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贴】再贴一篇温哥华和多伦多的比较文章供大家参考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转贴】再贴一篇温哥华和多伦多的比较文章供大家参考

转贴】再贴一篇温哥华和多伦多的比较文章供大家参考

--------------------------------------------------------------------------------

温哥华只是个小池塘,多伦多却是个大湖 杰森.莱特先生是温哥华一位活跃的工商顾问,对整个北美都很熟悉。他把温哥华和多伦多这两个加国城市做了这样的比喻,"如果说温哥华是个小池塘,那幺多伦多可说是个大湖。"有一位华人更把温哥华类比作中国的杭州,把多伦多比喻成上海。两人都如此看待和形容这两个加拿大城市,首先是因为温哥华的地理面积没法与多伦多相比,就像杭州没法与上海比面积一样;其次是前者不到两百万的人口与后者四百多万的人口相差也悬殊;另外,也许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两个城市的经济活力差别较大,由此所带来的工作机会也明显不同。 比较而言,温哥华是个以旅游和餐饮等服务业为主的消费城市,地理上与亚洲近一些,经济发展上在加拿大诸城市中历来是倒数靠前,主要原因是人口少,市场小,劳动力成本高,小时工资标准是加拿大最高的。去年11月1日开始提高到每小时最低工资七点六加元,今年11月1日还要再提高到每小时8加元。劳动力成本高直接影响投资热情和就业机会;地理接近亚洲的同时,温哥华受亚洲经济的影响也大一些。商业移民中经济条件较好,移民目的以享受生活为主的东南亚移民偏爱这里。 多伦多则是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经济与美国经济息息相关,人口多,大型企业投资多,工作机会也比温哥华多。技术移民多喜欢去多伦多,因为找工作容易些。由一家加拿大调查公司所做的最新调查估计,多伦多目前约有450万人口,其中华人估计有35.5万。多伦多华人在购买汽车时,差不多每十个中便有七个是以现金付款,超过40%的多伦多华人拥有自己的住宅。 有钱选择住"杭州",打工选择去"上海" 获得加拿大永久居民签证的中国大陆移民,入境加拿大后,绝大多数都选择定居在温哥华或多伦多,除原因大致同上外,还因为这两个城市都离美国很近。从温哥华到西雅图,或从多伦多到芝加哥,都是二百多公里,驾车不过两三个小时。许多大陆移民希望日后拿到加拿大公民身份,以这两地为跳板,再闯到美国去搏一把。 估计目前约有四万左右中国大陆移民定居在温哥华,其中大陆技术移民和商业移民选择定居温哥华的越来越多,原因与东南亚其它国家和地区人士相同。如本文开头所述,在温哥华的大陆技术移民和商业移民,大多数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深圳等其它沿海城市。由于中国大陆这些地区经济远较其它各地发达,这些地区来的移民经济条件也相对好一些,所以选择温哥华。而来自大陆其它城市和地区的技术移民,则因经济条件差些,希望工作机会多些,多数选择多伦多。 上文中笔者已把全球移民背景和加拿大在全球吸引人才和资金的移民国策向读者略做了交待。笔者在深圳生活工作了十多年,曾做过两家报社的记者编辑,随着这波仍在上涨的移民潮,笔者也于去年初携家移民加拿大,目前就定居在温哥华,因此,本调查报告的重点也围绕着温哥华。 四.哦,温哥华,我的温哥华 美丽国土的耀眼明珠 不可否认,加拿大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之一。在地理气候、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活素质等各个方面,世界上难有几个国家能与加拿大相比。联合国每年都从全球174个国家中评选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加拿大已经连续6年名列第一。 如果说加拿大是地球上那片最美丽的国土,那幺温哥华简直就可说是那片国土上最耀眼的明珠了。