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7个人次参与评价】

[养生] 介绍一种提高免疫力的实用方法——华佗捏脊法(五经推拿手法在130楼)

介绍一种提高免疫力的实用方法——华佗捏脊法(五经推拿手法在130楼)

秋季来临,随着冷空气南下,气温明显下降,医院伤风感冒的病人剧增,旺旺网上关于感冒,免疫力的帖子也增加了不少,我自己也不幸在短期内连续感冒两次,第二次还发展为支气管炎。因为专业的关系,与做理疗的医生多有合作与交流。休息期间接到一搞理疗按摩的同行打来的电话,说到我连续感冒,免疫力下降的事,他介绍我使用这一方法,并且随后来我家在我身上施行了一次,有点疼能忍受。结束后当时感觉全身舒泰,微微出汗,尤其颈背部肌肉的酸胀感消失,就想睡觉。同行让我躺一会,期间讲了很多关于华佗捏脊法的知识,并将手法教会了我。等我基本恢复后,我给我那口子和儿子试验了一下,效果不错。这一方法简单易学,家里就能做,长期施用,提高免疫力,减少患病机会,特此介绍给旺网的bbmm。
由于我不是学中医的,不能完整介绍,特意查阅了相关文章,节选了一些和一些插图供大家学习,如果还没有把握,可以去中医医院向推拿按摩医生请教,大家也可以在网上搜“捏脊法”查阅相关文章。
贵在坚持,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努力吧。

转载,节选:
其实很早就想写关于捏脊法的文章了,它方便、无创、安全、有效,适用范围广泛,非常适合家庭保健。捏脊疗法最早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一篇中:“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其中的捏脊骨皮就是我们所说的捏脊法。原文是用于治疗成人腹痛的,后于明清时期将其用于小儿推拿治疗疳积、小儿腹泻、夜啼等疾病,并日趋成熟,所以至今为止捏脊法在小儿科中应用最多。其实捏脊法在成人调理亚健康、调治慢性病方面也大有可为。对于虚性体质常见的疲乏、消瘦、失眠、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怕冷、易感冒、肩背腰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各种文献报道中的适用范围则更为广泛,将它誉为调理虚性体质的“金钥匙”也不为过。

捏脊法主要作用于各脏腑背俞穴(即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在背部的俞穴)、督脉循行在背部的各穴和华佗夹脊穴(部分背俞穴见附图)。督脉为“阳经之海”,故其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有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各脏腑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上。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及五脏背俞穴的刺激,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以现代医学的理论解释,脊柱两侧是脊髓通向躯体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人体的植物神经节、干,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捏脊疗法通过对这些神经节、干的刺激,借助神经、体液因素来调整内脏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治病保健的目的。

捏脊法的操作方法:
一、每晚睡前施治,受术者最好空腹。


二、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尾椎两旁的皮下组织,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下压并往前推,一松一紧,由腰部开始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间断,以利经气流通。


三、到颈部时算作一次完成,再重覆第一步,由尾椎往上捏脊,每晚由下而上捏六遍,背部轻松感,第二天晨起通体舒畅。一开始经络阻止严重者在捏完后的几天内,背部还会有疼痛感,但会越来越轻松,不必担心。
     四、遇到肌肉僵硬、阻塞严重的情况,被捏者可能会疼痛难忍,此时可力度稍减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开)。
    五、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婴儿则建议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两旁按摩即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感会消失,舒适感增加,坚持每天或经常捏脊,可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可以起到很好的日常保健作用。

儿童应用方法:

  1.在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房间,宝宝暴露背部和腰骶部。如果室温过低,妈妈可将手伸在宝宝的衣服下操作。

  2.妈妈先用干净暖和、指甲短滑的双手,在宝宝的腰背部轻轻推摩数遍。

  3.然后根据年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捏脊方法。

  (1)出生两个月以内的宝宝,轻轻捏脊1到2遍,如果宝宝拒绝就停止。

  (2)3个月到1岁的宝宝可以捏脊3到5遍。

  (3)1岁到3岁的宝宝可以捏脊6到9遍。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同时沿脊柱两侧的膀胱经进行操作,每侧线反复操作5-7遍。

  捏脊法可以天天操作,也可以隔天操作。

  (4)3岁以上的孩子,除了上述捏脊方法外,也可以采用横式捏脊法:妈妈从宝宝背部一侧横捏到另一侧,从上往下,反复操作5到7遍。

配图:




[ 本帖最后由 豪豪他爸 于 2009-3-20 19:07 编辑 ].

