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7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想问问各位,初中的孩子还有时间读书吗?

想问问各位,初中的孩子还有时间读书吗?

这里大家都在讨论作业、考试、竞赛、排名,就是鲜有人讨论读书(这书,不是教材、教辅)。每天作业两小时四十分钟,家长还认为挺正常,这样的孩子,当然没空读书。

    于是发现,中国的中学生,可能是世界上最少读书的人群之一了。

    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上海有疯狂的择校热、在一些县乡学校也有准军事化的重点中学,各处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的补习班,孩子们恨不得从黎明鸡啼开始,读书读到半夜鸡叫……读书,特别是重视青少年读书,可能是中国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件事了。

    果真如此吗?

    一件事的黑与白,常常极不分明地搅和在一起。细一分析,国人的自豪感可能就荡然无存了——孩子们手中放不下来的书籍,多半是课本,是习题集、作文选,或是被视为减压玩具的动漫书、校园故事、网络小说……这一类阅读,真的能让孩子顺着“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步步拾级而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孩子们根本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一项针对中美儿童的阅读调查称,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童晚了4年,阅读量仅及美国儿童的1/6。功利性阅读,败坏了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和胃口,甚至可能造成他们对读书的怨恨。长大成人以后,终于有可能摆脱功利阅读的他们,要么干脆远离书籍,要么青睐快餐读物。

    报上说,针对上海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调查,43%的孩子“写不出”中国和外国著名作家各一位的名字,另有5%表示知道的孩子,却填出了爱迪生、爱因斯坦、徐根宝;就是填写正确的孩子,也只是从课本上而不是从自己的阅读经验中了解大师之名……

    我们在读书的名义下,榨干了孩子对读书的所有兴趣和时间。于是,我们的后代,其实并不读书。

    这一代孩子,其实是另一种意义的“文盲”。呜呼!.

TOP

谢谢楼上妈妈!
看来我的初衷达到了。
每每看到有孩子爱看书,我就开心。衷心希望热爱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在和应试教育争夺孩子呢!看着孩子抓耳挠腮地一遍遍抄字词,一道道算奥数,一节节上补课……无奈且担忧。
再过若干年,等孩子成人了,在他们的记忆中,那些抄词,那些奥数,那些补课,我敢担保,一丝影子都不会留下。倒是看过的一本好书,会深深影响他们的人生。而那些记忆中没有好书的空间的孩子,人生该多么苍白啊!
至少,俺是如此。.

TOP

再提供一个苦涩的样本:
    子尤,一个17岁早逝的少年作家,读书无算,才气逼人。在北京一个著名初中读书,成绩平平,曾经也辗转于钢琴、奥数之间。因病休学,终于有了大把的读书和写作时间。因此,虽然缠绵病榻,他仍然表示“十分快活”,因为他终于自由了。而他的同学,居然也极为羡慕他的自由。
    令人悲痛的“快活”。
    在子尤面前,应该惭愧的,是我们的摧残儿童的教育体制。  
  子尤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感谢生病。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了从应试轨道倏然逃离的时空,才可以“无所事事”,才能让他的思想无所顾忌地飞翔与表达。否则,这个在应试体制中相对“笨拙”的孩子,可能还在奥数、英语兴趣班中、在中考、高考的如山试卷中苦楚地辗转。他被广为传颂的、对“九死一生”的“十分快活”,还真的不仅仅是调侃,更是他真实的内心表达。  
  连我们也不知该如何面对他的绝症了。说感谢?实在让我们揪心地疼痛。我们的教育,怎么竟然僵化无情如此,一个智慧的小孩,只有在重病的时候,才能让自己的才华、自己快活的生命大放异彩?  
  子尤并不是一个叛逆小孩。他和母亲柳红之间的深情和知己,让所有母亲感动,拥有这样的孩子,柳红说她“受宠若惊”。他对老师,也从不出恶语,反而有种种感激。对同学,他更是一往情深,是同学的宠儿。所以,我们不能想象,这样的一个孩子,会选择如韩寒一样逃离甚至背叛现行教育体制。所以,子尤的命运,就更让我们悲痛!  
  子尤借绝症而自由,那么,更多可能如子尤般美好的孩子,却因为健康和平顺,而失去了海阔天空的思想!  
  这是谁的过错?  
  成年人,应该在子尤的快活面前,深深惭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