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03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养心殿(7)当年给孩子的一封信(464楼)

养心殿(3)不误农作  不违农时

看了楼上的观点,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方法有点区别。依我看来:
1、教育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姑且做这样的区分)。从主动教育来说,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以后还要讨论,但如186#家长所说,“不把自己的希望(如前几年考大学)、不满、牢骚、不如意等等过早传感给孩子”;如187#家长所说的。“给孩子看到更加光明、美好的东西,尽管有些还尚未成为现实。心中有光明,才不会被黑暗吞噬,才有可能去照亮周遭的世界”。从被动教育来看,真的遇到了绕不过去的问题,是需要沟通和引导的,如193#家长所说的:“要让孩子辩证的、积极的看世界。及时把现实呈现在孩子眼前(当然不是把社会上的所有肮脏都呈现出来),把问题讲透,让孩子学会辩证的思考。这样才会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信任的关系,也避免孩子将来因为突然发现很多社会问题而变得偏执”;如191#家长所说的:“培养孩子有自己独立、批判意识,知道社会鱼龙混杂,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懂得如何取舍”。
2、还是有个年龄段的问题。同样的负面情况,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沟通和解释的方法,有不同的态度。同时目的也不一样,对低幼龄孩子,要解释和淡化,对大一点的孩子,就要在沟通中分析,教他学会如何认识和对待这类负面问题。
这类问题确实比较难把握,就像这个帖子,究竟应该放在那个板块?“养心”,似乎在小学阶段更重要、更有效,但因为是中学家长的提议而开帖,姑且就放在这个板块吧。
根据前次一个“瓜农、菜农”的帖子,上面第一条算是“不误农作”,第二条,结合106#、185#的观点,算是“不违农时”吧。
写到此处,猛然惊醒,“养心”是什么?“养心”是教育,但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养心”更多的是励志、是品德的培养。如何提高孩子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这与“养心”是有一点差别的。


[ 本帖最后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8-27 01:3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8-8-27 11:42 发表


不一定,也可能是一种不自信。特别是经历过文革的过来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会产生严重的怀疑。自己看不清楚的东西不敢随意指导后辈,倒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泛泛而谈,请考爸不要介怀。
不必介怀的自然不会介怀。不过,怀疑自己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正常的思维状态,与哪个阶段出生的人不应该有特别的联系,呵呵。.

TOP

回复 201#ljj 的帖子

外国的高考作文题给我们的启示
http://ww123.net/baby/thread-4534373-1-1.html.

TOP

回复 233#zhenai 的帖子

20多天前,我在半夜1点的应邀跟帖,怎么不见回帖?不够意思哦。.

TOP

引用:
原帖由 zhenai 于 2008-8-28 10:02 发表
sorry,也许没看仔细吧,劳驾给个指示。。。
谢谢,但不敢,尤其是您用了“指示”二字。在论坛上,人人都有话语权,但“指示”权,恐怕旺爸都无权滥用 .

TOP

回复 243#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谢谢老师。您所说的也正是我开帖的目的之一,也是拟更新的“育儿八字诀”的主要内容。.

TOP

回复 239#zhenai 的帖子

您是被那套语言体系给吓着了吧。  

哪套语言体系?我对语言体系根本不介意。我在这个贴子里对教育现状的很多激烈的用词说明了我的不介意。我对前面有关“解释话语”的“权力”有点介意,但也不至于被吓着。不过谨慎一点总是不错的。.

TOP

回复 268#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也可以讨论“孝顺之心”要不要养、怎么养。.

TOP

回复 263#zhenai 的帖子

因为担心语言被任意解释,所以要十分谨慎。.

TOP

回复 298#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过誉了。你的很多帖子,充满了理性,给人以启迪,我受益颇多。
相比于你,我于教育是外行,感性的成份多一点。受教育背景的局限,缺乏上升到理性的能力。.

TOP

回复 266#zhenai 的帖子

欢迎继续参加“养心”的观念、内容和方法的讨论。.

TOP

引用:
原帖由 了然 于 2008-8-28 15:46 发表
本体不离方法,方法即是本体。无二无别。何为善?何为美?分别何来养心?平常心是道。
欢迎了然大师!.

