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7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一个自己留过学现在跨国工作的爸爸对孩子留学的思考

回复 198#英君妈妈 的帖子

也可以考虑让他接触一下《老子》《庄子》,为高中的语文学习打点基础。.

TOP

回复 201#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嗯,买了蔡志忠的系列漫画给他看啦,先让他觉得有趣,骗进门再说啦。.

TOP

引用:
原帖由 scarlett93 于 2008-11-18 16:39 发表



要统计一下,是名校毕业被非名校毕业管理着的人多呢,还是非名校毕业被名校毕业管理着的人多.
如果是前者,那么就非常有讨论意义,因为旺旺上的大多数家长是追逐着名校的.
我喜欢被管着, 因为被管着的人不累, 管着人的人累.
读书那么累,工作了还那么累, 要累4人了. 我还是努力去考名校吧. .

TOP

回复 191#jyuntoku 的帖子

有道理!其实对女儿的教育我并不感到自豪,因为她并不优秀属于后50%里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对于学习并不优秀的孩子来讲,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比天天盯着她读书更实际点。如果孩子足够优秀那当然进名校,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在我周围的这些名校毕业的大学生或是硕士生真的是。。。所以我认为进名校的孩子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总之,一切为了孩子。.

TOP

回复 201#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我家儿子看了《老子》《庄子》,告诉我“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他现在什么也不用做,什么提高班奥数班都不用上。我也不必着急,让他顺其自然成长。还说真是本好书。老师应该多看看。.

TOP

回复 205#wangling 的帖子

得其精髓也!.

TOP

回复 188#Amy宝宝 的帖子

情不自禁要赞一个

[ 本帖最后由 ssnk0103 于 2008-11-25 13:3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Amy宝宝 于 2008-11-22 21:43 发表
好深奥的帖,从英文到古文,看得我直犯晕
个人认为能读名校固然好,但那只是TOP10%的孩子,对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都不可能,从我个人经历来看,名校不是家长和孩子唯一追求的目标。我是一名知青子女,小学在外地 ...
如果学校再辉煌些是否可能你现在管理着40位硕士,90位本科,还有一大群大专?.

TOP

回复 208#histanford 的帖子

有的人管了成百上千的人,但是却管不住自己这一个人,又有什么意思呢?.

TOP

回复 198#英君妈妈 的帖子

我以前也觉得《弟子规》挺傻的,封建愚孝嘛。最近给孩子读,自己也认真读完了全篇,才发现不是那么傻的,傻是的我。

弟子规是分了好几个部分的,前两部分(出则孝、入则弟)会让现代人觉得难以接受,也不太可能照搬到日常生活中,这一部分可以当作古代礼仪常识进行学习和了解,其实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尊重与和谐的含义。《弟子规》后面的几部分: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都是非常好的人生经验,可以说做人之本,为学之本都在里面了,是很好的生活教育素材。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很喜欢这一段。非常的有风骨,从小教人有追求,不从众。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8-11-26 23:36 编辑 ].

TOP

回复 210#胡豆妈 的帖子

我们家是中国的和国外的都教,但不强求他接受哪一种,至少都要了解,免得狭隘偏激。尤其是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地传了那么几千年,总有它的可取之处,作为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根是不应该的。
我们孩子因为出生在国外,长到该读小学时才回来,他以前感同身受的都是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大人对孩子要尊重的那套价值观。我们在家里也是采取比较民主的做法,所以他对《弟子规》里的关于孝的说法很排斥。我们夫妻俩倒还是比较传统的,对父母也尽孝。但我们只教他对老人要尊重,从不教他对自己父母要孝顺。
根据我们自己的经历几乎可以断言,不管我们在国内怎么教育他,他以后出国了肯定还会变,我提醒自己要做好心理准备。现在我能做的就是不管是中国式的还是国外的,做人的普世价值观一定要建好。.

TOP

回复 211#英君妈妈 的帖子

有道理,赞一下。.

TOP

回复 196#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徐汇区的打算放弃上中,有点可惜。又较近,名额又明显多于其他区。.

TOP

回复 211#英君妈妈 的帖子

一个人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对人的一辈子影响是很深的,也许二十岁时孩子对此不以为然,但四十、五十岁时,他就会感谢妈妈,曾经给了他最好的教育。
追求自由一生的胡适在老年时,经常念起的是“老祖宗”孔子,感谢他妈妈在他幼年时打下了好的教育基础。
赞成你的做法。.

TOP

回复 211#英君妈妈 的帖子

你儿子已经接受了西方平等的思想,再接受《弟子规》可能有些困难。建议你看看曾仕强的《亲子关系》,其中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有一些颇有见地的阐述,也许可以帮助你儿子理解中国传统思想。.

TOP

回复 215#子玖妈妈 的帖子

谢谢你的建议。.

TOP

回复 202#英君妈妈 的帖子

蔡志忠买个一二本骗进门就算了。就如同看易中天,没让孩子看正经三国演义前偶是不肯给他看的。.

