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15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从来不相信刻苦学习(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畅谈亲子数学,兼谈数学的乐趣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2096#不不园 的帖子

  不不园尽想偷懒!先看著名茄妈的一个帖子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3D1%26cycleid%3D49,人家非常庆幸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还好,你不是天才。”都快成为名言了),所以放养孩子起来就理直气壮。可是,你“不幸”很可能生了个天才或奇才。你们夫妻要是不像琪琪爸那么用心努力,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理科不行有什么关系?在孩子面前,即使懂了,还要装作不懂呢!前面说过,苏格拉底的装傻充愣法无论在初级启蒙还是在高级指导中都可以收到良效。所以,“不懂”不是理由,而是借口。
  得这么一个孩子不容易,珍惜啊。否则,孩子发展偏了,沦为一个对数字有奇能却不通数学的人,那就万分可惜了。.

TOP

心理学中的“黑箱理论”

  要说“黑箱理论”,就数心理学做得最绝。
  有一派心理学,叫行为主义心理学。说它是心理学,实在是勉强得很。因为行为主义者根本不研究人的心理,而把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看成一只“黑箱”,只研究外部刺激(S)与外部行为反应(R)之间的联系。所以,人们也把行为主义心理黑箱理论叫做“刺激-反应(S-R)理论”。
  在认知心理学派的冲击下,行为主义者日子不好过,他们不得不去解释人们面对同样的外部刺激却为什么作出了不同的行为反应。他们解释说,那是因为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外部刺激有不同的感知和组织加工(O),所以行为反应、实际表现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刺激-组织加工-反应(S-O-R)理论”。呵呵,新行为主义者再也不敢把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当成黑箱来处理了。这是学术上的一种进步。
  遗憾的是,题海战术、题海战役、题海战略的拥护者们,只相信S-R理论,浑不知还有更加有利于孩子学习进步的S-O-R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5 09:28 编辑 ].

TOP

回复 2124#岁月就像棒棒糖 的帖子

  呵呵,其其可爱!
  知道了不告诉孩子,好像不负责任。于是,我们个个都在孩子面前好为人师。殊不知,孩子自己动脑取得的学习成就,才会让孩子具有内在的成就感。与其当孩子的老师,不如当孩子的学习伙伴,或者当刺激孩子主动思考的同班同学。.

TOP

最近发展区:抓到孩子学习上的痒处

  有个好帖,和大家分享。引自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1&extra=

  一、[转载]我教女儿学数学

  女儿天生在语文方面就很有天赋。一教什么就会,经常还有意外惊喜,没教过的知识不知她从哪里又学会了。
  在她虚四岁时,爷爷在打麻将时发出感叹:“哎,怎么打了两圈一牌没成?”女儿在旁边答了一句:“春风不渡玉门关”,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可是在教她数学时却遇到了困难:
  爷爷是数学教授,就把给我女儿启蒙数学这个任务交给了爷爷。
  没想到爷爷教了两个星期却说:“语文到是很有天赋,可是没有数学头脑。”
  什么?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像“胡适”这样的人毕竟稀少。就是“胡适”在今天,他也很难成才。这怎么行?
  
  难道真的要受天赋的限制吗?
  我终是不服这口气,决定自己教。我在电视上看到人家把一只鹦鹉训练的会做数学题,人再怎么差,也不会比鸟差吧?
  在说我的方法之前,先给大家看一道我前几天给她做的思考题,好让大家对她现在有个认识。她现在正上四年级。
题目是这样:
  有一个奇怪的五位数,在它的前面添写数字1,得到一个六位数;在它的后面添写数字1,也可以得到一个六位数。不过,第二个六位数恰好是第一个六位数的三倍。你知道这个五位数是什么数吗?
  这个题有两种解法,一是奥数方法,还有一种是纯数学方法。各位家长可以试一试,你能用多长时间找出这两种方法。
  由于前期工作做得好,我女儿愿意学习,也爱学习,可为什么数学学不好呢?
  我就回想我是怎么把知识学会的。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记忆型的,一种是理解型的。数学知识大部分是理解型的。必须要有前面的知识基础,才能理解后面的知识。
  
