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论雷峰塔的倒掉》课堂实录(只有一半)

《论雷峰塔的倒掉》课堂实录(只有一半)

当初在整理的时候很不幸,把学生的发言弄没了,只剩下我的话了.大家凑合看吧
《论雷峰塔的倒掉》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
1.        在阅读中体会归纳杂文特别是鲁迅杂文的一些特点
2.        通过对文章中语言艺术和内容的理解分析,体会作者反封建反压迫号召人们争取自由的写作思想,同时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对课文的即时生成性理解
3.        培养同学们追求自由反对专制压迫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在这节课前,我布置大家回去认真阅读预习课文《论雷峰塔的倒掉》,首先请同学们诚实地回答我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是真的认真去阅读了?
师:其实我也知道,很多同学对鲁迅的文章是望而生畏啊.那么我来问问大家,金庸的东西大家有兴趣吗?那我门就先说金大侠的作品,话说金大侠有部作品叫做<神雕侠侣>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里面的侠侣分别是谁啊?里面还有一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大侠.相信大家也都很熟悉,郭大侠是个好人是个英雄,可是他却对杨龙二人的爱情大为不满,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师:是啊, 杨龙二人在名义上是师徒关系,尊卑有序.所以连郭大侠这样的大侠都难以接受他们的自由恋爱,尤其是他在干涉的时候竟然忘记了他自己和黄蓉的自由也曾经遭受过岳父的重重刁难.好在金大侠最后还是让他们最后冲破了重重的阻碍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但是其中的封建伦理对人们思想上的影响却让人难以忘怀. 金大侠写这种充满自由精神的情爱,鲁迅先生其实在本文当中也在写这种情爱,当然二人的手法和思想是迥然不同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鲁迅是怎样来写这个话题的.
整体感知:
师:大家先来一起看看这个题目,第一个字就是论,说明了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议论,不过本文又和真正意义上的议论文读起来有点不一样吧,大家读了有什么感觉?
师:这种文体就叫做杂文(板书)大家不用去记杂文的的定义,在阅读中感受他的特点比记住一百个定义都有用.题目中有个名词是----雷峰塔先请大家看看我们第一页的彩页吧.大家看了照片,对这景色有什么感触?
(生:破旧,难看)
师:看来同学们可以和鲁迅心灵相通啊,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一段中作者对雷峰塔的描写.
师:和大家的感觉差不多嘛,可是,且住,这是大家的审美情趣,让老师稍微转换一下句子中的几个词语来读给大家听: “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古色古香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日的余晖照着这些四近的美景,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大家别笑,比较一下,说说看,原文中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雷峰塔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色彩?
这种不喜欢的感情强烈到了什么地步?在题目中看的出来吗?
师:很明显了,倒掉是本文的线索,那么请大家在文中按照顺序把出现”倒掉”的句子短语找出来,比如说第一段里是:听说倒掉
板书:听说倒掉---希望倒掉---仍然希望倒掉---居然倒掉---终究要倒.
师:线索一理出来,大家发现没有,看起来文章很杂乱,其实内在是有线索联系的,散文是形散神不散,杂文呢?杂而不乱(板书)这是我们总结的杂文的第一个特点.
从故事引入对语言和内容的理解:
师:这个特点我们明白了,还得回到雷峰塔上来啊. 雷峰塔虽然我们和鲁迅都不喜欢,可是这毕竟还是小事情啊,为什么要希望它倒掉呢?这跟什么故事中的人物有关?请同学们说说看.
师:塔下压着百娘子,所以凡是知道这个故事人们绝大多数都希望它倒掉, 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同情白娘子?你能从文中找到白娘子是个好妖怪的依据吗?(报恩,寻夫义妖等)
