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网络天粮 不断补充中...

当音乐响起       

第5天


读经:   但以理书三章1至7节       
       
我们不要以为,当人成为基督徒之后,他就可以免除一切的试炼和严峻的考验。事实上,基督徒每天仍要面对各样的困难和试探,叫我们离弃主。没有人喜欢经历困难,但无可否认,困难却是能够强化我们信心的主要方式之一。

我们能否凭着信心,去面对人生中的大小试炼呢?在今天的经文中,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人凭着对神的信心,可以面对生死的考验。故事中的三位主角,在公开表示坚持信仰立场的时候,并不知道神最终会拯救他们;但即使面对死刑,他们却丝毫没有动摇对神的信心。

事件的经过,是尼布甲尼撒王希望获得人民的敬拜,并后代的纪念;于是,命人在城外大约二十公里的地方,为他铸造一个高达28米,宽约三米的巨型金像。试想像它屹立在沙漠之上,被炫目的阳光映照,是如何的光芒万丈、熠熠生辉!

到了金像的开光日,巴比伦各省的官员都奉命出席仪式,接着还有传令下来:「当听到乐师奏起音乐时,举国人民都必须俯伏敬拜王的金像。」

传令员为了确保所有人都遵从王命,便明确说明违令者的刑罚,是要被扔到烈火的火中(6节)。在附近升起的烟火,无疑证明这绝非是凭空的威吓。

你能想像当时的景象吗?成千上万肃立的人群,当听到音乐响起,人人曳步前行,你推我挤,立刻找地方跪下敬拜,无人违抗。

假设我们也在场,当音乐奏起的时候,我们会不会随从大众下跪呢?音乐可以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什至推动人做他本来不愿做的事情。例如摇滚乐可以令人情绪失控,行为反常;反之,圣乐却可以平静人的内心,使人产生敬拜的情愫。音乐可以激发我们决志和向神委身。你喜欢听什么音乐呢?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它会引发你什么行动呢?.

TOP

靠神生存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没有一个人行善。」(诗14:1)

人容易以自己为中心,凭眼前的现状看问题,因而将一切都想错了、看错了。以自己为中心,就会觉得自己比什么都大、都重要,凡对自己有利的就要得着,凡对自己不利的就要除掉。这不但对别人的事是如此,对神也是如此,觉得神的存在和主权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和不利,使自己不能独自尊大,无所不为,所以就从心里否认神,自欺说没有神,以为这样,就可以自由自主,任意妄为了。

其实真的没有神么?天地万物从那里来的呢?自己的生命又是从那里来的呢?人立足在那里呢?靠什么生存呢?所追求享受的快乐又是根据什么基本的原理呢?人如果没有眼睛,能看么?没有光能看到东西么?如果没有神的创造,人自己能从无中造出什么来么?如果没有神造的身体、思想和生命,还能有什么存在的意识呢?

客观的宇宙和自己的身体生命都是从神来的,没有神就没有自己,更谈不到有自己的愿望、目的和要求了。人不应以自己为中心,也不是主宰,乃是神造的,靠神生活,只有在神的权柄、旨意和恩典里才能生存。想将神排除在思想、行动、生活之外是不行的,只有愚顽人才自欺欺人的说没有神。.

TOP

每天看L发的帖子成了我必备的功课,在此谢谢分享!.

TOP

谢谢鼓励。.

TOP

引用:
原帖由 yingyinc 于 2009-1-5 12:35 发表
靠神生存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没有一个人行善。」(诗14:1)

人容易以自己为中心,凭眼前的现状看问题,因而将一切都想错了、看错了。以自己为中心,就会觉得自己比什么都大、都重要,凡对自己 ...
有什么可说的呢,除了感谢神!.

TOP

但以理--神重用的人       


第1天


读经:   但以理书一章1至7节       
       
当但以理从他家乡耶路撒冷,被掳至1,300公里以外的巴比伦时,他有多大年纪?他正值青年期吧?他是第一批被掳走的以色列人,但他后来的人生,却成了一个鲜活的例子,证明人即使被连根拔起,被逼离开国土和挚爱的亲人,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生活,仍可继续为神而活。在往后的七十多年光景中,他至少经历了四个王朝的更替,但他始终能够勇敢无惧地见证神。

幸亏在他童年时代,他便在父母的教导下认识神的律法和神的权能。他长大以后的生活见证,便清楚地显示这些真理已根植在他的心中。对于为人父母者、主日学老师和青少年导师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大鼓舞;因为他们虽然不能马上看见事奉的成果,但他们播下的种子,终必带来丰富的收成。

我们今天当然可以透过圣经,看见神对但以理一生的计划。可是,但以理本人却不能。因着成功攻陷了耶路撒冷,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自然会夸口他们的神胜过以色列的神。岂不知那正是以色列神的心意,容许这事的发生。神刻意安排但以理在尼布甲尼撒的宫中生活,为的是要提醒王一个事实,就是他能拥有这个权位,完全是出于神的旨意。但以理在宫中的生活,不断见证以色列的神,才是独一的永活真神,唯独他在人的国中掌权(但四17下)。

这便是但以理书的核心信息,它对我们今天仍然非常适用。我们很容易像尼布甲尼撒一样,认为一切成就都是我们自己的功劳;其实不是,因为神成就万事。我们经常以为自己可以计划未来;实则不然,我们只能将生命交在神的手中。

神对我们有什么期望呢?他期望我们能靠他而活,在日常生活中彰显他的权能、慈爱和恩典。你愿意将生命交给他,成就他的心意吗?但愿我们一起来到神的面前,求他今天透过我们的生命,显明他仍是永活的真神,而且唯独他才能满足一切世人的需要。.

TOP

看了上面但以理的故事,感到自己责任重大。
我们都是做父母的人,我们的责任就是从小把信仰的种子放在孩子的心里。这样不论这个世代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长大后都不会偏行己路。.

TOP

凡事虚空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1:2)

如果我们问一个活着的人,对于世上万事感觉如何,是否虚空,恐怕大多数的青年人不会觉得是的,他们对世界上的事正感到兴趣,有吸引力,正在追求,有所享受,而老年中可能有不少的人感到世事虚空,因为过了几十年,将尽一生, 并没有从世界真的得到什么,所享受过的,不过成为一些记忆,而且逐渐模糊起来,现在所有的,好像关系不再是那么密切了,乃是逐渐疏远,改变,解体。

如果我们去问一个垂死的人,对于世界万事的感觉如何,他会说,一切都过去了,好像与我从来没有发生关系一样。他手中的东西一样都没有了,从世界经过一番,什么都没有得到,似乎作过一场梦。曾经捕过风,捉过影,但是一死连风和影也摸不着,看不见了,真是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

活人和死人相离不过一步,相隔像一层薄纸,时间上也不过是转眼之间。是的,如果只有死,那活着的人也只有活一天尽量抓住世上的事一天,得乐且乐,能活就活,因为没有别的希望。但若有来世和永生,问题就不同了,有谁愿意为现在虚空如捉影捕风的世事而放弃永远真实极美的一切呢?神真的预备了永生,要赐给相信的人。现在就应该觉悟,何必迟延呢?.

TOP

充充足足
經  節: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三章20節)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為神和教會所做的一切,可以獲得神 的激賞。然而,即使是人類最崇高的抱負,也不會令神感動(詩篇八:3~4)。你絕不可能設立一個遠大目標,或企圖征服一個重要的任務,遠遠地超越神能在你身上所行的作為。大數掃羅比任何人都努力,好以自己的奮鬥來獲得神的激賞。但他發現自己最偉大的成就,比起神在他生命中的旨意,只不過是一堆糞土罷了(腓立比書三:7~8)!我們的問題是太容易沉迷於自己的計畫。當我們努力嘗試做些高貴,或與眾不同的事時,總是認為神會因為我們竭力發揮潛能,而大大讚賞。事實上,除非我們聽到神的心意,否則根本無法想像自己可以成為甚麼樣的生命,也無法想像神要藉著我們成就何等事。我們必須提醒自己:天父瞭解全盤計畫,並且,祂的能力超過我們有限的想像力。不管我們的行事計畫是多麼崇高,我們一定要把它們放置一旁,絕不可滿足於自己的夢想,因為它們充其量是有限的。當我們遵循神的指揮,將會親身經歷許多奇妙的事。而這些奇妙事唯有神的同在,才能夠解釋它們發生的原因。我們怎能滿足那種次等豐盛的生命呢?       
  _____  

轉載自《每日經歷神》道聲出版社   .

TOP

神爱世人        

        
「神爱世人,什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所有的书籍和文字,所有的话语和传说,没有比这一节经文更宝贵,更重要、更动人的。全能的神,宇宙的主,何必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世人呢?他的能力不足以成就一切吗?是的。但用别的方法,不易表明他的爱,只有赐下他的独生子才最能表明他的大爱。因为对神来说别的都不足为贵,只有父怀里的独生子是他所最宝贵,最珍爱的。赐下他的独生子就比赐给整个宇宙万有更多更大,真是将神自己的心倾出来了。

他为什么要这样爱世人呢?那的确是奇妙的。但神就是爱,他爱我们,不愿意我们灭亡,乃愿意我们得永生,他赐下独生子为我们的罪死了,来救我们。十字架就是神爱表现的焦点,凡接受的就都得着那奇妙大爱的救恩,拒绝的就再没有别的法子得救了,否则神不会将他的独生子赐下来,为我们舍了。

神用什么来救人呢?是用他的大爱和牺牲,不是只用一句话,乃是付极大的代价。他为什么用大爱呢?因为他的大能力足以压碎人,却不能征服人的心,他的权柄能使全宇宙战栗。如没有温暖调和,万有会缺生动与活泼,人也无法感激和赞美。爱是神的德性,使人得喜乐和幸福,爱使宇宙万有永远和谐,新鲜甘甜。.