  于是,我就从最基础的数的认知着手。帮她一步一步的理解:什么是1,什么是2,什么是加。我尽量把我的思维放在和她一样的层次,这样我就能知道她在怎么想,什么地方她还没认识到。
  很多家长在教孩子时都会犯这个错误:
  有些知识自己会了,觉得很简单,就认为孩子也应该会,就把它忽略了,结果就是,后面的知识小孩学不会了。于是就骂小孩:“你怎么那么笨?”。越骂小孩越笨。
  果然,问题解决了,女儿的数学也入门了。理解力越来越强,讲什么知识一讲就会。在幼儿园就学到乘法了。
  我们全家又高兴起来,觉得她数学也是天才。奶奶甚至都在计划让她跳级,让她上少年科技大了。
  可是教了一段时间,又发觉问题了。发觉她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一讲就懂,出些题也都会做。可是过一段时间再回过来问,又忘了。
  又没办法往前学了,这怎么回事呢?
  通过思考,再查一些资料,我知道:人的大脑每记住一个信息,就要在头脑里的神经元上长一个突起。突起长得大,就不会消失,信息就记牢了。如果突起长得小,很快又会消失,信息就会丢了。
  怎样才能让这个突起长得牢固,不会消失呢?
  那就是要量变引起质变。
  于是,我们放慢了脚步。每学一个知识,都充分的巩固。这样,不需要一次次的重复学习,速度反而也不慢了。
  本以为这样就能把数学学得很好了,可是在教奥数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她的思维能力提高的很慢,还是喜欢用简单的思维方式。
  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不得不再次思考。
  人的思维是大脑在运动。既然是运动,就要有能量。这能量是大脑产生的。
  例如,一个举重运动员,他要有力气,而这力气是靠他一次次的锻炼增强的。他只学举重的理论知识是没用的。同样,大脑要产生更多的能量也需要锻炼。
  以前,我把题给女儿做:会,就让她做;不会,我就讲给她听。这样就让她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也就是让她失去了让大脑通过锻炼产生更多能量的机会。
  做一百道会做的题有什么用呢?只能起到复习的作用。通过思考做出一道不会的题,那才有进步。甚至只要思考了,题没做出来,思维能力也能提高。
  从此后,我不再要求她做很多的思考题,而是经常选择一道稍微超出她能力的题让她思考。
  当她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难题,我就和她一起欢呼,一起庆贺。
  上面那道题是上星期二我给她做的。本来我是想检查一下她会不会用奥数知识填数字迷的方法来解这道题。
  她想了很长时间。要是以前,她没有很快做出来,我就要给她讲了,并且要帮她复习奥数知识。但是现在我知道,这思维过程是必要的。如果我现在给她讲了,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只要稍有变化,她就可能做不出。
  大约半小时后,她做出来了。而她用的方法却让我大吃一惊。
  她竟然用的是纯数学方法。据爷爷说,纯数学方法,有些中学生都搞不懂。
她是这样解释的:
  在前面添数字1,就是把这个数加上100000,在后面添数字1,就是把这个数乘10再加1,也就是把这个数增加9倍再加1。而后面这个数是前面那个数的三倍,后面这个数也就是原来五位数的3倍加上300000。后面这个数增加的部分:五位数的9倍+1=五位数的2倍+300000,那么(300000-1)就是原来五位数的7倍。将(300000-1)除以7就可以求出原来的数42857。
  并且她还画图分析给我看。
  这种方法虽然比奥数方法复杂,但也充分反映出了她的思维能力。
  爷爷见了也连连夸奖:“好!好!将来学数学分析没有问题,我后继有人了。”
  通过教女儿数学,我发觉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先天、天赋”的问题。只要方法适当,人想学的知识都能学会。
  我现在很有自信,就算“胡适”来了,我也能把他的数学教好。

  二、初步的评析

  看到这个帖哪道考题时,hxy007技痒难熬,停下来钻研这道题的解法来。
  既然已经提示说有奥数的解法,007就朝着算术的方向思考了。假定原来那个数是ABCDE,根据题意,ABCDE1是1ABCDE的三倍。先看1ABCDE中的E,以及和ABCDE1中的1,再想:0~9中哪个数乘以3,其得数个位数是1呢?唯一的答案是:7,所以E=7.
  现在我知道了:1ABCD7*3=ABCD71.那么1ABCD7中的D乘以3再加2,其得数的个位就应该是ABCD71中的7了,换句话说,1ABCD7中的D乘以3,其得数的个位就应该是5了。0~9中哪个数乘以3,其得数个位数是5呢?唯一的答案是:5,所以D=5.
  现在,我进一步知道了:1ABC57*3=ABC571。如法炮制,可以逐步找到:C=8,B=2,A=4.
  因此,原来那个神秘的五位数是42857.
  经验算,142857*3果真等于428571.
  这算术方法是很有威力。可是,有几个孩子能够想到这种方法呢?这小奥真够烦人的!

  那么,用代数方法如何?
  设原来那个令人讨厌的五位数为x,
  根据题意,得方程:10x+1=(100000+x)*3
  解方程得:x=428571
  呵呵,代数方法既聪明,又简单。

  因此,小四生用算术方法做不出上面那道题,根本不用担心。到了学过代数和方程之后,解这种题目,小菜一牒!别让奥数吓倒了。

  三、进一步的评析

  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是上述教例中那位爸爸(请允许我假定作者是爸爸,从文字上看,像是个男性作者 )让小四女儿做了一道小奥,而是他在对女儿进行数学启蒙上那些成功的经验。那些经验带有普适性,试作如下透视:
  第一,相信孩子能够学好数学。正如教例中的爸爸所言,小学数学学习的成功根本不需要靠什么特别的“天赋”,正常的孩子都能够掌握。如果辅导方法得当,“胡适”小朋友也能学好数学。
  第二,打扎实数学的基本概念。这不是让孩子机械背下数学的基本概念,而是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多样化地呈现概念、使用概念,直至在孩子心中真正建构什么是1、什么是加之类的概念。基本概念不清,似懂非懂最,学到二三年级以及更后面的初中数学就会漏洞百出,难有进展。例如,前面提到的代数解法。其中有一个关键,就是会用数学方式表示那两个六位数(在一个五位数之前加一个1,在它之后加一个1)。对自然数及其十进位的概念、规则没有真正掌握的人,是不可能列出10x+1=(100000+x)*3这个方程式的!这就是火车、Ccpaing和Grant等一再强调数学基本概念重要性的长远意义。
  第三,重在数学思维的培养。孩子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需要一个过程,贪多求快就会忽视思维过程,而使孩子数学思维上难有发展。让孩子数学思考中慢慢体会,看似不快,实际是步步为营,学习的进展反而快。或者说,先慢后快,只要上了数学思维的正轨,想慢都难!
  第四,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数学辅导。没有难度的练习,只能使孩子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上变得更加熟练。这种的反复练习对孩子的智力缺乏挑战性,不会使孩子在数学有提高,反而会使孩子心生厌倦。有难度的学习和探究,才能刺激孩子活跃思维,不断进步。但是过于难的数学问题,又会使孩子对数学心生畏惧,丧失学习和探究的自信心。因此,促进学生在数学上不断进步的课题,是稍高于孩子现有水平的问题与探究。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孩子跳一跳摘到桃子。用学术的语言来讲,就是使辅导和教学触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数学探究-辅导触及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就像是给人抓痒正好抓到了痒处,那种舒服和痛快难以言表……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5 18:2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岁月就像棒棒糖 于 2009-6-5 21:14 发表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快吗?
找一块木板,斜着放。把苹果放在坡顶上,滚下来的快的那个,就是重的。
额~~~~~~~这个扯远了吧。(物理问题,以后再说,呵呵)你要用天平才行。
  家庭教育与学校里的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后者有预定的任务,以及为完成预定任务的预定方案,而且在特定时间里一般必须执行预定的教学方面,而前者灵活开放,不必有那么多的预设,不一定非得执行完某个预案。因此,其其提出用滚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不妨就和她一起做实验。至于重力加速度,不必提及,更不必急于去解释,只要提出问题就行,或者跟着孩子一起好奇:重的苹果真的滚得更快吗?或者,为什么东西无论大小下落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等过足了实验瘾,再回到用天平秤的轨道上,有何不可呢?.

