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经验总结] 课堂教学呼唤教师个性的张扬!——转贴

课堂教学呼唤教师个性的张扬!——转贴

青年教师小李一心想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他主动地阅读、搜集杂志上发表的教案设计,特别是全国、省、市优秀教师获奖课的教案。小李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组织语言都模仿着优秀教师的课例,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

课堂教学:呼唤教师个性的张扬
感触一:教学拒绝“克隆”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是我看完这则案例后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中的一句话。世界万物都有各自的纹理或属性,都有各自独特的个性,正是有了无比丰富的个性,人类世界才变得多姿多彩,饶有情趣。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无个性即无人才。“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独创的精神”是未来一代生存的基本素质。因此,学校不能成为生物工厂,靠生产出一批批无个性、无特长的“标准件”学生过日子。毫无疑问,个性化教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个性发展教育需要以教师个性为基础,教师教育力量的源泉在于教师的个性。没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的存在价值是有限的。教师风格不存,个性不存,意味着教学生命的死亡!教学拒绝“依猫画虎”,教学拒绝“照葫芦画瓢”,教学拒绝“克隆”!
思考一:“传声筒”和“复印机”、“破庙”和“庸僧”
当前在教育界,对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已经形成共识。但是话说回来,我们在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自主意识的同时,教师自身有没有自信与自主意识呢?时至今日,还有人认为教学不需要教学个性,这是对教育的亵渎,也是缺乏人道精神的。案例中的小李老师显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他对优秀教案趋之如鹜,对成功课例全盘照搬,这种缺乏思考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做法只能使自己成为“传声筒”和“复印机”式的老师。教育者首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教师是思想者,才具备教育者的素质。有教学个性的老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自身所蕴涵的丰厚学养。教师的课如没有个人特色,就没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如同作家没有风格一样,而我们可以选择不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学生却不得不在课堂接受教育,他们没有选择教师的权利!
众所周知,“师”与“匠”不属于同一层面,匠的技巧再高,难有创见,师则一定有自己的风格,善于创造。所谓技巧,无非得之于教训,积累为经验,而“思想”却能使一位教师站立起来!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位有高度自立意识的思想者,也应当是一位创新者。像李老师那样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没有对独特教学风格的追求,恐怕连一个“想当师的好匠”也成不了!
教学个性延续着教师的教学生命,因为它有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李老师那样的照本宣科、死搬硬套决不是教学个性,没有个性的教师一如泥胎木偶,他的课也正如同破庙庸僧在有口无心的谈禅!.

TOP

感触二:教案不是剧本!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对以教案为本位的传统课堂教学有一段极其深刻而又颇为生动的描述: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到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我们就见到这样的景象: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从李老师对优秀教案锲而不舍地追求到对教学过程不厌其烦地排演,我们仿佛正看到一出煞费苦心而又拙劣蹩脚的“教案剧”正在上演!
思考二:教案是什么?
教案是什么?李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要以教案为本位?简单地说,教案是一种教学的方案,从教学程序来说,教案是备课时完成的。像李老师这样仍拘泥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师,把课堂教学看成是计算机的输出规定程序,把上课当作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的过程,以为这样就能上出一节好课来,然而整个课堂却变得机械、沉闷、僵硬、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教学活动成了教师主导的独角戏,成了主要为了完成知识传授而全然不顾及学生情感态度、主体性和能动性的独角戏。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样一篇教案和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却上出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呢?恐怕我们不能不归因于“生成性”因素的使然。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生成性是对教学现实规律的概括。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体性、创造性以及节奏、语言、形象、机智、变通等含有“生成性”的因素往往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诚然,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而我们不否定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教学是“人-人”系统,因此它必定又是一个生成的过程。预设和生成矛盾的统一,揭示了教学的确定性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存在着确定性,从而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
    教案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它是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至少,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一纸空文,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和教学环节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

TOP

思考三:今天我们怎么备课?
反对以教案为本位,,其实质是以开放代替封闭,而开放的目的则是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写教案,不备课,而是要详略得当,周密考虑。我认为,教案的线条可以“粗”一些,给实际教学留下一定空间,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李老师那样连教学组织语言都照单全收,使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和张力。
当然,“动态生成”不是“散乱的活跃”,所有的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呈现教师独特鲜明的教学个性,促进学生自主个性的学习。
教育呼唤个性的张扬,教学呼唤个性化的教师,如果一位教师没有教学个性,即使他奉献一生,烛灭丝尽,其作用也终究有限。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学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