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问题上, 我觉得大家是不矛盾的, 观点一致.
所谓有主题, 不是说家长定个主题让孩子们去做, 是孩子自己说出感兴趣的是什么, 然后开聊. 在开始交流时如果连一个范围都没有, 各说各的, 怎么交流?
举个例子: 喜欢植物的孩子, 有什么打算, 想了解什么, 想自己做什么? 说说, 然后找到志同道合者.
喜欢动物的孩子, 去观鸟吗? 有什么打算, 有什么计划,也来说说, 找找同道中人.
喜欢机械的, 也来谈谈, 我想做什么, 看看谁能和我一起画草画, 能和我一起实现.
孩子有了主题后, 家长才能针对主题进行补充, 补充主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完成他们自己的主题, 那是他们兴趣点所在.
没有轻轻松松的科学学习, 只有兴趣推动下的, 不认为是辛苦学习.
daisy详的孩子自发"搭小灶", 也是有主题的, 这个主题是"搭小灶".
这个主题一定是有孩子提出来, 然后是大家觉得有兴趣再一起去做.
孩子只有先提出了主题才能讨论实施.
DAISY说了差别的重点:“看孩子们自主,能弄出啥”-----这是对孩子能力的了解;
“要孩子们弄出啥(这个弄出来不一定指出成果)”------这是对孩子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的是能力的了解还是能力的培养?
这个科学小组和年级关系不大, 重要的是孩子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如果四,五年级的孩子不能说清自己的想法, 而二,三年级的孩子反而能说清想法, 那么四,五年级的需向二, 三年级学习了. 同样, 四,五年级的孩子能清楚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后, 是能够分配任务, 如何按排人去实施. 而低年级的孩子是向哥哥姐姐们学习怎能样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也许孩子们见面后,能找到相合的人,可以一起动手做事,但是我不清楚这个概率有多大.
想先有方向性地让孩子们讨论,交流就是为了提高这个概率.
孩子的能力了解, 是在实现能力的过程中发现的.补差补缺.
其实,很多东西, 父母教不了, 只有让孩子在实践中自己去摸索.
[ 本帖最后由 918 于 2012-2-17 12:0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