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22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大赛】(3)“特刊”拓展文言文——张仁贤老师“理解六法”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古诗文阅读大赛】(3)“特刊”拓展文言文——张仁贤老师“理解六法”

长假前,紧赶慢赶,赶完了高中古诗文的“阅读六法”,也算完成一件事儿,说好了长假了准备歇贴7日。
歇到第四天,想想不对——写了高中,不写初中,好像有点对不住初中版的兄弟姐妹们和版友校友们;再则,高中古诗文的阅读方法,虽然也能用于初中生的阅读,但毕竟难度大了许多,有些远水救不了近渴;尽管万里长征刚走完第一步,还是要继续努力一把,在初中与高中之间找个平衡;所以先开个新帖预告,表个态度,正帖在长假后续上。
初中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要求,是远远低于高中生的。《启蒙读本》上,文言文的要求主要是加点字和句子翻译,偶尔有阅读理解的思考性内容;古诗文大奖赛的文言文篇目,练习部分也是以加点字和句子翻译为主。
我以为,古诗文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学习,字词的理解当然是基础,从文字角度;谋篇布局是进一步,从文章角度;思绪文采是再进一步,从文学角度。
相对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要求而言,文言文的阅读欣赏要求也显然是低了许多;下午对应着初一语文课本的几则神话传说,用《古文笔法详析》一书,拓展了几段神话,觉得《古文笔法详析》的作者用力甚深,不光是选篇得当,在文字、文章和文学三方面,也结合得相当好;我想,这大概就是比较理想的初中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方向了。
写高中古诗文阅读六法,还不算很难,因为带着古诗文大奖赛阅读篇目产生的问题,就着已经买好的参考书,用着多种阅读方法串连参考书目和阅读篇目。
写初中古诗文理解六法,稍微难一些,主要是初中文言文的书籍,对应教材或中考的较多,而传授方法、辅导阅读的内容相对少些;难不倒,多花些功夫,还是能够成帖上传的。
试试看,相信能做好。

张仁贤先生在《凡例》中介绍了颇有特色的“五遍读法”:
“本书选篇宜以五遍读之。第一遍,读原文,记住字音、字形。第二遍,读一句原文,读一句译文,初步理解原文的词义和句义。第三遍,通读原文,再读‘注’,理解第二遍阅读时未曾明白的词义。第四遍,边读原文,边研究双行小字夹注。第五遍,通读原文,再研究篇后‘提示’。”

蛮有意思的五遍读法,试上几篇,看看效果如何。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26 21:43 编辑 ].

TOP

看了你的资料,我问小猪对读文言的体会,她感觉读了《古文观止》和部分高中的文言,不说读透,单能读通就很有进步。在回头读本年级的文言,感觉如同念白话,考试也不怕了。.

TOP

《古文笔法详析》“阅读五遍法”之一:读原文,记住字音、字形

《古文笔法详析》凡例介绍“本书选篇宜以五遍读之。第一遍,读原文,记住字音、字形。”
【H爸解读】
1、记住字音:古文的诵读或朗读,有其困难之处:生词较多:有些地名、人名、动物名、事物名等,现在很少用了,如果不注汉语拼音,很难吃得准正确的读音。《古文笔法详析》的原文注音上做得很好,稍难的词都在后面的括号内注了汉语拼音;另外,古汉语单音节词较多,读起来不能破句,《古文笔法详析》在句子应停顿之处用/斜线隔开,提示朗读时注意停顿,读出原文应有的节奏,作者要求第一遍读原文,也是带着要求去做的。
2、记住字形:现在电脑打字流行,执笔书写已经很少了,但学校作业和测验考试都是书面卷,书写汉字的准确性还是要求蛮高的;第一篇读原文时,对于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还是需要多写几遍的,以免将来真到用的时候写错或搭配错。
3、记住字义:首先是记住该字在本文中的意义,然后可以通过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来查阅该字的其他义项,通过例句理解该字的多个义项,这样,当阅读其他文章再遇到该字时,就能大致判断字义,阅读障碍就会减少很多。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2-6 19:32 编辑 ].