TOP

回复 303#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养心佳品啊!
谢谢和老师!可惜来不及向孩子推荐《吹小号的天鹅》了。不过,《精灵鼠小弟》当年是他十分喜爱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hxwcwctt 于 2008-8-28 15:52 发表
灌输即灌溉和输送。比如说庄稼,我们要给他们灌溉水分,输送营养。
在教育上,还是离不开灌溉和输送,而且是多方位的,比如课本知识、社会环境、家庭修养等等,我们无时无刻在灌输,所以孝顺之心也是灌输出来的。
再谈到当今社会对灌输的疑义,其实只是想说明和提倡不要压制孩子的思想火花,这个我估计大家都同意的,但是个人认为找错的对象,不应该把灌输作为靶子的。
谢谢!但我对这个词还是会十分谨慎的。.

TOP

回复 291#猪小弟721 的帖子

感恩,确实也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TOP

回复 301#香甜蛋糕 的帖子

今天为俗务所累,来不及写《在孩子的孝心银行存款加息》了。先加一个“亲爱宝宝”师父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0464b01009gwh.html“跪羊图——为人当报父母恩”作为开场。
亲爱宝宝师父的原帖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536514&highlight=.

TOP

回复 311#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谢谢。北大建校一百年的时候,通过对教授的征文,形成过一本合集,也体现了何兆武先生的那种精神。小儿是深受感动的。.

TOP

欢迎有思想、有独立见解的家长参加讨论!.

TOP

回复 326#和你在一起 的帖子

谢谢!哲学启蒙很重要。我喜欢哲学,不意小儿在高三时买了成捆的西方哲学、哲学史、思想史的书籍在读,显然,下一代能比我们走得更远。.

TOP

引用:
原帖由 fanny妈 于 2008-8-29 20:56 发表
呵呵,初中,时间特定,算农时吧。看什么书,应该是接受教育的一种,算农作吧
.

TOP

回复 323#hxwcwctt 的帖子

我们那时就看了秦文君的几本书。.

TOP

在孩子的孝心银行里存款加息

                                                            在孩子的孝心银行里存款加息
       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家庭结构是“四二一”,尽管现在政策已经松动,但对已经过来的一代人来说,这个结构是现实的存在。家长为了教育、培养孩子,尽了自己的全部心力,我们在为孩子付出时,我们决不企求汇报,但当我们老去时,我们能够得到多少来自后代的关照呢。

       前几天我在一个贴子里回帖说,关爱并哺育下一代,几乎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但能够沿着血脉上溯这种爱的动物,只有我们人类。“孝”,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

       如前面一些跟帖所说的,“孝”,要靠言传身教,言传,恐怕就是灌输(请允许我在此处用一下“灌输”这个词),身教,是家长的身体力行。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孝”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也由于经济形态的冲击,孝思逐步淡漠,家庭结构的疏离,也使孝行的实践方式有了变化。对于后代,“孝”的观念和行为,我们该如何言传身教?

       我家的孩子,十二岁开始住读,十年来聚少离多,身教——我们之于长辈的孝行的传递——机会不多,言教,本来就比较苍白。进入上外附中,孩子出国的几率很大,送孩子出国深造本也是我们的目标,十年来,孩子确实渐行渐远。连续两年暑假,都只在家呆12、3天,奥运年情况特殊一点,多呆了一段时间,做得较多的,是为出国申请做准备。其实我们注定成为空巢老人,并将提前空巢。我在“养心殿”中加入这个话题,实是有感而发。
回到主题,我想给TX们说说我们经历过的两件事。
都是在六年前。

事件一:父母的艰辛
       2002年一月,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太太生孩子了。这个朋友,我太太和孩子都很熟的。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我和太太准备去医院探望,因为朋友太太孕后体检、住院生产都是我太太安排的,所以没什么顾忌。这家医院也是我儿子出生的医院,当妈的就建议,是不是带上孩子一起去医院,看看当年出生的地方,看看新生儿?我说,好呀,于是一家三口一起去了医院。过去我们常对孩子说,你生出来的时候只有热水瓶那么大,是父母一口一口把你喂大的。说是这么说,但不够形象。去过医院后,儿子很有感触。当时儿子已经读初三,一米六十几,一百三、四十斤的胖小伙子。那天,他看见了刚出生的婴儿,他用手指小心翼翼地碰触着婴儿那比他手指粗不了多少的胳膊;他看见了曾经熟悉的、产后精疲力尽、如大病一场的产妇,一下子感悟了我们曾经给他说过的好多话。父母的艰辛,养育的不易,都包含在婴儿与少年体格的巨大反差之中。


