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有15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前言(ZT)

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前言(ZT)

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前言

  前 言

  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

  这些年,由于致力于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研究的缘故,我的视野中自然少不了“哈佛女孩刘亦婷”这几个字。说实话,这几个字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健康、明朗、进取的感觉。我同社会上的许多人一样,欣欣然接受了这个女孩。可若干年后,当我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我对这个女孩的认识也逐渐立体起来。我发
现,围绕“哈佛女孩刘亦婷”这个“素质教育”的典型,我们的社会有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盲点。

  刘亦婷进入哈佛真的是靠全面的素质和不凡的实力吗?

  刘亦婷真的是素质教育的典型吗?

  刘亦婷的家庭教育真的很成功吗?

  刘亦婷真的是智商奇高的天才少女吗?

  刘亦婷的学习方法真的很值得学习吗?

  ……

  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错榜样的代价也是无穷的。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对小孩说这样的话:“要像刘亦婷姐姐那样……”每当此时,我都会忍不住想问一下这些家长,你究竟对刘亦婷了解多少?你究竟对你的孩子了解多少?你知道盲目效仿刘亦婷会对你的孩子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吗?我相信,有不少家长面对我的问题会瞠目结舌,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刘亦婷是榜样,是完美而无需质疑的。

  这些家长首要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心甘情愿学习刘亦婷的问题,而非刘亦婷究竟该不该学,刘亦婷值不值得学的问题。很多家长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求刘亦婷的家长再“辛苦”一次,为他们写一本刘亦婷的“培养细节”,这样,他们对“刘亦婷培养模式”的学习就会更加有“法”可依,而将他们的孩子培养成刘亦婷第二、第三的可能性便会越来越大……可是,我在这本书中不得不给他们泼一些冷水。

  我始终认为,瞎教育不如不教育。如果家长本身的教育知识有限,没有能力识别什么是科学的教育理论,亦无能力分辨出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更适合自己的孩子,那么,我希望这些家长还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其快乐、自由、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展为好。但现实却是,很多家长在根本不懂基本的教育理论,毫无教育孩子的大智慧的前提下,对孩子的成长横加干涉,进而酿成许多家庭悲剧。而对刘亦婷的盲目学习,正是这些家长缺乏教育智慧的具体表现之一。

  诚然,科学认知孩子的天性、特长,为孩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计划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在这样的前提下,刘亦婷的家长将他们培养刘亦婷的全过程展示给读者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尤其值得我们钦佩的是,他们将刘亦婷成长的点点滴滴都精心地记忆、保存了下来,这种恒心、细心和耐心恐怕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做到。所以,《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两本书中的确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值得汲取。

  但是,这两本书中存在的缺陷和误导又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作者写作时的非科学态度,使得这两本书充满了主观、错谬、想当然、误导、夸大以及牵强附会的成分。

  刘亦婷的家长认为,能够被哈佛录取是个神话一般的故事,只有素质最全面,能力最出色,表现最杰出的学生才能被哈佛录取。可实际上呢?大家读过本书后就会发现,即便是普通的学生,只要策划得法,加上一点点运气,也能够大摇大摆地进入哈佛大学。由于刘亦婷的家长把哈佛当成了一个神话,当成了一个凡人不能企及的地方,所以在这样的思维下,他们神化了刘亦婷,进而神化了他们自己。

  这两本书不断重复这样的主题:“我的女儿进入了哈佛大学,所以她是一个素质全面,能力出色,表现杰出的学生。那么,我们是如何培养出这么出色的女儿的呢?我们培养她的秘诀是什么呢?你是不是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刘亦婷第二呢?且听我们细细道来。”

  我想,在这种巨大的诱惑面前,没有几个孩子的家长会不动心。可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便会发现,其实,学习刘亦婷并非如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刘亦婷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她听话、懂事、勤奋、聪明。但是,这样的女孩到底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呢?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刘亦婷父母的培养,刘亦婷就会变得不听话、不懂事、不勤奋、不聪明了吗?说实话,这是谁也无法证明的命题,因为我们从常识中便能得知,许多家庭教育非常恶劣的孩子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伟人,而有些家庭教育并不差的孩子后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否定家庭教育,因为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培养出优秀孩子的概率)。

