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2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请大家推荐适合高中生的书

犬子的消遣读物是大众软件、空中英语、新发现、软件与光盘、大众医学、《读书》(一本很不错的口袋书)。自家认为看名著就同听古典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要培养的。我们就从听古典开始培养,现在已到了想组个古典社团了。
最近看《哈约克评传》。.

TOP

龙应台的书非常的喜欢。最近和小女一起看她一本刚新鲜出版的书《目送》,小女经常被她写的和儿子的对话逗的哈哈大笑。有的时候又被她写的话弄的泪流满面。书有思想有深度。我也很喜欢。郭敬明的书从来就不想看的。.

TOP

回复 50#子玖妈妈 的帖子

说得很实在。送花!.

TOP

回复 52#YDNXSSMama 的帖子

犬子说过,郭敬明的东西就像2000年的“垃圾食品”,不尝不知道啥叫“垃圾饮食”。还非得承认它是一种时代的文化
充其量是商业炒作的需要,全当带动消费罢了。

[ 本帖最后由 ruixuet 于 2009-12-10 23:08 编辑 ].

TOP

回复 54#ruixuet 的帖子

是的,“垃圾食品”说的对啊。小女最多就是站在书店的时候翻翻“垃圾食品”没有购买的冲动。不想“吃”。.

TOP

当代中国除了一些历史书还可以看看之外,如袁老师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明朝那些事》什么的,好像没有什么值得看的书了。可能我也没注意,请哪位家长可以提供一下?.

TOP

非凡人自由非凡之处,推荐高中生阅读的范围广一点没啥坏处,要是跟孩子多沟通就能知道他们到底喜欢什么,家长主观的引导是一部分,但家长成作家的少,孩子成作家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要不然有争议的就不是韩寒,和郭敬明了,自己直接成作家可能吗?.

TOP

回复 57#云雀 的帖子

拜托你,不要把韩寒和郭敬明相提并论。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请查一下百度。.

TOP

难道他们是两个时代的?他们之间的矛盾我不管,知道他们写的东西有孩子要看,我本人也不认可,行吗?.

TOP

回复 51#ruixuet 的帖子

看这么深的书 对奥地利学派感兴趣?从几年级开始看《读书》的?
您把贵公子读过的哲学,历史,经济类的书,列个书单吧!

ps,还有音乐。.

TOP

但你推荐给孩子看名著的,时候,他们回答你:“切(拖长音的)”,你做何感想?只有那些孩子真正喜欢文学的,会去认真的啃这些书的,当然我本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名著。.

TOP

回复 59#云雀 的帖子

一个时代,但完全是两种人,韩寒是中国最年轻的公共知识分子,也可能以后是最著名的。我孩子爱看他的文章,我高兴还来不及。另一个则是出门要涂脂抹粉的“男人”或者是作家,你喜欢他的“非凡”是你的事,但二者没有可比性。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12-10 15:24 编辑 ].

TOP

回复 62#子玖妈妈 的帖子

我没有比呀,我指的非凡是包括他们在内的新生代作家,并非一厢情愿的断章取义,他们确实是一个时代的,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人,我为什么要自作主张的做比较,但我只知道他们是新生代的作家,别人的事我当然不会思想上强求的,你又为何要这样的想我呢?

[ 本帖最后由 云雀 于 2009-12-10 15:32 编辑 ].

TOP

上海有个新概念的作文大赛,那里每年都有很有思想的孩子突颖而出(韩寒,郭敬明都是那里的获奖者),萌芽杂志每年都有刊登获奖做品。其中一期的特莱米亚杯的《英雄》写的不错,今年大概是99比赛,通过初赛,复赛选出的胜者,她们的获奖可以看看的都是高中生的作品 。
另外一二等奖获得者是北大,清华等十三所高校青睐的,难道北大糊涂到也招制造“垃圾食品”?那些口声声叫嚣垃圾食品的,这有点像日本老太太到上海来旅游直接在厕所了打开水龙头喝自来水,她们的无知可以谅解,他们以为上海的水质和日本的一样环保,这就跟饭店里拿自来水直接做冰块忽悠人是两样的,前者无知是真的不知道上海的水质,后者是缺少商业道德行为但喝的人乐呵呵的买单。。。。。某些新生代作品被认为是“垃圾食品”就更无知的可笑。
试问你的孩子能现场写出一片如此含金量的作品?北大在向你招手,二等奖南大打电话到你家,努力吧。高中生们。


[ 本帖最后由 云雀 于 2009-12-10 21:11 编辑 ].

