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22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美国人这样教育小学生

答卉卉妈妈、唐豆豆等网友

推荐另一篇好文章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33680
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其实国内的许多老师和家长、学校也在进行类似的探索。.

TOP

回复 51#ououmama 的帖子

这篇文章拜读过了,很羡慕。但是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特色,最好是融汇贯通。也许这样的作业放到国内来,很多家长又要叫了:学校出什么新花头,哪有时间啊? .

TOP

中国教育制度下教育出来的老师和家长们,要想一下改变和接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TOP

好贴

真是羡慕啊
我们做家长的尽力吧 让宝宝生活得更加开心些.

TOP

受益非浅.

TOP

好贴.

TOP

回复 48#快乐的cindy 的帖子

同意你的观点,特别是“毕竟我们生长在这个国度,这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这句。每个国家都应有自己的东西,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中国教育是有很多问题,这是中国教育体制和文化背景造成的。教育体制要改革(虽然很困难),但应该改,不过文化背景是无法改革的,也不能改。中国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在知识体系的结构上还是有可取之处,只是到具体执行上出现了问题,而且有些历史问题,我想换了美国人,也同样毫无办法。教育改革会很缓慢,但一定会改,不过中国文化要继续延续。.

TOP

中国的教育比美国至少落后60年,(梅克教授说:“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她为什么说得这样肯定?她说,她确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特殊的潜能,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掘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这不只是教育学家的理想追求,而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人家比我们- 高明-- 知道终极目标是什么,不会去摧残小孩的潜力,而中国恰恰花了很多时间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我们胡主席不是呼吁科技要创新,一句话拿那么容易,没有基础,基础太差,创新就是靠平时教育积累出来的。
不是拍脑袋拍拍就出来的。.

TOP

参考中.

TOP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教育部长会议2008-6对于东方和西方教育的特点及互补有所阐述

除越南以外的20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率团出席。
  本次教育部长会议是将于2008年11月在秘鲁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高峰会谈的一项重要前期准备工作。秘鲁高峰会谈的主题是“亚太地区发展的新任务”,它要求成员国就教育制度如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变革挑战给出明确的回答,要求就如何使每个学生掌握关键能力和技能给出明确的回答。因此,本次教育部长会议的主题是“注重质量的全民教育:学到21世纪所需的能力和技能”。会议发表的《第四次亚太经合组织教育部长声明》指出:“注重质量的全民教育是各经济体的共同目标,通过保障所有学生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我们尽力消除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之间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差距;我们要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受益于全球化和我们经济体的增长。”声明还指出:“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不仅参与,更承担着我们这21个经济体的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重任。”这些呼吁深刻反映了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对教育的高度关注。
  各成员一致认为,21世纪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等。为了获取这些能力,就必须进行教育制度改革、整合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转变学习观念。此次会议确立了教育的四个优先重点领域:数学与科学教育、语言尤其是外语学习、职业和技术教育、信息通讯技术与教育体制改革,并就各个领域的重点和行动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政策比较研究。
  数学和科学教育 由日本和美国牵头进行的数学与科学教育研究分析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学生的国际数学与科学测验(TIMSS)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成绩,对各国数学与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西方数学与科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差异。亚太经合组织东方经济体的特点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和成绩,重视进行大量的训练。西方经济体的特点是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兴趣和个性,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些特点使东方经济体数学与科学教育的基础和成绩比较好,而西方经济体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较明显的特色。东西方都充分认识到各自的优势,也都强烈感受到危机和挑战,东方经济体需要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包括质疑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西方经济体强烈意识到需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普遍提升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而提高的途径就在于双方的合作。  
语言和外语学习 语言尤其外语学习在21世纪必须掌握的能力和技能中占有重要位置。由智利和中国台北牵头进行的语言研究表明,所有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即如何有效地培养能够使用两种以上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公民。东方经济体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注重低年级阶段早期引入外语教学,强调英语应用能力。而母语为英语的经济体在中学阶段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合格的外语师资也不足。亚太经合组织工作组提出了一个“相互学习语言”的建议。该建议呼吁,要编制各经济体共同的英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提高教师外语教学的专业能力,加强语言政策研究。
  职业和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是亚太经合组织教育网络中一个新的优先发展领域,由中国和菲律宾牵头进行前期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面对全球化进程,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都更加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促进青年发展。此次会议提出的21世纪能力和技能,在职业教育领域尤其重要,特别是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已经上升为各经济体的就业首要要求。会议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包括改变传统观念,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将职业教育真正纳入终身学习体系,使青年既有就业机会,又有升学机会,促进职业教育深层次发展。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应由政府协调行业机构实质性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以保证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评价标准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
  信息通讯技术与教育体制改革 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对国民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平等和公众的参与、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都起着重要作用。由韩国、新加坡等国牵头进行的信息通讯技术和教育体制改革研究提出,信息通讯技术已经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每个层面,因而也必须被纳入课堂教学、成绩测算、问责制度。教育体系为了努力保证数学与科学、职业技术教育、语言等优先领域的成果被有效传递,必须进行制度改革。制度变革涉及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21世纪所需能力,评估标准的建立与完善,资源和教学工具的分享,政策研究方法的科学化等诸多方面。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1-6 13:45 编辑 ].