TOP

认真学习了H爸的文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的方针,跳过做启蒙读本等,直接读原版,不管是否理解,先从论语开始..

TOP

请问“古文笔法详析”在哪有售?什么出版社的。谢谢。.

TOP

回复 4#宝贝猪猪妈妈 的帖子

侬节棍的.

TOP

古文笔法详析》“阅读五遍法”之二:读原文,读译文

《古文笔法详析》凡例介绍“本书选篇宜以五遍读之······第二遍,读一句原文,读一句译文,初步理解原文的词义和句义。”
【H爸解读】
我跟小H一起读了好多篇上面的文章,感觉这本书的译文做得很好:
1、原文在左,大字排列,译文在右,小字排列,中间用竖线隔开,而且译文尽量跟原文排列同一行,对照读起来很方便。
2、译文以直译为主,讲求字字有着落,原文省略之处都在译文中用()内文字补出,阅读起来文通字顺。
当然,学习古文中不可能每天文章都通过阅读现代文的译文来理解古文,但对于一二百篇范文,用精读方法加对照精到译文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再读其他文章时,就会更加感到文通字顺。另外,在初中和高中古诗文学习、练习、考试和决赛中,都有古文今译部分,所以,这部分基本功还少不了。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2-6 19:37 编辑 ].

TOP

回复 4#宝贝猪猪妈妈 的帖子

《启蒙读本》读本的好处是给小学到预初一个过渡,通过大量短篇阅读,积累文言知识,扫除一些语言障碍;,直接读原版应该也可以,只是阅读先秦典籍上会遇到很多语言上、知识上和文化上的难点,不求甚解地读懂多少算多少也是可以的。我觉得借助好的译注本,至少是注释本,阅读效果会更好些。能读懂原著的,可以不看注释和译文,遇到疑难之处,可以查阅一些译注。.

TOP

回复 7#H爸 的帖子

谢谢。不好意思再问句启蒙读本在哪买?看样子我要自己先看看。.

TOP

回复 8#H爸 的帖子

H爸,实在是小儿不肯做启蒙读本,我只能让他看书,根据你的指示先从论语注译开始..

TOP

《古文笔法详析》“阅读五遍法”之三:读原文、读注释

《古文笔法详析》“阅读五遍法”
【H爸解读】
1、家长给初中生孩子选择古文读本时,注意选到注译好的读本,跟着良师品读美文。现在为初中、高中生们注释或注译古文,更要做到深入浅出、要言不烦,既要译注点评到位,又要给学生自己阅读理解的空间。所以,从“良师”导读“美文”的角度,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张仁贤的《古文笔法详析》是值得经常翻阅的“古文笔法”好选本,注释多参考王力先生主编的和郭锡良等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及其他具有权威性的古文选注本。”
2、由品读“精粹解读”、“名篇选段”的路径,再上升到“啃读”名家文集和经典原著的境界,也就一步之遥了。为初中生配备文言阅读文选,要选择好的注译本,在注译上要有”精到”、”精要”和”精解”的特点。古代文章流传至今,古人的各类注释、疏解可谓汗牛充栋,今人的各类精解、鉴赏也是洋洋大观,注译者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功底,淘沙拣金、要言不烦,帮助青少年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3、学生阅读注译的本身,也能得到很好的享受和启迪,并且积少成多,举一反三,增强文言文素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我自己藏书中,有六本书是译注或注释非常精到的好书:杨伯峻的三本经典译注——《论语》、《孟子》和《左传》,有北大中文系编制的三本文学史参考资料——《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这里只是举例一二,当今仍有诸多学者认真整理注释古籍,好书还有不少。自己阅读古文时,遵从了前辈老先生的教诲——要花上与阅读原文同样的功夫,研读这些著作的注解。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2-6 20:02 编辑 ].

