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3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亲子阅读:谈自由阅读的乐趣,斥应试训练(939#献给男子汉之《调皮鬼恐怖心》)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296#hxy007 的帖子

一、中国不是福利国家,不能和北欧的老牌福利社会相比。
二、中国人很大比例不喜欢阅读,或者说没有阅读的习惯,喜欢打麻将,所以,麻将是国粹。
三、虽然号召终身学习,但没有应试,估计很多人出生就不学习.

TOP

还有,

升四年级之后作文量加大,小11切记,虽说是命题作文,视角最终要,取材要标新立异。.

TOP

回复 302#Jupiter 的帖子

  感谢提醒!
  言由心声,我也是反对八股文的。指导孩子写作,经常提醒的就是:你写的东西是你的感受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TOP

回复 303#hxy007 的帖子

当老师要求作文内容一致甚至考前背作文的时候,我是多么厌恶和反感,但小D喜欢分数,严格执行,我恨不得砍掉他的头.

TOP

回复 304#Jupiter 的帖子

  情况相同。这次期末考试,老师也要求孩子们背自己写的作文,并且教孩子套作。
  我们夫妻俩坚决抵制,让孩子用背作文的功夫另写新作,或改写完善旧作。效果不错,对孩子也就有了说服力。.

TOP

夜读听雨:凡尔纳科幻经典(二)——接第215楼

  儒勒·凡尔纳(1828-1905),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世界科幻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从“见习水手”到“科幻小说之父”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南特市,从小就喜欢旅行,爱读冒险故事,最吸引他的是浩瀚的大海和关于海洋的梦想。南特市是临河的城镇,码头上停泊着各地的船只与各种货物,小凡尔纳听着游客们关于海上生活的描述,他的头脑里便幻想出一幅幅奇特的图画,他希望自己也能有那么一天远渡重洋,到神秘的异域国度探险。凡尔纳的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十一岁时,小凡尔纳背着家人,偷偷地溜上一艘开往印度的大船当见习水手,准备开始他梦寐以求的冒险生涯。不过由于发现及时,父亲在下一个港口赶上了他,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并让他躺在床上流着泪发誓:“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这使他彻底丧失了成为冒险家的可能。但是,蔚蓝色大海的形象在凡尔纳心中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凡尔纳十八岁的时候,遵从父亲之命前往巴黎学习法律,在这里他结识了法国作家大仲马,并且放弃法律,向大仲马学习戏剧创作。为此他不仅受到了父亲的严厉训斥,还失去了家里的经济资助。他不得不在贫困中奋斗,以读书为乐。他十分欣赏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和英国的莎士比亚。在巴黎,他创作了二十个剧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满浪漫激情的诗歌。后来,凡尔纳与大仲马合作创作了剧本《折断的麦秆》,并于1850年初次上演,这标志着凡尔纳在文学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此后,凡尔纳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多方面的探索时期,他尝试将地理融入文学作品,为此他经常上国家图书馆,开始热衷于各项科学的新发现,同时系统地研究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为他想写的科学小说准备资料。1863年,凡尔纳创作出《气球上的五星期》,却连投十六家出版社而不中,他一气之下将手稿扔进火里,幸而被妻子抢救出来,送入第十七家出版社后被出版。从此凡尔纳一发不可收,创作了大批科学幻想小说。其中,多部小说讲航海探险的事儿,这不能不说跟凡尔纳少年时代那个水手梦有关。

  凡尔纳小说的丰富科学性

  凡尔纳的科幻与探险小说,包含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枯燥的陈述,而是和探险、旅行、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界联系在一起。比如《地心游记》是一部完全假想的科幻小说,其中认为通过火山口可以进入地球内部,而且地球深处又有已经灭绝的史前生物活着,这些都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是,作者以丰富的地层学和地质学知识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八十天环游地球》和《气球上的五个星期》则以地球上各个地区的丰富地理知识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知识,在凡尔纳的作品里,已经不是外加的东西,而是情节的有血有肉的组成部分。同样,凡尔纳笔下的主角们也是这样一些在世界各个地方探险的掌握丰富科学知识的人物。
  凡尔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通俗小说作家,有一种能够把自己的幻觉变得能够触摸的本领,其感受是全方位的。读凡尔纳的小说,仿佛是在和他一起历险:从蛮荒奇特的非洲大沙漠到冷酷险恶的极地冰原,从幽邃神秘的地下迷宫到凄凉恐怖的大海孤岛,一切都形同身受,如在眼前。竟有探险家曾认为他的《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是一部“最出色的航海日志”,而他在《气球上的五个星期》中关于尼罗河源头的精确描述也让一些学者迷惑不解,因为这部小说发表的时候,欧洲学者们才刚完成对这个地区的考察。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绝大部分关于自然环境的描述都来自于他的想象能力,却把每个细节都描写得细致入微、清晰可见。

  凡尔纳小说的惊人预见性

  凡尔纳的作品不仅以流畅清新的文笔、波澜起伏的情节吸引了广大的读者,更可贵的是,他那非凡的的想象力,浪漫而又符合科学的幻想,使读者如痴如醉,跨过时代的门槛,提前迈进了未来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说,凡尔纳预言了二十世纪宇航科技的诸多成就,只不过他的这些预言是以科幻小说来表达的。凡尔纳在自己的小说中大胆并科学地预测了很多后来完全实现了的东西,比如直升机、潜水艇、人类进入太空、中国的崛起、电子广告、霓红灯、电子计算机等等。《从地球到月球》这部作品中的很多数据,包括发射地点(佛罗里达卡纳维位尔角)、飞行时间、登月人数都与后来的美国阿波罗计划完全一样。
  凡尔纳的一本最具有预见性、但读过的人最少的小说是《一个美国记者在公元2890年的日记》。书中的纽约叫环球城,公路两边都是一千英尺高的摩天大楼,气候由人工控制,庄稼可以在北极生长,广告放在云端上;书中主人公编的《地球先驱报》,拥有八千万读者;记者将新闻从木星、火星、金星上转播而来,人们坐在自己的家中就可以看到各地发生的大事。这些与今天的现实简直一模一样。然而,这是凡尔纳在一百年前所描绘的情景。正如法国元帅利奥台所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

  凡尔纳小说的深远影响

  凡尔纳的书无疑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百多年来,风靡了全世界。凡尔纳为世界各地的读者塑造了一群科学勇士和先驱者形象的同时,他自己也当之无愧地被看做是科学幻想小说的先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许多科学家都坦言,自己受了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
  海军少将伯德在飞越北极回来说,凡尔纳是他的领路人;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爱因斯坦和星际航行技术的奠基者奥尔科夫斯基,都曾经生动地论述过,他们正是在凡尔纳小说的引导下,走上科学创造道路的;航海探险家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人之一马克尼,在谈到他们的创造发明时,也都说是从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受到了启发……

