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小小译文,贺先生寿。?
From: wfpiggie (
wfpiggie@126.com)
You may not know this sender.Mark as safe|Mark as junk
Sent: Tuesday, May 12, 2009 2:13:47 AM
To: 杨逢彬 (
yangfengbin56@yahoo.com.cn); 罗乔 (
chiaoluo@hotmail.com); 冯琦 (
qifeng@math.ac.cn); 林群 (
linq@lsec.cc.ac.cn); 叶中豪 (
luckyz05@hotmail.com); 张英伯 (
zhangyb.bnu@gmail.com)
Cc: 陈朝晖 (
chenzhh@tup.tsinghua.edu.cn); 李文林 (
wli@math08.math.ac.cn); 刘克峰 (
liu@cms.zju.edu.cn); 丘成桐 (
yau@math.harvard.edu); 上野健爾 (
ueno@math.kyoto-u.ac.jp); 深谷賢治 (
fukaya@math.kyoto-u.ac.jp); 萧树铁 (
xstwef@mail.tsinghua.edu.cn); 萧文强 (
mathsiu@hkucc.hku.hk); 徐刚 (
xugang@hep.com.cn); 袁 敏 (
yuanmin@fm365.com); 袁向东 (
xdyuan@math03.math.ac.cn); 张文鹏 (
wpzhang@nwu.edu.cn); 周坚 (
jzhou@math.tsinghua.edu.cn);
lpj1378@yahoo.com.cn
2 attachments
代导读.pdf (465.0 KB), 数学启蒙小丛书.doc (66.4 KB)
---------- 转发邮件信息 ----------
发件人:"wfpiggie <
wfpiggie@126.com>"
发送日期:2009-05-12 01:15:18
收件人:"吴 文 俊" <
wtwu@mmrc.iss.ac.cn>
主题: 小小译文,贺先生寿。
吴先生:您好,
附件是上野健尔《数学的历史——<牛津数学短引>代导读》。
奉上拙译贺先生鲐背之寿。
后学吴帆 谨致
Fw: RE: 请关注并且评价叶中豪先生的《数学文化传播工程策划》?
From: wfpiggie (
wfpiggie@126.com)
You may not know this sender.Mark as safe|Mark as junk
Sent: Wednesday, May 13, 2009 1:03:04 PM
To: Yonghui Wang (
arithwsun@gmail.com); 李克正 (
kzli@gucas.ac.cn); 姚芳 (
yaoyaofang@hotmail.com); 叶中豪 (
luckyz05@hotmail.com); 张英伯 (
zhangyb.bnu@gmail.com); 李克正 (
kzli@gucas.ac.cn); 姚芳 (
yaoyaofang@hotmail.com); 叶中豪 (
luckyz05@hotmail.com); 张英伯 (
zhangyb.bnu@gmail.com); 张文鹏 (
wpzhang@nwu.edu.cn); 林群 (
linq@lsec.cc.ac.cn); 李庆忠 (
liqzh@mail.cnu.edu.cn); 孙宏伟 (
hwsun@bnu.edu.cn); 王尚志 (
wsz@mail.cnu.edu.cn); 梁钝 (
bavca@163.com); 吴超 (
nomore314@126.com); 林颖聪 (
hutulyc@yahoo.com.cn)
Date: Fri, 1 May 2009 23:59:57 +0800
From:
wfpiggie@126.com
To:
chiaoluo@hotmail.com
Subject: Fw:请关注并且评价叶中豪先生的《数学文化传播工程策划》
罗先生:您好,
我们设想开设一个WIKI站点,内容是关于数学文化传播。
提供数学作者、译者、编辑、职业数学家、数学爱好者、
数学教师和教育家以及出版机构、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
之间的一个交流平台。
初期的主要内容是为以下两点服务:
引介俄国和日本的高水平数学入门书与普及读物,
开展中日俄美在数学教育,尤其是精英教育方面的合作。
讨论条目一开始是关于俄日数学教育与数学史的研究文章,
以及介绍俄日数学书籍的条目。
这个网站将来要挂靠在中国数学会名下,
但是运营与技术支持则由您的公司负责。
