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宝宝要学上海话吗?

宝宝要学上海话吗?

我说着普通话,因为工作环境里不需要上海话.上海同事也没歧视我.
想知道大家教宝宝说上海话吗?.

TOP

顺其自然,会不是更好
目前我儿子基本听得懂,但不会说,说的是洋泾帮。.

TOP

顺其自然吧,我女儿也不会说,都来上海三年了,我们也不会说上海话呢,女儿比我们强,能听得懂,说不好,无所谓,反正学校都要求说普通话,学好外语就可以了。.

TOP

宝宝身边的环境没人讲上海话,虽然LG是上海人.所以我们宝宝不会讲上海话的..

TOP

西西,我们两个都是北方人,家里肯定不说,幼儿园嘛,老师也不说上海话,所以我女儿没"条件"听、讲上海话。

我倒是想:日后他们上学了,可能慢慢就会说了吧。.

TOP

偶们家的只会侬作撒?

好像也听不懂。教是没办法教的,因为我也不会。.

TOP

偶们家的只会侬作撒?

好像也听不懂。教是没办法教的,因为我也不会。.

TOP

我们也不会,

没有想过要女儿主动去学, 顺其自然吧, 能听懂也好的. 会说也好的, 也算多了一种语言技能啊, 但是, 不会说, 也没啥, 我来了8年了, 到现在也说不上几句, .

TOP

不会说,估计也不会听。没有机会,家里不说,幼儿园也是普通话教学。.

TOP

刚到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教过一些,现在也不说了。偶来了快五年了,居然还不能完全听懂!主要是从来也不想学吧.

TOP

没关系的,现在用上海话的机会也很少了!.

TOP

我们家的都能听懂,但是不说。
我也不强迫,儿子爱说什么话就说什么话.

TOP

无所谓的,现在很多上海人的孩子也不会说的.

TOP

顺其自然,普通话说话、英语说好才最重要!.

TOP

上海话听得懂,也会说一些。小学时候闺女没啥感觉,但到了中学,很多同学会说她讲的普通话不标准,东北味浓,读英语家乡口音没有。.

TOP

我们孩子都说大不来上海话了,整体就是普通话,晕.

TOP

引用:
原帖由 赵蒙蒙妈 于 2007-5-17 21:29 发表
顺其自然,会不是更好
目前我儿子基本听得懂,但不会说,说的是洋泾帮。
我们家一样.

TOP

我感觉男孩子说上海话有点软软的感觉。不硬朗,所以没给他学。
他自己倒是在学校里学了那么几句,平时没事儿说着玩。挺逗的。
现在到处在说普通话,这个学了也没什么大用处呀.

TOP

我们在上海呆了十多年也也还是不会说,听是听得懂。不觉得有什么不便。
所以也没管女儿学上海话的事。不过她幼儿园偶而会教一些上海童谣,倒也挺好听的。.

TOP

我儿子几乎没有听过上海话,没这个环境,幼儿园里也全是普通话和英语。
偶老公从读书开始到上海已经10多年了,上海话听得懂的不到10句,更别说说上海话了,我倒是基本能听懂,但从来不说。
对生活工作都没有影响,也没准备学上海话了。.

TOP

我也是,来上海快10年了,上海话都听的不太明白,更别说说.不过感觉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
儿子也不会讲上海话,幼儿园偶尔会教儿歌,孩子说出来也蛮好听的..

TOP

能听懂就可以了, 会不会说没什么

很多上海小孩子也一样是上海话普通话夹杂着.

TOP

看来中国文化传承的灾难是在所难免了。.

TOP

【文汇报】国家语委副主任在沪呼吁:珍爱中华语言资源


  2008-1-13 文汇报

  李宇明(2007年12月15日在上海市教委的演讲)
   
  世界经济正在走向一体化,然而世界的文化应当多元化。文化是各个民族的精神家园,绝不能被经济全球化的铁蹄践踏。这是世界多数人的认识,也是中国大多数人的共识。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最为重要的载体与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离不开维护语言的多样性。
   
  一、语言是国家的重要资源
   
  人类文化有三种载体形态:1.由实物承载的,如建筑、地下出土的文物等等;2.由文献记载的;3.由口语涵载的。第一类文化需要语言来阐释,后两类文化都是由语言(包括文字)负载的。由此来看,离开语言来谈文化的多样性,几乎不可能。
   