事件二:家长的眼神
       初三的暑假,学生没什么事,有几个同学相约去肯德基等地方打工。我们也让孩子出去打工,不为别的,就是想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我们选择的是让孩子作围棋教师。以儿子的棋力和在沪上围童界的名声,兼之上外附中学生的身份,有一家棋社表示了很大的热情。让儿子每周2-3次去那里上课,相比于肯德基4.5元/小时,授课收入是25元—40元小时,这足以使他产生薄技在身的自豪。这次打工在暑假之后又延续了一个学期。我们感到他至少收获了责任感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此处要说的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围棋授课的形式大抵是:大棋盘上课,然后是一对二、一对三下指导棋。当时棋童接受指导棋的机会不多,家长也十分重视,会坐在一旁观看。常有小孩下棋下得不好被家长呵斥的。有一次儿子回来说,有一个年纪较大的妇女,带着一个很小的孩子,每次孩子跟别人下棋都坐在旁边看,神情特别专注。他以为这个家长是孩子的奶奶,后来知道这个年纪较大的妇女是孩子的妈妈,中年得子,特别宝贝。我让他形容了这位家长的神情,然后说,你也是这样走过来的,过去你在学棋的时候,你有否注意到我们的眼神?天下的父母做着不同的工作,也有着不同的性格,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成长的期待。看着孩子,他们会有同样的眼神。我想,若干年后,当他以同样的眼神注视着他的孩子,他会想起当年棋社那些家长的眼神,也会更深地感悟当初我那一席话。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越来越懂事,也会更珍惜亲情,包括“孝”。关键是,面向未来,我们当初在孩子的“孝心银行”存入了多少?
.

TOP

也希望把四次更新都看看,为爸爸妈妈们出个主意.

TOP

回复 357#zhenai 的帖子

强加肯定不对,但不表达对与不对也不是轻易就能下结论的。不过即使不对,也未见得就是“极端”吧。.

TOP

回复 236#zhenai 的帖子

还没找到?.

TOP

回复 368#zhenai 的帖子

2008-7-30 09:55  你出了一个题目,有两个人表示看不懂,我给了一个答案。不知你是不是还记得。从上次发帖到我的提醒,没有多少天,应该想得起来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zhenai 于 2008-9-3 10:37 发表
ok,回避也只是他们的选择,并不是“好”的选择,意见冲突并不一定发生在“不是父母和子女间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这是一种几千年来的常态。

BTW,我的表情显然不是“真”的。
“回避”并不是“好”的选择,但也未必冠之以“极端”吧。.

TOP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543875&highlight=
感觉《环球时报》的报道表述上有点混乱。.

TOP

回复 375#zhenai 的帖子

是不是故意,不习惯下判断。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9-3 15:5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dadapai 于 2008-9-4 09:44 发表

影片听说过,也看过介绍,但还是没有完整看。听你的,一定去找找。
我也是个很容易感怀的人,尤其是一些好的艺术作品,让人情不自已。记得我看导盲犬小Q那晚,正好白天又是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那个晚上触景生情默 ...
这两天,四个孩子跳楼的新闻,到处在探讨。我们该如何做这个时代的家长?孩子的心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会轻易地被压实、压紧。我们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家庭能更富有生命力和温暖?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哪能轻易说弃就弃。万分痛惜!.

TOP

悲剧警醒我们的挫折教育

新学年开学伊始,惊闻有学子轻生坠楼。随着年轻生命砰然着地,飞逝而去,我们的心猛然揪紧。
我们尚无从知道学子轻生的原由,但悲剧已经不可挽回。
面对悲剧,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挫折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受尽了万般宠爱,相对来说,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要低一点。而现代社会压力普遍较大,学生是承受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进入职场,他们还会受到更大的、难以预料的压力。而恋爱、婚姻值得不如意、不顺利,也会使将来的他们产生挫折感。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注意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帮助孩子打造一副坚强的神经。
但是,我们不会无端让孩子遭受挫折,不会任由孩子遭受挫折,也不愿设定情景让孩子受挫折。那我们又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我的孩子是在围棋训练和比赛中经受挫折的——因为围棋,他经历过无数失败。而我,则在他失败后施以教育,使他的神经逐步坚强起来。同时,我们也会将自己在工作中遭受的挫折让孩子感知,使他知道人生会有很多坎坷和不如意。前几年,北大每年都有学生自杀,年轻的生命,在固定的地方,向固定的地点坠落。听到这些消息,我也会跟孩子聊聊,以感知他和他周围人的想法。我想,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经常地、有效的挫折教育会使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并较快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亡羊在前,警醒于后。希望WW上的家长一起来出出主意,如何对孩子有效地进行挫折教育。
.