TOP

生命进化与文化传承的遐想

引用:
原帖由 岁月就像棒棒糖 于 2009-6-5 21:38 发表
还有还有,还有更加搞的问题:
1、要庆祝一件事的时候,大家为什么都要喝酒,而不是喝其他的东西呢?
2、人为什么要分男女?动物为什么有雌有雄?
3、人的屁股中间,为什么要有一道沟?

这三个,是这个 ...
  我家小子也经常提出类似的问题。hxy007要是坐在电脑旁边,就会说“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查一查。”要是在外边被考问,一般就会给出如此说法:“你提了一个好问题,连老爸都难倒了。说不定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这回答这个问题,就等着你来解决呢!”兴致高时,007也会信口开河。
  有一天,在体育公园散步。儿了突然问:花为什么都长得五颜六色?为什么看不到跟叶子一样颜色的花?花为什么不长成像泥土一样的颜色?
  007开始胡扯: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过跟叶子一样颜色的花,也有跟泥土一样颜色的花。
  子:不可能,要是有这样的花,蜜蜂就不会注意它们。
  父:你又不是蜜蜂,你怎么这样肯定?
  子:我在电视上看到的,蜜蜂只对颜色鲜艳的花朵感兴趣。
  父:我们这些花虽然颜色不鲜艳,但是我们有花粉。你们蜜蜂对我们没有兴趣,那是你们的损失。
  子:不对。蜜蜂不来采蜜,就不能传粉,你们就不能结籽。
  父:不结籽就不结籽,我们照样活得很好。
  子:可是你们就没有后代了。
  父:没有后代又怎么样?
  子:第二年就不会有跟叶子一样颜色的花,不会有跟泥土一样颜色的花,剩下的就是五颜六色的花。
  父:噢,今天我们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原来是蜜蜂干的好事!
  子:对,电视上讲,这就是自然选择。
  父:原来你早就知道了,现在是在考老爸呀!

  其其的第三个问题也许可以用同样的思路去解答:
  很久很久以前,有些人的屁股中间也许就没有沟,或者沟很浅。那时的人不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衣服穿,他们差不多就是光着屁股去采集食物或打猎的。你猜猜看,那些屁股中间没有沟的人会怎么样?他们的PP眼暴露在外面,会有什么危险?
  容易被东西戳伤……
  容易弄脏发炎,苍蝇会钉上去……
  睡在地上时,小虫子容易钻进去……
  太恶心了!
  不,太危险了!这种人容易受伤、得病、死亡,他们更不容易有后代。一代又一代,慢慢地,屁股没有沟的人就会绝种,也就说被自然淘汰!今天我们人人的屁股都有沟,纯粹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儿子喜欢动物节日,经常看到动物交配的境头。有一回,他问:雄性动物的小鸡鸡平时都藏在身体里,为什么人的小鸡鸡露在外边?
  007一身汗:我真的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看,人类的祖先是猴子。可你知道猴子的小JJ在哪里吗?
  子:猴子的小JJ也是藏在身体里。
  父:猩猩呢?
  子:也是。
  父:呵呵,说不定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的小JJ也像猩猩一样藏在身体里。我觉得,JJ藏在身体里比较安全。
  子:可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到外边来了呢?
  父:我也不知道。我猜,这可能跟人类有裤子穿了有关。
  子:对,穿了裤子,小JJ跑出来也不怕被什么东西弄伤了。
  父:可能吧。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你不是要当古生物学家吗?将来你可以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呀。

  大约在人类有衣穿的同时,食物也开始有一点富余(尤其在夏秋时节)。人们把多余的水稻、玉米、高粱、果子藏起来,结果有些来不及吃的就被沤烂掉了。人们舍不得扔弃,就在食物缺乏时拿出来充饥。人们意外地发现,这些发酵的食物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吃了之后还特别兴奋。于是人们故意制造这种好吃的东西,并且不断改进酿造技术。酒就这么发明出来了。
  酒在当时是一种奢侈品,平时只有长老和祭司才有资格享用,但是在一些重大的场合(敬神、敬祖先、庆祝活动)中人人都有机会品尝美酒。其其不是问:要庆祝一件事的时候,大家为什么都要喝酒?原来这是一种古老的风俗。
  007还猜想,酒是父系氏族社会之后发明的东东,喝酒便成了男性的一种特权。否则,就很难解释,喝酒至今仍然主要是男人的嗜好。这种性别差异与其说是一种生理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古风使然。

  以上言论纯属猜想,欢迎批评指点!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6 01:07 编辑 ].