  凡尔纳小说的人文魅力

  凡尔纳的创作所反映的时代离开我们已经有一百年了,他所描述的科学已经过时。拿尼摩船长的鹦鹉号比起今天的核潜艇来,几乎是小孩子的玩具;八十环游地球在一百年前是壮举,如此却显得十分落伍了;《气球上的五个星期》所描写的非洲大陆景象,也和今天的非洲大不一样了。但是,科学上的过时,并没有使他的作品有所逊色。这足以说明,凡尔纳的作品虽然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但他并不是单纯以科学知识取胜的。他的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还在于作品中深刻的人文思想,以及与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民主主义精神。正如1884年教皇利奥十三世接见凡尔纳时所说:“我并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并且,凡尔纳的小说生动幽默,妙语横生,所以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凡尔纳近世时,人们对他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他既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凡尔纳,正是把科学与文学巧妙结合起来的大师。
  ——根据《凡尔纳科幻经典·作者简介》改写。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7-15 21:48 编辑 ].

TOP

回复 306#hxy007 的帖子

这是人生必读的一套著作,我也是十来岁时接触的。
我当年是多么热衷这些无性别倾向的中性作品,直到中学毕业前读到了《飘》,科学家梦彻底破灭。 .

TOP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9-7-15 19:26 发表
这是人生必读的一套著作,我也是十来岁时接触的。
我当年是多么热衷这些无性别倾向的中性作品,直到中学毕业前读到了《飘》,科学家梦彻底破灭。
  于是,世上少了一个科学家,多了一个文学家?.

TOP

回复 308#hxy007 的帖子

专业坐家,没水准的专业坐家.

TOP

回复 309#Jupiter 的帖子

  唉,都是《飘》惹的祸!
  有人为这小说名译成“飘”叫好,我却觉得还是直译为“随风而去”更为传神!你说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7-15 22:10 发表
  唉,都是《飘》惹的祸!
  有人为这小说名译成“飘”叫好,我却觉得还是直译为“随风而去”更为传神!你说呢?
那可不,大毒草就是大毒草!
当然是“飘”更好,一个宇已经足够表达原名的蕴义 。
我虽然没水准,但还是能分辨出有水准的东东的

[ 本帖最后由 Jupiter 于 2009-7-15 23:17 编辑 ].

TOP

中国哪一天能够摆脱精英教育。。。

中国人连精英一词都误解, 何来精英教育.

TOP

对骂:“你妈才是精英!”

  呵呵,“精英”在大陆是个褒义词,人人向往成为精英。

  可是,在另外一种语境中,“精英”却是个散发着腐臭味的称呼,人人生怕被称作“精英”——
  “你这个精英!”
  “你才是精英!”
  “丫,你妈才是精英!”

  如果有一天在中国大地上听到这样的对骂,我们的文明就有一些高度了。.

TOP

回复 313#hxy007 的帖子

差点笑到背过气去.

TOP

阅读的顺序(二):从《神奇校车》到《可怕的科学》(接第287楼)

  一、可怕的《可怕的科学》

  2005年,hxy007夫妻带孩子去南京西路一个展览馆,参加一个规模非常大的全国图书展销会。闲逛之间,发现了一套从国外译介过来的少儿科普读物——《可怕的科学》。这套译丛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翻译出版,共有60本,分成“经典科学”、“另类新知”、“自然探秘”、“经典数学”、“体验课堂”等5个系列。
    
  这套书里有不少漫画式插图,但以文字以主。当时孩子尚在幼儿园中班,根本不可能读这么深的科普物。但是,007觉得这真是一套好书,值得收藏,留待孩子将来阅读。于是便依着自己对孩子兴趣的判断,挑选了近20本。孩子在小学一年级开始翻阅这套书,一下子就迷上了。他的妈妈又赶紧在网上补购了近20本,但是有意没有配齐。他妈妈说,等到孩子自己提出要看更多的《可怕的科学》,再补齐也不迟。

  《可怕的科学》虽是为少年儿童编写的一套科普读物,但也适合以前很少体会到数学及科学之内在乐趣的BBMM,作为补课性质的读物。007上厕所时就经常偷看。我可不会等到“学习的时候”才去“学习”这么有趣的东西。一边痛快地拉出一段绝美的大便,一边快乐地偷看着儿子钟爱的《可怕的科学》,那可真是一天中的愉悦时刻。恳请各位刻苦学习的信徒多多原谅——我又在亵渎庄严、神圣的科学和数学了!我岂止亵渎了科学,我还沾污了文学、哲学和历史学。因为我不仅在书房里一本正经地看书,还把特别爱看的书搬进了厕所。这几年,我用大便的那段快乐时刻,不仅读完了好几本《可怕的科学》,还读完了16卷大部头的《话说中国》。假如有人为我连拉屎都不手不释卷的好学精神所感动,赞扬我是“刻苦学习”的典型,我可不会领情。因为,我不觉得苦呀,我是在快乐学习呢!
  真的,读《可怕的科学》特好玩,而且真是长见识。读了这套书的人,不爱科学、不喜欢数学都难!作者不仅科学知识渊博,而且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史、科学家奇闻逸事非常了解,把严谨的科学知识及科学探究过程描述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
  记得其中有一本叫《消逝的恐龙》,孩子读时,经常可以听到他笑出声。有时孩子还要让他妈妈帮他揉肚皮,说是笑痛了肚子。书中讲到两位著名的生物考古学家,可惜我忘记了他们的名字(学得不扎实啊,考试要扣分的)。他们经常因为学术见解不同而争吵,甚至为谁先发现某种恐龙而争得不可开交。其中一人干脆把新发现的那种恐龙命名为“我先发现龙”。这位老兄,有一回在复原一种新发现的恐龙时,把恐龙头上的角装到了恐龙的尾部。他的学术对手前去拜访并指出错误时,拿着大顶,头朝下脚朝上,边敲门边问:“XXX教授在吗?”书中还有描绘这副情境的漫画。我家孩子读到这里笑得接不上气。
  这套书最难得的是,表述和安排把握住了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让孩子快乐阅读,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比如,作者在书中不断地用一些十分搞笑又不失科技含量的问题,考问小读者,让小读者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去。
  例如,好像是在《进化之谜》一书里,有这么一段:达尔文对动物着了迷。有一回,他捉到两只昆虫,一手捏着一只,往实验室走去。就在路上,他突然发现一只以前从没有见过的昆虫。你猜:他用什么办法捉住这只新品种昆虫?书中给了三个答案供小读者选择:
  翻过一页,小读者会找到答案:达尔文的办法是,马上把手中的一只昆虫塞进嘴里,腾出一只手捉住那只新昆虫。结果嘴里那只虫子是放屁虫,它放了一个屁,流出一种热乎乎的液体,把达尔文的舌头灼伤了!(我家小子也喜欢捉昆虫,有一回被昆虫喷出的液体弄得手指焦黄,数天不褪。他很自然地联想起达尔文的故事,知道那是昆虫在用具有腐蚀性的毒液进行防卫。)
  作者经常向小读者提出问题,调动孩子的思维,刺激孩子读下去,想下去。作者还经常给小孩子出坏主意,让他们带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去考老师和父母。如《丑陋的虫子》中出了一套题,说是要看一看“你的老师是不是鳞翅类昆虫学者”,还有不知哪本书里教唆孩子去考一考“你的老爸是不是一个蜥脚类恐龙专家”。所以,各位打算让孩子读《可怕的科学》的BBMM,可要想好啰——读了这套书的孩子会非常可怕,他们不但会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让你再也不敢在他面前充大葱;他还会不时地考你一些你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让你头大脸红。

