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房产金融] 朱总理当年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朱总理当年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文章提交者:benben8 加帖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朱总理当年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王东京


对当下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学界说法多,有喜有忧。不过看报纸,主流的看法还是经济基本面未改变,会继续向好。而本人的判断也大致算乐观,不是经济无隐患,而是说只要政府处理得法,兵来将挡,中国经济当可化险为夷。

说2008年是中国经济较为艰难的一年,我同意。但要提点的是,今天我们遇到的困难,其实1998 年也碰到过。历史有惊人的相似。10年前,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如今美国发生次贷危机;10年前国企下岗职工1200万,如今民企也有1200万职工失业;10年前长江、松花江发生特大洪灾;而今年先冰灾后地震,经济损失皆百年不见。

古人云:后事不忘前事之师。既然以前经历过,那么总结“前事”并加以借鉴,对解决今天的困难肯定有助。过去做得对的,今天可照做;不足的地方,今天加以改进。问题是过去哪些做得对、而不足在哪里,见仁见智,要有一致的看法不容易。好在10年不遥远,大家又都是过来人,我说点看法,算一家之言吧。

先说做得对的方面,大处看,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财政政策及时掉头。众所周知,98年之前宏观调控基调是“从紧”,不仅财政从紧,货币政策也从紧。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为拉动内需,当机立断改行积极(扩张)财政政策。当年的举措,是财政发行1000亿特别国债,同时借商业银行1000亿贷款,这些钱统统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跟下来四年,财政每年发1000多亿国债支持西部开发。

第二,适度放松货币政策。为刺激投资,央行双管齐下,一手下调存款准备金,仅98年一年就下调了5个百分点,从13%降至8%;另一手,降低银行利率,朱总理任内,利率一连降了九次。不仅如此,为刺激消费,1999年起央行又推出消费信贷,鼓励人们购房买车。应该说,这些政策有力地拉动了内需,对遏制经济衰退功莫大焉!

第三,稳定人民币汇率。上次亚洲金融危机后,周边国家货币一边倒,纷纷贬值。而中国政府一诺千金:人民币不贬值。当年朱总理说,人民币不贬值,一是中国要担负大国责任;二是中国的出口结构不同于周边国家,出口会受影响,但无大碍;三是可迫使国内企业实行产业调整与升级。现在看,朱总理做得好,完全对。设想一下,要是当时不稳住汇率,让人民币贬20%,那么现在就得升50%,大量投机热钱涌入,局面恐怕更难应付。

以上说的是经验,有教训吗?当然有。事后诸葛亮,也说三点:

首先,政府没有及时减税。经济学说,刺激投资应有两个重点:一是政府采购订货;二是为企业减税。财政发债增加政府采购,无疑可减少企业压库,但中国的企业多,而政府采购有限,鞭长莫及,政府不可能关照到所有企业。所以对多数企业来说,减税更管用。可遗憾的是,国家虽允许出口退税,但主体税率却未作调减。

其次,把物价问题看得太重。物价事关民生,不论东西方,政府都重视物价,没有错。但如果把物价看得过重,则势必会影响政府的大政决策。想当年,为把CPI控制在3%以下,政府始终不敢放开物价。不料后来物价负增长,通货紧缩,令原本疲软的消费市场雪上加霜。其实,消费者有个心理,买涨不买跌。商品涨价就抢购;降价则持币观望。

再次,没有大幅加薪。平心而论,朱总理当年是有意加薪的。记得2000年秋天朱总理来中央党校演讲,正好我在场,那天朱总理说,三年内要给公务员涨工资,涨三倍。可结果呢?还是雷大雨小,不了了之。我想过,所以会如此,是政府没法给职工涨工资。官涨民不涨,必引发社会矛盾。另一层原因,政府未减税而加工资,会加大企业成本抑制投资。

