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生活] 在家里也可以“华德福”,华德福不一定是在华德福学校

在家里也可以“华德福”,华德福不一定是在华德福学校

每周四带女儿参加儿童之家在世纪公园的户外活动,我们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

体会到一点:华德福是一种处理问题、处理自己与自然/他人/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比如,我观察到,在户外活动中,

1、老师比较少去组织孩子,自己投入游戏,孩子自然收到感染。

2、用自然的而非训诫的语言。比如,用一个长竹竿让儿童们拿着站在水渠边,自然给儿童形成一个与落水的危险区域的隔离,而且让儿童从很具体的形象中来感知“和能落水的地方保持一定距离”,而不是训诫说“不要到水边去!”  

3、对儿童的哭闹化小处理。我们在点心时间有个女孩尿裤子哭了;有女孩子被竹竿碰到头哭了,这时如果老师严重介入,估计会费好大的功夫。老师化小处理,用一两句话自然地响应一下,老师还是把主要的关注力放在原来手头的事情上,结果,这些哭泣的孩子,都在1分钟内自己就好了。

4、吃饭前后的歌唱,不仅是仪式感,不仅是表达一种对大地和太阳给予我们食物的感恩,而且歌声本身起到召集作用,而且给人一种有始有终的感觉,长此以往,能培养起孩子按时吃饭的习惯。

我在想,这些处理方法,家长完全可以带入到家庭中去。我尝试采取的一些方式方法有:

1、女儿喜欢玩水擦洗镜子,弄的地上湿掉。那么就让她亲水一下,大人稍微辛苦一些做清洁好了。其实,如果阻止她,那比做清洁要烦心和辛苦的多。

2、要吃饭的时候,家长自己要主动走向饭桌,只是简要口头提醒女儿要吃饭了。女儿有时还要玩,这时候不强拉她,说“好吧,请你准备一下,准备好了就过来一起吃饭好了”。结果,好几次,女儿一会儿跑来吃饭了,还说“我准备好了”。

3、在饭前后和她唱在儿童之家一样的饭前歌谣。不指望她马上就学会一起和我唱,我发现,一些歌曲是我唱多以后,女儿一段时间以后自己就开始唱了。最近她就会自己唱“茉莉花”三个字了。

4、歌谣和故事中,和手指操做配合。我改编了“三色花”的故事,每个花瓣的失去和长出,用手指来表示。现在女儿也会表示了。

5、最近我们小区的3岁不到一些的孩子,多位家长都谈到,小孩会半夜哭闹起来,原因莫名其妙。有时家长就说气话,据一位男孩的奶奶转述,“孩子爸爸说,要把孩子直接从窗口扔出去算了。”我女儿有一夜也是,要出去玩,我想就“顺其自然”,就抱她出门,我们家在三楼,到三楼电梯口,双双有些犹豫是否按电梯下楼,想了想还是按了要下电梯,到了一楼的门厅外面,站了一回,她自己说“黑黑了”,我说“请你准备一下,觉得玩好了就回去”,结果她自己就要求回去了,回去就睡的很安稳了。如果当时拒绝她出去,我估计要继续搞很长的时间。而且我发现,越是白天的时候对女儿训诫过,她晚上就越容易烦躁醒来。那么,应该是她在白天的焦虑没有释放的缘故,而不是“莫名其妙”的哭。那么,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化解她的这个焦虑,而不是大人坚持和她对抗,让她更加焦虑。其实,对抗本身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有时不是孩子和我们大人拧,而是大人在和孩子拧啊。

因此,这段时间,我更理解了华德福老师说的“关键是家长的转变”,而且,我体会到了这种“顺其自然”对我一个成人的好处,不仅是减少小孩的焦虑,也让我丛容平和很多。

[ 本帖最后由 luna_wyr 于 2008-9-26 20:26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