TOP

我觉得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最适合的,品味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提升,同时也是急不来的。名著自有其魅力,会吸引孩子去看,如果本身没有吸引力,淘汰也罢了,会有新的名著。.

TOP

回复 51#ruixuet 的帖子

我和shumi1有相同的问题。谢谢了.

TOP

要让“垃圾食品”在有一席之地,这是市场的需要。只是我们货架上的垃圾食品和非垃圾食品占的是同等位置。如果家长没有辨别能力,吃苦的是孩子。.

TOP

回复 65#心欣 的帖子

有些名著现在孩子读了也没感觉,比如《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有些则会看进去,比如勃朗特三姐妹的书,看个人。我也认为,不是所有的所谓“名著”都是必须要读的。
最喜欢的就是最适合的,可能我不太同意。现在流行的东西特点就是形式大于内容,这已经是全世界的通病。我最近在集中看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电影,发现那时的经典影片,远远多于现在。现在的电影形式、特技一大堆,但看完就忘了。如果不加引导,我觉得孩子会被这些快餐文化给吞噬掉。习惯吃快餐的人,反过来要吃正餐,比较困难。当然也不排斥有些孩子做得到。只是现代社会越到成年,越没有可能去看某些书了。没看到吗?很多男孩子下班之余就是打游戏。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12-10 17:27 编辑 ].

TOP

回复 60#shumi1 的帖子

看哈耶克的书,不等于就对奥地利学派感兴趣。看哈耶克评传,深了?
我们没有给他指定的书目。我们是两代人,对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只有引导,没有强迫。我们书架上的书,他可以随便看。最近发现他在睡前看《哈耶克评传》,还没听见他提问题。《读书》是初二开始看的,挑他感兴趣的内容看。我也是挑着看的。.

TOP

回复 68#子玖妈妈 的帖子

最喜欢的就是最适合的,源于我孩子买书看书的经验,我基本上只买他喜欢的书,如果不喜欢买了也不知道哪天才会看,而喜欢的他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我孩子从小狗小猫童话故事看到现在各种书都看,我看着他兴趣转移和升级的。
我比较相信孩子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多数快餐文化没有深度,不会有长久的兴趣和深度的满足。
我孩子不爱打游戏,可能因为比较笨技术不行总是失败得不到满足感。喜欢或不喜欢关键在于是否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吧。.

TOP

近年出的一套不错的书。
《大学堂》
http://www.douban.com/book/series/615
适合求知欲强的高中生看。
就是有点小贵。 .

TOP

回复 71#zhenai 的帖子

记下了。要顶的!.

TOP

以新生代作品的名义把一些糟粕文化捧上台,也算是一种成功吧。《人民文学》也要生存,也要效益。

[ 本帖最后由 ruixuet 于 2009-12-11 00:09 编辑 ].

TOP

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家长的文化背景和引导很重要。年龄可以一年一年的衰老,思想文化要长更长新,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有健康的心态。

[ 本帖最后由 云雀 于 2009-12-11 08:13 编辑 ].