起初叶先生觉得只要几个爱好者自行维护就可以了。
但我相信这个项目需要熟谙网络技术的数学人加入。
因为,哪怕一开始可以只提供服务器与大的构架,
但是随着信息量的日渐增多,其管理上必然带来
不可思议的复杂性,到那时没有专业人才就会是
致命伤害。一定要从一开始就有专业人士加入团队。
这个项目在起步阶段不会有任何回报(无论经济上的还是社会上的),
不过似乎也不需要特别大的投入。
当您建起网上家园之后,我会四处联络游说,张贴文章,
尽力促使中国数学会与我们的网站合作。当这个网站确实能凝聚起
相当一批关心教育的数学人时,官方承认是水到渠成的事。
您一直喜欢数学,也有丰富的藏书读书经历。对于当下不正常的数学
教学、著译与出版环境,对于数学精神至今未能在中国扎根的痛苦现实
一定感受深刻。我们可以做一点小小的改变,这需要热情、才能和时间。
我一直通过私人往来努力推动日本数学协会与俄国数学连续教育中心同
中国数学界开展在教育研究图书出版方面的全面的官方合作。如导师所说,
位卑言轻,没有数学领袖的地位,个人的呼吁起不了多大作用。
但是网络,尤其是WIKI,是知识积累文明进步新的希望。Gowers也在努力推动
建设一个数学WIKI,他想以这种形式积累、总结、传播已有的数学知识、思想、
方法和技巧。我们的WIKI将是从数学普及和数学教育的层面做这桩事业的先行者。
在Gowers的WIKI建设起来而我们的WIKI小有规模时,我们将是Gowers在中国
别无他选的合伙人。
叶中豪先生于数学普及贡献良多,史上当留其名。可是他也感觉无法独自对付
日渐恶劣的出版大环境。我国的数学奥赛现在一片诟病之声,可是真要改变局面的话
还得有赖亲预其事的圈内人士,比如叶先生。就像推翻满清造就共和的历史一样。
更重要的是圈内外人士的通力协作。我们诚恳地希望罗先生能帮助我们一起实现梦想。
附件是叶先生的策划书,我的一个项目申请书中英文本,
我的简历中英文本以及两篇将在《数学通报》刊发的译作。
祝万事遂意
吴帆 谨致
吴帆,
王永晖老师一直在建立一个北京数论讨论组自己的网上小图书馆,
他的导师张文鹏先生兴趣很广,是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试图办起中国
自己的Science。他们可能会乐于建立这样一个中文网络的数学出版物
交流社区。
我不知道,你是否得到了张文鹏老师的授权,但是起码你没得到我的授权,不能轻易拿我的名字,去跟别人答应做什么事情。既然你这封信,落列了我作为cc收信人,如果我不回应你的话,好像就是默认了这种先斩后奏的事情。
如果你要在别人面前,说我会做什么事情,即使是加上“可能”这个限定词,也最好事先征求一下我的意见。
既然你是首师大数论组的学生,以后做事尽量严谨一些,认真没坏处。
实际上,目前的数学网络论坛,有博士论坛等,已经很热闹。科学论坛有,科学院办的科学网论坛,上面科学家云集。不知道你打算攒的网站,有何特别的特点。
只有Wiki,是目前国内的一个空缺,可能是因为Wiki那种奉献和共享的精神不太易在国内形成。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倒是可以先学习一下wikipedia的历史和技术,再结合Gowers 的Tricki Wiki 网站建设,构思一个更好功能的Wiki数学网站。
至于,拉Gowers做虎皮,那是妄谈。他那个网站上的东西,是数学研究,不是数学科普,没有汉语化、中国化的必要。
具体可做的,我倒是有个想法:做一个大学院系,其课程结构方面的Wiki网架,课程建设这件事,正好现由李克正老师管,他那里有很多相关资料。
Wiki比较适合做这种“课程结构与介绍”的事情,若有兴趣,可先拿首师大数学系试验,做好了,把它变成模板,应该是可以卖个国内各大院校,不仅是数学系,任何一个系都需要向大一本科新生讲述,大学四年他们要怎么干,但是这点,国内各院校做的都不好,写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生基本上都看不懂,说实话,我作为老师都不太能看懂。
这就事情在理论上就很有必要了,那么在商业上,还是有成功的机会的,因为教育部现在成天检查高校,若通过推广,将Wiki弄成高校的标准设施,那商业利益自然会来。
至于你在做的科普事情,有一点,我的纠正你的说法,Gower做的事情,实际上不是科普,都跟科学研究有关,不是闲散人员干的事,全是专业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在做。即使你打算翻译的1000页纸的Princeton Companion,也不能算作以前意义上的科普著作,现在一般他们叫做expository paper,跟以前那种意义的数学科普文章,是有相当区别的。
本来打算抽空再给你回信,但看你两次写信都提到我,容易让他人误解是我在支持你做这些事,所以要特别说明一下。
祝好!
