的帖子豁然开朗。
我问儿子:“你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
儿子:“知道啊,老师说过的。就是读书的时候不要玩笔!”
我:“晕倒。”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3-17 23:03 编辑 ].

TOP

在明强的家长会上,老师说:孩子做作业时,家长最好跟孩子坐一个单独的屋里,看看报,看看书,等孩子做完作业再检查。个人以为,对低年纪的小朋友来说,这意味着:“你不是一个人在学习,BB或者MM也在学习。”

小一才刚刚开始学习,如同孩子刚学习走路,难免歪歪斜斜,还时不时摔倒,所以不能以我们自己的眼光去评价他们,还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学习的过程,BBMM只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鼓励鼓励,有时推一把或者拉一把。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持之以恒总会有效果的。旺旺的高年级同学也建议,BBMM要耐心等待,淡定处之,切不可急躁。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3-18 14:0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蓓欣妈 于 2009-3-18 13:39 发表

谢谢你介绍好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慢慢摸索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不敢居功,是老师说的。.

TOP

还是要写“我所思”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3-20 13:21 发表
  写作是为了表情达意,学习写作就是学习以精致而个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如果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写作,就会扭曲写作,损害孩子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如何在孩子被迫学习应试作文的同时,保留 ...
要写“我所思”,自然要先有“思”,只有想过,也才能有所写。先阅读,培养孩子思考、感悟的能力。平时多启发孩子思考,使其对周围的环境观察得仔细一些,敏感一些。.

TOP

从容而清明原来是一种高贵的气质

多一些从容的气质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2045
陈鲁民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6-11-21 9:29:49 http://guancha.gmw.cn

时下,不少学者你追我赶地比着出成果、发论文、做课题,由此造成的学术界急于求成,滥竽充数现象引人深思。针对学术界的浮躁心态,最近,学者梁子民提出从容治学的主张。

梁教授是这样主张的:要做独立的研究,不以经费和所谓的大项目为追求目标;不做违心的研究,不为某些学术之外的原因,以学术的名义争名争利;多积累,少发表;提倡学者一年写一篇有创见的论文,如果没有心得和创见,绝对不冷饭重炒;在学界中倡导以新说和创见评价学术成果,摒弃以简单数量和部头大小来判断学术成果。

提倡“从容治学”,不仅非常需要,也不失为治疗学界浮躁病的一个药方。但能否见效,关键还在于大家能否取得共识,都把热得发烫的名利心略冷一冷,把急匆匆的步伐放慢下来,把哗众取宠的治学态度改一改,搞点真学问,写点有价值的文章,研究些有实际作用的课题。其实,何止是治学须从容,依我管见,无论为政、为文、经商、演戏等等,百行百业,都需要从容不迫,有张有弛,循序渐进,按部就班,都需要多一些从容的气质。

从容为政,就不会屁股还没坐热,就急着去谋求新的位置,忙着“跑官买官”,也不会为显示政绩而大搞“形象工程”;从容为政,才能有条不紊地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认认真真为群众办实事,扎扎实实为社会作贡献。从容经商,就不会梦想一夜暴富,从而去搞假冒伪劣欺骗消费者,也不会去坑蒙拐骗,危害社会,破坏信用;从容经商,才能服务人民、赢得信任,从而积累财富、兴旺事业。

从容为文,就不会日成万言,废话连篇,就不会因急于出名去炒作、造势,也不会忙着去用口水写作、用身体写作;从容为文,才能精雕细刻,慢工出细活,推出精品佳作,“藏之名山,传之后人”。

从容演戏,就不会不分良莠胡乱接戏,演了一大堆人物,没一个成功,没有一个能打动观众,也不会为了上戏,去讨好导演、制片,甚至不惜出卖色相,向“潜规则”屈服;从容演戏,才能仔细品味角色,做好案头工夫,演一个成功一个,演一次提高一步。

当然,从容不是懒惰,而是耐心等待,相机而动;从容不是磨蹭,而是厚积薄发,稳步推进;从容不是迟钝,而是胸有成竹,蓄势待发。从容,是有信心的表现,是成熟者的姿态。从容,才能走远路,不怕万水千山;从容,才能干大事,敢于倒海翻江,扭转乾坤。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路正长,景正好,行色匆匆的我们,何妨从容些,再从容些。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3-20 16:48 编辑 ].

TOP

何谓生机?

我问儿子:“你们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儿子:“那很简单啊。春天来了,大地恢复了生机,百花盛开,小溪在欢快的唱歌、、、”
我问:“何谓生机?”
儿子:“、、、”
我问:“你在小区里边听到小溪唱歌了吗?”
儿子:“咱们小区没有小溪啊!”
我:“是啊,只有阴沟、、、”
儿子:“我们都是这么写春天的啊!”
我:“可是我们天天在小区里边散步,你看到了很多春天的印象,可以写我们在小区里边看到的春天吗?”
儿子:“可以啊,那容易多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3-23 12:54 编辑 ].

TOP

以景就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时值小二一年级的5.1还是6.1节日,老师布置了10首唐诗要求背诵,其中便有这一首《过故人庄》,小二背了多次仍然背不下来。
这一天,我和儿子一起去体育公园参加游泳比赛,临行前我特意叮嘱儿子带上10首唐诗。到体育馆我们发现来早了,比赛要一个小时以后才开始。于是二人踱步到了公园里边,在湖边的长椅上坐下,一边享受温暖的阳光,一边对照公园里的景致读着《过故人庄》。.

TOP

教学不是倒水,是挖井,所以不用悲观。.

TOP

引用:
原帖由 polizia 于 2009-3-25 09:54 发表


第一次听到“挖井”一说。啥意思?
好的老师不是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那样的话,老师永远也不可能教出比自己更强的学生。
“挖井”,我意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可能超过老师。.

