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226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上外附中求学记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上外附中求学记

上外附中求学记
小序

       2005年1月18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和太太一起,将为儿子的一生作一个重大的选择。
       地点:千鹤宾馆,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各省市选手、全国18所名牌大学现场招生招办老师驻在地。
       时间:子夜
      游走于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招生处,我已经心力交瘁。尽管我们曾经作出过很多选择,但是要在1、2个小时内决定去北大还是复旦,一家三口还是很难统一。对于孩子来说,与复旦的老师已经有了很深、或许将维系一生的感情,但北大毕竟是全国化学专业排名第一的学校,对一个已经放弃了清华大学保送名额、高三阶段还没有进过课堂的上外附中学生来说,除了保送复旦和北大,别无选择;对于太太来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复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我,坚定地坚持去北大 。当我们不得不离开时,我把难题留给了孩子,毕竟以后有许多事是要他独立面对的。第二天,1月19日,儿子带着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的奖杯、金牌和北大的录取(预)通知书回家了。这是我预想的结果。现在孩子以北大优秀生的身份成为北大与港大互派交流生的一员,公派港大学习一个学期。我想,那座由上外附中负责保管的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奖杯,应该是孩子对母校的最好的回报。

一、  选择

       孩子是怎么上小学的和小学阶段的教育,我会到幼、小区去发贴。转眼间孩子读五年级下了,离进中学也蛮近了。那个时候“小升初”同现在完全不同的,家长自己不考虑,互相也不交流。我先介绍一下那时的“小升初”体制。1996年以前(含96年)小学升初中是考试的,各区不完全统一,考两门或三门。录取分数线的坡度极低。除了市重点,把一个区重点和几个初中组成一块,和小学、地区对应。没考上重点,就往对口的学校塞,没有选择的余地,民办学校很少。那个时候也有保送,上海有四座学校,上外是其中之一,名额下到学校,按四比一录取。1997年,“小初考”停止,四校保送不变。1998年四校保送停止,只有上外附中保留自主招生的特权。当时的《少年报》、《小伙伴报》在四月中旬刊登了这个消息。招生通知送到小学,有的学校压在校长室,有的在门房间贴一下了事,原因是什么?大家自己去猜。呵呵。小儿在虹口区五中心读书,当时已经决定把五中心与一墙之隔的长青中学合并成9年一贯制的长青学校。校方当然不会大张旗鼓地宣传上外附中了。OK?
       由于重点中学开始“初高中分离”重点初中在名义上不复存在,都是摇号或电脑派对进去的,一些原来的重点初中于心不甘,经过批准举办了一些特色班,收费很高(按当时标准),如复兴中学,是一个排球、舞蹈、器乐、棋类的传统强校,办一个、两个特色班,每人收1.8万元赞助费,其他班按义务制教育收费(1999年的公办转制浪潮那是后话)。这种特色班为一些重视教育、有特长或者有“后门”家长提供了微弱的选择机会。
       当时我手中筹码多多:有一个“叶仲午奖学金”入选奖,全上海大约50人,其中有24人可以获得正式奖,虹口区有一个正式奖、一个提名奖(也可能是两个),基本上能够视作市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中心小学大队副主席;围棋业余五段;一大堆比赛获奖证书,包括上海市小学生运动会围棋团冠军体、个人第三(东区),总之,奖状证书装满了一个小的纸板箱,奥数比赛还没有进行,但已在曹光彪小学训练,拿一个奖是不成问题的。当时比赛比较少,准备参加的是“新加坡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世界性的华人范围的比赛。有此筹码,当然直奔上外附中而去。BTW,虹口区五中心1997年有一个进了上外的。
       五一长假,我们准备了简单的报名材料寄往附中。我们信心满满又诚惶诚恐。因为毕竟竞争太过激烈,全市只招120人,其余的收费就厉害了,1998年,8万元绝对是看也没看到过的(现在还米有脱困)。而且当时小儿的牛气还没有爆发,志在必得这句话只能放在心里。但六年半以后,他在给北大的函中,结尾的一句是:“如果说我选择北大是因为北大是一所一流的大学,那么北大选择了我那就是北大做出的一流选择”(大意,我没有时间翻原件),那也是后话了。嘻嘻。

二、        备考
三、        面试
四、       入校
(各位家长,我每分钟只能打几个字,说声抱歉先,我会通过编辑的办法添加的)
看在我半夜三点钟中发贴的面子上,大家给点鼓励哦


[ 本帖最后由 家有考王 于 2007-11-13 15:43 编辑 ].

