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12345
发新话题
打印【有245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2)初中文言文共70篇的参考译文全部转帖登完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2)初中文言文共70篇的参考译文全部转帖登完

【原帖引言】2008-11-11
最近整理老帖子,重新作了分类,以便网友查找方便。
整理中发现,古诗文的帖子残缺很多,有点不好意思。
亡羊补牢,最近花些时间把已经开出帖子未完成部分补完,对得起大家的点击,之后还有什么新话题,再开出来。
以古诗文阅读大赛为题的系列贴,写了第一张,根据特刊上步根海老师的《前言》,看中学古诗文教学导向;写了第三张,用10个专题,串60首诗词。现在补写第二张,谈特刊所选文言文的阅读练习,让这个系列贴完整起来。也是自己阅读后的心得,对于家长是否有用,各取所需,也可飘过。

【新帖引言】2010-07-11
古诗文大奖赛的专辑,每年暑假前都会发一本,既是让学子们提前准备暑假过后新学期秋季的古诗文大赛,也是暑假里古诗文拓展和提升的好路径。找出来帖,接续下去,谈谈今年专辑的70篇初中文言文篇目。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10-7-8 15:18 编辑 ].

TOP

01-参加古诗文大赛——主要为了提高,当然也希望得奖

进初中以后,关于古诗文大奖赛,还是听语文老师介绍的。记得初一时,我曾向语文老师请教,关于初中四年课内文言文的安排,得到郑老师非常详细的解答:
1、六、七年级使用杨振中的《文言文启蒙读本》。
2、每年增补一本《当代学生》的“古诗文大赛”的特刊,里面一般有60篇古文与60篇古诗。
3、到了初二、初三,还会选用光明日报出版社的课外古文练习。
关于《文启》的阅读和练习,我老帖子里讲了不少;关于光明日报出版的课外古文练习,还没有发下;关于《古诗文大赛》的特刊,已经读过两期。
读下来的体会:特刊只是大赛的阅读辅导书,能够作为课内古诗文的补充提高,还不能算是系统的古诗文读本。学校推荐购买特刊,就像老师所说的“题目与篇目一般较为新,有借鉴作用,同时也能辅助学生在初一、初二、初三期间能在一年一度的古诗文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今年的古诗文大赛已经过了初赛,过关者即将进到决赛。如果把一年一度的大赛作为检验一年古诗文阅读成果的检验手段,倒也不错。所以,明年若参赛,就从现在开始准备吧。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28 15:19 编辑 ].

TOP

古诗文大赛不是人人能报名参赛的。就像这次,前面还说有个年级选拔的,结果又是指定的。我倒不是硬要参加比赛,只是想有个测试,检验一下孩子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指定几个人参赛,那别的孩子就一直没机会了?.

TOP

02-暑假发下《特刊》前——可以先安排广泛的文言文阅读篇目

暑假前,学校会指定或建议购买本年度古诗文阅读大赛的《特刊》。在拿到《特刊》之前的时间里,可以自行安排广泛的文言文阅读篇目。
1、前几期《特刊》文言文阅读篇目:之前《特刊》上未读完的篇目,可以继续阅读并完成练习;如果已经读完,倒可以把高中组的文言文篇目拿来阅读和练习,难度会大些,但可以充分利用这本《特刊》。同时,可以做一下往届大赛的试卷,熟悉一下题型和难度。
2、杨振中老师系列的文言文读物:杨老师《走进文言文》系列,六、七年级分册,八年级分册,九年级分册,可以选择自己年级或高一年级,有详细注释的范文和一组练习文章。
3、其他文言文读本:各位学员和家长可以各取所需。我现在开始用张仁贤的《古文笔法详析》作为阅读读本,用杨老师《走进文言文》八年级分册为练习册。高中阶段,计划用《古文观止》为阅读读本,再选择合适的练习册。

回复 3#阳光儿子开心妈 的帖子
如果有选拔测试或者根据语文成绩排名,可以公平一些。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28 15:24 编辑 ].

TOP

回复 4#H爸 的帖子

9494。我们一开始还很认真地做了些准备工作,想在选拔测试中看看自己的情况,结果不了了之,儿子一肚子不高兴。我就安慰他,权当充实自己,又不会损失什么。第二天他一觉醒来,不高兴早忘了,又笑嘻嘻地上学去了。.

TOP

03-暑假发下《特刊》后——完成篇目阅读和练习,可组团式拓展关联篇目

暑假相对时间较多,先完成《特刊》所选文言文篇目的阅读和练习,然后,可以拓展多读一些文言文段落或文章。可以自选感兴趣的文章,也可以顺着篇目的范围做组团式的拓展。
我自己的阅读习惯是组团式拓展,针对《特刊》篇目,可以增加几个方向的阅读面:
1、史传文选段:如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2、诸子文选段:论语、孟子等。
3、古代神话选段:山海经等
4、古代笔记:世说新语等。

回复 5#阳光儿子开心妈 的帖子
所以是“阳光儿子”! 赞一个!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28 15:25 编辑 ].

