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当金庸走近教材 (l转帖)

当金庸走近教材 (l转帖)

教材,人生必读之书。千年来一直在变革。就跟读书的人一样,有人来了,有人走了。
  “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至少我们这一代人,是很受了鲁迅先生的哺育的,但凡受过一点教育的,多多少少读过鲁迅的文章,至少《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入了中学课本的。“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如果有谁不知道是谁写的,在我这个年龄应该属于是缺乏常识的。
  同学、朋友中不乏通读过《鲁迅全集》的人,我是没有看过,但以前从上海书店一毛钱两毛钱淘得的,封面有鲁迅浮雕头像的鲁迅写的杂文、散文、小说,书架上至今还有数十册。
  最近,金庸的《雪山飞狐》被某地编列在中学教学所用的扩展阅读资料中,而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所以就有了所谓的“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
  我不担忧,因为我早过了做学生的时代。而且对于我来讲,金庸是金庸,鲁迅是鲁迅,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当年读中学、大学,课文里鲁迅的文章远不止二篇三篇,老师也没有硬性规定课外再读鲁迅的其它作品,但鲁迅所有的杂文、散文、小说都看了;大学时,梁羽生、金庸的新派武侠小说开始流行,当然那时武侠小说绝对是不会列入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中的,但我却将《书剑恩仇录》,以及金庸所有的小说都“编列”在自己的“扩展阅读”中。
  另外我也觉得无需担忧,即便现在中学的语文课本有了些金庸们的文章,少了些鲁迅的文章。
  吾等并非编教材的,也没有资格编教材。但从一个做过中学学生的人的角度看,金庸的文章或许更适合中学生之用。小学语文课是识字,中学的语文课是学作文。很久以前启蒙的课本有《千字文》,作文的范本用《古文观止》,如今谁用!中学时读《故乡》,对“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的“匹”字感到疑惑,如果现在哪个中学生对小动物用“匹”作量词,恐怕考试时是得不了分的。鲁迅及其那个时代的人写的文章,许多用词以及语法,与当代的汉语,是有差异的。
  与时俱进。语文课文内容随时代而有所变化,当然是必然之事。永远不变倒是怪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依宝宝她妈 于 2007-8-31 08:53 发表
我女儿今年升预初,她已经看过了全套的金庸小说,对于她的这种狂热,我有点怕怕,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究竟有利于学习吗?
你女儿真强!才升预初就看完全套金庸小说,语文一定很不错吧!

说实在,偶一直觉得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在语言的运用上面很有建树的。梁小说中对细节和景物的描写非常优美,金小说内容非常丰富,文字运用也非常到位。且抛开打斗的部分不提,光是那里蕴藏的诗词歌赋、文史、宗教、哲学、人情世故、美食.......完全是一部人生指南。一个能起草香港基本法的大师写的东西,想想差不了的。哈哈!赞得有点过了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