  二、可爱的《神奇校车》

  遗憾的是,我家小子读了几本《可怕的科学》,就中止了。根本的原因,是书中有太多的字人家不认识。即使认识字,那些句子也太复杂了,里边的科学知识也确实不是一个小一小二生容易理解的。因此,读着读读就放弃了。直接的原因,是他的妈妈又给他买了一套《神奇校车》。这套书读起来比较轻松!
  《神奇校车》是一套儿童科普读物,由四川少儿出版社2005年翻译出版,共有三辑。第一辑有10本,是彩绘本,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科学知识与探险情节并重,以情节取胜。第二辑有6本,也是彩绘本,但与前者相比,开本小了些,图画更加简洁,文字更多。第三辑有8本,有黑白插图,以文字为主。这是一种有意的安排,形成了一个从读图到读文、由浅入深的科学启蒙读物序列,适合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阅读。我家只有第一辑,是在孩子二年级时买的。在孩子读完之后转赠给了别的小朋友,弄得007现在写书评都要抄袭别的人简介了。
  据介绍,《神奇校车》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儿童自然科学图书系列,被评为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号角出版社》非小说类最有价值童书、《全美书商联盟》精选最佳童书,荣获美国《教育杂志》非小说类神奇阅读奖,得到美国纽约时报书评、亚马孙网读者五星级评论等各大媒体的高度评价。这套读物也2005年我国新闻出版署向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之一。
    
  “神奇校车”由一个叫弗瑞丝的古怪而疯狂的老师驾驶,可大可小。大可以大成一个巨大的宇航飞行器,小可以小到能够穿越细胞、漫游人体血管。弗瑞丝老师开着这辆变幻莫测的神奇校车,带领学生们造访海底、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般地考察和探究人体、蜂巢、水、电、海洋、地球、太空的奥秘……感受科学探索的无穷乐趣。弗瑞丝老师每堂课都会换一套装扮,她的奇装异服、特制耳环、另类鞋子,也为营造神奇的科学课堂增添了异彩。我家小孩几乎是一天读完一本,经常捧着绘本到老爸老妈跟前,讲述那些有趣情节和知识。
  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神奇校车》独特的描述和我国常见科普读物不同,它并不严格按照科学体系进行讲述,而是通过一次次神奇的旅行把读者引入科学王国。地球、太阳系、血细胞、运动、知觉这些抽象的概念,孩子一般难以理解。《神奇校车》独辟蹊径,将抽象的概念与艰深的理论化为一次次趣味无穷的体验,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这一切:地球探险、太空翱翔、海底世界、血液循环、丛林历险……科学知识就在一次次惊险刺激而又趣味无穷的旅行中被孩子所体验与了解。最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出科学图表,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科学名词。在弗瑞丝老师的课堂上,科学不是冷冰冰的知识,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符号、公式,而是充满理性和激情的探索……我无法了解和描述孩子在读这套绘本时的真实感受和实际收获,我只知道这套书是我家孩子开始独立阅读的标志。他读得懂,而且津津有味,反复翻看,爱不释手,以致于小一第二学期我们以不让他看书来惩罚他的过失,或者以停止读《神奇校车》相威胁,预防他犯错误。因为,不能看《神奇校车》,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事。

  三、可鉴的经验教训

  自从读过《神奇校车》,我家孩子就再也没有看过《可怕的科学》。007多次提醒他可以看《可怕的科学》了,人家没有兴趣,或者说,没有这个耐心,还振振有词:太多生字,我看不懂。等我大一些,我会看的。唉,007真是后悔过早地让孩子读《可怕的科学》了。假如人生可以重来,007一定会让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读《神奇校车》第一辑,小一读第二辑,小二读第三辑,到小三水到渠成,再来读《可怕的科学》。
  其实,《神奇校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可怕的科学》的简本。据007研究,《神奇校车》中的许多知识点及其表现方式,都跟《可怕的科学》非常相似,因此有理由相信《神奇校车》的作者在创作时借鉴和参考了《可怕的科学》。有趣的是,《神奇校车》中的好几小主人公(如阿诺德等),用的就是《可怕的科学》这套书好几位著名作者的名字。所以,007觉得《神奇校车》的作者和《可怕的科学》的作者一样,是群具有童心和幽默感的伙计。

  参见(1)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6&page=1#pid4002674第9、11、12、15楼
    (2)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564875&page=5第205楼
    (3)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564875&extra=&page=45第2233楼
    (4)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9/19/content_3512043.htm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7-23 22:13 编辑 ].

TOP

《经典数学》已经在看了, 其他几套看样子也应该统统买来看!.

TOP

回复 316#混凝土 的帖子

  小混几岁?如果年幼的话,还是先看《神奇校车》第一二辑为妥,免得重蹈我家孩子的复辙。.

TOP

[转载]孩子失去好奇心谁该负责?

