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35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一个不容忽视的“小”问题--会的做不对

引用:
原帖由 一样一样来 于 2009-9-29 11:09 发表
呵呵,说我呢是吧。

我说的精力问题也是个人的经验教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想起那句话,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检讨一下我的发散思维------是不是也是容易粗心的原因啊---------- ...
我女儿的发散思维跟你一样一样的哦,她一发散就粗心,怎样才能不发散思维呢?.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关注中, 小女大班 , 略显粗心端倪. 还在观察中.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genglianghong 于 2009-9-30 09:12 发表


      第一句话,我只赞成一半,前面我已经讲过,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学习困难和认知障碍,或者有些问题在许可范围,通过自我成长的经历和学习实践,可以自我发展和完善,所以,千万不要放大,比如,我讲到有些亚健 ...
将解题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核心有些过。
孩子的特点决定不可能不粗心,特别是男孩子。
我小时候就很粗心,数学可以将112看成121,但中学以后似乎自然就没有了。没有什么干预,很好。呵呵

当然,你为了迎合家长要求进行自己的推广,表示理解。希望你可以帮助到一些有此方面需求的家长。
至于你将所谓的亚健康放在这里对比,我觉得是偷梁换柱。不想多说什么。.

TOP

回复 46#xiemen 的帖子

这个方法行,以前都是订正一遍.以后要七遍估计能改掉漏标点符号的毛病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genglianghong 于 2009-9-30 08:53 发表
这个方法非常好,谢谢,很多家长和学生也采取过错题集的方式,但往往订正一遍就了结,没达到形成新的“自动化”的效果,而此方法通过七次订正以及自我分析的强化达到订正后形成了新的“自动化”。
    错题集是很好 ...
这个很有道理,孩子的计算还没有像大人那样成为本能,先进退位标好是个避免犯错的好方法。可以事倍功半.

TOP

发表个小小的看法,粗心似乎还和阅历和经验有关系,当某次因为粗心导致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孩子记忆比较深,会避免再次犯错,可是在考试中,家长往往更侧重于孩子的分数,分数过得去,粗心犯的错也容易被原谅,一次次积累下来孩子会认为只要分数高了,粗心错了没关系,反正自己懂的,下次改了就行,结果越来越粗心。.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genglianghong 于 2009-9-30 09:56 发表
很高兴看到反对帖,请大家对此继续发表看法,
另外,本人想重申三点内容
1.如果,我觉得我能帮助到某个孩子,我不反对自己去帮助某个孩子,做老师的不教学生,那还叫老师吗? 我也曾试图给两个急切需要找到家教的家长 ...
我发的是反对帖吗?呵

别说除了此贴今后不发帖,这里是论坛,大家随便聊,别介意。还是喜欢看你帖的,并且希望常看到你的帖。没想到因为我有些不同的想法就被当成反对帖了。
中国的老师,最应当改的一点就是要习惯听到学生的不同意见。但目前这一点还太难。连论坛上老师都这么严肃。

你对很多问题的思考还是很细致的。佩服中。。

因为你的副标题是“--------做题时,常因粗心大意,导致简单错误的认知分析”,所以我才说不该将解题能力当成核心。当然,问题总是问题,也需要解决。别在意,我是随便说说。不是反对。.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猪崽妈妈 于 2009-9-30 07:27 发表
楼主继续。你这个帖子对众多被孩子粗心折磨得心力憔悴的BBMM,非常有意义。
猪妈在这个问题也有困惑吗

我觉得像猪妈这样的,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不会再纠葛了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就像我昨天看你推荐的那个国庆帖中,那个主动坦承砸鸡蛋的老师说,每天教学工作已经很累,可是还要几个小时的“歌唱祖国”练声……
从她个人角度而言,把声音拉撕哑,真的很惨。可是,从演出来讲,又离不开“台下十年功”。

所以,孩子也一样啊,考试不能拿一百分,好像错的也并不是孩子不懂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不熟练,不巩固的原因。对孩子来讲,是不是一定要100分呢?如果一定要一百分,那么那些简单的知识就得一遍又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机械训练,这里面没有捷报的。你看初三一年,很多普通的同学超得很厉害,就是因为通过魔鬼训练,重复量的足了,就成了。


其实,无论是学钢琴,像你女儿学大提琴,还有学围棋,甚或国际上盛名的小波三姐妹围棋高手,其根本所在就是所有的棋路模式都像计算机的库存一样精确地存在大脑中了。
……


有一个程序是这样子的

不会——会——出错——好——熟练——优秀——卓越

每一步的前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复的练习。

任何艺术的成就,都是构筑在这样的勤奋基础之上的。
世上没有捷径。
……


这是我在整理老公的某上课笔记时发现的。反省自己学生时代,确实一直认为“我会了呀,我会了呀~”
孰不知,“会”离“卓越”还有十万八千里远呢!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是啊,铺垫太长了,枝蔓太多了,索性出一本书吧。
楼主这个“会的做不对”的问题,绝对是个普遍性问题。
如何克服?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克服?强制性7遍训练克服?
征集各位BBMM 的个案经验呢?还是给一个普适方法?
谢啦……期待完整。.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我儿子就是一个马虎大王。在做奥数题的时候,对解题思路能够很好把握,但有时在一些运算细节上会出错,比如12+15会等于17,120-80会等于50,让他再算一遍,还是重复这些可笑的错误,一提醒马上能意识到错误,但自检就查不出来。