TOP

世人的贊同
經文:
「但願我們主耶穌基督,和那愛我們,開恩將永遠的安慰,並美好的盼望賜給我們的父上帝,安慰你們的心,並且在一切善行善言上堅固你們。」(帖後二:16-17)

作       主耶穌的門徒,並不意謂我必須做個不合群的人。基督了解人性,所以祂不否
決我們合群的癖好,但是祂提高它們。被人接受,是心理健全的必要條件,所   
以耶穌從不要求我脫離社會這個大家庭。然而要搞清楚的是:我們當用多大的代價來      
爭取他人的贊同?
耶穌在一個寓言中,曾說:「你被請的時候,就去坐在末位上,好叫那請你的人來,對你說,朋友,請上坐。那時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路十四:10)爭取人的尊敬並沒有踰越門徒的規矩,但是方法卻不能不有所選擇。基督徒要爭取人的尊敬,必須效法基督的作法,謙卑自己、服務他人。

人性好爭名奪利,因而引起太多太多的麻煩。因為每一個人都不顧一切,搶向高位,傷害了別人也在所不惜。我必須要謹防陷入這種衝動與習性。耶穌來到這世界,並不是為了得世人的尊敬,然而因為祂至卑微的態度,反而得到這個獎賞,備受萬民的景仰。由耶穌的身上,我們看到,不爭名位,才正是得到名位的捷徑!

受人敬愛,對我的幸福影響至大,但是所謂敬愛卻不必限於地面上。希伯來書告訴我們天上許多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我們,他們密切關心我的一言一行。從某種意義來說,他們有如為聖徒喝采的啦啦隊,假如我行事合宜,也就是說我行事合基督旨意的話,他們也將大聲為我喝采。因此,門徒之路實在是充滿了振奮人心的鼓勵,假如有時我感到孤苦無依,那必定只是暫時的。因為聖經告訴我們,「那安慰喪氣之人的上帝,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不但藉著他來,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們。」(林後七:6-7).

TOP

爭戰或磨練
經  節: 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希伯來書十二章6節)
  
許多基督徒有個傾向,就是把所有不如意的事都視為「屬靈爭戰」。當困難發生時,許多基督徒馬上向神祈求挪去他們的危難。但問題是,他們的苦境不見得與撒但或屬靈爭戰相關。與其相信自己所收割的正是所種的苦果,或坦承自己乃被天父所管教,我們寧可歸咎自己的苦難是出自於撒但的攻擊,但這可是太抬舉自己了(加拉太書六:7)。我們往往把天父的管教錯認為撒但的攻擊。若不重視自己肩負孩子們屬靈教師的責任,神可能容許子女們犯罪。如果你在工作上不誠實,神可能允許你承受事情後果,好糾正你的行為。在這種情況求神挪去你的苦難是不智的。神管教你,好引起你的注意,進而改變你的生命。一個人若從未將自己的問題歸於神的管教,是極其悲慘的!如果你把神的管教視為撒但的攻擊,對你的生命毫無助益。並非你所遭遇的每件苦難都是神的懲罰,然而,聖經的確告訴我們,神會管教祂的兒女。如果你不明白神的懲罰是為了磨練你,你可能會抱怨神不聽你的禱告,或抱怨神不保護你免受撒但的攻擊。就在此時,神正在警告你,要你正視自己罪行的後果。你生命中是否正面對困難的環境?這是否是神的管教?神的本性是完全的愛。祂會改正你,因為祂向你所懷的意念自始至終是善的。


轉載自《每日經歷神》道聲出版社.

TOP

樂意事奉               
經  節:      當你掌權的日子,你的民要以聖潔的妝飾為衣,甘心犧牲自己;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詩篇一一○篇3節)      

  
當神的權能臨及祂的百姓時,神的百姓樂意奉獻生命,這是復興的其中一個標記。許多教會缺乏人手願意傳達神的救贖大工,許多宣教工場需要基督徒,將福音介紹給那些從未聽過基督的人們。一再懇求人們志願參加事奉作義工,不是我們的需要。我們真正的需要是神傾瀉而出的大能。當神的大能臨及祂的百姓時,神的工作從來不缺人手或者是資源不足。現代基督徒最關心的事,是自己屬靈生活的成長,宣教根本上不了他們所關心事物的排行榜。這是因為我們已忘了神當初對我們的呼召。我們由罪中得釋放,並非單為了自己夠格上天堂。神拯救我們,是為了與我們建立關係,藉著這個關係,祂能進一步拯救這迷失的世界。只有神的大能可以把我們由自我中心的本性中釋放出來,使我們再一次轉向神的使命。我們不需要禱告求神的大能降臨,祂的降臨一定帶著大能。我們需要持有一顆願意回應的心,讓祂能夠在我們的生命彰顯祂的大能。你的心是否充滿對神的熱愛?你是否願意馬上抓住機會,像以賽亞一樣地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轉載自《每日經歷神》.

TOP

1 月 15 日      
經  節:      『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創二十六章二十四節)
  
 以撒上別示巴去,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你想這個顯現是偶然的麼?你想『當夜』也是碰巧的麼?你想神儘可以在別一夜顯現麼?如果你這麼想,你是絕對錯誤了。為甚麼神在以撒到別示巴的那一夜向他顯現呢?因為那一夜以撒進入了安息。在原有之地,他為了幾口井起了幾次的爭鬧,他的心頂紛亂、頂痛苦。雖然爭鬧過去了,可是難保那地的居民以後無事。他覺悟了,決意離開那爭鬧之地,上別示巴去,另換一個環境。那裡他把所有的爭鬧拋卸了,他得了安息。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神的啟示只臨到靈裡沒有風波的人。以撒在靈的安息裡聽見神的話語,那安靜的夜也就是多星的夜。  我的心哪,你可記得『你們要鎮靜,並要知道…』(詩四十六十節,直譯)你心裡紛的時候,你不能聽見神給你的禱告的答應。多少時候,我們禱告了許久,可是還沒有得到神的答應,都因為內心有雷轟、地震、風波、炸裂。可是當你的心靜下來,進入了安息,神的答應就來了。哦,我的心哪,你必須安息,不要為了爭鬧、紛亂、罣慮…而跳得緊張了。那麼,當夜耶和華會向你顯現。洪水退落的時候,發見了虹霓;照樣,當你鎮靜的時候,也會聽見神的聲音。-馬德勝(Geo. Matheson)  

  _____  


轉載自考門夫人之《荒漠甘泉》.

TOP

神不说谎
「凭着神选民的信心,敬虔真理的知识,盼望那无谎言的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多1:1,2)
传道人是不是在骗人,纯正的信仰是不是靠不住。追求属天的福会不会归于虚无,那些热心爱主,奉献,牺牲的是不是蠢人,白白受苦,毫无意义呢?是不是不信的人反而对,不热心追求,仍然贪爱世界倒上算呢?对于这一切的怀疑、不信、妄想、迷惑,只有一个答覆,神是无谎言的神。

如果神是说谎的,那的确一切都变作毫无意义,所有的信仰都是虚假。因基督徒的信仰是根据圣经。圣经是神的话,如果神是说谎的,那么圣经便不可靠,信神的话就要受骗,但神是怎样一位神呢?如果神说谎,他怎能是圣洁、公义、慈爱、良善、荣耀的神呢?如果神说谎,他怎能统治宇宙万有,管理一切呢?神如果说谎,那是他自己羞辱自己。他既然是至大至高无所不能的,他又何必说谎呢?神根本就恨恶说谎。圣经明说,魔鬼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约8:44),神岂能与魔鬼一样呢?

所以神为他自己及他名的荣耀,也绝不能说谎。因此,相信圣经、神的话,是绝对可靠的,绝不会上当,末了一无所得的,信神的话,抓住他的应许,绝无错误。.

TOP

愿你的旨意成就       

第23天


读经:   诗篇四十篇1至8节       
       
主祷文的字数虽少,但言简意赅。今天我们会思想「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这句祷文的含意。这句祷文乃是全篇的要旨所在,教导我们这样祷告的主耶稣,正是用了他的一生来为这句祷文下了注脚。他的所言所行,将「愿你的旨意成就」这个祈求,演译得淋漓尽致;他以行动来证明他并非空言:「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约五30)

我们可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说出类似的话。当我们有一些深刻的属灵经历时,我们可能会浩气干云地立志顺服神的意思。另一些时候,我们是泪流满面地向神表示顺服。有时,我们是出于真诚的信靠而向神立志。还有些时候,是在忿忿不平和灰心丧气的情况下,带着无奈地对神说:「我终于要认输了。你比我强;若是出于你的意思,我怎样也改变不了。」

无论如何,当我们真心说出这句祷文,便代表我们承认神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因着他的全智和慈爱,我们甘愿顺服。当我们愿意顺服的时候,神便可以成就他在我们身上的计划和旨意。

海伦凯勒的老师沙利文曾经说过:「我清楚体会到,除非她学会听从我的话,否则,无论我怎样努力去教她语言或任何东西,都只会徒劳无功。我愈深入思想,就愈加相信,一个小孩子必须学会服从,才能让知识和爱进入他的心中。」

这正是「愿你的旨意成就」的含义所在。一个人若要快乐地度过一生,并且被神使用,诀窍就是要具备这种顺服的心态。当我们能够心口如一地发出这个祈求,并在生活中真正寻求神的意思,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有截然不同的改变。

但人始终是软弱的,我们需要经常用这句祷文来提醒自己,承认耶稣基督拥有我们人生的主权。我们能够每天用这句祷文来向主祈求吗?那么,无论当天发生什么事,我们都愿意接受那是出于神的旨意吗?这是蒙福和得享平安的途径。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TOP

日用的饮食

第24天


读经:   马太福音六章25至34节

在进餐之前,你会不会先献上谢饭祷告?你会怎样祷告呢?你?什么会这样祷告呢?你会不会为到神的丰足供应而感激谢恩呢?在你谢饭之后,你曾否为了食物不合胃口而发出抱怨呢?