  百年来的中国语言规划,常把语言作为“问题”看待,重点解决的是语言给社会带来的麻烦,比如语言分歧带来的交际障碍,学习某种较为流行的语言(包括外语)而付出的巨大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怎样和谐处理语言间、方言间的关系等等。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并不全面。对社会来说,语言不仅是“问题”,而且也是资源。由于将语言作为资源看待的意识相对薄弱,对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不够自觉,措施不力,难度较大,加之现代社会条件的剧烈变化,造成了语言资源的严重流失,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语言问题。树立语言资源观念,了解中华语言资源的基本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资源保护、开发措施,已经成为当今中国语言规划的必务之事、当务之急。
   
  语言首先是语言的资源。每种语言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样品,具有其他语言无法代替的语言学上的认识价值。比如:汉语的平上去入的声调系统及其变调特点,世间少见;哈萨克语有关马的毛色的词语有350多个,形容骏马的词语100多个,有关马的其它特征的词语600多个,非马背上的民族,难有这样的语言奇观。语言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语言成分的借用,历史元素的承撷,是语言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不同语言样品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再现语言的历史,探索语言接触的各种情况。
   
  语言是文化的资源。民族的语言与文字不仅表现着民族智慧,而且常常成为民族的图腾般的象征。而且,80%的文化是通过口语和文字传留下来的。世界上没有文字的民族多于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文化主要通过口语流传下来。如我国的鄂伦春族、羌族、东乡族、保安族等。中国首批公布的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传说、故事、号子、歌谣、戏曲等等,都无不牵涉到语言文字的问题。
   
  更不可忽视的是,当今时代,一些语言职业和语言产业逐渐形成,语言已经进入到经济和高新科技领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比如英语教育产业、语言翻译产业、文字速录师职业、计算机字库提供商、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软件产业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语言作为经济资源的性质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其经济意义越来越显著。
   
  二、急需开展中国语言普查
   
  看待问题的角度往往决定认识问题的深度。当具有了语言资源意识、回眸审视中华语言资源之时,突然发现:
   
  (1)对中国语言状况了解不够。中国究竟有多少种语言?各语言又有多少方言?这些语言与方言的分布区域、使用人口、功能活力如何?无人能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

  (2)对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例如:许多语言职业和语言产业没有得到重视;许多语料库质量不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语言资源保护,没有明确的法规制度等。
   
  (3)语言资源流失严重,许多语言及方言衰落或濒危。许多儿童已不能熟练掌握方言,母语水平滑坡,一些少数民族青少年甚至放弃了母语。中国的一些语言和方言已经处于濒危状态甚或消亡。当然,语言资源流失、一些语言濒危,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00至6000种语言,90%的语言只被10%的人使用,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这90%的语言在百年或几百年内可能消亡。语言消亡意味着:人类将失去不可复得的语言样品,将失去不可再生的文化基因,将永远失去一些历史记忆。有鉴于此,在新世纪我国应当尽快开展语言普查工作,以了解基本的语言国情,保护和开发中华语言资源。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有学者对中国语言和方言的种类、分布、结构特点、谱系关系等进行调查研究,出版了若干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的系列丛书和词典,绘制了中国语言的分布图等。作为国家组织的大型语言普查有两次:
   
  第一次是根据国务院指示1956年开始的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当时主要调查的是语言结构,旨在为方言区学习普通话服务,为创制民族文字服务,没有顾及到语言运用;而且限于技术条件,调查得较为粗糙。当时调查了1849个县市的汉语方言,并组成7个民族调查队,调查了主要民族地区的语言。那次大规模的调查,培养了一支从事方言和民族语言调查的专业队伍,发展了语言学学科,积累了经验,了解了一些语言国情。
   
  第二次是1999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开展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当时主要关心的是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但是没有采录语料,不能了解语言及方言的话语实态,也不能直接解决语言保护等问题。这次调查涉及全国1063个县(市、区),被调查对象47万多人,积累了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的丰富经验。
   
  现在一些有识之士正在呼吁开展新世纪的语言普查。果若能成,这次语言普查就应兼取上两次之长,弄清中国语言及其方言的种类、分布区域、运用人群、及其使用变化状况等,建立起可永久保存的中国语言多媒体语料库及相关数据库,绘制细致的可传至后代的多媒体语言地图。
   