TOP

回复 2151#岁月就像棒棒糖 的帖子

  是不是本页首帖与前页末帖重复的问题?
  前面就有这个问题。可能是楼高的缘故,网管有意设置的一种重复。.

TOP

引用:
原帖由 grant 于 2009-6-6 23:45 发表
对不起,不知道您说的是哪一个亲子阅读园?
谢谢~
  会不会是指http://ww123.net/baby/thread-4607826-1-1.html
  自我推荐一把.

TOP

引用:
原帖由 grant 于 2009-6-7 00:09 发表
嘿嘿... 关于屁股的问题,现在变成两派进化论之争了:
007的是适者生存论,
ccpaging的是用进废退论。
   007只是在遐想或瞎想。在股沟问题上,俺也是用进废退论的信奉者。但在另一个问题上就有点困惑:人类的小JJ从藏于身体内到露在外边,其中的漫长演变是“用进”,还是“废退”?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8 09:3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岁月就像棒棒糖 于 2009-6-8 08:22 发表
其其则认为,散热沟是为了更方便的把排泄器官安排在这个隐蔽安全的地带
   hxy007跟其其的想法接近。或者说,hxy007还有孩子般的想象力。.

TOP

引用:
原帖由 grant 于 2009-6-9 12:56 发表
你那个帖子我之前看过的。
对琪琪来讲太深了。过几年再让她玩这个问题。
  人家或许还有想给大家介绍我在其中宣扬的进化论思想,供大家继续批判。.

TOP

回复 2177#merry77 的帖子

  如果题目没有说错,不是一个拍照两人被拍,而是三人搞自拍或者请人拍,龙龙的答案好像没有错。这是个排列问题:3*2*1=6.
  如果一个人给另外两个拍照,就有3种拍法(组合问题):龙龙给BBMM拍,BB给龙龙MM拍,MM给龙龙BB拍。反正不是“答案”所说的那三种。
  不明白,奥数就是奥!.

TOP

回复 2177#merry77 的帖子

  呵呵,刚刚又提及你引进本帖的那个牛吃草问题。.

TOP

回复 2196#ccpaging 的帖子

  严重同意。咱跟儿子是同班同学,跟他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对彼此的处境和心情感同身受。.

TOP

回复 2198#cks_gs 的帖子

  咱只是跟孩子玩数学,当然还玩别的。你更有情趣情调,跟LG玩数学。.

TOP

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错误”:回复 2198#cks_gs 的帖子

引用:
原帖由 cks_gs 于 2009-6-15 10:05 发表

证明:
因为:A+B=C,
所以:4A+4B=4C,3A+3B=3C
所以:4A+4B-4C=3A+3B-3C
即:4(A+B-C)=3(A+B-C)
约去(A+B-C),得:4=3
证毕
  因为A+B-C=0,所以4(A+B-C)=3(A+B-C)成立。不但这个等式成立,类似4(A+B-C)=300000000000(A+B-C)也成立。
  但是,根据“0不可以作除数”,上述等式不可以用(A+B-C)去约得出4=3.
  不过这个算式在高中学习时会有新的意义,即当A+B-C无限趋近于0时,4倍的(A+B-C)和3倍的(A+B-C)相等。
  不知这个理解对不对。请火车、ccpaging等大师指教!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15 10:30 编辑 ].

TOP

回复 2202#cks_gs 的帖子

  真是这样。“我不知道”亲子数学社里就算你狠,可以把LG整得梦里都在做数学题。俺的目标也是把孩子整到类似的境界——在学习上朝思暮想。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15 11:06 编辑 ].

TOP

回复 2204#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有意思!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不是现有数学体系本身不完备造成的?哥德尔等元数学家如何解释这种问题?.

TOP

回复 2206#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证明x=y,至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若x/y=1,则x=y;另一种是:若x-y=0,则x=y.
  问题是:x/y=3/4,x-y=0这两种情况都存在,还可以说现行数学体系是完备的吗?
  请原谅数学迷的无知和热情!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15 12:55 编辑 ].

TOP

  呵呵,越来越复杂了。.

TOP

中场休息,大家随便聊,我很受用!.

TOP

《神奇校车》与《可怕的科学》

引用:
原帖由 童爸0928 于 2009-6-17 16:59 发表
  不知道谁家有《可怕的科学》这套书,不知道到底怎么样
  关于《可怕的科学》的介绍和分析,可参见本帖第5页第205楼(即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5&extra=)中的《在痛快拉屎中快乐学习》。hxy007觉得自己写得挺逗的,不知为什么有人还扔鸡蛋。

  《神奇校车》其实就是《可怕的科学》简化版绘本。有意思的是《神奇校车》中的好几小主人公,用的就是《可怕的科学》这套书好几位著名作者的名字。所以,007觉得《神奇校车》的作者(即《可怕的科学》的改编者),也是一群具有童心和幽默感的家伙。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19 11:47 编辑 ].

