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帖,和朋友们分享)华德福和蒙台梭利的比较

(转帖,和朋友们分享)华德福和蒙台梭利的比较

作者:Barbara Shell;译者:吴蓓/转自中国儿童现代教育网
这篇文章涉及到华德福和蒙台梭利教育哲学方面的一些对比,是基于我30年的教师生涯(华德福学校和公立学校),基于我个人在蒙台梭利学校的观察,以及和蒙台梭利­老师一起参加的学习班。

  首先我想强调即使在同一个教育哲学体系内,由于老师个人风格和理解的不同,班级和班级之间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主要讨论形成对比的一些领域。在这两种教育哲学­中,都对儿童充满着极大的尊重和崇敬,我把关注点放在这几个方面:游戏和想象、社会性发展、玩具、结构和秩序。

  华德福哲学把游戏(Play 可翻译为玩)看作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激发想象力的过程,游戏富有生机,是老师作用于孩子的一个完整部分,老师还把讲故事和想象力溶入课程中。

  蒙台梭利哲学认为,年幼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区分现实与想象,涉及到想象的活动应该推迟到孩子在现实中打稳了基础之后。在蒙台梭利班孩子的任务和活动是具有现实性­的。蒙台梭利说儿童玩玩具的乐趣是一种错误(It is a mistake  for children to amuse themselves with toys),如果没有与大小、数字相联系的智力兴趣,孩子不会真正长久的对玩具感兴趣。

  华德福教育中,我们觉得玩具能帮助孩子重新感受从现实中来的体验,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越是简朴的玩具,越具有开放性,教育作用越大,因为它越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在华德福幼儿园里,有许多从桦树干上锯下的圆木头,有海边的贝壳,有用于服装或盖房子的长条丝绸或棉布,特别是柔软的布娃娃,脸上点缀着最简单的特征,­为她们在游戏中的扮演角色留下丰富的想象。

  蒙台梭利教育中,幼儿通过操作来学习阅读和算术。每一种操作材料供有步骤的使用,最终达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概念,如不能想象为城堡围墙的数棒。蒙台梭利教室是一个­开放的教室,有许多孩子可以从事准备好的活动,大部分活动,孩子以自己的速度独自进行,每一位孩子在一块小毛毯上做着与别人不同的事。只有当孩子提出要求,才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在不干扰别的孩子学习的情况下,社会交往才能发生,如老师帮助孩子去学习一项新的任务,或等着另一位孩子完成手中的学习用具。

  华德福哲学强调孩子逐渐学习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中的人。孩子在社交方面的成长和我们做的任何其它事一样重要,教师要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社会行为,通过一起做活动,­唱歌或游戏培养集体意识,在分歧中帮助孩子学会让步、合作。

  蒙台梭利教室里,孩子可以随心所欲走动,一天的活动不分学习、休息或游戏,孩子分为几个混合年龄组,3至6岁、6至9岁,9至12岁,各为一组,孩子们自由选择­他们的活动,以个人化的方式进行。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保护儿童的选择是一个重要原则。而对艺术不太强调,艺术和音乐活动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兴趣。

  相比之下,华德福教育认为孩子是在节奏中茁壮成长,如大自然中的日夜交替、四季轮回。有时候大家在一起作为一个群体参加活动,有时候和小朋友一起玩,或一个人自­己玩。有做手工、画画、做面包的时候,有扮演一个故事,做手指游戏,或者看木偶剧的时候。在孩子们的游戏和活动中,老师观察孩子的特点,设计出能让不同个性的孩­子相互平衡、和谐互助的集体活动。

  老师围绕四季的变化开展节日活动,来自大自然的力量结合到艺术活动中,利用故事、唱歌、儿童诗等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渴望节奏和秩序,华德福和蒙台梭利都认识到这点,但赋予的解释不同,两者都认为物质环境需要一种潜在的秩序,以便孩子能有安全感。蒙台梭利教育­强调在现实的基础上,让孩子摆脱想象。华德福教育则利用自然的材料,如石头、贝壳、木块、手工制作的玩具、小精灵、简朴的娃娃、木头雕刻的动物等,加强孩子的想­象世界。

