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房产金融] 做否"房奴"?"居住成本"是把尺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做否"房奴"?"居住成本"是把尺

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不同买房态度的故事,是几年前国人购房的启智教育范本;万科王石目前提出“四十岁前不买房”理论,让众多“房奴”如遭当头棒喝。

  究竟何去何从?要不要做“房奴”?“买房实干家”老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鼠年春节,约朋友小聚。老田提出的一个问题竟难住了不少上海人,只有打工的小保姆回答正确。老田的问题是:你知道你的居住成本吗?

  大学退休的老金回答:我家的2套房子都是单位分配的,我自己只花2万多元买了售后产权,现在每年交360元物业管理费,每天的居住成本应该是5角钱吧。隔壁开出租车的小王回答:我家的房子是自己买来的,自己住自己买的房子,哪来的居住成本呀。在楼上做钟点工的小保姆回答:我和我老公从安徽来上海打工,我们在宝山租的房子,每个月的租金是600元,这就是我家的居住成本吧?老田说:“恭喜你,答对了。”

  上海人知道自己居住成本的人很少,外地来上海打工的人,因为大都是租房子住,人人都知道自家的居住成本是多少。

  居住成本,这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天下没有白住的房子

  近几年上海的房产价格居高不下,人们每每谈到房子,大都把目光集中到房产投资上,而对于自己家的自住房并不怎么在意。在我们上海,和老金、小王持有同样观点的人很多,他们大都认为自己买房自己住,根本就没有居住成本。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存在着居住成本,只是因为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安家必置业”观念,把“家”当成了人生的必备品,而居住成本这个概念,早已被一个“家”字替代了。

  老田有两个朋友,就吃了没有核算居住成本的亏。

  老同事李先生:2004年结婚时,他贷款60万元在闵行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房子宽敞,装修也豪华,令人羡慕得不得了,新娘子更是满意得无话可说。2007年10月,李先生的工作单位撤离上海,李先生便换了一个单位,工资却比原来少了一半,为了还按揭贷款,他不得不让在家当了三年全职太太的老婆也出来打工。李先生对此无限感慨:因为买了一套大房子,我在老婆面前很没有面子。

  未婚青年小赵:2005年在中远两湾城买了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留作将来结婚用。这两年房贷利率上涨,小赵为了缓解还贷压力,把房子租给了一个外地人。有了租金补贴,还贷自然轻松了许多。可是好景不长,去年年末中远两湾城治理群租房,小赵的出租房成了重点治理对象,物业、公安、居委会三天两头找上门搞得小赵焦头烂额。小赵感叹:我这真是“没有打到狐狸却惹了一身骚”,至今,小赵的房子还空关着。

  不可否认,前几年买自住房的人,从理论上来说是赚钱了,但是你在银行的房贷利率也与房价同步上涨了,为了还贷款,你总不能卖掉房子睡马路吧。李先生和小赵之所以落了个进退两难的境地,都是因为在买房之初,没有核算居住成本。

  最近,李先生和小赵都听从了老田的建议,拿出了理房方案:李先生要“卖大换小”,小赵要“舍近求远”。

  居住成本应该是多少

  人生在世谁能无“居”?我们这个国家从古至今都在强调“居者有其屋”,这个“屋”就是每一个人的居之所在、“财”之所有。“屋”是人的归宿,更是“财”的载体。许多人为了这个“屋”倾其所有,有人甚至为此背上后半生的债务,怎么能说住在自己买来的房子里就没有居住成本呢?

  那么,每个家庭的居住成本应该是多少呢?

  上海是个大都市,什么都讲究和国际接轨,大多数与国际接轨的新生事物,老百姓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像居住成本这种与国际接轨,却不在老百姓的视线之内,即便是那些房地产专家,也不愿意提及这个能够引起开发商不满的话题。

  其实,上海人的居住成本早已经与国际接轨了,有的甚至大大超过了国际大都市的水平。按照国际惯例,家庭的居住支出不能超出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是10万元,居住支出应该控制在2万元到2.5万元之间。可是,在俺们上海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家的居住成本是多少呢?不清楚自己的居住成本,你还理什么财?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每年的家庭收入是“秃头的虱子明摆着”,但如何换算出家庭的居住成本,真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核算居住成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看与自己家一模一样的自住房的出租收益是多少,再与家庭收入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自家的居住成本是否合理。

  核算应该从买房开始

  核算居住成本,应该从买房开始,首先从购房的面积开始。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亚洲四小龙之称的新加坡和香港,普通居民住房要比我们的住房面积小得多。在新加坡城市里,有70%的人住的是政府提供的60至70平方米的“组屋”,另外还有15%的单亲家庭或未婚者住的是50平方米以下的“组屋”,还有15%的有钱人住7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当然买房钱是自掏腰包的,且买的房子都是市场价,不是“组屋”这种限价房。中国香港也是如此,普通公民的住宅大多是特区政府提供的公房,住房面积大都在65平方米左右,就连刘德华、刘嘉玲这些影星歌星、艺人大腕所买的豪宅,其面积也就一百三四十平方米,比俺们上海青年人的婚房面积也大不了多少。不信?你翻翻报纸的娱乐版。

  上海人应该住多大的房子?说大了不现实,说小了开发商又骂我农民意识。我提供两个数字,大家可以自己算:前不久,上海市政府公布了一个数字,说上海人均住宅面积已经达到16.5平方米。上海民政部门还公布过一个数字,说上海户均不到2.9口人。看来,政府出台90/70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也并不是仅仅针对房价的,寻常百姓家能住上90平方米的房子,已经赶超新加坡和香港了。

  再从家庭收入和居住支出的角度来说,我们国人还没有达到家家户户住大房的程度。居住成本占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这是发达国家核算出来的标准,我国国民的人均收入刚刚达到“小康”,套用这个标准来比较有那么一点超前,况且,对许多借贷买房的人来说,较之国际标准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一些赚钱有限的小白领,忽视居住成本,忽视实际情况,憋足了劲买房,要知道“美国老太与中国老太的故事”对于现在的你不一定适用。

  老田的故事

  老田现在所住的房子,是2001年花12万元购买的,市场价从2005年的50万元涨到了现在的68万元。与他家相同的出租房,月租金都在1800元左右,年出租收益也在2.1万到2.2万元之间。老田夫妻俩的年工资收入约6万元,老田的其他不动产在以租还贷之后,每年还有2.5万元的盈余,两项合计,年收入为8.5万元。假如老田没有买下这套房子而是租了这套房子住,他家的居住成本也没有超过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老田的儿子现在所住的房子,也是老田2001年花12万元购买的,市场价从2005年的45万元涨到了60万元;与这套房子一模一样的出租房,每个月的租金是1600元,年收益在1.9万元以上。老田的儿子儿媳都是外来打工者,两个人加起来的年收入也就3万多点、4万元不到。假如老田没有买下这套房子,他儿子儿媳租住了这样的房子,其居住成本占了家庭收入的50%。可谓严重超标。老田的这种居住成本核算,让儿子也有了理财意识。儿子儿媳商量,以后要找一个既离工作单位较近、又价格相对低廉的房子去住,而把现在的房子出租,以此来降低居住成本,把从中换取的差价贴补家用。

  编辑视角:核算居住成本不仅能够核算出理财意识,还能够核算出效益,真可谓“一箭双雕”。上海星期三.

TOP

感觉在洗脑,真的那么不合算,就卖掉好了.

TOP

关键是看你认为自己值多少钱?就该住多少房子?
没钱还想住的好?.

TOP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