TOP

放飞孩子:盼望不再当“唐僧”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6-17 22:36 发表
  同学们正在开动他们的小脑瓜,玩命地复习,为考试做准备,BBMM有劲使不上……
  有相同的感觉,这阵子作为BBMM确实有劲使不上。
  也有不同的感觉,就是看不出我家儿子是在紧张地为期末考试做准备。每天傍晚乃至晚上一如既往,还是要玩,骑车飚车,打乒乓,听评书,看动物节目,看闲书……一样不拉,根本看不出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我们也不便干预,因为人家有言在先,从这个学期开始,不要BBMM管他的学习,BBMM只管签名。只有在他不懂,或者听写时,才需要我们介入。
  hxy007觉得孩子有自主、自律、自我负责的要求是好事,就纵容了孩子一个学期。上学期就这样做了,J姐还对此表示过怀疑,实际的效果不错。但这学期跟上学期又很不一样。上学期是我们自己说不管孩子的学习,让他自己作主、自己管自己、自己负责,实际上暗中还是查看孩子的作业,给予有针对性指导。这个学期来真格的,不再操控、检查、督促孩子的学习。只有在孩子主动求教求助时,才给予辅导和帮助。平时只在孩子作业表现差时,看一眼作业出差错的地方,然后问一声“你现在知道错在哪里了?你现在弄懂了吧?”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就不再继续过问下去……007和太太如此过了快一个学期看似轻松、实际充满担心的悠闲日子。
  观察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退步,数学、语文的平时测验时常出现80来分的情况,但是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治能力大有进步。007深知,从长远来看,值得为此付出成绩暂时退步的代价。可是,007也是个俗人,心里特别希望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期末考试能够取得优良成绩。因为优良的期末成绩,不但对孩子是一种鼓舞,对我们做父母的也是一种鼓舞,从此以后我们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管自己的学习了。否则,007家就可能开历史倒车,重新去收孩子的骨头。我们都比较懒,比较烦管孩子,不愿意当“唐僧”。再要去严格监管孩子的日常学习,那就太痛苦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19 10:5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6-17 22:43 发表
  ……
  而后面的“名师点拨”更是把这种矫情、故作聪明状发挥到了极致。真想不到,“奥数”还发明了什么“连比消去法”,我被点拨晕乎了。不就是“速度”嘛,三岁小儿都知道,有什么可显摆的。
  ……
  弱弱地问一声:这位“名师”尊姓大名是什么?不会他自封的吧?试问:谁是奥数“名师”?
  我不是想给这些“名师”献花,而是想扔臭鸡蛋。他们最令人讨厌的还不是故作聪明、在数学问题上矫情造作,而是打着各种崇高的幌子,忽悠家长,坑害孩子,谋取私利。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19 11:36 编辑 ].

TOP

回复 2240#岁月就像棒棒糖 的帖子

  为了早日摆脱连孩子的日常学习还要家长监管、辅导的困境,我们从小二时就试着不管孩子的日常学习了。所付出的代价,还不仅仅是孩子学习成绩有所退步,还有就是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每次家长会回来,太太都会说:今天老师又在批评有的家长不管孩子的学习,只在孩子的作业备忘本上签个字,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很显然,老师是在批评我家。这次要是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太大,估计老师要点名批评了。所以,压力大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岁月就像棒棒糖 于 2009-6-19 12:26 发表
老师不是还没点名嘛,你咋知道就是在说你呢。
我相信小007不会让你和老师失望的。
  老师都批评了,还觉得是在说别人,那就太没有觉悟了。
  对,摒牢,就是不管,看一看儿子能不能从此就可以在学习上单飞了。.

TOP

战国游戏

引用:
原帖由 岁月就像棒棒糖 于 2009-6-19 11:36 发表
  其其这次期末考试也退步了,但原因让我哭笑不得。
  伊花几周的时间,组建了一个“公主队”,自任队长。人家都在加紧复习,准备期末考试。俺们家的大妞却忙着设计制作徽章、考察新会员、发放入队通知书  
  而且,我居然毫无察觉。考完了,成绩出来了,偶尔闲聊,才知道她不务正业到如此地步。
   可爱的其其!很有领袖才干嘛!!她才一年级,哪里分得清主业副业?何况,学会交往也不是副业。
  我家孩子那个班才搞笑。最近一两个月里,他们一直在玩一种他们自创的“战国游戏”。
  开学初,孩子听我讲历史故事,对战国时代有些印象。不知何故,就在班上玩起了一个比“三国”还复杂的“战国游戏”。
  在儿子的那张地图里,最初只有一个国家——“蒋国”。后来,分裂出一个新的国家——“陈国”。这两个国家通过分裂和分封,又涌现出“黄国”、“刘国”、“范国”、“朱国”、“真国”……一个同学就是一个国家。
  国家多了,战事频繁。他们的做法基本跟中国历史差不多,即“远交近攻”。合攻一个国家,往往都是师出有名,如“你这个国家很赖皮”(通常这个小朋友就比较赖皮)。当然,受到攻击的国家也会搞联盟,搞偷袭,玩“围魏救赵”之类的计谋,甚至在别国发动奴隶起义。最搞笑的是,一个国家替另一个出征的国家守城池,人家远征还没有回来,就把城池据为己有。弄得人家只好另找盟国,讨伐这个不讲义气的国家。
  有几个女孩子的国家从不攻击别人,就与邻国修好,甚至害割让土地,以求太平……亡国者到别的国家当大臣,想方设法复国……十分热闹,还真有一点战国乱战的味道。“蒋国”特别注意发展生产和练兵,地盘越来越大,大有统一天下之势……
  儿子拿着那张每天都有新变化的战国图,跟007绘声绘色地讲解战国局势。007一边听,一边在犯嘀咕:儿子啊,快要考试了,你们班怎么还这么贪玩?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19 13:45 编辑 ].