TOP

郭敬明

谈及“新概念作文大赛”,郭敬明感慨颇多,同时让他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那是2000年冬季,郭敬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阅读《萌芽》杂志,发现杂志上所登的文章自己也能写出,还有可能写得更好,恰好《萌芽》杂志登出举办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通知,带着自信,郭敬明抽了半个小时便完成了题目为《剧本》的文章,然后寄往上海参加初赛。一月后,郭敬明收到了该杂志社邀请他去上海参加决赛的通知。自贡距上海上千公里,坐火车也得花两天时间,自己的学习又非常紧,放弃了吧?又觉得有些可惜,于是打电话回家告诉父母。父母得知此事,极力鼓励儿子乘飞机前去参加,尽管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但在父母的心里,儿子的此次远行将会花掉夫妻俩多年攒下的几千元积蓄,但他们认为值!因为这是给儿子能力展示的绝好机会,别人想去还去不着呢!更为重要的是,儿子的此次远行,他们作父母的决不陪同,他们希望让儿子在此次远行中培养一下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给儿子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毕竟,在将来的社会里,一个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强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将来能否找到一处好的立足之地。
  2001年1月,郭敬明向学校请了假,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单枪匹马直飞上海。上海是一国际大都市,街巷纵横交错。他到了上海先找一地方住下来,第二天便四处打听参赛地点。决赛场上,全国高手云集于此,但郭敬明不慌不忙、沉着应战,最后,他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大赛一等奖。但这个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采访中郭敬明告诉记者,当时他只得了一个奖牌,没有一文奖金。尽管如此,在郭敬明的心里,仍然是甜滋滋的,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在全国颇具名气,它是由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全国10所著名高校和《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共同主办的,担任评委的也是国内一流的文学家和知名学者,在中国被公认为中学生当中的“矛盾文学奖”,这次自己能在这权威的大赛上展露风头,应该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TOP

幻城

真正让郭敬明一炮走红的还是《幻城》,《幻城》从2003年月底上市至12月,累计销售84万册,据有关媒体报道,在2003年11月的全国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幻城》名列第三;而他自己也在新浪网与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联合举办的“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活动中,被提名为“人气最旺的作家”之一,与大家王蒙、海岩排在一起,让不少文学前辈望尘莫及。.

TOP

韩寒

初中时开始有文章发表,并作为体育特长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
  高一时(1999年),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被报道后引发社会关于“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
  首部发表的小说是一部反映上海初三学生生活的小说《三重门》。通过这部小说的发行,他进一步在中国其他地区成名。
  留级后,最终在高一第二年休学。休学后,他一面继续从事写作,陆续发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小说《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长安乱》和《一座城池》等作品;另一方面,他爱上了赛车,现已成为一名职业车手。
  他的经历和作品都颇受争议。因为他的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谈到社会中的各种现实,并透露出对某些现象的愤慨与讥讽,鲜明地体现独立的思想。
  他的文学作品曾获得中国大陆许多奖项,并受到许多文学专家的关注,但他也因为其不佳的学习成绩和特立独行的作风而被遭许多非议。由韩寒引发的相关社会现象被媒体称为“韩寒现象”。.

TOP

作品

【整体时间表】

◆文学类

1997年 于《少儿文艺》等发表小说、散文

1999年 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

2000年 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二等奖

2000年 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累计发行130万册,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

2000年 出版散文集《零下一度》,累计发行90万册,2001年全国图书排行榜文学类第一名。

2002年 出版长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累计发行55万册,2002年全国图书排行榜文学类第一名。

2002年 出版精选文集《毒》,累计发行30万册。

2003年 出版杂文集《通稿2003》,累计发行40万册。

2004年 出版小说《长安乱》,累计发行50万册,2004年全国图书排行榜文学类第一名。

2005年 出版个人文集《韩寒五年文集》。

2005年 出版赛车随笔《就这么漂来漂去》,首印40万册。

2006年 出版长篇小说《一座城池》,首印50万册。

2006年 出版文集和唱片《十八禁》.

TOP

韩寒,1999年在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作为高一学生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代表作《三重门》,至今销售量已逾190万多册。随后又出了《零下一度》,再次引起轰动。.

TOP

推荐《了凡四训》、《保富法》,看这两本书用时不多,真的能参透,受益终身。.

TOP

十年"新概念作文"制造了什么?