五年级的学生了,在一年级的算术上犯错,特别是他自己查不出来,我很难理解这种马虎的心理因素。但对于大部分数学内容,他掌握得很好,基本所有数学考试90分以上,班上前几名,但100分从来没有过,似乎大脑始终有一定误差。不知如何解决?.

TOP

回复 71#huangxh999 的帖子

理解呀,我家也是粗心,特别是数学。基本错的都是小地方,大题都不错的。纠结.

TOP

引用:
原帖由 xiemen 于 2009-9-30 08:23 发表
我读中学时的一位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准备错题集,错题只抄一遍,订正需七遍,但这七遍得分七次,一周一次,这样某个错误在长达七周的时间里经过七次刺激基本上都能改。这个方法我用在我女儿(小学生)身上 ...
这个方法不错,回去试一下。.

TOP

引用:
原帖由 xiemen 于 2009-9-30 08:23 发表
我读中学时的一位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准备错题集,错题只抄一遍,订正需七遍,但这七遍得分七次,一周一次,这样某个错误在长达七周的时间里经过七次刺激基本上都能改。这个方法我用在我女儿(小学生)身上 ...
很实用的好方法,试试,我想应该会有好效果的。谢谢!.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关注这个帖子,但看这个帖子却实在太累了~~~~不知道LZ是出于何故,要发此贴~~~反是看其他一些妈妈的讨论还对路些~~~~
唉,希望LZ能不生气,恕我只是个俗妈,体味不到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开心妈 于 2009-10-2 13:10 编辑 ].

TOP

前几天就看到这个标题了,没有细看。

今天想进来看看有什么好方法,在LZ这没有找到,也许在未来的3个月内能探讨出来。

我自己也很粗心,女儿也是的。前面一位妈妈谈到急躁的人比较容易粗心,我深有同感,我做什么事情总是希望快点,快点,只注重结果,所以质量并不高,也许这也是导致粗心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位妈妈提到的所谓扩散思维,感觉自己也有,也就是在思考问题时主线不太清晰,容易扩散,导致精力不集中,变得粗心了。

还有看到如此长篇的铺垫,也导致我看到后来跳跃式前进地阅读了,这是不是也是粗心的原因呢?

如果有LZ怎么缜密的思维,估计粗心这个毛病会弱很多。

期待LZ的后文,最好能将总结陈词贴于首页(看来我又不耐心了),谢谢啦!.

TOP

熟能生巧,熟到一定的程度,条件反射一般,想错都错不了…….

TOP

tommy 从一年级一步步升到五年级,我一直在观察他的变化。五年级和一、二年级时对比,就会发现以前一些“粗心”的毛病没了,做题目的准确率大大高于从前,100分比以前更容易得了。真的是孩子的个性变了吗?真的是变细心了吗?我认为另有答案。那就是孩子基础比以前扎实了,知识面变宽,知识积淀比以前更深更丰富了,然后他就能在考试的时候很容易就能顾及方方面面。
其实也许根本就没有“粗心”和“细心”,一切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所以,那些想通过改变孩子“粗心”个性来提升孩子成绩的途径或方法,或许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 本帖最后由 tommymum 于 2009-10-3 09:51 编辑 ].

TOP

我家女儿老师就是采用错题订正的方法,但是好像在班里收效不大。其实,我觉得孩子心不能静下来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就是做题的时候不专心。我从小建议女儿做题认真,玩得时候放松,考试不要靠检查来查做的题,那只会越来越错的!我个人觉得检查这个方法并不好,做题的时候认真就不会错。所以孩子在这个方面做的比较好。我也赞同楼上妈妈的说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体现这方面的因素。.

TOP

引用:
原帖由 genglianghong 于 2009-9-30 18:27 发表
1.        探讨"粗心"问题,并不是我发此帖的最终目的,只是我抛砖引玉的一个话题,首先,粗心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简单的问题,教育的的问题是不能割裂开来谈的.试想,如果,粗心问题只是一个单纯,简单问题,应该早就被大家解决了,又 ...
理解,请老师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和大家探讨。
我的理解是老师您主要是因为站的高度比较高,所以看问题更全面,也就会更错综复杂。您更象中医,对一个疾病,想的是从全身因人、因时、因地去考虑,所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期待您的新贴。.

TOP

 81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