虽然整个城市仅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但在世人心目中,温哥华几乎成了天堂的代名词。 温哥华位于加拿大西部边缘,背靠洛矶山脉,面临太平洋。加拿大统计局的人口统计数字显示,整个大温地区1991年的总人口为160万出头,1996年上升到183万多,五年增加了近23万人。按此增长速度估计,目前人口已突破200万,是仅次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的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温哥华的地名取自一位名叫乔治.温哥华的人名,这位英国探险家于1792年率队乘船来到加拿大西部这一带,于是这一带便以这位探险家的名字来命名。 温哥华是北美最美丽的海港城市,也是北美通往亚洲的最大门户,更是加拿大与亚洲进行经贸往来的最大港口和加拿大西部唯一的不冻港,常有数以百计的各国商船频繁进出港湾。 温哥华也是个山水合一的城市。大大小小的海湾廷伸进市区,甚至深入到群山之中。比尔湖,斯达夫湖和哈里森湖就在市区背后的群山之中,湖水从离海岸不远的群山中蜿蜓流出,汇入著名的菲沙河,再经过市区分流入海,形成一副海湾与群山拥映,海水与河水交融的优美自然景观。 充满花草树木的城市 温哥华还是个充满鲜花树木的城市。在那春季夏季的日子里,所有的街道都盛开着无数的奇花异草,整个城市日夜充满了醉人的花香。秋天来临时,月色挂霜绿草地,飘落枫叶满地红。即使是在阴雨菲菲的长冬,仍然到处是深绿或浅绿的万千松柏,挺拔秀丽。偶尔下场雪,草坪在雪中也泛着青翠。一年四季,清新的空气中始终带着松木的清香,时不时就会见到黑松鼠在窗外的树间跳来跳去。 太平洋的冷暖洋流在这一带交汇,使温哥华的气候冬暖夏凉。与东南亚一年到头的湿热气候相比,这里可说没有严寒,更没有酷暑。夏天只有两个月左右,短暂得令人遗憾,还没感觉到热,就已悄然离去。冬天也不冷,加拿大皇家气象局提供的气候统计资料显示,温哥华1月份的平均气温不过为0到5摄氏度,一双单皮鞋,一件厚毛衣,几乎就可以对付过去。东南亚移民,尤其是投资移民,绝大多数都选择温哥华,就是因为这里的气候四季如春温暖宜人。 公共资源充足奢侈,月亮比中国的明亮 仅用碧海兰天,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等词来形容这座太平洋东岸城市的景色未免有些委屈了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免费绿地、免费公园、免费海滩、免费图书馆、各类免费球场,收费极少的游泳池和健身中心,以及其它各种公共活动场所,数以百计,遍布市区。这些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综合素质。城市面积大,人口少,这类公共资源的充足显得近乎奢侈。 走在温哥华的大街小巷,可以见到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有着不同的肤色,穿著不同的服饰,操着不同的语言,展示着不同的文化。如果把加拿大形容为一个国际移民与多元文化的巨大展厅,那幺温哥华就是这个大展厅里的主要展室之一,但却从未见过这里的公共汽车拥挤不堪,从未见过公共场所一片狼籍,从未见过各类商场你争我抢,更从未见过大街小巷人山人海。 一对新加坡土生土长的马来人夫妇,男的在新加坡有自己的公司和生意,女的在新加坡一家华人跨国公司里当高级秘书。新加坡被人形容为一个花园国家,其生态环境之好可想而知,而这对夫妇在新加坡的生活也十分优裕,按理说应当满足了。但两人来温哥华旅游之后,竟被这里的优美环境深深打动,动了移民念头。为了谨慎行事,男的先后来温哥华旅游了三次,反复考查,最后终于下定决心,放弃新加坡,移民加拿大。 2000年春季的三月到五月,中国大陆的华北地区,连续刮了十几场沙暴。几乎每隔三五天就有一场。肆虐的沙暴遮天蔽日,土黄色的沙风席卷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半个中国,人们外出时只好带上面罩和口罩。笔者当时正在河南郑州,从河南省的最高建筑郑州裕华国贸大厦上放眼看去,中原大地云遮雾障,山已非山,水已非水。