TOP

上外附中求学记

                                              二、备考
       信心满满是一回事,志在必得又是另一回事。我们不得不作两手准备。当时我们的孩子已经是围棋业余五段了。虹口区是当时围棋教育比较发达的一个区,所以有三个小朋友在五年级时达到了五段。复兴中学时虹口区原来是市重点,那里有一个特色班,招生不受地区的限制,但只有有两个围棋生名额。我们不想占围棋生的名额。如果招两个人,我的孩子竞争力是最强的,因为他在上海市比赛的最好名次是第五名,还有很多附加的条件。但我们不想这样做。一方面,另外两个孩子也不容易,挤掉谁都不妥当,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想进特色班,怕训练和比赛影响学习,毕竟围棋只是敲门砖。呵呵。那天我们三个家长一起到复兴中学去。前面两个每人谈了五分钟,交了材料就出来了。而校长同我太太的谈话持续了20分钟。我太太反复坚持,虽然只有两个名额,但希望三个孩子都进去,我们的孩子就不进特色班了,但数学班的赞助费我们无能为力。校长同意考虑考虑。这件事有一个背景:当时复兴中学和市中心XX中学是两个围棋强校,上海市中学生女子团体冠军是复兴中学,男子项目,另一个学校强一些。复兴中学当然愿意为围棋强手网开一面。
       当年上外附中用新方法(纸卷口答)招生是第一次,信息也不想现在那样透明,考试是无从准备的。打仗要靠实力,检点我们的“兵力”,数学是毫无问题的,语文在虹口区五中心小学也是佼佼者,在报上发表过文章,英语是一个弱项,除了校内上课外,只在四年级暑期参加过“张思忠英语”的课外学习,共八次,16小时。老师说“张思忠英语”学一年可以终生受用。但开学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再去。
       五月中旬,我们拿到了面试通知,号码是0001。后来我知道,附中发通知都是把虹口区放在第一的。那时时间已经很紧了,离面试大概一个多星期吧。有人介绍我们去上外附中的英语老师家去补一下课。那个英语老师住在X城新村,家中小班已经开了好长时间了,都是为了考附中的。我们厚着脸皮上门,老师说试试吧。那个小班原来有不少人,但只有七、八个人拿到面试通知,所以学生不多。老师问了孩子几个问题后说,考附中这个小孩希望最大。哈哈。上了两次课面试的日子就到了。我们与孩子沟通,他说有50%把握吧。我们也知道,1500人面试,招120人,有点悬的。但是,在那一年,即使被刷掉了,凭那张面试通知,也可以去敲开别的学校的门了。毕竟报名的条件就很严格——市、区三好学生。后来了解到,报名人数有6000人,超过市、区三好学生数的,有些有特长的学生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了名,有的被录取了。

