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怎样培养孩子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的习惯?

教育是什么?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那么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什么时候?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在幼儿阶段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按时起床,自己穿衣,自己洗脸、刷牙,吃饭不掉饭,做事不磨蹭、动作要快等等。在小学阶段,则要尽可能多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做完作业自己检查,不会的字自己查字典,按时学习,写完作业后自己整理好书包,在外面要留心观察。
    总的来说,抓习惯:小时要严,大了就可以放松一点。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因为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越容易塑造。家长还要尽量避免在青春期强迫孩子纠正不很习惯。
    我们做家长的,培养孩子习惯,要把握一个原则:多做塑造工作,少做改造工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让孩子从小到大要养成各种各样的习惯,我们在孩子还没形成习惯前,就要注意纠正和引导孩子多形成好习惯。这就是多“塑造”。因为这样容易。但有时一留神孩子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等家长意识到时,要想改,这就难了许多,这就是“改造”。
    孩子最应该养成的十二个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基于以上四个学会,我们认为培养孩子习惯应该集中在三大块,即:做人、做事和学习。而每一大块又列出了四个指标:
    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年级孩子应该养成的学习上的好习惯:
    1、集中注意力
    2、踊跃举手发言
    3、书写规范
    4、按时完成作业
    5、自己看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
    6、珍惜时间,学习上不磨蹭
    7、认真、细心、不马虎
    8、正确的坐姿、看姿等
    一个好习惯形成的四部曲:

    第一层次是被动性行为。它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这是因为此时的道德认识还不充分,道德情感还在稳固,还没有形成道德意志。如老师在场就遵守纪律,老师不在场就不遵守纪律。

    第二个层次是自发性行为。通过接受教育,对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能自发地根据情境要求去做,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兴趣、情绪变化大,因此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行为习惯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完全到位,反复性大,往往是不稳定的。这时不但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提醒和监督。

    第三个层次是自觉性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意志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此时已经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并有一定的道德意志,能够进行自我要求和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但仍然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

    第四个层次是自动行为。既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时遵守的纪律不是被迫的,而是自然的、自动的行动——习惯。.

TOP

好贴。顶!
为了女儿上学后有好的习惯,现在已经开始了入学准备:买了学习桌,让她每天写几个汉字、英语,整理书包和桌子.

TOP

好!可是做不到怎么办?.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