对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中的大陆新移民来说,温哥华更让他们惊奇感叹,地球上竟然还有如此美丽的地方,天蓝蓝,云白白,朝霞烂漫,晚霞瑰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加拿大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可至少比中国的亮。如此的温哥华根本就是天堂。 天堂是个高消费城市 然而生活在这座风景如画,和谐自然,极为美丽的人间仙境里,并非人人都有当神仙的感觉,那种感觉只能在有房有车有钱有健康时才能体会到,对近几年甚至近十几年从中国大陆来的技术移民而言,初到温哥华所能体验到的新生活,其中所含的喜悦成份实在并不多,时间也并不长。体验更多、时间更长的是沉重的生活压力,准确些说,是具体到衣食住行的生存压力。 温哥华是以个以餐饮和旅游等服务业为主的高消费城市,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物价费用,与中国大陆的相比,大部分可说昂贵。中国大陆新移民,如果一人或一家人动身赴加时不带有至少相当于三五万元人民币的美元,不管是到温哥华还是多伦多,落地后恐怕不出三五个月内就会出现经济恐慌。 不妨粗略算算。根据笔者一家三口在温哥华一年来的生活经验,即使在不买房也不买车的暂时情况下,一家三口要想在温哥华保持在大陆时的生活水平,即普通的衣食住行,每月最低基本费用也需要一千五百加元左右,相当于一万元左右人民币。这些基本费用是: 一套使用面积六七十平米的两居室普通公寓,每月的房租按八百加元计;花在吃上的每月至少需要三、四百加元;水电气、医疗保险、交通和偶然性支出,例如买衣服和购置家具等,每月至少也要三、四百加元。如果再买上一部车,不时地到餐馆去聚聚,或是到野外去享受一下美丽大自然,那幺一个月不花费两千加元别想。 行要有车 新来的大陆技术移民,有相当一部分来后不久就买了车。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地广人稀,都是车轮上的国家,公路四通八达。温哥华也是这样,市区面积大,路多路宽,外出游玩或去商场买东西,没有车实在不方便。另外车的价格与中国大陆的车价相比,只有三分之一的价格。例如,一部在大陆价格将近二十万人民币的普通桑塔纳,在温哥华连一万加元都不到,仅相当于6万人民币,不仅是新车,而且没有中国大陆买车的那幺多苛捐杂税和手续费。至于在中国大陆几十万的名车,在这里的价格和服务也相差悬殊,一般都只有中国大陆价格的三分之一。由于这些因素在起作用,再加上许多人自己在大陆时就会开车,因此很难挡住这种极大的诱惑。 养一部车,连保险带耗油,每月要两百加元左右,还不包括每天使用时的停车费。这是笔固定的支出。没找到稳定工作、经济条件差些或不会开车的新移民,如果不想买车,可以买张monthly pass,也就是月票。月票按区限分成三个价,在64加元到80加元之间,看你平常的活动半径是在温哥华的某一个区,还是要跨区,概念与大陆各地的公共交通月票一样。一张月票在规定范围内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空铁或过海渡轮中的任何一种交通工具,周末和节假日就更可以一张月票跨区走遍整个大温地区。 住要有房 来了十多年的大陆老移民中,有相当的人已经买了自己的房子;这几年新来的大陆技术移民则有少数也买了不同的房子,租住独立屋上层的少,大都是一家一家地租住在两居室的公寓里,只有少数大陆新老移民长期租住在独立屋的半地下室里。 对多数新来的大陆技术移民而言,温哥华的房价实在不低。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单元房,售价一般要在十五万到二十万加元之间,相当于人民币一百万元左右。手里拥有几百万人民币资金的技术移民毕竟还是屈指可数,而多数人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只能租住公寓或独立屋的半地下室。 没有在温哥华生活过的人,很难想象温哥华的公寓,或者说加拿大甚至美国的公寓,到底是什么条件。坦率地说,中国大陆各地,包括深圳在内的普通住宅楼,大都楼梯狭窄昏暗,塞满杂物,而且还不安全,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而欧美电影电视中所展示的社会底层人士所居住的一些公寓,出于影视效果,也往往显得肮脏凶险,充满罪恶。 