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外语] (转)“汶川”的“汶”的读音

(转)“汶川”的“汶”的读音

“汶川”的“汶”的读音
5·12大地震已经过去近一个半月了,作为一个读书人,在这样的时刻最觉得自己“百无一用”,现在写一篇小文章,聊作对死难者的哀悼。
关于“汶川”的“汶”字的读音,目前看到大致有三种意见:1、读wèn(音同“问”);2、读wén(音同“文”);3、读mín(音同“民”)。以下几篇文章可以参考:涂建华的文章;hongker的文章;郭必之的文章。
我们先来谈谈总的原则。地名、人名的用字往往有些特殊的读音,如:番(pān)禺、万俟(mòqí),这和古音、方音等因素有关,这里暂不详细讨论。对于这类字音通常遵从“名从主人”的原则,即当地人、叫这个名字人自己怎么读就怎么读,当然,并不是简单照搬方言的读音,需要把方言读音“折合”成普通话或者另一个方言的读音,比如“番禺”的“番”,广东话读[phun53](方括号里的是国际音标),普通话并不是照搬这个读音,而是折合成普通话的读音pān。(所谓“折合”,就是按照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推出一个方言的某个读音在另外一个方言中的读法。有时还需要参考古音来源。参看上一篇《方言间的语音对应》)
依照这个原则,确定“汶川”的“汶”字的读音其实很简单,看当地人怎么读,然后把这个读音折合成普通话的读音。涂建华的文章中说:“调查得知:汶川当地人读‘汶’为wén。”但是没有详细讲调查的情况。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汶川当地人,询问过几个四川的学生,都说读阳平,即同“文”。我们在网上找到两段对话中包含“汶川”的视频,一个男声(地质工作人员,籍贯不详),一个女声(对话中提到家人打电话到汶川,所以有可能是汶川人),请了两位四川学生来听,都认为男声读的是阳平,女声读的是去声,但是我的同事通过语图分析和字音对比,认为两个都是读阳平(也请网友帮助确认一下,下载地址:http://file.mofile.com/,提取码7477214633272619)。目前我的同事也在网上做了问卷,回答的人不多,不过凡是四川人都说读同“文”,没有说读“问”的。因此,目前大致可以确定“汶川”的“汶”应当读阳平,按普通话发音即wén(音同“文”)。
我们希望网友们能够继续帮助我们确认当地人的读音。请注意提问的技巧:当你询问一个汶川人或者周边人时,应该问:“你们方言中地名‘汶川’(这时你可以把‘汶’说成‘三点水右边一个文化的文’,以免你的读音给对方造成干扰)的‘汶’是和‘文’同音,还是和‘问’同音?”而不要问:“你们方言中‘汶’读第几声?”因为多数人是分不清调值和调类的(参看上一篇《方言间的语音对应》)。
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一些相关问题。
《广韵》所收“汶”字的音义如下:
(1)亡运切(这是反切注音,即用两个汉字拼出一个字音的注音方法。要根据反切推出正确的读音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折合为今音即wèn(问)。水名。在山东境内。
(2)无分切,折合为今音即wén(文)。黏唾。这个意义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不用了。
(3)武巾切,折合为今音即mín(民)。汶山郡。
《集韻》还有另外一个读音:
(4)謨奔切,折合为今音即mén(门)。玷辱。这个意义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已经不用了。
《现代汉语词典》只收了(1)的音义,这可能是播音员读去声的原因。但是这个水名是山东的,和四川的“汶川”并没有关系,这一点网上的文章大多提到了。
第(3)的“汶山郡”就是今天汶川一带。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汶川县,本汉绵虒县地,梁于此置汶川县,县西汶水,因以为名。仍于县置汶山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汶川……。”“汶水”就是岷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封域》:“《志》云:岷江一曰汶江。”从现在的地图来看,汶川县城在岷江西边,绵虒镇在岷江东边。结合《元和郡县志》的记载,绵虒镇大概是原来的县治所在地,这一点还需要参考相关资料来确定。《资治通鉴·後梁紀一》注:“汶川,汉绵虒地,晋置汶川县,……汶读曰岷。”也说“汶川”的“汶”读“岷”。“汶”和“岷”古音相近,唐以前声母都是m,同样从“文”声的“旻”字也读mín,今广州话“民”、“文”同音,都读man。“汶”、“岷”可能是异体,也可能是通假关系,涂建华从字形上去解释,方向就完全错了(涂文中“第四”关于音韵的论述完全不着边际,提醒读者明辨)。
从上面引的材料来看,“汶川”的“汶”应当读mín(民)才对,为什么当地人读wén(文)呢?我想大概是由于“读半边字”造成的(涂建华好象也是这个意思)。这样的例子并不少,比如“垃圾”本来应该读lèsè,又如郭必之文中讲的“嶂上”的例子。今天在媒体的影响下,“汶川”的“汶”很可能再一次被误读为wèn(问)。
Hongker的文章中提到了明清有些资料中记载“汶川”俗读“问川”,比如明杨慎《升庵集》里说:“今汶川县误呼作问音,蜀焉得齐南鲁北之水乎?”这又怎么解释呢?这些资料里都没有明确指出“俗读”是“汶川”当地人的读法。我猜想可能是别的地方的人有这种“俗读”:一种可能是把这个字读成山东汶水的汶。还有一种可能是听到当地人的读音,不知道折合,而是模仿成“问川”的读音,因为当地语音中阳平是个降调,有可能被误认为是去声。明清距今不远,大概声调的读法变化不大。.

TOP

怎么这么麻烦,当然是“问”了.

TOP

按理说,应该读“民”,读“问”明显是错读。
现在的语文不少地方都在割裂文化传承,也是中国特色。.

TOP

我们四川人都读文,汶川读成文川,你读成问川,反而没人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也许普通话应该读成“问”。其实这个问字在四川话也不读第四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