附件

49adef7ft5c18a2df27e7.gif (50.08 KB)

2008-11-24 22:54

49adef7ft5c18a2df27e7.gif

TOP

回复 3#mandy 的帖子

做这个温暖的环境是很重要的,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吧,我都是在儿子洗完澡后在床上或地毯上铺一条小被子,刚开始有点疼,他有点怕,后来适应了就享受了,睡前做对提高睡眠质量很好的。要坚持啊!.

TOP

回复 7#驼铃妈妈 的帖子

可能电视里有所特指,一般清晨和睡前都可以,捏脊法主要是调和阴阳,清晨醒来和晚间入睡经历由阴转阳和由阳转阴的变化,故此二时施法调阴阳,健脾胃,加强胃肠功能,故特别适合体虚,消化不良,大便不正常(拉稀或干结),又因四季脾旺不受邪,机体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抵御疾病的能力就大大增强了。
清晨一般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做,多数bbmm都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天冷了,还可能赖床,所以还是晚上临睡前做比较好,感觉洗完澡做更舒服,而且大人也能互相做,还能增加夫妻感情呢。.

TOP

回复 10#xiaodou 的帖子

其实华佗捏脊法不同于一般的按摩,更多类似于针灸,它通过对脊柱两旁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诸穴和华佗夹脊穴的良性刺激而起作用,手法也不用太大力,不会伤元气的,实在有顾虑可以改为两天一次。.

TOP

回复 33#semain 的帖子

转帖这篇文章时我也对“横式捏脊法”有疑问,一上午我和几位同行讨论了一下,总结来说这不是经典的捏脊法,而可能是某些中医推拿按摩师在治疗某些小儿疾病时特有的手法,或者是在经典捏脊法实施过程中加上去的,不值得推广,而且存在疑问:如何连贯,一气呵成呢。我能给您的答复就是:忽略不计。.

TOP

关于“捏脊法”方向的补充

捏脊法最早应用于治疗调理儿童的虚证,而大多数儿童的疾病都源于阳气不足造成的,其原因在于:(转)小儿的健康取决于先天之本——肾,其命门真火要生发上去,充盈全身。但是,由于小儿五脏未实,形气未充,往往生发之力不足,阳气不能上达。既然不能上达,就要靠人工往上提一提,所以,捏积要从下往上捏,把脊背的积滞的气血捏开,阳气也就能顺势生发上去。而成人其后天之本——脾胃渐旺,阳气充盈于上部,需要往下走,但由于脊背的阻滞,往往下不去。高血压患者就是最典型也最极端的例子,阳气下不去,郁积在上焦,甚至上冲头部,造成过多的耗散,甚则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还有,人们常说,“人老先老腿”,也是由于阳气不能下达,以至阴寒邪气滞留在下身的缘故。从上往下捏了,既可以去积除滞,又可以使阳气顺势下行,上下交泰,很多慢性病都能除去。
个人总结:捏脊法自下而上为“补”,自上而下为“泄”,儿童的日常保健和治疗多数的虚证疾病,诸如消化不良,消瘦,腹泻、睡眠质量差,脾气噪爱哭闹,自下而上。若有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感冒伴发烧宜自上而下,以利宣泄。成人保健尤其对体虚者宜“补”,即自下而上,若患疾病,除上面讲到的宜自上而下,其它的应辨明虚实,辩证施行。.