在温哥华,即使刻意去找这样的公寓找不到。这里的普通公寓以三四层的木楼为主,十几层到二十几层的钢筋混凝土高楼并不多。一栋小型低层公寓只能住十几户人,大的也不过住几十户。每栋公寓外观干净整洁,周围地面都种有鲜花,铺有绿草,树木环绕,前后配着停车场。 公寓里面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宽敞的公用进出门厅到每个单元,处处装修雅致,每层楼梯和走廊都铺着五颜六色的地毯。公寓里的所有公用信道,无论白天还是夜晚,照明灯都永远亮着,住在里面,给人一种舒适和安全的感觉。暖气可说是一年四季都有,夏天当然有两个月可用可不用,但在其它三个季节,尤其是阴雨天或冬天,室外空气潮湿温度较低时,室内则始终是温暖如春,不湿不燥。 租房费用八百加元已非常舒适 一房一厅式的公寓单元,连洗手间和厨房算上,面积一般都在四五十平方米,租金在五六百加元之间,这类单元一般只租给单身人士住。二房一厅的公寓单元一般要七八百加元,比一房一厅的就明显大多了。如果一家三口来租,房东一般都只同意租给两房一厅的,理由是要让孩子生活得好一些,所以孩子必须自己拥有一间。当然也不是必须如此。有位大陆上海来的朋友,一家三口就只租了套一房一厅的,因为他要经常在温哥华和上海之间来回走。 如果是租住不与其它房子相连的独立屋,月租金要在一千加元左右。对中国大陆新来的技术移民来说,除非有钱愿意花,否则不免显得奢侈,移民生活刚起步时大可不必这样做。这时可以选择租住独立屋的半地下室。 独立屋的半地下室与地面上的两层相比,结构差不多,房间的生活设施丝毫不比公寓差,明亮干燥,铺着厚厚的地毯,暖气可以调到热得受不了,其它设施的好坏则全看个人的要求,在室内的感觉实在与其它高层或低层公寓没有太大区别。但因为是所谓的半地下室,因此在租金上也总是比别的公寓稍便宜百八十块加元。不过可别小看这百八十块加元,如果就普通标准来吃,一个人一个月的基本食品费用就差不多了。 半地下室周围的环境条件往往还更好一些,而租金就便宜多了。两房一厅的半地下室,每月租金只需要五六百加元即可。一些电影电视剧中所表现的半地下室,又阴暗又潮湿,还有硕大的老鼠在窜来窜去,这类供出租用的半地下室,在温哥华大概找不到。即使有,恐怕也租不出去,因为没有人会住那样的地方。 屋内设施应有尽有 无论是几房几厅的公寓单元,还是独立屋,甚至是独立屋的半地下室,每个出租的单元都必须配备多种基本生活设备,信箱,电话和有线电视接头,冰箱,暖气,冷热水,盥洗池,浴缸,藏衣柜,做饭的四头炉灶,放锅盆碗筷的厨柜,以及每户一个的地上或地下停车位,不一而足,这些都算在租金里,不再额外加收任何费用。 除了这些每家都有的设备外,每栋公寓里还有公用投币或其它收费形式的洗衣机和干衣机,免费吸尘器和杀虫剂,等等。更方便的是每栋公寓里都有个building manager,即楼房管理员,这些楼房管理员自己一般也都住在公寓里,因此不管什么时候出了什么事情,都可以找这位楼房管理员,当然节假日周末就免了吧,人家也要休息。 任何住宅或办公楼,安全性始终放在第一位。每栋公寓、独立屋和半地下室,都必须配备防盗防火设备,其整体生活条件和设施以及防火防盗的安全可靠性等,实际上比大陆的一些三星级宾馆还要好。这样来比较,每月五六百或者七八百加元左右的租金,即每月三五千元人民币的价格,相对而言也就公平合理。 水、电、气、取暖、电话、有线电视等的消费则要住户自己负担。但这类公用事业服务的消费价格与中国大陆的同类收费相比也贵不到哪里,而且收取得更合理。例如电话实行包月制,每个月二十五加元,相当于人民币一百多元,任你在电话和传真机之间变着花样用,也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时地煲电话粥,煲上一个月,还是那幺多钱。 至于往中国大陆打长途,有的温哥华长途电话公司只是每分钟收0.26加元,还有的每分钟只收0.19加元,相当于每分钟1.2到1.5元人民币。只要算好中国大陆这边的时间不会影响亲友休息,你就随便打吧,并无时段之分。这类费用可为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而所谓追求较高的生活素质也包括这些,因此实在不必考虑节省。