TOP

围棋与挫折教育

我的围棋观(下)——围棋对孩子成长的助益
1、启迪智力(略)
2、锤炼品格。
.......
关于对压力的承受能力。现在的孩子压力很大,往往超出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能承受的阈值。这种压力对他们的损害,有时可能要在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反映出来。成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时可以追朔到幼年时期。(危言耸听了,呵呵)所以,挫折教育很重要。围棋,就是不断地接受对手的挑战,输了,就是一次挫折。成长为五段,要下上千盘棋吧,那要受多少次挫折?输了一盘好棋,孩子会很“痛”,关键的比赛,走了一步臭棋会很“痛”。慢慢的,意志会磨砺得比较坚强。因为经常失败,所以不怕失败,因为屡受挫折,所以直面挫折。对手的每一步棋,都是出给你的一道题,每一步应招,就是你给出的答案,都是一次应变。训练是小考、比赛是大考。在围棋中成长,孩子变得坚韧了,参加其他比赛、考试、面试,孩子自信满满,至少不太容易怯场。
.......

摘自《我的围棋观》  (2007.1.2)
http://ww123.net/baby/thread-4411234-1-9.html.

TOP

谢谢各位老师的跟帖。开这个帖,也是我学习和感受到很多。.

TOP

残奥会体现的了人类不屈服于困境压力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从开幕式开始,残奥会以它的震撼为我们提供着养心佳品,对孩子、对我们。
你们有看过残奥会的节目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dadapai 于 2008-9-8 11:24 发表

人的心,孩子的心不能让它变硬变干,那就什么都种不进去,也长不出来咯……这个课程,我要不断自学、终生学习啊。

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欣赏孩子哪怕一点点的优点,哪怕一点点的进步,欣赏之、赞扬之,给孩子以信心和被关爱的感觉。
对孩子的缺点,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何说、如何点出来,是要思量一番的,批评的方式和态度对效果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孩子。.

TOP

回复 423#dadapai 的帖子

曾经想过专门上一个帖的,去年挨了板砖后打消了念头,现在的帖子基本上只谈一点想法,离实际所做的是远了一点。
最近比较忙,还想在引导学生参加竞赛方面上一个帖子。开学就是开局,开局就要布局,但是担心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呵呵。.

TOP

回复 426#shumi1 的帖子

不如中国女足!.

TOP

回复 429#yuanxing_star 的帖子

有空一起来讨论。.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9-8 17:47 发表
考王爸,谈谈养心为好,侬看养心的帖子人气多旺啊!
“开学就是开局,开局就要布局”,老哥的话一点都没错。
那就给点好评?.

TOP

回复 439#jerry妈咪 的帖子

小儿的成长,也得益于关键时期一位老师的奉献。.

TOP

最近太忙了

中秋节过后再更新,估计会有争议,仔细思考中.

TOP

育儿八字诀

因忙于俗务,养心殿有段时间没有更新了。今次的更新,想换一个角度,可能会稍稍离题。
其实,这个题目是在计划中的。但后来看了WW上的一些帖子,关于作业时间的、关于要不要补课的,关于如何给孩子加码的看得心情沉重、看得郁闷,很担心我的想法已经过时、已经有代沟(据说现在三年一个代沟),更怕的是会对家长们有误导,我观察、我思考,有空溜到W爸开的数码摄影圈子里去大放厥词,想回避一下教育类话题。但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想法贡献出来。结果先发到某小学圈子,而后被版主扒拉到小学板块,还没人拍砖,胆子一大,就粘过来了。呵呵。.

