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顾骏之"上海话很笨"
驳顾骏之《上海话:累赘!效率低!很笨!》—— 一封给上海大学顾骏教授的公开信
http://bbs.online.sh.cn/forum/thread-3167118-1-1.html
顾教授:
您好!
拜读了您的大作《上海话:累赘!效率低!很笨!》之后,就一些问题想同您商榷。鉴于您方言知识的贫乏,我先说明一下,上海话属于汉语吴方言(北部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在北部吴语内部,互相通话基本没有障碍。以下斜体字是您的原文,黑色宋体是我的评论。
"上海话很累赘,因为北方人绝对不会说嘲讽嘲讽你,说嘲讽两个字就够了,绝对不会把两个字叠在一起说的,所以你就是上海语言习惯,导致你用普通话都很累赘。第二个,戳你一个动作要说两遍,那都是儿童语言,对不对,所以上海话的没效率,在你刚才举的例子里边表现的很明显。"
动词迭用是北部吴语的一种语法现象,不光是上海,北部吴语区(您大概不知道北部吴语的分布吧?建议看一下钱乃荣的书补一下课)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习惯。“尝试尝试”的意思相当于北方人的“尝试一下”。这个无关效率,如果一定要争这个歪理,两者的字数也是相同的。
"这个语言的效率不高,比如说刚才你讲上海话,普通话叫上海话,那么你如果用上海话的话你马上要增加一个音节,上海咸话,这个咸字没有意义的,所以它就多增加了一个音节,在交往的时候并不方便,上海有许多类似的比如说“想不明白”、“ 简单吗”,上海话怎么说,“想也想不明白”、“想也想不明白“,四个字可以解决的它在六个字。
很笨的,为什么很笨,因为彼此之间用一个普通话相互之间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就增加音节,但是信息没有增加,这就使得我们现在在说话的时候凡是正式场合,我们用的都是普通话,普通话就能够把话说清楚,说准确,而且说的有效率。
上海话又不是上海方言,凭什么要保留?!
我觉得保护一切方言都有必要,保护上海话没有必要,而且保护不了。上海话不是上海方言,因为上海一直有两种说法把一样东西要么说成是上海的,要么说成是本地的,所以它有上海与本地的区别。比如说,上海人就有与本地人的区别,上海菜有上海菜与本地菜的区别,上海话也有上海话与本地话的区别。"
“上海”作为一个名词有几种含义,一种是作为一座城市的“上海”,一种是作为占地6300平方公里的行政区“上海市”。两者是不一样的。同样,上海话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方言,嘉定话、青浦话、松江话、川沙话等等是和上海话同属一个方言片区的不同方言,上海人统一俗称为“本地话”。连作为城市的“上海”和作为行政区的“上海”这种基本概念都不具备,我真为顾教授您的研究捏把汗!
"所谓的方言是本地话,上海话只是五湖四海的人跑到上海来以后,彼此之间交流中间产生的这种话,过去叫上海话但不叫本地话,上海周边的人讲的都叫本地话,不叫上海话,所以这是第一个概念。第二个,上海作为一个移民用的语言,过去我们自己在家里是不说上海话的,我是哪个地方来的,我家里就说哪个地方,比如说我是宁波人,我家里从小讲的都是宁波话,我们只有到了公共场所的时候才开始说上海话,所以上海话是上海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的普通话,那么现在国家有了更大范围的普通话,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个普通话,还一定要去用这个小范围的普通话呢,所以现在孩子遇到的刚才说的那个出生证的问题
就说明了孩子们现在已经在用更大范围的普通话而不用这个小范围的普通话,有什么错呢?上海话一个不可以保留,它不属于方言,第二个,它也不能够保留,第三个,不需要保留不需要保护。"
对于您关于上海话不是方言的论断我感到很震惊。一是震惊于堂堂上海大学的教授竟然如此无知,二是震惊于对方言的知识如此缺乏却还有胆量公开对此评头论足,正所谓无知者无谓。不过败坏自己学术声誉事小,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招牌也抹黑了。上海、北京、苏州、第聂伯格彼得罗夫斯克……世界上哪个城市或者村庄是地球诞生开始就成型的?有哪个城市不是由移民组成的?包括普通话在内的哪种语言不是由五方杂处的移民共同融合创造的?先秦的汉语是什么样子?中古汉语的语音又是如何?之后的汉语如何变迁?历史上各地方言是如何变化及其与移民史的关系?今天的吴语、闽南语、粤语和古代汉语有什么联系?这些都请顾教授补完课再来发表看法吧。
"保护上海话累不累呀?我干嘛要学那么多语言啊?!
假定我们现在不讲保护上海话了,我现在以宁波人的身份,我说上海打个架,应该保护各地方言,结果全上海那一群人说宁波话,那一群人说苏州话,那一群人说什么话,你哪来的上海话呀?你知道我们过去多累呀,我在家里讲宁波话,出了门以后讲上海话,上课的时候讲普通话,遇到外国人说英语,我学4种语言干吗?"
按照顾老师的意思,我们就直接放弃汉语只学英语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另外说明一下,今天的普通话是真正的“人造语言”,历史不到百年。作为民族交流的共同语是很不错的,但内涵还有欠缺。
"上海文化的特点就是没特点,上海话必然被生活淘汰!"
这种“什么什么好,什么什么好,什么什么就是好”之类的无理霸权式论断都成为您观点的论据了,即使是作为一篇文学作品也未免太无说服力了。这样的治学态度是要不得的。
"其实全国各地的方言里面多的是个这东西,不能用这个东西就证明一个语言就怎么样。我本身没有否定上海话,我只是说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同一般的方言还不一样;第二个,上海本地的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特点,它是把别人的东西都拿来,所以上海菜就不是本地菜,它没有特性的。过去因为有租借,所以我们用了大量的洋泾浜英语,今天我们就不需要这种形式了,今天你还去讲一大堆的洋泾浜干吗呢,我们不会用了,要讲我们直接讲英语了。当时文化水平太低,学英语学不好,今天我们英语那么好了,还把那么一点洋泾浜的东西保留下来干吗呀?所以上海语言的开放性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用狭义的保护的态度去对待它,否则的话那是帮倒忙,只会加速上海话的消失。
其实一个核心问题就上海话到底是作为一个生活用语,还是作为一个文学艺术的用语,上海话作为文学艺术的用语没问题,作为生活的语言它必然被生活本身所淘汰。"
各种语言都是变化发展的,顾先生作为大学教授竟然对历史持有静止的观点,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通关全文,顾教授让我吃惊的有两点:对地方文化的毫无包容之心;在对方言学的了解不超过普通常识的情况下也敢公开讨论并下武断结论。如果这是您和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倒也算了,我会谦虚地指正您的错误。但您是将此文公开发表,显露您的无知是小事,误导大众和政府决策就事关重大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知名学者发表这样一种反对华夏文化多元化的论调很可能成为文化上的罪人。
近年来,很多学者喜欢就公共和文化问题发表看法,出的洋相已经不少了。所以劝顾教授还是做好社会学的本职研究,在对方言学、移民、历史地理等知晓甚少的情况下不要贸然发表谬论,这是为人师表和做学问最起码的修养。此外,对各种文化、现象存有包容之心才有助于您的社会学研究。
最后,祝顾教授身体健康,生活美满!
[
本帖最后由 龙宝娘 于 2010-9-8 21:42 编辑 ].