  可以说,即便刘亦婷是一个非常杰出、优秀、素质全面的学生,也并不能证明,其家庭教育的成功。但是,刘亦婷的家长却没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他们陷入了这样的思维误区,即认为刘亦婷的优秀是他们十八年来苦心孤诣正确培养的结果。而且这还不算,他们又把培养刘亦婷的一些想法升级为正确的教育理论,升级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一些被“哈佛”两个字弄得头晕目眩的家长们,在“晕轮效应”的影响下,失去质疑和思辨的能力,对他们的话偏听偏信起来。而这种偏听偏信,对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次,即便我们承认,刘亦婷的听话、懂事、勤奋、聪明就是其父母正确培养的结果。我们便可以放心的学习和借鉴“刘亦婷培养模式”了吗?还是不行。因为你的孩子不是刘亦婷。你的孩子可能跟刘亦婷有着完全相反的个性,适合刘亦婷的培养方式可能完全不适合你的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们特别容易犯糊涂。尤其是一些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家长们,对“榜样”、“模范”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在他们成长的年代里,全国人民几乎一个面孔,连穿的衣服都是统一的蓝、黑色调。所以,这些家长很难理解“个性”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很难有意识地去考察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究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究竟属于何种人格类型,究竟有哪些智能上的特殊之处。而实际上,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是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的第一步。

  第三,即便你的孩子的人格类型跟刘亦婷惊人的相似,其他条件也惊人的相似,那就一定意味着刘亦婷的培养模式就是你应该学习的培养模式吗?也不是。刘亦婷的家长经常给刘亦婷讲“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的古训。我想这句话也同样可以提醒读者朋友,我们要学习榜样的话,一定要选择那种极其优秀也就是说杰出的榜样,刘亦婷是这种榜样吗?我认为,她与“杰出”的差距还很遥远。我在前面提到她是个优秀的女孩,但这种优秀更多意味着她是个“好”女孩而非一个“杰出”的女孩。为什么呢?因为在她的培养模式中,“智商”和“情商”教育非常成功,而在“慧商”和“魅商”教育上却有很大的欠缺。而真正的高素质的一流人才,一定是“智”、“情”“慧”、“魅”四商俱全。尤其是对于刘亦婷这类比较听话、守规矩的学生,“慧商”和“魅商”教育更是极为紧迫,可以说,“慧商”和“魅商”教育成功与否,对于他们成为当今社会急缺的有创造力的一流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很多人,包括刘亦婷的家长,一个重要的误区就是把刘亦婷这个优秀的平凡女孩神化成了极其优秀的、素质极其全面的超凡女孩。

  以上,我从“刘亦婷培养模式”到底该不该学的角度谈了一些我们认识上的盲点和误区。在本书中,我还谈了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什么、漏洞百出的美国大学录取制度、采用何种教育策略超越刘亦婷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家长们科学规划自己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

  在这本书中,我自始至终都在提醒大家,刘亦婷不过是个平凡普通的女孩,我想尽力为大家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去掉了神话色彩、去掉了耀眼光环的刘亦婷,我相信,在平和、平视的目光下,我们从“哈佛女孩刘亦婷”这里,反而能够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我从自身的经历感受到,试卷考不到的,社会一定会考到。急功近利的学习者固然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长久看来,他们终会受到社会的惩罚。尤其随着社会的变迁,技术的革命,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在这种趋势下,教育孩子越来越需要大的智慧。这便是我通过详尽讨论“哈佛女孩刘亦婷”这个典型案例,要传达给读者的最重要信息。

  与一切关心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奔走、呼喊、殚精竭虑的人们共勉。

  萧 愚

  2004年9月于北京.

TOP

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后记

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后记

  试卷考不到的,社会一定会考到

  应试教育弊端多多,为什么家长们还是趋之若鹜,老师们还是趋之若鹜呢?因为这里面有一种博弈的心理在作怪。我的孩子去搞素质教育去了,去搞研究性学习去了,去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去了,但是别的孩子不这样啊。他们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他们还在紧密围绕高考做各种准备。那么,我的孩子是不
是在考大学方面就吃亏了呢?现在有一句话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充分说明了家长和老师们的这种博弈心理。