  皮尔斯(Joseph Chilton Pearce)在《奇妙的儿童》一书中写道:
  "用想象的素材填满概念的缺口,忽视所有的差异,这是孩子游戏的本质。重要的原则是:表面上是游戏,实质上是学习(The child's mind plays on the basic conceptual brain set without altering it.)。
游戏的现实,就像成人的现实,既不是世界、也不是心智头脑(mind-brain),而是加上心智头脑的世界(It is the world plus mind-brain.),孩子的智力开始作用于自己与世界的想象转化(The child's intelligence becomes invested in his imagined transformation of self and world.)。这方面极其引人入胜,他的意识沉浸在想象中,现实成了游戏,对孩子而言,时间总是现在,地点总是这里,行动的总是我,他还没有能力具备成人关于­想象和真实世界的观念。他只知道一个世界,他所置身的游戏就是真实的世界,他不是在生活中做游戏,游戏就是生活。"

  皮亚杰(Jean Piaget)表示:
  "对孩子来说,游戏不是和现实对立。在这两种情况中,相信(belief)都是武断的,没有什么逻辑理由。孩子把自己玩的游戏看作现实,就像他把现实看作愿意和­成人一起玩的游戏,我们必须承认孩子的游戏构成了一个自治的现实,而孩子对"真正"的现实理解,他的真实感低于我们成人。"

  蒙台梭利把孩子的大脑看作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知识和经验。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挑战智力的任务,结果你就得到一个受过教育的孩子。

  在华德福教育中没有唯智力的推动。我们活跃和丰富孩子健康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孩子自身拥有这种能力。当孩子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他的潜能就像一朵花的­花瓣渐渐开放。

  在华德福幼儿园,我们不追求早熟的"学习之花",这种"花"也许被许多人赏识。我们宁可舍弃这种快速的满足,而关注孩子最大的利益,保护他的童年,我们期待孩子­们将来成长为健康完整的人。

[ 本帖最后由 华德福 于 2006-12-28 13:46 编辑 ].

TOP

更倾向于华德福教育模式。中医也强调人是和自然环境,尤其是四季等有关系的。中医是老祖宗针对炎黄祖孙的研究。.

TOP

不同意作者关于蒙特梭利的一些说法

"It
is a mistake  for children to amuse themselves with
toys", 很想知道这句话出自哪本书? 在我印象中, 还从没读到过这句话.

"蒙台梭利教育中,幼儿通过操作来学习阅读和算术。每一种操作材料供有步骤的使用,最终达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概念,如不能想象为城堡围墙的数棒。蒙台梭利教室是一个­开放的教室,有许多孩子可以从事准备好的活动,大部分活动,孩子以自己的速度独自进行,每一位孩子在一块小毛毯上做着与别人不同的事。只有当孩子提出要求,才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在不干扰别的孩子学习的情况下,社会交往才能发生,如老师帮助孩子去学习一项新的任务,或等着另一位孩子完成手中的学习用具。 "

"蒙台梭利教室里,孩子可以随心所欲走动,一天的活动不分学习、休息或游戏,孩子分为几个混合年龄组,3至6岁、6至9岁,9至12岁,各为一组,孩子们自由选择­他们的活动,以个人化的方式进行。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保护儿童的选择是一个重要原则。而对艺术不太强调,艺术和音乐活动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兴趣。"

如果作者看到了真正的蒙特梭利教室, 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了. 用自己片面的认识来武断的判断, 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在美国, 蒙特梭利幼儿园比华德福多得多, 但也并没有因此要互相攻击, 否定对方来突出自己. 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方式的存在, 必定有他的的存在合理性, 能否生存可以以他的受欢迎度, 最直接的以存在的数量, 以及存在的时间长短遍布范围可以看出. 如果在别的地方欣欣向荣的东西在这里出现问题, 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自身的问题, 真的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蒙特梭利? 有几个真正了解到当今在国外真正的蒙特梭利幼儿园是怎样的?.