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基督竟然教导我们,在求神饶恕我们的罪之前,先求神赐予日用的饮食;但他却的确是这样教导。当我们求神供应日用的饮食时,我们乃是承认我们要仰赖神供应一切的所需。

我们如果已有收入优厚的工作和固定的入息,还需要祈求神的供应吗?当然要,因为我们享用的一切都是从神而来的。假使他的恩手离开我们,假使他带走我们的一切,我们便一无所有。

有另一个译本把这句祷文翻译为:「求你今天赐下切合我们需要的粮食」。我们今天所吃的食物种类繁多、多不胜数,但真正切合我们需要的,究竟是哪些食物呢?圣经提及几种粮食,包括绝不可少的「生命的粮」──那正是耶稣基督自己。此外,「神的话语」就像神在旷野所赐下的吗哪一样,是我们每天必须享用的灵粮。

圣经还提到「以眼泪当食物给他吃」(诗八十5),和「以艰难给你当饼」(赛三十20)。相信没有人会喜欢这两种食物;但神知道我们的需要,他有时也会把这两种事物给我们。当我们学会接受它们,什至仔细品尝,这些食物必能成就他在我们身上的计划。

还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求取的乃是「日用的饮食」。换言之,昨天的食物已不够我们今天及明天的需要。你是否只靠昨天的经验而活?今天神会赐下哪些新鲜的食物呢?为今天你所领受的感谢神吧!那正是你所求的。

我们日用的饮食,求主今天赐给我们。.

TOP

出埃及记廿至廿二章


重点: 神颁赐十诫及律法。

钥节: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廿3-5)

内容:


神所颁布的十诫,向我们启示了神完全圣洁的本性,同时也启示了人类罪恶的可怕。

「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罗三20)但神不会因为人的软弱降低他的「完全」;他又设立耶稣作挽回祭,叫我们因信耶稣,就能在神面前白白的称义。

我们因肉体的软弱,或会犯罪跌倒,不孝敬父母、奸淫、偷盗、作假见证、贪心,或停止聚会;但绝不能在神以外,敬拜事奉偶像。

圣经说:「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也许我们不会造什么神像,但有人仿照圣经的事物造像,如金灯台、约柜、十字架、耶稣像、圣徒像等等;许多拜惯偶像的人,很容易又陷入偶像的崇拜中,将耶稣像或十字架代替以前的神像,以灯台代替以前的香烛等等。我们要将这一切外在的物品从心中除去,从眼前、办公室、家庭、桌上除去。若我们要倚仗这些去到神面前,有了它就觉有安全感、灵命高超,那不论是十架、图像、宗教饰物、圣经本或一首诗歌,或往圣地旅行,这都会成为我们的偶像。


默想: 有什么可见或不可见的偶像没有?恳求圣灵光照并除掉它们。.

TOP

遵守教训

「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徒2:42)

当初的门徒一信主之后,除了内心的改变,悔改归主,感谢赞美神的恩典之外。每天的生活也有改变。以前像外邦人一样,随着自己的情欲,追求肉体的快乐,属世的利益(彼前4:2,3)。现在却生活在另一种境况之中,都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照样今日的信徒也当与不信时有不同的生活,才显明是一个重生得救的人,真是主的门徒,在灵性上有长进,讨神的喜悦。如果生活不改变,不久就会回到以前的路上,灵性要堕落,结果像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倒毙在旷野,不能进入迦南一般。人信主以后究竟应当过怎样的生活呢?

我们仍然要作日常的工作,当尽为人的本分,但不能再去随从肉体,贪恋世俗,虚度光阴,多说闲话,游荡放肆的度日(弗2:1-3;雅4:4;西4:5;太12:36),不但行为要敬虔端正(提前2:2),也要有属灵的追求。最主要的就是读经,祈祷,交通,为主作见证,没有这几样就无法维持灵命进步。多读经,常祈祷,是灵命的饮食和呼吸;与圣徒交通,为主作见证,是属灵的运动和帮助人的重要途径。.

TOP

赦免我们……如同我们赦免别人


第25天


读经:   诗篇三十二篇

主教导我们在祈求日用的饮食之后,便祈求神赦免我们的罪。

什么是赦免?这个词若用在债项方面,就表示免去人所欠的债。如果用在过错方面,就表示宽恕别人的过错。若用在罪恶方面,就表示把过去所犯的罪一笔勾销。我们都熟悉这个词,父母饶恕孩子的过错时,经常会说:「我原谅你的过错,但以后不要再犯了。」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神的赦免。新英语圣经译本把这节翻译为「赦免我们所犯的过错」。这里所指的是什么过错呢?由于这是神的儿女向天父发出的祷文,换言之,必然是神的儿女在生命中所犯的过错。

我们是否察觉到,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祈求神的赦免?我们没有正视自己的坏脾气、自我中心的表现和骄傲自大的心态,反而用种种借口来为自己解释。我们很少省察隐藏在心中的嫉妒,以及对其他信徒的不满。我们实在需要圣灵指出我们的过错。我们要经常默想约翰壹书一章7至9节的话,常向天父祈求说:「父啊,求你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祷告的下半句也是十分浅显的:「正如我们免了人的债」。但我们不要误解,以为是因为我们饶恕了别人,所以才得着神的饶恕。事实上,我们是因为基督的救赎而得着神的赦免。既然神也愿意赦免我们的罪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饶恕得罪我们的人呢?

饶恕那曾经伤害我们的人,实在并不容易,可能伤害深及己心。然而,我们若要与基督有亲密的相交,就必须有一颗愿意宽恕别人的心。有没有人是我们难以宽恕的呢?曾经深深的伤害令你耿耿于怀。它在多久以前发生?对方是否真的犯了弥天大错?事件真的伤害了你,还是只伤害了你的自尊心?

你愿意把这件事带到神的面前,求神医治你的创伤,及你心中的不平吗?因着神愿意饶恕你,你可否同样饶恕别人呢?你愿意为基督的缘故而饶恕别人吗?

愿我们都时刻默念这句祷文:「求你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TOP

出埃及记廿三至廿五章


重点: 定各项法则;三个节期;以色列人与神立约;会幕的物品。

钥节: 不可随夥布散谣言。(廿三1)

内容:


布散谣言,不单指传讲无事实的流言或毁谤的话,按希伯来文的意思,还包括收听谣言及毁谤的话。

舌头的罪最容易犯,也经常犯。箴言六章十六说神憎恶的事有七样,其中二样与舌头有关: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分争的人。

「口出谗谤的,是愚妄的人。」(箴十6)「舌头就是火,在我们身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雅三6)

教会是神儿女的属灵之家,可惜常常因为语言将家的温馨、关怀、爱心都破坏了。

谗言拦阻人认识主,谣言叫教会分裂,毁谤的话阻碍教会的增长。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这人的虔诚是虚的。」(雅一26).

TOP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第26天


读经:   雅各书一章1至14节

什么是试探?任何东西或意念,只要是引诱我们去犯罪的,都算是试探。任何人都会遇到试探。有些试探公然地挑战我们,另一些却非常隐晦,令人误入而不自知;有些试探是突然出现,另一些却一步一步地引人误入歧途。只要我们一日活在世间,试探都会不断侵扰我们,直至主耶稣接我们回到天家的那一天,我们才能够完全脱离试探。

那么,「不叫我们遇见试探」这句祈求又是什么意思呢?神当然不会带领我们进入试探之中。着名的希腊学者罗拔信博士(Dr.A.T.Robertson)将这句经文翻译为:「不要让我们被引诱进入试探。」奥古斯丁对这句经文的翻译亦大致相同。我们可以祷告说:「求你保守我们,使我们不会遇见一些无力抗拒的试探,不会遭到撒但的攻击,不会被世俗和我们本身的邪情私欲牵引和诱惑。」我们若不能像小孩子般,从内心发出这个单纯的祈求,我们便很容易在毫无防备下失足跌倒。

是不是所有试探都是出于撒但的诡计?答案可以是「是」,但也可以是「否」。撒但当然会试探我们,但他还有两位「得力助手」。首先,就是这个远离神的世界,这个充满贪婪和物质主义挂帅的世界。它虽然充斥着谎话、欺骗和诡诈,但它却有莫大的吸引力,随时会引诱我们犯罪。

然后,就是我们每个人里面的旧本性。这种旧本性只想满足自己,而且,它还贪爱世界、容易嫉妒、批评、憎恨别人和乱发脾气。试探犹如星星之火,足以燃起我们的各种欲火,使我们引火自焚。

我们有什么出路呢?唯有呼求天父的帮助:「救我们脱离凶恶。」神当然有能力拯救我们,他也极愿意救助我们。只要我们呼求他的帮助,他必然为我们开一条出路。请翻到哥林多前书十章13节,重覆读它好几遍,直至你深深领受当中的真理。当你遇到试探的时候,切记马上呼求主说:「主啊,求你释放我、保护我、拯救我、坚固我、保守我,使我现在就能胜过。父啊,我是你的儿女,我信靠你的保护,谢谢你。」

牢记:只要你求救主帮助,他必领你抵达平安之地。.