TOP

回复 10#宝贝猪猪妈妈 的帖子

不肯做启蒙读本,就不要强迫,小H比较按部就班,不适合侬家宝宝;我估摸着,侬家宝宝是大量阅读、不求甚解的套路——直接读原著;可以的,有疑问的再查一下译注。
杨伯峻的三本译注——《论语》、《孟子》、《左传》,绝对是功底深厚的好书。.

TOP

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的三册本《古文观止》,分段的译文和注解,读起来很方便。68元一套,这几天优惠,满50元送一本19。80元的《正说康熙》。.

TOP

回复 12#H爸 的帖子

也买了,还没送到.

TOP

《古文笔法详析》“阅读五遍法”之四:读原文、读加注

《古文笔法详析》的《凡例》中介绍了颇有特色的“五遍读法”:······第四遍,边读原文,边研究双行小字夹注。
【H爸解读】
古人对于诗文赏读,常用单行或双行小子夹注,评点文章的精彩之处。《古文笔法详析》的《序三》中,点出了本书的特点:“古人为文,从容构思,字斟句酌,其结构之法、修辞之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张先生的《古文笔法详析》,就重在指点分析古文的笔法(即结构之法和修辞之法),为今天的习作者设一津梁。”
《古文笔法详析》中的双行夹注,从《凡例》中看,主要时分析笔法的细微之处。在《凡例》中,编著者介绍了笔法分析的要点:“1、所谓笔法,是指文章的结构修辞之法。双行小字夹注,分析的是笔法的细微之处,“提示”则提举其荦荦大者。两者相辅相成,故阅读时不宜偏废。2、本书对选篇的笔法分析,多参考《古文观止》、《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版)等书。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2-6 19:59 编辑 ].

TOP

等啊等,.

TOP

学习了,.

TOP

回复 13#小猪爸爸 的帖子

支持购买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的三册本《古文观止》,“分段的译文和注解,读起来很方便”。
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是专业出版机构,如果多家出版社都有的书,应该优先选择上海古籍和中华书局的。
古代文学鉴赏辞典也是优先选择上海辞书出版社的。.

TOP

回复 16#紫儿Mum 的帖子

说好节后上帖的,现在就催稿啦?! .

TOP

《古文笔法详析》“阅读五遍法”之五:读原文、读提示

《古文笔法详析》凡例介绍“本书选篇宜以五遍读之。······第五遍,通读原文,再研究篇后‘提示’。”
【H爸解读】
1、在“阅读五遍法”中,“双行夹注”和“提示”都是用来赏析“古文笔法”的,“所谓笔法,是指文章的结构修辞之法。双行小字夹注,分析的是笔法的细微之处,“提示”则提举其荦荦大者。两者相辅相成,故阅读时不宜偏废”。
2、在阅读中,我体会到双行夹注可以单独先看一边,随文解析,然后结合“提示”的阅读再过一遍,汇总解析。这样,在分析古文的笔法(即结构之法和修辞之法)时,可以细致入微并纲举目张。
3、本书对选篇的笔法分析,多参考《古文观止》、《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版)等书,各种鉴赏辞典都有很好的分析鉴赏,选编者眼光也要独到,从中选出公允精到的评说之辞。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2-6 20:11 编辑 ].

TOP

回复 13#小猪爸爸 的帖子

请问小猪爸爸,什么地方有买你推荐的"古文观止"?.

TOP

回复 21#dongdongmm 的帖子

上海书城。.

TOP

又开新帖了,我赶来温故知新可以吗?.

TOP

H爸赖及皮,讲好过完节才开新,怎么没完就开啦?!勿作兴哦.
赶快搬个板凳认真听!.

