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经验总结] 我们这样教,有什么不对?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世俗人 的帖子

在中国:对!(中国的评价机制就是如此) 在外国:错!(外国的评价机制认为错了).

TOP

我们的孩子需要这样的好老师。不同的教学方法哟不同地挂在国情上,这无可非议,同样的道理,中国学者到美国听课也会说,老师不教同学如何学.

TOP

所以说,在中国这么教,您就是特级教师;在外国这么教,您就离下岗不远了。国情不同,教育体制不同。.

TOP

外国人认为课堂上应该是问题不断,这才是好的课堂。就像悦悦爸说的,“国情不同,教育体制不同”.

TOP

这样的教学看似热闹,也不知演习了多少次才造就了如此的热闹?
如果特级教师上课前抽签选择课题进行公开课,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到是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老师当场的解答会显出真实,那才会让专家感到教师过硬。.

TOP

在中国就是这样教的。在国外这样教要被家长投诉,难道孩子上课时不能发出一点点声音?国外的老师会把一堂课分成几部分,有让学生专心听讲的时候,也有让他们提问或讨论的时候,最后是直接在课堂里做功课。最大的区别,不会叫学生拿支笔,整堂课抄笔记。外国人最不喜欢叫孩子COPY。.

TOP

不是笑话

我曾听课——语文课。有的孩子总会举手发言,有的孩子不举手还带着胆怯的目光。
一个孩子要举手了,另个孩子:“你的问题还没有到呢”。要举手的孩子轻轻的放下了小手。.

TOP

引用:
原帖由 香甜蛋糕 于 2008-1-26 16:19 发表
我曾听课——语文课。有的孩子总会举手发言,有的孩子不举手还带着胆怯的目光。
一个孩子要举手了,另个孩子:“你的问题还没有到呢”。要举手的孩子轻轻的放下了小手。
.

TOP

引用:
原帖由 香甜蛋糕 于 2008-1-26 16:19 发表
我曾听课——语文课。有的孩子总会举手发言,有的孩子不举手还带着胆怯的目光。
一个孩子要举手了,另个孩子:“你的问题还没有到呢”。要举手的孩子轻轻的放下了小手。
看来上公开课不仅要老师背课还要学生背课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yuheng0518 于 2008-1-26 19:59 发表


看来上公开课不仅要老师背课还要学生背课的。
是的,老师学生都要备课的。.

TOP

我想起自己初三时候,老师给我们上了三次《海燕》.

TOP

我们这样教,我们的孩子差了吗?外国孩子和中国孩子在各类比赛情况如何?各个领域,中国人比外国人差了吗?中国目前是落后,那也是因为中间走了弯路.
外国人说的都是对的吗?
中国的性教育落后于外国,但结果是:外国人的艾滋病泛滥!未婚妈妈泛滥!
国情不同,我们又何必都向外国人学习呢?.

TOP

教育问题

也许我们今天只是笑一笑,可悲的是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思考一下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香甜蛋糕 于 2008-1-27 20:23 发表
也许我们今天只是笑一笑,可悲的是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思考一下吧
老百姓思考顶啥用?.

TOP

国情不同,没什么好争议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lsh419 于 2008-1-28 14:04 发表

老百姓思考顶啥用?
说到点子上了,,支持你~!.

TOP

这种上课的方式(演练的课堂教学)给孩子带来了可悲的一面还看不出来吗?——虚假。除了教学质量要提高,更重要的如何教会孩子“诚实的一面”,这点也许是大家的疏忽,也是家长不愿见到的一面。

请不要砸我!!!!

[ 本帖最后由 香甜蛋糕 于 2008-1-28 18:11 编辑 ].

TOP

深入了解了国外的教育后,我为我们的孩子感到可惜,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被抹杀得差不多了。尤其是很多国内的所谓中等生和差生,如果换成外国的教法,可能会重写人生。
曾经代表外籍华裔的老板去开他儿子的国际学校家长会,尽管是外籍,但老板自己还是中国家长的思路,在电话里对我叮嘱要我记好考试重点复习内容,这是小学期间仅有的两次考试中的一次,考卷都是国外运来,据说全世界几乎同一天考。我身负重任去了,知道这是怎样的家长会吗?一共十五分钟不到,中心内容就是:Don't let children know there will be an exam. If they know already then tell them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老师强调的就是不要让孩子知道要考试了。
一周后,考试结束了只有等级没有分数,据说家长问老师要考卷,老师会一口回绝:NO!家长想比较也不行。.