TOP

回复 #3rosemary 的帖子

感谢rosemary的质疑,发此贴就是大家讨论而用。

首先致歉,原文作者并非吴蓓,而是Barbara Shell,美国的一位幼儿园老师。吴蓓只是翻译。

我们园里的几乎所有家长,都是首先接触蒙特梭利,了解了一些“另类”的育儿理念,然后才知道的华德福。很多孩子也是先上的蒙氏园。蒙特梭利是我们育儿的启蒙老师,对此大家都心存感激。

选择教育也是选择人生。转发此帖是给大家一个整理思路和回顾的契机,并非要贬低一方,抬高另一方。重读了一遍帖子,我倒没有觉得作者有攻击蒙特梭利的意思,虽然有明显的倾向性,但还基本客观--当然,是从我本人的认识来看的。我并没有去过美国的蒙特梭利学校,可能我的认识有局限。我想吴蓓翻译的目的,也是基于蒙氏在国内目前发展的情形,有感而发吧。

[ 本帖最后由 华德福 于 2006-12-28 14:18 编辑 ].

TOP

很遗憾没有看过蒙氏的英文著作,看的都是翻译成中文的。不过,“It is a mistake  for children to amuse themselves with toys”这句话在我看来,还是符合蒙氏的理念的,如果是我的话也许会倾向把mistake翻译成误解而不是错误。无论如何,下面这段《童年的秘密》中关于神游的描述,还是映证了这句话的:

。。。。。。成人教儿童观察他自己用各种方式用积木搭成的马、城堡或火车。儿童的想象力可以给任何物体一种象征的意义,但是,这就在他的心灵里产生了一种幻想的景象。一只旋钮变成了一匹马,一张椅子变成了御座,一粒石子变成了一架飞机。儿童可以玩他们得到的一些玩具,但是,这些玩具产生了各种幻觉,未能提供跟现实的实在而富有建设性的接触。玩具给儿童提供的环境并没有特殊的目的,结果,除了幻觉,它们并不能给他任何真实的和理智的全神贯注。它们能激起儿童的活动,就像隐藏在余烬之下的微火冒出来的烟雾。但是,这种火焰不久便耗竭了,这种玩具很快也被扔掉了。然而,成人认为,对儿童的随意活动来说,玩具是他发泄精力的唯一渠道,就像从隐藏在玩具底下的微火中冒出来的一缕烟,他们相信儿童会在玩具中找到幸福。
。。。

[ 本帖最后由 merry77 于 2006-12-31 11:24 编辑 ].

TOP

回复 #3rosemary 的帖子

确实没有机会了解国外真正的蒙氏幼儿园是怎样的,rosemary能给说说吗?.

TOP

回复 #5merry77 的帖子

抱歉没看过中文版的<童年的秘密>, 这里是英文版的一段在"观察与发现"这一章节里一段关于"玩具" 的:   TOYS
Although the children in our first school could play with some really splendid toys, none cared to do so. This surpriesed me so much that I decided to help them play with their toys, showing them how to handle the tiny dishes, lighting the fire in the doll's kitchen, and placing near it a pretty doll. The children weree momentarily interested but then went off on their own. Since they never freely chose their toys, I realized that in the life of a child play is perhaps something of little importance which he undertakes for the lack of something better to do. A child feels that he has something of greater moment to do than to be engaged in such trivial occupations. He regards play as we would regard a game of chess or bridge. These are pleasant occupations for hours of leisure, but they would become painful if we were obliged to puesue them at greath length. When we have some important business to do , bridge is forgotten. And since a child always has some important thing at hand, he is not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playing.
这是Maria Montessori的观察所得, 并没有抵触玩具, 可不可以告诉我"神游"这一段具体在哪一章节, 谢谢!
一位华德福学校和公立学校的老师写的文章因她本人没有当过蒙特梭利老师可能对别的华德福老师会有用吧, 要看这篇文章发表在哪里. 在美国言论自由. 事实上在美国现在有很多公立学校设有蒙特梭利班..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