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请问这里的前辈们,明强有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之分么?

请问这里的前辈们,明强有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之分么?

有个朋友住浦东,女儿即上一年级,因没学过拼音被分在非实验班,令他耿耿于怀。
明强这里也会这样么?
另,总校综合教育质量是否优于西校区?.

TOP

没有.
先在的新教材你不先学点,开学了会比较累.
西校和总校的区别,说不清

[ 本帖最后由 bichangyang 于 2008-8-16 20:41 编辑 ].

TOP

看看每次考试的前50名就知道了,好像西校区的比较少.

TOP

引用:
原帖由 jinlili 于 2008-8-19 07:33 发表
看看每次考试的前50名就知道了,好像西校区的比较少
西校区班级不多,人少,不能这样比的。.

TOP

我读《心平气和一年级》


随心 发表于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3941/archives/2008/869472.shtml




摘抄:

▲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哪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 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是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对于那些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天长日久,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感受:

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望他们急速地成长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老师点名字的声音越来越轻,薛老师轻柔动听的声音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一年级的好处是看见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样,真有成就感。” 薛老师说得多好啊!
放下身段,弱化师者尊严,去掉眼中只有典型差生的思想,放大孩子们身上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温柔以待,我们才能心平气和。

“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   这就是书的作者薛瑞萍老师的一句话。 薛老师在安徽合肥的一座小学任教,是一个爱读书又爱教书的普通教师。薛老师是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的,薛老师是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的。感动于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惊奇于他们那群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也能随之提高。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强烈借鉴的。“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温煦优雅。”这样真是书香满园啊!
在这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彩的是薛老师在一学期内给家长写的二十几封信,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同时她还要求家长都能写回信,互相交流,薛老师从中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调配孩子有效地学习。二十一封信,就是二十一次真情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这本书告诉我:学会从容,心平气和。.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8-8-21 23:24 发表
我读《心平气和一年级》


随心 发表于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3941/archives/2008/869472.shtml




摘抄:

▲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即使 ...
真是好贴!希望老师能多上来指点。孩子需要引导,家长也一样!对非教育工作者来讲,我们都是外行。“好的亲子关系远胜于一切家庭教育。。。”事实上,家庭教育又岂是保持维护好的亲子关系那么简单,亲子关系的好坏可能只是一个结果~~~社会的大环境,小升初的证书论。。如何让我们家长从长远的立场从现在开始真正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学习教育的途径非常有限,还是希望老师多上来谈谈吧!
作为家长,究竟如何在家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呢?在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总不会是不去管她(他)就会自然而然提高了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