作者:沈浪
来源:http://www.cbbr.com.cn/info_3138.htm

  北京接连几日预报有暴雨降临,有的公司甚至还发出防汛通知,搞得人心惶惶。有些人申请提前下班,理由很充分:“避开暴雨”。结果直到今天早上才有一场姗姗来迟的小雨。相比于十几年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使人们深信不疑。对于几千年前只凭肉眼判断明天是否有雨的人们来说,能准确地知道上帝什么时候发脾气,更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虽然多数时候天气预报会八九不离十,但它是概率统计,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再仔细看一下概率的发展史,事情就更有趣了:现在被广泛应用的概率论竟然是缘于一次赌博。
  1654年,法国贵族梅勒和朋友正在赌博,每人出30个金币,谁先赢3局谁就得到全部赌注。过了一会儿,梅勒赢了2局,他的朋友赢了1局。这时候,梅勒必须离开,去做一件紧要的事情。赌博不得不停止。但赌桌上的60个金币该如何分配呢?梅勒和朋友发生了争执。梅勒的朋友认为,他接下来有一半的机会赢梅勒,所以他所得的金币应当是梅勒的一半,所以他拿20个金币,梅勒拿40个金币。梅勒则认为,既使第四局他输了,游戏仍是平局,他最少也能得到全部赌注的一半;如果他赢了,就能拿走全部金币。在下一次掷骰子之前,他已经有了30个金币,他还有50%的机会赢取另外30个金币。所以,他应分得45个金币。
  后来,梅勒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但当时还没有相关的理论能解决这种分配问题。帕斯卡又写信告诉了另一个著名的数学家费马,他们设想:如果继续赌下去,梅勒J假设为AK和他朋友J假设为BK最多再赌2局就可以分出胜负,这2局的胜者有4种可能:甲甲、甲乙、乙甲、乙乙。前3种情况都是甲取胜,只有最后一种情况才是乙取胜,所以赌注应当按3∶1的比例分配,即甲得45个金币,乙得15个。
  三年后,荷兰著名的天文、物理兼数学家惠更斯根据这一问题,写成《论掷骰子游戏中的计算》一书,试图总结出更一般的规律,这就是最早的概率论著作。
  纵观科学史,各门知识何尝不是如此,既使是最深奥的理论最初也是来源于我们最普通的生活。赌博赢得了概率论,浴缸里发现了浮力定律,落地的苹果带来了万有引力,再看看那些最初的科学家们吧,他们并没有把科学当作是自己的谋生手段,而只是一种出于好奇心的业余爱好。当时的所谓科学和知识是每一个有好奇心的人都可以去探索的事物。甚至在17世纪,那些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科学家们,也只是在业余时间摆弄一些瓶瓶罐罐。
  我们看看近代化学的奠基者拉瓦锡的日程表吧:每天六点起床,六点到八点进行实验研究,八点到下午七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七点到晚上十点从事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是什么能让拉瓦锡对科学知识如此痴迷?是好奇心,当拉瓦锡被法国大革命推上断头台时,他还不忘用自己的死亡去做一次科学实验:人的头被砍下后会眨多少次眼。
  其实,我只是在用大篇的笔墨说明一个并不太难理解的事情:科学知识起源于人们的好奇心,是发自内心的对未知的探索。再回头看看我们现在费尽力气要从事的科学普及工作,我感觉有点悲哀。科学理论的艰深使人们对科学望而却步,但这也不是人们对科学失去兴趣的理由。失掉对于未知的好奇心才是最可怕的。
  美国著名的科普人物卡尔·萨根的夫人安·德鲁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那种认为只能在雅典娜神庙里,或在某些跟外部世界相隔离的寺院里才能够进行思考的念头,正是我们今天提出‘科学是不是应该普及’这个问题的理由。因为我们以为科学与人类活动完全分离,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所以,当我们的科学普及变成了呆板、空洞的说教和灌输时,我们是否也要思考一下:孩子们失掉的好奇心是否于我们也有责任?当他们面对的都是无味的理论、艰深的知识时,他们怎么能提起对科学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又如何激发?
  我们的科学教育出了问题,所幸还可以借鉴。近日看到一套美国小学生科学教育的辅助读物《神奇校车》,奇怪的弗瑞丝老师,带着孩子们坐着变化多端的校车,进入蜜蜂的巢穴里、钻进别人肚子里、升入太空里……上天入地好不自在,久违的兴奋感又被调动起来。我不清楚孩子们看到这套书会有何感想,至少我不会担心它把孩子对于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扼杀掉。这就足够了。.

TOP

回复 317#hxy007 的帖子

9岁半, 马上四年级了。。。
她刚看完《狗来了》, 正在看《白色长颈鹿》.

TOP

回复 318#hxy007 的帖子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灵感来源.

TOP

回复 319#混凝土 的帖子

   咱们是同级同学!是可以大读特读《可怕的科学》了!!.

TOP

回复 321#hxy007 的帖子

我特别喜欢欣赏孩子看书时的专注, 很美的画面.

TOP

回复 320#混凝土 的帖子

  赞同!
  好奇心或求知欲,是学习和探究的根本动力。学习和探究,并不是为了获得老师的小红星、小红旗,同学的羡慕、掌声,也不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赞许的目光、温暖的拥抱,更为不了得到一个心爱的玩具之类奖赏,不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或钓金龟……而是为了满足我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
  当孩子的天性未受压抑和扭曲时,学习的动力就是如此单纯而强大!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7-23 11:42 编辑 ].

TOP

回复 322#混凝土 的帖子

  同感。其实,孩子的专注,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学习品质。
  在孩子眼中,BBMM专注地看书或做事,也是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面。.

TOP

雨夜读书的画面真的很温馨,难能可贵的是父母都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能陪伴孩子做心灵的沉淀。

请教007,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他的阅读内容应该由我来进行引导推荐还是由他自己决定
现在有个矛盾,我为他挑选的书有的他不喜欢,上次想在网上订《可怕的科学》没有订到,我就订了类似的科普书《森林报》,但是他始终提不起兴趣来,带他到书店他自己挑选的书常常是很无聊的漫画书,我该怎么办呢?.

TOP

听孩子的,但要做暗中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孩子爱看漫画书,那就从看漫画书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看书阅读的习惯。
  幼童以形象进行感知和思维,天然地对绘本感兴趣。尤其是在没有多大识字量的情况下,看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书,是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特点的。
  但是,根据德国一名教育哲学家的观点,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实现从“口语世界”向“书面语世界”转型。因此,不能满足于孩子喜欢读绘本。随着孩子的阅读进程,父母应该不断地提升童书的层次,从以图为主的书,逐渐过渡到图文并重的书,到以文字为主的书。前面介绍的三辑《神奇校车》,就是这么一种设计。
  孩子不会自动学会读文字性的书籍。所以,需要BBMM和孩子一起阅读。在孩子识字不多的情况下,以父母朗读为主,逐渐过渡到指读。在指读过程中,让孩子与许多常用汉字混熟。这时,孩子连猜带蒙,就可以试看读已经熟悉的读本了。
  我的孩子也一度喜欢漫画书,他最喜欢看的是一本父子搞笑的绘本,以及一套以恐龙拟写人类生活的漫画书(名字都忘记了)。漫画书也要有选择,最好不要去看日本人整的那些只有“哈、嘭”之类文字的弱智读物。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7-23 22:09 编辑 ].