TOP

引用:
原帖由 嫣然妈妈 于 2009-3-24 09:55 发表


孩子们可能是没有体会出古诗所含的优美意境吧!死记硬背会觉得很枯燥无味的。
女儿课本里有一首《小儿垂钓》,就借这首诗体会一下古诗的美妙吧。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
谢谢嫣然妈妈,昨天儿子正好预习这首古诗。.

TOP

坐在自行车上的感叹

星期六,我送Alex去游泳,碰上这雨,说大不大,穿雨衣过份了,说小也不小,下得让人心里很不痛快。

Alex做在自行车后座上吟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爸爸,杏花村是什么啊?”
我:“杏花村是山西的名酒,这雨下得极不爽利,大概这人想去喝酒了吧!”.

TOP

家教有不同

咱们家是经常有一肚子感受,憋不出诗。只好拿物理、化学和数学来说事了。

有一点感受是相同的,原来学的懵懂,现在跟儿子一起学习,又有许多原来不曾有的感悟。所以喜欢跟儿子一起散步,一起上学下学。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4-17 01:02 编辑 ].

TOP

请教"的地得"

Alex最近的一次语文考试中,写错了很多"的地得"。原来也曾经教过口诀,名前白,动前土,形前双人来。可是,真正写起来要注意字有没写错,Alex说,根本不会想到口诀。
原来我小时候学习"的地得"时,因为是用方言朗读,这三个字的发音有些区别,平时阅读时,就是分开的,用起来就很容易。

可是,Alex他们自小就是说普通话,这三个字读起来没有区别,如此阅读和写割裂开来了。

各位有什么高招?请教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4-18 16:0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YANGXIMI 于 2009-4-19 10:28 发表
我是故意让蕃茄读成三个不同意的,白字的就读“DE”,轻声。双人得我让他读第二声。“地”我让他读的时候读DI,第四声。这样读多了,我相信小人会有感觉咯。
在四川方言里边,的读 di 一声(地道的读法是 le 一声),地读 di 四声,得读 de。既然中文专业肯定了这种从阅读区分的方法,那我和儿子可以放心使用了。
推而广之,这个主题是否有这样一层意思,即阅读并非特立独行,与写和语文无关系,我们应该更应把阅读贯穿在语文的学习中。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4-21 17:29 编辑 ].

TOP

啥时“的地得”也变成通假字啊?

感觉应该是“真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4-22 09:19 发表

  印象中,老师教过我,在对谓语(动词)进行修饰的状语之后要用“地”,如“儿子出乎意料地完成了这项颇有难度的任务,爸爸由衷地表扬了儿子几句”。所以,我真地一直就这么写,这么用。难道我真地错了吗?可是 ...
这该不是奥语吧?.

TOP

关于“插”字的故事

摘自:
http://www.cdlvi.cn/dzts/content/2008-10/29/content_30152559.htm

杵歌的传说  
2008-10-29

从前,在日月潭旁边的一个高山族村寨里,住着一对男女青年。男的名叫阿才,女的名叫凤社。凤社小时候就失去了父母,阿才小时候失去了父亲,两家合成一家人,两个孩子靠着阿才的母亲织达戈纹(用苎麻捻线和兽毛织成的厚布)换米吃养大。这一年,两个人都满十八岁了,互相情投意合,商定丰收节这天结婚。阿才很要强,发誓弄不到最好的礼物送给凤社,就不成亲。怎奈,这年时逢大旱,地里粒米不长,山上的獐狍野鹿也不见踪影。阿才想弄到一份最好的礼物,真比登天摘月还要难啊!

婚期马上就要到了,老妈妈却因饥饿而一病不起。这天阿才对凤社说:“你在家里照看妈妈,我上山去打猎。这次上山,我不扛回一只野鹿来,绝不见你。”

凤社想他一定说的是气话,哪知阿才这一去就是半个多月,再没有回家一次。老妈妈的病势越来越重,丰收节这天晚上,老妈妈已经昏迷不醒了,凤社两只眼睛都快望穿了,也不见阿才的影子。凤社寻思着阿才一定在山上出事了,再看看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老妈妈,心像刀绞一样难受。她抱着老妈妈,失声痛哭起来。她哭着哭着,忽然听到门外有人招呼她。她抹了抹眼泪走到门外一看,大月亮地上,站着一只大红公鸡。大红公鸡指着地上放着的一根长杵和一个大石臼,对她说:“我是天上玛祖婆身边的公鸡童子,玛祖婆得知你们有难,就让我到月宫那里向月亮仙姑要来长杵和石臼给你。你用长杵往石臼里捣,还要唱着欢乐的歌,你们就会有米吃了,你的阿才就会闻声跑回家来,老妈妈的病也就有救了。”大红公鸡说罢,张开翅膀向天空飞去。

凤社拾起长杵,半信半疑地向石臼里捣去。她一边捣一边哼着歌,低头一看,果然臼坑里冒出了一些白花花的大米。她急忙用这些米煮成粥,给昏迷的老妈妈喂上几口。老妈妈只喝了两碗粥,就逐渐地苏醒过来。凤社高兴得只想歌唱,她急忙跑出家门,拾起长杵向石臼里捣了起来,她一边捣一边绕着石臼唱起了欢快的歌曲,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丰收节的夜晚多迷人,妹和阿哥心连着心。”

杵声伴随着歌声飞过椰林,妹妹召唤阿哥快快回来成亲。

“莫错过好光阴,莫错过好光阴!”