  其实,只要有考试的地方就有中国学生在博弈。就拿GRE考试来说吧,这个考试是考取留美奖学金必须要参加的考试。很多美国学生对这个考试是不重视的,比如过去2400分的满分,他们一般也就考到1800分左右。可是中国考生呢?头悬梁,锥刺骨,一般能考到2000分以上,有的人还能考到2200分以上。

  为什么中国考生不能像外国考生那样满足于1800分呢?因为你考1800分,别人比你努力,会考到2000分以上,人家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了。所以,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大家都在这方面玩命,结果中国学生的平均成绩要高出美国学生很多。这种博弈的结果受到损害的是全体学生,在这场博弈中,没有胜利者,因为大家都付出了本不应该付出的代价。

  高考也是如此,大家都不敢松劲,怕一松劲就在起跑线、中途跑甚至最后冲刺阶段输给对手。这是一种很可悲的现象。只要教育资源仍处在稀缺状态,这样的博弈似乎就会永远进行下去。但是,这种博弈继续进行下去对我们的国家损害是巨大的,因为前面提到,在这场博弈中,每个人都是失败者,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于单个的学生而言,则毁掉了宝贵的青春,甚至童年。对于那些冲出重围的高考成功者而言,成功也仅是暂时和相对的。等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又会为学生时代的急功近利的博弈经历付出代价,因为试卷考不到的,社会一定会考到。我相信,急功近利的学习者总有一天会受到社会的惩罚。魅商、慧商等素质固然无法在高考的考卷中考查出来,但是,到了社会这个人生的考场上,一个人拥有慧商和魅商的程度却很容易考查出来。因为社会上的大部分创造性工作岗位都需要这两种素质。很多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毫无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可言,根本发挥不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作用。而他们又无独自创业的抱负和能力,所以他们只能甘于做螺丝钉的工作,我们看到,很多硕士生做起了资料员的工作,有人说这是人才浪费,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些硕士生除了资料员工作之外可能别无所长。

  而对于那些高考中失败的学生而言呢?高考其实并不意味着毁掉他们的生活。关键是很多家长从信心上把孩子毁灭了。他们忘记了,高考失败仅仅意味着孩子在智商和情商方面的综合较量上打了败仗,但决定一个人成败与否的是慧商和魅商。他们不给孩子机会,也不知道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慧商和魅商,只有任孩子自生自灭地在社会底层挣扎。

  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只有彻底改革高考制度,才能改变这种无尽无休的博弈。但是,我在前文已经提到,高考制度大的改革目前绝对不可能,目前只能完善,因为它现在是尚能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不坏的制度。如果把美国的高考制度引入中国,则是完全不合时宜,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所以,目前不管我们发现了高考制度存在着多少弊端,也只能认可高考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空发牢骚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彻底改革高考制度不可能,那么,有没有可能从我们自身入手进行改革呢?也就是说,我们自己主动退出这种博弈,专心培养孩子的素质和才能呢?

  恐怕很多家长对这样的想法会犹豫不决,毕竟,考试是摸得着、看得到的利益,是能很快看到成果的,而培养素质、搞研究却没有现成的教科书来参考,成果也不好判断。就像刘亦婷的家长所言,他们不喜欢“碰运气”,也不喜欢“买彩票”。他们宁可求稳要一个平常一点的孩子,也不想剑走偏锋,让孩子冒险去做把握不大的事情。那样,可能会让自己的孩子将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落得个“打艺术杂”的下场。即便很多教育知识非常丰富的家长,也抱有这样的想法,高考是个门槛,先把这个门槛过了之后再想办法补救。

  不能不承认,他们的这种保守的教育理念有其合理性。我们的社会就目前的状况看,也没有完全颠覆他们这种教育理念。虽然有不少北大毕业生成为“废物”,也有哈佛毕业生成为“海待”,但是,这些人总不至于成为被人追逐的摆地摊的“小贩”吧,他们固然在各个岗位上是螺丝钉一样的人物,难以成为杰出人才,难以获得诺贝尔奖,也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可他们毕竟都能获得相对体面一些的工作,混口饭吃,或者有朝一日成为中产阶层也是完全可能的。