赵长天
    在80后作家中,韩寒、郭敬明无疑为其中的少林和武当,而他们的首次聚首,是在前不久的新概念作文十周年庆典上。这个曾经颠覆了中国中学生作文“概念”的大赛造就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一大批青少年读者群中的“票房保证”,回顾过去,它发现了一大批文理全才,成功影响了语文教学,但是在这些光环外,新概念作文存在隐忧,那么,这个陪伴中国青少年十年的文学品牌如何走出自己的“十年之痒”呢?本报专访大赛组织者、《萌芽》杂志总编赵长天(如左图)。

    原来新概念大赛是想发现文科偏才的,不想,更多的是文理全才

   “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的选手中,一大半都选择了理科的专业,或者在从事和文学没有关系的职业。”谈起新概念作文十年的发展,赵长天首先谈的不是韩寒和郭敬明,而是众多其他的参赛者,他举了个例子,曾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两次获得一等奖的郭允,这位来自山东省的学生除了在新概念作文比赛中连夺第一名外,还在2002年的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中获一等奖,凭借数学竞赛的获奖,郭允免试被清华大学录取,就读于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而研究生专业他选择了数字控制技术。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据《萌芽》统计,第一届的一等奖获得者陈佳勇,保送进北大,现在毕业后在商海中畅游;第二届一等奖获得者艾路读的是清华大学水利系,李一粟、许人杰读的是清华大学法律系;第二届一等奖获得者任良,同时也是省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一等奖,最后选择了南京大学化学系;第五届的杜逸旻以及同年毕业的刘枫,选择的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七届的黄锐杰在中山大学录取他时,允许他自由选择专业,他选择了物理……

    赵长天说,举办第一届新概念作文比赛时,其实有两个打算:对于杂志而言,当然首要任务是寻找一些能写出好看文章的作者来为杂志供稿,而对于北京大学等7所协办大学而言,因为这些大学中文系的教师不满中学语文教育以及高招忽略偏才型学生的录取方式,希望通过大赛破格录取一些有文学专长的中学生,比如像钱钟书那样数学考零分但是有文科天才的学生。但是结果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参加大赛的,偏才不多,更多的是文理全才,而且随后的几届都是如此,至今已经见怪不怪了。

    对于这个现象,赵天长也比较坦然了,他说,这个世界上,作家应该是少数,作家一多,实际上社会形态就不一定健康了。而新概念的作用是,让更多不将成为作家的人提笔著文,借以提高自己的修养,陶冶情操。就连新概念作文10年来的“三驾马车”———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也都有这种倾向:韩寒自己认同的身份为赛车手,郭敬明更像是成熟的图书策划商人,而张悦然也是因为机缘巧合才结束了新加坡的计算机专业学习,转而继续从文。

    “作家不是靠中文系培养的。”赵长天总结说。

    新概念作文的10年,也是中国社会10年发展的缩影

    大赛获奖者最后没有选择文学,赵长天完全赞同。他观察了10年的大赛,总结出一个经验———绝大多数参加比赛的学生,都是本着抒发自己情感的目的来参与的。免试被大学录取、成为郭敬明式的畅销书作家,这并不是参赛者的首要愿望。当然,参赛学生也不可避免有一点想要出名的小心思,这一切造就了新概念作文大赛风格的成型。

    新概念作文的10年,也是中国社会10年发展的缩影。赵长天清楚地记得,第一届第二届的大赛征文中,关于下岗工人生活等题材的文章有不少,而到了现在,绝大多数的文章还是关于校园生活,但是对比十年前,这类文章的内容却要包含更广,随着越来越多家长和老师正确看待所谓的“早恋”,校园情感小说越来越多,还出现了一些描述同性同学情感的文章,而这在10年前根本不可想象。

    那么,新概念作文有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之一———改变中学作文现状呢?

    北师大语文教学研究所的阎苹参与了第二届以来的每次大赛,据她接触的中学语文教育界而言,新概念对作文教育和命题有很大影响,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新概念作文刚出来的时候,不少教师都站在了敌对立场攻击,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很少见了。

    新概念不仅是题材上的“新”,其它方面照样可以“新”,因此10年前的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举成名。2008年的大赛,赵长天特别推崇一名香港学生的参赛作品,其内容是讲香港一些老街老巷,同时贯之以香港小吃,古典韵味十足,颇有中国风以及南粤的地方特色,像这样的作品正是评委所欣赏的。

    那么评委究竟欣赏的是什么呢?

    “不一样的东西!”赵长天说,评委的眼光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求新”,用一个句子形容,就是“寻找过去没有表现过的东西”。

    “新概念”成了青春新八股?