再说阿才,外出这些日子,连只野兔也没逮住,他觉得没脸回来见亲人。这天晚上,他在山上碰见一只野鹿,可是他饿得四肢无力,怎么追也追不上 。他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凤社姑娘的歌声,心中一喜,浑身也不知从哪里来得一股子力气,几步就追上了那只野鹿,一顿拳脚就把野鹿打死了。他扛着鹿,高高兴兴走回了家。到家一看,凤社从石臼中舂出那么米,再也不用愁吃穿了,老妈妈的病也好了,高兴得连夜出去,用那只野鹿换来了七颗玛瑙珠,作为聘礼送给凤社。这天晚上,他们就欢欢喜喜地成了亲。

从此以后,当地人们就模仿凤社做出了长杵和石臼。每年的丰收节,姑娘们三五成群,手持长杵往石臼里舂米,边捣边舞边唱。就这样,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音乐——杵歌,就在高山族的大小山寨中流传开来。

后记:
Alex这次语文期中考试时,忘了“插”应该怎么写,另写错了“聪”和“瓶”。我在解释这几个字时,google到这个故事。
另有高胜美的《杵歌》可以下载试听。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4-28 21:3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polizia 于 2009-4-30 09:39 发表
有点没看懂,这个故事和“插”有什么关系?
我没说清楚。Alex把插字拆开来以后,右边的部分不知道是什么字,我也不知道。其后,我们猜测这是一个象形,所以google了杵和臼,于是得到这个故事。下次,Alex应该不会忘记插字怎么写了。.

TOP

咱愿意做那个抛砖的人

又引来许多玉,学习中。回家后,又有许多故事给Alex讲了。

另推荐一个链接,《说文解字》网络版:
http://www.codebit.cn/shuowen/

重新查了一下“瓶”字,没找到,然后搜索了“瓦”字,解释如下:
土器已燒之總名。象形。凡瓦之屬皆从瓦。

哈哈,我又蒙对了。我跟Alex说,“瓶”左边是声部,右边是“瓦”,因为瓦和瓶都是用同一种原材料烧造的,这点Alex去博物馆的时候已经懂得了。虽然我说得跟《说文解字》略有差异,不过大意相同,窃喜之。不过,老是蒙也还不是办法,以后还是多查查网络。

后来,我还建议Alex把“瓶”、“插”、“聪”写进自己的错题集,Alex欣然答应了。Alex考试时把“聪”字写成了“月”(肉)字旁,跟我说起这事时,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哪有说聪明是长在肉里的,说到这,他眼睛眨巴了几下(虽然用skype异地通话,但我能感觉到),快速地说:“我知道了,是耳聪目明。”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4-30 14:5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ostrichbaby 于 2009-4-30 10:51 发表
楼主和ccpaging是教育家,而且非常乐于和人分享。这点非常可贵。
我不是教育家。不过我愿意与人分享,不为炫耀,不独为他人以为可贵,实有私心。
我分享出一个 - “臼”,结果把“插”、“舅”、“鼠”都搞明白了,回去讲给儿子听,等于是诸位文科大侠齐心协力教我儿子识字。
这生意做的合算得来,做梦要笑醒。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4-30 15:0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5-10 16:35 发表

  不会吧?这个提议难道就封住了各位网友的“嘴”?旺老爹又出新花样,让大家来献花或扔鸡蛋。这些东东,俺都喜欢。最怕的是,没有人理睬,剩下007一个人在这里独白。
编字书是文科生的事情吧,咱是理科生哦,感觉很难,超级难。.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5-10 16:55 发表
  你把Alex小时候最喜欢读的那个小故事传上来看看。说不定就有成为现代字书的潜质。
又被拎出明强圈子了,如此毕业还真是容易哦。.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5-10 18:00 发表
  感受不甚舒服。有没有办法把它限制在明强圈?
Alex解决了牛顿问题,满世界要找个人倾诉而不得,也郁闷着呢。美文共赏之,原来是一种天性。

往好了想,出了明强圈,可以得到更多文科妈妈的加盟,也是美事啊。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5-10 18:1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5-10 18:25 发表
  想早点看到完整的探究-辅导报告。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1#pid4990761

基本写完了,昨天写完的,算是给母亲节献礼吧。.

TOP

揠苗助长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5-10 18:21 发表
  别引诱我!我已经快撑不住了。想想这么难的问题小二生也能解决,小三生有什么理由不尝试一下呢?还有那个grant(琪琪她爹),一个劲地呈现那些和幼儿大班生玩的趣味数学,其难度之高令人敬畏,可人家照样玩,玩得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耘苗:给苗锄草
  ⑦非徒——非但。徒,只是。
  ⑧其人——他家里的人。
  【译文】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回家还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ccpaging备注:
原来这个故事里边还有这么一句话:“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不得不佩服,古人说话总是这么面面俱到。不耘苗,不助苗,是懒汉;太勤快了,用揠苗的方式助长,也是不对。
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好让BBMM们为难。要是给苗一个简单统一的标准就好了,例如设定一个高度表,1月的苗就这么高,超过既是有人拔苗助长了,低于这个高度,既是有人做懒汉了。且不说难以有这个标准,即便有的话,恐怕苗们和农夫们都要大声抗议了:“这不公平啊。”

个人以为,文中之意似乎不是在说区分苗好坏的标准,更像是说养苗的方法问题。
如果咱们按照苗的生长规律,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合理灌溉、除去杂草,咱不是懒汉;苗虽然普遍高了,却也算不得是拔苗助长。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5-10 19:46 编辑 ].

TOP

要注意哪些书不能读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5-11 15:48 发表
  网上推荐阅读书目的帖子很多,如:
  (1)http://ww123.net/baby/thread-4574273-1-1.html
  (2)http://ww123.net/baby/thread-4573347-1-1.html
  后者比较正规正统,是从成年人的角度,进行推荐; ...
Alex有段时间看了几本日本漫画书,我觉的那书不好,整页的图画,比较暴力,语言就是“呯...嘭...”。

所以,我建议Alex不要看这类书。.