TOP

回复 323#hxy007 的帖子

孩子的不可预测性正是人生的精妙所在, 因此, 看书的涉猎面应该先广后深, 父母不应该在孩子懵懂时就用功利的眼光左右孩子的选择。.

TOP

回复 304#Jupiter 的帖子

儿子马上初一了.对于目前的语文,我们都没有要求考到几分了,他的作文分不太高导致了语文成绩不好.
儿子对各类课外书的热情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博览群书,知识面相当广泛,忧的是到时作出的文章不符合套路进不了好学校.作父母的真是进退两难啊!.

TOP

回复 325#小臭臭妈咪 的帖子

漫画不都是无聊的, 我买给女儿朱德庸的2册《绝对小孩》, 几米的《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还有史努比, 都让她翻了又翻。。。

你儿子还小, 全文字的书没耐性自己看的,记得那时候我经常读书给女儿听,按照书中角色绘声绘色地读。。。每天哪怕短短的半小时, 都很享受!.

TOP

回复 326#hxy007 的帖子

谢谢,我觉得可能最近陪他读书的时间少了,纯文字的书在我陪读的时候,他还是抱有很大的兴趣地,他一个人阅读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很多疑惑无法求证,所以也降低了他的兴趣。.

TOP

回复 329#混凝土 的帖子

他爱看的漫画无非就是网球王子之类的日本漫画,现在总算是摆脱喜洋洋的魔咒了
最近又迷上了柯南,你说的漫画相对来说内涵和艺术性更强一些,他还不懂得欣赏
看来还是要靠我们慢慢引导,我太心急了,一心想要让他早点独立学习,应该像007学习,把亲子阅读进行到底.

TOP

回复 331#小臭臭妈咪 的帖子

他继续喜欢漫画, 你继续亲子阅读, 慢慢就过渡到自己阅读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TOP

引用:
原帖由 鹏鸟妈 于 2009-7-23 11:53 发表
儿子马上初一了.对于目前的语文,我们都没有要求考到几分了,他的作文分不太高导致了语文成绩不好.
儿子对各类课外书的热情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博览群书,知识面相当广泛,忧的是到时作出的文章不符合套路进不了好学 ...
我们情况一模一样,比你家的低一届。
男生,抽象思维强的男生,写作是比较困难,写东西是要有感而发的,他们没有感,写什么呢,只好八股了。
我只能寄希望于他恋爱,心里有了爱,会感性一些的吧。别急,慢慢进步。.

TOP

沙坑原理:广度决定深度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09-7-23 11:48 发表
孩子的不可预测性正是人生的精妙所在, 因此, 看书的涉猎面应该先广后深, 父母不应该在孩子懵懂时就用功利的眼光左右孩子的选择。
  好一个“先广后深”!精辟之至。
  
  周一,hxy007和另外一个BB带着四个小朋友在“热带风暴”疯狂了一个下午,天黑之后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我们照例在“风暴沙滩”要挖一个深坑,深及最下面的水泥地板,看到渗水现象。
  007做最初的开口工作——坐在沙滩上,摆开架势,不断地曲伸两腿,用两只脚掌将沙子推向四周,屁股下面逐渐形成一个大坑。
  CJM同学和Alex是第一跟007来这里玩,不明就理,觉得坑只要挖深,不必挖得这么大。
  儿子和J同学可是有经验,他们跟这两位挖坑新手解释说:先要挖得大,最后才能挖得深。
  是这个理。挖沙坑就是这样,口子开小了,挖着挖着,沙子就会不断流下,直到沙坑坍塌,很难深挖。

  这条“沙坑原理”适用于学业:早年的学习广度影响乃至决定将来的学习深度。
  “沙坑原理”也适用于人生:生命的宽度决定生命的厚度或深度。.

TOP

引用:
原帖由 鹏鸟妈 于 2009-7-23 11:53 发表
儿子马上初一了.对于目前的语文,我们都没有要求考到几分了,他的作文分不太高导致了语文成绩不好.
儿子对各类课外书的热情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博览群书,知识面相当广泛,忧的是到时作出的文章不符合套路进不了好学 ...
博览群书是好事,现在高考不是还有综合考试吗,就考知识面了。.

TOP

借贵宝地推荐一本书给BBMM们, 想有个省心的孩子, 就身体力行吧!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625386.

TOP

回复 315#hxy007 的帖子

对的。《可怕》适合小三及以上的学生,否则识字量不够,就丧失了阅读的乐趣。
儿子说,如果拿《可怕》里的问题去问老师,十有十会被老师赶到教室外面去.

TOP

赞同上面说的,给孩子选书要看他的兴趣,然后我们暗地里引导。

儿子前一阵子喜欢的书都是像Geronimo Stilton和Dragon Slayer那样,内容天马行空,文字风趣的故事书。我在图书馆看到《My Story》这个系列时,原以为他不会喜欢,可是还是抱着碰碰运气的心理给他借了。意外的是,他竟然爱不释手,给同学买生日礼物,也选了《D-Day》和《U-Boat Hunter》。

这个系列,是由几个作者根据历史事件写出的小说。儿子看过的以下这几本,是关于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按书名链接可以读其中一小章节:

- D-Day :儿子最喜欢的一本,英军冲上诺曼底海滩的故事。

- U-Boat Hunter :二战时的海上战事。

- The Trenches : 战壕里的故事。

- Spy Smuggler :在纳粹占领时期,一个法国乡村小子协助遭捕盟军逃亡的故事。

- Flying Ace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空战。儿子津津乐道的是,那时的战机很原始,机上一人驾驶,另一人持枪从窗口射击敌军。

- Desert Danger :英德二军在北非的战事。

- Battle of Britain :二战时一个英国空军的故事。

- A Hail of Arrows :讲述中世纪的一场英法战事。

爱上战争故事后,当然免不了也要借有关战争的非小说类书籍。Eye Witness:World War II是最容易找到的其中一本。

两个月下来,儿子对世界二次大战的常识,超越了他的爸爸和妈妈。看Narnia的电影时,还给妈妈作注解:片中那些孩子搭火车到郊外去,就是为了避开战事。

[ 本帖最后由 sask 于 2009-7-25 00:57 编辑 ].

TOP

我问儿子为什么喜欢上述有关战争的书,他的答案是:交战的部分描述得很精彩。

老公和我都很担心,他只觉得战争很刺激,感受不到战争的残酷。.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sask 于 2009-7-25 00:53 发表
赞同上面说的,给孩子选书要看他的兴趣,然后我们暗地里引导。
儿子前一阵子喜欢的书都是像Geronimo Stilton和Dragon Slayer那样,内容天马行空,文字风趣的故事书。我在图书馆看到《My Story》这个系列时,原以为 ...
  照你的指引,进去浏览了一下,感觉真是很棒的。可惜,我们的孩子英语水平还非常低,看《我的故事(My Story)》还要早着呢。能不能请您推荐一些更加初级的英语读物?我们有个帖专门讨论小孩子英语学习之家庭辅导的,能不能请您不时光临,予以指点?
  这方面,我们心里特别没有数。期盼您来传经送宝,或给我们这此BBMM出点主意。
  网址是: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extra=&page=1.