TOP

回复 19#不二周助 的帖子

嗯。老外的思路就是考试是查孩子学习程度和下一步教育方式的手段吧。家长就算知道了考试结果,除了给孩子增加压力,很少对孩子有真正的帮助的。所以老师不告诉家长成绩大概认为很正常。要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想的就好了。至于家长,何必问那么多呢,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聪明,应该学到什么程度,不应该是一位老师,或一所学校就说了算的。如果是这样,那就对自己的孩子太不了解了。.

TOP

文化不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2#zoeva 的帖子

我觉得国外的教学和中国的教学唯一不同的就是一个在教孩子学习的方法,一个就在教死知识。。。。。。。。。。。
由此想到这篇文章:
起跑线
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 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这本书今天刚刚看完。我想就“理想境界而言”,教育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个人的潜在能力和和潜在价值。我这是引用了一位经济大师的言论(名字暂且不表),来胡乱评说几句,对现存教育制度框架本身,来探讨自由与教育,或者说自由教育。
    在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逐步引入了西语环境的现代教育制度,无论是初等教育抑或是高等教育和学术评价体制。当今笼罩全球的教育制度几乎是唯一的,即从卢梭开始的西方文化环境中孕育出的,体现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科学的教育方式。
    福柯从中读出了权力的眼睛。大规模的,平等的,连续的,均质的教育体制背后,是一双可怕的权力的眼睛。当今的中国教育体制,这被扭曲的尤为可怕,因为教育被附上了“意识形态”。我们一代一代的早在童年在少先队的宣誓仪式上跟着大队辅导员一字一句地念:“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呵,想来大家并不陌生吧)这样的智识形态下生产出来的只能是一群群的束缚思想的文字的奴隶。文字是人类受教育所套上的第一道枷锁,也是最本质的枷锁。
    既然有了第一道枷锁,很快的,卢梭就以民主和平等的名义,以积极自由的方式,给我们套上了第二道枷锁。美国宪法通过著名的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例把它固定了下来。大法官沃伦说,“如今,教育作为主要的手段,被用来向儿童传授文化价值、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培训做准备,并帮助他们正常地适应周围的环境。现在,如果某个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被否定了,那么指望他今后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令人怀疑的。”
现代化发展的如此之快,以致任何人都无法抵抗现代化的车轮,所有的人很快被套上了越来越多的枷锁。作为“道德教化”的教育逐渐隐去,作为“知识传递”的教育取向逐渐突出,并随着技术的加速进步而越发显得重要 。对现在秩序的教化,对现代科学设施的使用(诸如开电视或者使用电脑)无不进一步缩小主体的选择范围,通过教育把人变成现代化的奴隶。现代社会的知识增长的速度必然大于通过教育(或者自学)获取知识的速度,我们最终必将沦为“必然的无知”。我们在绝望之中既然看不到未来,便只能追溯源头。茫索冥冥,不如反求之于六经。但当我们对源头的经典著作产生怀疑的时候,古典的主义的教育理论顿时动摇了,而我们的“自我意识”也在此凸现。正如顾颉刚以“层垒的构造说”抨击传统史学,给史学造成的惶恐一般。
    人生来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教育给我们套上了越来越多的枷锁,这也就是施特劳斯在发表那篇演讲之前,先要语重心长对学生们说,“你们已经获得了自由的教育。我对你们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请允许我对你们所取得的成绩表示敬意和祝贺。但是,如果我不在祝贺后补充一个警告的话,我将会是失职的。你们业已取得的自由教育也许会转化成危害,如果我的警告被理解成令人失望的耳边风的话。”
在现代社会里,也许我们只能努力摆脱“心为形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不是老早就在搞新基础教育要抓住学生生成资源来上课了吗,这个已经都过时的啦~~~~~~~~.

TOP

引用:
原帖由 lsh419 于 2008-2-5 20:53 发表
我觉得国外的教学和中国的教学唯一不同的就是一个在教孩子学习的方法,一个就在教死知识。。。。。。。。。。。
由此想到这篇文章:
起跑线
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 ...
精彩!
只是疑惑,是否要等到像文中的儿子这样的孩子回国当老师,中国的孩子才能有机会接受这样的教育,或许还是不会?!