TOP

卷一  叙述
神话第一(神话6篇)
寓言第二(寓言23篇)
笔记第三(笔记19篇)
史书第四(史传文18篇)
卷二  描写
状物第一(状物散文11篇)
写景第二(写景散文20篇)
场面描写第三(场面描写散文13篇)
人物描写第四(人物描写散文23篇)
卷三  抒情
卷头语
(抒情散文34篇)
卷四  议论
卷头语
(议论散文45篇)
附录
总计200多篇古代散文名作,鉴于篇幅所限,有些长文章做了节选,应该说是名篇与语段的结合选本。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26 21:39 编辑 ].

TOP

初中文言文“理解六法”之一:“文字”之法

在《初中文言文精解与训练》一书中,谈及文言诗文的文字基础,还是蛮有启发的,摘录如下:
【摘录】正确理解文言诗文的内容是“理解”的起点与基础。如果,没有这一基础,或者起点方面有误,那么必定导致解读出现差错或无法进行研读。]
正确理解文言诗文必须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对文言字词、文言句式以致常见的古代典章制度、用语习俗等的了解与掌握又是基础之基础了,否则面对文言这一“准外语”,对内容的理解就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洋相不断,笑话百出。
——引自《理解篇》一、《内容的理解》
【体会】古代读书人从小教习文言诗文,小时候是私塾老师启蒙,长大后专门拜师学习,然后参加科举考试;之后不断自学研读、同门切磋和老师指导,文言诗文自然不会存在很大的文字障碍。而现代初中学生,主科有语文、数学、英语,副科有科学、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语文学科中,文言诗文、阅读理解和作文又是三足鼎立,所以初中生用于文言诗文阅读的时间很有限,确实面临着如何争取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7-10-8 13:49 编辑 ].

TOP

语文老师的文言水准也是问题,否则也用不着我们这些老爸赤膊上阵。.

TOP

回复 27#小猪爸爸 的帖子

我看,首先是编书的问题,一套教材能让孩子们都到多少经典文章。
老师水平也会有些问题,现在网上来资料太方便了,真正化功夫备课的老师真是难能可贵了。
备课手段也是问题,说是先进了,用上PPT和多媒体;不知老兄您以为如何?我以为PPT恰恰会给古诗词教学带来“隐患”。
大课式的课堂教学,孩子还是听课为主,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孩子,老师只能是针对中等程度来讲的,结果会是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程度差些的还听不懂,只有中等水平的受益多些。
现在再回到私塾的教法是不可能了。我觉得学生学文言诗文,是否可以学学钢琴老师的做法——分级,还课!.

TOP

家教是另类的私塾,但先生的资质鱼龙混杂,没办法,那就只好自己来。ww上交流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TOP

http://www.tingbook.com/Player/440-2.html
学文言跟学其他语言一样,朗读是很重要的,推荐一个文言的朗读网站。.

TOP

回复 30#小猪爸爸 的帖子

播音员的朗读听过,不错。
但过于标准的普通话,没有绍兴师爷夹生国语并摇头晃脑、抑扬顿挫、颇多拖腔的“吟诵”的感觉。.

TOP

那只好你自己来了,我自己读来读去总觉得别扭,听播音的一读,才晓得文言的另一种读法。我们小时候的语文老师都是上海口音的。现在还记得中学语文老师读毛泽东的《贺新郎》:气跌一森仓已担……现在想起来还捧肚子笑。.

TOP

回复 32#小猪爸爸 的帖子

只能自己来了——
注意按照古文单音节词为主的特点朗读,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注意语气词和转折词的气口掌握;注意在句号时换气,而在逗号时尽量不换气,以求文气的贯通。
也没什么道道可言,只是觉得这样读起来有些味道。.

TOP

回复 33#H爸的帖

孩子听后说:普通话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
孩子现在找不到感觉,H爸给指点一下吧。 .

TOP

听得俺一愣一愣的,俺就给他念过宋词,可没念过古文哪,可惜这里没法听,不然一道让H爸代劳了。.