                       三、面试

    面试的那天,学校门口可以用“蔚为壮观”四个字来形容,面试的1500名学生,分两天参加,上午300人,下午400人,大部分是全家出动。好多信息是在现场才知道的。来的孩子都很优秀,据我观察,70%或以上是三条杠,男孩只有30%出头一点。我分析,可能女孩比较听话、比较成熟一点,所以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和大队长就多一点吧。每个家长都很兴奋,互相打听情况并不停地夸耀自己的孩子。呵呵。我意外地碰到了老单位的一个同事,很熟的。说意外,是因为根据我的了解,我无法把这位家长同他孩子的优秀联系起来,可见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孩子自己的素质都同样重要。
    孩子被10人一批叫进去,40分钟后第一批孩子出来了,孩子们的家长和其他家长急切地围了上去,好为家长们感动哦,而等待面试的孩子们依然在旁边玩闹。七年以后,当孩子在复旦大学封闭训练、复旦推荐生测试的那天下午,他在高楼俯瞰1600名学生走出校门、数倍于学生的家长在国定路口涌向孩子的壮观景象,感慨万分,深感做家长的不易,也庆幸自己早早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漩涡。
    于是我们知道了面试的形式和难度,大抵是一个楼面一个科目,每个教室两个老师一个学生,数学、英语各五分钟,语文20分钟。语、数是由学生从30张卷子中抽取一张,不用笔,口答题目。英语有放录音跟读、提问等。我孩子出来后回忆:数学有三道题目,第三题分两步做。两道是奥数题目,都很难(那当时标准,现在这些题目都已经被背烂了),但难不倒他,第一道题目是一个带大、中、小括号的复杂的四则运算题,难度在于不能用笔,孩子用手指在桌上飞快地打着看不见的草稿,口中报着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并又几次更正自己的答案,在规定的时间将要结束时,他报出了一个答案,两个老师都露出了笑容。数学结束后,他们从四楼下到三楼,面试英语,再下到二楼面试语文。语文是找病句、改错、解释带点的字,根据提供的材料讲一个字数在500字的小故事。七、八年过去了,现在怎么考,我不清楚,但我认为,沉着、不慌张是很重要的。事后我分析,上外附中的面试,不在于看学生会什么、已经掌握了什么,而是看这个学生的潜力、能力,关注的是以后能够学得怎样。这个思路很对我的胃口,呵呵。后来知道,学生进校后,原来学过的英语,都是要推倒重来的。我为我们的孩子几乎没在英语上什么功夫感到庆幸。面试的另一个作用是看学生的应变能力。外表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一个女孩,带着三道杠,但脸上有一块胎记,我不得不为她可惜。这一点事后个到了印证,上外的女孩长得都很端正。
                      四、入校
    面试以后,孩子说有90%的把握。后来有没有一次几百人的复试,我记不清楚了。体检的范围是160人,从里面挑出120人进前三班。体检时,家长获准在食堂等待。家长们心情十分紧张,这是临门一脚了。在交流中我了解到,体检线控制在面试成绩的41分。盘算了一下,数学20分是没有问题的,语文可能口头作文会扣少量的分,英语听说很重要,但分数都不高,最高的12分,这使我们稍稍放心,英语是我们的弱项,孩子的面试成绩应该名列前茅的。体检时对听力要求蛮高的,有一个小朋友下来,说某某同学耳朵有问题,什么问题,小孩子也说不清楚,根据这个小朋友的发英推断,大概是“耵聍”,这我懂一点的。当时那个家长一下子脸都变色了。所以请家长注意一下。有一个媒体名人,大家都认识的,有很多人围着他索要签名。他的这个孩子有点大舌头,所以没有被在120名中录取,但他外语发音不错,一个标准的男高音,唱外语歌曲极好,后来保送到复旦大学。我的孩子发音也有些问题,奇怪的是,他讲普通话口齿很清晰。所以平时他基本不讲上海话的。
    体检后淘汰了40人,据说一部分推荐到了浦外,一部分出了赞助费。当年的赞助费不是很高,8万元一个。12340人,有52个座位,这多出来的座位,除了让教工子女坐以外,赞助费就是另外一个价码了。
   后来有一个分班考,也有摸底的意思,因为选拔的时候毕竟是口试,但那已经无关紧要。对我们来说,填置志愿时填了德语,主要想往理科发展。应该说,进入中预三班小语种学习的40名学生,是当时最优秀的。因为1、要保证他们高中能够直升(原因有机会再说);2、可能英语弱一点,这是我的猜测,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语文和数学的分数很高。当年奥数的尖子,都在三班。我的孩子拿着上外附中001号录取通知书,开始了他七年的上外附中生活,至于最后他实际只在那个学校读了六年,那是后话了。
    出于对另外两个围棋五段的负责,我太太一次去了复兴中学,收回了我们的报考志愿。复兴中学的校长说的一句话我们始终不会忘记:这样的优秀学生,应该进上外附中。只是,在大量优秀的民办初中出现后,上外附中要继续担得起这个盛名,必须下更大的功夫。教育理念的先进,还要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做保证。呵呵。
谢谢大家的期盼,这个长贴总算完成了。

[ 本帖最后由 家有考王 于 2007-11-13 15:44 编辑 ].

TOP

星期六、星期天上贴。.

TOP

周六有什么活动.

TOP

引用:
原帖由 薯片 于 2006-10-27 15:17 发表
没关系, 我们才幼儿园呢, 一起听吧
1998年,我做过一次演讲,题目是“从娃娃抓起,为孩子创造一个出色的未来”
未来,对于可能的第三代,我也是这个观点。.

TOP

我在小学的板块发了一个《上外附中家长谈奥数》。欢迎拍砖.

TOP

准备下午把第二部分打出来,我是新人,大家可以先去看看我发的其他帖子。.

TOP

一定要努力回答各位。
小学时,他只学过16小时课外英语,奥数化的时间多一点。进了中学,课外参加化学竞赛班,也在围棋训练班做教练(多伦路纹枰坊,赚些零用钱)。高三开学,就请了十天假,9月13日拿到化学竞赛第一名,就被复旦大学关起来了。12月份溜出来到上外考德语二级证书(德育托福),1月19日全国化学竞赛后解放的。他的课外活动与学业无关。.

TOP

十点半上第二部分——备考.