TOP

回复 38#semain 的帖子

我们的督脉是纯阳的,足太阳膀胱经是偏阳的,捏脊法就是去除淤滞鼓动阳气流转,以调和阴阳。以古人的做法成人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而当今社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类型都与古代大相迥异,特别是象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坐办公室的众多,缺少锻炼和户外活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而淤滞最多就在于背部,我想您应该也属这一类型,所以建议您自下而上捏脊。也可以自己体会来区分:如果自下而上捏脊后感觉有诸如头部发热,下肢发凉等异常表现,那就要改了。当然如果能让老中医来把把脉,看看您具体的体质如何就最好了。.

TOP

关于“捏脊法”施法要点或注意点的补充

很高兴有那么多bbmm的支持与参与,相信许多第一次开始做的爸爸妈妈实施起来会有手法僵硬、不连贯、皮捏不起来等问题,这里我再讲一下施法的要点或注意点。
1.预备。关键字:温暖、平和、润滑。
温暖的环境不说了,bbmm都会有自己的办法,受法者平卧,腹部可略垫高(便于施法),受法者应处于平和状态,太兴奋(儿童)不利于气的引导,可轻摩背部,使其呼吸平稳,全身放松,顺便可涂抹些润肤油。
2.施法。关键字:轻柔、快捷、连贯。
力度以能捏起和能捻动即可,提拉时稍加大,起点就在骶尾部皮肤平整最低点,不必强求长强穴,终点就在低头时的颈部最突出点(大椎穴)。拇指的动作要点是压、推,保持不要离开脊背。食、中指的动作要点是捏、捻、松如此往复,食指为主,中指为辅,整个动作就像波浪一样起伏,连绵不断。
3.结束。关键字:趋轻、趋缓、趋静。
施法结束双拇指腹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推脊三次,力度逐渐趋轻,速度逐渐趋缓,结束于了无声息,宝宝即可安然入睡。
刚开始有点不顺手,多做几次就能逐渐连贯了,不要轻易放弃喔,这个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可是纯“绿色”啊。.

TOP

回复 50#咪雪妈妈 的帖子

日常保健,力度刚刚好就可以,患病期间施法可加大力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

TOP


为健康一起来加油!
经常来看看,有什么问题或心得体会要上来交流喔。重要的补充会随时更新。.

TOP

回复 57#mei_mei95 的帖子

这是整个结束后做的,每捏一次只要顺势沿脊柱滑下即可开始第二遍。.

TOP

回复 60#anney710 的帖子

不妥是没有,就算一般性的在腰背部捏捏、按按、敲敲都会感到舒服,不会有什麽不良后果。您的力度我感觉是轻了或者动作还不到位,虽然在孩子身上作为日常保健要求力度轻柔,但一般第一次做的话(按正规方法),孩子是会感觉痛的,舒服是在做完之后。慢慢来没问题,但要加快步伐哦!有什么疑问就发上来,大家一起帮您解决。.