TOP

回复 35#shuaishuaimm 的帖子

叫老H出个录音版的,大家分享。.

TOP

大家不要进入误区,其实我一直感觉学文言和外语是一个道理。听文言可以快速加深孩子的理解力,就跟英语听力一样,某个地方的方言也许好听,但必须学标准音,也许绍兴师爷读得入耳,但毕竟是读岔了。古代没有录音机,否则就可以考证。现代读音标注都汉语文字主管部门审核过的。.

TOP

读音的事不研究了,按照普通话标准音读,只是在音节上多注意单音节词的节奏就可以了。.

TOP

读经典

读精注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2-6 19:39 编辑 ].

TOP

回复 27#小猪爸爸 的帖子

你还用赤膊上阵,文言文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

TOP

回复 40#小小猪 的帖子

跟H 爸比,他是跟小H做学问,我们是玩耍,以保障当前进度为主,要学的东西很多,时间不够。我家小猪玩耍是第一名的。.

TOP

回复 39#H爸 的帖子

看您的帖子等于回到学生时代,重温一下。谢谢,顶二记。

[ 本帖最后由 香甜蛋糕 于 2007-10-9 18:35 编辑 ].

TOP

回复 42#香甜蛋糕 的帖子

我现在也是温习功课,古文长远不弄,有些生疏了,需要温故知新;孩子教到哪里,俺可以随时拣起来。.

TOP

回复 41#小猪爸爸 的帖子

我教孩子做学问,最多也就多读些书,增强理解和鉴赏能力; 可小猪爸可不一般,将来教出的才女在高考卷上能用漂亮的现代文言文写出满分作文的说。
同病相怜——“要学的东西很多,时间不够。”.

TOP

回复 44#H爸 的帖子

玩是我的主观,小猪学进多少看她自己造化,我什么都不敢判断,好么高兴一时,不好么全盘接受,我尽责了,不好我也不遗憾了。.

TOP

回复 45#小猪爸爸 的帖子

同感。
我现在一个概念是“幸福指数”,如果孩子喜欢读书,那读书的“幸福指数”最高,而孩子喜欢玩——能玩出道道的玩——,那玩的“幸福指数”最高。
我的主观是家长先尽到责,有力出力,没力出钱;然后看孩子的造化,或许是有意栽花,或许是无心插柳。简言之——尽人事,看造化。.

TOP

所以,教孩子多方面发展,让她自己多一些选择机会,将来如何我们真不好判断,先在都设计好了,不能实现,大人失望,孩子失落。从小教育孩子,尽力而为,能做的要做到最好,不能做的要及时放弃。.

TOP

赫赫,跑题了。.

TOP

《古文笔法详析》的《序三》中,点出了本书的特点:“古人为文,从容构思,字斟句酌,其结构之法、修辞之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张先生的《古文笔法详析》,就重在指点分析古文的笔法(即结构之法和修辞之法),为今天的习作者设一津梁。”
《古文笔法详析》的《凡例》中,编著者介绍了笔法分析的要点:
“1、所谓笔法,是指文章的结构修辞之法。双行小字夹注,分析的是笔法的细微之处,“提示”则提举其荦荦大者。两者相辅相成,故阅读时不宜偏废。
2、本书对选篇的笔法分析,多参考《古文观止》、《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版)等书。
3、本书注释多参考王力先生主编的和郭锡良等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及其他具有权威性的古文选注本。”

[ 本帖最后由 H爸 于 2008-11-26 21:35 编辑 ].

TOP

孩子多方面发展是需要的,问题是现在有点“三脚猫”了,咋办?画画有张级别不高的证书,二胡有张级别不高的证书,单簧管有张级别不高的证书。原本是为了兴趣而学,结果老师都要求考证,反复练习考试曲目,兴趣荡然无存。现在漫画倒是画得不错。.

TOP

 59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