  语言普查是一项工程浩繁、利在当代而惠及千秋的事业,应由国家立项、调动全国的语言学力量、社会各界积极支持配合,这是不言而喻、毋需论证的。就普查工作而言,首先要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整合。这些成果,包括各种语言和方言的调查报告、辞书和语言地图、记录的音档,也包括地方志中的相关内容。通过这些成果的收集梳理和整合集成,为新的语言普查提供工作基础。当然,这本身就是一项浩瀚的文化工程。
   
  其次,在语言普查、成果整理的一系列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语言处理手段和各种信息技术与设备。如用于语言普查的录音、转写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卫星定位(GPS)技术,用于语料存储和检索的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用于语料分析、标注的软件技术,以及录音笔、计算机、服务器、大容量存储器等多种硬件设备。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制定科学的普查方案。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语言国情、技术条件和工作目标,对普查内容、普查方式、采录标准、人员培训、资料汇总、成果管理、项目监督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形成方案。并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县(旗)作普查试点,在试点中积累经验、完善方案。语言普查以县(旗)为单位布点为宜,语言情况复杂的地方加大调查点的密度。在调查清楚每个调查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结构的情况之外,还应录取实态语音材料。
   
  第四,重视数据的保存、开发与共享。普查数据(特别是语言、方言的实态语料数据)要多备份异介质异地方安全保存,重视对这些资源的行政开发和学术开发,为国家的各行各业和学术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网站、开放实验室、语言博物馆等方式,实现数据共享,最大限度地让这些数据造福国家、人类与学界。
   
  第五,重视人员培训。语言普查的专业性很强,也很辛苦,需要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普查使用统一的方式、技术和工作规范。培训的专业内容主要包括听音训练,用国际音标记音,语言调查字表和词表的使用,计算机辅助田野调查技术,语言数据的建库技术等等。
   
  三、结语
   
  对文献文化的保存、整理与利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历来受到重视。国务院正组织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这是对实物文化进行收集、整理的新世纪的国家行动。但是,对于由口语涵载的文化,常被忽视。语言普查如果能够实施,并且重视文化因素的采集,比如用结构访谈和采风的方式采录各地有特色的文化语料,增加语料的文化含量等,其实也就是对中华口头文化的大规模收集,意义宏大而深远。
   
  语言及其方言是国家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通过语言普查建立中华语言的语料库,其实就是建立中华文化的知识库、“基因库”,是语言资源保存与开发的重大而有效的举措。中国是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好中国的语言资源,也是中国对人类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TOP

偶们全家都是上海人,但是儿子不会说上海话,.

TOP

回复 25#乖宝咪咪 的帖子

要好好教教孩子,必竟我们都是上海人。我女儿从小就说上海话了,现在说得比我还好,普通话也说得很棒。这和大人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平时要注意说才是!.

TOP

还是要学的,毕竟要在这个城市生活,除了学校、工作,要用到的地方还是比较多,尤其孩子进了中学以后。.

TOP

我还是鼓励孩子在家要说上海话的,我觉得一个人不可以不会说自己的家乡话呀!不管将来孩子会去哪,会怎么发展,我都希望孩子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份特殊的情结。虽然现在孩子在学校说的是普通话,对她来说可能用普通话更流利,但我要求她在家尽量用上海话和我们交流,也要求家里的大人和她更多的用上海话交流。我是觉得每个人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家乡,不管身在何处!所以会说上海话,说好上海话,是我宝宝必修课!.

TOP

母语方言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丧失了母语就是失去民族特质,普通话是一种汉语通用语,不是从生活来源的,不具备细腻、生动的自然语言特点,是方言公约数。没有了方言,汉语的大树就支撑不了多久。新加坡就是反面个例子,方言已灭,华语不兴,救都救不回来了。.

TOP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上海话行将就木,顺其自然吧。.

TOP

“行将就木”未必,只是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吴语传承了3000年,比北方话的历史长久的多。.

TOP

我和老公都是东北的,女儿自然不会.但我觉得还是要会讲的,毕竟将来要在此地生活的.谁有能力组织个班级吧,大家的宝宝都学下..

TOP

我老公是辽宁人,会听,但不会讲,我是上海人,有时在家就和女儿讲讲上海话,她在幼儿园里,老师也经常讲上海话的,听是没有问题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