TOP

有一篇很好的启蒙动画《三十六个字》,在verycd上的中国经典动画里边有下载,搜索“三十六个字”或者“中国经典动画”可以找到。

Alex就是看了这个动画,产生了对汉字的兴趣。.

TOP

日记选题

端午佳节休息,老师要求写一篇日记。

27日,我问Alex:“你作文写完了吗?”
Alex答曰:“假日还没开始呢,我都没开始过节日,没法写日记啊。”

28日,我问Alex:“你想好了日记写什么了吗?”
Alex答曰:“明天我同学要到家里来玩,就准备写这件事。”
眼下之意,我很明白,同学都还没来,自然也无法写日记了。
我说:“那万一你同学明天来不了,日记就没法写了哦?”
Alex安慰我道:“那样的话,我就写今天游泳训练,题目就叫魔鬼训练。”

29日,Alex和妈妈早早起来,为了迎接同学的到来,娘俩忙了一上午,把屋子好好地整理了一番。中午吃完饭,Alex就开始翘首以盼同学的光临,我则出门了。等我晚上回到家,发现屋子并不如想象地那样凌乱,果然,Alex的同学爽约了。我问道:“同学没来,这日记不好写哦。”
Alex有些失望:“只好写魔鬼训练了,我已经写完了。”
我:“其实,同学不来这件事,也可以写成日记啊。”
Alex:“那怎么写啊?”
我:“你可以写写你怎么费心费力地整理房间,怎么期待同学的到来,想怎么跟他玩,结果他爽约了,你很失望。”
Alex:“是啊,下次吧。”

后记:
个人以为日记作文是个人的有感而发,是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抓住孩子的情感变化,鼓励他记录下来。有了这些情感上的基础,作文便不再难写。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5-31 00:3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grant 于 2009-5-30 23:47 发表


很有启发。
ccpaging辅导Alex数学得心应手,看这帖,辅导语文应该也很棒。
跟在几位高手后面慢慢学。多谢了~
我自己的语文开化比较晚,小时候花过多精力在数学上。工作以后发现语文、历史、地理都很重要,毕竟现在没有一个人可以搞的东西,总是要跟上下级和同事、客户打交道,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跟沟通能力有很大关系。
不过,我对待儿子的语文,跟对待数学的理念完全不同,我只是不时地想方设法地让儿子多朗读,养成睡前看半小时书的习惯,平时并不过多的参与。自认为对语文的见地很粗浅,大多数时候还是在这个帖子里边偷经学艺。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5-31 00:4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岁月就像棒棒糖 于 2009-6-9 13:54 发表

特满足是吧
我大学的时候,对图书馆的书是垂涎欲滴呀(我胃口大吧,哈哈)。
但是妹妹也在读书,所以经济紧张,每月用来买书的钱只有一点点。
于是,我经常做梦梦见图书馆处理不要的旧书,随便拿。于是,我 ...
我经常梦见睡在图书馆放旧书的仓库里边,搬书不如搬我自己。.

TOP

【转载】偷 书

摘自:
http://www.housebook.com.cn/2k05/25.htm

偷 书

? 陈卓               




灯下随笔
          


  偷东西很可耻,但是偷书是个例外。对读书人而言还是件雅事,偷书者甚而被美其名曰:雅贼。

  书的概念广义上说包括书信、书法、书籍、书稿,最有名的偷书典出唐朝: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尤以《兰亭集序》为最,竟派萧翊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处偷到真迹,虽不甚光彩却流传至今,可谓开“偷”之先河。从狭义上说,书仅指书籍而言,自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书籍,之前的那些手卷,手抄本之类是不能算数的。故此,一部偷书史方才正式登场。

  偷书的对象当然是书,但干这一行的人成份就复杂了,除了专业的偷儿外,读书人、藏书家、出版商在业余都会偶尔干点这种兼职。古今中外,这类“雅行”始终未绝迹过。作为偷儿,钱财是首选,除非是价值连城的珍本,没有贼会愿意去偷又沉又不值钱的书,所以偷儿一般都不光顾穷酸文人家。明人敖英《绿雪亭杂言》就记有贼不偷书一事:

  

  吴中有老儒沈文卿,读书至宵分,灯荧荧欲灭。忽见盗在室中,掬物无所得。从容呼之曰:“穿窬君子,虚劳下顾,某辄有小诗奉赠。”乃长吟曰:“风寒月黑夜迢迢,孤负劳心走一遭。只有古书三四束,也堪将去教儿曹。”穿窬者含笑而去。

  

  这则笔记有些夸张过分。突见小偷,惊恐之状可想,却还能如此悠游容与,已不可信;至于吟诗调侃,更是匪夷所思;小偷一无所得,懊丧还来不及,不揍这老头一顿,竟然含笑而去,简直是君子国中的人物了。作者无非是形容书生身无长物和几本破书不入偷儿眼而已。

  无独有偶,鲁迅在一九三二年上海淞沪抗战时,因家在火线上而避居租界,回来后家中失窃,也是贼不偷书。鲁迅写给其母的信中道:“除了不见一柄洋伞外,其余一无所失。可见书籍及破衣服偷儿皆看不上眼也。”

  但是也有例外,余秋雨《风雨天一阁》中就提到,太平军进攻宁波时当地小偷趁机偷书,然后当废纸论斤卖给纸作坊。这竟成了天一阁后来命运的先兆。但很明显这些偷儿是不懂行的,乱偷一气,是为瞎偷。倘若有偷儿是有计划有目的而来,那多半是被雇的,主使者便是那些藏书家。明梁溪梦叟(叶昼?)《拥絮谈》记有一噱:

  

  维扬钱太史储康对山(海)手抄《贞观政要》,笔意遒丽。华亭某公欲得之,愿以五十金为价,钱太史婉拒。某公乃募高手贼窃出,太史失窃,惶惶不可终日,乃榜购,出价百金。某贼尚未交华亭某公,诡称得自道路,呈献取百金而去。

  

  这高手贼在一偷一还之间,弄到了一大笔。百金在当时是中人之产,完全是华亭某公作成他的。两个藏书家斗法,便宜了窃贼,堪称书林趣闻。而此贼的聪明,又可大大记上一笔。

  话说回来,即便窃贼聪明如此,大多也是不会主动偷书的。跟现成的金银相比,后者来得更直接,更能鼓舞积极性。但如果是个懂行的贼,或者有了其它因素掺杂在内,那就不是简单的小打小闹了。这种偷成了气候有了规模,对于书们的命运可说是致命的打击。还是以天一阁为例,一九一四年一个叫薛继渭的偷儿潜入藏书楼,白天不动手只是晚上偷书,每日以所带枣子充饥,东墙外河上有船接应,这一次几乎偷掉天一阁一半的珍贵藏书,它们渐渐出现在上海的旧书铺里。

  这次偷窃和太平天国时那些小偷不同,不仅数量巨大操作严密,并最终和书铺挂上钩,显然是受书商指使,形成盗销一条龙,天一阁数百年的生命遭到致命的打击。可见这种“偷书”是不得了的。在叶灵凤译的茨威格等著的《书的礼赞》中说书有几大敌人:蠹鱼,水,火,尘埃,收藏家;可惜没有提到盗贼,不过收藏家也算沾点边,在很多时候两者是一回事。中国古代也有水,火,兵燹是藏书三厄的说法,但同样也未提及盗厄,真是一大遗憾。历史上哪一座藏书楼没有遭受过盗厄之灾?朱湘的《书》一文中就感叹道:“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人间?是子孙不肖,将它舍弃了?是遭兵逃返,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看来,不肖子和偷儿实在是毁败藏书家一世心血的重要原因!

  除了雇偷儿,藏书家、出版商乃至读书人也会亲自动手。思果的《借书》一文中就引用法国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的一句话:“绝不要把书借给别人,因为谁也不还书的,我房间里的书全是别人借给我的。”于是思果先生就举自己为例:“我也结识过中国借书像法朗士那样的人。他们收藏极富,大多是不义之书,专门借而不还,甚至——我怀疑——偷窃。”委屈和反感溢于言表。其实这是藏书家们一贯的行为,值不得大惊小怪。至于出版商,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传说施耐庵写《水浒》最初只是三十六天罡共三十六回,在他把书稿交给书商后,书商偷偷将书稿抄了一遍换个名字出版,却把原稿还给施先生说写得不行,当施先生发现这个骗局后气愤之极,为让书商的骗局落空,连夜又续写了七十二地煞后七十二回,我们今天才看得到这一百二十回的《水浒》。难怪施先生在描写时迁的“高技”时,不让时英雄偷书,只怕是担心有损时英雄形象吧。在施先生笔下,时迁偷鸡也不偷书,可见其对偷书之举恨得紧了。

  而读书人偷书就没这么张狂了,属于“小”偷,只能偷一偷朋友的书或是书店里的书。就前者而言,同为文人,彼此心知肚明,为未雨绸缪,有人在书柜上贴“不告而取是为偷”的警告纸条,以为就可以预防被偷了。其实谬矣,偷不成还可以借嘛。这借和偷的关系就微妙了,许多时候是抱一颗“偷”心觊觎你的书,看你防得紧了,不得已才说借。所以啊,切莫被一个“借”字蒙蔽了,那实际上是偷的变通之策。可读书人多看不透这点,到头来还是被借而不还,和被偷有什么区别?朋友间一切都可以坦诚相对,唯此一点行不通,防友如防贼,实在有趣得很。至于说后者偷书店里的书,那是胆大且瘾大的书生才干得出来的。当然孔乙己是个例外,他是为衣食计偷书去卖,不但斯文扫地而且只能让人觉得可怜,这实在不可取。但倘若是买不起书却又好学嗜读之士,难忍心头之痒铤而走险,这就值得同情了;何况现在的书价尽是不切实际的乱涨,实际上是对读书人钱包的强盗式掠夺,因为很多书是不得不买的,在这层意义上,偷书就很有点济贫扶弱的绿林味儿了。

  其实偷书来卖者是少数,大多数读书人是偷来读,其中有些是买不起,有些是买不到书。对于后者,拿“文革”来说,全国一片破“四旧”、打倒“封资修”的大潮,许多书都被当成大毒草,哪里还谈得上买书呢,于是就偷。不少作家在回忆当年时都提到过一个经历:偷书读,都是在即将被焚烧或被打入纸浆池的关头“偷”出几本藏起来读,从此走上了文艺道路,如果没有当年的“偷”,恐怕就没有后来即今天我们熟悉的那些作家了。这儿多嘴一句,当年“四人帮”张春桥、康生一伙借机搜罗孤本珍本,强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如果真是毒草,为何他们又要保留?还不过是打着幌子满足个人贪欲罢了,其行为令人不齿,只可怜了那时的老百姓读书人。法国卢梭《忏悔录》中也有记载其小时候当学徒偷读的经历,在挤出的时间里偷偷阅读,如饥似渴,正是有这样的阅读基础才造成了后来的一代大家。而偷读这种心理状态下的记忆异常深刻,所以“书非借不能读”的说法成立,因为“偷书不为偷”指的是将被桎梏的知识“偷”为己用,此举犹如普罗米修斯的盗火,实不可以盗贼论之。