TOP

因为国度全是你的


第27天


读经:   历代志上二十九章10至13节

我们来到这篇祷文的最后一句。初期的一些圣经抄本可能没有这句,可是,它却是最合适的结语。

笔者从别人的省思中得到不少启迪,希望在一连三天的查经中剖析这句结语的意思:

基督徒必须:

遵从神的旨意。

信靠神的能力。

关心神的荣耀。

遵从神的旨意

「因为国度全是你的」乃是一句信仰宣言;说出这句话的人,乃是承认神是他的王,他是活在神的管治之下。基督同样对我们发出这个要求:「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十四15)

当我们说出这句话时,我们同时是承认基督是王和我们的主,他掌有我们生命的主权。虽然此刻他还不是全世界的王,但终有一日,当他再来的时候,他要作全地的王;而此刻,他已在我们心中作王。

我们若要遵从神的旨意,就必须天天寻求他的旨意。他已经在他的话语中显明他的旨意;因此,我们若要明白他的旨意,就必须多读圣经,否则便只会沦为空谈。

我们需要圣灵透过神话语的光照,使我们明白神的旨意。保罗在歌罗西书一章9节为信徒祈求,愿他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唯有我们勤读圣经,让神的话语来引导我们的生活行事,我们才能遵行神的旨意。

「因为国度全是你的。你是我的王。愿我能明白你为我所定的纯全旨意,并且乐于去遵行。」

「因为国度全是你的。」.

TOP

荣耀全是你的

第29天


读经:   启示录五章9至14节

引导基督徒如何生活的最重要动力,就是懂得关心神的荣耀。我们的所言所行,以及一切的工作成就,到了最后,都要以是否荣耀神来作评价的标准。也就是说,当我们来到基督的审判台前,一切都是以「是否荣耀神」来作最终的评价。

保罗曾经教导哥林多的信徒说:「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十31)我们是否以此作为生活的原则?事奉的原则?我们今天行事的原则?或者我们追求知识和开口讲话的原则?

当我们参与教会事奉的时候,是否以此为原则?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其中一个隐含的动机,是否为了满足自我?我们是否只希望别人留意我们的说话、教导、唱诗或事奉,并不时给予赞赏?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信徒都在教会发挥作用,他们都需要我们的肯定和鼓励。保罗写信给每间教会的信徒时,都不忘鼓励各人。

然而,赞赏人与归荣耀给神这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分界,我们切不可将两者混淆。在这方面,神说得很清楚:「我是耶和华,这是我的名,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赛四十二8)我们又如何呢?我们是否将一切荣耀归给神,抑或是归给人呢?

最后,是有关我们祷告的心态。我们是否只懂得向神求这求那,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安舒?我们是否只懂得求神祝福我们的工作,以致我们能赢得别人的赞赏?要切记,我们必须将荣耀归给神。

这是祷文最后的祈求,但是,在我们结束祷告前,最后念的还有两个字,就是「阿们」。「阿们」的意思就是:诚心所愿。我们也可以加上一句:「我全心全意地祈求──愿一切荣耀归给神!」.

TOP

出埃及记四十章


重点: 会幕的建立和奉献。

钥节: 正月初一日,你要立起帐幕。把法柜安放在里面,用幔子将柜遮掩。(四十2-3)

内容:


会幕及其中的一切物品制作完成,神吩咐在一年之第一日,立起帐幕,然后将所有物品依次序摆放;第一样摆放的是约柜。

约柜是整个会幕的中心,是神居住以色列人中间的记号。

约柜内放有三样东西:法版、吗哪和亚伦发过芽的杖。法版是神的启示,吗哪是神的供应,发芽的杖是复活。这三样东西都曾经过神的审判,法版曾审判以色列人拜金牛犊;吗哪曾显示以色列人厌恶神所赐的食品而要吃肉;发芽的杖曾审判那些挑战神权柄的领袖。

若非神的恩典,所有的人都落在神的审判中。感谢神,约柜上面有施恩座,叫人到神面前得怜悯,得赦免,不至受审。

约柜是会幕的中心,是安放会幕物品的起始。神的公义与恩典也是神同在的中心,是教会的中心与运作的准则,是信徒生活的起始。我们不能抛弃神的公义,单爱恩典。他爱世人,将救恩给那些悔改的罪人,审判沉迷罪中不肯悔改的人。

现今人误解神的本性,只谈神的爱与恩典,不谈神的可畏与公义,以致我们所行的与蒙召之恩不相称。.

TOP

误会   



第3天


读经:   哥林多后书一章12至24节
        
人与人之间的误会,特别是信徒之间的误会,往往是教会生活中最难处理的一个问题。有些时候,我们是因为误解了别人的话而产生误会。另一些时候,是因为对事情一知半解而引起。而且,我们在没有真凭实据去证明某人做错某件事之前,往往不肯先信任他,这也会造成严重的误会。

哥林多信徒不明白保罗为什么要改变行程。他曾答应会探访他们,但最终却没有实践承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保罗之所以改变计划,是因为他相信那是神的旨意要他改道而行。然而,哥林多教会的某些信徒却不接受这个解释,结果便产生严重的误会。

保罗其实有三大理由要改变行程。第一,正如之前所说,保罗相信这是神的旨意。第二,他不想再责备他们(23节)。第三,他希望他们自行处理教会纪律的问题。他向他们保证,他并非言而无信;反而,他因基督的缘故,要自己做一个有信用的人。神是信实的(18节),倘若保罗不守信用,就只会羞辱神和基督。我们今天也是一样,倘若别人觉得信徒是不守信用的,他又怎会愿意相信神呢?

圣经其中一个要旨,就是要说明神的信实。很多经文都是关乎神的信实,例如:「我们尽管失信,但神是信实的,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后二13)

这对我们有什么教训呢?就是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倘若你不能实践承诺,就必须让有关人士明白你的理由。不要因为失信于人而羞辱神的圣名。

他人如果信任你,他们也比较容易相信你所宣认的神。.

TOP

一无挂虑        

        
「主已经近了,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4:5下-17)挂虑是心里的重担,叫人担当不起,不知有多少人天天有挂虑的担子。以至心中苦恼,脸带愁容、生活无味、作事无力、折磨意志、消耗精力,使人的生命萎缩,枯干无用。信徒有挂虑,就像被绳索拉住一样,无法在灵程上前进。

怎能没有挂虑呢?明明有困难摆在那里,危险等在面前,或者有痛苦、试炼、争战缠压,不得解脱,怎能不挂虑呢?是的,这是人之常情。如果没有更好的出路是不易摆脱的。然而,神的恩典非常奇妙,我们无论有什么难处,他都能解除,使我们转败为胜。在他没有难成的事,他不愿意他的儿女被困难吓倒,被忧虑压伤,他等着要救助我们。

所以我们可以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我们所要的告诉神,将我们的重担卸给他(诗55:22)。诚恳有信心的祷告是不会落空的,儿女有难处告诉父亲,他绝不会不理。神所作的可能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即使外面的难处暂不除去,他也必赐我们内心有平安,好像没有难处一样。.

TOP

剛強而非膽怯
經  節: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一章7節)  
  
我們基督徒惟一的畏懼應是敬畏神(哥林多後書五:10~11;希伯來書十:31)。人類的恐懼不是由神而來,問題是許多基督徒懼怕人多過懼怕神。他們白費力氣討好他人,於是他們的恐懼阻礙他們討神的歡喜。提摩太是個天性害羞的年輕人,身體可能不是很強壯(提摩太前書五:23)。他知道保羅常遇見苦難及遭受迫害,也知道自己可能會遭受類似的迫害。保羅提醒這位年輕的同工,懼怕人不是由神而來。懼怕會使我們停止手上的工作,開始懷疑神所清楚交代的事。在迫害到來之前,我們對自己的順服還滿懷信心。然而在逆境中,我們不再確定自己是否正確地聽到神的聲音。我們大部分的恐懼是畏懼未知,我們不知道等在前頭的是甚麼。於是我們擔心憂慮。我們的想像力擴大問題的嚴重性,直到這些問題似乎變得難以越過、不能克服。我們需要以健全的心態與正確的眼光來看待事物,這就是為甚麼神賜下祂的聖靈,使我們能夠以神的眼光來看事物。懼怕不能成為悖逆神的藉口。當你擁有偉大聖靈同住在你心裏時,你沒有理由活在恐懼中。恐懼雖然會奴役你,但基督已釋放你,讓你得自由。祈求神把你由現在的恐懼中釋放出來,並且張開你心靈的眼睛看到事實的真相。當神光照你處境的真相時,祂會使你能夠繼續地順服。   

  _____  


轉載自《每日經歷神》道聲出版社.