  可是,对于国家而言,这样的景况是可悲的。如果国家的精英人才都去争着做螺丝钉了,都去做公司的白领了,那谁来搞发明,谁来搞创造,谁来创业,谁来向诺贝尔冲击,谁来让中国足球崛起?可是,目前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与家庭的需要是脱节的,尽管国家大张旗鼓地鼓励素质教育,鼓励研究性学习,但家长们却依然故我,毫不动摇地坚持着应试教育的思路。而家长们是学校的财神,学校也不敢怠慢,“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踏踏实实搞应试教育”,这种怪异现象的产生,本质上就是国家与家庭之间需要的错位。

  如何才能让家长们从博弈中退出来,专心从事素质教育以及慧商和魅商的教育呢?我想从全局来看,这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国人中庸保守怕冒险的性格,恐怕是这种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本。

  但是,对于有抱负、有见识的家长来说,其实已经别无选择。我想对于这些家长来说,对孩子的要求绝非螺丝钉那样简单,他们想要自己的孩子真正获得幸福、快乐,真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一流人才。那么,在这样的愿望下,与其跟众多其他家庭挤在一座独木桥上博弈,弄到一个大家都是失败者的结局,还不如奋起开拓新路———按照素质教育培养的原则,按照慧商和魅商教育的要求,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自己的孩子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林肯说过,“卓越的天才不屑走旁人走过的路,他寻找迄今未开拓的地区。”也许这样的孩子考不上北大、清华,但是他们的后劲足,潜力大,在他们中间,必然会产生真正的一流人才,孕育出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

  当年,我从北大校门走出来的时候,我有这样的感慨,如果还有一次选择,我不会选择北大。并非由于有比北大更好的选择,而是因为考上北大付出的代价太大。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笔投资是得不偿失的。

  我在小学二年级参加了学校足球队。可惜到了初中,为了学习放弃了。我在小学时还参加过市体校的乒乓球队,到了初中也放弃了。升高中的时候,音乐老师找到我,说可以推荐我到二中学声乐,可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我要去考一中,因为那是市里最好的中学。还有从小学六年级萌芽的写武侠小说的爱好,画漫画的爱好,初中时写诗的爱好,中学里萌芽的写剧本的爱好,统统为了高考、为了北大这个目标牺牲掉了。

  回过头来想想,我这种牺牲究竟值不值得呢?或许不能读北大,我会进入一所普通的大学读书,或者大学落榜参加自学考试,或者进入民办大学,试想,今天这个求才若渴的社会会因为我是普通大学的学生埋没我的才能吗?试想,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中又有多少人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呢?

  近几年,我越发强烈地感觉到,社会上需要的是有才能的人,而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会选择退出这场考重点,读北大的博弈。我坚信,刘亦婷家长那种“当尖子生、读重点、上名牌、当状元”的思路,完完全全是反素质教育的,是落后的、过时的教育理念,那种怕“冒险”,不敢“赌”的心态,也只能让自己的孩子走向平庸。刘亦婷一个人的幸运不能掩盖千千万万人走向失败的现实。

  我希望:至此,“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神话可以休矣。

  萧 愚

  2004年9月于北京.

TOP

引用:
原帖由 cool爸爸 于 2007-1-3 17:29 发表
...
我始终认为,瞎教育不如不教育。如果家长本身的教育知识有限,没有能力识别什么是科学的教育理论,亦无能力分辨出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更适合自己的孩子,那么,我希望这些家长还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其快乐、自由、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展为好。
...
.

TOP

回复 #3helenLee 的帖子

这么快就找到了关键词?佩服佩服!.

TOP

引用:
原帖由 cool爸爸 于 2007-1-3 17:31 发表

当年,我从北大校门走出来的时候,我有这样的感慨,如果还有一次选择,我不会选择北大。并非由于有比北大更好的选择,而是因为考上北大付出的代价太大。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笔投资是得不偿失的。
...
我也始终认为,目前国内的基础教育的目的好像就只有高考。进一个名牌大学的代价太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为高考,还应该有很多其他方面值得家长和孩子投入。.

TOP

引用:
原帖由 helenLee 于 2007-1-3 17:45 发表


......除了为高考,还应该有很多其他方面值得家长和孩子投入。
是的,除了高考,家长和孩子在其他方面是有很多投入,比如弹琴、画画、下棋。。。.

TOP

回复 #6cool爸爸 的帖子

这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只要不是太功利,孩子不反感,没什么不好。
除了弹琴、画画、下棋,还有运动、旅游、同伴之间的交际,各种各样的玩。。。.