TOP

回复 198#英君妈妈 的帖子

我们也不肯看弟子规,说是无聊四了。我想也许我应该在他上小学1,2年级时给他看,这本书在古代本来就是给小小孩子们读的。你家SG更加不会接受了。
还是看点诸子百家吧,他必能找到一款合心意的。.

TOP

回复 217#shuaishuaimm 的帖子

是的,买了2本给他看,他说蛮有趣的。但下面怎么办呢?难道我给他讲解论语、孟子、庄子和道德经吗?我没有这个本事整本讲,顶多挑几篇解说一下罢了。叫小孩子自己去看吧,以他现在的水平肯定不现实。你说的诸子百家,是少年版的吗?哪个出版社的?介绍一下吧。

我儿子读书的程度跟周围孩子比,低很多,他识汉字很晚。那天听一个预初的爸爸讲,他儿子已经在读王小波和周国平了,哎,简直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 不过我儿子外文阅读能力倒挺好,大概跟小时候的双语环境有关。

为了引诱他读正经三国演义,先给他买了60本一套的小人书,还好被我骗进来了。

[ 本帖最后由 英君妈妈 于 2008-11-27 16:3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bujiandan 于 2008-11-27 13:35 发表
徐汇区的打算放弃上中,有点可惜。又较近,名额又明显多于其他区。
这与下象棋一样,也要全盘考虑。
是否要将“上中”这个“车”吃掉呢?
我也曾举棋不定过。.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08-11-18 12:40 发表
从广义上说,任何学校都是应试的,我们的人生不也可以看作是一场大的考试吗?
您提到的几个能力都很重要,我同意您的观点。但是,这些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一种文化环境的熏陶才能有所建树的。所 ...
非常有道理.
最近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08-11-18 15:45 发表
有家长说关心后50%的,那么我还想举个例子说一说名校的潜力。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名校毕业成绩后5%(高考进民办大学的)。
大二的时候自费出国了,在国外边打工边读本科,本科毕业考进了国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院。 ...
恩,进国外的研究院比进本科好考,有点了解这个..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08-11-21 15:32 发表
为什么我对可操作性的指点谈的较少,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
1 “家学”没法指点,这是和父母之前的人生成长经历不可分的,要真正指点除非让他们再活一次。有句话说“照猫画虎反类犬”,孩子是别人的,我负不起这个责 ...
“家学”没法指点,这是和父母之前的人生成长经历不可分的,要真正指点除非让他们再活一次-----分析的真好.切到要点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08-11-23 20:15 发表
我非常同意你说的,父母不要把孩子的教育看作一种要求利润回报的投资。
我想补充的是,同样,家长不要为孩子“设计”人格,而是应该通过教育让孩子自己形成”人格“。父母应该要做好接受孩子的价值观和自己有相当差 ...
长不要为孩子“设计”人格,而是应该通过教育让孩子自己形成”人格-----说的真好.
家长无法设计,因为家长也未必是个完美的个体,有其人生经历,环境的局限性..

TOP

好贴!很赞赏楼主对于教育和人生的认识,学习了.

TOP

感谢卡米的宝贝把这个两年前的旧贴翻出来,感觉受益匪浅啊。探讨的话题深入透彻,尤其是LZ不温不火地娓娓道来,把个教育出世入世的主题说得明晰可见,让我等一帮在旺网上烦恼焦虑的BBMM不免为之一震。

还有跟贴的也是一帮牛人,好像大都是很有心得的育儿实践者,其中PETERYANG的闺女好像裸考考上了四大又超然放弃了,兰兰的好爸爸那封写给兰兰的信我都收藏了,子玖妈妈一直都有贡献养育一儿一女的个性经验,不知英君妈妈现在为孩子择了哪个名校了已经? 大家的经历与体会都很令人尊敬。

做个好父母真的不容易!一直在学习中,希望自己可以有一点进步。.

TOP

回复 37#英君妈妈 的帖子

对不起没看你发帖的时间,贸然回复了,却无法完全删除

[ 本帖最后由 糖果她妈 于 2010-8-5 18:38 编辑 ].

TOP

[quote]原帖由 米米 于 2008-11-19 13:27  因为有小孩:
放弃清华去了杜克; 放弃北大去了瓦萨尔学院

我家小孩,很想去杜克,我登了其网站,其学费超贵呀.

TOP

关注,有启发

.

TOP

好贴啊,顶一个.

TOP

LZ的高度。。。。。。。难以企及,难道说除了IVY那啥的别人就不用混了?

家学渊源。。。。。。。。。我要吐血了。

走了走了,伤心ing.

TOP

是个牛贴,认真学习。.

TOP

貌似,LZ设定的门槛太高,连WW上的家长都脖子酸了。.

TOP

我名校出来的,一路靠分数翻身的,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不追求分数,我的起步还可早十年,我是去年正式完全独立(算创业吧)后,才知道自己的真正强项

我回国前在国外呆了十多年,几乎没国内的人际了,现在的人脉几乎全是回国后做项目时建立起来的,没超过两年.