如果既想多跟大陆亲友通话,又实在想节省,可以通过互闻网通话,费用还是算在包月电话费里。 吃穿也费商量 从大陆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人到任何地方买什么东西都要进行外汇换算。加元与人民币的汇率目前是1加元相当于6块人民币,而温哥华商场里卖的许多东西往往也是相当于国内物价的6倍。譬如辣椒、豆角、西红柿等一些中国人喜欢吃的常见蔬菜,一斤要在1.5加元到2加元之间,相当于人民币十块钱左右。鸡蛋从不一个一个地零卖,一般都是一打十二个或是二十四个包在一起,每一打在2加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一块钱一个。 但也有许多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食品,如牛奶一类,就远比中国大陆的便宜多了。在深圳的沃尔玛、家乐福或万佳这类超市,一包1000毫升的澳大利亚进口牛奶,或是上海产的光明牌牛奶,价格大都在10块人民币左右,而这里买一罐4000毫升的新鲜牛奶,只要3加元,相当于18块人民币,比深圳的要便宜一倍,还不会多搀水份,浓度和口感等质量指针明显地要好多了。 高档服装要去专卖店,不在本文描述之列。至于温哥华的多数中低档服装,有位熟悉本地服装进出口生意的华人老板甚至说,几乎所有加拿大的中低档服装,都是东南亚生产的,其中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最多。这类服装以棉织品为主,式样普通,价格高低不一,但价格再低也比中国大陆的贵,因为要算入运费和劳动力成本。可如果按两国人均工资收入和购买力来计算,那又便宜多了。 如果夫妻以技术移民类别申请加拿大,往往都是以男方为主申请人,因为男方容易达标。来了以后,多数太太们都愿意去上免费的英语培训课,而先生们则要四处奔波找工作,如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找到工作,没有收入,一家人无疑要为衣食住行发愁,在这种情况下,喜欢穿戴打扮的女士们,尽管也不时地去转商场,但更多的时候是window shopping--只看不买,价格的相对昂贵使新移民太太们眼热心凉。 看不见的手将重新塑造你 生活在中国大陆时,无论是生活在深圳这类高物价的沿海城市,还是生活在四川这类物低物价的内陆地区,只要人是在中国大陆生活,有份固定工作和收入,往往感觉都不错。可是初来乍到温哥华,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比中国大陆贵五倍甚至十倍的物价,实际不是多数新来的大陆技术移民所能长期承受的。 就衣食住行而言,尽管初来温哥华的大陆技术移民们绝大多数都生活得并不算差。但是权衡比较了这边和那边的物价之后,大陆新移民们这才痛感自己的贫穷。物质的贫乏和享受物质文明的渴望,使新称民更急着找工作,因为一份工作不仅意味着拥有这衣食住行的所有一切,还意味着你的能力被眼前这个社会所承认,你开始在国际舞台上露脸儿。 事实的真相是,大陆技术移民们对温哥华的了解,对加拿大整体社会的了解远远不够。在温哥华那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隐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每个角落里,不仅调整着经济,也毫不客气地随时纠正着你在大陆生活和工作时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你必须独立再独立 技术移民又称独立移民。独立意识,即靠自己的专业技能生存,是技术移民在加拿大的立身之本。这里可没有为你包办工作和生活的组织让你依赖。那当你走下飞机,办好入境手续后,如果那家曾为你代办移民手续的移民公司不派人去机场接你,或者你没有什么亲朋好友帮你一把,那你从此以后一切的一切,就全靠你自己了。 而且,你很快就会意识到,不管是收了你几千美元手续费的那家移民公司,或是你在加拿大的亲友好友,实际上你都不能指望。前者在广告中所承诺的安家服务,绝大部分都是子虚乌有,要想继续获得移民公司的服务,只有银子才能使他们认出你。后者也有自己的生存压力,他能分心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无论是朋友还是亲戚,都已经很够意思了。