TOP

捏脊法临床实战一:小儿咳嗽

作者按:自打学习捏脊法并在家庭使用后初见效果,本人倒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只是感觉捏后颈背部很舒服,倒是老婆大人的腰部酸胀和经期不适有明显改善,豪豪自天气转凉以来没有一次伤风感冒很是欣慰。现在只要晚上无事给他们两位捏脊是必修的功课,尤其小儿更是乐此不疲。
    平日工作时也因此与同事聊此话题较多,进一步知道捏脊法在治疗疾病中的运用,碰巧参加学术会议时知道有同行在做捏脊法的课题,收获颇丰,自己总结了一下,介绍给喜欢捏脊法的bbmm。因为是推广在家庭使用,注重简单可行,尽量免去复杂专业的手法,所以主要用于日常保健、预防和轻症患者,施术无效或病情加重还是专业医治为宜。同时中医一向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家手法不尽相同,更有反其道而行之,但殊途同归,遇有类似情况不必执着,择一而行。
捏脊法临床实战一:小儿咳嗽
    小儿肺为娇脏,主一身之表。小儿鼻腔短小,粘膜血管丰富,没有鼻毛,易于感染病毒细菌。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气失宣上逆为咳。其为外感咳嗽,表现为:咳嗽有痰,鼻塞流涕,头痛、恶心、畏寒发热,无汗或有汗,或有咽痒咽痛,痰白或黄稠,舌苔薄脉浮。外感咳嗽多为实证。
    若小儿体弱,久病致肺气虚弱,气机不利则肺气失宣,开合失度,津液停积而为痰,见气短而咳;若脾失健运,不能化谷水为精微,反酿为痰,上储于肺,壅塞肺道而咳。其为内伤咳嗽,表现为:久咳气短,有痰或无痰,胸闷,自汗或盗汗,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夜寐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乏力,指纹淡红。内伤咳嗽多为虚证。
    治疗:外感咳嗽   
          治疗原则:宣肺止咳,疏风解表。
          手法:常规捏脊法3-5遍,从大椎穴捏向长强穴,重提重按肺俞、小肠俞、大椎穴,配合推脊从大椎推向长强30-50次,若患儿高热体虚,不能耐受捏脊,则仅推脊80-100次即可,待体温下降再施以捏脊。
           内伤咳嗽
           治疗原则: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手法:常规捏脊法6遍,从长强捏向大椎,手法和缓柔轻,从第三遍时加重对脾俞、肺俞的提拉,捏完一遍后按揉脾俞、肺俞及肾俞5-7下以加强健脾作用。
附1:各俞穴体表位置:
人体颈椎7节(C),胸椎12节(T),腰椎5节(L),第七颈椎棘突下即为大椎穴,以此点为参照即可找到各俞穴位置。
肺俞:T3  心俞:T5  膈俞:T7  肝俞:T9  胆俞:T10  脾俞:T11  胃俞:T12  三焦俞:L1  肾俞:L2  气海俞:L3
大肠俞:L4  关元俞:L5
以上俞穴均为相应棘突下旁开1.5寸
附2:推脊手法:沿脊柱两侧自大椎穴推向长强穴,小儿可单手食、中指分开用指腹沿脊柱推,较大儿童和成人可双手食中指并拢或双拇沿脊柱推。.

TOP

捏脊法临床实战二:小儿哮喘的预防

哮喘是指阵发性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鸣有声,严重时出现张口抬肩,难以平卧。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是人体处于过敏状态,当遇到过敏源,如花粉、细菌、鱼虾、甚至冷空气触发引起体内发生变态反应,肺细、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粘膜水肿分泌过多粘液,阻塞呼吸道,引起阵发性呼吸困难及支气管哮喘。其发病以青少年较多,且常有家族史。长期发作可行成肺气肿、肺心病等。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较难,不易根治,除了发作期间宜西医治疗,快速控制症状,缓解期的防治就很重要。捏脊法对哮喘的预防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调整全身脏腑气血运行,培补元气,强健身体,达到扶正固本,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有报道捏脊法在防治哮喘的总有效率达到85%以上。
    哮喘重在缓解期的防治,捏脊法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疗原则:降气化痰,平喘。
手法:常规捏脊法,长强至大椎5-10遍,重点提捏肺俞、脾俞、肾俞,每遍捏完后对上述俞穴按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
      可以配合推拿手法:补脾经、补肺经。.

TOP

回复 73#aileen 的帖子

鼓励一下,不要丧失信心喔!
可能还是手指的配合有问题,多加练习会协调的。您再仔细看看我写的补充,再说几个注意点:1.大拇指要用指侧腹按压和推进,避免指甲在皮肤上用力。食指黏住皮肤然后和拇指对捏和捻,在食指即将脱离皮肤时,中指接上使食指能脱离皮肤重复循环。2.背部皮肤要涂一些油使其润滑便于拇指推进。3.小孩手法要轻柔。
给老公捏的时候,我想是因为捏不起来皮肤,所以您的手指用力较大,您可以先做节段性的按、捏、捻,多做几次,皮肤就会慢慢松了,然后就可以连贯了。我家正好相反,我老婆的腰部皮肤很紧,同时她也经常腰酸,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腰部的皮肤较以前松很多了,而这也是效果的表现,老婆腰部酸痛明显改善了。所以您老公难捏正说明有捏的必要,气血的淤滞才会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粘连。
刚开始可能累点,上正轨了应该很轻松的,加油!.