TOP

                                                           我的育儿“八字诀”——一家之言,不足为训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毫无疑问,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有着“育”和“养”两大责任的。“养”就毋庸置疑了,而就“育”来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起着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从WW上看,貌似有教师型(家长亲自或较多地直接教育孩子,传授课业知识);陪读型(家长兼作孩子的学伴);导师型(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等等。家长扮演的不同角色,既与家长的教育背景、与孩子的具体情况,包括性格、学习能力、就读学校有关,也同家长的观念、能力、以及家庭的经济实力有关。 
      存在的必有其合理的地方。家长的不同角色无所谓对错,教育方式也无所谓优劣,从实际出发,以成果检验而已。我们的方法、观念或许是不正确的,我们的成功或许是一种偶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它说出来。
      现在就说说我们的家庭。与WW上大部分家长不同,我们是五十年代生的人,按现在的标准看,是初中教育的底子,而后接受的是成人教育。我们的教育背景同孩子接受的体制内教育相去甚远,也有别于WW上大部分家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给予操作层面的关心和支持——具体来说,是不能在学习课目的内容上给予辅导、指导或帮助,在旁人看来,有点“非不为也,是不能也”的味道。其实,主要是在我们的观念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的教育首先是学校的功能、是教师的职责,我们没有能力,同时也没有必要具体地介入、指导学校课目的学习。
      那么,我们在孩子教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都干了些什么?
      回到标题,我们的角色是“司机”,我们的作用是“把握方向,控制走向”。
      所谓“把握方向”,就是孩子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这是大方向,家长要把握好这个方向
。“把握”的方式,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成熟程度,以及事项的性质,在大的问题上,分别有家长决策、家长与孩子协商后决定、孩子征求家长意见后决定三种形式。落实到具体事项,有体制内教育和体制外教育两个块面。
      1、体制内教育。比如,孩子小学就读于虹口区第五中心小学,没有进入按地段划分的学校,这是我们的决策;比如中学就读的上外附中,这是我们在复兴与上外之间选择的结果;大学进入北大,这是我们与孩子一起在复旦与北大之间反复权衡的结果。现在大学四年级申请出国读研,主要是孩子提出想法,征求家长的意见,目前拿到了好几个学校的全奖录取通知,具体去哪个学校,主要听孩子的,因为他有研究、他掌握信息。但兹事体大,关乎孩子未来的人生,所以家长要参与讨论,给出意见。
      2、体制外教育,或称素质教育。学龄前教育,我们选过画画,半年后,在读大班前,我们选定了围棋。三年级开始的奥数、初三开始的奥化,分别是学校推荐和孩子自主决定的,我们所做的是依据我们的判断给予认可和支持。围棋、奥数和奥化,可以说决定了他一生的走向。后来他说不想参加高考,要参加化学竞赛,我们支持他的决定;他说要读托福、读GRE,为以后出国作准备,他有这个志向,我们也支持。托福和GRE班有不同的培训组合,他提出设想,我们提出参考意见。
      除了大的方向之外,应该还有“中级”的方向,比如,在四年级时,我们感到在课外要学一点英语,就帮他报了“张思中英语”,后来证明对他进入上外有重大的作用;上外小语种的选择,我们与孩子商量后作了决定。初预到初三,每年暑假要学一样东西、要做成一件事,这是我们的决定,具体项目与以孩子为主,共同协商。
      在把握方向上,我们大致上就做了这些,我们的能力也只能做这些。
      所谓控制走向,就是方向确定之后,不是信马由缰,还是要把准方向盘,驰向目的地。把握方向是不断地确定阶段性的目标,控制走向是对达成目的的过程控制。
      关于走向的控制,我有过好几个帖子。其实主要是我们对体制外教育过程的控制,体制内的教育几乎都交由学校。小学五年我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中学七年我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在校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品质控制工作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只要关心即可。体制外的教育,质量和效果差异较大,把握较难,家长要多关心一点。就我家孩子来说,我在围棋上所花心思极多。孩子学了六年多的围棋,我对孩子这十多年学习的关心、过问,加总起来不及在孩子学棋上所花的心思多。曾经想过要写一个《浅谈棋童的家庭管理》的帖子,因没有时间一直耽搁着。
      控制走向大致做了一下这些:
      1、思想品德的关心。这是最主要的,人格的养成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使孩子成才、成器的基础。不要成绩上去了,品德、心态变坏了。我的方法是教育、交流,是家长的以身作则。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我们夫妻两人是比较好学的,工作勤勤恳恳,在孩子眼里,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忙学习、忙工作。在我们言传身教下,孩子也学的努力和勤奋,并懂得控制自己。
      2、课外科目的关心。主要是关心进程、关心质量,必要时给予鼓励,推一下、帮一把。我在那个关于奥数的帖子中提到过,(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398849&highlight=)孩子学奥数,我只在关键时刻投入一小时给予帮助,就是这一小时,使他受益无穷。因为我对奥数一窍不通,我只能根据经验,在思想方法上给予帮助。而方法上的帮助,恰恰是最重要的。
      有了“把握方向、控制走向”八个字,我们的孩子基本上定位在散养状态。学习成绩不在可控范围,但不失控,而奋斗目标、学习状态完全在我们可控范围。这是最主要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我们的责任基本就是这些吧。
      回顾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不做老师、不做伴读,固然有我们的能力问题,但主要是我们的观念使然。家长不要在意孩子走得有多快,而要关心孩子能走得多远。对孩子来说,牵着走、甚至背着走,从短时间内看固然可以跑得快一点,但从长远看,路,总是要孩子自己走的,指给孩子一条路,看着孩子自己走,趔趄了扶一把,停顿了推一把,滑倒了拉一把,以后的路就会更宽畅,孩子就能走得更顺畅。所以,我们选准学校,把孩子交给老师;所以,我们努力交给孩子学习的本领,让他靠本领获取知识,进而获取生存发展的能力。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教养观。
.