    虽然评委以“求新”作为评判标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概念作文的10年,也是“新概念体”逐渐发展的十年。

    早在2007年的第九届大赛上,评委阿来就坦率地说,他对参赛作品产生了“审美疲劳”,大量文风类似的参赛作品也让多次担任评委的作家方方发出“新概念完了”的感叹。

   “新概念体”很大程度上和以郭敬明为代表的作者有关,在他们的文章中,内容多数围绕着青春的情感萌动,文字多数悲伤,又或者非常活泼幽默,但是这种幽默调侃实际上是为了调侃而调侃,没有实在的生活根基。

    当然,希望中学生的作文有多深邃的思想,赵长天认为并不可行,这次韩寒参加十周年庆典,看到了他在首届大赛中一举成名的《杯中窥人》,这篇当时评委大声叫好的文章,现在他也自认为非常“矫情”。对于尚在青春期尾巴上的学生们,赵长天认为,只要文章中有那么一点想法,再加上一点机灵,就能成为好文章。

    而现实是,很多参赛者更多的是用“模仿”来取代“机灵”,那些风格相似的郭敬明式青春文学的大规模出版发行,以及廉价的网络文学24小时不间断进行“填鸭”式阅读倾销,都让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八股”,越来越“旧概念”,这点正是新概念作文比赛需要打破现有藩篱进行突围的地方。

    赵长天说,其实新概念作文比赛是这种“八股”趋势的受害者,因为大赛是一个平台,经常有评论说新概念造星造出了韩寒、郭敬明等,其实并非如此,韩寒和郭敬明都是出版社包装的,新概念大赛过去没有“造星”,将来也不会,而是注重发现作者,从而倡导好的风气。

    所以,相对于那些青春八股文,赵长天今年特别希望能发现一些新的文章,比如童话。不知道他有没有这样的眼福呢?

□背景

“新概念作文”与非意识性造“星”

    1998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联合《萌芽》杂志联合发起共同主办,大赛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除初赛作品要求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参赛者30岁以下之外,不收取报名费,无任何限制。

    第一届大赛,陈佳勇、宋静茹、王越、杨倩、吴迪、李佳、刘嘉骏分别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免试录取;第二届怀沙、张懿璇、许人杰、陈凯、李一粟、周嘉宁、祁又一、李晶、张尧臣、蔺瑶、刘莉娜、应尤佳、周霓钦、陈安栋、孙佳妮等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提前录取;中山大学为第五届获奖者王皓舒加20分,第七届又录取了黄锐杰,甚至有一名二等奖获得者也进入了中大。

    随着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高校合作力量陆续扩大为13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学府也先后加入了联合主办单位队伍。.

TOP

回复 71#zhenai 的帖子

看了一下书单,很不错,谢谢提供!.

TOP

回复 71#zhenai 的帖子

有那本中国近代史的港版PDF吗?.

TOP

看过郭敬明的《幻城》、《悲伤逆流成河》

也看过韩寒的《零下一度》、《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一座城池》,

郭敬明和韩寒前期的书都比较稚嫩,《幻城》极具想象力,当然思维方式还有些幼稚。

韩寒在后期的作品上,明显有上升的趋势。而郭敬明偏向了成为一个企业家,但是他旗下的有些年轻作者,有些作品真的还可以。《四重音》《任凭这空虚沸腾》《四决》。

我可能是一个比较懒散的人,阅读缺少深度。但就我个人而言,这些年轻的作者的作品比较贴近现在的孩子,她们喜欢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TOP

回复 84#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想问问你对日本动漫文化的看法,这个在孩子当中比较热门的,偶一直在纳闷?但偶试着自己去看,还是没看懂?.

TOP

回复 83#shumi1 的帖子

有的。 .

TOP

对于日本动漫我觉得不是不能看,而是要控制,不能只凭喜好看,因为后遗症还是比较多的。我儿子一同学在日本长大,从小习惯日本的动漫,现在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意阅读稍微有点深度的书。
我儿子每礼拜回来,会上网看一集《火影忍者》连载,偶尔会看一集动画片。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但他还是初中生。现在很多年轻人上班后还是爱看动漫的(日本动漫本来就是成年人也能看),基本上我觉得看太多了是儿童心里的表现。不好意思的是,我也曾经偷偷看过《恶作剧之吻》,虽然好看,但蛮幼稚的。不过宫崎骏的作品是比较有内涵、深度的。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12-11 09:25 编辑 ].