  不过要谈起“偷书”来,在下也算是一把老手。最初是上小学时,从父亲的书柜中偷《红楼梦》《一千零一夜》来看,后来又偷到《镜花缘》《说唐》,这些对一个小孩来说的“禁书”,我读来兴致盎然,从那时起,我打心灵深处爱上了书。后来大些,还有过一次从书店偷书的冒险,那是一本精装岳麓版《贞观政要》,想买又没钱,欲走又不忍,于是佯装自若,趁店员一时马虎将书塞于腋下,然后悠哉游哉从大门而出。说实话,当时心里真是狂跳如鼓,紧张得面红耳赤却又故作镇静,应该是一眼就看得出来有嫌疑,但奇怪就是没有人上来盘查,也算侥幸吧!回去后不免后怕,又有些惭愧,不过一想到孔乙己“窃书不算偷”的高论,也便释然,何况天下读书人哪个没打过这般主意呢?只是好长段时间不敢从书店门口过。后来大着胆子进去,不料正见一位仁兄被搜出了“夹带品”,被柜台里好一顿训斥,那斥责声分明是在“杀鸡骇猴”,可怜此兄一副眼镜文弱书生样子,战战兢兢口不能辩实在悲惨。我如芒在背,急急逃了开去,从此再不敢存“窃”念,生怕自己某一天也被活逮大失面子。不过现在我已经缓过劲来,对急功近利的出版社狂涨的书价日益不满,所以如若再遇上类似的事,我定当做回大侠解囊相助,只可惜再没遇上过。但我想书店里的书肯定依然在诱惑着其他读书人,也不乏冒险者,只是我没遇上而已,要不为什么书店无论怎样变化,始终少不了一张“偷书者罚款五十倍”的条子?

  究其“偷”字含义,《辞海》中有“窃取”、“背着他人”之意;《现代汉语词典》里是“私下拿走别人东西”,可见都是见不得人的活儿。英语中与汉语“偷”字意思最相近的单词是Steal和Pilfer,也都有“偷偷进行”之义,看来这个定性中外一致:背地里采用不正当手段拿走别人东西。但英文Steal和Pilfer还多了层“剽窃”、“用极低廉的价格取得”的意思。如此说来,那些盗版书商和在旧书铺中“淘金”的文人岂不都是偷儿么?不过这就扯远了,不提也罢。

  考其义理而知性质恶劣,但这样不免有些委屈了天下读书人,毕竟偷书还是有可谅解的成分的。偷书的不见得是坏人,正如偷儿中多有侠义之士,是坏人才不偷书,偷书的其实都是爱书人,偷窃成性的怕没几个吧。那么为什么要偷书呢?中国古代有八道六难之说,其中六难之说略可解释原因:

  

  清人孙庆增《藏书纪要》曰:“知有是书而无力购求,一难也;力足以求之矣,而所好不在是,二难也;知好之而求之矣,而必欲较其值之多寡大小焉,遂致坐失于一时,不能复购于异日,三难也;不能收之于书佣,不能求之于旧家,四难也;但知近求,不能远购,五难也;不知鉴识真伪,检点卷数,辨论字纸,贸然购求,多多缺轶,终无善本,六难也。”

  首当其冲第一难便是书太贵“无力购求”,所以书价和穷文人的腰包始终是一对冤家,矛盾一日不消,则偷书一日不止。

  偷书也有心理原因,如果说买书是明娶,那么偷书就是和情人幽会。很多人都抵抗不了偷偷摸摸的诱惑所以也就断绝不了偷书的念头。对于读书人来说,三天两头往幽会的老地方——书店跑,几天不见想得慌,什么都可以忘就是不能忘了约会的时间,还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凡此种种,岂不是只有和情人在一起才会有的表现么?对于那些包里“连烟钱都不够”的处于经济管制下的“好汉”们,到店里和情人们耳鬓厮磨温存一番岂不是最大的安慰?受够了“河东狮吼”的爷们儿心中,只有书这个情人美丽温柔默默相伴,那滋味又岂是家中那“黄脸婆”可比的?想长久地拥有而不能,只好铤而走险偷他一回。从这层意义上说,偷书是为偷情,自古文人的“佳人情结”由来已久,那么偷心不死也是可以原谅的。这样对偷书之因作浪漫的解释是深合我心的。

  说到这里好像我都在为偷书辩解,认定偷书是被迫的情不自禁的,其实不然,偷书也有主动出击的,像那些价值连城的珍稀古本就吸引着偷儿们;另外,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书也有人偷,金庸笔下的武林世界多有此描写:《天龙八部》中有群雄争夺《易筋经》,书被人偷来偷去的故事;《鹿鼎记》中有韦小宝偷《四十二章经》,看来金大师对偷书情有独钟。其实书就好比古时大家闺秀越是闺门深锁越有人偷,书自然也是越禁越有人偷。历史上那么多禁书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全赖“偷”书人之功。但偷书也有缺德的一面,比方说另一种主动的偷书——在图书馆中偷书,那些残缺不全、面目全非的书籍让人心生痛惜,无疑那是偷书者们的“杰作”,要偷就干脆整本偷走,既无技巧又无勇气,却干这种小手脚,实在可恶!简直是给偷字摸黑。

  说一千道一万,虽然我为偷书辩护了那么多,但我并不是主张偷书。不管什么手段或原因,花钱买还是正道,冒着斯文扫地的危险多划不来!卢梭小时候就有偷窃的习惯,但他决不偷钱,更不偷书,宁可变卖自己的衣物来抵押书租。所以对于读书人和书来说,一个偷字,不在于手段,而在于效果和目的,这才是我们的着重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grant 于 2009-6-9 15:29 发表


我为什么之前说书店老板已经习惯这种顾客了呢?
因为我读书时,很少有钱买书的(当时生活费有一部分是靠自己赚的),
于是我经常泡福州路科技图书公司的,一站半天,还很不象话地抄下来的...
心安否?“偷书”如此不雅,都能让文科生写的头头世道;咱们理科生不过是“很认真地抄下来”而已,简直就应该大鸣大放,大张旗鼓才是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6-9 17:3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amy0202 于 2009-6-23 15:59 发表



每次碰到背古诗,总是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背出,因为不理解意思,没法很形象的流入脑中......