师:不止这些,白娘子身上还有很可贵的精神。她自己是妖怪,她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不被允许和人成婚的,她是怎么做的?她的法力和法海的法力有差距,她是怎么做的?这说明她有什么精神?勇敢追求自由和自己的幸福。
师:,大家请注意,文中谈到这个塔,这是一个怎样的塔?--镇压的塔。塔的作用是---镇压.与镇压这个词语相联系的,你们还能联想到什么词语?----压迫,专制.这么好的妖怪啊,这么有情有义的妖怪,而且还是个貌美如花,心地善良,敢于追求幸福的妖怪,却被专制无情地镇压了.到了这个时候,你们同情百娘子吗?同情白娘子的请举手.
看来我们的同学们大多还是同情白娘子的.
(可根据同学们的生成讨论)还有许仙此人呢,他非僧非妖,只是一个“人”,无所适从,人性在这个专制的世界中遭受到了最大的压抑。
师: 既然她是义妖,那么作为她的对立面,法海就是个不义之人啦.可是,有没有人从法海的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呢?他为什么要压迫镇压这么好的妖怪?
师:嫉妒?呵呵.他为什么要嫉妒啊?和尚不能娶妻所以要嫉妒?看来你是在文中找到的依据吧?请同学把这句话读一下,你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几个词,大约是表示推测,那简直是一定的肯定了法海是出于不可告人的嫉妒做出此等恶事.大家虽然在笑,但在笑声中可以体会到这种讽刺与调侃.这正是杂文,特别是鲁迅杂文的一大特点—深刻辛辣(板书)
师:说法海嫉妒当然主要是讽刺他,别忘记,在第二段中,作者说啦,他是禅师,得道的禅师,连别人身上的妖气都看得出来,怎么会这么轻易嫉妒呢?大家想想看,他干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人和妖不能在一起.这就是他的道,他这种人就叫做卫道士
师:大家认为人和妖可以在一起吗?朗读:白蛇自迷许仙, 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注意这个自,除了自己的意思之外还蕴涵着什么?自由!更何况白蛇是为了报恩啊,在追求自己自由的同时没有给别人带来任何伤害.西游记中的那些妖怪被孙悟空打死似乎没什么人会去同情,因为除了他们动机不纯想吃唐僧肉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僧自迷取经度人而不是自迷妖怪.
师:可是法海的想法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想法是什么?他的道认为人和妖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因此不能在一起,这种思想是典型的封建残余.
但是法海最大的错误还不在此,有这种思想没什么罪,人各有志嘛毕竟你有你的道.而法海的错误的根源就在于为了自己的道哪怕干涉,镇压别人的自由也在所不惜啊.这中做法我们称之为什么?我们刚才已经是使用过这个词语----专制!!!人间最大的悲剧就是名正言顺地用自己的专制去压迫别人正当的自由.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大家也都希望雷峰塔倒掉解救白娘子,帮助她获取自由。不过啊,我想大家都知道,传说毕竟是传说,雷峰塔里面到底有没有白娘子啊?大家都知道没有,想必鲁迅先生也知道里面没有吧。那么,为什么鲁迅长大以后仍然心里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呢?
师:讨论到这里,我们对文中的几个形象就要总结一下他们的本质了.想想看,人们同情白娘子其实是因为白娘子代表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善良而努力争取自由.那么法海呢?代表了怎样的社会势力?希望用自己的行为制止人们对自由的追求的人.那么雷峰塔呢?正是镇压,压迫的象征.由此,本文在事实上论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思想?反对压迫,争取自由.这种压迫能够推翻自由能否争取到吗?请大家在文章的最后找到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其中一个关键词---终究,说明了压迫被推翻是必然的.
师:这种修辞手法我们叫做==象征.而这种从小处入手说明深刻道理的写作手法我们叫做----以小见大(板书)这正是杂文的又一特点.
师:雷峰塔是倒了,可是可怕的地方在于,作为物质上的象征物虽然倒了,可是这种压迫感仍然存在着,尤其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一座雷峰塔,大家不妨想想,是否在你们的心中也竖立着这样的雷峰塔呢?
简单讨论。
这是可怕,但是最可怕的地方还不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雷峰塔,而是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法海. 你们的心中是否也存在着一个法海呢?
讨论。
总结。发放龙应台的杂文《咏儿与慧儿》作为下节课进一步学习杂文的作业来阅读。.