TOP

回复 #46 芳子 的帖子

已经直升北大了.

TOP

回复 #48 简单妈妈 的帖子

第一外语是德语。
但是,高中毕业时,已经过了托福和GRE,对高中生来说,650的托福够高的了,而GRE,考了1460分,国际排名前8%,国内排名前2%。涉及大学书、理、化的部分,考了满分。.

TOP

回复 #46 芳子 的帖子

在北大第一学期,大学语文在学院名列第一。根据炫爸爸的帖子,应该能够百读到他在华东理工大学的演讲稿、他在北大辩论赛的表现。GRE作文、托福作文考5分(6分满分).

TOP

我丝毫没有拽的意思。我和孩子对现行的教育体制都很“痛恨”,我现在的帖子只是铺垫,目的是对教育改革进行思考。否则,会毁了我们的下一代的。.

TOP

回复 #52 简单妈妈 的帖子

       2、3级都过了,现在六级也过了。但当时英语没好好学,很吃亏。我的观点是要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作他想做的事,尽情地玩。高一的时候,他在电子游戏的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可见他在电子游戏上化了多少功夫。我从来不干涉。
       BTW,炫爸爸的“儿童早期教育应该更多集中在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上而非学校预备知识”的观点是至理名言。 要赞一下的。

      上外小语种的同学如何学习,需要专门研讨。有机会再说。.

TOP

回复 #56 炫炫爸 的帖子

???.

TOP

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秀的基因,都有可能出色,关键是你如何去打造。
每一个孩子都聪明或有他聪明的地方。我的孩子知道他的差距。他的办法是:比聪明的孩子努力一点,比努力的孩子聪明一点。.

TOP

回复 #62 芳子 的帖子

剑客有剑魂、部队有军魂。我孩子的魂来源于围棋,争强好胜又看淡胜负。我们做家长的,交给他做人的基本道理——负责——对家长负责、对老师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

TOP

回复 #64 lishuwen 的帖子

在小学区发了一个《上外附中家长谈奥数》。欢迎指正。.

TOP

回复 #68 薯片 的帖子

我孩子的一外是德语。他可以去德国,但不是他理想的大学。他在高二暑假到德国交流了一个月,想明白了。
学化学以后要去美国。一月份保送北大后,拼了5个月英语。他们班里10个学德语的,清华1、北大2中山大学1,其他在复旦,开学后有5个去了德国。

[ 本帖最后由 家有考王 于 2006-10-28 23:19 编辑 ].

TOP

回复 #70 熠熠的妈 的帖子

祝贺一下。
能讲讲孩子的情况吗,或者短信给我。
你的问题我会专门有一个帖子。.

TOP

谢谢各位的关心。这个帖子还没上完。以后我会认真回问题的。我不太会打字,时间也不多,所以我要抓紧.

TOP

回复 #70 frank妈妈 的帖子

但也有一些变得更优秀了。具体原因很深刻,说起来也不方便,请注意我以后的帖子,读出帖子背后的东西。.

TOP

回复 #79 傻妮子 的帖子

我会在10点钟把这个帖子上齐。谢谢鼓励。.

TOP

帖子已经上齐了,饭迎指正。.

TOP

引用:
原帖由 cc282 于 2006-10-29 20:47 发表
那些大多数不是正宗考上的
正宗考上的,很优秀的,后来也不行了,为什么,原因很多。作为上外学生的家长,我不能对孩子的母校说三道四。我会上一个帖子,说说上外附中的特点,哪些孩子适合在那里读,家长要注意什么,等等.

TOP

您说的这些,要另外有一个帖子,也要容我再想一想。
六年有太多的话,也有不太好说的话。
六年玩得很痛快,期间在杂志上发表打电子游戏的专题文章,拿了一个全国少儿围棋比赛第四名,虹口区中学生围棋第一名、去德国考察交流,拿了校辩论赛冠军,市作文比赛搞了一个小奖,等等。
让孩子全面发展,是我的人道主义观。
没有一个金色的童年,人生毕竟不完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健康的心理不可能在重压下形成,让孩子自由、健康地发展,是我们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TOP

回复 #87 karen.li 的帖子

所有孩子都很聪明、都会有出息。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

TOP

回复 #89 bill的妈妈 的帖子

1、在当年,好孩子必须去上外。
2、我会有一个专贴,但应该放到小学or中学?.

TOP

我在大杂烩发了一个“敬老节,我们为自己准备了什么礼物”,请大家捧场.

TOP

回复 #95 twin 的帖子

双胞胎,好羡慕。我们不要学孩子,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家长的任务是“把握导向、控制走向”。教育孩子也是有捷径可以走的。.