从最初的租房子安家,到为子女找学校,一直到办理保险、工卡和其它名目繁多的各类身份手续,最后是找工作,所有这一切,你从此都必须独立,独立,depend on yourself, depend on yourself,靠自己,靠自己! 五.找工作,找工作(上) 莫道下山便无难 还好,敢闯世界的大陆精英们,人人都能各自为战。由于动身之前大都做过较长时间的物质准备,因此,在抵达加拿大后的最初几天,几个星期里,大陆移民都能自行安排好各自的衣食住行。 人说下山容易上山难,可有首中国古诗却吟得好:"莫道下山便无难,赚得路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安顿好基本的衣食住行后,最重要的无疑是找工作。这时,陌生国度对新移民们生存能力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绝大多数中国大陆新来的技术移民眼下正在万山深处。 不辩东西难找工作 温哥华虽然与多伦多比不算大,可也不是形容或想象得那幺小。开着小车从大温哥华地区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要高速开上三、四个小时。 分清东南西北,能用英语清楚准确地讲出所住街道地名,对周围环境有个基本了解,最终熟悉和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西方城市,这些都需要时间。一般新移民,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有的要住上几年,才能熟悉和了解温哥华这座北美名城的大体地理和经济概况。在对一个城市,其实是一个国家,方方面面极不熟悉的情况下,一落脚就想很快找到工作,谈何容易。 要找工作,首先需要预先准备好个人简历;要准备简历你就要先去商店买来计算机和打印机。否则你到哪里去写?你知道标准的英语求职简历怎幺写吗?你清楚当地就业市场的需求,失业率有多高吗?你知道什么时候好找工作,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吗?你想找份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可你的工作经验符合这里的要求吗?还有,你的心理适应能力到底强不强?这些问题,相信绝大部分新移民在入境时并不清楚。 一年休息小半年 就以找工作的时间为例吧。我问你,一个星期里的哪天找工作合适,哪天不合适?一年里哪个季节最好找工作?别说我这是在跟你开玩笑,这里面可有讲了,让我给你指点迷津吧: 与中国大陆相同,加拿大也是实行每周四十小时,即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刚落地的新移民并不知道,星期一上午和星期五下午都不是找工作的适当时间,因为第一个工作日的上午是各公司企业一星期里最紧张的时候,上星期的积压信件和杂务都要抓紧在星期一上午处理,你这时候去求职,人家烦不烦?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也不是恰当时候,因为一个星期即将忙过,许多人已经提前安排好了周末两天的休闲活动,你这时候去求职,谁还有心跟你多说! 加拿大还有个毛病更让急着找工作的人心烦,这就是节假日特别多。过几天是这个节,没过两天又是那个节,经常是三天连在一起的节日加周末。有人算了一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个有固定全职工作的加拿大人,例如政府公务员,一年里真正工作的时间只有二百四十天左右,换言之,一年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法定节假日或公休日。 其实中国大陆这几年也在增加节假日,以刺激人们消费。不同的是,大陆技术移民们在国内时都有工作,而且都忙碌不堪,那时想休假,盼休假。而到了加拿大后,因为没有工作,所以就怕休假了。不论身在中国大陆内还是在加拿大,对于工作惯了而突然没有工作了的人而言,休假都实在是种无形的压力和惩办,尤其是对初到新国度,急需以工作来养家糊口的人,因为节假日越多,越是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消耗。 