TOP

该如何处理犯罪的信徒?       

第4天


读经:   哥林多后书二章4至11节       
       
要处理犯了罪的会友,对任何教会来说都是棘手的难题。然而,为了整体教会、为了基督的圣名,什至是为了当事人本身,教会都必须作出处理。加拉太书六章1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原则:「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让我们细心思想这句话。

我们可以在哥林多前书第五章,找到今天这段经文的背景。当中涉及一位信徒与一位女士同居,但两人并没有结婚。教会知道这事,却没有作出处理。教外的人也知道这件事,当然对此印象不佳。

保罗曾经写信提议教会的领袖与那位犯罪的弟兄面谈,并将他逐出教会;但教会却没有这样做。他们也许说:「我们的思想开通。」或「我们不想伤害弟兄。」

但保罗却坚持要他们作出处理,他也许写了另一封现已遗失的信去敦促他们。教会最终依照保罗的建议去做,将那个犯罪的弟兄逐出教会。结果却出乎意外的令人振奋──那位弟兄竟然认罪悔改!

可是,当那位弟兄愿意悔改时,教会却似乎不大愿意宽恕他。他们不明白教会执行纪律的目的,正是要挽回犯罪的肢体。

医生为病人动手术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让病人尽快康复。教会执行纪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帮助犯罪的肢体尽快与基督及教会复和。保罗说:「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8节)就是去宽恕他、以爱心待他和挽回他。

失足的信徒需要我们去爱护、宽恕和帮助;当然,还可能需要作出严惩。但箴言二十七章6节说:「朋友加的伤痕,出于真诚。」

请再读加拉太书六章1节。让它深藏你心中,以致当有信徒失足犯罪的时候,你便记得他最需要是你的爱。

主啊,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诗一三零3).

TOP

承受应许       
       
       
「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来6:12)我们凭自己的努力所得有限,成就不多,有些是人力所不能达到的。但圣经中有极多宝贵的应许;关于今生和来生的都有,不知道和不去得都是我们最大的损失,而这些应许无论有多少,在基督里都是实在的,是我们可以得到的(林后1:20)。虽然有些应许附有条件,但这些条件也可以靠主成就。

我们所需要的今生好处和来生福分是很多、很大的,这都在神的应许?围之内,神既不爱惜他的儿子为我们舍了,也愿意把万有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罗8:32)。不过要想承受各种应许,必须凭信心和忍耐,没有信心,就否定这些应许,不信神会成就,这样就根本不想得也不能得;首先得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成就(罗4:20,21),信心的表示就是祷告,因为神的应许是赐给求的人(路11:9,13),而且是相信所求必得的人(可11:24)。

再者就是忍耐,有些应许不是立刻得到的,必须忍耐(来6:15;10:36),就是祷告也必须这样等候(雅5:7,11,17),如果我们用信心和忍耐,恒切祷告,就必得着神的应许。.

TOP

行道有福

「凡敬畏耶和华,遵行他道的人,便为有福。」(诗128:1)许多信徒不明白,以为只要信主就好了。如果再进一步遵守神的道,就困难了,他们以为遵行神的话,是一件苦事、难事、麻烦的事、不自由的事,所以不愿多听神的道,多明白圣经的真理。什至厌烦神的命令,以为那是重担,他们只盼望从神那里得恩典得好处,其实他们是大错了。

经上多处说,敬畏耶和华,什喜爱遵行他命令的,这人便为有福(诗112:1;1:1;119:1)。这不是苦事,乃是福事,所有的福,都在其中,所以神赐给我们命令,律例,教训,目的是赐福给我们,神不能凭空赐我们所不应得的福分。正如神不能赐福给恶人而只能赐福给义人一样,圣经就是叫我们学习行道。

神每一个命令、指示,如果遵行,都有福分在内。所以我们不但不要避免、厌烦,而且要寻求、爱慕、遵行,才是聪明人;越多知道,多遵行,福气也越大。.

TOP

在基督里的新生命

第8天


读经:   哥林多后书五章11至21节

在今天选读的经文中,有两个字出现了好几次。字虽普通,但对于信徒来说却意义重大。那就是「在……里」这两个字。如果你查考字典,你会惊讶这个小词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意义。

对我们来说,它真正的意思是与基督联合。让我们再看经文17、19和20节,我们可以用「与基督联合」来代替「在基督里」。原来在神的眼中,信徒就是与基督联合的人;我们也是借此而享有基督的新生命。

如今,我们既有新生命,我们的生命和事奉就应该反映出一些新的改变。例如,保罗指出,我们应该有新的原动力、新的身份和新的事奉。

新的原动力

保罗在第11节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对主存敬畏的心。这不是说,我们畏惧自己做得不好或失败,会遭到神的惩罚;乃是我们害怕自己的表现令他伤心、失望或忧伤。神希望我们凡事能讨他喜悦,我们也该以此为目标。

第14节指出另一个原动力──基督的爱。不单是因为我们爱基督,所以愿意凡事讨他的喜悦;更是因为他对我们和全人类的爱深深地激励我们,他要透过我们将他的爱带给所有人。这是何等大的特权,也是何等大的责任。

最后,第15节告诉我们该怎样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别人而活。当我们与基督联合之后,我们的价值观便会改变。基督为爱世人而甘愿牺牲的真理,以及他渴望拯救世人的目标,将会扭转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以致我们能透过基督的眼睛来看人,并且学习基督的榜样去服侍人。

一个与基督联合的人,便会产生以上的原动力。神在基督里已为世人作成救恩。倘若我已明白并经历救恩,那么,神便期望我会向未认识救恩的人分享这真理。我有做吗?我知道他的心意,但愿我不要畏缩,勇敢地承担使命。.

TOP

跟随到底的接棒人
祈祷: 神啊,我切切渴慕寻求那上好的福分,就是主自己。



列王纪下2:1-25

在交棒的日子,作为师傅的以利亚刻意考验以利沙的决心、诚意,以及跟随神的窍门。以利沙三次坚决和主动地跟随以利亚,显示他丝毫不肯松懈、追随师傅到底的精神(2、4、6)。当许多人都选择离开时,机会就留给那些仍然坚持的人。由此可见,当人要完成神或别人的托付时,坚持是一个最基本的情操。

以利沙追随以利亚多时,他亲眼看过师傅施行大大小小的神迹,然而,他没有被师傅行神迹奇事的才能所吸引,因为他明白「神同在」才是事奉的先决条件。因此,他求感动以利亚的灵加倍感动他,正如所罗门王求神赐他智慧一样。以利沙按着神的心意祈求,可见他拿捏到跟随神的窍门。

接着,一连串的神迹伴随着以利沙而来:1他用以利亚的外衣打水,使约旦河水分开(12-14);2他用盐洁净了耶利哥的水质(19-22);3他奉神的名咒诅那些侮辱他的童子,结果有四十二个童子被母熊所杀(23-24)。这些神迹印证了以利沙是继以利亚后,另一位受神重用的先知。在以利沙身上,我们看见了以利亚严谨认真的素质,但这并不是出于以利沙对师傅的模仿,而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结果。

今天,我们会否只强调事奉的恩赐和技巧,却忽略了自己的事奉态度和属灵生命,以致在信靠的焦点上迷失了方向,舍本逐末呢?

人一生的果效不在于自己有多少才华、多少本钱,而是在于自己有否作出正确的选择,因为一个错误的选择,会使我们偏离正路。昔日,以利沙和所罗门便作出了明智的抉择。今日,我们在婚姻、事业和事奉等方面的抉择上,会如何让神工作呢?.

TOP

不要逃避

「凡仰望耶和華的人,你們都要壯膽,堅固你們的心。」(詩篇31:24) 一件事從遠處看,好像完全做不到;一旦非做不可,居然可以完成。這是上帝給人類的潛力。
  人往往遇到困難就想逃避,但逃避主義者將一無所成。相傳駝鳥遭受攻擊,牠習慣把頭插進沙裡,軀體和尾巴則露在外面,這反而更輕易地暴露自己成為獵人的靶子。
  很多人遇到難解決的問題也像駝鳥一樣,彎腰把他們的頭藏在虛幻的沙堆中,這反而更可能造成噩運窮追不捨的目標。把頭埋入沙中,問題不能因為逃避而不存在。其實,這種駝鳥作風逃避不了任何人,也逃避不了任何事。
  正如李白所吟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很多現實的問題﹑不幸和困難,不可能因為我們的逃避而消失。
  英國派駐緬甸的勇將文格特,有次向他的軍隊下達了一個命令,裡頭說:「不許向我報告有進不去的熱帶叢林,要是你有進去過。」這是多麼積極的作風。
  人生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是表面上看去是辦不到的事,因為非做不可,也就辦到了。若我們以此態度來面對人生任何的問題,相信再大的難題都能克服。  許多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內在的失敗傾向,這種人永遠無法上戰場,因為未戰即先宣告戰敗。
  基督徒應該是樂觀主義者,因為我們能從上主的恩惠不斷地汲取力量。.