[ 本帖最后由 kajia2000 于 2008-2-9 10:37 编辑 ].

TOP

中国的历史会考几几年发生了什么
外国的历史会考如果几几年不发生这件事,会怎样?
国情不同.

TOP

首先国情不同,中国人口多,教育资源少,可选择的出路也少,在整体国力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前教育是无法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提并论的;其次我们的文化体系和西方的完全不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整个亚洲地区的教育都大同小异.
    所以动辄以国外教育专家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是有点片面..

TOP

同意楼上,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完全是两个毫不相干的系统,一对一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香甜蛋糕 于 2008-1-26 16:19 发表
我曾听课——语文课。有的孩子总会举手发言,有的孩子不举手还带着胆怯的目光。
一个孩子要举手了,另个孩子:“你的问题还没有到呢”。要举手的孩子轻轻的放下了小手。
喜欢看你的回复,很真实,很实在。.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朵小花的理想 于 2008-1-27 19:09 发表
我们这样教,我们的孩子差了吗?外国孩子和中国孩子在各类比赛情况如何?各个领域,中国人比外国人差了吗?中国目前是落后,那也是因为中间走了弯路.
外国人说的都是对的吗?
中国的性教育落后于外国,但结果是:外国人的艾滋病泛滥!未婚妈妈泛滥!
国情不同,我们又何必都向外国人学习呢?
如果中国禁止堕胎,又怎知未婚妈妈不多呢?曾认识一位80年代末期的女孩子,1年时间堕胎3次,而她的妈妈根本不知情!堕完胎照常去上课!如果她的妈妈知道了,到底是可怜是可悲还是可恨还是责怪中国的教育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zoeva 于 2008-2-5 18:25 发表
作为老师,教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我曾经看过一个日剧,就是讲一个孩子问了老师很多为什么,最后导致老师崩溃。这个情况偶相信在中国也不少见。

我觉得首要问题是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是否会问为什么?是否会去质疑老师或者家长的话?是否会自己用实践去验证知识?
这样的孩子,在中国可能会被大多数老师认为是“异类”,不循规蹈矩,敢和老师指出不同观点甚至是置疑老师的话?得到老师的欣赏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除非碰到一位思想很open mind的老师。.

TOP

引用:
原帖由 kajia2000 于 2008-2-9 10:35 发表

精彩!
只是疑惑,是否要等到像文中的儿子这样的孩子回国当老师,中国的孩子才能有机会接受这样的教育,或许还是不会?!
我想还是不会,更可能的是这样的孩子回国后不得不被“同化”,个人适应这个大环境,否则他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呵呵。.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国内外教育理念不一样,没得比!.

TOP

鄙视当今中国教育的爸爸妈妈们,有没有信心自己教育? 不是说笑的,可是说真的。没准质量不比国产的差的。不是有先例的吗。不过要肯花时间。.

TOP

优点?缺点?

记得儿子刚上一年级时,老师一学期结束后家访说,儿子其他都好,就是行为规范不好。这可吓坏了我。仔细问了才知道,所谓行为规范差是说刚开学时儿子上课经常不举手就发言, 后来是举着手但没叫到他就发言。更有甚发展到几次不叫他就干脆不听了。。。

记得我当时对儿子说:你这些缺点在美国的学校就是优点,我告诉儿子美国一个班十几个人,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也顾得过来。中国一个班四十个同学,老师要照顾到每个同学的理解和参与,没办法才这样规定的。
我们是在中国读书,要适应环境。

我不知道儿子是否接受我的意见,反正一晃几年过去,今年要小升初了,他成绩很好(基本保持班级前三,年级前十),评语里老师还是含蓄地提醒上课不要做小动作。我自己盲目地希望他能适应环境但多少保持一些他的灵性。矛盾啊!.

TOP

回复 32#m宝贝 的帖子

谢谢了,我喜欢实实在在的做事,讲话。只是我的风格。
对于公开课的理解:
其一,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况、功底。
其二,是为了上面的检查,显示一下教学研究的情况,汇报成果。
其三,学校总的有点事做吧,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
其四,借公开课锻炼青年教师,在公开课中成长、成熟。

我的观点也许不受欢迎,但是这些都是事实。请大家不必有顾虑,还是想办法如何上好每堂课,千万不能作假,为了孩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