永晖
我5月1日那晚想过两个不成熟的方案,一是“数学圈”,以人为中心的网站,但会员要适当限制,不然乱七八糟的人和内容就会蜂涌而至。当然,这需要一个标准,比较弱的限制,但不是没有门槛。这以
www.mathcircle.cn/home 数学家园(数学圈)为网站入口。当然我们也可以用资讯做为网站入口。参看
www.mathcircle.cn/site 资讯。
除了“团队博客”外,其他软件共用一个会员系统。
以此种方式构架的数学网站基本上用上基于WEB2.0的常用软件(SNS.wiki.Forum)和CMS,交互性是非常明显的。初步设想的定位是研究性的论坛兼具科普的功能,但或许不是面向大众讨论数学的地方,主要对象应该面向高校学生、部分中学学生以及资深数学研究者及通过适当我们的弱的限制的业余研究者。
二是“数学基础”(Elements)。找一群同道,象法国的Bourbaki学派一样有规划地写作,一个网站版的“Elements”,当然更是中国版的“Elements”。这与Gowers 的动机可能也是接近的。但这个方案操作更难。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大家一起来将网站构架和功能明晰。
罗乔
May.13, 2009
Re: 求同存异,齐心协力。?
From: Yonghui Wang (
arithwsun@gmail.com)
You may not know this sender.Mark as safe|Mark as junk
Sent: Friday, May 15, 2009 1:55:16 AM
To: wfpiggie (
wfpiggie@126.com)
Cc: 罗乔 (
chiaoluo@hotmail.com); 李克正 (
kzli@gucas.ac.cn); 姚芳 (
yaoyaofang@hotmail.com); 叶中豪 (
luckyz05@hotmail.com); 张英伯 (
zhangyb.bnu@gmail.com); 张文鹏 (
wpzhang@nwu.edu.cn); 林群 (
linq@lsec.cc.ac.cn); 李庆忠 (
liqzh@mail.cnu.edu.cn); 孙宏伟 (
hwsun@bnu.edu.cn); 王尚志 (
wsz@mail.cnu.edu.cn); 梁钝 (
bavca@163.com); 林颖聪 (
hutulyc@yahoo.com.cn); 曲安京 (
qaj@nwu.edu.cn); Dr Tsoy-Wo Ma 馬載和 (
twma@maths.uwa.edu.au); 李文林 (
wli@math08.math.ac.cn); 冯琦 (
qifeng@math.ac.cn); 季理真 (
lji@umich.edu); 刘克峰 (
liu@cms.zju.edu.cn); 姚家燕 (
jiayan69@tom.com)
O.K. 既然不是你本人要攒一个网站,就更不要把我拉到你们的那些广告里去了。以后做类似事情的时候请注意。
祝好!
永晖
2009/5/14 wfpiggie <
wfpiggie@126.com>
王老师:您好,
可能我想的蛮简单,以为各位老师既然都有想法,那么凑一起就可以开始做事。
因为我老是觉得中国的事常常坏在大家凑不到一块儿。
当然我是学生,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位子上说的话做的事即使不是错的也难免
会失败。我或许有些僭越,我承认错误。
还是有六点要说明。
第一,我不过是充当了个传声筒,告诉有心的先生们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为此,
我要给出Acknowledgement,尽量不要贪天之功据为己有,体现传声筒的本色。
您对教育想的很多,若能实现也是中国之幸。若不能实现,那也就是烂在肚子
里了。顶多也就是有个别留心的学生朋友模模糊糊记得一二。如果您不希望我
传某些话,请您加上说明或者不要告诉我。无论如何,我相信,若有一个组织
来推动“数学文化传播”,那就需要有一个传声筒使各位互通声气。等到网上
有大家聚会的地方时我就可以下岗了。
第二,翻译远不仅是爱好,它是一项专业,更可以是一项事业。我从18岁开始
立志从事翻译,为此仅学习语言的工夫就十数倍于常人。因为常人多无法承受
磨炼语言之苦,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能有自信。现时虽然资讯发达,可许多翻译
工作仍要逐条推敲考释;检索信息是便捷了许多,可工作量并不减少太多。略
尝甘苦的人就知道这不是玩一玩就能玩出来的。您在美国可以看到美国众多的
科学作者和科学翻译家、编辑是怎样工作,怎样为他们营造数学环境的。中国
没有这些不说明中国不需要这些。中国的环境和制度不一样,做这种事对我个
人并不有利。各位老师出于对我的关心都告诫过我,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出明智
的选择。
不理解数学就不能胜任数学翻译。我的数学和语言都远远未到精到之境,个人
修养要努力提高确实还是困难重重。
第三,关于普及,我注意到您的认识也是有变化的。这个变化很好的反映在您
对Princeton Companion的态度和评价上。{不要尴尬哦,我有邮件为证的:-)}