TOP

04-学校语文老师对于《特刊》的推荐

“以后,会每年增补一本《当代学生》的“古诗文大赛”的特刊,里面一般有60篇古文与60篇古诗,而且题目与篇目一般较为新,有借鉴作用,同时也能辅助学生在初一、初二、初三期间能在一年一度的“古诗文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28 15:28 编辑 ].

TOP

拜读。.

TOP

05-从步根海老师《特刊》序言,看《特刊》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选材范围

步根海《序言》:
“有了一定的量,就得重点考虑读哪些内容、难易度如何确定的问题。
(1)一般地说,中学生应该读一些各个时期的古诗词,而重点应是唐宋诗词。
(2)至若文言短文,应以古代散文和历史散文为主,如先秦诸子散文和历代文人散文(包括文人笔记),历代史书等。文体可包括寓言故事、文言小说、历史故事记叙、历史人物刻画、政论、史论、文论以及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等作品。作品内容应能体现幽囚的传统文化的特点,能理解作者的思想、个性以及相关的时代背景、文学流派特点,语言形式能体现古汉语的基本特点,并尽可能朗朗上口,避免生僻字过多的现象。所谓的浅显易懂,主要也是从这些方面来考虑的,一般地说,现在的中考、高考内容应都属浅显易懂的范畴。”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28 15:3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11-11 09:37 发表
进初中以后,关于古诗文大奖赛,还是听语文老师介绍的。记得初一时,我曾向语文老师请教,关于初中四年课内文言文的安排,得到郑老师非常详细的解答:
1、六、七年级使用杨振中的《文言文启蒙读本》。
2、每年增补 ...
“关于《文启》的阅读和练习,我老帖子里讲了不少"

热心的H爸,可否给个链接,关于文言文启蒙读本的帖子?小儿文言文不开窍,需要偶参与启蒙了,谢谢!.

TOP

回复 10#牛仔妈妈 的帖子

两年前的帖子,需要找找看。帖子分类目录里,一起找吧:
http://ww123.net/baby/thread-4583432-1-1.html.

TOP

回复 11#H爸 的帖子

已经找到并开始拜读,受益匪浅啊,H 爸!你的粉丝算我一个!.

TOP

哈哈,H爸的粉丝队伍不断壮大。.

TOP

2010年专辑——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买了一本《2010年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翻出老帖子,继续解读和讨论,通过70篇文言文短篇,在暑假做初中文言文阅读的拓展和提升。.

TOP

回复 14#H爸 的帖子

你是在哪里买到这本书的?.

TOP

回复 15#独奏一曲 的帖子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长宁路491弄36号3楼,电话:62525555-349、370、371.
15元一本,在出版社的门房间里就能买到。长宁路上,江苏路的西侧。.

TOP

篇目01-七十篇短文,短小浅易

2010年的《专辑》,还是选文70篇,短小,浅易;根据文章长短和难以程度,标注一星到三星。
暑假里时间宽裕,不必局限在自己年级所在的星级篇目里,最好全部读完,多积累一下课外文言文篇章。如果是初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选读高中组的七十篇中的部分或全部。
古文篇章,多多益善。.

TOP

一星25篇,二星25篇,三星20篇。.

TOP

篇目02-注释偏于简单,可以多查字典

可能是由于篇幅所限,《专辑》所选文章的注释比较简单。
同学们如果遇到难字难词但注释中没有列出的,可以通过查字典,搞清字意词义,有助于准确理解词句意思,理解文章要义。
有的家长会到百度贴吧上去寻找译文,网上所登译文,质量参差不齐,误译和漏译在所难免,自己辨别不准的,反而误导自己和孩子的理解。所以,最好是借助注释和字典去推敲理解原文。
个别搞不懂的地方,可以找语文老师请教一下。.

TOP

篇目03-[文化常识]和[文言知识],积少成多有帮助

相对于简略的【注释】,这次《专辑》中初中文言文每篇选文后面的[文化常识]和[文言知识]做得不错,[文言知识]选取一个或一组常用字进行解释和比较,[文化常识]选取文中一两个知识点进行介绍。
同学们除了随文阅读这些常识和知识外,还可以单独将这些常识和知识串联起来读熟记熟,以后在其他文章中遇到,就能举一反三地理解和掌握了。.

TOP

谢谢H爸,今年暑假跟着H爸一起学习文言文.

TOP

篇目04-先让孩子自学,配上合适字典

有家长在短信里问我:“如何让孩子自己去学呢?买什么字典可以推荐一下吗”?在这里一并回答:
1、让孩子先自学一轮。低年级和中年级在读高一阶的篇目时可能会有些困难,可以先把本年级的篇目先读完,然后试着往上读,解读文章之后,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跟书后的答案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把握程度,看过对错之后,还要琢磨一下,错在哪里,怎么回答更为合适。
2、字典可以选择王力教授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很多初中学校都指定用这一本,也是目前权威性的字典。.