TOP

我在WW上发了很多帖子,也有很多跟帖,循着这些帖子的脉络,就是“把握方向,控制走向”这八个字。现在家长自己工作很累,为了教育孩子益发累上加累;孩子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家长也压缩了自己的空间,但事倍功半的结果时有所闻。尽管应试教育下家长有很多无奈,但换一个角度思索一下也不无益处。本文如有误导,在此先行致歉。.

TOP

回复 455#英君妈妈 的帖子

今天突患重感冒,有空回答。.

TOP

当年给孩子的一封信

口口,我们的孩子: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你来到人间倏忽已过了十四个年头。从十月怀胎、呱呱坠地、蹒跚学步到跨进少年的门槛,父母为你的成长倾注了全部的心智和精力。
        十四岁了,人生将登上一个崭新的台阶。站在这个台阶上看看自己拾级而上的脚印,是不是也很有意思的呢?
        你从小就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孩子。妈妈的精心哺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爱,使你从小就长得十分壮实。看着你光光的大脑袋,爸爸就知道那里面能装进比父辈更多的智慧。选择围棋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父母师长的教育、黑白世界的陶冶,加上你自己的努力,你脚下生风,一路飞奔:少先队从小队长、中队长到大队长、大队副主席,围棋从七级到一级、到一段、五段,学习成绩从奥数获奖到叶仲午奖学金提名、进入令人羡慕的上外附中,你有了很多的荣誉和奖状。这满满一箱的奖状和荣誉证书,是你努力的见证和结果。我们为你的成长,为付出的回报而高兴。
        十四年的同行,如今,父母紧攥你的手可以稍微送开一些了,但是,目送飞鸿的时刻还没有到,我们还要在你耳边不停的叮咛:
        我们希望口口永远是一个勇于奋争、不甘人后的孩子,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不断有新的超越、新的目标和更新的超越。可能有时你也会落后,但下一站一定要赶上!我们希望口口永远是一个敢于拼搏、不畏艰险的孩子,只有拼搏,人生才会精彩。可能有时你也会失败,但下一次你一定要成功!我们希望口口是一个正直、诚实、守纪、勇敢、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因为这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我们希望口口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这样才能在日后成为有用之才。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必须努力。我们这一代也有过光荣和梦想,也有过成为专家、学者、科学家的鸿鹄之志,现在,我们把这一切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抓住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断努力,为明日的灿烂辉煌打下扎实的基础。
        努力呵,口口!
                                                                                                   你的父亲母亲
                                                                                                              2001年4月29日
.

TOP

回复 468#beer73 的帖子

你说得非常对!
我的这段话:“现在,我们把这一切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抓住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断努力,为明日的灿烂辉煌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当时是一种鼓励和鞭策,男孩子需要一点这样的东西。而我们的内心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呵呵。所以我家的孩子是散养的。.

TOP

去年以来,看见了太多的关于孩子轻生的帖子,悲从中来,万分感慨!.

TOP

在孩子不同年龄段,家长有不同的责任和作用。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家长紧攥着孩子的那只手也会逐渐送下来。.

TOP

回复 455#英君妈妈 的帖子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沟通,长期影响的问题,不是临到填高考志愿时采取做的。在高考实行平行志愿之前,每年我都帮很多人出主意,我发现有很多孩子比较茫然,有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或适合什么。这也同中国的高中的课程设置有关。
所以,家长要多同孩子沟通(不是灌输),在沟通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懒花猫家的饭桌上承载的亲情会让孩子记得一辈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