TOP

回复 #99 gracemum 的帖子

有空打出来.

TOP

我还没学会如何集中。在大杂烩也有一个帖子.

TOP

回复 #110 twin 的帖子

说的真对,成功的标准是能力,而不是学历、分数。但是,在中国这个环境,我们只能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接受我们所不能改变的。能力如何检验,要在实践中检验。但是,一家大型企业,他在招聘时,面对众多的应聘者,是无法检验能力的。所以,第一次就业看学历和专业,看你哪个学校毕业的,看你是什么;第二次就业(跳槽)看能力,看你会什么。不知这样的分析对不对。

[ 本帖最后由 家有考王 于 2006-10-30 18:10 编辑 ].

TOP

1998年我读专生本,我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中有一段:学历固然重要,但知识比学历更重要,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我教给孩子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进入大学后,也要在掌握能力上下功夫。做书蠹是没有用的。纵然有高分数、高学历,总会被打回原型。对此,我一直十分警惕,毕竟,孩子的路是要他们自己去走的。管得了一时,又管得了几时?好在孩子自己也会思考了,所以去德国学习他们的教育制度后,对学历、分数都看得很淡的。.

TOP

在前辈的指导下,我把文集编好了。.

TOP

回复 #104 羊宝宝妈妈 的帖子

学习围棋,终身受益。当然,如果要获得开发智力以外的成果,还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我会专门在社会教育上一个很长的帖子的。.

TOP

回复 #123 thibaut100 的帖子

专门在社会教育上一个很长的帖子的
中间有一个“会”字的.

TOP

回复 #125 twin 的帖子

twin 说的极对
1、儿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古训。我们要做的是突破这个概率圈。
2、孩子以后的路怎么走,由不得我们,只要他们快乐、幸福。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让他们有本领能够为社会多做一点事。
3、做厨师也要做得好,像周星驰,让食神门口水流了一地。
4、最重要的是,twin的一句话说出了这几年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在我这一代四、五十岁的家长中,有不少人也曾经有过梦想,但在那个年代,永远只能是梦想。于是,他们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绑在自己的理想的战车上,逼着孩子为自己圆梦。孩子应有的金色童年被撕得粉碎,这是很可悲的。
谢谢twin的提醒。.

TOP

回复 #126 06jj 的帖子

上过16小时张思中英语,大量时间花在,第一,围棋;第二、奥数,第三,化学.

TOP

回复 #130 州州妈妈 的帖子

围棋的瓶颈现象是一个普遍规律,突破了,就是一个飞跃,瓶颈,实际上不是棋力,而是棋的境界.

TOP

回复 #121 牧童 的帖子

北京是来去几次了,都是做的,有时是88元的民工车,半价的学生票。多花8小时,没有空调,没有水喝,挤得不能走路。这是他的选择。我之所以同意,是因为,在他这个年龄不能吃苦,以后一辈子都吃不了苦。到美国去读书,有N多苦要受的。
但现在在香港,回来极不方便,钱也是个大问题。国企老职工,就这个样。.

TOP

回复 #140 zmmjerry 的帖子

先简单说一下。
我打字慢,现给个代号:A—国际象棋,B—围棋
1、对女孩的适应度,A
2、气质熏陶 ,A
3、开发智力,B
4、有利于理科,B
5、启迪人生,B
建议:先用五子棋开发她的智力,看看她喜欢吗。不能强求。
注意:谨防孩子把旗子放到嘴巴里.

TOP

回复 #141 maggieshen 的帖子

一切随缘。但是,要敲开好学校的门,有时也没有办法。.

TOP

回复 #137 06jj 的帖子

缺点太多了,好吃懒动,没记性(不是没记忆力),168CM,倒有160斤,等于我俩的平均身高,800度近视眼.

TOP

1、学德语对英语有帮助。
2、美国的大学看到德语很欢迎的。上外一个学生到美国,又从美国公派到德国。.

TOP

回复 #154 简单妈妈 的帖子

大二了。.

TOP

回复 #156 简单妈妈 的帖子

叫我孩子的是一个宋老师,在德国汉堡有一点名气的.

TOP

回复 #158 thibaut100 的帖子

蔡寅。成绩一直在前三的。.

TOP

回复 #165 thibaut100 的帖子

综合的。成绩好的大部分在三班。蔡寅的成绩大部分时候是前三,好像钢琴10级吧。是学校的干部.

TOP

往前搜一下。或者请论坛上50多个BBMM来说一下。.

TOP

 89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