于是每次都是教孩子,将每一首古诗翻译成一幅画,画可能更容易嵌入孩子的脑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活脱脱一幅中国山水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诗是流动的画,画是静止的诗,诗画本来就是一体。
让同学们枯坐桌前,一味地背诗,不如出去走走,去去体育公园,让诗情画意在心中自然流动,眼中有画,心中有诗,背诗实在是太简单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6-23 22:42 编辑 ].

TOP

“臼”之果实结在今朝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4-30 11:45 发表


  粗粗查了一下。“插”字确有一个异体字叫“挿”。
  经查,“插”和“臼”确有字源上的关系。小篆中:“臼”为297488,“插”为297489
考试之前的这段时间着实让 Alex 的老爸担心了一把,近期 Alex 的作业中的错误特别多,不是这个字漏写了一笔,就是那个字漏写了一划。
早上是二年级期末的语文考试,下午我把 Alex 接回家,尽量不去谈考试的事情,怕影响到明天的英语考试,只是提醒 Alex 认真看英语书。

晚饭时,Alex 问道:“爸爸,我看见隔壁 XXX 的‘艘’字写错了。”
我:“哦,艘字很简单啊,唔、、、就是一个‘舟’和‘首’嘛,‘首’就是‘首长’的‘首’。”
Alex 瞪大了眼:“啊、、、不对啊,好像不是你说的哦”
我:“我记得是‘舟’和‘首’。”
Alex:“右边的上面是‘臼’,中间一竖出头,下面是‘又’”
我:“对,应该是这样,XXX 怎么写错了。”
Alex:“她的一竖没有划出头。”
我:“哦。你知道吗,这个‘叟’也是一个字,是老大爷的意思。”
Alex:“哦?”
我:“你记得愚公移山的故事吗?”
Alex:“记得啊,你讲过的。”
我:“‘愚公’就是说这个老大爷有点糊涂,这个故事里边还有一个老大爷,叫‘智叟’,智慧的智。”
Alex:“哦、、、”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6-23 22:10 编辑 ].

TOP

散步和复习英语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6-23 22:17 发表
   看来,那个“字根表”功能强大。
刚才那顿饭吃完以后,Alex 跟我说:“爸爸,我们去散步吧。”出门以后,Alex 便提出来要做一个英语单词的接龙游戏,一个单词的尾字母,接下一单词的首字母。我们俩你一词我一词,小区里边转了一大圈,回到家已经比较晚了。我对Alex说到:“快去看看英语,明天最后一场考试了。”Alex:“爸爸,我们刚才散步的时候已经复习了单词啦。”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上当”了,名曰散步,实是当了“陪练”,心中窃喜之。

字根表很重要的,一个字被拆开了,就鲜活起来,常有一段故事陪衬。从死认字,认死字,到拆字,实在是进了一大步。
Alex 的语文老师教导他们:“把‘拨’的这一画‘拔’掉,就变成了‘拔’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6-23 22:4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6-25 14:38 发表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儿了小三下学期学的一首唐诗。
  刚才儿子问道:是“白云深处有人 ...
  

如果按“白云深处”理解,“人家”似乎应该不可见。这种情况下,“人家”只是诗人以为在,是诗人的想象和延伸。
如果按“白云生处”理解,具有一种动感,也很漂亮。

不过,以我在山里的经验,云在蒸腾往上时,一般是雾,不是像炊烟那样有明显的升腾轨迹。貌似白云是热空气翻阅山岭或者上升后遇冷凝结而成的,故个人以为取“深”更为合适。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6-29 17:16 编辑 ].

TOP

〔推荐〕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

以上摘自:
http://bbs.jjol.cn/showthread.php?t=7295.

TOP

〔转载〕写作文的最大技巧(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7-13 14:43 发表
  感谢提醒!
  言由心声,我也是反对八股文的。指导孩子写作,经常提醒的就是:你写的东西是你的感受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写作文的最大技巧(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18:29 新浪读书

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她发愁正在读初二的儿子不会写作文,问我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写作文。我说先看看孩子的作文本。小男孩很不情愿的样子,能看出来他是羞于把自己的作文示人。直到男孩和小伙伴们去踢球,他妈妈才悄悄把他的作文本拿来。

第一篇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趣的事》。小男孩酷爱足球,他开篇就说他认为踢足球是最有趣的事,然后描写他踢球时的愉快,球场上一些精彩的细节,还穿插着写了两个他崇拜的球星。看起来他对这些球星的情况了如指掌,写得津津有味,如数家珍。

男孩的这篇作文写得比较长,语言流畅,情真意切,还有一些生动的比喻。看得出他在写作中投入了自己的感情。虽然整个文章内容与标题框定的外延略有出入,总的来说属上乘之作。我从头看到尾正要叫好时,赫然看到老师给的成绩居然是“零”分,并批示要求他重写。

我万分惊讶,不相信作文还可以打零分,况且是这样的一篇佳作。

赶快又往后翻,看到男孩又写了一篇相同题目的。他妈妈在旁边告诉我,这就是在老师要求下重写的作文。

这次,“一件有趣的事”变成了这样:踢球时有个同学碰伤了腿,他就停止踢球,把这个同学护送到医务室包扎伤口,又把同学送回家中,感觉做了件好事,认为这是件有趣的事。这篇文章的字数写得比较少,叙事粗糙,有种无病呻吟的做作。老师给出的成绩是72分。

