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呼唤shelley0319、雨过云舒和H爸

呼唤shelley0319、雨过云舒和H爸

我在雨过云舒的帖子里问了个古诗文的问题,主要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2句诗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发问。
闲来时看到小儿带回家的语文练习卷子中有认定此2句诗为对比修辞手法,而另一张卷子则认定为对偶手法。经询问得知:老师在一堂课上讲解为对比,另一堂课上讲解为对偶。
(卷子见以下连接:http://ww123.net/baby/thread-4581625-1-1.htm
雨过云舒热心地给我作了详细讲解,按照雨过云舒的意思,这2句诗既可以是对偶、又可以是对比。(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3D1%26cycleid%3D65
本人不敢苟同。
前几天期中考试,不想过多打扰,自己想了几天还是不明白,闷在胸中愈发郁闷,思虑再三,采取“打破沙锅”的方法为好。
这首诗的前两句,左看右看仍然是一个对偶句,因为它内部的平仄和结构都相对应。
分析对比和对偶的修辞定义,对偶句的着眼点是在句子的结构形式,而对比句的着眼点则在句子的意义。如果单纯地着眼于内容的相对而不顾及语言的结构形式,就势必产生混淆。
所以,这首诗的前后2句,从意义上看有点象对比句,但从结构上看仍然是对偶句。
有帖子主张这类句子可以看成是对偶兼对比,但我认为:这种主张忽略了对偶句的语意也可以包括“相对”和“相反”的,据此,这一类句子仍可以看做对偶句。
另外,对比的修辞特点是对立的、矛盾的,但是,这2句诗中本人认为:没有对立和矛盾的意思,前句说的是:晴天的西湖美景,后句说的是:雨天的西湖美景,西湖无论晴雨都是美的,这哪有对立和矛盾?
对耶错耶?恳望shelley0319、雨过云舒和H爸赐教。.

TOP

这句诗是对偶句这点都没有异议
说一说对比,对比的特征是把两个对立矛盾的方面并举,在这里,晴天和雨天是两个对立的天气情况
同时,对比达到的效果有两种:
第一是突显事物矛盾,从而达到突出其中一方的作用,这个很好理解,例句:小A上课从来不听讲,可是他同桌小B则是一字不拉地记笔记。
第二也可以通过不同情况的对照,从而突出对象特征。例句:天寒地冻的时候,他天天都去公园晨练,赤日炎炎的时候,他也从未懈怠过一次。通过天寒和天热的两种不同情况比较来显出他的勤劳。
这句诗当中,用天晴和天雨两种相对的情况来突出表现西湖的美景。我还是觉得对偶和对比都对.

TOP

回复 2#shelley0319 的帖子

一句“对比”引出的争论(易混淆修辞方法辨析)。
晴天和雨天是两个对立的天气系统。如果不涉及古诗文以及前后结构、平仄等,说成对比的修辞手法也不为过。但是,将晴天和雨天放在内部平仄和结构都相对应的古诗中,说成对比就有点牵强。
中国古诗文的对偶非常严格,不仅字数相等,结构相对,而且同一句中词与词之间平仄变化也一一对应,上下句之间相对的词语词性相同,即对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属于此类。
何况,这2句诗中的晴天和雨天只能认定: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从正反对立(晴天、雨天)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理(西湖美),在内容上相反或相对,这只能是对偶中的“反对”。
有一种意见: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没错,这是修辞手法中的兼格现象,说到底还是对偶(反对)。
你的例句是现代文,而现代文章对对偶等修辞的要求和古诗文是不一样的。.

TOP

对比是写作手法,对偶是一种句式
两者范畴不同,不矛盾,不是说它是对偶就不能用对比
这句诗是对偶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天晴和天雨放在一起比较,互相映衬
至于你说“你的例句是现代文,而现代文章对对偶等修辞的要求和古诗文是不一样的。”我用例句在说明对比,而非对偶.

TOP

楼主说:
有一种意见: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没错,这是修辞手法中的兼格现象,说到底还是对偶(反对)。

我比较同意这种意见。而且为什么“这是修辞手法中的兼格现象,说到底还是对偶(反对)。”这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联系吗?.

TOP

回复 4#shelley0319 的帖子

现在讨论的是修辞中的对比。从来没有引进写作的对比范畴。
你将写作手法中的对比和修辞中的对偶进行比较这怎么比?两者是属于不同范畴。
但、修辞中的对比和对偶应该属于同一的范畴。
不能离开修辞这个范畴将写作的对比、或者更离奇的电视屏幕的对比来说事。
本人以为:这2句诗是用了对偶中反对手法。.

TOP

回复 5#雨过云舒 的帖子

因为对偶有三种形式:正对、反对、流水对。
兼格现象多发生在对偶中,尤其是对比和对偶的混淆。
这首诗的前2句用的是对偶中的反对手法。
这首诗的前2句并不是用的修辞中的对比手法。.

TOP

对比本身既是写作手法,又是修辞手法
从写作手法上说是对比,句式上是对偶,这点应该没有问题吧
全部从修辞角度看,正如你所说,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既然是“兼”,就说明两者都有,那说这句诗有对比又有对偶未尝不可吧,当然,你说的“反对”那更是一言以蔽之了,可是学生学不到那么深。对偶、对比他们掌握就可以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