TOP

回复 84#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N年前,俺拿起《三重门》,结果看了N回,也没能看完,看不下去.

TOP

现在有不少女生迷恋同性恋的男生,这也是日本动漫的影响,称为“腐女”。这也是种流行,可见流行的糟粕还是比较多的,所以父母引导很重要。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12-11 09:33 编辑 ].

TOP

回复 89#子玖妈妈 的帖子

严重赞同!性取向除了生理的因素,还有心理的因素。青春期的审美很重要.

TOP

回复 85#云雀 的帖子

嘿嘿,我好像是有点问题,因为孩子们喜欢的,我都喜欢(垃圾食品啊,动漫啊)

我喜欢《名侦探柯南》《樱桃小丸子》,和兔子一起看的,经常我们还一起商量,还一起去买碟片。

这是消遣,很愉快的片子。这一代的孩子中,很多都喜欢名侦探柯南。《樱桃小丸子》是一部比较温暖的家庭动漫,很适合女孩子看。

男孩子喜欢的应该有些不一样,兔子还喜欢《网球王子》,这个我不看的。.

TOP

回复 91#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柯南我也喜欢的,我们家都是侦探迷。不过已经全部看完了,现在还有吗?.

TOP

孩子未必有正确的选择能力

我不会把阅读选择的权力百分百地下放给孩子。

孩子选择的是适应他的兴趣和深度的读物。但是,我们知道,兴趣可以培养,深度也可以培养。一段时间不读的读物,不代表过几个月他们一定没兴趣读。

如果让孩子自己挑,母乳和奶瓶,他们一定选择奶瓶。因为吃母乳需要花太大的力气,吃奶瓶多爽,不费力口味也好!怎么逼他们吃母乳呢?不提供奶瓶,不吃就饿着。母乳是有机食品,奶瓶呢?是化肥。.

TOP

回复 88#水之形 的帖子

第一次看《三重门》,是因为想赶个时髦,看看新生代的孩子们将书写成什么模样。但是也没有看完,但是因为在书橱中,无聊中,又拿起来,就看完了。

我对郭敬明这个人也很有看法,并且将这种看法传达给兔子过。但是,当流行铺天盖地地来的时候,堵,意味着孩子会背对你偷看。那样,我还不如公开一起看,一起讨论,还可以引导。

真的看了小说后发现,其实有些新生代的作品还可以的。当然肯定没有名著优秀,但是兔子在课外阅读上,真的是让我费心,她不喜欢名著,开卷有益,有些其他的书籍总是不错的吧?(自我安慰一下).

TOP

回复 92#子玖妈妈 的帖子

是,有最新的剧场版出来了。

这次的剧场版,中国已经引进了,应该不久以后就会第一次在中国的电影院放《名侦探柯南》.

TOP

回复 93#水之形 的帖子

嗯,这个的确是一直让我头痛的问题。我曾经为此还专门发过一个帖子(谢谢你在那个帖子中给与我的帮助)。

我们现在读名著像是在完成功课,规定一个星期必须读完多少时间的《战争与和平》,然后这些流行书籍,就是名著后的自由时间。 .

TOP

回复 95#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剧场版的我们家也看过了,可能没看全。我们现在每礼拜看的是美剧《马普尔小姐》,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很好看。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9-12-11 09:51 编辑 ].

TOP

回复 87#子玖妈妈 的帖子

宫崎骏的我们全部看完了.

TOP

回复 91#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偶对日本动漫文化是不认可的,但是你列举的,孩子小时候看的有趣,我更不能头脑简单的对孩子说那是垃圾文化,网球王子还是比较健康的,现在高中生男孩子们流行的《死神》偶更不认可,但是孩子跟偶说他们许多同学星期六回家就在网上看,然后再交流,尽管这样,偶还是没让儿子看,偶不知道那是什么文化,所以对日本动漫文化一直小心翼翼的接受。.

TOP

回复 99#云雀 的帖子

哦,《死神》我没有看过,周末的时候向兔子打探一下。.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