TOP

回复 76#饭煲粥妈妈 的帖子

我不知道您是从哪里知道体虚不能捏脊,而事实上恰恰相反,捏脊是调理虚性体质的好方法。
我儿自打经常捏脊以来,这个冬天仅偶有喷嚏咳嗽,未曾有明显感冒发热,很让做家长的我开心,唯有周围亲戚朋友在夸我儿子养得好外总会说一句‘有点胖了’让我不得不控制他的饮食,担心一家外出别人不认豪豪是我们的儿子,因为我们夫妻二人都是偏瘦的。
您可以开始慢慢来,手法尽量轻柔,减少次数,让孩子逐渐适应,在过渡到正常。试试吧,没错的。.

TOP

回复 79#passer 的帖子

这里指的是哮喘的预防手法,捏脊在哮喘发作中还是能起较好的治疗作用的,但因为哮喘中医分型是比较复杂的,需中医望闻问切并结合饮食、睡眠、二便等表现才能辩证施治,手法也各异,家长一般不能明确,故而未在此作治疗推荐。
在发作时,如确是肺热引起,需清肺经。平时大多体虚,宜补。.

TOP

回复 82#passer 的帖子

100-500次,可取折中数:200-300次为宜。另宜加补脾经。.

TOP

回复 84#passer 的帖子

小儿肺为娇脏,不宜攻伐,除确为肺热实证所致哮喘可以清肺经,平日都以补为主,且经过哮喘发作,肺已有伤,实证已变为虚证,所以还是补。若还有担心,可以请中医再看看是“热痰”还是“冷痰”,再决定是补还是清。
先清后补或平补平泄的手法是有的。
捏脊法重提相关俞穴可以起到双相调节作用,建议肺经还是补为宜,先清后补也不能对半开,3:7的比例为好。.

TOP

捏脊法临床实战三——小儿疳积的治疗

前两日看到有个帖子为宝宝的积食烦恼,而小儿捏脊法原来就是治疗小儿疳积的,但之前在“健康园”未看到有小儿积食的帖子,更多的是感冒发热,哮喘的帖子,故而未将小儿疳积的应用方法贴出,这几日就想着哪天有空写一下。今天上来看到大家还很关心此贴,非常高兴,感谢之余,将小儿疳积的捏脊方法总结贴出,同时就像楼上说的,希望一直坚持给宝宝捏脊的bbmm上来说说体会。
捏脊法临床实战三——小儿疳积的治疗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二者有轻重之分:初为积滞,积滞日久不消可转化为疳症——“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
积滞多因乳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小儿脾常不足,若乳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之品,损伤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积滞不化,气行受阻而成积滞。
疳症多因小儿喂养不当,脾胃受损,运化失权,或因积滞日久,阻碍气机,致使营养失调,气液虚衰,发育障碍,患儿消瘦。
症状
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食而不化,精神差,夜眠不安,嗳腐吞酸,大便不调或秽臭,舌苔厚腻。
气血两亏(疳症):面色萎黄或惨白,头发稀疏干枯,骨瘦如柴,腹大坚硬,头大颈细,精神不振,嗜睡,嗜食异物,有时吐下或便下寄生虫,便溏或秽臭,尿如米泔水,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治疗
积滞伤脾: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手法:常规捏脊法6-8遍,重提脾俞、胃俞。夜眠不安者加按心俞。可配合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中脘等小儿推拿手法。
气血两亏: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养血。
         手法:常规捏脊法6-8遍,重提脾俞、胃俞、心俞、肾俞,捏最后一遍时改由大椎穴捏向长强穴,并用双手拇指腹面在双侧肾俞、长强穴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用以补泻兼施,防止虚不受补。可配合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中脘、分推阴阳、推三关等小儿推拿手法。
注意事项:
           1.在捏脊法治疗国产中忌食芸豆、醋、螃蟹。芸豆性粘腻,食后易引起积滞;醋服药(见后)后食用易引起呕吐;螃蟹性寒不易于消化。此外其它难以消化的食物也在禁食之列。
             2.捏脊手法一定要轻快,时间以上午为宜。
附:“捏脊冯”家传冯氏消积散方子(用于疳积实症即积滞伤脾):
生军200克,熟军200克,三棱300克,莪术300克,黑丑200克,白丑200克,砂仁200克。
以上药物碾成细末,捏脊第四次次日早晨空腹用红糖水或温开水送服。
用量:1岁以内0.5克,1-2岁1克,2-3岁1.5克,3-4岁2克,4-6岁2.5克,6-8岁3克,9-12岁3.5克,12-16岁4克。
如果患儿体弱或有腹泻等情况用量减半,有便秘增加¼。服药后要腹泻一次,如果不泻,第五次早晨再给药一次,用量增加¼。.