TOP

人际关系       

第11天


读经:   哥林多后书六章3至13节       
       
一间电话公司用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来作它的广告,也是很简单的一句话:「请主动接触人。」我们如果愿意主动接触人,便有可能开始一段深厚的关系,或使一个面临破裂的关系得以修复。因此,每个人都应学习更多主动接触人。

在今天的经文中,我们看见保罗如何急于与哥林多信徒修复关系。保罗知道他们当中有些信徒对他不满,于是他便主动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究竟有多少人对他不满呢?我们并不知道。然而,即使是两、三个人之间的不和,也一样会造成教会的纷争。

保罗最关心的,是不要让任何东西使基督的名蒙羞,或影响教会及他本人的见证。他显然希望他们之间的误解可以消除,回复亲密的相交关系。他敢说自己是爱他们每一个人的;他在第11节表明,他的心是向他们张开的。他爱他的朋友;但他同时亦爱那些反对他和攻击他的敌人;他的心是向他们每一个人敞开的,我们何等需要学习保罗的广阔心胸!

然而,爱与沟通必须是一种相向交流。保罗的困扰,是他们没有以爱来待他(12、13节)。你若向对方开放,但对方却毫无反应,便不可能建立相交的关系。人与人能坦诚、开放地沟通,乃是互相信任的标记。有爱,才能互相交流。

什么才是真正的相交呢?就是一颗勇于坦露的心,得到别人的真诚回应。大部份教会都需要加强信徒之间的相交关系。我们不应该只是在主日一起坐坐,唱几首歌,听听讲道,然后离开。每个角落都有孤单的人,在教会的群体中也不例外。今天就让我们去主动接触人吧!也许,你或对方都能因此而得益和蒙神的祝福。

主动接触人吧--就在今天!.

TOP

所行受报       

       
「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结果报应他。」(耶17:10)当人年老的时候,回顾一生不能不有所感触。虽有人怨天尤人,有人自怨自艾,有人归之命运,有人不知所以然,若是仔细思想,就会发现许多情况都是根据自己所种下的因,而结成的果。罪有罪的结果,善有善的结果;义人有义人的报应,恶人有恶人的报应。就是一个人在这方面所作的好有好的收成,在那方面作的坏有坏的收成。祸、福、赏罚都是正当公平的,绝无差错。

因此,从结果和报应,就想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行为好坏绝不是无关重要,不会没有反应的。无论对神、对人、对事都是如此,什至一言一行,思想意念,举止行动都有关系,可能有人认为这太可怕了,也有人认为这不尽然。有时似乎有报应颠倒的,或毫无结果的。这原因有几方面,一是像这里所说的,神是鉴察人心的,人从表面看来是好是坏,不足为定。神乃看人的存心动机如何,再者看作事的结果。虽然当时似乎是好是坏,但结果如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才能证明事情究竟是好是坏。所说的报应 并不是凭一般眼光来判断的,报应要以是否蒙神喜悦,对人是否真正有益而定,最后的报应是在将来,许多事尚未显露。

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当醒悟,绝不能再随便行事为人,任意撒种。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基本的区别在于到底是随从情欲?或顺从圣灵?(加6:7,8).

TOP

愛產生順服          
經  節: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翰福音十四章21節)       
  
遵守神的命令應該是心甘情願的。當你開始掙扎,不能順服 神的時候,就是你的心已經轉離神的指標。有些人宣稱:「我愛神,但是我的生命有些地方很難順服神。」這在靈性上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問你:「你愛神嗎?」你可能很輕易地回答:「當然囉!」如果我問你:「你順服神嗎?」你是否也能立即回應肯定的答案?然而,我是在問你同一個問題呢!對神真純的愛,會使人全心全意順服神。如果你告訴配偶,有時候你愛他,有時候你得努力掙扎才能愛他,那麼你的婚姻關係正瀕臨危機。同樣地,我們竟然假設神滿足於我們依情況而定的愛和部分的順服。神才不呢!沒有愛的順服是拘泥於律法形式主義。為順服而順服,不過是完美主義罷了,只會讓人愈發驕傲。許多基督徒相當自覺地在生活中操練自己,力求培養門徒訓練,好能更順服基督。屬靈的門徒訓練是會有幫助的,但這些訓練永遠不能替代你對神的愛。愛是能自制。神看的不只是你神聖的習性、道德的生活、教會的參與,祂洞察你真正的心之所在。你對神的敬拜是否變得空洞,只是例行公事罷了?你是否已經失去研讀聖經的動機?你是否正經歷屬靈的低潮?你的禱告生活是否淪為儀式?這些都是你的心已經遠離神的徵兆。拾回你起初的愛心,愛是與神相交和事奉神的最大原動力。       
  _____  

轉載自《每日經歷神》道聲出版社.

TOP

当机立断的信心       
祈祷:          我要向高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乃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列王纪下4:18-24

正当书念妇人的孩子渐渐长大,晓得学行学走,呼唤爹娘,并使一对多年来膝下犹虚的夫妇深感安慰的时候,问题便出现了。一天,孩子随父亲在田间,突感头痛非常。父亲着仆人把孩子带给母亲看个究竟,不料前后只有半天,孩子就死了。

或许,人生最难受的,莫过于没有预计的意外突然发生,令人措手不及,正如书念妇人突然要面对孩子的死亡一样。然而,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书念妇人的反应却异常冷静。她第一时间叫丈夫给她预备仆人与驴驹,给她赶去见以利沙,却没有向丈夫解释原因。为什么她不把实情告诉丈夫呢?为什么她要独自去找以利沙呢?经文没有直接向读者交待,但?中的原因可能是:1她担心年迈的丈夫会受不了丧子的打击,因此不说出真相,只对丈夫说孩子平安;2她要争取时间,因此来不及把事情的底蕴说清楚;3她正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愁苦,因此不动声色。

从书念妇人赶路过程中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她冷静、果断、体恤人和坚强集于一身的性格,以及她在危难之时倚靠耶和华的心。她既没有向与她一同赶路的仆人发过半点脾气,亦没有哭哭啼啼,呼天抢地,她只是果断的找以利沙去了。

设身处地的想,如果神在你年老时赐你一个独生子,你看着他一天一天的长大,对他疼爱非常,如今却突然死了,你会有什么反应?因感到自己疏忽照顾他而自责内疚?大哭大闹,怨天尤人?接受现实,但感叹造物弄人?还是不作任何评论,趁还有机会时,立即果断地向神寻求帮助?

书念妇人确信以利沙可以救孩子的性命,因此她毫不优柔寡断,马上行动,分秒必争。或许,她找以利沙,不一定能使孩子活过来,但若她不找以利沙的话,孩子却一定不会复生。在过去的日子中,你有没有因犹疑不决而错失良机的经历?

一年速读  出埃及记37-38章 使徒行传3章

       
本文内容出自〔每日读经释义〕.

TOP

心里刚硬       

       
「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来3:13)人的心一刚硬,整个的人就变了,信徒的心一刚硬,属灵的事都完了。神的话听不进去,神的灵感不动,对神的爱不起反应,和主的交通完全断了,对属灵的盼望也失去了,不但对祷告读经毫无兴趣,对弟兄姊妹也没有同情同感。总之,心一刚硬,就完全离弃神,被撒但俘掳,光景非常可怕,前途不堪设想,因为心一刚硬就要故意犯罪,结果是极其严重的。(来10:26-31)

心是怎样变成刚硬的呢?这里说是由于罪的迷惑。因为信徒本来是不愿意犯罪的,要与罪恶相争。如果失败而犯罪,心中就极其难过,除非认罪悔改没有平安,可是信徒渐渐地明知是罪,而还要去作,不理良心的责备,就被罪迷惑、引诱,觉得罪中有快乐、有好处, 并且叫人认为犯罪不要紧。什至觉得罪也不算罪,人有这样的自由。因此继续去犯。这样,就是被罪迷惑,不顾良心的声音,圣灵的感动,以至心越来越硬,对于神的禁止起反感,不服神的律法,与神对立,这岂不可怕么。所以绝不能小看罪,从起头就要拒绝,相信神的话,罪是从疏忽来的,它绝不会怀有好意,顺从罪是走灭亡之路。.

TOP

操练信心的功课       
祈祷:          神啊,愿我单单倚靠你的信实,肯定你是引领和帮助我的神。       
       

列王纪下4:25-44

当书念妇人上了迦密山后,便第一时间去到先知以利沙那里。爱子情切的她,顾不得礼节,还未开口说话就抱着以利沙的脚痛哭,而一向铁面无私的以利沙,虽然看见且体谅她心里的苦情,但他坦承今次耶和华没有向他作出任何指示,因此他需要战战兢兢,慎重其事。以利沙先吩咐基哈西赶快把他的杖放在孩子身上,其后又在妇人的哀求下,跟随妇人回去。当他看到那死去的孩子,便在祷告过后,前后两次伏在孩子身上,过了一会儿,孩子就醒了。相比之下,以利沙在这次神迹中所做的事,比起他之后所行的神迹,实在复杂多了。或许对以利沙来说,这次经历也是一个信心的挣扎与体验。毕竟以利沙知道叫人活过来的不是他,而是耶和华,因此,除了祈祷信靠神之外,别无他法。

列王纪作者在第38-44节记载了两个与食物有关的神迹,它们都是发生在吉甲,那时正值饥荒。在第一个神迹中,有先知门徒不小心熬了一锅有毒的野瓜汤,以利沙却没有把汤倒掉,而只是吩咐把面条加在汤中,毒性随即消失,各人也因此得饱。至于在第二个神迹中,以利沙用了二十个麦饼喂饱了一百人,并且有馀。或许,若他们当时是生活在富足的日子中,便不需为那锅毒汤操心,只要倒掉后再熬一锅便行了,但正值饥荒的他们,绝不能浪费食物,在这情况下,先知便需要凭信心施行神迹,以解决眼前的困境,而先知的信心,可以在他的一句「因为耶和华如此说」(4:43)中看出来。当他得知神要救活他们,他便放胆按神的心意行事,结果,神迹便出现了。

借着上述三个神迹,我们不难看到,在困难的日子里,神仍会施恩怜悯;在缺乏的日子中,他仍会供应补足。

有人说:「信心的起点是相信神有信实与全能的本性,而信心的终点则是相信神的应许。」从上述三个神迹来看,我们可否找到支持这说法的论据?在我们的信心历程中,有多少时候是抱着「因为耶和华如此说」,于是便以信靠神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际遇?