TOP

说得太好了!.

TOP

回复 #7helenLee 的帖子

就这些全中国的家长已经在叫苦连天了,你却说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不功利,将来怎么办?现在的很多家长已经六神无主了!.

TOP

炫爸,他有办法。.

TOP

回复 #9cool爸爸 的帖子

环境是需要去适应的。
“六神无主”也是因为家长自己没想法,而不能完全怪社会和环境。.

TOP

还是这句话,去了哈佛的孩子,其家长都说不读书的,都是在玩的,或许早知道可以去哈佛了,就玩了。.

TOP

回复 #12炫炫爸 的帖子

怪不得你总是说学中玩玩中学,原来早想好去的地方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炫炫爸 于 2007-1-3 18:10 发表
还是这句话,去了哈佛的孩子,其家长都说不读书的,都是在玩的,或许早知道可以去哈佛了,就玩了。
精辟。.

TOP

回复 #13cool爸爸 的帖子

我是说学中玩玩中学,但去哈佛的都是学中玩,玩中不学。.

TOP

哦,我明白了,上哈佛的都是一路玩过去的。.

TOP

回复 #16cool爸爸 的帖子

才刚醒悟啊!.

TOP

回复 #17炫炫爸 的帖子

没办法,属于后知后觉,不能跟您老比的!.

TOP

你们二老的孩子都是一路玩到名校滴。偶们看着羡慕啊。.

TOP

从今天开始就让儿子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玩啥就玩啥..

TOP

顶一下!.

TOP

回复 #2006jj 的帖子

也是一个去哈佛的孩子,.

TOP

回复 #22炫炫爸 的帖子

炫爸,当心不要误导人家.
helenLee,你家小帅哥不是也一直玩么,也准备去哈佛啊?.

TOP

回复 #23cool爸爸 的帖子

是啊是啊,你怎么都知道。 .

TOP

《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两本书我都看过了。目的不是要把孩子培养到哈佛去,而是希望学习前人的经验,让自己的孩子可以轻松应对学习。结果发现哈佛女孩并不轻松。
书中讲了许多理念,对我们这些爱子,又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很有吸引力,但是看仔细后,你会发现其实哈佛女孩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基础教育,他们的孩子其实学得不是很快乐,也不轻松。书中有许多地方都提到了应试教育的方法培养,她的父母直言:应试教育也是一种素质的培养,呵呵.

TOP

当时看哈佛女孩一书,就觉得,很少有人能象他们一样培养孩子。家长的工作性质、家庭结构以及孩子的秉性都不相同。.

TOP

能接受应试教育的那确实也是一种素质的培养。.

TOP

大凡出版商在出书前都会做市场调研,现在社会上大家对孩子的学习都怨声四起,于是出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让你眼睛一亮,以为找到良方可以让孩子合理避让了。于是都去买。看过之后,发现理念可以接受但没有具体细节,于是《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又出版了。等家长们掏钱买回来一看,原来还是教应试的一套,大呼上当,于是正好出第三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出版社的腰包岂有不鼓之理。
总之,什么适合自己的孩子就去做,考章考级对孩子有用就去考,上大课对孩子有用就去上,没用就不上,可以请家教,上小课。你的孩子喜欢在玩中学,就让他玩个够。你的孩子玩起来什么都忘记,那就让他用别的方法学。你的孩子喜欢读书,喜欢考试,就让他去读,去考…………管别人怎么说,自己心里不是空的就可以了。.

TOP

魅商、慧商又学到了新的商数,却没有介绍如何求得?
请有兴趣的学者出出书吧?弄些题目测分,再弄点公式计算求商,可以大卖!.

TOP

以前一直反对考章考级,但在孩子考黑管3级时发现,孩子有了一次系统的复习,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些平时不在意的坏习惯都得以纠正,效果明显。于是不再反对考级。以后每年考,现在已经考到七级,孩子学会了许多考试以外的东西,考级对孩子有作用,所以要考。
英语考级也一样,可以有一次系统的复习,还学会了应试的技巧,也对自己是种测试,也适用,所以也考。
只是坚决反对各种绘画的考级,因为不适合孩子的思维发展。
如果各种考章考级可以让孩子增加自信心,可以进好学校,那就是意外收获了。
以平常心去应对学习,相信道路会越来越宽的。.