[ 本帖最后由 SHINE-ON 于 2010-8-10 10:50 编辑 ].

TOP

个人拙见,教育孩子的家长分以下几个层次:
父母没有经济能力、没有社会能力、没有教育能力的,孩子接受最基本甚至是最低端的教育
父母没有经济能力、没有社会能力但有教育能力的,孩子虽然接受最基础的教育但有能力跻身名校
父母有经济能力、有社会能力但没有教育能力,争取让孩子读名校,让学校去管理
父母有经济能力、有社会能力也有教育能力孩子定是送到名校考到名校,家长和学校共同教育,享受精英教育(社会能力指社会活动能力,在当今社会往往与经济能力挂钩。教育能力是父母自身所受的教育和修养是否能正确影响孩子的能力)
不管哪个层次,结果都是三种可能,孩子今后又成为这三种父母之一。
追求最后一种是家庭的进步,更是社会的进步!.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08-11-18 11:28 发表
1 关于国内大学。国内只有一所北大教学质量还可以(当然看专业)。在国内读大学最大的优势在于有助于建立人脉,有些行业圈子就是给几个名校的毕业生所占据的。只要全家没有在孩子10岁之前移民国外,那么孩子今后和中 ...
IVY的每年全球才招几百个.
那剩下的几十万想出国的学子怎么办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8-11-18 15:57 发表
那我还知道个例子,从小没读过音乐附小附中,10岁到了澳洲后一开始也请不起老师,用最差的钢琴,现在是澳大利亚青年钢琴演奏家,全澳第一名,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
就是,这个我赞同。拿一两个例子来论证是没有说服力的。我还知道美国名校的中国学生拿到博士之后英文还张不开嘴呢。.

TOP

回复 193#疙瘩 的帖子

是这样的,但父母只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机会,或者说最正确的教育。.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08-11-18 15:36 发表
可能因为我比较喜欢孩子念文科,所以目前的清华就不太关注了。
倒有一个上海的考生高考考到清华计算机的例子(那个时候还早,自主招生是没有的,高考这个专业清华就招2个),现在也平平了。
其实除了北大清华以外, ...
明校情节有点重了,试想中国这么多年的发展靠得还是大部分剩余的90%,而不仅仅是top10。(声明:本人也是明校毕业的噢)

[ 本帖最后由 蟹妈妈 于 2010-8-11 13:4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carlett93 于 2008-11-18 16:39 发表



要统计一下,是名校毕业被非名校毕业管理着的人多呢,还是非名校毕业被名校毕业管理着的人多.
如果是前者,那么就非常有讨论意义,因为旺旺上的大多数家长是追逐着名校的.
我没有统计过,凭直觉是名校毕业被非名校毕业管理着的人多,呵呵.

TOP

回复 24#jyuntoku 的帖子

说的是谁?我就是清华计算机的,我们那年上海就招两个。.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好贴啊,赞一个!.

TOP

回复 242#海之蓝TB 的帖子

我认识的北大、浙大的文科生就只会务虚。执行之类的事是从来做不好的。一个喜欢和人说哲学,实事做不好,和岗位不匹配,跳槽了。另一个从本科到研究生都在北大的,也做不好,评价一塌糊涂,得了抑郁症。还有一个浙大的,几十岁了,越来越务虚,开个公司半死不活。.

TOP

非常精彩的帖子,和LZ有很多共识。BBMM的价值观、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个优秀的孩子一定有不凡的父母,这不凡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哈佛不是对每个孩子开放的,但通过得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让孩子做的比可能的或者预期的好,就是成功。
对孩子的未来既要憧憬也要面对现实。.

TOP

回复 49#jennymm 的帖子

同意,伟人百年也出不了几个,为什么BBMM希望孩子都必须是TOP10呢?
有些人口口声声需要精神世界,不追名逐利,其实也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差不多的境界,呵呵.

TOP

回复 246#小德班妈妈 的帖子

我们上次的培训师也是如此,妈呀,简直就是混饭吃来了。务虚的,而且没有一点自己的创意,一看PPT就知道是书店跑来的。
补充一下此君背景:武大本科,负担硕士,华为“高管”

[ 本帖最后由 Carol妈妈 于 2010-8-15 20:17 编辑 ].

TOP

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觉得名牌大学出来学生在岗位上处于被管理的角色比较多。
    我觉得,在中国读书读得好的人应该是服从性好的人,从小学开始,如果你乖,如果你按老师的指导去学,学习如何找标准答案,那么你很可能就会是好学生,你就会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读下去。从小学大大学,几十年的服从训练下来,人已经有很强的惯性了。所以,在工作中,他们也习惯服从,他们已经没有了开创性。脑子已经在这方面懒惰了。
    当然名牌大学出来的学生并不是都这样,也有很多很优秀、有创意的领袖人才。
    我想,我以上的分析也很适合于解释通常班级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几位为什么在后续发展中比不上成绩在中游的同学。(最差的通常也不怎样,这可以用知识的力量来解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