TOP

引用:
原帖由 merry77 于 2009-5-14 15:23 发表
一口气贴了很多,只想展现一个完整的认字过程,有些歪楼了,望LZ海涵

只是觉得,语言和文字不应仅仅只是交流的工具,更表达和承载了意识、情感和精神上的积淀,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不应像目前这样,太关注于 ...
  最近才细细看了Merry老师这组有关水的帖子,那真是一个非同一般的老师上的一堂非同一般的课,谢谢你带来的分享。
  从你这组帖我也得到一个教训,明明是好帖,却因为长让人望而却步。下次,我也要注意,尽量不写长帖。.

TOP

童书:从绘本到文本

引用:
原帖由 六月 于 2009-5-17 23:22 发表
谢谢 hxy007的热心解答,受益匪浅。亲子阅读是最好的识字方法。借问一句,会不会在孩子识字多了后,会只关注字而忽视绘本的优美画面啊?这是我没有很积极的让他认字的原因。希望在幼儿园时期能多多接触很多好的绘本。 ...
  赞同幼儿园阶段让孩子多接触绘本,但建议不要让孩子长期停留在翻看绘本的水平。到小学,孩子应该习惯于看图文并茂的书,并且逐渐具备读纯粹文字性的读本的能力。第315楼和第326楼说了这方面的理由——孩子终究是要实现从“口语世界”向“文字世界”的转型的,再补充一个理由:
  形象思维固然非常可贵,但抽象思维对于人类更加重要,复杂的智性工作均以抽象思维为基础。一直看绘本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读文本才有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

TOP

在读图时代过读书生活:谈阅读兴趣的培养(一)

引用:
原帖由 cocoyangyang 于 2009-7-25 05:16 发表
  神奇的校车买回家,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只看一,二页就不愿看了,而且这一,二页还需要我角色扮演的陪他念 ,而且还有从这本跳到那本的坏习惯,就是到现在没有一本全部看完的,一直想身体力行的贯彻你快乐阅读的习惯,所以没有强迫他去一定要看完一本再看另外一本,不过这样是不是不好,应不应该纠正他这种坏习惯? 怎么纠正?
  人有精神需要,无论长幼。在温饱不成其为问题时,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尤显强烈。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人也有这方面的需要,并且想方设法去满足。自有文字和书籍以来,看书阅读便成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自从有了绘本、连环画、漫画书,有了电视,有了网络,有了多媒体,读书便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再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喜好和习惯,就变得困难起来,需要更多BBMM自觉的努力,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心机。

  一、读书时代里的007(上)

  hxy007非常不幸,进学堂的时候正值“文革”时期;007又特别幸运,少年时代恰逢读书时代,养成了爱书、读书的嗜好。
  007大概是在小学三四年级开始读课外书。第一本课外书,是父亲特意买给我的一本连环画。虽然名字记不得了,但情节至今印象深刻:解放军的电话线被敌人的炮火炸断了,发现电话线断了的几位农村少年在想尽一切办法不能修复的情况下,他们以自己的身躯当导体,手拉着手接上电线。解放军的电波通过英雄少年的身体,传到前沿阵地,前方战士得到正确的指挥,给予敌人以重创……
  这本连环画被翻烂之后,007也迷上了看书。可是,那个时代读物奇缺。在邻居家发现一本叫《渔岛怒潮》的书时,007如获致宝,恨不得一口气读完。007那时快小学毕业,带着这本书到学校看,连老师上课也偷看。老师发现之后,竟然没有生气,也没有收缴,反而用欣赏的语气说:“嚯,小学生看小说了!”007才知道这叫“小说”,世上有小说这种有趣的东西。007长到很大了,才意识到,我在那个山村小学也许是多少年来第一个看小说的学生,所以老师才欣喜之至,网开一面……
  自从读了《渔岛怒潮》,007便有了“心魔”,疯狂地四处找书来读。那个时候最常见的书是《毛泽东选集》和小本本红色封皮的《毛主席语录》,007见什么读什么。依稀还记得,毛选中最有趣的是那些注释。里边有对国内革命战争少许交待,还有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张国涛等“反革命”的“劣迹”简介……
  007小五时看过的最难以启齿的读物,是从一对长久没有生育孩子的邻居家偷来的一本奇怪的书。面边有男女裸体图,有男女生殖器的图片以及详细介绍,还有男女交合图以及从受孕到分娩过程图及详尽描述……现在想来,那应该是一本正经的生育读本。但是,当时007不懂这个,只是觉得这是一本坏书。明明认为它是本坏书,却又克制不住好好奇,还是偷偷地快速地翻了一遍。007一边偷看,一边冒汗,内心充满被大人发现的恐惧,以及对两性关系一种说不清楚的怪念头。呵呵,007就是这样被性启蒙的吧,比一般孩子道听途说幸运,看的是正经的、科学的读物。
  一次偶然的机会,007发现婶婶做布鞋所用的鞋样上有字,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一本更加奇特的旧书。这本书前后部分都被撕掉了,只剩下中间部分。婶婶不让看,007还是想办法偷出来了,躲在茅房里翻阅。不看则已,一看真是吓得不轻。里面尽是滛乱的情节,尽管不时会出现“删节XXX字”的说明,但留下的文字对于007的冲击力就无力强大。007感到全身的血管都要爆炸了,还不肯罢手,继续撑着,翻看着,浑然不知婶婶已经打开茅房门。婶婶一把抢走旧书,一手拎着007的耳朵,揪出来,狠狠骂了007一顿……当时看得匆忙,一个细节都不记得了,书里主人公叫什么也没有留意。现在想来,那应该《金瓶梅》之类的书吧,很可能是“扫四旧”的漏网之鱼,不知道什么原因落到了婶婶手里。印象中婶婶是个文盲,她怎么会知道这是一本少儿不宜的滛书呢?007至今没有弄明白。
  007小学搜书的最大发现,是奶奶竟然锁着一大箱子纸装书!
  奶奶也是个文盲,怎么可能有纸装书呢?那是爷爷去世后留下的。爷爷是个享誉一方的老中医,尤善医治瘟病和疑难杂症,许多得到过他救治的老人儿至今还念叼这位老中医的恩德。007的父辈,除了一个伯父是知识分子当过中学校长外,其他都没多高的文化,无法继承老中医的衣钵。奶奶把爷爷的医书药书统统锁起来,说是等着我们这一辈里读书读得好的人来取来读。
  007翻看过爷爷留下的所有纸装书,可惜看不懂。最后取走这箱书的不是007,而是一位高中毕业的堂兄。因为家庭成份不好,他没有上成大学,就躲在家里看爷爷留下的这些医书药书。高考恢复后,他于1978年直接考上了医学院的研究生,如今是某省中医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某保健产品的开发者,该企业的股东……007现在甚是嫉妒和遗憾,要是我早生五六年,那箱书肯定我的了!
  如今,007只保留住了当时从中偷出来的唯一一本纸装书。那其实不是一本药书,而是爷爷用非常漂亮的行楷抄下来的一本风水书。007当时不懂什么叫风水,对看风水也没有兴趣,之所以特意偷走这本书,是因为007隐隐觉得其中藏着一个秘密——书中夹着一张纸头,上面写满誓言,其中有一句就是“决不泄漏宝藏的秘密”。007是对宝藏感兴趣!可是,至今也没有研究出是什么宝藏,也不知道所谓的“宝藏”藏在哪里。但,那确实是一段非常神奇的读书经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7-26 15:18 编辑 ].