TOP

其实课堂中最精彩的是学生的发言啊.

TOP

可惜这里不能放视频,否则我给大家放一个上课的视频.呵呵.去年录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TOP

她自己是妖怪,她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不被允许和人成婚的,她是怎么做的?她的法力和法海的法力有差距,她是怎么做的?这说明她有什么精神?勇敢追求自由和自己的幸福。
做着做着就把行为和精神联系在了一起,一定要套出一种精神。
其实很多时候,人的行为是无法解释的。
另外,把这种精神理解为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是否牵强?
如果理解为叛逆精神是否更实际?更容易让人接受?
对不起,只是想站在理解者的角度提出问题,别砸我!.

TOP

语文课么总是这样,表现了什么?反应了什么?N年了,还这样,真令人乏味.

TOP

她自己是妖怪,她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不被允许和人成婚的,她是怎么做的?她的法力和法海的法力有差距,她是怎么做的?这说明她有什么精神?勇敢追求自由和自己的幸福。
做着做着就把行为和精神联系在了一起,一定要套出一种精神。
其实很多时候,人的行为是无法解释的。
另外,把这种精神理解为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是否牵强?
如果理解为叛逆精神是否更实际?更容易让人接受?


说的好!可惜当时没有学生在课堂上谈到这个.

TOP

语文课么总是这样,表现了什么?反应了什么?N年了,还这样,真令人乏味


允许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但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总要理解的啊!总不能鲁迅的这篇文章过了50年就随便瞎看了啊!可怜鲁迅!.

TOP

语文的文道之争啊.

TOP

回复 6#花草满天 的帖子

谢谢.
可惜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公然提出另类问题. 假如提了会被当作逆反,反叛.
中国一贯的教育道德观念:顺从.
而在语文教育上,强迫小孩子去理解他所不能理解的事物.要求孩子理解问题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这难道不是强人所难?孩子的立场,孩子的思维又有谁理解?
从"理解"这个词的本意来讲是据理了解,这个理字就一定站在大人的角度?孩子就一定是无理的?有了这样的观念,哪个孩子还会在课堂上发表议论?.

TOP

一本《哈姆雷特》,1000个人去读,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可我们现在的阅读理解,答案一定要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TOP

可惜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公然提出另类问题. 假如提了会被当作逆反,反叛.
中国一贯的教育道德观念:顺从.
而在语文教育上,强迫小孩子去理解他所不能理解的事物.要求孩子理解问题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这难道不是强人所难?孩子的立场,孩子的思维又有谁理解?
从"理解"这个词的本意来讲是据理了解,这个理字就一定站在大人的角度?孩子就一定是无理的?有了这样的观念,哪个孩子还会在课堂上发表议论?
一本《哈姆雷特》,1000个人去读,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可我们现在的阅读理解,答案一定要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说实话,我不知道你们二位的这些看法是怎么来的.你们的孩子学校语文教学是这样的?.

TOP

对文章的解读完全可以见仁见智,但是千万不要走进误区.
这几年来教训深刻啊.杯水车薪被解释为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薪水.这不是玩笑,是现实.在鼓励个性化的同时不能走这种极端的.
语文不同于我们平时的说话,是一门学科.必须遵循学科的特点..

TOP

回复 11#花草满天 的帖子

只是针对应试有感而发。
难道考试的时候都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非统一的理解方式?统一的答案?.

TOP

考试有自己的规则,这个方面说来就话长了.语文的答案叫做参考答案.不妨参考我的关于今年中考的帖子.
说句不该说的话,孩子的考试算什么?咱们大人在各自工作领域类似的更极端的事情还少吗?孩子的考试家长还可以发牢骚,其他的呢?
哈哈,不说这个啦!我胆子小.......

TOP

就是这样,有争鸣才叫论坛.

TOP

回复 14#花草满天 的帖子

不好意思,无意冒犯您。
我没有发牢骚。我说的都是事实。
您可以用规则来说服人。任何事情都应界定规则以约束。似乎这么讨论下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其实一开始,我的问题,围绕着您给出的一篇文章结合的课堂实录,而引发的语文的阅读理解的千篇一律的理解套路。这可能就是您所认为的考试的规则,但并非育人的规则。.

TOP

语文的阅读理解的千篇一律的理解套路?不知道您这句话具体何指?对文章的具体解读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对文章的解读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作者的写作意图.否则就会陷入虚无主义.
绝对谈不上冒犯,本来就是咱们讨论嘛.
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时值得鼓励的.而且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理解是正常的.我的这篇实录是基于当时课堂学生的反应而生成的,假如换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理解,自然这节课又不相同了.
不知道这样说是否能得到您的同意..

TOP

回复 17#花草满天 的帖子

课堂学生的反应也是基于您提问的方式而产生的.
当然,假如换一些学生,课堂上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点我非常同意.
我们还可以有另外的一种假如:
假如提问的方式不同,学生理解的方式肯定又有所不同了..

TOP

没错,所谓教无定法,如果所有的课堂都一样就太索然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