TOP

回复 90#山林 的帖子

在坚持呀,现在也不是说坚持了,每天晚上9点半儿子洗完澡就自己把准备工作做好等我来捏,O(∩_∩)O,这个冬天很轻松!
捏脊要求相对空腹,稍微进食没有问题,可以进食后20分钟至半小时后捏脊,也可以在早晨吃早餐前,只是如果是上班族、上学族时间上可能比较紧。.

TOP

回复 92#SURVIVE 的帖子

本人视频制作水平有限,网上看到这个,我再查查: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UyMDU3NDg=/v.swf
相关俞穴并不像针灸那样要求定位精准,只要在大致位置进行按揉即可,相关俞穴在前面有配图,后面也有说明,还有问题再发上来。

[ 本帖最后由 豪豪他爸 于 2009-2-24 14:56 编辑 ].

TOP

回复 94#心灵麦田 的帖子

TOP

回复 93#山林 的帖子

捏脊+按压俞穴+推脊基本上5-10分钟即可,应该很轻松的,小儿捏脊一定要讲究轻快连贯。提的手法见上面的链接。.

TOP

回复 99#山林 的帖子


我询问了针灸推拿医师,他认为这是作者个人的手法,不属于经典捏脊手法,把您搞混了,不好意思。推脊是指双拇指腹或双手食中指指腹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推脊。
按压俞穴以拇指指腹在相应俞穴按和揉,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次数10-20次左右或10-20秒,同时要看宝宝的耐受力,按此施为看到皮肤发热发红即为有效。.

TOP

回复 103#SURVIVE 的帖子

豪豪现在小一,他的体质总的来讲是由较差逐渐改善再到目前比较好,我记得1岁的时候就经常发烧,有一次夏天发烧到41℃,惊厥,幼儿园小班到中期间身体也特别差,容易过敏,经常咳嗽、感冒、发烧,家里有人感冒他肯定受感染,有一次发高烧,自己医院用了青霉素几天没好,拍个片子转肺炎了,只好找我儿科医院的同学看,用到三代头孢5天才慢慢好了,那时真是又瘦又小。就那时我开始给他用牛初乳,接着又给他用美国USANA的儿童营养素。到给豪豪捏脊前,身体还算好,有过感冒发烧用过药,捏脊开始到现在,除了吃营养素、牛初乳、乳钙片,还没有用过其它药品,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到处跑,我们夫妻二人还病了一次,豪豪却一点没事,感觉豪豪的胃口好,睡眠好,体质是明显增强。.

TOP

回复 108#悠兔兔妈 的帖子

不是的,我用的是顺康牛初乳,是我儿科医院的同学介绍买的,时间长了和顺康的销售主管也熟了成了朋友,也就一直在他那里买牛初乳,方便,打个电话就可以了,送货上门。.

TOP

回复 114#悠兔兔妈 的帖子

初见成效,可喜可贺 ,一定要坚持喔.