一年速读  出埃及记39-40章 使徒行传4章

       
本文内容出自〔每日读经释义〕.

TOP

標  題:         愛總往好處想          
經  節:         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書十三章7節)       
 
愛是沒有範疇的。愛不可能說:「你太過份了,我不能再愛你了。」「凡事」是包括每件事。如基督一樣的愛,會讓他人毫不懷疑你堅定不變的愛。你周遭的人是否知道:即使他們失敗或做愚蠢的事,也不會減低你對他們的愛?你周遭的人是否確信:即使他們傷害你,你仍舊愛他們,不會報復他們?愛總是往好處想。如果有人不小心冒犯你,你選擇相信他不是故意冒犯你。如果有人想要傷害你,你「凡事包容」,無條件地原諒對方。如果處於困境,你看到一絲希望的微光,於是你抓住它。如果有人不斷地觸怒你,你「凡事忍耐」。你對你所愛的,永遠不放棄希望。你不斷地將神給你的無條件的愛,施與他人。保羅說,如果他有全備的信叫他可以移山,能說天使的話語,擁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和各樣的知識,卻沒有愛,他就算不得甚麼。如果你說:「嗯,我只是沒辦法那樣愛人!」這是不被接受的說法。當神藉著你去愛人,這是祂惟一的一種愛!以一顆感恩的心來讀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神已經向你表達了這完全無私之愛。讓我們禱告,求神藉著我們向他人表明祂那完全無私之愛。       
  _____  

轉載自《每日經歷神》道聲出版社   .

TOP

遇到试炼?倚靠神吧!       


第14天


读经:   列王纪上十七章1至7节       
       
你曾否质疑神,为什么把你带进始料不及的境况中?那境况与你当初所想的完全相反?那么,以利亚被神引到基立溪旁的经历,必能引起你的共鸣。神用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带领你,往往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以利亚向以色列王亚哈传递神的信息之后,神便对他说:「你马上离开这里,走到别处去躲藏起来。」我们听完这句话,会有什么反应呢?以利亚可能会想:「亚哈如果知道我逃跑,会有什么想法呢?百姓又会有什么想法呢?我连神所说的基立溪,也不知道在哪里。」

我们很容易会有这种想法;但神的指示却不可能出错。神已经清楚吩咐他,以利亚也听得很清楚,知道目的地是基立溪。于是,第5节便说:「以利亚便照着主的吩咐去了。」

神不单给以利亚一个命令,更还有一个应许。留意神在第4节已清楚表明:「我已吩咐乌鸦在那里供养你。」神已应许赐下食物,但条件是要「在那里」。换言之,神对他说:「以利亚,如果你想得着我的供应,就要听从我的指示去到那里。」神的命令总是附带着应许。神用什么途径来供养以利亚呢?竟然是食肉的黑乌鸦!而且,它们在足足一年的时间,每天一早一晚两次飞来,即至少飞了720次来提供送餐服务!

食物的供应从不断绝;然而,溪水却干涸了。当目睹溪水逐渐干涸的时候,以利亚究竟有何感想呢?等候神的下一步带领,真的很不容易,你同意吗?虽然在那段期间,以利亚与主有亲密的相交;可是,主却没有给他进一步的指示,直至溪水完全干涸为止。

溪水为什么干涸呢?因为以利亚曾经求神不下雨,神应允了他的祷告。他也应允我们的祷告。然而,为了锻炼你的忍耐、更多的爱心和更大的信心,你却首先要目睹溪水逐渐干涸──这时候,神其实正应允我们的所求。信靠他吧!神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么。

请记着:我们的神是全备的神,没有任何东西可与他相比!.

TOP

耶和华是随时的帮助      
祈祷:   神啊,求你使我心中的眼睛明亮,能看见你随处随在的大能大力。     
        




列王纪下6:1-23

耶和华的帮助随处随在,不论大小事情,他都乐于帮忙,没有一件事是神不愿看顾的。在本段经文的开始,列王纪作者描述一位先知门徒在砍树时,不小心地把斧头掉在水里。本来,失去了一把斧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然而,以利沙却为此而行了一个神迹,这意味着神除了关心大事外,也看顾那些在人看来是微小的事。

其后,列王纪作者继续记述亚兰与以色列之间的争战。自亚哈攻击基列的拉末后(参王上22章),亚兰经常以游击战的形式入侵以色列领土,掠夺人畜财物。然而,亚兰王后来多次的偷袭行动都被以色列识破,令他大惑不解。追问之下,臣仆才告知亚兰王,其行动的失败与以利沙有关。当亚兰王查出以利沙藏身在多坍后,便派人围困该地,要铲除以利沙。可是,这只是亚兰王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耶和华的能力是无人能阻的。

有信心与没有信心的人,面对挑战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清早时分,以利沙的仆人看见围城的亚兰军队人数众多,吓得目瞪口呆,以利沙为了坚固他的信心,于是向神祷告,求神开其仆人的眼睛,让他看见神的作为(17)。以利沙又求神使亚兰军的眼目昏迷,继而引他们进入撒马利亚城中,落在以色列王的手里。

当神开了亚兰军的眼睛后,亚兰军才发现自己已落入敌人手中。以色列王本打算除灭他们,但以利沙却阻止他,并提出为被掳的人提供饮食,然后释放他们。结果,这个以德报怨的方法,使亚兰和以色列化敌为友,「从此,亚兰军不再犯以色列境了。」(23)

你是怎样向神祷告的呢?会否只在祷告中求神记念一些在你看来是重要的大事,却把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小事忽略了呢?你会否认为神没空或没兴趣关心琐碎的事?请谨记,事无大小,神都顾念!

因着以利沙的信心,神让他看见其他人看不见的火车火马。你是一个有信心的人吗?神给你看过什么异象没有?你会怎样回应神给你的异象?

人生在世,难免树敌。我们是怎样对待敌人的呢?以利沙对待敌人的方法,给与我们什么启示?「多一个朋友就是少一个敌人」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TOP

突如其来的试炼  



第16天


读经:   列王纪上十七章17至24节
        
你可以想像发生在撒勒法穷寡妇家里的情景吗?你听到她伤心欲绝地质问吗?「我究竟做错了什么?竟然会得到如此的报应?先死了丈夫,现在是唯一的儿子也死了,神为什么要这样待我?」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遇到飞来横祸,或突然而来的逆境,也会发出类似的呼喊。有些时候,当试炼接踵而至,我们便很容易会抱怨说:「我已经受够了!为什么每次都是我!」面对接二连三的苦难,确实令人难以忍受。

然而,以利亚却以无比的信心来面对这试炼。请看第19节。信心带来什么功效呢?信心使他得以冷静地面对危机。我们相信,以利亚面对当时的情景,一定很激动;但他却认识他所相信的神,他知道神容许这个试炼临到,一定是为了他和那位寡妇的益处(参罗马书八章28节)。

接着,信心使他敢于把试炼带到神的面前(18、20节)。神是以利亚的避难所。他可能有一大堆疑问,但他却知道他只能够将问题带到神的面前。我们是否这样做呢?或是,我们总是先向别人求助?信心促使他求神化解危机;信心促使人恳求神。

以利亚认识神的大能,他求神行一个史无前例的神迹,他大胆地求神使那个男童起死回生。这是何等大胆的请求!反观我们,我们总是不敢求神成就大事。但以利亚却不然!他求神不下雨,神便不下雨;他求神使男童复活,他便活过来;他求神从天上降火,神便降火;他求神下雨,神就再下雨。因此,当情况真的需要,我们不应害怕向神求那更大的事。

神应允以利亚的祷告,使男童起死回生之后,还有什么事情发生呢?寡妇相信了以利亚的神。这是非信徒最需要的见证:我们祈祷,神便应允我们的祈求,非信徒便看见神的工作。这也是引领他们认识基督的途径。我们所信的对象,是一位伟大的神。定睛在他身上吧!在神凡事都能。.