TOP

回复 2247#ccpaging 的帖子

  007就有当史学家的意思,准备在暑假把这段战国史给记下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素桐妈 于 2009-6-19 14:10 发表
这个帖子太强大了
  欢迎参与讨论和交流!.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6-19 23:05 发表
没有体验,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我们会变得聪明吗?
没有正确的概念,依葫芦画瓢,我们会变得聪明吗?
不按系统的方法进行学习,一味贪图捷径,我们会变得聪明吗?
问得好!正好可以间接回应楼上关于直接算42乘以8更简单的议论。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21 21:57 编辑 ].

TOP

暑假作业设想:回复 2259#yvonne_tina 的帖子

  数学真是很重要!这个,hxy007还没有上学就知道。
  某年春节,大年初二007和弟弟随母亲去外婆家。舅舅给压岁钱,007是两张崭新的2角和一张旧的1角,弟弟是一张旧钞票5角。弟弟很不乐意,哭着说:哥哥有三张票票,我只有一张,还是旧的。妈妈笑着说:是一样的,都是5角。弟弟不相信,死活要哥哥给他一张新票子。
  007非常大方:可以呀,我们来换。我给你两张新票子,你给我那张旧票子。
  弟弟破涕为笑,马上答应。于是,007便在家里得到了类似“孔融让梨”的“美名”。

   yvonne_tina提供的故事,可以成为我们孩子的一道数学探究题。
  
  服务员:12吋的比萨没有了,还有9吋和和6吋的,给你换一个行不行?
  顾 客:不行,我出的是12吋的钱,你怎么能给我一个小的呢?
  服务员:我们给你两个6吋的,行不行?
  顾 客:两个6吋的比萨,正好等于一个12吋的比萨,这个合理,行!

  服务员端上了两个可怜的小比萨。顾客一看不对头:服务员,不对吧,这两个是6吋的比萨吗?
  服务员:是呀,没有错!
  顾 客:不对,两个6吋的比萨远远没有一个12吋的比萨那么大,我要换。
  服务员:那我给你换个9吋的,行不行?
  
  顾客端详了1个9吋比萨和1个6吋比萨好一会儿,还是觉得自己吃亏,要求换成2个9吋比萨。
  经理认为这个要求过分了。
  顾客便要求,在1个9吋比萨和1个6吋比萨的基础上,再加一个6吋比萨。
  经理还是认为店方吃亏了,他提出给顾客3个6吋比萨来顶1个12吋比萨。
  顾客不答应,提出用4个6吋比萨来顶1个12吋比萨。

  双方吵得一踏糊涂。请问:上面哪个方案最公平合理?
  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个办法,测算12吋、9吋、6吋比萨的面积。
  对爸爸妈妈的要求:不告诉孩子圆周率,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估算不同直径的圆的面积,从中探究直径与周长的关系。记录孩子的探究和思考过程。
  下学期开学前公布各自己的研究报告,一起来交流。如何?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22 13:05 编辑 ].

TOP

回复 2264#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对,我要5个6吋的!谁让你没有12吋的还在叫卖?.

TOP

一个小三男生经常犯的错误

引用:
原帖由 童爸0928 于 2009-6-19 17:17 发表
个人觉得小007这么小就让他自我管理稍早了点,考试成绩肯定会退步,男孩子高中以前都会特别想玩自己感兴趣的,自我管理孩子的兴趣会更加广泛。我小的时候家里一直不管的,直到读了高中幡然醒悟,刻苦学习,后来一直后 ...
  被童爸说得心里紧张兮兮,还有点惭愧,所以昨晚还是和儿子讨论了几十分钟数学考试问题。算是临时抱佛脚吧!
  hxy007把儿子最近复习时的几张考试卷集中在一起,和儿子一起分析错误的类型、原因、对策。分析下来,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

  (一)不懂所致的错误

  有两题,其中一题是:有5块正方形桌布,边长是9分米,如果要在桌布四周缝上花边,请问需要多少分米长的花边?合多少米?
  儿子错误地理解了题意,把“桌布四周缝上花边”理解成5块桌布围成一圈然后再算需要多少花边。他不知道怎么才能把这5块桌布围成一圈,所以无法解题。等他理解了这里要求的是每块桌布四周都缝上花边,这道题就迎刃而解。
  这个错误是理解问题。另一个是对乘除法概念的理解问题。
  教训:不懂不要急。真是不懂做不出,没有关系。这是老师和BBMM的责任,我们没有教好你,不会怪你。但是,有些题多看一遍两遍,就会发现自己原来理解歪了,你实际是懂的。