TOP

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正愈演愈烈呢,多少父母为了孩子能进入私立的优秀的小学绞尽脑汁,孩子也在他们的幼年接受着不适当的早期教育,可是作为家长的我们能怎么办呢?哪一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落后,愿意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作为家长我们自己也很矛盾,心里明明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各项素质教育都重要,可是现在的应试教育实在太厉害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chang 于 2009-1-5 15:44 发表
中国的教育比美国至少落后60年,(梅克教授说:“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她为什么说得这样肯定?她说,她确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特殊的潜能,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掘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这不只是教育学家 ...
一个国家的教育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经历抗战,内战,文化大革命,人口爆炸,再加上国家又大,当年我们还在说:要尽快步入小康社会。那时没太多人提出教育的问题,现在部分地区生活好了,我们才开始关注各种更高层次的问题了。因此问题的解决是有阶段性的,我并不认为美国人比我们高明,只要改革的趋势在,这是早晚的问题。没有一个好的综合环境,何谈什么终极目标。十年前,上海美国学校的一个音乐老师说:你们上海的中学生交响乐团比我们的好十倍。但他不知到当时上海就这么一个中学有这样强的乐团,
更不知道当时在美国的二三流交响乐团要比上海交响乐团还要好。这就是不同综合环境所产生的差异。.

TOP

翻出6年前 的一篇报道;同美国教育做比较 丘成桐给中国基础教育泼冷水

“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是自我麻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观点被普遍认同: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学生基础知识要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一些。
11月5日,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对这种观点毫不客气地泼了瓢冷水:“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
丘成桐是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道出此言的,此前,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举办的“21世纪的计算”论坛上做了演讲,北京高校有2500多名爱好计算的学生聆听了他的演讲。
丘是被公认为是近1/4世纪里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在29岁时就攻克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因此在1982年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他迄今惟一获得该奖的华人。
“美国最好的学生真是好得不得了。”丘成桐说,应该这样比较,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能进他所就职的哈佛大学的学生都应该是这两个国家最好的学生。而两类最优秀的人相比,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绝对不会逊色于中国学生,相反是要强很多。
教育界和社会上还有这种说法,认为中国的中小学生要比美国的学生数理化知识学得多,比如,在某个年龄段,中国孩子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已经学得滚瓜烂熟,但美国孩子加减法还做得磕磕绊绊。
“这也是错的,在美国比较好的中小学校里,中国学生念的功课,他们也都是要学的,而且学得很灵活,绝对不是像中国那样填鸭式地教。一些好的学校,十一、十二年级学生的微积分已经做得非常漂亮,但听说国内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学微积分。”
丘成桐在很多场合都举过这几个例子,几个来自国内一顶尖大学的学生找到丘先生,求教一个几何方面的问题。丘成桐感到很奇怪,他们问的是一个微分几何方面的古典问题,是学生们在读本科时就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还能说中国学生比国外学生学得好吗?”
还有一次,也是北京某著名大学的博士申请到哈佛作研究。“一看他的论文,我吓了一跳,程度低得一塌糊涂!坦白讲,还不如一些大学的硕士生。”丘成桐多次用这些例子提醒,不能再对国内的教育盲目乐观。
学生们在听了丘成桐的学术演讲后,都希望他谈谈怎样才能成为数学大师。丘先生回答:“我研究了30多年数学,对自己在数学基础上要求很严,希望能够尽量将自己的基础打好。打好基础才能游刃有余。”
■你说我说
也有人不同意丘成桐的观点,“国内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孩子多厉害呀,连着多年占据金牌霸主的地位。美国孩子能行吗?”
其实这些讨论已经出现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当时就有学界专家告诫,别被“奥赛”的光环蒙蔽。中国之所以能在数学“奥赛”上年年丰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选手都是层层选拔的,并在赛前经过了严格的强化训练。在国外,参加“奥赛”是自由的,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组织得这么好。在我国,各种“奥赛”都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痕迹,不再是培养兴趣的活动。
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数学博士的陈先生说,他非常同意丘先生的观点。陈先生本人赴美留学之前在国内一所高校执教多年,“海归”后又在一家跨国公司负责和国内教育界打交道,他的一双儿女正在接受美国的教育。
陈先生说,国内学生学的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根本不会灵活运用,即便学再多的知识也是无用的。“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基础知识的概念?重要的不是会背书本上的知识点,而是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教育不看重会背多少公式,而是会用多少公式”。
“我的知识结构注定我在很多方面都比我的美国同学差,或许在一些考试方面我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要谈到创新,或者是设计什么新东西,我和他们有相当的差距。其实应该这样考虑这个问题,只有很好地把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有创新。这说明创新能力强的美国孩子,基础知识是掌握得非常好的。我们对基础知识这个概念可能也有误解,认为基础知识就是掌握的书本知识有多少,其实基础知识应该包括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陈先生说。(刘世昕)
■链接 杨振宁的看法截然相反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今年9月13日在沈阳师范大学做演讲时说,中国的教育态度与美国的教育态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
中国与美国式的教育,不能讲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对天资高的人,美国教育会好一些,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讲,中国的教育哲学是比较好的。
杨振宁的结论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没有完全改变的必要。对于体制存在的缺点有修正的方法,对于上了大学的学生,尤其是那些特别聪明的学生要允许他、鼓励他跳跃式地发展。我想,让这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也许是最合适的选择。 (记者 刘世昕)
《中国青年报》2003年11月8日.