朋友告诉我,这一篇内容是儿子编出来的,因为孩子实在想不出该写什么。但凡他能想到的“有趣”的事,除了足球,都是和同学们搞恶作剧一类的事情,他觉得老师更不能让他写那些事,只好编了件“趣事”。

我心中隐隐作痛,仿佛看到有人用锤子蛮横地砸碎一颗浑圆晶莹的珍珠,然后拿起一块石子告诉孩子,这是珍珠。

既然我不能去建议学校让这样的老师下岗,只能希望男孩运气足够好,以后遇到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那对他的意义将是非同小可的。

有一次,我在北师大听该校教授、我国著名的教育法专家劳凯声先生的课。他讲到一件事:小时候母亲带他到杭州,他第一次看到火车,觉得非常惊奇,回来兴冲冲地写篇作文,其中有句子说“火车像蛇一样爬行”——多么形象,那是一个孩子眼中真实的感受——却被老师批评说比喻不当。这很挫伤他,好长时间不再喜欢写作文。直到另一位老师出现,情况才出现转变。这位老师偶然间看到他的一首诗,大加赞赏,还在全班同学前念了,并推荐给一个刊物发表。这件事给了他自信,重新激起他对语文课和写作文的兴趣。

学者的童年也有这样的脆弱,可见所有孩子都需要正确教育的呵护。假如劳先生遇到的后一位老师也和前一位一样,那么当前我国教育界也许就少了一位学术领军人物。

这个男孩能有劳先生的运气吗?

有句话说,世上最可怕的两件事是“庸医司性命,俗子议文章”。前者能要人的命,后者能扼杀人的激情和创造力。

现在害怕写作文和不会写作文的孩子非常多,老师和家长总在为此发愁,除了埋怨和批评孩子,有多少人能从作文教学本身来反思一下,从教师或家长的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呢?

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她父母工作很忙,家里请了保姆。有一次老师布置作文题《我帮妈妈干家务》,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先帮妈妈干一些家务,然后把干家务的体验写出来。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8-5 15:15 编辑 ].

TOP

〔转载〕写作文的最大技巧(二)--《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写作文的最大技巧(2)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18:29 新浪读书

女孩很认真地按老师说的去做,回家后先擦地、再洗碗,然后在作文中写道:通过干家务,觉得做家务活很累且没意思。平时妈妈让我好好学习,怕我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我一直对妈妈的话不在意。现在通过干家务,觉得应该好好学习了,担心长大后找不到工作,就得去给别人当保姆。

这个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小女孩,她说的话虽然谈不到“高尚”,但是真心话。可这篇作文受到老师的批评,说思想内容有问题,不应该这样瞧不上保姆,要求重写。

小女孩不知如何重写,就问妈妈,妈妈说:你应该写自己通过做家务体会到妈妈每天干家务多么辛苦,自己要好好学习,报答妈妈。小女孩说:可是你从来不干家务,我们家的活全是阿姨在干,你每天回家就是吃饭、看电视,一点也不辛苦啊。妈妈说:你可以假设咱家没有保姆,家务活全是妈妈干。写作文就要有想象,可以虚构。

教师和妈妈的话表面上看来都没错,但她们没珍惜“真实”的价值,曲解了写作中的“想象”和“虚构”,这实际上是在教孩子说假话。虽然主观用意都是想让孩子写出好作文,却不知道她们对孩子的指点,正是破坏着写作文中需要用到的一个最大的“技巧”——“说真话”。

之所以说“说真话”是写作的最大技巧,在于说真话可以让人产生写作兴趣,发现写作内容,即想写,并有东西可写——没有这两点,写作就是件不可想象的事。

写作激情来源于表达的愿望,写真话才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才有可表达的内容,才能带来表达的满足感。没有人愿意为说假话去写作。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写作,说假话总比说真话更费力气,难度更大,并且虚假的东西仅仅带来需求上的满足,不能带来美的愉悦。

如果孩子在写作训练中总是不能说真话,总是被要求写一些虚假的话,表达自己并不存在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思维就被搞乱了。这样的要求会让他们在写作中不知所措,失去感觉和判断力,失去寻找素材的能力。于是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该写什么。

不说真话的写作,使学生们在面对一个命题时,不由自主地绕过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放弃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和体验,力不从心地搜罗一些俗不可耐的素材,抒写一些自己既没有感觉,又不能把握的“积极向上”的观点。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目前中小学生有这样的通病:在写作文时没什么可写的,找不到素材和观点,拼了命去凑字数。

这样做出来的作文可能符合“规定”了,但它的负面作用会很快显现出来——不愉快的、做作的写作让孩子们感到为难,感到厌倦,写作的热情和信心被破坏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孩子讨厌写作文。

现在中小学作文教学花样何其多,作文课上,老师会告诉孩子很多“写作技巧”。但那些都属于“小技”的范畴,最大的技巧“说真话”却总是被忽略,甚至被人为地毁坏着。当一个人干一件事时,如果没有“大技”只有“小技”,他是既干不好也干不出兴趣的。失去“大技”,其实连“小技”也难以获得。

尽管教师在讲“作文技法”时都会讲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可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很少被鼓励说真话。来自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道德说教”意识仍强有力地控制着学校教育,从孩子开始自我表达的那一天,就急于让他们学会说“主流话语”,而从不敢给他们留下自我思考和自我表达的空间。教师对作文的指点和评判,使学生们对于说真话心存顾虑,他们被训练得面对作文本时,内心一片虚情假意,到哪里去寻找真情实感呢?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8-5 15:15 编辑 ].

TOP

 113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