TOP

回复 116#山林 的帖子

前面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
那本书我没有看过,我看的是同事的教科书。
便秘中医是分为实秘和虚秘,但临床不是就这么简单区分的,实、虚二者之间是相互关联也会相互转化,也印证了中医的辩证施治,那些实秘和虚秘临床表现的描述都是比较典型的表现,而临床上的表现都是因人而异的。
根据您的描述,我和同事讨论后的意见是倾向于虚秘,不知宝宝是否体弱瘦小,食欲是否不佳,血色是否不红润,还可以看看舌苔是否色淡苔薄?如果都还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和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粗纤维的水的摄入太少。
湿疹可能是因为便秘体内毒素未能及时排出体外长期积累表现于体表所致,便秘改善了,湿疹自然会好。
捏脊法对于改善便秘也是有效的,具体方法有时间总结后贴出。先介绍一个简单的推拿方法:“推七节骨”:拇指侧面沿第四腰椎至尾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推100-300次,推下和推上的比例2:1。中指揉龟尾穴(即长强穴:尾骨末端至肛门连线中点)100-300次。龟尾穴属督脉,具调节大肠功能,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
常例和关窍专业要求很高,只能由专业医师施为,正规的推拿医师在治疗时是这样的,具体到每个病人不尽相同,如果是保健还有我这里介绍的捏脊法不需要考虑。.

TOP

回复 119#山林 的帖子

臀部两侧髂骨最高点(髂棘)连线即为第四腰椎棘突。.

TOP

回复 121#山林 的帖子


就是我们束皮带两侧支撑的骨头,那两个点之间连一条线就是了。
精准一点总好一些,再试试!.

TOP

回复 123#山林 的帖子

向下两次,向上一次为一循环。因为不知道您宝宝的体质,所以建议的是补泻兼施兼有侧重的手法,明显的虚寒体质伴有便秘是不宜推下七节骨的,如果知道宝宝体质偏热,直接推就可以。
有咳嗽可以捏脊,手法可以略偏重,同时重提相关俞穴。.

TOP

回复 126#山林 的帖子

可以,没问题。.

TOP

这里我把手指五经的具体推拿手法介绍一下,并回复 129#peipei 的帖子:
脾、肝、心、肺、肾五经穴对应拇、食、中、环、小指尖,“五经者,五指尖也”。推的次数均在100-500次,视病情和耐受力而定。
1.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补脾经:旋推(在拇指罗纹面按顺时针方向打圈)或将拇指屈曲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清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配图:红色为补,黑色为清,其它的容易理解。


临床应用:1.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消瘦等。
                    2.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
注:小儿脾常不足故脾经宜补不宜清,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并宜先清后补,比例为3:1。
2.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补肝经:旋推。
            清肝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临床应用: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经,解郁除烦。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
注:小儿肝常有余故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3.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补心经:旋推。
            清心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临床应用: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合用。
注:心经宜清不宜补,恐动心火。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晴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4.肺经(肺金)
位置:环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补肺经:旋推。
            清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临床应用: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喘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症。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症。
5.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补肾经: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
            清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
临床应用:1.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
                    2.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
注:临床上肾经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
另:小儿指6岁以下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五经推拿的敏感性降低,效果也会下降。

[ 本帖最后由 豪豪他爸 于 2009-3-20 19:03 编辑 ].

TOP

回复 137#susu00 的帖子

寒热性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舌苔脉相来判断。
寒性哮喘主要表现为:痰白清稀,恶寒,头痛鼻塞,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质淡,苔白,脉浮而紧。热性哮喘则可见黄粘痰,喘息声粗,口鼻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等。二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一般寒性哮喘多见。晚上盗汗应属于哮喘的外在表现,结合哮喘原发病,目前体质应属气阴两虚。一旦哮喘转好,盗汗亦会改善。
使用捏脊法建议来回捏推,即捏一遍脊后推脊一遍,这样来回8-10遍。这样能鼓动阳气上下流转,培补元气。其他的参见我在前面关于哮喘介绍里的内容。.

TOP

回复 136#毛虫爸爸妈妈 的帖子

短过了。.