TOP

在读图时代过读书生活:谈阅读兴趣的培养(二)

  007出生于一个非常闭塞的山村,童年时代完全处于放养状态。上学了,也是飞天打石,打蛇弄蛙,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即使如此,007也因为偶然的机缘,为自己的精神生活找到了一个出口——读书,如饥似渴地看书,见什么看什么。很难想象,假使那时读物丰富,007幼小的精神家园会是多么美丽?遗憾的是,007小学里偷偷读的都是些什么书呀!最危险的是,父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儿子在小学读了少儿不宜的书。他们唯一欣慰的是,当别的孩子在外淘气时自己儿子却逐渐变得沉静,竟然安安稳稳躲在家里看书。对于这个代代都有读书人的“耕读之家”来说,仿佛又有了书香赓继的希望!

  二、读书时代里的007(中)

  “耕读之家”的真正希望,出现在007小学毕业之后。
  小学毕业时,007虽然喜爱读书,但没有抱继续上学读书的希望。按照老家多年的惯例,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弟是没有资格上中学的。因此,007小学毕业之后就跟着父亲到他工作的矿山去砍柴,司机寻找谋生的岗位。
  那是1978年的夏天。007和弟弟白天上山砍柴,把柴火从山上背下,堆放在父亲的宿舍门前,砍够一车,再请矿山出差的卡车捎带到家里。晚上,闲来没事,又不像今天这样有电视看。父亲便把两个儿子带到工会的一个会堂里,跟着一群青年工人学英语。这是007第一次接触洋话,觉得好玩死了。那些简单的英语问对,工人学说起来非常费劲,却又学得非常认真,大家都忍住不笑。大人们那种如饥似渴的眼神,以及对知识虔诚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年幼的007——好像这个世道变了,大家都爱学习,都在发奋学习了!
  父亲也变了,每天下班都在看书。他从矿山图书馆借阅的每本书,都被007偷窥。只要父亲一出门,就偷看上几页。父亲读得快,007跟不上,又不敢跟父亲说,每每为一本书没看完就还掉了而遗憾。于是,007趁着父亲上班偷偷带着他借来的书上山。吹一会柴,看一会儿书。背柴走一段路,歇一会儿,歇息的时候就看书。有一回,不小心把书给弄脏弄烂了,才让父亲发现我在偷看他的书。父亲没有责怪,他开始特意为儿子借比较适合小孩子看的书。那段上山砍柴的日子,就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了!
  就在007跟着卡车押运柴火回到家里的时候,得到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母亲拿出公社中学一份录取通知书给007,谢天谢地,我还有书读!直到上了大学,才知道原委,那一年邓小平主持召开一个有关教育的会议,国家的教育和其它事业一样,开始恢复正常。所以,应该感谢的不是天,不是地,而是邓小平。不管怎么样,有书读就好。这样的机会应该备加珍惜!
  中学生活开始了。
  语文老师姓吴,是个大麻子,还是个矮子,却是个大才子。他虽然只有中师毕业,却样样在行。他语文和音乐课上得极其精彩,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听他的课不像是来学习,而是来享受。除了给我们上课,他还指导考艺术专业的学生声乐和绘画。他会绘画,会拉风琴、手风琴,会吃长号、小号。傍晚时分,从他的窗口经过,时常可以听到他拉出优美小提琴声。学校篮球比赛,他是裁判,听说他是国家或是省二级篮球裁判……最让我们这些少年学生崇拜的是,吴老师经常发表小说和剧本。他还会编草鞋。夏天,他穿着自制的草鞋进教室,简直会把学生迷死。
  吴老师对我们说过:语文好的人从来就不是语文课文学得好的人,而是博览群书的人。书读得多了,语文自然会好。
  别人说这话,咱可不一定信。但吴老师这么说,我们想都没有多想就相信了。于是,同学们开始到吴老师宿舍里借书看。吴老师有一个简易大书架,摆满了书,主要都是大部头的小说。记得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封神演义》、《家》《春》《秋》、《子夜》……还有许多鲁迅的著作……还有许多外国小说,主要是法国小说,如《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笑面人》、《基督山伯爵》、《茶花女》……
  第一轮借书,007动作慢,借到的是雨果的《笑面人》。这是007读的第一本外国小说。老实说,007对那本《笑面人》没有多少好感。用上十几页的篇幅描写一段心理活动,实在是让一个少年受不了。007纯粹是出于对老师的崇拜,才耐着性子把这本小说读完,然后再去借第二本,第三本……三年下来,老师书架上的书全班同学差不多都看了一遍。在那批经典书籍的哺育下,007那个班涌现出了一批文学少年。典型代表是一个以今天某些专家的标准来看算是患有严重“多动症”的同学(见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extra=&page=3第113楼《从小到大都是“多动症”》)。007虽然没有这位同学的才气,但在阅读量和对看书的爱好上一点都不比他差。
  回到家里,007也是手不释卷,走到哪里读到哪里,成为一只实足的书虫。这让祖母和母亲十分欣慰,时常可以听到窗外奶奶或妈妈在说弟弟妹妹:不要吵,哥哥在看书!长大以后,回首往事,弟弟妹妹开玩笑说过:大哥很狡猾,不想干农活就看书,弄得奶奶妈妈都偏爱你! 真是冤枉,007没有少看书,也没有少干活哉。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7-26 15:31 编辑 ].