找工作的合适时间不到150天 一年当中,春秋两季比较好找工作,夏冬两季难找。一年之计在于春,公司企业这时充满干劲和希望。夏天在加拿大是黄金季节,时间短,气候好,欧美夏季从来都是旅游休假季节,连政府机关都缩短了工作时间,因为大量公务员也都趁这时旅游。你最好不要这时来温哥华,因为许多企业老板都携老板娘甚至一家数口到欧洲或美国了。从六月到九月,这三个月,新移民不好找工作。 秋季开始,工作好找些了。可是四野已是落叶满地。几十年前的一位加拿大著名诗人,把自己的祖国形容成一个冰雪之国。这位诗人其实没错。加拿大实际上没有秋季,因为加拿大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在十月份就开始雪花飘舞,秋季只是那枫叶变红的短暂日子,之后就是漫长的冬季,长达半年。 只有温哥华气候好;可温哥华在加拿大,加拿大是个典型的欧美国家,欧美国家每年冬季里有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这就是圣诞节。圣诞节和元旦节加起来,要放假两个星期。这个大节的前前后后算起来,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是让人心神不定的时间,因为外面的诱惑太大了--圣诞节前一个多月,就有圣诞树在到处摆卖,许多房屋已经里外摆出了圣诞树,点亮了彩灯,装饰得充满节日气氛,充耳的圣诞歌声对有工作有收入的人来说,那是天堂里传来的美妙福音,听着让人心花怒放,可对没有工作的新移民,不蒂是令人心烦意乱的急急令。这时候到人家公司里去求职,感觉就有点像腊月里上门去要饭,自己也许为生计所迫顾不了那幺多,可人家就往往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你,接待你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中国古人形容懒人的工作态度的比喻,可在这里早就是这样了。这里是加拿大,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对了,是天堂!你处处都可以听到"Enjoy your life!"的劝告,人生苦短,你还不赶快趁人在天堂时,好好享受一下人生?否则世界末日来临时,你后悔都来不及。可是对没有收入、急于找工作的新移民而言,那世界末日的感觉其实就在明天。 算一算,一年365天,找工作的合适时间不到150天。 求职经验须日积月累 好吧,找工作的最佳时间和季节你已经清楚,那幺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到什么样的公司去求职呢?去洋人公司好还是华人公司好?你的工资要求标准是多少?每月是一千加元,还是每年加元三万?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吗?一份普通的仓库搬运杂货这样的体力活,还是part-time job--临时工,月薪不过一千多加元,你知道有多少人去求职吗?你知道即使干这种"有点丢面子"的活,也要附加上须有叉车驾照的条件吗? 当你真正走进温哥华的求职大军队伍,没有人能告诉你这些,因为没有几个人专门作过做过这样的了解和调查分析,即使有人作了也不会告诉你,不是他不想就他不能,他也忙着赚钱生存。这些起码的求职常识和经验,新移民们只有通过自己日复一日的摸索才能积累起来。要不,你可以去找职业培训中心,这大概是最好的路子之一。.

TOP

文章很好!
但能否重新编辑一下,密密麻麻的字,看起来还是蛮吃力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懿怡妈妈 于 2008-3-25 17:29 发表
文章很好!
但能否重新编辑一下,密密麻麻的字,看起来还是蛮吃力的。
是啊,好文章应该要分段落才看得清楚呢!写得很详尽细致,我明天到公司打印出来好好看看。.

TOP

通读了一遍,眼花缭乱。.

TOP

写得挺客观的。.

TOP

好文!.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