TOP

回复 135#流光菲舞 的帖子

您可以先试着在宝宝背上做动作,不要把皮肤一次提到位,等宝宝适应了,皮肤慢慢松了就好了。
友情提醒:捏脊法健脾胃功能明显,我家豪豪8月份的小马,捏脊后脾胃特好,时常吵着肚子饿,原先偏瘦,就没控制,体重最多时60多斤,现在控制饮食,这两个月减到60以下了。宝宝胖的话捏脊一周两次就可以了,还要注意控制饮食。.

TOP

回复 134#youziyin88 的帖子

.

TOP

回复 142#susu00 的帖子

推脊是指双拇指腹或双手食中指指腹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推脊。
怎么哄孩子捏背恐怕我是帮不上忙了,看看其他MM有没有好办法。
关于“热性”还要区分是实热还是虚热,总的来说小孩阳气常不足,宝宝盗汗存在阴虚可能大,阴虚会致虚火上冲。故而捏脊及其他推拿手法以补为主,可兼以先补后泻或补泻兼施。
具体寒热性应该让中医医生辨明虚实,辨证诊断。捏脊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所讲手法属于补泻兼施,培补元气,可以放心施行。.

TOP

回复 143#judy3415 的帖子

根据您的描述,个人分析如下:
由于不久前肺炎,肺伤未愈,肺气虚弱,稍有外邪即致肺气失宣,表现为内伤咳嗽,可按内伤咳嗽的方法施为。(参见前面)
便秘是由于热病(肺炎)后津液耗损,致使津液不能润肠,肠道燥热大便干结。属于实秘。可在捏脊后配合推下七节骨、摩腹(顺时针,4-5分钟)、清大肠。
清大肠:食指拇指侧,自指尖致虎口连一直线,自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反之为补,100-300次。.

TOP

回复 148#烦宝宝的妈 的帖子

捏脊法由下往上捏是基本,由上往下捏抑或推脊是机体有急症或实证时单独施用或作为常规捏脊法的辅助。您儿子从下往上捏或辅以推脊就可以。作为您来说要具体看您的体质,如有下肢酸冷,高血压等阳气不能下达的表现,可从上往下捏,或辅以从下往上,比例为2:1或3:1。若没有类似表现还是以从下往上为主,不过如果这样施法后感觉不好诸如下肢发凉,头部发胀发热,即应停止或改为从上往下。.

TOP

回复 149#Mia笑笑妈 的帖子

白天致晚上睡前都可以,次数也可以不止1次,2-3次都可以,但以空腹为宜,所以选择早晨饭前和晚上睡前最好,看个人喜好或怎样方便,我自己就选择晚上。.

TOP

回复 152#smileyang6 的帖子

给孩子捏脊手法一定要轻快,背部要涂一些润滑油以利推进,一般捏脊6-8遍也就3-5分钟,记住推拿手法重为泻轻为补这一原则。刚开始手法可能有些涩,多练练就熟练了,孩子能否耐受疼痛是手法轻重的直观标准。.

TOP

回复 154#家钰妈妈 的帖子

是的。.

TOP

回复 157#judy3415 的帖子

体质较弱的孩子捏脊遍数不能太多,时间控制在3-5分钟,太多了,孩子的经络承受不了,本来扶正的作用会变得反受损害,6-8遍够了。.

TOP

回复 159#judy3415 的帖子

长期来讲捏脊法对改善大便是有效的,短期要见效果需加前面讲的其他手法,大便通畅了,湿疹也会慢慢好转。.

TOP

回复 164#wubin9312 的帖子

捏脊法最基本的作用是保健,顺带可以治疗或辅助治疗一些疾病,不疼说明孩子身体状况良好,内脏功能正常,但其保健作用即健脾胃,助推阳气流转的作用还是存在的。
捏脊法在日常保健时,不是手法越重越好,相反,对孩子宜轻快流畅,还是要提请注意:手法重为泻轻为补。
左边疼是说明左边有淤滞,可以在捏脊后加一些按摩。.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