TOP

回复 319#混凝土 的帖子

我们同一年级,也要三升四啦。。。。.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7-25 09:38 发表

  照你的指引,进去浏览了一下,感觉真是很棒的。可惜,我们的孩子英语水平还非常低,看《我的故事(My Story)》还要早着呢。能不能请您推荐一些更加初级的英语读物?我们有个帖专门讨论小孩子英语学习之家庭辅 ...
好,过去看看。。。

看过了。

我自己的阅读启蒙经验也和你一样,从4年级开始认得一些字后,就好像海绵一样,只要有字的物品都看。这样的经验,使我长大后一直以为喜爱阅读是很自然的,好像喜爱美食一样,不必刻意培养的。

不过,我也同意现在的精神粮食的供应很多,电视电脑的入门槛比书低很多,所以家长如果没适时引导,水当然往低处流。

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只做了两件事,就是:从小给孩子念书;先让孩子爱上书,然后才让他接触电视电脑。我懒,通常就只是单纯的念,可是好像已经足够,两个孩子都蛮喜欢书的。

[ 本帖最后由 sask 于 2009-7-25 21:39 编辑 ].

TOP

在读图时代过读书生活:谈阅读兴趣的培养(三)

引用:
原帖由 sask 于 2009-7-25 21:04 发表
  我自己的阅读启蒙经验也和你一样,从4年级开始认得一些字后,就好像海绵一样,只要有字的物品都看。这样的经验,使我长大后一直以为喜爱阅读是很自然的,好像喜爱美食一样,不必刻意培养的。
  真是这样——我们这一代的阅读兴趣,并不是老师和父母刻意培养的。书籍就是文化人的精神食粮,心灵饥饿就会对它有需求。书籍是文化人的精神伴侣,灵魂孤独时就会去书中寻找藉慰。所以,我们很自然地与书为伍,相伴了几十。因为有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会与书终生为伴。这就是从“读书时代”过来的人的必然宿命。
  可是,不要忘记,那个时代的知识少年、知识青年是别无选择地以阅读为乐的。因为,那时除了书,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抚慰我们的灵魂了。今天的孩子所面临的境况已经和我们的当年不一样。“读书时代”已成历史,他们所处的是一个新的时代——“读图时代”。
  007在后面将重点分析“读图时代”里的孩子的认知特点,现在想先说说“读书时代”是怎么终结的,“读图时代”是怎么开始的。

  三、读书时代里的007(下)

  007读初中时,“文革”结束不久。拨乱反正之际,新书极少。那些曾经束之高阁、藏之暗箱的经典,被老师羞羞答答搬了出来,上了书架。学生们才得以有机会享受人类的精神文明。007之所以说自己的少年时代非常幸运,不仅仅指那时恰逢“读书时代”,还指那时想读书的话只有经典可读!哪里像现在,读物如此丰富,令人眼花缭乱。可是良莠不齐,泥石俱下,更有一小撮冬烘学者、“国学大师”嚷嚷着要让现在的小毛头读什么劳什子“三”“四”“五”“百”“千”……我们少年时代没有这么多书,也没有这么多P话,只有经典。书少而精,对少年,对长辈,都是好事。少年不会读错书,长辈也少了管理和指导上的麻烦。
  当然,读经典并不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青年少年精神生活的唯一内容。007在这个阶段还从同学手中借阅过《小灵通漫游未来》、《少数民族机智人物故事选》、《好兵帅克》之类极其有趣的读物。同学之间的借阅,时限极其苛刻,因为大家都在等着看。记得007是和另外一个同学躲在学校仓库门口的路灯下连夜共同读完《好兵帅克》的。大智若愚的帅克把他的长官整得死去活来,也惹得我们笑得死去活来,真的是笑得一场一场地流眼泪,一阵阵地肚子痛。谢赛克以这种幽默的方式反战,实在是高明!想象一下吧——两个少年半夜三更躲在学校一个僻静的角落,在昏暗的路灯下,捧着一本书共同阅读,时而捧腹大笑,笑到东方欲晓——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如果今天的孩子像我们这样嗜书如命,何愁学不好语文?
  丑事丑闻也有。007和他的同学在初中时,也曾经传看甚至传抄过《少女之心》这种色情读本,也曾经在晚自修时偷偷跑到公社人民医院去看电视《加里森敢死队》和《来自太平洋底下的人》。我们还天天在吃饭时在学校的大喇叭下听广播,了解中越边境上的“自卫反击战”……但是,这只是一些插曲,读经典小说才是我们初中精神生活的主旋律。被经典熏陶三年,品位自然不会太低。
  高中有些奇怪,007那时读的小说反而不及初中的品位。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没有遇到像吴老师那样的才子老师,高中的老师好像无书可借。我们只好用省下的饭钱自己买书,然后交换着看。007买的第一本“闲书”是《杨家将》,没有品位?呵呵,别这样笑话我!我这本书在同学中最吃香了,用它来换书看最受欢迎。至于换来看了哪些书就记不全了,印象深的都是武打类的,先是《三侠五义》、《七侠五义》等古典武打小说,后来便是《书剑恩仇录》这样的现代武打小说。007曾经鼓足勇气,拿着《杨家将》,想和一位女同学交换,看她买来的琼瑶的抑或是三毛的书,可惜人家对《杨家将》没有兴趣。
  虽然007看的小说质量下降了,但也有新变化——007和许多同样一样,爱上了散文和诗歌。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7-26 18:1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7-25 10:18 发表

  赞同幼儿园阶段让孩子多接触绘本,但建议不要让孩子长期停留在翻看绘本的水平。到小学,孩子应该习惯于看图文并茂的书,并且逐渐具备读纯粹文字性的读本的能力。第315楼和第326楼说了这方面的理由——孩子终究 ...
谢谢指点。的确现在就在矛盾纠急中。如再不多认字。到小学就成问题了。这确实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能看到您更多的好帖。.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7-25 10:18 发表

  赞同幼儿园阶段让孩子多接触绘本,但建议不要让孩子长期停留在翻看绘本的水平。到小学,孩子应该习惯于看图文并茂的书,并且逐渐具备读纯粹文字性的读本的能力。第315楼和第326楼说了这方面的理由——孩子终究 ...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孩子本身是不会长期停留在看绘本的阶段的,到了某个时候,绘本就不适合他的口味了,这时原本爱看书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得对书失去兴趣,这时,家长大概也猜到应该引导他进入读本了。

我就是那种不急着教孩子认字的家长,所以有机会看到他们的这种变化。我孩子从厌倦绘本,到猛追读本的过渡期,为时约一年。这一年里,我胡乱摸索,找各种各样的书给他看,终于让他重新爱上读书,而且这以后,是他自己读书,不必我念给他听了。

我也发现,他的阅读能力好像是跳跃式发展,而不是循着级别一级一级往上爬的,如果我只是循着级别找书的话,引不起他的兴趣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