TOP

我想知道的是美国的家长们是不是象我们中国的,尤其是旺旺的家长们这样忧心匆匆,成天讨论奥数,星级比赛的问题?.

TOP

这个只能羡慕羡慕...

这个只能羡慕羡慕...
搞教育的也不能光把眼睛对着校园,校园对比社会来说,相对的世外桃园而已,所以搞教育的认识也不能太幼稚了.
美国有的,我们没有.
1.美国:流水线上的工人跟他们的经理收入也就2-3倍很了不起了.
中国呢? 工人1000-3000,经理20000-50000.差了10-30倍不止!

2.美国的教师收入水平也还比较高,经济舒服了,当然工作就是精神乐趣和成就.
中国呢? 比不上的....

3.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当然会比较成熟,但他们成长过程面对的危险是远远超过我们国内的孩子的.
当然,吸点大麻,怀孕,同性恋.这些对美国人不算是什么,别看菲利普斯搞的像新闻一样,在美国至少有一半人正在吸或吸过大麻.可我们中国的家长和文化受的了吗?

4.应试教育目前在中国是最好的制度.你真的已经拿不出比应试教育更好的制度了!
把应试教育改了?想像一下公务员制度吧!.

TOP

好贴!
给我教育宝宝带来很大启发!!
希望中国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人士都能阅读此贴!!!
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制度、中国的现状~~反思呀!!!!.

TOP

我的孩子今年即将入学,我看到听到和感受到太多的苦难。难度我们大家都知道只追求分数是不对的,那我们为什么还停留在错误的地方? 我们明明知道课业负担重,还带孩子去参加各种补习? 我们光抱怨社会大环境,但是家中的小环境是否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呢?.

TOP

感慨.

TOP

无语!.

TOP

喜欢西方人的教育方式。有机会一定把孩子送出国门,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lovelyboy 于 2009-3-27 14:13 发表
我想知道的是美国的家长们是不是象我们中国的,尤其是旺旺的家长们这样忧心匆匆,成天讨论奥数,星级比赛的问题?
大多数美国家长是不管的,但也有极少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比较在意,不过和我们中国家长的劲头不好比的,因为他们从来都不补课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弈格爸 于 2009-3-28 22:54 发表
这个只能羡慕羡慕...
搞教育的也不能光把眼睛对着校园,校园对比社会来说,相对的世外桃园而已,所以搞教育的认识也不能太幼稚了.
美国有的,我们没有.
1.美国:流水线上的工人跟他们的经理收入也就2-3倍很了不起了.
...
是这样的。.

TOP

回复 1#ououmama 的帖子

但是他们都是问题问得很大的,回答不是人人都那么丰富具体的。大多数小孩写得很简单的,好的就那么几个,就像中国学校里分数高的也不多的。只不过回答幼稚对他们老师来说也无所谓,总是鼓励再鼓励。不像我们分数低了,就要给压力,找家长谈话。.

TOP

我看的西方教育最优势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你想你自己的想法,想不出也要想(想不出的时候也是很痛苦的),不允许完全Copy。正好和我们相反,我们是背和抄,唯一标准答案。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周助 于 2009-4-14 14:40 编辑 ].

TOP

中国的教育太应试了,太没有意义,完全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中国的教育就像要把中国的孩子变成从一个模子里烙出来的,统一规格的..

TOP

教育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在这点上,美国人更加重视一些,而我国在理念,手段等都需要长期的努力才可能有大的改观。.

TOP

 76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