TOP

回复 #28都都妈 的帖子

看电子版的就可以了,看几眼就知道说什么了。.

TOP

回复 #25都都妈 的帖子

轻松不轻松指的是一种心态、与投入学习的时间无关,与投入学习的态度以及对所得到的收获的心理满足程度有关。

所以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非应试教育,家长要尽量引导孩子用一种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态度去学习,并从中感受自己由此得到的收获。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就能够轻松应对。.

TOP

回复 #31炫炫爸 的帖子

已经买了,第三本不上当了。以后也出一本,叫《WW上的家长是怎么抵制哈佛的诱惑的》,你主笔.

TOP

回复 #32helenLee 的帖子

说得好 .

TOP

培养孩子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等各方面综合因素,<刘亦婷>的成功,与她及她父母亲花的精力,以及天智,机遇都分不开的,应试教育是对的,至少中国的学生就应该接受应试教育.偶个人认为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都都妈 于 2007-1-4 09:16 发表
已经买了,第三本不上当了。以后也出一本,叫《WW上的家长是怎么抵制哈佛的诱惑的》,你主笔
.

TOP

回复 #33都都妈 的帖子

WW上那么多的粉丝每人买10本,炫爸07年要大发了。稿费拿出来大家FB。.

TOP

想着去哈佛,想着怎么才能去哈佛,是不是另一种应试教育呢?成功就非去哈佛吗?统计一下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哈佛的?
平凡的教育,要么平凡到底,要么假平凡。在平凡与假平凡之间摇晃是危险的。
再则,以我自己为例,父母和老师再好心也是不理解孩子的。当老师和家长把我从画室里拼命拉出来的时候,可以说对我的打击是致命的。我宁可设计牙膏盒子,也比成天看着数字有趣味。永远不要为孩子担忧,他肯定比你活得更好。.

TOP

回复 #37helenLee 的帖子

先预支,这次就应该先用上 .

TOP

回复 #37helenLee 的帖子

有枪手吗?现在不是时尚什么都要枪手。.

TOP

回复 #38小猪爸爸 的帖子

因为现在就是哈佛的书,都妈也买了N本,大家也就跟着前人脚步走,要不不是走冤枉路了,多花了N万美元。

每人活法不同,整天在家玩的说上班族脑子有问题,还每天打卡。。。所以,只要你自己感觉过得好就ok啦。

.

TOP

回复 #40炫炫爸 的帖子

参加FB的都是枪手,够了吧。.

TOP

回复 #41炫炫爸 的帖子

你出书,我自己买,再动员所有认识的人买,花N元也乐意啊.

TOP

以前看了几页别人不要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就实在看不下去了,倒不是她写的不好,也不是那个女孩不优秀,只是咱家养了个臭小子,怎么培养他也成不了女孩啊 ?!更加成不了哈佛女孩,所以就不往下看了 .

TOP

回复 #45巴山秋月 的帖子

现在技术水平高了,世上也有几个成功案列,完全能成为哈佛女孩。 .

TOP

这本书我也看过,觉得对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肯定比较客观点,每个孩子个性不一样的,教育孩子也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的。如能套用,培养出的都是同类的人,可能世界就不精彩了,她可能是培养应试教育的典范吧.

TOP

啥时出本<一路玩着上哈佛>,我肯定买.咱不想去哈佛,就看他咋玩..

TOP

没看过这本书也没看过《哈佛女孩。。。》,偶只能搬个板凳好好听课.

TOP

回复 #32helenLee 的帖子

,要能把兴趣和学习结合起来,真正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提高,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其实家长也知道应试教育的害处,最坏的就是让孩子把学习看成是不得不做的苦差事,能不学就不学,而不是主动学,乐意学,能被迫学好像已经是好孩子了,很多无奈。.

TOP

其实搞素质教育对家庭,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因为应试教育还能有很多共同点,有很多参考书可以套做,可素质是每个人的特性的发挥,对每个被教育者得有不同的思路方法,还有作者提到的“慧商”“魅商",该如何定义?有该如何去实施哪?WW上的BBMM们,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好吗?不希望孩子只是书娄子,而是四商齐全.

TOP

 176 1234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