写到这里,读者应已看到,当年政府应对“危机”虽有得有失,但总体得大于失。不过这都是10年前的事,如今危机当前,我们要研究的是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近来反复想,答案就四个字:“扩大内需”。是的,靠人不如靠己,何况美国经济前景如何尚未可知,中国有13亿人口,只要内需足够,拉动经济当不成问题。

说具体点,我认为主要有三件事要做:

第一、义无反顾地减税。减税能刺激民间投资,不必说。可最近与财政部的几个朋友会面,谈到减税,朋友皆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中国目前税负并不重,GDP占比不到25%。中国的GDP有多少水分说不清,而我的疑问是,去年GDP增长11%,而财政增收30%。财政增速是GDP两倍,税负不重怎么解释?

第二、放松信贷与利率管制。绝非危言耸听,未雨绸缪,政府应谨防明年可能出现通缩。这两年银根紧,银行是无款可贷,而我现在却担心,若企业继续亏损,银行今后会不会有款不贷?防患于未然,与其将来放贷买棺材,还不如先借钱买药。为此央行尽快放松信贷管制,同时让利率随行就市。

第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曾说过多次,相对10%的GDP增长率,消费物价涨5%不算高,关键是工资增长要跟上物价。年初出台新劳动法,明令提高最低工资,是好事;可企业界反映普遍不叫好,何以如此?我认为给职工加薪没有错,问题在政府没减税,若政府能减税,企业肯定会顺水推舟。.

TOP

他当年上台时承诺两三年使国企摆脱困境,自己会“死而后已”,当时台下掌声雷动。。。。。。.

TOP

引用:
原帖由 yoyopapa 于 2008-10-26 09:32 发表
他当年上台时承诺两三年使国企摆脱困境,自己会“死而后已”,当时台下掌声雷动。。。。。。
台下鼓掌中约20%的人都随着国企的脱困(关,转,停,并)而下岗或提前“退休”了,不再鼓掌而是骂街,骂娘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当时国企到了非动不可的境地,想象巨大的不良资产如果再放任下去,中国就完了。改革确实使很多人失去的工作,但是没有这样的阵痛,我国的经济力不会有以后的极大提高,他推进WTO进程,使中国外贸出口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巨大积累,国力极大提升。试想当时不改革,不良资产不剥离,我国能有日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黄金十年就是从他开始的。当然改革就有风险,就有问题出现,就有人骂,要让中国人满意是很难的。我认为他的能力和魄力都是很强的,目前还没人能比。.

TOP

引用:
原帖由 itlietou 于 2008-10-26 17:31 发表

真搞笑,凭什么还要给公务员加薪?他们拿的还少吗?美国的公务员拿的是社会平均工资,请看中国乃至上海呢?美国的公务员有4000:1的报考比例吗?这样吃喝民脂民膏的职位还要继续加薪?!笑话!
我倒是宁愿让他把这 ...
非常尊敬我们的朱总理, 但对他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他提出给公务员加薪. 也是他唯一的败笔,所幸的是最终没有实施. 否则毁了他的一世英名. 中国的公务员.....很恐怖,里面的内幕不揭也罢. 只是看看4000:1的报考比例,国家就应反思一下为何? 名义上的工资仅仅是社会平均工资,要说是因为退休金是原来100%的系数, 那么老师也是这样的退休工资体系, 为何没有出现4000:1的教师报考比例???.

TOP

因为他们自己也是公务员..

TOP

一世英名?政治与经济就不提了,单单对教育产业化的推波助澜,让学校教育完全功利化,最终导致育人方面的绝对缺失...
嘿,应政治故不评价.

TOP

经济当然是起绝对作用的, 中国现在在国际舞台说话有份量也是得益于经济的增长, 国家财力的强大.  怎能不提?

朱当政时度过的危机和对中国经济的推动 ,难道不能冠以一世英名. 难不成碰到大事就陪着LBX 哭,朝令夕改,LBX的资产白白蒸发,生活质量严重倒退, 就是好XX了..

TOP

一世英名?
难道之前的金融大阴谋里说的都是假的?
好复杂啊,看不清.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