  (二)审题不清所致的错误

  有两类错误。
  第一类是对“问题”理解不清。例如:有3头牛上周一共产奶多少多少升,问平均每头牛每天产奶多少升?儿子把问题看成是“这三头牛平均每天产多少奶”,漏看了“每头牛”这个限定。
  第二类是没有看清“已知条件”。例如,没有看清楚题目的单位其实不一样,或者看出单位不一样,就以为发现了“坑”,从此掉以轻心。例如:一个房间长5米,宽9米,用周长20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需要多少块地砖?儿子知道单位不统一,因此在列式计算时特别留心。5*9=45平方米化成4500平方分米,进而算出4500/20=275块地砖。错把周长当面积!
  分析到这里,儿子也笑了:老师很狡猾。周长20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20/4=5分米。因此,需要的地砖是4500/5=900块。
  唉,又错了!
  对对对,需要的地砖块数应该是房间的面积除以一块地砖的面积,一块地砖的面积是5*5=25平方分米。4500/25=180块地砖。
  教训:不要急着做题,先看清楚人家要你解决什么问题,给了你什么条件。三年级的题目经常会有陷阱,第一遍看题时要耐着性子仔细看清楚。最好像ccpaging伯伯教导的那样,在有陷阱的地方画颗地雷或作个别的什么记号。

  (三)马虎所致的错误

  主要是这个方面的问题,表现五花八门。
  第一,计算错误。例如,22*2+16=80,还列竖式算过,竟然算错。
  第二,发现自己算错了,算式里改正过来了,但在“答”中没有改。
  第三,漏写“答”。
  第四,漏做题,或漏做一部分。
  第五,上面所述审题不清也经常是马虎粗心所致。
  教训:要听从心里另一个“我”的提醒——你做得对吗?你检查过了吗?你答全了吗?计算老出错误,是因为没有养成好习惯——做好一题停上半秒一秒,看看自己是不是算错了,用别的方法验算一下。例如:44+16怎么可能等于80?你估算一下,这道题大致就是40+20,答案是60左右,你加出了80,就应该立即意识到自己加错了!

  儿子今天下午考数学,不知他会不会因为这场谈话少犯些错误。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23 11:4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amy0202 于 2009-6-23 14:49 发表
呵呵~你们是在哪个小学呀?题目一模一样,做错的原因也差不多......
看来是孩子们的通病啊...
  俺们是乡下的,七宝镇九星村里的明强小学。
  分析完孩子数学作业测试上的错误,虽然有许多遗憾,但看到老师教过的孩子几乎没有不懂的,又甚感欣慰。.

TOP

顾此失彼

引用:
原帖由 童爸0928 于 2009-6-23 16:56 发表
先祝愿小007今天能考出好成绩!小007这么聪明,007没必要这么紧张。越是聪明的孩子,越容易犯低级错误。小学时成绩上下起伏比较大,震荡比较剧烈,常常是有后劲的表现,日后一旦发力,肯定会直线拉升。成绩一直很平稳 ...
  007不会因为孩子一场期末考试而紧张。只是007对孩子的这次考试比任何一次考试的期望都高些,不是指望考高分,而是指望着孩子考试成绩不难堪,以便我们夫妻俩从今往后可以理直气壮不管孩子的日常学习了。
  晚上,孩子说今天他数学检查一遍又一遍,满怀信心地说没有发现错误。可是,可是他说语文有一道题做得太快,没有看题,只做了一半…….

TOP

小三生兜圈子:兼向小四生请教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6-19 23:05 发表
……
我:“可以估算的啊,12分和12秒差很多啦。”
儿子:“是啊,12分是12秒的、、、60倍啦。”
……
  放假了,孩子没有人看管,只好带着孩子上班。
  这一下子就想到了学校和老师的诸多好处,深刻体会到,学校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照看机构。老师对我们的恩德,不仅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到了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还在于他们日复一日替我们照看孩子,让我们安心工作赚钱养家糊口。
  
  吃好午饭,hxy007和儿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了,不知不觉说到数学上来了。
  父:提问,快速回答。10是1的几倍?
  子:10倍。
  父:100是10的几倍?
  子:10倍。
  父:1米是1分米的几倍?
  子:10倍。
  父:1小时是1分钟的几倍?
  子:60倍。
  父:哈哈,你没有上当。再来,12分钟是12秒的几倍?
  子:让我想想。
  父:需要想吗?
  子:怎么不要想?有点难的。让我想一想……60倍。
  父:对是对。你是怎么想的?
  子:1分钟有5个12秒,所以12分钟就12*5=60个12秒。
  父:这么复杂!那我再问,150分钟是150秒的几倍。
  子:我算不出。
  到了办公室,007找来纸张让孩子笔算。儿子如法炮制,甚至还要复杂,先算出300秒是5分钟,再算出150分钟是5分钟(即300秒)的30倍,最后推断150分钟是150秒的60倍。
  007看得浑身冒汗,头脑发晕。心想,既然你这么折腾,我就不客气了:255分钟是255秒钟的几倍呢?
  还好,儿子没有继续傻下去。他说:肯定也是60倍。
  父:你猜的蒙的吧。
  子:我不是猜的。你看,12分钟是12秒的60倍,150分钟是150秒的60倍,所以255分钟也应该是255秒钟的60倍。
  父:可是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子:因为1分钟是1秒的60倍,所以2分钟就是2秒的60倍,12分钟是12秒的60倍,150分钟是150秒的60倍,255分钟是255秒钟的60倍……
  父:你讲得对。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几分钟就一定是几秒钟的60倍?
  小三生答不出来,小四生答得出来吗?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25 14:0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6-25 22:39 发表


时间老人有个大袋子里边装的是分钟,还有个小袋子里边装的是秒。

如果从12个分钟袋子里边,每个拿出1秒,正好凑成一个装12秒的小袋子,这样一直分一直减,一共可以拿60轮,这样就有60个12秒的小袋子。
所以1 ...
  这个法子好!尤其在孩子没有形成等比概念之前,这个方法非常形象,孩子能够理解。.