TOP

不要怕,只要信!        
祈祷:   主啊,加添我的信心,使我行事为人只凭信心,不凭眼见。   
        

列王纪下6:24-7:20

6:24的「此后」一词,并非指其后的经文是6:8-23的延续,而应是指另一场战事,这与前一段经文没有直接关联。在被亚兰军队围困的同时,以色列正面对严重的饥荒,城内粮食短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于是怨声四起。有人什至宰吃自己的亲生儿女,景况惨不忍睹。面对困境,以色列王把责任全推卸给以利沙,并下令铲除他。虽然以色列王看到眼前的困境是出于耶和华,但他却不去反省困境出现的原因,而只懂得推卸责任(6:31)和埋怨神(6:33)。事实上,以色列王的反应,正是许多在逆境中的人的反应。

面对眼前的困境,全国上下,不论是王或王的军长,都不抱一丝期望,然而,以利沙仍然确信神的看顾,他知道神总有自己的时间,人需要的是耐性,因此,他要求以色列王等待,让神工作。神就在此时使亚兰军视听失调,误以为草木皆兵,撇下一切物资逃命;他又让四个长大麻疯的人,抱着「死就死吧」的心态前往亚兰军营,结果他们在无意中发现敌人遗留下来的物品。

当这四个麻疯病人走进被弃置的军营吃个痛快后,便想到若他们等到第二天才回去报喜讯是不应该的(7:9),因此,他们漏夜将这好消息带给以色列王,然而,除了守城门的人外,王与他的臣仆都对听到的消息半信半疑,惟恐这是亚兰军的伏兵之计。在派人查看之后,以色列人才敢出去掠夺亚兰军撇下的财物。饥荒的威胁终于解除了,物价亦随之大幅下调,整件事情就如以利沙所预言的在一天之内发生(7:1)。

王又差派了本来负责搀扶他的军长到城门口负责指挥的工作,结果他却被拥挤的群众践踏致死,这便应验了以利沙曾向他发出的预言:「你必亲眼看见,却不得吃。」(7:2、19)一个对神话语抱怀疑态度的人,下场是凄惨的。

面对逆境,不信的人只会看见困难,信主的人却可看见神的同在。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的心情,你会在逆境中埋怨神还是忍耐等候,取决于你的心态。

那四个麻疯病人解困后,尚且有最基本的道德勇气回去报喜讯,没有见死不救!作为已得救赎的人,我们又应如何面对那些在救恩门外的亲友?.

TOP

事神候主        

        
「离弃偶像归向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等候他儿子从天降临。」(帖前1:9,10)

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报明我们是怎样进到你们那里,你们是怎样离弃偶像,归向 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 神,等候他儿子从天降临,就是他从死里复活的、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耶稣。

领人信主,离开虚假,归向神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信主之后又当怎样呢?该作什么呢?这里提到两件事,第一是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从前服事哑吧偶像,给那些本来不是神的作奴仆。(加4:8)崇拜金钱,以肚腹为神(腓3:19),贪图虚名,追求宴乐(加5:26;彼前4:3),放纵情欲等。现在就要丢弃那一切的事(弗4:20-22;西3:8),而事奉神,处处讨神的喜悦,凡事遵行神的旨意,度在世馀下的光阴。

再有,就是要等候主耶稣从天降临,这事应当占据信徒整个思想,影响他一生的生活,外表是平淡的过日子,尽为人的本分,和一般人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内心有一个不同的目标,向往和境界,不单是想怎样过馀下的岁月,也不是等死,乃是天天盼望等候主来,被接到他那里去。(彼前1:13;多2:13;腓3:20;约14:2,3)

因着等候主来,就使生活有了意义、目的、盼望、喜乐,而不是死沉、消极、被动、枯燥的。同时也使生命更加敬虔、公义、圣洁、爱神和爱人的灵魂。因此也越发追求,更认识主、多与主交通,亲近,与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TOP

你站在哪一边?  

第17天


读经:   列王纪上十八章1节、16-24节     
        
以利亚的祷告是否振奋人心?雅各书五章17和18节告诉我们,以利亚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神就不下雨。他怎么晓得要这样祈祷呢?因为他认识神的话。他知道申命记十一章16和17节记载了神的话说:神的百姓倘若心中受迷,偏离正路,去事奉敬拜别神,神的怒气就向他们发作,使天闭塞不下雨,直至他们悔改回转。

三年不下雨的日子已过,以利亚准备求神再次下雨。以利亚先知虽有刚烈的性格,但他亦有一颗仁爱之心,不忍见到百姓继续受苦。他祷告主说:「主啊,求你怜悯你的百姓,他们已受够了苦。倘若你愿意结束这场旱灾,再次从天降雨,我愿意公然挑战亚哈和他的巴力先知。主啊,求你向百姓显明,你仍然深爱他们;求你向他们显明,你是那位掌管天气的永生真神。」神再次应允以利亚的祷告,派他去见亚哈。请留意,从这一刻开始,便是由以利亚而不是亚哈发号施令。一个属神的人,必有神的权能在背?支持着他。

经文没有告诉我们,要用多少时间才能召齐巴力先知和百姓的代表到山上。我们相信大概要用好几天的时间。在迦密山上,以利亚再次成为发号施令的人。他首先问以色列民:「你们为什么摇摆不定呢?」他们之所以摇摆不定,基本原因不是他们无法分辨真假,而是因为心怀二意。别人拜什么,他们也拜什么。因此,他们有时敬拜真神,有时又拜巴力。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今天的基督徒也有这种随俗的心态。当「人人都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便很容易盲目追随;又或是,我们害怕自己维护信仰的立场太强硬,会惹来别人的非议。这种试探会带来十分隐晦的压力,要独排众议是十分困难的,每个人都害怕攻击和压力。以利亚直截了当地质问百姓,但百姓当中却没有人敢开口答他。这是一种罪咎的沉默;他们知道自己做错,却不肯承认。

我们愿意向神祷告,求神赐给我们勇气,去坚守他的立场吗?去做他喜悦的事吗?去跟随他的带领吗?是的,我们可能要为此付上代价,但我们若立定心志,神必祝福我们。.

TOP

作主的羊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诗23:1)圣经将我们比作羊,这是非常恰当的比喻,野兽是凭自己的凶猛,力气而生存,也有些动物,虽弱小却有它的聪明,灵巧,可以自卫。惟独羊既没有力量,也不够灵巧,若没有牧人的照顾,可以说无法生存,更不能与别的野兽斗争。它的一切都在乎有一位好牧人来牧养,看顾,保护。

照样,我们若凭自己不但不能胜过撒但恶魔,就是和人比较也会感到软弱,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只能成为掠夺物和牺牲品,这样的弱者就不能生存吗?好处会尽被强者,智者,能者得去吗?不是的,一切祸福,命运都操在神的手里。神要赐给谁就赐给谁,神不喜悦恃强、逞能、取巧、争夺的人。圣经说,「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林前1:27,28)

所以我们自己愚拙、软弱、卑贱都不要紧,有神够了,我们承认自己是一只羊,只要有神作我们的牧者,我们就不至缺乏,今生以及永世的各样好处都有了。不必与人争竞、比赛、嫉妒,也不必忧愁、惧怕、灰心,除非我们与神的关系不对,离弃神作一个迷失的羊。.

TOP

標  題:      赦免人,也被赦免        
  
很少有事物比接受赦免更為寶貴。在背負罪的重擔時,若是被所得罪的人完全赦免,是多麼令人心情舒暢的事!耶穌告訴祂的門徒,每次禱告都要求神赦免自己的罪,因為耶穌知道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做出不合神尺度的事,所以我們每日得罪神。我們不能匆匆錯過一天,而不需要求神免了我們的債。耶穌警告我們,若不饒恕人的過犯,神也不饒恕我們的過犯(馬太福音六:15)。饒恕是神的天性(出埃及記卅四:6~7)。如果要作祂的門徒,一定要效法祂的榜樣。神能饒恕最冷酷的敵人,我們也當如此行。耶穌並沒有說某些侮辱是不值得饒恕的,聖經中也無任何根據允許我們心懷怨恨及不饒恕人。若對某人懷怨在心,你的敬拜與禱告都是徒勞無益的(馬太福音五:23~24)。禱告求神讓你明白生命中的黑暗處,以及你是否對人心懷憎恨。敏銳地洞察自己有被饒恕的需要,會使我們合宜地處理別人所加諸的侮辱。求神使你像基督,即使被迫害時,你也能說:「父啊!赦免他們。」  

  _____  


轉載自《每日經歷神》道聲出版社.

TOP

標  題:      捨己     
經  節: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太福音十六章24節)
  
罪使我們自我中心,將我們的心由以神為中心,轉變成以自我為中心。救恩的本質是以自我為中心一百八十度地轉到以神為中心。基督徒一定得終生捨己。我們跟隨耶穌最大的試探是肯定自己的地位。雅各與約翰跟隨耶穌的時候就是如此,他們要求耶穌國度中最顯赫的兩個位子(馬可福音十:35~37)。雅各與約翰想要的,是一個不會妨礙他們個人慾望和宏願的門徒身分。就像他們一樣,我們也說:「主啊!我是想要討你的歡喜,但是我想要生活一切保持原狀。」自我中心的人想要保持生活平靜、不受攪擾、安全沒有危險。我們的試探是把時間與精力投資在這個世界的目標。然而,得到了屬世的成功,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神,把神帶進自己的世界,我們說:「現在,我已經得到事業(或運動、政治、家庭,甚至是基督教事工)的成功,我要歸所有榮耀給神!」神卻沒興趣從我們的活動中接受二手的榮耀。神藉著我們的生活,以祂自己的作為彰顯祂自己的榮耀。這個世界會引誘你接受它的目標,並且將時間及精力投資於短暫的事物。與其抵擋這些追求自我目標、求神祝福個人志向的試探,倒不如捨己、加入神向你啟示的工作。   

  _____  


轉載自《每日經歷神》道聲出版社.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