TOP

回复 22#H爸 的帖子

谢谢!.

TOP

回复 16#H爸 的帖子

谢谢H爸答复,我一直是你的粉丝,追随着的你脚步,走捷径 孩子在看你推荐的张仁贤的《古文笔法详析》作为阅读读本,N2也在俞老师那边上。这个暑假要紧跟你的步伐做《专辑》。.

TOP

回复 16#H爸 的帖子

谢谢H爸答复,我一直是你的粉丝,追随着的你脚步,走捷径 孩子在看你推荐的张仁贤的《古文笔法详析》作为阅读读本,N2也在俞老师那边上。这个暑假要紧跟你的步伐做《专辑》。.

TOP

回复 16#H爸 的帖子

谢谢H爸答复,我一直是你的粉丝,追随着的你脚步,走捷径 孩子在看你推荐的张仁贤的《古文笔法详析》作为阅读读本,N2也在俞老师那边上。这个暑假要紧跟你的步伐做《专辑》。.

TOP

回复 22#H爸 的帖子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5年07月                    价格:32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缩印本)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5年09月                                 17
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缩印本)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5年09月                   15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5年07月                              28
这四本作者都是王力。该选哪本?.

TOP

回复 27#独奏一曲 的帖子

商务印书馆的第四版。.

TOP

篇目05-译文是助力,而不是代替

不少文言文的选本都在文章后面或边上配了译文。
译文是双刃剑,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特别是一些艰难读懂的词语和句子,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译文的依赖性,对照着译文来读原文很方便,一旦扔掉了拐杖就不大会自己走路了。
既然古诗文大赛的专辑没有配译文,那学生们就充分调动起自己已经积累的文言文功底,借助注释的帮助看懂原文——所谓“迁移能力”。
练习中有句子的古文今译,试试看自己译出准确通顺的现代文。.

TOP

初中文言文第47篇《宠辱若惊》原文,印刷有遗漏

初中文言文70篇-第47篇《宠辱若惊》,原文如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为宠辱若惊?
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专辑》第39页的《宠辱若惊》的原文中,漏了几个字,将“宠为上,辱为下”  错印成 “宠为下“,买了这本书的读者,注意”自我更正“一下。
 .

TOP

摘录网上《宠辱若惊》的意译,供参考

意译
 得宠和受辱都惊心动魄,把祸患得失看得象自身生命一样贵重。
   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
   得宠幸就以为荣耀,受辱没就以为羞耻,得宠也惊恐,失宠也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怎样叫做贵大患若身呢?
 我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有我这个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我还能有什么祸患呢?
   所以能够象尊贵自身一样去尊贵天下人者,才可寄以天下重任;
   象珍爱自身一样去珍爱天下人者,才可以将天下托付与他。.

TOP

这篇《宠辱若惊》,理解起来是有些难度的。
正好看到网上有一段意译,摘录下来,有助于理解原文。.

TOP

回复 28#H爸 的帖子

独奏所列都是商务印书馆的第四版。.

TOP

【转帖】2010-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一星级25篇-参考译文(网上摘录)

网上浏览文章时,看到初中70篇文言文的前25篇,已有参考译文登出。
摘录下来,方便WW网友参考。.

TOP

篇目06-解读原文为先,避免舍本逐末

转登这些译文,是方便学生们在阅读时,遇到特别难解的词句,在对照注释、查阅字典和自己解读的同时,可以看看参考译文的解释和处理。
但不能反过来做,对照着译文读原文。完全根据译文来读懂原文,就事论事的问题解决了,但举一反三的能力没有了。
一星的文言文25篇,我在转贴的过程中,网友们不要打断,以保持篇目的完整性。.

TOP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转帖-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TOP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转帖-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TOP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转帖-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TOP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转帖-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TOP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转帖-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TOP

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转帖-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TOP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转帖-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TOP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转帖-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TOP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转帖-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TOP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转帖-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TOP

11.★稼穑艰难

【原文】
古人欲知稼穑①之艰难,斯②盖③贵④谷务本⑤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⑥之,刈⑦获之,载积之,打拂⑧之,簸扬之,凡几涉⑨手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转帖-参考译文】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

TOP

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原文】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①伎②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③犹④求饱而懒营⑤馔⑥,欲暧而惰裁衣也。
(选自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转帖-参考译文】
谚语曾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能学起来简单就贵在是否去学,这就如同学习读书一般。世上的人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都希望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多事,却不肯用功读书,这就好像想吃得饱又懒得做饭,想穿得暖和又懒得做衣服。.

TOP

13.★孙泰逸事

【原文】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转帖-参考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市场上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TOP

14. ★蔡磷坚还亡友财

【原文】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④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 郎君。”卒辇⑤而致之。
【转帖-参考译文】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知道我诚实守信,所以不告诉你。”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

TOP

15. ★王恭从会稽还

【原文】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见其坐六尺簟(diàn)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⑨物。”
【转帖-参考译文】
王恭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拿一张给我吗?”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本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TOP

 231 12345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