TOP

回复 2277#不不园 的帖子

  严重同意!虽然仔细推敲题目,似乎无可指责。但它高估了小三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或者说,它主要考的是孩子的文字理解能力,而不是数学能力。.

TOP

回复 2280#不不园 的帖子

   看来,随着年级的增高,BBMM和孩子一样,会逐渐丧失批判能力。.

TOP

引用:
原帖由 素桐妈 于 2009-6-19 12:39 发表
你的帖子真详细, 收藏了, 谢谢
谢谢夸赞!欢迎加入讨论、交流!.

TOP

启发式辅导与注入式辅导

引用:
原帖由 若萱爸妈 于 2009-6-16 12:55 发表
楼主对数学教育很有研究,和我们分享,非常谢谢!一定认真拜读!

不过,刚才看了一点,您说的那道题目:
      ○+△+□=17 ……………①
  ○+△=10  …………………②
  △+□=12 …………………③
  ○=(  ) △=(  ) □=(  )
  现在这种奥数题目好像比较多。我女儿学前就开始接触这种题目,很自然地能够理解把○+△=10  代入○+△+□=17 ,所以得出□=7,不知道您所说的启发是什么意思。她直接理解这种代入的概念是不是思路比较固定?
  若萱爸妈,不好意思,前段时间太忙,没有仔细看帖。这么久才答复你,抱歉!
  我也觉得上边这种题目是揠苗助长式的奥数题,不应该作为作业或老师要求让小一生去做。如果要做的话,那也是作为一个探究的题题目,让孩子在充分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学到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如果最终学会了代入法,固然可喜可贺;一时不理解,也不必着急,因为这是初中会学的代数、方程内容。在小学阶段做这种题,重要的是孩子经历了一次让他开动脑子的探究历程。
  如果你读得仔细就会发现,我最初也想直接教孩子用代入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孩子不理解,不接受,这才有了后面一步步的启发。其中所谓“启发”,帖子里记述的那个过程就是一种启发。
  你家孩子学前班就能够理解代入法,这说明她非常有悟性,自然不必像我孩子那样走一上那段弯路(对他来说是必要的探究之路)。但是,对于聪明的孩子,老师和家长都容易疏忽一点,那便是:只要告诉孩子现成的公式、规则,孩子就会做题,而忘记了引导孩子去理解这些公式或规则自何而来、为何而去。因此,为孩子的长远发展、长足进步计,要多用启发式辅导,少用注入式(或灌输式)辅导。
  另外,想知道:你家孩子现在读几年级?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28 15:17 编辑 ].

TOP

回复 2184#番茄 的帖子

  你不会是蓬莱路第二小学那个淘气可爱的蕃茄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柏霖妈妈 于 2009-6-8 09:50 发表
我来啦,哈哈。从小我就讨厌水池一会放水一会进水的那种题目,还有走三步退两步,打心底里讨厌,没办法现在儿子也要做了,只得硬着头皮上,现在lz这里有现成的方法,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谢谢啦!
  欢迎,欢迎柏霖妈妈加入,和大家交流!这里可能会涉及一些具体的辅导方法,但主要还是想让孩子打心眼里喜欢上数学,为此我们自己也得逐渐摆脱当年由于老师教导不当在我们心里造成的数学阴影。
  请问你家孩子读几年级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queenfh 于 2009-6-10 10:55 发表
非常赞同LZ的快乐数学,数学是享受过程,而不仅仅是追求结果
  欢迎同道中人!到了三年级还要坚持这种理念,感到十分困难。不知你家孩子读几年级了?.

TOP

今天只是播种

引用:
原帖由 yciadlee 于 2009-5-19 14:24 发表
我家如果对过河的题目相当感兴趣,也能试过来试过去,找到答案。想请教的是,我们是一个个试出来的,应该怎么求呢?
  小一生能够用“试”的方法解决问题,已经非常地了不起,不必求之过深。让孩子脑子里留着一些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比让他脑子里没有问题要强得多。也许你家孩子在高中或大学学习计算机编程时会突然想起这个困惑了他许多年的问题,那时那刻他一定会充满感激地回想起自己母亲当年如此用心地在他心田撒下的这粒种子。
  如果孩子真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有一个办法:让他多试几遍,每一步都给你讲解其中的道理。说着说着,他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28 15:1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6-26 15:31 发表


等比的概念在三角形里边用的最多,这么咱们假期里边玩指北针就可以搞定。

1、先把google地图打印下来,注意保持上北下南
2、寻找站立位置附近的地标或者参照物,一般是高大建筑的角
3、在地图上确定参照物, ...
  才注意到Alex英语考试得满分了,恭喜恭喜!.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6-28 15:49 发表


努力是有的,考100分对Alex而言还是瞎猫碰到死老鼠,有运气的成分。

后天要公布期末考试成绩了,我给Alex提了几个要求:
1、如果有幸考得成绩还算好,不能得意忘形。
2、如果不幸考得成绩不算好,不能垂头丧 ...
天道酬勤,听坏了MP3的小二生得不到满分,让谁得满分?向Alex学习!.

TOP

引用:
原帖由 YOYO好妈妈 于 2009-6-2 14:54 发表
MARK!
欢迎加入讨论和交流!.

TOP

引用:
原帖由 xiaomg 于 2009-6-4 15:04 发表
学习啦,这么热心的BBMM们。
  呵呵,一起来分享,就不孤军奋战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ianmammy 于 2009-6-7 13:20 发表
做个记号慢慢看
请多指教,多交流!.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