普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普及也不是写给小学生看几条莫比乌斯带或哥尼斯堡
七桥问题。专家也要普及的。普及就是Arnold给初中生讲流形和群论,普及其实
就是教育的常态。您看美国有好多expositions,for pedestrians,a leisurely
look之类,好多大学里定期举办What is讨论班。能普及,说明他理解到了化境。
用普及的方式教学,说明这里很有很有水平了。上野健尔就谈到中国古来封闭
知识传播的优良传统,即使写出书来也以叫人看不懂为妙。
专业和普及的界限有时候很模糊的,Gowers要在网上切磋技艺,我相信他不会有
把诀窍封在小圈子里的东方做派,多少也抱了广为流布的心愿。
普及非大家不能为也。我的理想比较卑微,翻译而已。
第四,关于拉Gowers的虎皮做大旗,我倒没想过。因为他关于教学有阐发有见地,
值得同学大伙儿们学习,所以才有引进的必要。不是因为他名头大才要引介,而是
中国人比较认招牌。况且有些事只有这位先生做过,或者只有这位先生能做,
没有选择。另一方面,我不认为高深的理论就不需要汉语化。汉语化从某种程度上说
也就是中国化。不能用民族语言表达的理论,我不认为它有在这个民族生存下去
的能力。术语纵是末技,也并非小事。更何况还有中心城市之外外语能力稍欠的
广大同仁,他们若因外语而废了主业那就十分不值得了。日俄欧等数学列强
都有相当多的职业数学家坚持使用民族语言著述,中国人不用中文从长远来看
绝对是自毁江山。
第五,关于我们网站的定位,我的看法是以出版、传播和教育为主。
叶中豪先生倡导的是网站,教育,出版三结合。现在大陆的数学网站虽然热闹,
可是热闹中有许多的缺憾,甚至有几分冷清悲凉的味道。
我们的wiki要比较专业化,在数学上专业化,在运作管理上也专业化。
如果不找罗乔先生,我想我们很难实现在运作管理上专业化。毕竟内行看门道。
数学上的专业化,一开始我想别家网站不能提供专业的数学图书与编辑资讯,
翻译的心得体会之类。更没有专门的数学传播与数学教育研究。我很想挂上
网站的就是关于俄国数学物理专门学校、小数力系、数学圈和数学夏令营的
介绍和研究,以供我们可能发生的教育改革参照。姚芳老师要就这个专题
开始一段专门研究,研究要发挥效力就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尤其是让决策层
了解。如您所说,即便在解题方面大陆也没有专业化的网站。
由您所说的我想到,首师试点这个项目建设的话,受益的将不仅是蒙受荫庇
的后学,更有参与种下这株大树的众多师生。试想,这将为多少教材教法方向
的同学提供毕业设计的题材啊?
我想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有可能带来一些制度上的变化。比如中国也有了
一支专门的数学翻译和编辑队伍,也有了自己的数学物理专门学校和小数力系,
也有了一批高水平的数学家来从事普及创作,然后用这一切铺垫来保证中国的土地上
也一代又一代地涌现大师。当然这在目前明显是扯淡,可比起那些全世界疯考
汉语托福,整个亚洲并入中国的意淫来总归要现实一些吧?
第六,关于中国人的劣根,这是敏感加伤心话题,不提也罢。
可是说到奉献和共享的精神等等,我们不妨想想,在抱怨种种问题时,
我们本身是不是问题制造者?多半时候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是的,我们指责恶人时
自己也在作恶。拿起道德的大棒抡向对方时伤的不只是他。尤其是,这个棒子在
中国太轻易拾起了。我告诉您我的所知,您告诉我您的所知;我做我的所能,
您做您的所能,这样大家都很愉快,更容易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不是吗?
数学人中比外人更容易有理想主义,互相促进本来应该不是太难的事,少一些偏见
就可以做到。
Klein常与人争吵,有时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可是他同Schl?fli吵,Schl?fli
和他都弄明白了紧化问题;他同Clifford吵,Clifford多教给他一招半式;Lie后来
和他关系紧张,他毫不计较共同推进群论;在自守函数的竞赛中被Poincaré拖垮,
他也并没有因此记恨。Klein显然不是那个时代最天才的数学家,难道我们不能说
他的光辉的思想部分要归结于他伟大的性格吗?
一个豁达的争吵者使大家的事业推向前进。
学生再次不遵教诲,大放厥词,请您海涵。因为我们希望能做成这个网站,而这一点
很明显需要融和大家的智慧,单打独斗不能成事。因为是第一次,路不知道怎么走,
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在这种时候,我想大家只有互信互助才能风雨无阻,只有协商一致
才能同心向前。不是我本人要什么攒网站,我既不谋利也不求名,我只是一个传声筒,
呼唤有缘人把事情做起来。对我个人来说现在既不是时候也没有能力做得更多,
我所图的纯粹就是参与其中或者说搅和其中的心理满足。
祝贵体康健
学生吴帆 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